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模型及评价指标体

合集下载

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指标、模型与应用

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指标、模型与应用

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指标、模型与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画像作为一种全面、深入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结构,正逐渐在教育、人力资源、社会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是在综合素质评价领域,数字画像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精准、高效地评估个体素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框架、指标、模型及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概述了数字画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接着详细阐述了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数字画像的框架,包括数据源选择、数据采集与处理、特征提取与分析等关键步骤。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构建综合素质评价模型的指标体系,包括基本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多维度指标。

随后,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并详细阐述了模型的构建过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在教育、人力资源、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参考框架,推动基于数字画像的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发展。

二、数字画像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基础数字画像,作为一种新型的数据分析工具,其核心在于通过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多维度的精准描绘。

这种描绘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定性评价的局限性,而且能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全面、客观地反映个体的综合素质。

而综合素质评价,则是基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个体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的系统评价。

数字画像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结合,为现代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数字画像的构建需要基于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评价素材。

通过数字画像,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个体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数字画像的动态性和实时性,使得我们可以对个体的综合素质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基于CIPP模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CIPP模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CIPP模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为了更好地评价这一课程的效果和质量,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CIPP模型的角度出发,探讨基于CIPP模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内容。

一、 CIPP模型简介CIPP模型是由施特兰德(Stufflebeam)于1966年首次提出的,它是一种用于评价、改进和管理学校、教学和课程的理论模型。

CIPP模型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上下文(Context)、输入(Input)、过程(Process)和产品(Product),并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评价来全面评估教育或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1. 上下文(Context):评价目标所在的环境和背景是否具备实施该项目的条件和支持。

2. 输入(Input):评价项目的设计和执行是否符合预期目标,并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评估。

3. 过程(Process):评价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是否符合规定的步骤和程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4. 产品(Product):评价项目的最终结果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并对项目的长期影响进行评估。

1. 上下文(Context)评价指标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上下文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校和社区的支持度、师资队伍的配备情况、课程资源的保障和支持度以及学生群体的特点。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学校、社区和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支持度、师资队伍的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课程资源的配备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状况等。

2. 输入(Input)评价指标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输入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课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情况、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准则的制定和运用。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充分利用、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课程评价准则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等。

质量管理成熟度的评价方案

质量管理成熟度的评价方案

工作流程
乳品企业抢占上游---<21世纪经济报道> •伊利2009年8月自建牧场,规模8000-10000头奶牛 •蒙牛2009年6月KKR投资现代牧业1.5亿美元 •光明2009年武汉奶源基地 1.8亿元,规模6000头奶牛 •三元2009年—2011年 乳牛牧场 10-15亿 规模20000头奶牛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6月下 午12时 20分21 .6.1912 :20Jun e 19, 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6月19 日星期 六12时 20分9 秒12:20:0919 June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6.1921.6.1 912:20:0912:20 :09Jun e 19,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6月 19日星 期六下 午12时 20分9 秒12:20:0921.6. 19
降低鉴定成本
确保预防活动能够推动改进
质量成本的持续改进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质量成本导言
利润挖掘的新思维
思考焦点
➢质量成本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质量成本对个人意味着什么?
品牌
制造
战略 思维
质量
Topic1:用金钱衡量质量

基于分析层次法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型

基于分析层次法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型

基于分析层次法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型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质量评价是现代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水平以及指导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分析层次法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型成为了现代教育质量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分析层次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分析层次法是以层次分析为基础的决策分析方法,它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L·赛蒂斯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分析层次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它把层次化的复杂问题,通过逐层分解、层与层之间的比较与判断,得出最终的决策结果。

分析层次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层次,从而得到一个有层次结构的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对于每个节点,采用比较判断法来确定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

3.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通过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确定各节点的权重,从而得到加权后的判断矩阵。

4.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判断构造判断矩阵时是否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

5.合成各级权重:通过合成各级节点的权重,确定各个层次的全局权重。

6.综合评判:将所研究的对象分别归到各级指标中去,确定各个指标及各级权重的重要性大小,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二、分析层次法在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分析层次法是一种全面、科学、定量化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较为科学、可以紧密结合实际的评价工具。

在教育管理中,分析层次法可以用来评价教育质量、评估办学水平等。

1.建立教育质量评价模型教育质量评价模型是指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的总和,是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

利用分析层次法可以建立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对教师、课堂、校园、课程、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评价,精确分析出教育机构的强度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教育质量。

2.确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育质量评价具体实现的依据。

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高效运行,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1.确定评估维度针对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特点和需求,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进行评估:质量维度、效率维度、安全维度和环境维度。

在每个维度下,可进一步细分出具体的评估指标。

2.确定评估指标针对每个评估维度,需要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

例如,在质量维度下,可以包括设施维护保养质量、设施维修及时性等指标。

在效率维度下,可以包括设施维护成本、设施维护工期等指标。

在安全维度下,可以包括设施维护事故率等指标。

在环境维度下,可以包括设施维护对环境的影响等指标。

3.确定权重根据不同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可以为每个指标确定相应的权重。

权重的确定可以通过专家评估、层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

4.建立评估模型根据确定的评估指标和权重,可以建立一个评估模型,用于计算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绩效得分。

评估模型可以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如加权评分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

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1.绩效监测与管理通过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对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的各方面进行监测和管理。

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取有关设施维护管理的各项指标数据,并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

通过比较历史数据和标准指标,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设施维护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2.资源优化与配置通过对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发现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进行资源优化和配置,合理分配设施维护人员和物资,提高维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绩效激励与考核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作为绩效激励和考核的依据。

通过对绩效得分的评估,可以对设施维护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对于工作表现不佳的人员,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考核和改进。

EFQM模型在高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EFQM模型在高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EFQM模型在高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质量管理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EFQM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在高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介绍EFQM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分析其在高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以及讨论其优缺点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探究EFQM模型在高校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

EFQM模型,也即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模型,是一种以绩效评估为核心的管理模型。

该模型以九个关键要素为基础,包括非常关注顾客、领导力、政策与战略、人力资源、合作伙伴与资源、过程、关键绩效指标、持续改进和结果,在各个环节中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其基本原则包括顾客为导向、领导力和持续改进等,以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营和持续提升。

在高校质量管理中,EFQM模型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是高校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EFQM模型的顾客为导向原则能够帮助高校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质量管理策略。

其次,高校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需要领导层的明确指导和有效运营。

EFQM模型的领导力要素为高校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指南,引领高校向着优质教育和卓越研究的目标不断努力。

同时,该模型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逼迫高校不断寻求创新和进步,推动整个高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然而,EFQM模型在高校质量管理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首先,该模型注重结果的评估,但对于如何有效地达到这些结果没有明确的指导。

高校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面临如何衡量绩效、确定目标、评估成果等具体问题。

其次,EFQM模型的实施需要组织全员的参与和合作。

在高校中,教职员工众多,参与度不一,如何协调各方的资源和力量是一个难题。

此外,高校的特殊性也影响了EFQM模型的应用。

高校作为一个教学和研究机构,其与企业组织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商选择和绩效评价成为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供应商绩效评价作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重要合作指标,直接关系到企业采购成本、产品质量以及利润水平等方面。

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并加以应用,对于企业的采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构建1. 指标体系的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一个合理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战略目标来设计,同时要充分考虑供应商的绩效影响因素。

在确定指标体系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交货准时率:衡量供应商的交货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 产品质量:评估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 服务水平:考察供应商在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方面的表现。

- 成本控制能力:评估供应商的成本管理水平。

- 创新能力:考察供应商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以上指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指标体系全面、准确地反映供应商的绩效情况。

2. 权重确定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是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可以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来确定权重。

专家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评价不同指标的重要性,然后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来计算得出权重。

层次分析法则是一种结构化的决策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使用专家判断来确定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3. 绩效评价方法选择在构建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 加权综合评分法:根据指标权重和供应商在不同指标上的得分,综合计算供应商的绩效得分。

- DEA模型: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评估供应商的绩效效率。

- TOPSIS法:通过计算供应商与最佳供应商之间的距离,来评估供应商的相对绩效。

以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

二、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1. 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应用供应商绩效评价模型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和处理相关的数据。

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

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
45效益451经济效益4511财务绩效45111财务结果应对主营业务收入单位成本投资收益质量损失1资源占用利润总额销售额资本保值增值等关键财务指标当前水平及其趋势进行分析与竞争对手国内外同类产品服务进行比对评价
ICS 03.120.10 A 00 备案号:XXXX-XXXX
DB 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32 ××××—××××
1
DB 32 ××××—×××× 通过与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准则对比,反映出组织质量管理的能力达到规定要求的状态。 3.6 溢价 premium 组织通过提升质量所带来的超出未提升时的收益率之上的必要收益率补偿。
4 评价内容
4.1 领导 4.1.1 领导作用 4.1.1.1 质量文化 4.1.1.1.1 核心价值观
高层领导应营造诚信守法,有利于组织快速反应,促进组织学习和员工学习的环境。高层领导与全 体员工及其他相关方应实现坦诚、双向的沟通,促进对质量战略、质量文化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理解 和认同。 4.1.1.2.2 绩效管理
高层领导应定期评价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根据绩效评价结果采取相应行动。 4.1.1.2.3 组织治理
I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首次发布。
DB 32 ××××—××××
II
DB 32 ××××—××××
应形成以使命、愿景、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质量文化,推动质量文化的沟通传递,并被全体员 工认知、认同、践行。 4.1.1.1.2 质量诚信
应具有质量诚信意识,执行产品与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应定期发布质量信用报告,执行重 大质量事故主动报告制度。 4.1.1.1.3 道德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nagement Innovation
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了满足日益增长、差异化的客户需求,成为最具竞争力
的世界级钢铁企业,宝钢需要进一步建立一个能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估模型,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和规范运作的评价方法以及运作体制,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公司各部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分析发现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1.
研究思路目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大中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估。

通过分析国际通行的质量成熟度评价模型主要优点和不足,基于宝钢ISO/TS16949和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运营状况,以过程审核、体系审核、质量成本、产品质量策划方法应用为重点,结合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的要求,将有效性
——宝钢股份公司实践案例
◆曹 英 王国清 庄 维 / 文
评价转化为定量和成熟度综合评价,建立公司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不断增强顾客满意。

2.
评价模型设计根据ISO/TS 16949要求,建立评价模型框架,设计质量管理体系
运行有效性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总体评价标准(见图1)。

最终建立的指数测算公式如下:
1)公司层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指数:
2)厂部层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图1 QMS 有效性评价模型
指数:
其中: ——第i个部门的权重,i=1,2,…,N;
——第i个部门的质量有效性指数;
——各部门的评价指标项数; ——第j个指标的评价值,j=0-100;
——第j个指标的的权重,x=0~1。

2.1确定评价准则与评价基准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并分别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设计了评价准则与评价基准。

——针对定性指标,主要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管理中的“方法-展开-学习-整合”(Approach-D e p l o y m e n t -L e a r n i n g -Integration,简称ADLI)方法,建立定性指标的评价基准,对现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审查和查证,为每一项指标确定一个具体的得分。

——针对定量指标,采取绩效考核的方法,以上年度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评价基准根据本年度各定量指标绩效完成情况,进行定量的打分。

2.2设定权重
通过深入分析影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各类指标,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重要度作估计,给出排序,然后把这些信息数据综合,得到影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排序权重,据此测算出各指标的权重。

3.
评价应用模型及组织评价3.1评价应用模型框架 在参照波多里奇质量奖和欧
洲质量奖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根据2008版GB/T 19001标准、ISO/TS16949过程模式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要求,分别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与改进、工具方法应用、绩效结果等六个方面建立了适合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模型。

根据ISO9001和相关标准,对六个模块的具体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得到了评价指标体系。

3.2组织评价
对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与改进和工具方法应用五个方面的定性指标,由评价人员(内部或外部)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基于评价基准给出评价结果。

对于绩效结果这一定量指标,根据实际指标值,结合上年度实际指标数据和评价基准,给出评价结果。

3.3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评价模型的测算公式,可以测算各生产厂、部门和企业整体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绩效结果,并借鉴麦肯锡的质量管理水平评价结果的理念,基于评价结果应通俗易懂的想法,设
计了综合评价基准,将评价结果直观化地分为五个等级,由此来确定各生产厂和各部门的星级(见表1)。

4.
实证研究为了验证和提高该套评价体系和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先后在宝钢股份、冷轧区域、热轧区域、冶炼区域和制造管理部进行了实证研究。

4.1特性绩效指标的选取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绩效结果作为有效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公司产品制造流程为主线,以各工序重点改进项目、重点推进难点工作为主要对象,充分考虑被评估工厂/部门的特点,体现指标的先进性、时效性和进步性,从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两个方面进行设定。

在结合生产和质量目标前提下,在设计绩效指标时,在宝钢股份综合层面中共设计了15个过程指标,8个结果质量(见表2)。

项目组先后在冶炼区域、冷轧区域、热轧区域和制造管理部等部门进行了示范。

通过示范,将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反馈到评价模型中去,同时,进
表1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综合评价准则
Management Innovation
一步完善了指标体系。

4.2公司评价结果
根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公司的特性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后,得到的结果如表3(参见图2):
总体有效性指数:0.5528;星级评价结果:★★;等级评价:稳定。

4.3各部门应用情况
通过开展“宝钢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估模型与指标体系研究”和公司层面的实证,建立了适合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估模型,形成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规范了运作的评价方法和运作体制。

为了通过科学、客观地评价公司相关厂、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分析发现薄弱环节,促进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切实提高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相继在“三厂一部”即冶炼区域、热轧区域、冷轧区域和制造管理部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价(见表4、5)。

通过评价“三厂一部”的体系有效性目前均处在“保证”级别上,在工具方法的运用方面普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这也将是宝钢股份今后的重点攻关工作。

4.4评价结果汇总
项目组根据质量体系有效性评价结果,进行了资料的梳理和分析,针对评价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内审时,运用符合性评价未能发现的问题做出了特别的关注,并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案(见表6)。

5.
结束语5.1研究取得成果
表2 公司综合绩效结果指标体系表3 公司评价结果
图2 公司评价结果雷达图
表4 三厂一部评价情况
表6 公司实证研究结果汇总
表5 三厂一部评价情况
建立了适合于大型钢铁制造企业公司和部门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评估模型,提炼特性绩效指标,确定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技术,建立了评价基准,形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模型评估指南》、《QMS定量指标评价准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总体评价准则》等一套技术规范。

5.2成果应用情况
按照公司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评估模型要求,结合冶炼区域、热轧区域、冷轧区域、制造管理部的实际情况,在各生产厂、部门展开自评。

通过自评,提炼出各单位优势,发现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作者单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