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基础大全(一)要点上课讲义

网络技术基础大全(一)要点上课讲义
网络技术基础大全(一)要点上课讲义

1.网络基础

一、什么是网络?

网络是在一定区域内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起到共享文件,程序,数据的作用。

二、网络的分类

1.按覆盖范围分类: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速率:10~100Mbps

范围:几十米--几千米(覆盖范围通常是1km以下)

容量:几台--几千台计算机

基础:构成城域网和局域网的基础

*城域网(MAN-Metropolis Area Network)

范围:1~10km

包含多个局域网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范围:10km以上

速率:较低,一般以kbps计算

Internet是当今最大的广域网

2.按拓扑结构分类:

拓扑结构:网络的连接结构

*总线型(成本低,易安装,共享带宽)

*环形(易安装,容量有限,目前少使用)

*星形

*树形

3.按传输介质分类:

A.双绞线(有效范围:100M)

*直通线(straight-through):不同设备的连接使用。

*交叉线(crossover):相同设备的连接使用。

*全反线(rollorer)(console线):配置路由器或交换机使用,通常只用2米。

B.同轴电缆

因为双绞线的发展,电缆的制作成本高等,目前很少使用。有线通目前还在使用同轴电缆。

C.光纤

传输距离长,速率高(千兆),抗干扰强,所以是高安全网络的理想选择。

D.无线网络

采用微波,红外线传输。

注:

1.RS 232: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使用,连接console线缆FastEthernet:快速以太网接口。

2.目前市场上的PC机一般没有RS232端口,若要现场配置路由器,需要一根

USB->RS232端口的连接线。

4.按理论范围:

*资源子网

各种计算机

*通信子网

各种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最常见的通信线路是双绞线和光纤。

注: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通常是指硬件部分。

三、常见的网络协议

目前常见的网络协议:

TCP/IP

IPX/SPX

NetBEUI

AppleTallk等

不过最重要的是计算机之间只有使用同一种网络协议才能通信。

2.Ping和Tracert命令的使用

一、

1.Ping命令的作用:

Ping是用来检测网络连通性的命令;

基本格式:ping[空格]或者<域名>

基本参数:-t 无线发包

使用协议:ICMP

2.ICMP协议:

它是TCP/IP协议簇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指尖传递控制消息。

控制消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可否到达,路由器是否可用等。

Ping命令就是ICMP协议工作的过程。

3.实例:ping命令:ping 192.168.1.1

*pinging 192.168.1.1 with 32 bytes of data

--正在ping 192.168.1.1 具有32 字节的数据

*Reply from 192.168.1.1: bytes=32 time<1ms TTL=64

--来自192.168.1.1的回复: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Ping statitics for 192.168.1.1

--192.168.1.1的Ping统计信息

*Packets:sent=4,Recevice=4,Cost=0 (0% loss)

--数据包:已发送=4,已接收=4,丢失=0(0%丢失)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往返行程的估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Minimum=0ms, Maximum=0ms, Average=0ms

--最短=0ms, 最长=0ms,平均=0ms

注:

1.

a.TTL的默认值有3个,分别是64、128、255

b. 在ping命令中查看经过的路由数,使用适用的默认值减得出的TTL值即可。

c.在一个网络中所连接的路由器不会超过50台。

d.一些网站是不允许使用IP地址的形式访问的,例如雅虎。

e.Ping返回的TTL不包括最后一台路由器,Tracert包括。

2.以下3种说法不是非常正确,因为可以通过修改计算机当中的注册表的TTL值实现。

TTL=64,说明返回数值设备的操作系统为Linux;

TTL=128,说明返回数值的设备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TTL=255,说明Ping的是路由器。

二、

1.tracert命令:

经过的路由器(详细信息)

3.OSI参考模型

网络体系结构就是网络中分层模型及各层功能的精确定义,其中一个重要的网络体系结构就是ISO/OSI参考模型。

ISO/OSI参考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电气和电子工程协会(IEEE)、国际电信联盟(ITU)等组织提出的参考模型。

分层(由下至上)

应用层(Appliat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会话层(Session)

传输层(Transport)

网络层(Network)

数据链路层(Data-Link)

物理层(Physical)

一、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完成相邻节点比特流(bit)之间的传输,控制数据怎样被放到通信介质上的,关心的是用什么物理信号来表示0和1,最初的链接是如何建立的,或者连接后是如何终止的。

2.物理层的主要设备

*中继器(Repeater)

双绞线的有效传输距离是100米,超过100米后就会数据衰减,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因此我们要借助中继器(Repeater)。

*中继器的作用:对信号进行放大,保持原数据的相同。

*集线器(Hub)

相当于多个端口的中继器,内部构造是总线型的共享带宽的方式

3.

*冲突域(Collision Domin)

当两个比特流在同一介质上同时传输就会产生冲突域。冲突域是指发送数据给一个单一目标(单播)所影响的范围

*广播域(Broadcase Domin)

发送数据给一个不明确的目标所影响的范围

4.广播式发送数据有两个地方不足:

*用户的数据包向所有节点发送,这样就给数据的通信带来了不安全的因素,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很容易截取他人的数据包。

*所有数据包都向所有节点发送,加上是共享带管的方式,就会更加造成网络用塞的现象,降低网络执行效率。

5.既然集线器有那么多的不足,那么我们应该在怎样的场合使用集线器呢?

答:因为集线器有很多地方的不足,所以它不能应用于较大的网络,但是它通常用于和交换机等设备一起分担小部分的网络通信负荷。

补充:如果网络中要使用HUB,那么PC最好在10台以内,带宽要在10/100Mb/s 以上

6.广播方式有那么多不足,为什么集线器还要使用广播的方式呢?

答:因为它是一个物理层的设备,基本不具备“智能”能力,更别说“学习”能力了,它也不具备交换机具有的MAC地址表,因此它发送数据都是没有针对性的,只能使用广播。

7.集线器有几个广播域和几个冲突域

答:无论网络中有多少集线器,都只有1个广播域和1个冲突域

二、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a.完成网络之间相邻节点的可靠传输;

b.物理层传输的是比特流(bit),那么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就是帧(frame);

c.数据链路层是通过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负责主机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

2.数据链路层的主要设备

a.网卡(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

网卡:也叫网络适配器,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之间的硬件设备。

功能:整理计算机发往网线的数据,并且将数据分解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包之后向网络上发送出去。

网卡的MAC地址是在它被生产时,厂家烧录到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中的,是唯一且不可更改的。(通过软件可修改MAC地址,但系统重装后,MAC会恢复原本的地址)

查看本机网卡的MAC地址:

命令:ipconfig[空格]/all Physical Address:00-1A-4B-59-A2-45

MAC地址用十六进制表示,占用48个比特,前24个比特表示生产商,后24个表示设备编号。

1个比特代表0或者1 8个比特是一位,一共6位,共48比特

b.网桥(Bridge)

作用:*将两个LAN连接在一起,并且按MAC地址转发;*分割冲突域。

c.交换机(Switch)

工作过程:根据源MAC地址学习,目标MAC地址转发

交换机的三种转发方式:

*对已知单播帧,只往对应端口转发;

*对未知的单播帧,即交换机还没有学到的目的MAC地址,会进行广播(发往出接收端口以外的所有接口)。

*对广播帧或者组播帧进行广播。

交换机的分类(按功能分为三大类)

*传统二层交换机

和集线器相比,多了MAC地址表功能,属于数据链路层,有一个广播域和多个冲突域。

*VLAN型交换机

可以网管的交换机,多了VLAN功能,属于数据链路层,有多个广播域(有几个VLAN就有几个广播域,)和多个冲突域(有几个端口就有几个冲突域)。

*三层交换机

VLAN型交换机+路由器,是属于网络层的设备,出于安全考虑,实际工程中使用三层交换机较多。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万物互联之通信技术基础》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0分) 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A. 大脑 B. 电网 C. 互联网 D. 平台 2 【多选题】(10分) 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 A. 信号的传输 B. 数据处理 C. 数据采集 D. 数据安全

3 【判断题】(10分) 蓝牙技术是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中的一种。 A. 错 B. 对 4 【多选题】(10分) 物联网数据传输技术中包括:() A. 光纤 B. 4G C. WIFI D. GPRS 5 【单选题】(10分) RFID属于:()

A. 数据传输 B. 数据安全 C. 数据处理 D. 数据采集 6 【单选题】(10分) 智能家居中,下面哪个环节属于数据采集: A. 采用移动传感器,检测人是否进入区域 B. 当人进入传感器感应区域后渐升光,当人走出感应区域后灯光渐渐减低或熄灭 C. 使一些走廊、楼道的"长明灯"得到控制,达到节能的目的 D. 自动调节灯光强弱,达到节能效果 7 【单选题】(10分) 工业生产中,下面哪个环节属于数据处理与决策:() A.

实现生产工人、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数量之间的完整融合,计算每台设备的单位时间生产能力,根据这些数据来为每台生产设备设置生产参数,合理配置生产任务 B. 设置生产参数,如个数、长度、重量等自动抄录各种生产数据 C. 以上均不对 D. 按时段自动统计生产量; 8 【单选题】(10分) 道路监控系统中,下面哪个环节属于数据传输() A. 使交通指挥管理人员对交通违章、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及其它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相应调整各项系统控制参数与指挥调度策略。 B. 重点场所和监测点的前端设备采集视频图像 C. 以各种方式(光纤、专线等)传送至交通指挥中心。 D. 进行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发布 9 【单选题】(10分) 在防伪溯源系统中,属于数据采集技术的是:() A.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有答案

大作业内容如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OSI参考模型就是由( D)组织提出得。 A、IEEE B、ANSIC、EIA/TIA D、ISO 2、拓扑结构就是( A )得具有点到点配置得特点。 A、总线B、星型 C、环型D、都不对 3、IEEE802就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 B、MAN C、WAN D、以上都不就是 4、基带传输系统就是使用( A )进行传输得。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C、多路模拟信号 D、模拟与数字信号 5、调幅(AM)与调频(FM)以及调相(PM)就是( D )调制得例子。 A、模拟—数字 B、数字—模拟 C、数字—数字 D、模拟—模拟 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得时间间隙就是(B)。 A、固定不变 B、可变得 C、0 D、数据速率得函数 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 B、TDM C、STDM D、以上都就是 8、在数据链路层就是通过( B )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得。 A、端口号 B、MAC地址 C、默认网关 D、逻辑网络地址 9、在基于广播得以太网中,所有得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得( C )。 A、电信号 B、比特流 C、广播帧 D、数据包 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得就是( D )。 A、信号都就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得

B、一个节点得数据发往最近得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得地 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得地得IP与MAC地址得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得地 D、任何一个节点得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 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得说法就是( B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可以缩小冲突域 12、数据分段就是在OSI/RM中得( C )完成得。 A、物理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 13、OSI/RM得( B )关心路由寻址与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路由器并不具备( B )功能。 A、路由协议 B、减少冲突与碰撞 C、支持两种以上得子网协议 D、存储、转发、寻径 15、对路由器理解正确得就是( D )。 A、路由就是路由器 B、路由就是信息在网络路径得交叉点 C、路由就是用以配置报文得目得地址 D、路由就是指报文传输时得路径信息 16、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就是( B )。 A、HDSL B、ADSL C、SDSL D、RADSL 17、ISDN BRI得用户接口就是( C )。 A、2B+D B、30B+DC、同轴电缆D、普通电话线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一、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机终端网络(终端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计算机网络(以资源共享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硬件组成一样,都是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四大部分组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 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共享资源和进行在线通信。例如:共享外围设备、共享数据、共享应用程序、使用电子邮件等。(软件、硬件、数据、通信信道) 3、计算机网络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来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管理的,而计算机通信网络中,用户只能把网络看做是若干个功能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集合,为了访问这些资源,用户需要自行确定其所在的位置,然后才能调用。因此,计算机网络不只是计算机系统的简单连接,还必须有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 4、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形式,从功能角度出发,计算机网络可以看成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组成的;从用户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透明的传输机构。 5、计算机网络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通信距离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局域网(LAN);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网、树形网、环形网和总线网等;按通信介质可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和卫星网;按传输带宽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按信息交换方式分为电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综合交换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其分布范围广,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网络(例如电话)来实现。广域网的布局不规则,使用权限和网络的通信控制比较复杂,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控制当局所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规程,传输率低,误码率高。 城域网(MAN)规模介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其大小通常覆盖一个城市。传输介质主要是光纤。 对于局域网(LAN),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局部地区网络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如下定义:“局部地区网络通信一般被限制在中等规模的地理区域内,是专用的,由单一组织机构所使用。”局域网大多采用总线及环形拓扑结构。 1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

《计算网络技术与应用》第一章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题(每空1分,共10分) 1、计算机网络是和紧密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信息社会的 基础设施。 2.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和。 3.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 4、模拟通信的两个技术指标是和。 5、多路复用技术分为和。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 A、TAN B、MAN C、LAN D、 WAN 2、在星型网络中,常见的中央节点是:( ) A、路由器 B、网卡 C、交换机 D、调制解调器 3、声音信息属于( )数据 A、数字 B、混合 C、模拟 D、复合 4、下列关于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线网络的传输速率高 B、无线网络受外界干扰小 C、有线网络部署灵活 D、有线网络的传输距离远 5、搭建中小型网络是,通常首选的网络技术是( ) A、以太网 B、ATM C、FDDI D、 MAN 6、模拟信号数字化经历的基本过程是( ) A、编码-量化-抽样 B、抽样-编码-量化 C、量化-编码-抽样 D、抽样-量化-编码 7、在模拟信道中,常用 ( )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 A、比特率 B、波特率 C、带宽 D、误码率 8、下列数据传输中,( )属于全双工通信。 A、对讲机 B、电话 C、基带传输 D、电视广播 9、在下列拓扑结构中,需要使用终结器的拓扑结构是() A、总线型 B、星型 C、网状结构 D、环型 10、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b)数来表示,其单位为比特每秒,通常记作()

A、B/s B、bps C、b/s D、 band 11、信道的带宽大,信道的容量也大,其传输速率() A、高 B、低 C、不变 D、不确定 12、信息传输的物理通道是()。 A、信道 B、介质 C、编码 D、数据 13、100BaseT中的“Base”的含义是()。 A、基础传输 B、基带传输 C、宽带传输 D、窄带传输 14、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 A、b B、B C、数据字 D、数据块 15、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一般是() A、并行传输 B、串行传输 C、宽带传输 D、窄带传输 16、在计算机网络术语中,WAN的含义是()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因特网 17、因特网属于() A、局域网 B、城域网 C、广域网 D、内部网 18、以下数据传输方式类似于你在房间里叫了一声“小刘,你好”,属于() A、单播 B、组播 C、广播 D、全播 19、按照(),可以将局域网分为以太网、ATM网和FDDI网。 A、覆盖范围 B、传输介质 C、网络管理方式 D、网络传输方式 20、计算机与输入设备之间一般采用()传输方式。 A、同步传输 B、异步传输 C、基带传输 D、宽带传输 三、简答题(共20分)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其功能。(10分) 2、简述星型结构的特点。(10分)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有答案教学提纲

大作业内容如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OSI参考模型是由( D )组织提出的。 A、IEEE B、ANSI C、EIA/TIA D、ISO 2、拓扑结构是( A )的具有点到点配置的特点。 A、总线 B、星型 C、环型 D、都不对 3、IEEE802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 B、MAN C、WAN D、以上都不是 4、基带传输系统是使用( A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多路模拟信号 D、模拟和数字信号 5、调幅(AM)和调频(FM)以及调相(PM)是( D )调制的例子。 A、模拟—数字 B、数字—模拟 C、数字—数字 D、模拟—模拟 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的时间间隙是( B )。 A、固定不变 B、可变的 C、0 D、数据速率的函数 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 B、TDM C、STDM D、以上都是 8、在数据链路层是通过( B )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的。 A、端口号 B、MAC地址 C、默认网关 D、逻辑网络地址 9、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 C )。 A、电信号 B、比特流 C、广播帧 D、数据包 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的是( D )。 A、信号都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的

B、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 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的地 D、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 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B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可以缩小冲突域 12、数据分段是在OSI/RM中的( C )完成的。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3、OSI/RM的( B )关心路由寻址和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路由器并不具备( B )功能。 A、路由协议 B、减少冲突和碰撞 C、支持两种以上的子网协议 D、存储、转发、寻径 15、对路由器理解正确的是( D )。 A、路由是路由器 B、路由是信息在网络路径的交叉点 C、路由是用以配置报文的目的地址 D、路由是指报文传输时的路径信息 16、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是( B )。 A、HDSL B、ADSL C、SDSL D、RADSL 17、ISDN BRI的用户接口是( C )。 A、2B+D B、30B+D C、同轴电缆 D、普通电话线

《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基础教程》课后习地的题目详解刘四清版

第一章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2.“网络”主要包含连接对象、连接介质、连接控制机制、和连接方式与结构四个方面。 3.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资源共享和通信,除此之外还有负荷均匀与分布处理和提高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能等功能。 4.计算机网络产生与发展可分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互联网络和高速互联网络四个阶段。 5.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网络协议和网络软件四部分。 6.计算机通信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7.最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树型结构、网状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8.按照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大小,可以将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9.根据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可以将网络分为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10.通信线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对应于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11.有线传输的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12.无线传输的主要方式包括无线电传输、地面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红外线和激光通信。 问答: 1.例举计算机网络连接的主要对象。 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 2.计算机网络是如何进行负荷均衡与分布处理的? 分为三阶段:提供作业文件;对作业进行加工处理;把处理结果输出。 在单机环境:三阶段在本地计算机系统中进行。 在网络环境:将作业分配给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高效完成大型应用系统的程序的计算和大型数据库的访问。 3.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在商业上的运用。 网络购物、网上银行、网上订票等。 4.简述什么是“通信子网”?什么是“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由主计算机系统(主机)、终端、中断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通信子网主要完成网络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 5.什么是点对点网络? 由许多相互连接的结点构成,在每对机器之间都有一条专用的通信信道,不存在信道的复用和共享。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要点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用通信设备及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共享资源包括:(1).硬件资源(CPU,内存、磁盘、磁带机、打印机、绘图仪……)(2).软件资源(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工具软件、应用程序……) (3).数据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通信技术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实质上是以主机为中心星型网。 第二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分组交换技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主机和终端构成用户资源子网,1969年12月,美国第一个使用分组交换技术的ARPANET (Internet前身) 第三代:以“开放系统互联参模型(OSI/RM)”为标准框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公布OSI/RM,80年代中期Internet出现(TCP/IP)第四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信息高速公路阶段;高速性、交互性,广域性。 3.计算机网络包含的三个主要部分:(1).若干个主机(2).一个通信子网(3).一系列的 协议(主机之间或主机和子网之间) 4.透明性:用户在访问网络时,只要知道结果,无需知道是怎么访问以及所访问的资源的 地理位置。 5.计算机网络构成:网络结点,连接这些网络结点的通信链路(按拓扑结构分) 用户资源子网,通信子网(按逻辑功能分) 网络硬件系统,网络软件系统(按系统组成分) 6.网络结点(网络单元):(1)访问结点(端结点):用户机和终端设备,起信源和信宿作 用。 (2)转接结点(中间结点):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起数据 交换和转换作用。 (3).混合结点(全功能结点):既作为(1)也可作为(2) 7.通信链路:物理链路,逻辑链路(真正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 8.通信子网(负责数据通信):数据的传输、交换及通信控制,(网络结点,通信链路) (用户)资源子网:访问网络、处理数据(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终端) 9.网络硬件系统:计算机系统、终端、通信设备 主机系统:服务器(文件、数据库、邮件、打印机服务器);工作站(客户机):无盘; 带盘(具有本地处理能力) 终端:不具有本地处理能力(图形终端、显示终端、打印机终端) 网络接入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 网络互联设备: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交换机 10.网络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NOS),网络通信协议,各种网络应用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网络用户管理、网络资源管理、网络运行状况统计、网络安全建立、网络信息通信 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多任务多用户(windows NT,windows 2000 sever,Linux,Uinx,Netware,Windows Sever 2003)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大作业要求 ****(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为背景,设计一个网络建设方案。 方案中应该包括: 根据****(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的组织结构、业务需求完成网络需求分析,确定拓扑方案,完成设备选型,注明各种设备、设施和软件的生产商、名称、型号、配置与价格,基本确定方案的预算。 要求: 1.完成建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3、根据条件进行设备选型,决定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经费预算方案; 4、创建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配置相关文件,可以对局域网内的主机作域名解析。 ○参□考□样◇例

1、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基础设施,成为学校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校园网络的主干所承担的信息流量很大,校园网络的建设的目标是在校园内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务管理、通信、双向视频点播(VOD)等信息共享功能,能实现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能通过与Internet的互联,为全校师生提供国际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在网上保存和查询教学资源,能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和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考查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浏览和查询网上学习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校园网能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根据本校园实际情况主要应用需求分析如下: 用户的应用需求:所有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局域网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通过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此外为教务处提供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办公管理等。 通信需求:通过E-mail及网上BBS以及其它网络功能满足全院师生的通信与信息交换的要求,提供文件数据共享、电子邮箱服务等。 信息点和用户需求:按照要求本校园网内信息点总数为531个, 其中办公区需要的信息点为(111个):教务处(25),各院系办公区(26),图书馆(60);教学区为(400个):除机房需要120个信息点外,其余各系部大楼及教学楼(包括设计艺术系楼、建筑工程系楼、一号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楼、教学主楼、B、C楼等)各需设置信息点的个数为40;生活区为(20个):20个宿舍楼区、食堂等各设置1个信息点。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等为内部单位服务,WWW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从外部网站获得资源。 性能需求:此校园网络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支持网络多媒体学习的信息传输要求。 安全与管理需求:学生基本信息档案和重要的工作文件要求对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性的性能较高,如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可以通过分布式、集中式相集合的方法进行管理。网络安全对于网络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正常使用。由于校园网与外部网进行互联特别是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 一、判断题 1.(√)网络节点和链路的几何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网络单元的地理分布和互联关系的几何构型。 2.(×)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基本相同,适合相同场合。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资源子网的拓扑结构。 4.(√)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结构简单、扩展容易,网络中的任何结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5.(×)星型网络的中心节点是主节点,具有中继交换和数据处理能力,网络结构简单,建网容易,可靠性好。 6.(√)环型网数据传输路径固定,没有路径选择的问题,网络实现简单,适应传输信息量不大的场合,但网络可靠性较差。 7.(√)树状网络是分层结构,适用于分级管理和控制系统,除叶节点及其连线外,任一节点或连线的故障均影响其所在支路网络的正常工作。 8.(√)当网络中各节点连接没有一定规则、地理位置分散,而设计通信线路是主要考虑的因素时,我们通常选用网状网络。 9.(√)总线型拓扑结构分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局域网一般采用的是单总线结构。 10.(×)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靠性高、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和实时性强。 11.(×)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集中控制,简单的访问协议,但电缆长度及安装费用高,故障诊断困难、扩展困难,全网工作依赖于中央节点。 12.(√)环型拓扑结构适合于光纤、网络实时性好,但网络扩展配置因难,故障诊断困难,节点故障则引起全网故障。 13.(√)树型拓扑结构易于扩展、故障隔离方便,但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14.(×)网状型拓扑结构是将星型和总线型两种拓扑结构混合起来的一种拓扑结构。 15.(√)网状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的诊断和隔离方便、安装电缆方便。 16.(√)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而通信则是实现所有网络功能的基础和关键。 17.(√)OSI参考模型是一种将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 18.(×)OSI参考模型定义了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直接的数据传送在传输层。 19.(×)OSI参考模型中,每一层的真正功能是为其下一层提供服务。 20.(√)OSI参考模型中的网络层,是通信子网与用户资源子网之间的接口,是控制通信子网、处理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最低层。 21.(√)OSI参考模型中的传输层,接收由会话层来的数据,并向高层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输,具有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及故障恢复功能。 22.(×)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送包括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的问题,有关语义的处理由表示层负责,有关语法的处理由应用层负责。 23.(×)令牌传递控制法适用星状拓扑网络结构、基带传输。 24.(√)从本质上看,ATM技术是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速交换技术。 25.(√)10BASE-T是双绞线以太网,使用两对非屏蔽双绞线,一对线发送数据,一对线接收数据,采用星型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作业

目录 第一章作业 一.问: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哪四代?其特点是什么? (1) 二、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 四、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3) 五、什么是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3) 七、什么是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二者相比较宽带传输的优点有哪些? (4) 八、分别简述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 (4) 九、当给出的数据信号为00101101时,试分别画出曼切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切斯特编码 的波形图。 (4) 十.什么是多路复用技术?简述时分多路复用的工程原理? (5) 十一.报文交换和电路交换相比较优点有哪些? (5) 十二.分组交换的特点有哪些? (6) 十三.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6) 十四.计算机网络拓扑可分为哪几类?每一类又有几种基本拓扑结构? (7) 一.问: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哪四代?其特点是什么? 答:①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具有通信功能的主机系统,即所谓的联机系统。这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一阶段。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着,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而计算机的任务是进行成批处理 ②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代表是ARPA网络。ARPA网络建成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诞生。ARPA网络的实验成功使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很多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都与ARPA 网的研究成果有关,比如分组交换、网络协议、资源共享等。 其特点是: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共享资源。这样就形成了通过共享资源为目的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③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大作业

X X X X大学 研究生考查课 作业 课程名称: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研究生姓名:学号: 作业成绩: 任课教师(签名) 交作业日时间:2010年12月22日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简称ANN)是在对大脑的生理研究的基础上,用模拟生物神经元的某些基本功能元件(即人工神经元),按各种不同的联结方式组成的一个网络。模拟大脑的某些机制,实现某个方面的功能,可以用在模仿视觉、函数逼近、模式识别、分类和数据压缩等领域,是近年来人工智能计算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 人工神经网络用相互联结的计算单元网络来描述体系。输人与输出的关系由联结权重和计算单元来反映,每个计算单元综合加权输人,通过激活函数作用产生输出,主要的激活函数是Sigmoid函数。ANN有中间单元的多层前向和反馈网络。从一系列给定数据得到模型化结果是ANN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模型化是选择网络权重实现的,因此选用合适的学习训练样本、优化网络结构、采用适当的学习训练方法就能得到包含学习训练样本范围的输人和输出的关系。如果用于学习训练的样本不能充分反映体系的特性,用ANN也不能很好描述与预测体系。显然,选用合适的学习训练样本、优化网络结构、采用适当的学习训练方法是ANN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而寻求应用合适的激活函数也是ANN研究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多变量数据的能力,已经在多组分非线性标定与预报中展现出诱人的前景。人工神经网络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宽广。 1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1] 1.1神经生物学基础 可以简略地认为生物神经系统是以神经元为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广泛的突触联系形成的信息处理集团,其物质结构基础和功能单元是脑神经细胞即神经元(neu ron)。(1)神经元具有信号的输入、整合、输出三种主要功能作用行为。突触是整个神经系统各单元间信号传递驿站,它构成各神经元之间广泛的联接。(3)大脑皮质的神经元联接模式是生物体的遗传性与突触联接强度可塑性相互作用的产物,其变化是先天遗传信息确定的总框架下有限的自组织过程。 1.2建模方法 神经元的数量早在胎儿时期就已固定,后天的脑生长主要是指树突和轴突从神经细胞体中长出并形成突触联系,这就是一般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的生物学依据。人脑建模一般可有两种方法:①神经生物学模型方法,即根据微观神经生物学知识的积累,把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及机理逐步解释清楚,在此基础上建立脑功能模型。②神经计算模型方法,即首先建立粗略近似的数学模型并研究该模型的动力学特性,然后再与真实对象作比较(仿真处理方法)。 1.3概念 人工神经网络用物理可实现系统来模仿人脑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其概念以T.Kohonen.Pr的论述最具代表性:人工神经网络就是由简单的处理单元(通常为适应性)组成的并行互联网络,它的组织能够模拟生物神经系统对真实世界物体所作出的交互反应。 1.4应用领域 人工神经网络在复杂类模式识别、运动控制、感知觉模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概括地说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应用于解决下述几类问题:模式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最优化问题、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复杂控制、信号处理、数学逼近映射、感知觉模拟、概率密度函数估计、化学谱图分析、联想记忆及数据恢复等。 1.5理论局限性 (1)受限于脑科学的已有研究成果由于生理试验的困难性,目前对于人脑思维与记忆机制的认识尚很肤浅,对脑神经网的运行和神经细胞的内部处理机制还没有太多的认识。 (2)尚未建立起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目前已提出的众多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归纳起来一般都是一个由节点及其互连构成的有向拓扑网,节点间互连强度构成的矩阵可通过某种学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网络技术基础大作业 大作业内容如下: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40分) 1、OSI参考模型是由( D )组织提出的。 A、IEEE B、ANSI C、EIA/TIA D、ISO 2、拓扑结构是( B )的具有点到点配置的特点。 A、总线 B、星型 C、环型 D、都不对 3、IEEE802是( A )体系结构标准。 A、LAN B、MAN C、WAN D、以上都不是 4、基带传输系统是使用( B )进行传输的。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多路模拟信号 D、模拟和数字信号 5、调幅(AM)和调频(FM)以及调相(PM)是( D )调制的例子。 A、模拟—数字 B、数字—模拟 C、数字—数字 D、模拟—模拟 6、异步传输中,字节间的时间间隙是( B )。 A、固定不变 B、可变的 C、0 D、数据速率的函数 7、对于( A ),警戒频带多占用了带宽。 A、FDM B、TDM C、STDM D、以上都是 8、在数据链路层是通过( B )找到本地网络上主机的。 A、端口号 B、MAC地址 C、默认网关 D、逻辑网络地址 9、在基于广播的以太网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接收到发送到网上的( C )。 A、电信号 B、比特流 C、广播帧 D、数据包 10、下面关于CSMA/CD叙述正确的是( D )。 A、信号都是以点到点方式发送的 B、一个节点的数据发往最近的路由器,路由器将数据直接发到目的地 C、如果源节点知道目的地的IP和MAC地址的话,信号便直接送往目的地 D、任何一个节点的通信数据要通过整个网络,且每个节点都接收并验证该数据 11、关于共享式以太网,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需要进行冲突检测 B、仅能实现半双工流量控制 C、利用CSMA/CD介质访问机制 D、可以缩小冲突域 12、数据分段是在OSI/RM中的( C )完成的。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3、OSI/RM的( C )关心路由寻址和数据包转发。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路由器并不具备( B )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个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00个知识点 1. 用一台计算机作为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与多台终端相连,构成简单的计算机连机系统。 2. 系统中所有数据处理都由主机完成,终端没有任何处理能力,仅起着字符输入、结果显示等作用。 3. 在大型主机-终端系统中,主机与每一台远程终端都用一条专用通信线路连接,线路的利用率较低。 4.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5. 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6. OSI/RM共有七层,因此也称为OSI七层模型。 7.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自主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相应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网络通信、管理和应用软件等)的支持下,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8. 现代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9. 现代计算机网络中被连接的自主计算机自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单独进行信息加工处理。 10. 计算机网络自主性是指连网的计算机之间不存在制约控制关系。 11. 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互连通过通信设备及通信线路来实现。 12. 计算机网络要有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 13. 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 14. 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15. 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16. 通信子网由用作信息交换的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和其他通信设备组成的独立的数据信息系统组成,它承担全网的数据传递、转接等通信处理工作。 17. 网络操作系统建立在各主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个操作系统,用于实现在不同主机系统之间的用户通信以及全网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并向用户提供统一的、方便的网络接口,以方便用户使用网络。 18. 网络数据库系统可以集中地驻留在一台主机上,也可以分布在多台主机上。向网络用户提供存、取、修改网络数据库中数据的服务,以实现网络数据库的共享。 19. 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均衡使用网络资源、分布处理、数据信息的综合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的功能 20. 信息交换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中各节点之间的系统通信。用户可以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购物、电子贸易、远程教育等。 21. 资源共享是指网络用户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共享网中各计算机所提供的共享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这种共享不受实际地理位置的限制。资源共享使得网络中分散的资源能够互通有无,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它是组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目的之一。22. 在计算机网络中,如果某台计算机的处理任务过重,可通过网络将部分工作转交给较“空闲”的计算机来完成,均衡使用网络资源。 23. 对于较大型综合性问题的处理,可按一定的算法将任务分配给网络,由不同计算机进行分布处理,提高处理速度,有效利用设备。采用分布处理技术往往能够将多台性能不一定很高的计算机连成具有高性能的计算机网络,使解决大型复杂问题的费用大大降低。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一章资料

课题: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及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3、计算机网络概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 理解计算机网络概述 2、情感目标 通过网络的产生和发展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计算机网络概述 四、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概述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示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计算机网络是当今最热门的学科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因特网已经 深入到各行各业以及千家万户,网络成了一种全社会快速存取信息的必要手段, 而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我们更加和网络密切相关, 因此有必要学习和掌握网络的 相关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在这期间,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产生了今天的 Internet。 1) 、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阶段 诞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 由一台中央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分 散的终端,构成面向终端的通信网络,也称为远程联机系统。这是计算机网络的 雏形,如图所示。
远程联机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终端无独立的处理能力,单向共享主机的资 源(硬件、软件),所以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这种网络结构属集中控制方 式,可靠性低。 2) 、计算机网络阶段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和价格的降低,20 世纪 60 年代中 期,出现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系统互连的系统,开创了 “计算机——计算机” 通信时代,这样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就可以通过通信线路, 彼此之间交换数据、传递信息。如图所示:

创业基础大作业

课程名称:创业基础(开卷); 一、材料阅读题(30分) 公益创业促进职业生涯发展 一般认为,狭义的创业概念为"创建一个新企业的过程",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即创建新企业和企业内部创业。 广义的创业概念为: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也译为“社会创业”、“社会创新”,或“公益创新”,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 公益创业促进了湖南大学学生苏锦山同学职业生涯发展。2009年6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湖南大学并接见座谈创业代表,苏锦山等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见并座谈。 苏锦山同学大学阶段的公益创业经历是:大一时,他协助创建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非营利组织);大二时,他申报参与公益创业研究项目,即湖南大学SIT重点项目《校园“尤努斯”—小额信贷实验室》;大三时,他参与公益创业竞赛项目—“滴水恩大学公益创业孵化有限公司”获得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竞赛活动);大四时,他运作滴水恩创业孵化有限公司(企业)。大学本科毕业以后,他被保送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作为选调生进入公务员行列,进行在岗创业。 苏锦山同学大学期间获得无数荣誉:湖南大学十大创业典型;芙蓉学子个人奖、团队奖;温家宝总理和湖南省周强省长接见;他获选湖南省优秀大学毕业生;他被推选为年度大学生人物候选人。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都进行过相关报道…… 公益创业促进职业生涯发展的优越性体现在:公益创业可使大学生创业参与率从从1%到100%,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公益创业门槛更低成功率高;公益创业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公益创业贴近学生循序渐进;公益创业可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公益创业有利于更加积极有效地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文化! 哈佛大学校长N·L·陆登庭曾指出:“大学该提供这样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赋予他们较多的专业技能,而且使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完善的人格。”公益创业教育正是教育本质的体现。公益创业教育将以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志愿公益活动和公益创业研究四种形态呈现。苏锦山就是公益创业教育的受益者。公益创业促进了他职业生涯发展。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青年报》2012年04月09日的黄丹羽撰写创业报道等改写 公益创业与传统的创业概念不同?苏锦山同学在大学阶段从事过哪些公益创业实践? 相比于狭义的创业概念,您是建议青年人是创办企业还是公益创业,为什么?请详细阐述(30分)。 答:苏锦山同学大学阶段的公益创业经历是:大一时,他协助创建滴水恩公益创业协会

网络技术基础大全一要点

1.网络基础 一、什么是网络? 网络是在一定区域内将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以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起到共享文件,程序,数据的作用。 二、网络的分类 1.按覆盖范围分类: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速率:10~100Mbps 范围:几十米--几千米(覆盖范围通常是1km以下) 容量:几台--几千台计算机 基础:构成城域网和局域网的基础 *城域网(MAN-Metropolis Area Network) 范围:1~10km 包含多个局域网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范围:10km以上 速率:较低,一般以kbps计算 Internet是当今最大的广域网 2.按拓扑结构分类: 拓扑结构:网络的连接结构 *总线型(成本低,易安装,共享带宽) *环形(易安装,容量有限,目前少使用) *星形 *树形 3.按传输介质分类:

A.双绞线(有效范围:100M) *直通线(straight-through):不同设备的连接使用。 *交叉线(crossover):相同设备的连接使用。 *全反线(rollorer)(console线):配置路由器或交换机使用,通常只用2米。 B.同轴电缆 因为双绞线的发展,电缆的制作成本高等,目前很少使用。有线通目前还在使用同轴电缆。 C.光纤 传输距离长,速率高(千兆),抗干扰强,所以是高安全网络的理想选择。 D.无线网络 采用微波,红外线传输。 注: 1.RS 232:配置交换机与路由器使用,连接console线缆FastEthernet:快速以太网接口。 2.目前市场上的PC机一般没有RS232端口,若要现场配置路由器,需要一根 USB->RS232端口的连接线。 4.按理论范围: *资源子网 各种计算机 *通信子网 各种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最常见的通信线路是双绞线和光纤。 注: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通常是指硬件部分。 三、常见的网络协议 目前常见的网络协议: TCP/IP IPX/SPX NetBEUI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

摘要 当今世界,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而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为迅速,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校园宿舍网络的建设是学校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不仅为现代化教学、综合信息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应用提供基本操作平台,还能提供多种应用服务,使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给各个系统。校园宿舍网工程建设中,主要是应用了网络技术中的重要分支局域网技术来建设与管理的。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亲自组建一个局域网并且正常运行,已经是再平凡不过的事了。为了使学院对学生的进一步管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不在局限于普通网络的速度,确保学生上网的安全与稳定性,建立一个稳定的局域网成为一个很必要的事情。通过调查分析,明确学生对校园内网的需求。根据对比选择出适合校园组网的拓扑图和网络结构的模式。根据规划分析,选择出成本较低、性能较高的设备。通过CAD和viso等软件工具,设计出一号宿舍楼与四号宿舍楼的网络规划布线图。根据宿舍的物理位置及内部结构,通过分析设计出两个布线方案可供选择。 这些方案的应用经分析,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网络的需求,促进学生宿舍网络规划的科学化,保证学生宿舍网络安全稳定健康地运行。 关键词:计算机局域网拓扑图规划分析

1设计背景与目标 1 1.1背景1 1.2设计目标及内容 1 2.宿舍局域网建设规划 1 2.1局域网建设前期调研 1 2.2 需求分析 1 2.2.1功能需求分析 1 2.2.2 应用概要分析 2 2.3 网络安全设计 2 2.4 网络设计原则 3 3. 局域网的网络设计 3 3.1拓扑网的选择3 3.1.1 星型网络 3 3.1.2.环形网 3 3.1.3.总线网 4 3.1. 4.树形 4 3.1.5.网络形 4 3.1.6 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5 3.2 网络体系结构的介绍 5 3.2.1访问控制方式简介 5 3.3局域网络的形式的选择5 3.3.1网络结构的选择 6 4. 设计方案及宿舍布局图 6 4.1 拓扑结构 6 4.1.1 总拓扑图 6 4.1.2 宿舍拓扑图结构7 4.2主要设备的选择8 4.2.1路由器的选择8 4.2.3交换机的选择9 4.3 主干网络设计 10 4.3.1宿舍楼内布线结构方案11 5. 综合布线及要求12 5.1 结构化布线系统12 6.设备清单13 7网络维护14 8方案设计的优点与不足14 参考文献: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