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

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预备

1-1

参考答案要点:现代机械产品的开发与改进是极其复杂的持续的动态过程,大致可以用图1.1描述。机械产品开发与改进系统可以描述为一个负反馈系统,它描述了机械产品依据用户需求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机械产品开发与改进系统中包含产品决策、产品设计、工艺编制、产品制造、市场检验等环节。上述环节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导致系统的崩溃。因此上述环节都具有与系统同等的重要性,每个组成环节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学习机械制造工艺学很重要,很有意义。

图1.1 机械产品开发与改进系统

1-2

参考答案要点:按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大纲,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即机械加工工艺学和机器装配工艺学。它们分别以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为研究对象。其中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冷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的工艺过程特指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机器的装配工艺过程。

此外,机械制造工艺学还包括非常规加工方法概述,随着技术发展进步,非常规制造方法越来越多在工程实际中获得应有,并取得效果。

1-3

参考答案要点:生产过程是指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参看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参看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作用。

1-4

参考答案要点:人们按照产品的生产纲领、投入生产的批量,可将生产分为: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类型。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如下表:工艺

特点单件或小批量生

中批量生产大批或大量生产

毛坯的制造方法铸件用木模手工

造型;锻件用自

由锻部分铸件用金属

模造型;部分锻

件用模锻

铸件广泛用金属

模机器造型,锻

件广泛用模锻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2-1

参考答案要点:

机械工艺规程在指导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

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3)工艺规程是新、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应遵循如下原则: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应保证零件设计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能够实现;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应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的要求;

3)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的前提下,所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应使生产成本最低;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应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

(理解基础上,适当展开,参看教材相应文字)

2-2

参考答案要点:

机械加工工艺审查主要审查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审查设计图纸的完整性、统一性;

2、审查设计图纸的结构工艺性;

3、审查图样标注的合理性;

4、审查材料选用的合理性。

(理解基础上,适当展开,参看教材相应文字)

2-3

参考答案要点: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机械零件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功能相同的零件,其结构工艺性可能有很大差异。零件结构工艺性好是指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既能方便制造,又有较低的制造成本。零件结构工艺性差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零件结构无法加工或几乎无法加工;零件结构可以加工,但是加工非常困难;零件加工不存在技术障碍,但是零件加工的经济性不好。

2-4

参考答案要点:

零件毛坯选择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通常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因素:

1) 零件的材料;设计图纸选用材料是毛坯选择考虑的重要因素。

2) 零件的力学性能要求;零件的力学性能要求通常是选择毛坯种类的主要考虑因素。

3) 零件的形状及尺寸;零件的形状复杂程度和零件的尺寸也是选择毛坯种类的重要因素。

4) 零件毛坯的生产条件;毛坯的选择还要考虑特定企业现场生产能力以及外协生产的可行性。

5) 毛坯制造的经济性。毛坯选择还应考虑毛坯制造的经济性。进行毛坯生产方案的经济技术分析,确定出

经济性较好的毛坯制造方案。

2-5

参考答案要点:

定位基准可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两种,因此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也分为粗基准选择的原则和精基准的选择原则。粗基准选择的原则:

1) 选择重要表面作为粗基准;

2) 选择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3) 选择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为粗基准;

4) 选择定位可靠、装夹方便、面积较大的表面为粗基准;

5) 粗基准在同一自由度方向上只能使用一次。

(理解基础上,适当展开,参看教材相应文字)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1) 基准重合的原则;

2) 基准统一原则;

3) 互为基准原则;

4) 自为基准原则。

(理解基础上,适当展开,参看教材相应文字)

2-6

⑴浮动铰刀铰孔;⑵拉齿坯内孔;⑶无心磨削销轴外圆;⑷磨削床身导轨面;⑸箱体零件攻螺纹;⑹珩磨连杆大头孔。

参考答案要点:

1)浮动铰刀铰孔定位基准应该按照自为基准原则,选择加工孔内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2)拉齿坯内孔的定位基准应该按照自为基准原则,选择加工孔内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3)无心磨削销轴外圆定位基准应按照自为基准原则,选择加工外圆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4)磨削床身导轨面定位基准应按照自为基准原则,选择床身导轨面本身为定位基准。

5)箱体零件攻螺纹定位基准应按照自为基准原则,选择预先加工孔内表面作为定位基准。

6)珩磨连杆大头孔定位基准应按照自为基准原则,选择加工孔内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

2-7

参考答案要点:

机械制造过程采用工序集中原则拟定工艺路线时的特点如下:

1) 采用柔性或多功能机械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生产率高;

2) 工件装夹次数少,易于保证加工表面间位置精度,减少工序间运输量,缩短生产周期;

3) 机床数量、操作工人数量和生产面积可以较少,从而简化生产组织和计划工作;

4) 因采用柔性或多功能设备及工艺装备,所以投资大,设备调整复杂,生产准备工作量大,转换产品费时

2-8

参考答案要点:

加工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形位公差因素、热处理因素、生产因素、工厂条件因素。

(理解基础上,适当展开,参看教材相应文字)

2-9

参考答案要点:

为什么要划分加工阶段?

零件加工往往分阶段进行,其原因是机械加工过程中存在误差复映规律,需要分多次加工才可能得到较高加工质量。铸件或锻件往往具有内应力或平衡内应力。经过切削加工后,零件内应力平衡被打破,零件会产生变形而影响加工精度。分阶段加工(或中间加入时效处理)可以减少内应力对加工精度影响。

分阶段进行零件加工有如下好处。

1)有益于保证加工质量

2)有益于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

3)有益于合理使用设备

4)方便安排热处理工序安排

5)精加工工序安排在零件加工过程的最后有利于避免重要表面和精密表面受损伤。

如何划分加工阶段?

对于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或结构比较复杂的零件,可将零件的整个工艺路线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 粗加工阶段在粗加工阶段,机械加工主要任务是快速去除多余金属。因此粗加工采用大切削用量提高生产率。粗加工阶段还要加工出精基准,供下道工序加工定位使用。

(2) 半精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是过度阶段,主要任务是依据误差复映规律,采用多次加工,减少粗加工留下的误差,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准备。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半精加工阶段通常安排在热处理前完成。

(3) 精加工阶段在精加工阶段,机械加工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零件各主要表面达到图样规定要求。实现手段是均匀切除少量加工余量。精加工阶段通常安排在热处理后进行。

(4) 光整加工阶段光整加工主要任务是提高零件表面粗糙度,它不用于纠正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误差。常用光整加工方法有镜面磨、研磨、珩磨、抛光等。

当毛坯余量特别大时,可以在毛坯车间进行去皮加工,切除多余加工余量。并检查毛坯缺陷。

加工阶段的划分应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不是必需的。对于那些刚性好、余量小、加工质量要求不高或内力影响不大的工件,可以不划分加工阶段或少划分加工阶段。如有些重型零件安装和搬运困难,亦可不划分加工阶段。对于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的重要零件需要在划分加工阶段的基础上,适当插入的时效处理环节,消除残余应力影响。2-10

参考答案要点:

(1) 先加工基准面原则零件加工顺序安排应尽早加工用作精基准的表面,以便为后续加工提供可靠的高质量的定位基准。

(2) 先主要后次要原则零件的主要表面是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面,其加工过程往往较为复杂,工序数目多,且零件主要表面的加工质量对零件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安排加工顺序时应优先考虑零件主要表面加工;零件一些次要表面如孔、键槽等,可穿插在零件主要表面加工中间或其后进行。

(3) 先面后孔原则零件机械加工顺序应先进行平面加工工序,后进行孔加工工序。如箱体、支架和连杆等工件,因平面轮廓平整,定位稳定可靠,应先加工平面,然后以平面定位加工孔和其它表面,这样容易保证平面和孔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4) 先粗后精原则零件加工顺序安排应先进行粗加工工序,后进行精加工工序。机械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零件的主要表面应按照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的顺序安排,使零件加工质量逐步提高。

2-11。

参考答案要点:

(1) 预备热处理安排通常,退火与正火处理安排在粗加工之前进行;正火处理可以匀化金相组织,改善材料切削性。退火处理可以降低锻件硬度,提高材料切削性,去除冷、热加工的应力,细化匀化晶粒,使碳化物球化,提高冷加工性能。

调质处理可以使零件具有在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等方面普遍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调质处理通常安排在粗加工后进行。

(2) 最终热处理安排淬火、渗碳淬火等用于提高材料强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它们通常被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和磨削加工之前。

氮化处理可以获得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更高的疲劳强度。由于氮化层较薄,所以氮化后磨削余量不能太大,故一般将其安排在粗磨之后,精磨之前进行。通常氮化处理前应对零件进行调质处理和去内应力处理,消除内应力,减少氮化变形,改善加工性能。

(3) 时效处理安排时效处理可以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若铸件毛坯零件精度要求一般,可在粗加工前或粗加工后进行一次时效处理。铸件毛坯零件精度要求较高时,可安排多次时效处理。

(4) 表面处理安排零件的表面处理工序一般都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进行。表面处理包括表面金属镀层处理、表面磷化处理、表面发蓝、发黑处理、表面钝化处理、铝合金的阳极化处理等。

2-12

参考答案要点:

1)工序设计内容包括为每一道加工工序选择适当的机床设备并配备工艺装备;

2)确定每一道加工工序的切削用量;

3)确定每一道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

4)确定每一道加工工序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等。

(理解基础上,适当展开,参看教材相应文字)

2-13

确定工件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查表法查表法是根据有关切削加工手册或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提供的加工余量数据,或者依据工厂自身积累的经验数据,以查表的方式拟定的加工余量。

2)经验估计法工艺人员根据自身积累的机械加工经验,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称为经验估计法。经验估计法最为快捷、方便。

3)分析计算法分析计算法是根据理论公式和试验资料,对影响加工余量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从而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2-14

参考答案要点:工序名称工序余量工序的经济精

度工序尺寸及公

精磨0.1 0.013(IT6)0 0.013-30

粗磨0.4 0.033(IT8)0 0.033-30.1

半精镗 1.5 0.084(IT10)0 0.084-30.5

粗镗 6 0.21(IT12)0 0.21-32

毛坯孔(±1.2) 1.238±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

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三章机床夹具设计

3-1

参考答案要点:

工件装夹是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工件装夹的包含了定位、夹紧两个方面内涵。

工件一般可采用如下几种装夹方式:

(1)直接装夹是将工件的定位基准面直接密切贴合在机床的装夹面上,不需找正即可完成定位,通过夹紧工件,使其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保持正确位置。

(2) 找正装夹是利用可调整工具将工件夹持在机床上,并使机床作慢速运动,利用划针或千分表检测和调整工件的位置,使之处于正确位置的装夹方式。

(3)夹具装夹是将夹具预先安装在机床上并精确调整其位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利用该夹具迅速而准确地装夹工件的方式。

3-2

参考答案要点:

夹具一般包含如下几个组成部分:

(1)定位装置其作用是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

(2)夹紧装置其作用是将工件压紧夹牢,保证工件在定位时所占据的位置在加工过程中

因受外力而产生位移,同时防止或减少震动。

(3) 连接元件其作用是使夹具与机床装夹面连接,并确定夹具对机床的相互位置。

(4) 对刀元件和导向元件对刀元件用于确定刀具在加工前正确位置。

(5) 夹具体是夹具的基座和基础件。

(6) 其它装置或元件主要有分度装置、排屑装置等。

3-3

参考答案要点:

夹具的分类方法比较多,

1)机床夹具按应用范围、使用特点可分为通用夹具、专用夹具、可调夹具、成组夹具、组合夹具和随行夹具等类型。

2)按照使用夹具的机床类型,夹具可分为车床夹具、铣床夹具、钻床夹具、镗床夹具等类型。按照夹具的用途,可将夹具分为机床夹具、装配夹具、检测夹具等。

3)按照夹紧力的力源类型,夹具还可分为手动夹具、气动夹具、液压夹具、电磁和电动夹具等。

机床夹具在生产中的作用:采用夹具装夹工件,不仅有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件质量、缩短辅助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降低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还能够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和改变机床用途。

3-4

参考答案要点:

利用夹具装夹工件进行加工,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有:

(1) 工件装夹误差;

(2) 夹具对定误差;

(3) 加工过程误差

(理解基础上,适当展开,参看教材相应文字)

3-5

参考答案要点:

六点定位原理是在进行工件定位分析时,通常是用一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一个自由度,用合理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正确。

空间六个支撑点能否确定刚体的位置?

非任意空间六个支撑点都能确定刚体的位置。只有位置合理分布的6个支撑点,才能限制刚体的6个自由度,确定刚体的位置。

3-6

参考答案要点:

在夹具上布置了六个支承点,当工件基准面安置在这六个支承点上时,就限制了它的全部自由度,见图T3-6(b)。工件底面(M面)紧贴在支承点1、2、3上,限制了工件的x 、y 、z 三个自由度;工件侧面(N面)紧靠在支点4、5上,限制了、y z 两个自由度;工件的端面(P面)在支承点6上,限制了x 自由度。

(a) (b) (c)

图3-2 平行六面体定位时支承点的分布示例

3-7

参考答案要点:

完全定位是指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是指根据工件加工要求并不需要限制其全部自由度的定位。

欠定位是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被加以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是指工件的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的定位。

3-8

参考答案要点:

工件主要定位方式有哪些?

1)工件以平面定位:1)主要支承它又分为固定支承、可调支承、自位支承等。2) 辅助支承。

2)工件以圆柱孔定位:1) 在圆柱体上定位常用定位元件有定位销和定位心轴。2) 在圆锥体上定位常用定位元件是小锥度心轴和圆锥销。

3)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常用V型块、半圆定位块、定位套、自动定心机构等。

4)工件以一组表面定位:以“一面两孔”定位为最常见的组合位方式。

主要采用的定位元件有哪些?

支撑钉、支撑板、定位销、定位心轴、V型块、半圆定位块、定位套、自动定心机构等

3-9

参考答案要点:

图(a)分析

平面定位限制工件绕水平轴两个转动自由度,一个铅垂方向平动自由度。

固定短V形块定位,限制水平方向两个平动自由度。

活动短V形块定位,限制1个水平方向平动自由度。

有过定位,即活动短V形块定位限制的1个水平方向平动自由度。无欠定位。

改进措施:有多种改进措施。只要能去掉过定位即可。如将活动短V形块。换成平板。

图(b)分析

三爪夹盘外圆定位限制工件绕水平轴1个转动自由度和2个水平平动。限制了1个绕铅垂轴旋转自由度和1个铅垂方向平动自由度。

顶尖孔定位,限制绕水平轴1个转动自由度和1个绕铅垂轴旋转自由度。

有过定位,即顶尖孔定位,限制绕水平轴1个转动自由度和1个绕铅垂轴旋转自由度。

改进措施:当工件较长时,这种过定位是允许的

图(c)分析

固定长V形块定位,限制水平方向1个平动自由度和2个转动自由度。一个铅垂方向平动自由度。

固定短V形块定位,限制1个水平方向转动自由度和1个平动自由度。

无过定位、无欠定位。

改进措施:

3-10

参考答案要点:

机床夹具功能:图示夹具是钻床夹具,用于加工图示工件小端均布的径向小孔。

机床夹具组成:图示机床夹具由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导向元件、分度元件、连接元件、夹具体等组成。

定位元件:图中序号6的平面定位,限制三个平动自由度;序号7的圆柱面定位限制2个转动自由度。允许1个绕工件回转轴的转动自由度。共限制工件5个自由度。

图示机床夹具采用了螺旋夹紧装置。采用了分度机构,由序号4与6零件构成。

3-11

参考答案要点:

(1) V形块定位(参见教材75页公式)

定位误差:(1sin)22sin2d aTda?Δ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参考答案

常同立、杨家武、佟志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机械加工精度控制

4-1

参考答案要点:

原始误差是工艺系统中能够直接引起加工误差因素的统称。

例子见教材4.2节,选择其一即可

4-2

参考答案要点: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指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

由于车床刀具固定,则误差敏感方向不变。

由于镗床镗刀是旋转的,加工时误差敏感方向和切削力方向随主轴回转而不断变化。

4-3

参考答案要点:

固定顶尖(死顶尖)的优点:

1)具有较高的支撑刚度,有助于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2)死顶尖没有可旋转顶尖(活顶尖)中的旋转轴承结构,因此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工件具有更高的回转精度,两个顶尖可以保持更高的同轴度。

因此,使用死顶尖的目的是提高加工精度。

顶尖本身具有形状误差时,会引起工件外圆的圆度。改进措施要求工件上顶尖孔加工准确。

两个顶尖的同轴度误差可以引起外圆的圆度和锥度误差。改进措施要求机床的顶尖形状准确,具有较高的同轴度。工件上顶尖孔加工准确。

4-4

参考答案要点:

卧式车床的误差敏感方向为水平方向,不敏感方向为铅垂方向。

平面磨床对导轨的误差敏感方向为铅垂方向,不敏感方向为水平方向。

镗床误差敏感方向是随主轴回转而变化的,导轨在垂直和水平面上的误差都会影响加工精度。

4-5

参考答案要点:

车削螺纹时,要求工件旋转一周,相应刀具移动一个螺距,这种运动关系是由刀具与工件间的传动链来保证的,即保持传动比恒定,S f iTiTzzzzzzzzS f=××××=87654321 (为总传动比)。f i

如果机床丝杆导程或各齿轮制造存在误差,将会引起工件螺纹导程的加工误差。总传动比反映了误差传f i

递的程度,增速传动比会放大加工误差,而减速传动比能够减小加工误差。

4-6

参考答案要点:

接触刚度是指零件接合面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

影响连接表面接触刚度的因素有:法向载荷大小;接触表面材料硬度、表面粗糙度;表面纹理方向;表面几何形状误差等。

减小接触变形通常采用的措施:提高配合表面质量;在接触面间预加载荷;合理使用、减少间隙、减少悬伸量等。

4-7

参考答案要点:

何谓误差复映规律?

误差复映是指切削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切削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大小取决于切削力,但在加工余量不均匀、材料硬度不均匀或机床、夹具和刀具等在不同部位时的刚度不同的影响下切削力将会发生变化,导致相应的受力变形量变化,从而使工件加工后存在相应误差的现象。

误差复映系数的含义是什么?

通常以加工前后误差的比值衡量误差复映的程度,定义为误差复映系数。

哪些因素影响其大小?

影响误差复映系数的因素有:

1)加工余量不均匀;

2)材料硬度不均匀

3)机床、夹具和刀具等在不同部位时的刚度不同。

减小误差复映工艺措施有:

经多次走刀或多道工序能够减小误差复映的程度,可以降低工件的加工误差。

4-8

参考答案要点:45.001.0=ΔΔ=mg xε 0.45 解得0.450.250.01xxε×=×≤5=x

4-9

参考答案要点:

(1)2211y jcy zxwz LxxF KLKLK?.?.?.?+?.?.?.?.?.?.?. 222160011160011100600060050006004000606005060040xxxx?.?.?.?.?.?.=++=+?.?.?.?.?.?.?.?.?.?.?.

11y05040jcjc==+= mm

600maxy

(2) 222222()100(600)(600)y3360018yg FLxxxxxxEILEIEI?.×?==

44max43005300300yy0.007350181821064gg EIπ====××××mm

(3)xtjcg yyy=+

xt maxxt300yy0.04500.045mm==+=

4-10

参考答案要点:

钻床上加工时,钻头旋转而工件不动,孔径是直接受到钻头的影响,由于小钻头刚性差导致了轴线偏弯。而车床加工时,工件时旋转的,孔的形成与主轴回转有关,回转中心与钻头中心不一致就会导致孔径扩大。

4-11

参考答案要点:

具的制造误差和磨损在哪些加工场合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1) 定尺寸刀具(如钻头、铰刀、拉刀、槽铣刀等)的尺寸精度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

(2) 成形刀具(如成形车刀、成形铣刀、成形砂轮等)的切削刃形状精度将直接影响加工表面形状精度。

(3) 展成加工(如齿轮加工、花键加工等)时,刀具切削刃形状精度和有关尺寸精度都会影响加工精度。

在精加工以及大型工件加工时,刀具磨损对加工精度可能会有较大的影响。刀具磨损磨损往往是影响工序加工精度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刀具的制造误差是与工艺系统初始状态有关的原始误差,几何误差

刀具的磨损误差是与工艺系统加工过程有关的原始误差,动误差

4-12

参考答案要点:

产生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

1)毛坯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2)工件冷校直时产生的残余应力;

3)切削加工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理解基础上,适当展开,参看教材相应文字)

减小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

1)合理设计零件结构;

2)设立消除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序;

3)合理安排工艺过程

(理解基础上,适当展开,参看教材相应文字)

4-13

参考答案要点:

根据统计规律,加工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顺序加工一工件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称这类误差为系统误差。称前者为常值系统误差,称后者为变值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在相同工艺条件厂、顺序加工一批工件时,其加工误差的大小、方向及其变化是随机性的,称这类误差为随机误差。

统计分析方法有:分布图分析法和点图分析法。

分布图分析法是通过测量某工序加工所得一批零件的实际尺寸,用作图(如直方图或曲线)分析的方法此判断加工方法产生误差的性质和大小。

点图分析法是用点图研究加工精度,估计工件加工误差的变化趋势。点图是按照加工顺序绘制的尺寸分布图。

4-14

参考答案要点:

工艺稳定性是指采用所使用的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尺寸是否稳定在某一公差范围之内。

如何评价工艺稳定性?

在点图上做出中心线和上下控制线后,即可根据点图分布的情况判别工艺系统的稳定性。假如加工中系统误差影响很小,加工误差主要是随机误差,且保持不变,那么这种波动属于正常波动,加工工艺是稳定的,点图中点密集分布在中线附近。这说明分散范围小,该工艺过程处于控制之中。假如点图中点的分布波动很大或集中偏离中线的一侧,这种波动属于异常波动,加工工艺是不稳定的,需要适时加以调整,R

否则可能出现废品。

需要注意的是工艺系统的稳定性与出不出废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加工工件的合格与否是用公差衡量的。

4-15

参考答案要点:

1)依据所计算X及6σ绘制分布图见下图

160.010.0116X=?=

min160.0215.98d=?,max16016d=+=

min0.02160.01316-0.01+0.01-0.015=15.9852Aσ=??,max0.02160.01316-0.01+0.01+0.015=16.0152Aσ=?+=

2)计算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660.0050.030σ=×=

工件尺寸公差0.02T=

工序能力系数P0.020.67 0.67C60.03P TCσ==≈≥,工序等级4级,工序能力不足,出现不合格品不可避免。

3)计算可修复与不可修复废品率

min min Ad>,不会产生不可修复不合格品

maxmax Ad>,不合格品全部为可修复不合格品。

161600.005xXzσ?.===,(0)0F=

合品率0.5()0.5050%QFz=??

所以总合格品率0.5=总合格品率Q 可修复废品率100%

4-16

参考答案要点:

工序能力0.0180.00366=×=σ

工件尺寸公差0.025=T

工序能力系数1.33C1.67 1.3896P>≥≈=σTC P,工序等级1级,工序能力足够,可以允许一定的异常波动。

工艺措施:应注意使工件尺寸分布中心与工件公差带中心重合。

4-17

参考答案要点:

1)减小或消除原始误差

在查明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后,可以直接对其进行减少或消除,以提高加工精度,这是生产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

2)补偿或抵消原始误差

误差补偿法是人为地制造出一种新的原始误差,以补偿或抵消原有的原始误差,从而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3)转移原始误差

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的程度,与其是否在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因而在一定条件下,设法将工艺系统的误差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或不影响加工精度的其他方向,则可提高加工精度。

(举例,参见教材对应内容)

工程热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版完整版

2-2.已知2N 的M =28,求(1)2N 的气体常数;(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3) MPa p 1.0=, 500 =t ℃时的摩尔容 积 Mv 。 解:(1)2N 的气体常数 28 8314 0= = M R R =)/(K kg J ?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 101325 273 9.296?== p RT v =kg m /3 v 1 =ρ=3/m kg (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Mv =p T R 0 =kmol m /3 2-3.把CO 2压送到容积3m 3 的储气罐里,起始表压力 301=g p kPa ,终了表压力3.02=g p Mpa ,温度由 t1=45℃增加到t2=70℃。试求被压入的CO 2的质量。当地大气压B = kPa 。 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压送后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根据题意 容积体积不变;R = B p p g +=11 (1) B p p g +=22 (2) 27311+=t T (3) 27322+=t T (4) 压入的CO 2的质量 )1 1 22(21T p T p R v m m m -= -= (5) 将(1)、(2)、(3)、(4)代入(5)式得 m=12.02kg 2-5当外界为标准状态时,一鼓风机每小时可送300 m 3 的空气,如外界的温度增高到27℃,大气压降低到,而鼓风机每小时的送风量仍为300 m 3 ,问鼓风机送风量的质量改变多少 解:同上题 1000)273 325 .1013003.99(287300)1122(21?-=-= -=T p T p R v m m m =41.97kg 2-6 空气压缩机每分钟自外界吸入温度为15℃、压力 为的空气3 m 3 ,充入容积8.5 m 3 的储气罐内。设开始时罐内的温度和压力与外界相同,问在多长时间内空气压 缩机才能将气罐的表压力提高到设充气过程中气罐内温度不变。 解:热力系:储气罐。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解法: 首先求终态时需要充入的空气质量 288 2875.810722225???==RT v p m kg 压缩机每分钟充入空气量 288 28731015???==RT pv m kg 所需时间 == m m t 2 第二种解法 将空气充入储气罐中,实际上就是等温情况下把初压为一定量的空气压缩为的空气;或者说、 m 3 的空气在下占体积为多少的问题。 根据等温状态方程 、8.5 m 3 的空气在下占体积为 5.591 .05 .87.01221=?== P V p V m 3 压缩机每分钟可以压缩的空气3 m 3 ,则要压缩 m 3 的 空气需要的时间 == 3 5 .59τ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_)课后习题答案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_)课后 习题答案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2-2.已知2N 的M =28,求(1)2N 的气体常数;(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3)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 解:(1)2N 的气体常数 28 83140==M R R =)/(K kg J ?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 1013252739.296?==p RT v =kg m /3 v 1= ρ=3/m kg (3)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Mv =p T R 0=kmol m /3 2-3.把CO 2压送到容积3m 3的储气罐里,起始表压力301=g p kPa ,终了表压力3.02=g p Mpa ,温度由t1=45℃增加到t2=70℃。试求被压入的CO 2的质量。当地大气压B = kPa 。 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1 111RT v p m = 压送后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2222RT v p m = 根据题意 容积体积不变;R = B p p g +=11 (1) B p p g +=22 (2) 27311+=t T (3) 27322+=t T (4) 压入的CO 2的质量

)1122(21T p T p R v m m m -= -= (5) 将(1)、(2)、(3)、(4)代入(5)式得 m= 2-5当外界为标准状态时,一鼓风机每小时可送300 m 3的空气,如外界的温度增高到27℃,大气压降低到,而鼓风机每小时的送风量仍为300 m 3,问鼓风机送风量的质量改变多少 解:同上题 1000)273 325.1013003.99(287300)1122(21?-=-= -=T p T p R v m m m = 2-6 空气压缩机每分钟自外界吸入温度为15℃、压力为的空气3 m 3,充入容积 m 3的储气罐内。设开始时罐内的温度和压力与外界相同,问在多长时间内空气压缩机才能将气罐的表压力提高到设充气过程中气罐内温度不变。 解:热力系:储气罐。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解法: 首先求终态时需要充入的空气质量 288 2875.810722225???==RT v p m kg 压缩机每分钟充入空气量 288 28731015???==RT pv m kg 所需时间 ==m m t 2 第二种解法 将空气充入储气罐中,实际上就是等温情况下把初压为一定量的空气压缩为的空气;或者说、 m 3的空气在下占体积为多少的问题。 根据等温状态方程 const pv = 、 m 3的空气在下占体积为 5.591 .05.87.01221=?==P V p V m 3 压缩机每分钟可以压缩的空气3 m 3,则要压缩 m 3的空气需要的时间 == 3 5.59τ 2-8 在一直径为400mm 的活塞上置有质量为3000kg 的物体,气缸中空气的温度为18℃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含参考答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机械制造工艺学 一、填空题: 1.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 段, , 。 2.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 、 、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 件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3.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 时间与 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4.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 5.拉孔,推孔,珩磨孔, 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6.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 、 和 单件生产三类。 7.某轴尺寸为043.0018.050+ -φ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8.工艺基准分为 、 、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 、 和走刀。 10.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 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1.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12. 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则该工序中有个工步,个工位。 图1 工件 13. 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费等。 14.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5.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个自由度。 17.工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18.在简单夹紧机构中,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 夹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19.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20.回转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夹具具有;盖板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电力电子技术课后题答案

0-1.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应用于电力技术领域中的电子技术;它是以利用大功率电子器件对能量进行变换和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电力电子学会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定义为:“有效地使用电力半导体器件、应用电路和设计理论以及分析开发工具,实现对电能的高效能变换和控制的一门技术,它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和波形等方面的变换。” 0-2.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分别是什么? 电力电子器件是基础。电能变换技术是核心. 0-3.请列举电力电子技术的 3 个主要应用领域。 电源装置;电源电网净化设备;电机调速系统;电能传输和电力控制;清洁能源开发和新蓄能系统;照明及其它。 0-4.电能变换电路有哪几种形式?其常用基本控制方式有哪三种类型? AD-DC整流电;DC-AC逆变电路;AC-AC交流变换电路;DC-DC直流变换电路。 常用基本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类:相控方式、频控方式、斩控方式。 0-5.从发展过程看,电力电子器件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简述各阶段的主要标志。可分为:集成电晶闸管及其应用;自关断器件及其应用;功率集成电路和智能功率器件及其应用三个发展阶段。集成电晶闸管及其应用:大功率整流器。自关断器件及其应用:各类节能的全控型器件问世。功率集成电路和智能功率器件及其应用:功率集成电路(PIC),智能功率模块(IPM)器件发展。 0-6.传统电力电子技术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各自特征是什么? 传统电力电子技术的特征:电力电子器件以半控型晶闸管为主,变流电路一般 为相控型,控制技术多采用模拟控制方式。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特征:电力电子器件以全控型器件为主,变流电路采用脉宽 调制型,控制技术采用PWM数字控制技术。 0-7.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新器件:器件性能优化,新型半导体材料。高频化与高效率。集成化与模块化。数字化。绿色化。 1-1.按可控性分类,电力电子器件分哪几类? 按可控性分类,电力电子器件分为不可控器件、半控器件和全控器件。 1-2.电力二极管有哪些类型?各类型电力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大约为多少? 电力二极管类型以及反向恢复时间如下: 1)普通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在5us以上。 2)快恢复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在5us以下。快恢复极管从性能上可分为快速恢复和超快速恢复二极管。前者反向恢复时间为数百纳秒或更长,后者在100ns 以下,甚至达到20~30ns,多用于高频整流和逆变电路中。 3)肖特基二极管,反向恢复时间为10~40ns。 1-3.在哪些情况下,晶闸管可以从断态转变为通态? 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 1、正向的阳极电压; 2、正向的门极电流。两者缺一不可。阳极电流大于维持电流。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p b +p g (p > p b ), p = p b -p v (p < p b )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 压? 当地大气压p b 改变,压力表读数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 p b 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 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取正在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为控制体(但不包括电加热器),这是什么系统?把电加热器包括在研究对象内,这是什么系统?什么情况下能构成孤立系统? 不包括电加热器为开口(不绝热)系统(a 图)。包括电加热器则为开口绝热系统(b 图)。 将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冷水源、热水汇、热源、电源等)全部包括在内,构成孤立系统。或者说,孤立系统把所有发生相互作用的部分均包括在内。 4题图 9题图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说法对否): 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 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 2.在101.325kPa、100℃下有lmol的水和水蒸气共存的系统,该系统的状态 完全确定。 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 全确定。 4.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 5.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 + W 的值一般也不相同。 6.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 7.体积是广度性质的状态函数;在有过剩NaCl(s) 存在的饱和水溶液中,当温度、压力一定时;系统的体积与系统中水和NaCl的总量成正比。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 9.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 10.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 11.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2.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 13.因Q p = ΔH,Q V = ΔU,所以Q p - Q V = ΔH - ΔU = Δ(p V) = -W。14.卡诺循环是可逆循环,当系统经一个卡诺循环后,不仅系统复原了,环境也会复原。 15.若一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无限接近平衡态,则此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16.(?U/?V)T = 0 的气体一定是理想气体。 1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0℃、200kPa的始态反抗恒定外压(p环= 100kPa) 绝热膨胀达平衡,则末态温度不变。 18.当系统向环境传热(Q < 0)时,系统的热力学能一定减少。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1.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 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 天,试计算每月(按22 天计算)的生产批量。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 台/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

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 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其位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指出工序基准,选择定位基准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9、分析图所示的定位方案,指出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判断有无 欠定位与过定位,并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光电子技术安毓英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 2. 如图所示,设小面源的面积为?A s ,辐射亮度为L e ,面源法线与l 0 的夹角为θs ;被照面的面积为?A c ,到面源?A s 的距离为l 0。若θc 为辐射在被照面?A c 的入射角,试计算小面源在?A c 上产生的辐射照度。 解:亮度定义: r r e e A dI L θ?cos = 强度定义:Ω Φ =d d I e e 可得辐射通量:Ω?=Φd A L d s s e e θcos 在给定方向上立体角为: 2 cos l A d c c θ?= Ω 则在小面源在?A c 上辐射照度为:2 cos cos l A L dA d E c s s e e e θθ?=Φ= 3.假如有一个按朗伯余弦定律发射辐射的大扩展源(如红外装置面对 的天空背景),其各处的辐亮度L e 均相同,试计算该扩展源在面积为A d 的探测器表面上产生的辐照度。 答:由θcos dA d d L e ΩΦ = 得θcos dA d L d e Ω=Φ,且() 2 2cos r l A d d +=Ωθ 则辐照度:()e e e L d r l rdr l L E πθπ =+=? ?∞ 20 0222 2 7.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等于等于在相应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出射度M 。试有普朗克的辐射公式导出M 与温度T 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M=常数4T ?。这一关系式称斯特藩-波耳兹曼定律,其中常数为 5.6710-8W/m 2K 4 解答:教材P9,对公式2 1 5 1 ()1 e C T C M T e λλλ=-进行积分即可证明。 第二章 3.对于3m 晶体LiNbO3,试求外场分别加在x,y 和z 轴方向的感应主折射率及相应的相位延迟(这里只求外场加在x 方向上) 解:铌酸锂晶体是负单轴晶体,即n x =n y =n 0、n z =n e 。它所属的三方晶系3m 点群电光系数有四个,即γ22、γ13、γ33、γ51。电光系数矩阵为: L e ?A s ?A c l 0 θs θc 第1.2题图

工程热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定义 1.答:不一定。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 2.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地交换就是绝热系。 3.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他们的本质区别。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答:压力表的读数可能会改变,根据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压力的改变而改变。当地大气压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环境大气压是指压力仪表所处的环境的压力。 5.答:温度计随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有显著的变化。 6.答:任何一种经验温标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的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量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为基准点的温度,其他温度的测定值可能有微小的差异。 7.答: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传热和位移或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的交换与功的交换都是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 8.答:(1)第一种情况如图1-1(a),不作功(2)第二种情况如图1-1(b),作功(3)第一种情况为不可逆过程不可以在p-v图上表示出来,第二种情况为可逆过程可以在p-v图上表示出来。 9.答:经历一个不可逆过程后系统可以恢复为原来状态。系统和外界整个系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 10.答:系统经历一可逆正向循环及其逆向可逆循环后,系统恢复到原来状态,外界没有变化;若存在不可逆因素,系统恢复到原状态,外界产生变化。 11.答:不一定。主要看输出功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排斥大气功是否有用。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节后学习检测解答 第1章节后检验题解析 第8页检验题解答: 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电力系统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电子技术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信号的产生、处理与传递。 2、实体电路元器件的电特性多元而复杂,电路元件是理想的,电特性单一、确切。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3、电路中虽然已经定义了电量的实际方向,但对某些复杂些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来说,某时刻电路中电量的真实方向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因此在求解电路列写方程式时,各电量前面的正、负号无法确定。只有引入了参考方向,方程式中各电量前面的的正、负取值才有意义。列写方程式时,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正号,即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负号,则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求解结果某电量为正值,说明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求解结果某电量得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量的实际方向是按照传统规定的客观存在,参考方向则是为了求解电路方程而任意假设的。 4、原题修改为:在图1-5中,五个二端元 件分别代表电源或负载。其中的三个元件上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已标出,在参考方向下通过测量得到:I 1=-2A ,I 2=6A ,I 3=4A ,U 1=80V ,U 2=-120V ,U 3=30V 。试判断哪些元 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解析:I 1与U 1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I 1×U 1=-(-2)×80=160W ,元件1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1是负载;I 2与U 2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2=I 2×U 2=6×(-120)=-720W ,元件2获得负功率,说明元件2是电源;I 3与U 3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3= I 3×U 3=4×30=120W ,元件3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3是负载。 根据并联电路端电压相同可知,元件1和4及3和5的端电压之代数和应等于元件2两端电压,因此可得:U 4=40V ,左高右低;U 5=90V ,左低右高。则元件4上电压电流非关联,P 4=-40×(-2)=80W ,元件4是负载;元件5上电压电流关联,P 5=90×4=360W ,元件5是负载。 验证:P += P 1+P 3+ P 4+ P 5= 160+120+80+360=720W P -= P 2 =720W 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等于负载上吸收的总功率,符合功率平衡。 第16页检验题解答: 图1-5检验题4电路图 U 3

最新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五版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第五版

2-2.已知2N 的M =28,求(1)2N 的气体常数;(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 解:(1)2N 的气体常数 28 8314 0= = M R R =296.9)/(K kg J ?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 101325 2739.296?== p RT v =0.8kg m /3 v 1= ρ=1.253/m kg (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Mv = p T R 0=64.27kmol m /3 2-3.把CO 2压送到容积3m 3的储气罐里,起始表压力 301=g p kPa ,终了表压力3.02=g p Mpa ,温 度由t1=45℃增加到t2=70℃。试求被压入的CO 2的质量。当地大气压B =101.325 kPa 。 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1 1 11RT v p m = 压送后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2 2 22RT v p m = 根据题意 容积体积不变;R =188.9 B p p g +=11 (1) B p p g +=22 (2) 27311+=t T (3) 27322+=t T (4) 压入的CO 2的质量

)1 122(21T p T p R v m m m -= -= (5) 将(1)、(2)、(3)、(4)代入(5)式得 m=12.02kg 2-5当外界为标准状态时,一鼓风机每小时可送300 m 3的空气,如外界的温度增高到27℃,大气压降低到99.3kPa ,而鼓风机每小时的送风量仍为300 m 3,问鼓风机送风量的质量改变多少? 解:同上题 1000)273 325.1013003.99(287300)1122(21?-=-= -=T p T p R v m m m =41.97kg 2-6 空气压缩机每分钟自外界吸入温度为15℃、压力为0.1MPa 的空气3 m 3,充入容积8.5 m 3的储气罐内。设开始时罐内的温度和压力与外界相同,问在多长时间内空气压缩机才能将气罐的表压力提高到0.7MPa ?设充气过程中气罐内温度不变。 解:热力系:储气罐。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解法: 首先求终态时需要充入的空气质量 288 2875 .810722225???==RT v p m kg 压缩机每分钟充入空气量 288 28731015???==RT pv m kg 所需时间 == m m t 2 19.83min 第二种解法 将空气充入储气罐中,实际上就是等温情况下把初压为0.1MPa 一定量的空气压缩为0.7MPa 的空气;或者说0.7MPa 、8.5 m 3的空气在0.1MPa 下占体积为多少的问题。 根据等温状态方程 const pv = 0.7MPa 、8.5 m 3的空气在0.1MPa 下占体积为 5.591 .05 .87.01221=?== P V p V m 3 压缩机每分钟可以压缩0.1MPa 的空气3 m 3,则要压缩59.5 m 3的空气需要的时间 == 3 5 .59τ19.83min 2-8 在一直径为400mm 的活塞上置有质量为3000kg 的物体,气缸中空气的温度为18℃,质量为2.12kg 。加热后其容积增大为原来的两倍。大气压力B =101kPa ,问:(1)气缸中空气的终温是多少?(2)终态的比容是多少?(3)初态和终态的密度各是多少?

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及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习题 一、单选题 1)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 A. W =0,Q <0,U <0 B. W <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2) 如图,用隔板将刚性绝热壁容器分成两半,两边充入压力不等的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已知p右> p左,将隔板抽去后: ( )

A. Q=0, W =0, U =0 B. Q=0, W <0, U >0 C. Q >0, W <0, U >0 D. U =0, Q=W0 3)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哪个是不正确的:( ) A. (U/T)V=0 B. (U/V)T=0 C. (H/p)T=0 D. (U/p)T=0 4)凡是在孤立孤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U 和H 的值一定是:( ) A. U >0, H >0 B. U =0, H=0 C. U <0, H <0 D. U =0,H 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能确定。 5)在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描述是正确的: ( ) A. Q >0, H=0, p < 0 B. Q=0, H <0, p >0 C. Q=0, H =0, p <0 D. Q <0, H =0, p <0 6)如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上任一点均表示对应浓度时积分溶解热大小 B.H1表示无限稀释积分溶解热

C.H2表示两浓度n1和n2之间的积分稀释热 D.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均表示对应浓度时HCl的微分溶解热 7)H=Q p此式适用于哪一个过程: ( ) A.理想气体从101325Pa反抗恒定的10132.5Pa膨胀到10132.5sPa B.在0℃、101325Pa下,冰融化成水 C.电解CuSO4的水溶液 D.气体从(298K,101325Pa)可逆变化到(373K,10132.5Pa ) 8)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 ) A. V1 < V2 B. V1 = V2 C. V1 > V2 D. 无法确定 9) 某化学反应在恒压、绝热和只作体积功的条件下进行,体系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此过程的焓变H:( ) A.小于零 B.大于零 C.等于零 D.不能确定 10) 对于独立粒子体系,d U=n i d i+ i d n i,式中的第一项物理意义是: ( ) A. 热 B. 功 C. 能级变化 D. 无确定意义 11) 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正确:( ) A.热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B.温度是体系所储存能量的量度 C.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能量的量度 D.温度是体系中微观粒子平均平动能的量度 12) 下图为某气体的p-V图。图中A→B为恒温可逆变化,A→C为绝热可逆变化,A→D为多方不可逆变化。B, C, D态的体积相等。问下述个关系中哪一个错误?(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10分) 1.只增加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支承为可调支承。(×) 2.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形销长轴方向应垂直于双销连心线。(√) 4.装配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完全互换法。(×) 5.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外圆中间粗两头细,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刚度差。 (√) 6.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是产生误差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 8.工序集中则使用的设备数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小。(×) 9.工序余量是指加工、外圆时加工前后的直径差。(×) 10.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二、填空(30分) 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 e D) 20 ~ 14 ( ),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D为圆偏 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6.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7.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工作地点不变 )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 三、解释概念(10分) 1.经济精度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即完好设备、适当夹具、必需刀具、一定的熟练工人,合理的工时定额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达到的公差等级和粗糙度。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Y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粗基准 未加工面为定位基面的定位基准。 4.原理误差 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形状而产生的误差。

工程热力学课后题答案

习题及部分解答 第一篇 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指出下列各物理量中哪些是状态量,哪些是过程量: 答:压力,温度,位能,热能,热量,功量,密度。 2. 指出下列物理量中哪些是强度量:答:体积,速度,比体积,位能,热能,热量,功量,密度。 3. 用水银差压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为防止有毒的水银蒸汽产生,在水银柱上加一段水。若水柱高 mm 200,水银柱高mm 800,如图2-26所示。已知大气压力为mm 735Hg ,试求容器中气体的绝对压力为多少kPa ?解:根据压力单位换算 kPa p p p p kPa Pa p kPa p Hg O H b Hg O H 6.206)6.106961.1(0.98)(6.10610006.132.133800.96.110961.180665.92002253=++=++==?=?==?=?= 4. 锅炉烟道中的烟气常用上部开口的斜管测量,如图2-27所示。若已知斜管倾角 30=α,压力计中 使用3/8.0cm g =ρ 的煤油,斜管液体长度mm L 200=,当地大气压力MPa p b 1.0=,求烟 气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解: MPa Pa g L p 6108.7848.7845.081.98.0200sin -?==???==α ρ MPa p p p v b 0992.0108.7841.06=?-=-=- 5.一容器被刚性壁分成两部分,并在各部装有测压表计,如图2-28所示,其中C 为压力表,读数为 kPa 110,B 为真空表,读数为kPa 45。若当地大气压kPa p b 97=,求压力表A 的读数(用kPa 表示) kPa p gA 155= 6. 试述按下列三种方式去系统时,系统与外界见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取水为系统; (2).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 (3).取图中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答案略。 7.某电厂汽轮机进出处的蒸汽用压力表测量,起读数为MPa 4.13;冷凝器内的蒸汽压力用真空表测量,其读数为mmHg 706。若大气压力为MPa 098.0,试求汽轮机进出处和冷凝器内的蒸汽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 MPa p MPa p 0039.0;0247.021== 8.测得容器的真空度 mmHg p v 550=,大气压力 MPa p b 098.0=,求容器内的绝对压力。若大气

热力学课后习题01答案

第1章 基本概念 1-1 为了环保,燃煤电站锅炉通常采用负压运行方式。现采用如图1-16所示的斜管式微压计来测量炉膛内烟气的真空度,已知斜管倾角α=30o,微压计中使用密度ρ=1000kg/m 3的水,斜管中液柱的长度l =220mm ,若当地大气压p b =98.85kPa ,则烟气的绝对压力为多少Pa ? 图1-16 习题1-1 解:大气压力98.85kPa 98850Pa b p == 真空度3sin 1000kg/m 9.81N/kg 0.22m 0.51079.1Pa v p gl ρα==×××= 烟气的绝对压力98850Pa 1079.1Pa 97770.9Pa b v p p p =?=?= 1-2 利用U 形管水银压力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时,为了避免水银蒸发,有时需在水银柱上加一段水,如图1-17所示。现测得水银柱高91mm ,水柱高20mm ,已知当地大气压p b =0.1MPa 。求容器内的绝对压力为多少MPa ? 图1-17 习题1-2 解:容器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力,因此绝对压力b e p p p =+ 表压力291mmHg+20mmH O 91133.3Pa 209.81Pa 0.0123MPa e p ==×+×≈ 大气压力0.1MPa b p = 容器内的绝对压力0.1MPa 0.0123MPa 0.1123MPa b e p p p =+=+= 1-3 某容器被一刚性隔板分为两部分,在容器的不同部位安装有压力计,其中压力表B

放在右侧环境中用来测量左侧气体的压力,如图1-18所示。已知压力表B 的读数为80kPa ,压力表A 的读数0.12MPa ,且用气压表测得当地的大气压力为99kPa ,试确定表C 的读数,及容器内两部分气体的绝对压力(以kPa 表示)。如果B 为真空表,且读数仍为80kPa ,表C 的读数又为多少? 图1-18 习题1-3 解:(1)容器左侧(A )的绝对压力,99kPa 120kPa 219kPa b e A p p p =+=+=A 压力表B 的读数为容器左侧(A )的绝对压力A p 和容器右侧(C )的绝对压力C p 之差,因此,e B C p p p =?A ,得,219kPa 80kPa 139kPa C e B p p p =?=?=A 同时,b e C p p p =+C ,可得压力表C 的读数为,139kPa 99kPa 40kPa e C p =?= (2)如果表B 为真空表,则,v B A p p p =?C ,得299kPa C p =,因此压力表C 的读数为,200kPa e C p = 1-4 如图1-19所示,容器A 放在B 中,用U 形管水银压力计测量容器B 的压力,压力计的读数为L =20cm ,测量容器A 的压力表读数为0.5MPa ,已知当地大气压力p b =0.1MPa ,试求容器A 和B 的绝对压力。 图1-19 习题1-4 解:容器B 的绝对压力6 ,0.110Pa 200133.3Pa 0.127MPa b e B p p p =+=×+×≈B 测容器A 压力表的读数,e A p 为容器A 的绝对压力A p 和容器B 的绝对压力B p 之差,因此,e A B p p p =?A ,得容器A 的绝对压力0.5MPa 0.127MPa 0.627MPa p =+=A 1-5 凝汽器的真空度为710mmHg ,气压计的读数为750 mmHg ,求凝汽器内的绝对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 1.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 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 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 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 假定安装条件。 9.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 过程。 10.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 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 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 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 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引起。 18.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0.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电子技术课后习题详解

习题解答 【1-1】填空: 1.本征半导体是,其载流子是和。两种载流子的浓度。 2.在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而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则与有很大关系。 3.漂移电流是在作用下形成的。 4.二极管的最主要特征是,与此有关的两个主要参数是和。 5.稳压管是利用了二极管的特征,而制造的特殊二极管。它工作在。描述稳压管的主要参数有四种,它们分别是、、、和。 6.某稳压管具有正的电压温度系数,那么当温度升高时,稳压管的稳压值将。7.双极型晶体管可以分成和两种类型,它们工作时有和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8.场效应管从结构上分成和两种类型,它的导电过程仅仅取决于载流子的流动;因而它又称做器件。 9.场效应管属于控制型器件,而双极型晶体管是控制型器件。 10.当温度升高时,双极性晶体管的β将,反向饱和电流I CEO将,正向结压降U BE将。 11.用万用表判断电路中处于放大状态的某个晶体管的类型与三个电极时,测出最为方便。 12.晶体管工作有三个区域,在放大区时,应保证和;在饱和区,应保证和;在截止区,,应保证和。 13.当温度升高时,晶体管的共射输入特性曲线将,输出特性曲线将,而且输出特性曲线之间的间隔将。 解: 1.完全纯净的半导体,自由电子,空穴,相等。 2.杂质浓度,温度。 3.少数载流子,(内)电场力。 4.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压降U F和反向饱和电流I S。 5.反向击穿特性曲线陡直,反向击穿区,稳定电压(U Z),工作电流(I Emin),最大管耗(P Zmax)和动态电阻(r Z) 6.增大; 7.NPN,PNP,自由电子,空穴(多子,少子)。 8.结型,绝缘栅型,多数,单极型。 9.电压,电流。 10.变大,变大,变小。 11.各管脚对地电压; 12.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13.左移,上移,增大.。

1热学习题解答

第1章 温度习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2. B 二、填空题 1. Pa 31008.9? K 4.90 C 0 8.182- 三、计算题 1. 解:漏掉的氢气的质量 kg T V p T V p R M m m m 32.0)(2 2 211121=-=-=? 第2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答案 一、选择题 1. B 解:两种气体开始时p 、V 、T 均相同,所以摩尔数也相同。 现在等容加热 V C M Q μ=△T ,R C R C V V 2 5 ,232H He == 由题意 μM Q =He R 23?△T = 6 J 所以 R M Q 252 H ?=μ△T =(J)1063 535H =?=e Q 。 2. C 解:由 ,)(,)(,He 222O 1112R M T V p R M T V p R M T pV ?=?==μ μ μ ,,2121T T p p ==又 所以, 2 1)( )21He O 2 ==V V M M μ μ ( 根据内能公式,2 RT i M E ?=μ得二者内能之比为65352121=?=E E 3. B 解:一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2 3 kT w = 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总和为

321041052 3232323-????===?= =pV RT M kT N M w N W A μμ =3(J)。 4. C 解:由R pVC E RT M pV T C M E V V = = = 得 ,μ μ , 可见只有当V 不变时,E ~ p 才成正比。 5. D 解:因为)(d v f N N =d v ,所以)(21212 v f N mv v v ???d ?=21221v v mv v d N 表示在1v ~2v 速率间隔内的分子平动动能之和。 6. D 解:由,2,212 2 v n d z n d ππλ== 体积不变时n 不变,而v ∝T , 所以, 当T 增大时,λ不变而z 增大。 二、填空题 1. 27.8×10-3 kg ?mol -1 解:由RT M pV μ = 可得摩尔质量为 5 23mol 10013.1100.130031.8103.11??????====--p RT pV MRT M ρμ )m ol (kg 108.271 3 --??= 2. 1.28×10-7K 。 [1eV = 1.6×1019 -J ,摩尔气体常数R = 8.31 (J·mol 1 -·K 1 -)] 解:由V C M E μ = ?△T 和R C V 2 3 = 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