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薪酬与福利管理实务-习题答案》(三版)2018.6.21

02《薪酬与福利管理实务-习题答案》(三版)2018.6.21
02《薪酬与福利管理实务-习题答案》(三版)2018.6.21

《薪酬与福利管理实务》(2016第三版)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正文

第一章薪酬福利管理概述

一、什么是薪酬?薪酬包括哪些形式的报酬?

答:薪酬一词,是从美国“Compensation”一词翻译过来的。

美国学者乔治?米尔科维奇和杰里?M ?纽曼著、董克用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薪酬管理》一书是这样解释的:薪酬,“Compensation”,从字面理解,意思是平衡、弥补、补偿。它暗含着交换的意思。

薪酬,或者说报酬,可以这样定义:薪酬是指雇员作为雇佣关系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

《薪酬管理》一书列入了以下四种形式的薪酬:(一)基本薪资;(二)绩效工资;(三)激励工资;(四)福利和服务。

二、什么是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

答:货币工资亦称名义工资,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或名义工资的对称,是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得到的工资;也可以理解为货币工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如果货币工资提高,而食品衣着住房和其它消费品价格提高得更快,实际工资就会下降。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消费价格指数

三、政府宏观工资管理都包括哪些内容?

答:在政府劳动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般设立劳动工资处、业绩考核处等。具体工资管理职位,一般称为工资主管局长(厅长),工资主管处长、科长;工资主管,工资干事等。

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劳动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政府财政税务部门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工资分配实施内容不同、方式不同的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则主要由政府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直接管理。

政府劳动部门,并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一起,实施工资管理的内容大体包括:

1.确定和实施工资总额调控方式,对其中实行工效挂钩方式决定工资总额提取的企业在年底清算,并确定新一年工效挂钩的“两个基数、一个比例”。

2.制订工资指导线,为企业自主确定工资增长或工资增长集体谈判提供依据。

3.调查、公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企事业单位确定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工资标准提供市场价位的支持。

4.统计、分析、公布不同行业的人工成本状况,实施企业人工成本的预警预报工作。 5.对最低工资、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分配中的重大问题立法,规范企业的工资分配或工资支付行为。

6.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人力政策、税收政策等诱导企业的分配行为,调节企业的工资总水平和行业、企业、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

7.对企业实施工资内外收入检查,纠正企业违规分配行为。

8.调查、总结、推广先进企业做好分配工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改进职工职业生活质量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指导、服务企业的工资分配工作。

四、企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都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答: 企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大体包括:

1.制订和实施人工费计划。正确分析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和劳动效益指标,计算合理的人工费以及人工费的使用结构。

2.制订和实施专项的工资计划,包括工资总额计划和平均工资计划。

3.组织实施工作评价。通过工作评价确定职位等级和工资等级;通过组织复评对工作评价的成果进行维护。

4.制订和实施工资(奖金)分配方案、工资(奖金)调整方案。

5.正确地计算职工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拟订工资条。

6.按照政策规定,核算职工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探亲假、年休假等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7.参与集体合同中工资条款的制订。

8.进行人工费统计、工资和保险福利统计;建立工资、保险和福利台账;撰写企业人工费或工资统计分析报告。

第二章工资决定理论与收入分配政策

一、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从劳动力的需求方面解释了工资水平的决定。它要说明的是,以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前提,工资是厂商雇佣决策的参数。在长期和短期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工资。这一理论也适用于确定短期工资水平。

二、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均衡工资理论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从劳动要素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说明,工资是由劳动的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均衡时的价格决定的。

三、人力资本投资的两个决策模型的含义是什么?

答:人力资本投资的不同决定了不同质的劳动者在市场上的工资差异。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首先,现值法决策模型说明,人力资本投资取决于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的比较;其次,内含报酬率法决策模型,则说明取决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和物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比较。

四、什么是效率工资?效率工资为什么能够提高生产率?

答:效率工资,在这里,可以认为是高于市场工资的工资,或者认为是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工资。

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工人的生产率取决于工资率。工资提高将导致工人生产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的单位成本(工资、福利、培训费等)反而可能下降。因此,企业降低工资,不一定会增加利润,提高工资也不一定会减少利润。这一工资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工资可作为增进利润的有效手段。

效率工资为什么能够提高生产率?

生产率为什么取决于工资?这是因为在信息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中,工资通过刺激效应、逆向选择效应、劳动力流动效应、社会伦理效应对生产率提高发生的影响所致。

第一,刺激效应:通过效率工资,增加员工解雇的机会成本,改进对工人刺激。

第二,逆向选择效应:工人能力与保留工资呈正相关,效率工资可以保证招收到高质量的工人。

第三,劳动力流动效应:通过效率工资,降低辞职率,以减少人力资本的流失。

第四,社会伦理效应:通过工人的公平观念和回报观念提高努力程度,从而提高生产率。

五、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对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的基本政策、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基本政策是“三个坚持”:

(一)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二)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

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

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

(三)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总体要求是: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

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以增加城乡居民

.......

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

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目标是:

(一)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

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二)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

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

(三)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

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规范,非法收入予以坚决取缔。

(四)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明显提升。

六、(实训题)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分别取决于什么因素?

答: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主要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

劳动力的供给价格,主要取决于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费用的价格,其构成包括:维持工

人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费用;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费用;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也可以理解为:鉴于劳动力的商品性质,劳动力的供给价格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力生产成本,包括维持工人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费用、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费用和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费用;二是劳动者经营自身劳动力应获得的“利润”。

第三章政府对工资的监控指导

1、思考题:

一、工资指导线水平包括哪三条线?分别适用于什么范围的企业?

答:工资指导线水平包括本年度企业货币工资水平增长上线、基准线、下线。

(1)上线,即工资增长预警线是政府依据宏观经济形势和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分析,对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工资适度增长的预警提示。企业工资增长如已达到当地政府提出的工资增长预警线,就应自我约束,以免工资增长过快,超过本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对整个社会分配秩序产生冲击。

(2)工资增长基准线是政府对大多数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正常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的基本要求。

(3)工资增长下线是政府对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企业工资增长的起码要求。明确规定这类企业的实际工资可以是零增长或负增长,但支付给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的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简述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调查和制订的方法。

答(简述):包括三个程序:1、制定调查方案;2.实施调查;3.汇总分析、制定工资指导价位

具体老说:

1.制定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包括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及调查表等。

(1)调查范围和内容

调查范围包括城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城镇企业。调查内容为上一年度企业中有关职业(工种)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收入及有关情况。随着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工作的推进,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调查普通劳动力的小时工资率。工资收入按国家有关规定口径进行统计。

(2)调查方法和对象

一般采取抽样调查方法。根据以下要求分别确定调查行业、调查企业、调查职业(工种)和调查职工。

调查行业

....:在16个大行业中,以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