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有哪几种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

电信诈骗有哪几种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
电信诈骗有哪几种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

电信诈骗有哪几种常见手段及防范措施

2、冒充公检法、邮政工作人员。

4、盗取QQ号等冒充熟人进行诈骗。

5、利用中大奖进行诈骗。

6、利用汇款信息进行诈骗。

7、QQ聊天冒充好友借款诈骗。

9、虚构消费退税诈骗。

10、以提供低息贷款为诱饵诈骗。

如今,电信诈骗在全国各地呈高发态势,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数据资料显示,仅在北京和上海两市,2013年前11个月破获的电信诈骗案件较之2012年同期就分别上升了32.24%和44.6%。

据了解,电信诈骗的两个关键环节“诈骗电话”和“银行转账”在目前尚没有“源头”管制措施。而通信业务和金融产品的某些安全隐患,在某种程度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

电信诈骗作为一种新型诈骗方法,通常以集团化、专业化方式作案。其运作模式主要是: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在幕后组织操纵整个犯罪实施,雇佣人员为诈骗窝点搭设网络平台、提供电信服务器以及改号服务;雇佣人员负责发送诈骗短信或拨打诈骗电话并接听回拨电话;雇佣人员赴各城市转款、提现,将赃款转至多个不同账户,最后通过地下钱庄转移。

看似复杂的操作,其实所需的“道具”并不多。从近些年破获的案件来看,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只需要建设一个假网站,租一个电信服务器,购买和办理一些电话卡和银行卡即可“开张”。通过精心编写的诈骗“脚本”,骗取受害者信任后,让受害者将自己银行卡内的存款转入犯罪分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防范对策须立足针对性

骗子的骗术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深恶痛绝;百姓屡屡上当,损失惨重,少则数月收入付之东流,多则一生积蓄瞬间化为乌有。

针对电信诈骗这一社会顽疾,特别是犯罪行为依然猖獗的当下,我

们的防范对策是否该与时俱进?多部门多领域的防范打击是否应形成

有效合力?

显然,随着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单靠群众个人的力量已无法对付高科技的“骗术”。我们寄希望于相关部门拿对策,出重拳,不单

单在背后喊喊“小心”,而是真正冲挡在前,守护百姓的财产安全。比如:电信运营商,能否在来电显示功能上开发出骗子拨打电话致

人受骗的真实号码?银行,可否实现发现汇款给骗子后的几分钟内马

上冻结骗子的账号?相关法律是否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量刑过轻的条款?完善法律对犯罪的惩戒,应该提升公安部门跨省甚至跨国办案能力。

1、短信内链接都别点

虽然手机短信中也有银行等机构发来的安全链接,但不少用户难以通过对方短信号码、短信内容、链接形式等辨别真伪,所以建议

用户尽量不要点击短信中自带的任何链接。特别是Android手机用户,更要防止中木马病毒。

2、“验证码”谁都别给

银行、支付宝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极其隐秘的隐私信息,且通常几分钟之后即自动过期,所以不要向任何人和机构透露该信息。

3、手机不显号码

目前,除极少数特殊部门还拥有“无显示号码”电话之外,任何政府、企业、银行、运营商等机构均没有“无显示号码”的电话,

所以今后再见到“无显示号码”来电,直接挂断就好。

4\闭口不谈卡号和密码

5、有些号不能接但能打

为了防止遇上诈骗分子模拟银行等客服号码行骗,遇上不明来电可选择挂断后,再主动拨打相关电话(切勿使用回拨功能),这样可

以保证号码的准确性。

6、、钱财只能进不能出

任何要求自己打款、汇钱的行为都得长心眼,警方建议如需打款可至线下银行柜台办理,如心中有疑惑,可向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咨询。

7、陌生证据莫轻信

由于个人隐私泄露泛滥,诈骗分子常常会掌握用户的一些个人信息,并以此作为证据,骗取用户信任,此时切记要多长个心眼——

绝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就算朋友家人,如果仅仅是在网上,也不可

轻信。

切不可轻易信任那些看上去与官方网站长得一模一样的钓鱼网站,中病毒不说,还可能被直接骗走钱财,所以在登录银行等重要网站时,养成核实网站域名、网址的习惯。

9、新鲜事要注意

10、拿不准就打110

如果真有拿不准的事,拨打110无疑是最可靠的咨询手段,虽然麻烦了警察,但必要时候仍可以采取这种手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