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响
体育赛事宣传推广策略

体育赛事宣传推广策略在当今社会,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全球性的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还是地方性的小型比赛,都需要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来吸引观众、赞助商和媒体的关注。
一个成功的宣传推广策略不仅能够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为赛事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体育赛事宣传推广的策略。
一、明确赛事定位和目标受众在制定宣传推广策略之前,首先要明确赛事的定位和目标受众。
赛事定位包括赛事的级别、类型、规模、特色等方面。
例如,一场职业篮球联赛与一场业余马拉松比赛的定位就截然不同,其宣传推广的重点和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目标受众则是指赛事希望吸引的人群。
这可能包括体育爱好者、运动员、赞助商、媒体、当地居民等。
了解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可以使宣传推广更具针对性。
比如,针对青少年的体育赛事,可以在学校、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重点宣传;而面向高端商务人士的高尔夫球赛,则可以通过商务杂志、俱乐部活动等渠道进行推广。
二、制定多元化的宣传渠道1、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在这些媒体上投放广告、发布新闻稿、进行赛事报道等,可以覆盖到大量的观众。
特别是一些主流的体育频道和报纸,对于体育赛事的宣传效果显著。
此外,与电视台合作进行赛事直播或转播,能够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感受到赛事的精彩。
2、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平台成为了体育赛事宣传的重要阵地。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
赛事主办方可以通过开设官方账号,发布赛事信息、精彩瞬间、选手故事等内容,吸引粉丝关注,并与粉丝进行互动。
此外,还可以利用短视频平台制作有趣的赛事短视频,吸引用户的眼球。
3、线下宣传线下宣传活动可以增强赛事与观众的互动和参与感。
例如,在商场、学校、社区等地举办赛事宣传展览、路演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纪念品等。
当代网络体育新闻的特点、问题与发展方向

听取受众 的反馈 ,及 时调整 自己的节 目走 向和节 目形 式 ,将那 些受 众最 为 需要 的体 育新 闻作 品提 供给 受
众 , 从 人文 关怀 的 角度 进 行 报 道 是 十 分 重 要 的 。 3 、加 强 与 传 统 媒 体 的 合 作 与优 势 互 补 任 何 一 种 新 媒 体 的 出 现 , 都 会 给 旧 媒 体 很 大 的 冲 击 。 它 不 仅 仅 带 来 的 是 阅 读 方 式 与 习惯 上 改 变 , 更 多 带 给 传 统 媒 体 的 是 生存 的 压 力 与 挑 战 。传 统 媒 体 的 体 育 新 闻 评 论 发 展 的 比 较 成 熟 ,有 很 多地 方 都 值 得 网 络 媒 体 去 借 鉴 。 网络 媒 体 要 加 强 与 传 统 媒 体 的合 作 , 从 而 获 得 更 好 的发 展 。 网 络 体 育 新 闻 评 论 可 以 与报 纸 体 育 评 论 相 结 合 ,实 现 优 势 互 补 ,从 而 更 大 程 度 上 发
且进一步研 究其未来 的发展方 向,对 网络体育新 闻工 作 者 有 重 要 的指 导意 义 。 当代网络体育新 闻的特点 1 、信 息 的 海量 性 与 多元 化
一
、
网 络 不 受 版 面 和 时 段 限 制 , 有 巨大 的 储 存 和 再 现 功 能 ,而 且 通 过 超 链接 的 使 用 ,还 能方 便 快 捷 地 汇
2 受 众舆 论 易误 导 体 育事 件 的发 展 、 网 络 的 匿 名 特 性 , 使 一 些 网 友 可 以 随 心 所 欲 发 表 各 种 言 论 , 甚 至 把 网络 当作 发 泄 、 辱 骂 的 工 具 , 从 而 导 致 网络 媒 体 的严 肃 性 降 低 , 引 发 受 众 对 网络 的 反 感与不信任 。由于缺 乏强有 的监管 机制 ,使得诸 如色 情 、 暴 力 、迷 信 和 其 他 有 害 信 息在 网 上 泛 滥 。 由 于 网 络 传 播 的速 度 快 、 范 围 广 和 极 易 复 制 , 令 一 些 虚 假 新 闻 在 网 上 得 以滋 生 蔓 延 。 这 些 都对 我 们 在 网 络 传 播 中 坚 持 正 确 的 舆 论 导 向 带 来 了不 利 影 响 , 这 种 现 象 在 体 育 新 闻 网络 传 播 中表 现 得 更 加 明显 。 网 络 传 播 媒 介 展
新媒体时代解说员对篮球赛事直播的作用分析——以CBA、WCBA电视直播为例

声屏世界2021/7实践与创新金话筒新媒体时代解说员对篮球赛事直播的作用分析———以CBA 、WCBA 电视直播为例阴林煜摘要:在篮球赛事直播中,篮球解说的作用至关重要,篮球解说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决定着其对于篮球赛事直播的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篮球解说员更需要提升自我影响力,发挥出对篮球赛事直播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篮球赛事直播CBA 解说员CBA 和WCBA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和中国女子篮球联赛)作为我国乃至亚洲篮球最顶级的联赛,每年都会吸引亿万观众观看。
精彩的赛事直播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解说员出色的讲解。
在直播比赛中,解说员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储备,还需要对整个赛事有自己独特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解说员不仅承担着叙述、介绍、讲解、评论等多种工作内容,还对篮球赛事直播的效果起到了更好地推动作用。
篮球解说对于篮球赛事直播而言就是恰到好处的佐料,是帮助篮球赛事直播实现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的重要角色。
好的篮球解说能够展现比赛的精彩纷呈,能够将比赛现场的热烈氛围传递给每一位观众,给观众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精神享受。
现如今的篮球解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媒体,如央视和各省地方电视台对体育赛事现场的实时解说以及演播室的串联和评论;一类则是通过诸如腾讯视频、咪咕视频等现代大众媒介进行的转播解说。
近几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第二类解说也逐渐发展了起来,相较于电视台传统的篮球解说而言,第二类解说所承担的任务更多样更繁琐,在解说过程中更需要注重亮点的把控和展示,最大程度地丰富篮球直播的多样性。
本文以CBA 、WCBA 电视直播为例,重点分析篮球解说对于篮球赛事直播的作用。
解说员对于篮球赛事直播的作用描述赛场现状。
篮球发展至今,已经有130年的历史了,而在这130年间,篮球比赛的规则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篮球赛事也逐渐风靡整个世界。
现如今全世界众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了相关的篮球联赛以及篮球赛事直播。
同样,篮球赛事的兴起也推动了篮球运动的进步和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体育解说变化及对大众媒介素养的影响

传媒观察新媒体时代下体育解说变化及对大众媒介素养的影响张瑶(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 200090)海量信息?碎片化传播?虚拟化信息?数字、网络、移动技术,这些阅读起来并不陌生的词汇,都是新媒体的的特征与技术,新媒体的运用几乎已经覆盖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天,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许多我们生活的方式,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体育解说平台又是如何变化发展?大众媒介素养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随着时代发生变化,语言风格特点也会随之变化,由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背景,语言信息的内容和语言的表达也在随之改变,解说作为语言类型的一种,(体育解说语言不仅包括在现场报道比赛实况的播音活动,也包括根据其他来源的电视信号转播比赛情况的播音活动。
)体育解说行业的语言风格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突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
由于互联网有其独特性、实时性、共享性、开放性,再加之体育解说本就为赛事的精彩呈现增添色彩,因此如今的体育解说更加与时俱进。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做主播,做解说员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
这种媒介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体育解说平台过去仅有广播体育解说和电视体育解说两种,而现在随着视频和直播平台的兴起,体育解说的平台也更为广阔。
近些年来各个(体育)平台不断转型升级,一些向着综合性持续发展,而有一些平台则朝着更专业领域迈进,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平台细分类越来越清晰,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例如:“看冬奥、上优酷”,PP体育“上PP体育过足球瘾”,腾讯体育“NBA中国数字媒体独家官方合作伙伴”,还有一些以文字、图片、数据、评论、短视频内容为主的体育手机APP:虎扑、懂球帝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需求不断增加,提供商业性体育竞争表演的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体育播出平台也出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广大球迷喜爱的“PP体育”和优酷体育更是个中翘楚。
新媒体语境下体育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信 息 ,很 多重 大体 育 比赛 进行 时 ,观 看 论 ,受众 交流 与互 动 的积极 性得 到 了提 报 道 中各有 优势 ,身 处于新 媒体 时代 的 网络赛事 直播成为 了很 多年轻 人 的选择 。 高 。受众 在观 看精 彩赛 事 的 同时就可 以 体 育 电视媒 体来 说 ,需 要积 极探 索 与新
新媒体语境下体育电视媒体与新媒体
摘
要 :新媒体 的快速发展使 得媒介传播格局 发生 了巨大的 变化 ,也 给 当前 的体 育电视媒体 带来 了很大 的冲击。在新媒
体语境 下体育 电视媒 体要积极 应对挑战 ,探 索与新媒体有 效融合 的方式 ,促进体 育电视媒 体的进一 步发 展。在分析 了新媒 体
计 报 告 》显示 ,截 至 2 0 1 3年 1 2月 ,我
1 . 1 新 媒体时代 电视受 众对 体育节 除 了 集 纳 传 统 的 媒 体 评 论 、名 人 的 博
客 、知 名运 动员 的微博 ,还可 以看 到 网
发 布第 3 3次 《中国互 联 网络 发展状况 统 目的 选 择 性 更 强
得 原有 的媒 介传 播格 局发 生 了巨 大的 变 媒体 电视 的 出现 ,使 得 受众 不再 受 电视 体 育赛 事 ,受 众检 索体 育赛 事信 息更加 化 ,报纸 、广 播 、电视 等传 统 媒体 都 受 节 目播 出时 间的 限制 ,受众 可 以随 时随 方便 快 捷 ,而 且新 媒体 可 以综合 运用 文
传 统 的 电视 体 育节 目都 是线 性播 出 友们对热点赛事的相关评论 ,各方 的意见
国网 民规模 达 6 . 1 8亿 ,手机 网 民规模 达 的 ,受众 的选 择性 较 低 ,而 新媒 体 的体 和观点 都在 新媒 体平 台 中得到 了充分 的
《体育赛事传播与运营》课程标准

《体育赛事传播与运营》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管理院部:体育经济管理学院课程编号:4103027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性质:必修学分:6学分学时:96学时先修课程:市场营销选用教材:《新媒体运营实战技能(第2版)》,张向南勾俊伟编著,2019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教材;适用专业:2021级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2022级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我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总课时为96学时,6学分,第一、第二学期开设。
随着移动设备以及移动网络的开展,新媒体以相对较低的推广本钱、年轻且付费意愿强的人群、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机制等优势,成为企业首选的营销平台。
为了突破体育赛事活动引流盈利的瓶颈,本课程以新媒体运营工具实战为基础,为学生呈现完整的运营图谱,包括新媒体图片处理、新媒体图文排版、新媒体H5动画、社群运营技能、短视频处理技能、直播技能等一系列内容,从而到达利用新媒体工具实现有效营销效果的学习目的。
同时结合体育赛事组织筹划的专业技能,学会制定赛事新媒体传播运营方案,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扩大体育赛事的社会影响力,开掘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培养消费者的体育消费习惯,最终提升引流变现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知识要求1、了解无版权图片、信息长图、icon图标、九宫图、GIF图、二维码等2、了解文字的视觉传达3、了解常用的排版插件4、了解创意字的设计5、了解HTML5概念、传播的心理因素、展现形式等6、了解社群裂变工具、打卡工具、管理类平台等7、了解短视频的筹划与推广8、了解赛事直播的流程和设备使用方法9、了解如何制定体育赛事传播运营方案(二)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当能够掌握基本的新媒体工具使用方法,具备现有工具应用和新工具挖掘的能力,能有效地开展新媒体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处理工作;掌握制定体育赛事传播运营方案的方法和实施路径。
(三)素质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有意识的关注新媒体工具版本更新与操作优化,具备运用新媒体工具实现体育赛事引流变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跨界创新精神。
新媒体环境下体育和传媒产业关系发展趋势和影响

一
不 仅变成 了可 以被传媒机构 买卖 的商 品 , 而且也 可 以被 其他行
业 用作 对体 育 产
进行了访谈 。在研究过程 中 , 我们使 用了扎根 理论 作为方 法论
基础 。
业 的收入的产生带 来新 的变数 。本 文侧 重从 经 济学 的角 度考 察体 育和传媒产业之 间的纽带关 系 , 全面分 析在 新媒体 环境下
2 1 年 7月 01
体 育与科学
J u n l f p rsa d S i c o r a o o t n ce e S n
J l 0 1 u y2 1
VoL3 No ( t 1 .1 1 2 .4 To a No 9 )
第3卷 2
第4 ( 期 总第 1 1 ) 9期
关键 词 : 媒 体 技 术 ; 育 内容 转播 权 ; 新 体 分化 ; 作 协
中图分类号 : 0 GS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4 9 ( 0 1O 一o4 ~O 10 - 5 0 2 1 )4 O 7 4
Abta t sr c :Gud d b h r u d dt e r sfu d t no to oo y-t i ril x m ie h ie yt eg o n e h o ya o n a i fmeh d lg o h sa t ee a n st e c te d n so t n dan x sd v lp e ta dt ee s igo p ru i e n h e t nt eb — rn si p r dme i e u e eo m n n h n un p t nt sa dt raso h a a o i sso ieau erve a ditr iw fp oe so asa d a a e c .Boh t et n u tisa e i fl rt r e iw n n eve o r fs in l n c d mis t t h wo id sre r c n rn e t o o fo td wih a c mm o e ta e eo m e tte d fa me tt n d ie y t e n w da n c nr ld v lp n rn 。 rg n ai rv n b h e me i o
新闻传媒时代下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新闻传媒时代下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路径与策略郑钰果郑州大学摘要:当前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与以往相比,传播途径与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极具群众优势和社会影响力的体育运动,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从单一的体育运动升级为系统化的“文化符号”。
随着现代体育赛事不断发展,乒乓球运动“借助”现代传媒的传播优势,在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整体化”传播战略推动下,及时报道乒乓新闻,推广乒乓球文化,充分诠释该运动的独特魅力。
本文着重分析新闻传媒时代下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路径,针对现状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闻传媒时代;乒乓球运动;发展路径;实施策略一、引言乒乓球运动在大众广泛参与推动下,使其从简单的体育项目升华为凝聚“体育精神”和“乒乓文化”的现代体育产业。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加速,适宜乒乓球运动的新路径与新环境出现了多样性变化。
因此,乒乓球运动要实时优化策略,切实推动产业发展。
二、新闻传媒时代下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路径乒乓球凭借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以及良好的赛事成绩,成为风靡全国的运动形式。
从新闻传媒视角看,借助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和互联网新媒体进行传播,有效推广和普及了乒乓球运动。
(一)传统媒体传播路径下的乒乓球运动发展乒乓球运动源于英国,20世纪传入我国。
1959年我国乒乓球选手容国团在德国25届乒乓球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中国乒乓运动正式登入世界舞台。
1971年中美两国因“乒乓外交”解冻国家关系,乒乓球运动的独特文化魅力被世界所熟知。
传统媒体时代,乒乓球运动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形式进行传播推广。
但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运动形式,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更多只能对其进行简单的赛事结果报道,制约了该运动的产业化发展[1]。
随着电视转播技术不断成熟,乒乓球运动在电视转播下实现了社会影响力的重大突破。
但乒乓球运动主要以“国家赛事”、“群众自发参与”为主,更多倾向于社会效益传播,未能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对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响
作者:李婷婷
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5期
摘 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新媒体多元化
的大量涌现,改变着受众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与此同时,新媒体对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响也
在更深远的层面持续进行。本文以“CCTV微视”新媒体平台为例,阐述新媒体环境下体育赛事
传播的现状;分析新媒体对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响;以探寻最适合体育赛事传播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新媒体;体育赛事;CCTV微视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18-02
0 引言
“CCTV微视”是中央电视台官方社交电视客户端。另外,“CCTV微视”是集官方微信、官
方微博于一体的新媒体互动平台。自2013年上线以来举办过世界杯、NBA、NHL等各种体育
赛事互动活动。新媒体的传播通过多媒介手段实现,使得体育赛事在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上呈
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高度,为体育赛事吸引更多的受众。
1 新媒体环境下体育赛事传播的现状
1)网络普及手机便携使得体育赛事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泛传播。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
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得知,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达
6.49亿,较2013年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
手机网民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
81.0%提升至85.8% 。
新媒体以最灵活、最便捷、最具个性化的特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受众。截至2014年12
月,“CCTV微视”客户端用户量较2013年增长5760672人。由于体育赛事激烈的对抗性和赛
事本身的悬念使得“CCTV微视”客户端体育迷的数量增速持续上升。
2)新媒体依靠传统媒体进行宣传。由于传统媒体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新媒体
可以利用传统媒体(此处指电视媒体)的优势进行大屏宣传。通过大屏宣传,让受众获知新媒
体互动平台。使大屏宣传小屏,小屏服务大屏。
“CCTV微视”依靠中央电视台大屏资源进行重点宣传。体育赛事报道中宣传方式包括:主
持人口播、字幕、二维码。通过大屏宣传,提高新媒体互动平台的知名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微博微信病毒式传播。由于微博微信传播方式灵活,信息发布时间自由掌控,所以,
现在的媒体经常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并利用名人效应、奖品奖励机制进行病毒式传
播。
“CCTV微视”借助央视知名体育主持人、体育解说员的微博进行体育赛事前期宣传,通过
前期宣传,引导粉丝关注并参与“CCTV微视”互动活动。
另外,在体育赛事报道前,“CCTV微视”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有奖互动,利用转发功
能,让更多的人获知“CCTV微视”新媒体平台,并让更多的人参与相关体育赛事的互动活动。
4)受众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可以更多
地加入到信息传播过程中,他们可以提出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可以对传播的内容提出看法,也
可以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放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这不仅仅意味着传播者与受众之间
界限的模糊,也不仅仅意味着受众地位的提高,它还意味着新媒体平台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与复
杂化。
“CCTV”微视的用户不仅可以在客户端中自行发布帖子,也可以在已发布帖子下进行评
论,还可以在直播聊天室中畅所欲言(系统会自动屏幕违法乱纪的语言)。受众在收看体育比
赛时,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即时对体育赛事发表个人观点,从而使节目越来越具有交互性。
5)志趣相投的用户可以互加好友,并创建兴趣
群组。在新媒体时代,你可以认识跟你志趣相投的朋友,这些朋友可能与你从未谋面,这
些朋友可能与你相距万里。但是,因为你们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在新媒体平台上结识。
在“CCTV 微视”平台上用户们在聊天室中畅所欲言后,可以互加好友进行私聊,或者同一
爱好的人建立群组进行群聊。这种方式可以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社交性,使用户之间在体育赛事
与非体育赛事时段无限畅聊。
2 新媒体对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响
1)信息接收便利化。现在体育赛事的实时战况不仅可以通过传统媒体获知,也可以通过
新媒体了解战况信息。如果电视没在身边,可以利用手机等随身设备轻松的了解战况。不仅如
此,通过新媒体的搜索功能,可以主动查看自己想了解的体育赛事资讯,这给人们提供了极大
的便利。
2)传播形式多样化。新媒体在传播体育赛事时,形式呈现多样化。微博、微信、APP随
处可见,文字、图片、视频一目了然。这种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样
的传播形式,比起传统媒体更加吸引人、更有优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传播效果最大化。新媒体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微
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病毒式传播,让更多的受众获取体育赛事资讯。而且受众可以通过自主选
择,挑选自己关注的体育赛事,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
4)信息渠道多元化。新媒体发展以来,体育赛事的信息传播不再只有传统媒体发布,人
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现如今,体育赛事前的精彩信息,很多都是球迷从比赛现场发布
到新媒体平台的一手资料。
5)赛事评论社交化。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关注度较高的文化,让成千上万的人有了共同的
话题。新媒体将有共同爱好的体育迷们聚集起来,他们一起评论、一起吐槽,体育赛事在新媒
体平台上逐渐变得社交化。
3 新媒体时代体育赛事传播发展前景展望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受众参与性更强。目前,体育赛事报道方式已不再单
一。丰富的图文资料,视频内容都会在体育赛事报道过程中呈现给受众。
但是,主持人与观众,嘉宾与观众互动性较少。传统媒体可以多多采用现场连线,网友在
线提问,观众视频交流等方式,使收看体育赛事的观众产生存在感和重视感。传统媒体在未来
直播或转播体育赛事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互动。
CCTV体育赛事频道在转播NHL比赛时,主持人和嘉宾会全程关注“CCTV 微视”聊天
室。在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会即时回答“CCTV 微视”用户在聊天室中提出的问题,并即时点
评聊天室中的动态。这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式得到了用户们的一致好评,用户在
聊天室的体验如同和主持人及嘉宾坐在一起共同观看比赛。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受众对体育赛事的热爱,也能充分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为媒体吸
引更多的忠实
受众。
2)各媒体共享资源、优势互补。传统媒体的优势不仅在于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公信
力,它们还拥有更丰富的报道经验。而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传递的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等方面的
限制,并且传播信息的无限量递增和信息接受方式快捷简便。
“CCTV 微视”作为中央电视台官方社交电视客户端有着“先天”的可信度,并且央视部分体
育节目的资源会与之共享。这样,不仅在信息资源、平台资源、人才资源上都可以最大限度的
发挥作用。
4 结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播体育文化,提升体育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应,实现全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这一切都
离不开传媒的合作支持。
受众在观看体育赛事时,不仅希望能够了解比赛的实时战况,还希望参与有关体育赛事的
相关互动。各媒介之间的融合恰恰满足了受众随时随地全方位的接受比赛信息、参与互动交流
的需要。让信息从过去的单向传播转化为双向传播。通过双向传播,传统媒体可以了解受众的
喜好,获取受众的建议,媒体经过不断地完善使得受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媒介融合的今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并不是相互竞争、互相取代的关系,而更多的
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在各媒介竞相发展的今天,唯有相互融合,优势互补才能获得
更持久、更有竞争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璞,李明慧.新媒体环境下体育赛事传播发展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9(6):149-153.
[2]张玉洁.体育赛事报道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4(9):108-
109.
[3]张璐.体育赛事报道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之路[J].体育博览,2011(7):30.
[4]杨韵.全媒体时代手机媒体与体育传媒的融合[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29-33
[5]于凡兰.新媒体环境下体育文化传播[J].山东体育科技,2013,35(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