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认识编钟

初中美术教案认识编钟
初中美术教案认识编钟

初中美术教案认识编钟

【篇一: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古典艺术初中八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沉睡瑰丽的青铜艺术(1 课时)第 2 课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1 课时)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点、线、面

第 1 课点与线的魅力(2 课时)

第三单元光与影的交响曲

第一课明暗造型与色彩表现(2 课时)第 2 课人物形象的瞬间艺术(2 课时)第四单元学当美术小编辑

第 1 课手绘校园小报(2 课时)第 2 课封面设计艺术(2 课时)第五单元版痕印迹的艺术

第 1 课个性鲜明的木刻肖像(2 课时)第 2 课富有特色的藏书票(2 课时)第六单元我们校园的节目

第 1 课七彩科技节(1 课时)第 2 课校园艺术展演(2 课时)

第一单元走进古典艺术

第一课沉睡瑰丽的青铜艺术(1 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 课堂发展: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

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

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

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

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

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1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

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

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

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

谓青铜礼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

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

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

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

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

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 年 3 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

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

便出价 70 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

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 年 6 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

石 60 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

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

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 年拨交中国历史

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

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春秋中

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

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

文物,编钟共 56 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

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

纯正,音色优美。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

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 12 个半音的乐器。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

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三.小结

第 2 课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1 课时)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与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古希腊雕塑艺术形式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人体比例与人体美的关系。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 课堂发展:为什么在本届奥运会上要把古希腊雕塑作为开幕式

的一项主要表演内容呢?这是因为古希腊的雕塑是西方雕塑艺术的

直接源头,西方雕塑的黄金时代。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

的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美术中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

品格和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我想这就是今年希腊奥运会开幕式中把古希腊雕塑作为表演内容的

原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请左右两组各推选出一个

运动员站起来,请运动 2

员入场!!!同学们来点掌声,给他们加油!!下面我来宣布比

赛规则,我手中拿着两个是什么?但是它不是真的,是纸做的,所

以你们不要怕失手伤人。但也要注意不要把我的铁饼压瘪了。我明

天还要上课。今天你们不是谁将铁饼投掷更远获胜,而是谁能够将

投掷铁饼的动作演绎的最完美而获胜。注意,整个比赛时间是 10 秒。大屏幕上将显示时间,当你们认为自己的动作达到最完美瞬间的时

候请将这个动作固定 5 秒钟。开始!好,请同学们来评判一下,你

们认为谁的动作漂亮其实投掷铁饼的这个动作,在两千年前一个古

希腊的雕塑家,就将它演绎的十分完美了。

那就是著名的雕塑家米隆,作品的名字叫《掷铁饼者》你们看一看,这件雕塑塑造了一个竞技运动员在投掷铁饼的瞬间动作。它美吗?

为什么?是的,雕塑家米隆表现了一个健美而又富有力感的运动员

的形象,体现了一种和谐和理想之美。一般人在运动中都有最精彩

的瞬间动作。米隆就是抓住了竞技运动过程中,凝聚力爆发前最精

彩的瞬间,展示了运动中的人体所具有的冲动感和力度美。

希腊在欧洲的东南部。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200 年前的希腊人创造了无数个像之《掷铁饼者》这样

的完美的雕塑作品,绝非偶然 1,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国家。实行的是

奴隶主民主政治。它要求公民必须具有完善的心灵和健壮的体魄,

要求艺术必须塑造理想化的公民形象,以赞美和歌颂、肯定和表现

人的力量与精神。同时,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比起其他国家的奴

隶制专制制度来,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艺术匠师的劳动较多

地受到重视。这也就提高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2,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古希腊的人像雕刻多

取材于希腊神话。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神和人既同形又

同性,神具有人的相貌和性格,他们也像人一样地喜怒哀乐,具有

常人的思想感情和弱点。因而神是人们理想中最强大,最完美的人

的化身,所以我们欣赏希腊神像雕像就是欣赏人的形象。

3,崇尚体育运动,公民可以裸身参加竞技运动,为艺术家观察和创造,写实提高了有利的条件。古希腊著名的雕塑家,被认为是希腊

艺术黄金时期——古典时期的开创者。米隆善于运用写实的手法创

造性地刻划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他在雕塑中所体现出来的完

美的艺术技巧,是许多后世的雕塑家们所望尘莫及的。他的作品原

作都已遗失,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据说米隆本

人就曾受到过良好的体育训练,力大无穷,能肩扛公牛,所以他对

体育有着真切的感受,这为他创作优秀的体育类雕塑作品提供了很

好的生活体验《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

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

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

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

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

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

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

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

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雅典是希腊的首都。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人击败了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人开始重建家园。由于这些保卫者的努力,希腊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在当时

的执政官伯里克利的领导下开始了雅典卫城的重建活动。雅典卫城

的建立,与一个人是分不开的,他就是著名雕 3

塑家菲迪亚斯。伯里克利任命菲迪亚斯为雅典卫城建造的艺术总监。人们称这个时代为菲迪亚斯的时代。

菲迪亚斯的雕像原作已不复存在,但在他领导下创造的众多巴特隆

神庙雕像仍保存了下来。

虽然很多雕像的躯干都没有了头和四肢,但却使观赏者特别感觉到

雕刻的纯造型的力量。从这些雕像中体现出菲迪亚斯时代的艺术精神,《命运三女神》便是其中令人难忘的一组形象。大家可以看着

书上“命运三女神”的画面,你们觉得这幅画美吗?美在哪?答案很

明显,这幅画很美,三位女神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

给人以极其起优美和从容自如的形象:两位女神坐着,另一个半躺

着靠在其中一个女神的身旁。那种亲密无间的姿态体现出友爱的动

人情感。

雕刻家运用高超的雕刻语言,透过女神的衣褶隐现出来丰满柔美的

肉体,表现出内在生命的勃勃。这座雕像原是帕特农神庙东山墙上

右角末端的高浮雕。所谓命运三女神是指掌管着人的命运的阿特洛波斯,克罗托和拉刻西斯三个女神。他们的职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她们拿着大剪刀总是按着次序把命运之线剪断。

维纳斯在奥林匹斯神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她,阿尔戈航行的神话就没法结束,也不会发生特洛伊战争。她给人们带来爱与美,可惜她自己却并不幸福,她能施爱情于别人,她自己却没有力量获得美少年阿多尼斯的爱。

她的美貌胜过天后朱诺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可悲的是却嫁给了神族中最丑的跛子瓦尔刚,不幸的婚姻使她偷偷的爱上了战神马尔斯,生下一个带双翼的盲孩厄洛斯,所以世上的爱情总是有些悲剧和不尽人意。

如此美丽的绝代佳人自她诞生以来就受到历代艺术家们的喜爱,诗人咏之,美术家为她塑像赞颂,借她美丽的形象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在希腊雕刻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完美的维纳斯塑像。

在众多的维纳斯雕塑中,最具盛名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维纳斯了。问:你对这尊雕塑的印象她那庄重、崇高而优美的姿态,面部表情宁静而肃穆,给人以矜持而智慧的感觉。女神尽管裸露着上身,但不失端庄典雅,她虽然残缺了双臂,却依然亭亭玉立。整个体形充满曲线美和高尚的精神美,体现着青春健美和旺盛的生命力。女神上半身袒露丰腴与下半身繁而有疏密节奏的衣裙,形成了单纯与复杂的对比和谐,特别是裙褶的变化增添了整个人体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

女神的姿态动势的处理异常微妙,整个身躯是采取螺旋形上升的趋势,并有少许的倾斜,这种不重复的不同角度的倾斜,又造成了曲线的丰富变化和均衡稳定。这位人间难觅的美神集中了人间女子的一切的美。

维纳斯雕像在被发现时腰部是断开的,分置两处。

从断面处研究得知雕像可能是用上下两块石料雕刻而成的。两臂已失落不见。据说古希腊雕刻家对臂腕部分多采取分开单独制作,因此易分离。至于两臂原形。

4

三、小结。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点、线、面

第 1 课点与线的魅力(2 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点、线构成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的美感表达。教学重点:点、线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去激发创作灵感。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课堂发展:

1、介绍点、线元素的特点、种类。

点是表示位置,没有厚度和宽度,是一条线的开始或终点。(它的

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有规则的几何点和无规则的任意点等。)比较

细长的形象称之为线。(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和曲线、横和竖、斜

和正、粗和细、有规则的和无规则的等)

2、解析点、线构成形式美的法则。

3、引导学生欣赏点、线构成的优秀作品。

4、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作业效果。

四、布置作业:用点、线进行平面构成设计。

第 2 课时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

第 2 课面与色的美感(2 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面与色构成的重复图案的形式美感和特点,了解其作

为设计基础及在应用领域的价值。

(2)学习该图案的设计方法,为今后学习立体构成设计和应用设计

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重复图案的特点、价值及设计知识。

教学难点:怎样的基本形才能排列组合成优美丰富的重复移动图案。教学方法:讲授、谈话、演示、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重复设计移动图案范图、重复图案设计的实物及图片、

图案基本形镂刻卡片、投影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基本形,

提问:这幅图好看吗?接着出示一张由这基本形重复组合成的图案,问:与刚才的那张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师述:这张图案比前一张就显得丰富多了,这就是平面构成设计的

奇妙之处。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与色

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打开课本,体会不同形状的面给我们的联想。

2、欣赏重复图案,了解其特色价值。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片,启发学生:课本里几张优美的图案好看吗?这些几何形组成 5

【篇二: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上册)

朱文华

安头乡实验小学

课题: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时间: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2、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具学具:制作材料(萝卜、橘子、苹果、土豆、肥皂等)花泥、

小刀、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

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你们在

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

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

3、学生作业: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示:

五、课后拓展:用彩纸经过镂刻、剪贴,制成一件柱形的艺术品。课题:第五课风景写生时间: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

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

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部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四、作业点评。

【篇三:初中美术教学之我见】

初中美术教学之我见

——有感于初一美术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和身体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一个承上启后的特殊阶段。多年的中学教学经验告诉我,学生会因为初中的三年的磨练而变的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因此可见初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美术教育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今天,全社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此时,艺术教育逐渐显示出他的特殊作用,艺术教育当中的美术教育更加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意识,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的兴趣,将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的绚丽多姿,五彩缤纷。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

一、通过美术欣赏,让学生对美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学生刚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对中学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确立、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候接受美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一美术课程安排第一节课的内容是《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这是一节欣赏、评述课,课本列举了各种图

片,并且每张图片都配有一个编号,画种较多,内容较多。怎样上

好这一堂课,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为此后的教学打好基础呢?

我认真钻研教材大纲,深入领会每幅画的含义,当我面对学生讲解时,注意难易程度,抓住重点,深入讲解评述,比如《曾侯乙编钟》这幅作品,详细介绍了有关背景,作品的规模、编钟形象的高超艺术,青铜时代从公元前二千年前左右形成,经夏、商、西周和春秋

时代,大约经历了十五个世纪。在商的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的冶

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帜而达到高峰。在当时的亚洲大陆上,商

周的青铜冶铸业所产生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春秋

晚期是初期的铁器时代,但是铁器时代的到来并没有立即导致青铜

工业的衰退。相反,由于当时生产技术的普遍提高,使得青铜器的

铸造技术亦有新的发展。大约到了战国晚期,高水平的青铜铸造业

由于冶铁工业的突飞猛进而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在产品的其

它领域中,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汉代的青铜铸造工艺,仍然呈现出

美丽的余辉。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卓越成就,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等等,进而由编钟联想到以战国时期为题材的其他艺术形象,如电影、舞蹈等等。我适时地把美术概念、不同的门类艺术特征介绍给学生。而对一些作品,也可以是课外美术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分辨,去分析,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多次欣赏,逐渐提高

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培养他们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

爱世界的博大胸怀。

二、掌握学生心里,在动手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兴趣俗话说:“光说

不练假把式”。美术课程的开展,动手实践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只要

在动手绘画的过程中体验到美术的乐趣,才能够不断增长他们对美

术的兴趣。首先,对于绘画来说,练习线条、比例结构的练习等仍

然是最古老、最简洁的艺术语言。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依赖的重

要造型手段。长期以来,美术是动手课、实践课。但枯燥的训练很

容易挫伤学生的兴趣;因此,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就显得非常重

要了。初一是学生由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与小学生生没多大区别,但在他们的思想上,却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认为自己是初中生、成为青少年了,

能分辨是非、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认为自己在同龄人中间不是

最优秀的,有远大的目标,但面对中学的竞争很迷茫。虽然意识到,学业的进步、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品质。

但是他们的意志发展和高中的学生相比差很多,尤其在遇到困难或

者失败的时候,往往表现得意志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时常会半途

而废、功亏一篑。他们渴望得到的是父母、老师、朋友的理解、信

任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教训和批评。他们自尊敏感,又极容易受

到伤害。他们的年龄段在思想上正是:好像什么都似懂非懂,又其

实不是全懂的夹生时段。个性突出又喜好张扬,在处理人和事上,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看待和处理事情。因此,教师正面的课堂评价能够给学生以心理暗示,要让学生有成就感、

成功感;正确引导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常言道:“熟能生巧”。只有勤思考,多练习,才能得心应手。美术的种类很多,就拿

速写来说,操作简便,一支笔,一张纸足矣,非常适合学生长期坚

持大量的练习。坚持进行速写练习,不仅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线描

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塑造形象的准确性、

对物象形态、神态的概括、提炼能力得到较好地促进和发展,长期

大量的速写练习,还会为美术创作活动提供大量的形象素材。

其次,色彩是构成纷画的重要因素,恰当运用色彩,能够增强绘画

的表现力。在色彩教学中,我针对色彩比较抽象、难度大的特点,

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第一步,让学生观看色彩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

比如,由红色能想到什么,学生踊跃回答,有的说,“太阳”,还有

的说,“火焰”,还有说,“红苹果,红花”等等。

第二步,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熟悉色彩。

为了让学生直观体验色彩,教师用粉颜料做演示说明三原色、间色等。首先,教师把颜料盒中的品红、柠檬黄、湖蓝直接挤在调色盘上,此时学生看到红、黄、蓝三原色,接着,教师用笔蘸黄色,再

蘸蓝色,在调色盘上调和这两种色,慢慢的,黄色没有了,蓝色也

没有了,出现一种新的颜色,“什么颜色?”教师问,“绿色”,学生

齐声回答。然后,我又调出另两种间色,橙、紫。同学们认真地看着、听着,跃跃欲试,最后,我让同学们自己去调配,亲自体会色

彩带来的快乐。

第三步,能够理解色彩具有心理效应,提高有目的地运用色彩的实

际能力。

对于这项目标,教师设计一些与生活、生产贴近的色彩练习。例如,学生对服饰色彩的选择,就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性格倾向。再如,

不同家居场所的色彩环境,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有这样一

个故事,在北方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家女主人老抱怨说屋子里太冷,

她丈夫很纳闷,家里的暖气是单位统一供应的,手摸上去很热,可她妻子为什么总感觉冷呢?他环顾屋子四周,顿时明白了,原来他们家的窗帘、床单、被罩、家居的色彩全是冷色调,绿、蓝、暗紫色,所以整个屋子显的阴冷,没有一些温暖,而后夫妻把家居色彩全部换上暖色调后,屋子再也没有冷清的感觉了。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举例,并及时予以肯定,大家很快融入到学习氛围之中。

三、大自然中去,加强室外写生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要经过组织学生进行室外写生,同学们对书本知识更加融会贯通,同时也增强了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技能,提高了审美,陶冶了情操,人变得了开朗了,自信了,人格也得到了锻炼。

四、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曾经留意保存下来,等到新一届学生上课时,我把相关的作业拿出来,这样他们的心里就有一个比较,大多数同学是有上进心的,好的作业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朝自己的目标发展。再有,鼓励学生利用寒、署假参加一些培训机构主办的美术培训班,让学生充分的开拓视野,给学生了解外面的一些美术思潮和动态;从而坚定学习美术的兴趣。

还有,在业余时间,我组织了美术绘画兴趣小组,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对其他的同学影响极大。

五、给学生一个平台,多展示自己

选取好的作业、绘画,利用课堂、课外举办小型展览,让同学们观摩、评述,增强审美意识、评价意识,促进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相信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更加努力学好美术课。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关键在于老师精心设计每一课,做好引导,做好辅导。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得有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想、多练、多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促进自己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打好基础,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