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那度胺研究--E1A06和FIRST
MAYO诊所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指南版解读

17-20 )
在两个疗程后,患者的M蛋白水平可以平均减少80%,2个 疗程后CR或者nCR比例为39%,VGPR以上的占61% ,4个疗 程后,CR或者nCR比例为46%,VGPR以上的占71%。后期研 究显示,如果将硼替佐米改为每周给药,可以在不明显降低疗 效的同时,明显减低不良反应并提高治疗舒适度。
San Mignel发现:S期浆细胞比例>3%的MM患者发 生贫血、高血钙、高β2M、肾功能损害等机率多,对 治疗反应的持续时间及生存时间均短,预后差。
VRd
每个疗程3周 1. bortezomib 1.0 or 1.3 mg/m(2) (days 1, 4, 8,
11) 2. lenalidomide 15 to 25 mg (days 1-14) 3. dexamethasone 40 or 20 mg (days 1, 2, 4,
含硼替佐米的方案作为初始治疗( Ⅰ,B)
中危组非移植患者
MPV(Ⅰ,A) CyBorD(Ⅱ,B) 使用硼替佐米作为维持治疗(Ⅲ,B)
高危组非移植患者
使用VRd直至疾病进展(Ⅲ,B)
在非移植患者治疗方面的重要趋势
因为更多新药的成功应用,马法兰在一线治疗 中的地位有所降低
硼替佐米单周给药模式取代一周两次给药模式 硼替佐米皮下给药 延长初始治疗
在可移植患者治疗方面的重要趋势
随着新药的应用,ASCT的地位受到了一定冲 击,目前一个前瞻性随机国际试验正在对比延 长VRd巩固治疗和ASCT的差异,但是最终结 果尚未得出。
CyBorD每周给药方案
1. bortezomib 1.5 mg/m(2) 2. cyclophosphamide 300 mg/m(2) orally 3. dexamethasone 40 mg orally
MDS新疗法的临床指南

AZA用药方案 AZA用药方案
AZA-001试验中,90%的患者6 AZA-001试验中,90%的患者6个 疗程内获得了治疗反应。随着疗程的增加, 病情继续得到改善。所以,只要患者可耐 受药物的毒副作用,且无疾病进展的证据, AZA应至少使用6个疗程。 AZA应至少使用6个疗程。
地西他滨用药方案
地西他滨临床试验-ADOPT试验 地西他滨临床试验-ADOPT试验
地西他滨采用北美经典用药方案:20g/m2 地西他滨采用北美经典用药方案:20g/m2静脉 用药(维持1小时)q 用药(维持1小时)q8h×5d。每4周一疗程。 。每4 结果:地西他滨总治疗反应率51%,CR率1 结果:地西他滨总治疗反应率51%,CR率1 7%。 目前普遍认为,为获得理想的疗效,使用低甲基 化药物应持续用药,除非疾病进展或发生严重毒 副作用。
阿扎胞苷的临床试验 - GALGB9221试验 GALGB9221试验
实验对象: 191名MDS患者(包括高危、中高危、 191名MDS患者(包括高危、中高危、 低中危伴进行性血细胞减少的MDS患者) 实验目的:比较A 实验目的:比较AZA及最佳支持治疗(BSC) 的疗效。 AZA的给药方案:75mg/m2×7天,皮下注射, AZA的给药方案:75mg/m2 每4周一疗程。
来那度胺:MDS-004 来那度胺MDS-004试验
试验对象:含del(5q)的MDS患者。 试验对象:含del(5q)的MDS患者。 实验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来那度胺的 疗效,并用安慰剂作对照。 实验分组: 来那度胺10mg/d组, 来那度胺10mg/d组, 来那度胺5mg/d组, 来那度胺5mg/d组, 安慰剂组。
MDS新疗法的临床指南 MDS新疗法的临床指南
2010年ASH会议 2010年ASH会议
Cereblon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Cereblon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赵永峰;王仙【摘要】以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泊马度胺为代表的免疫调节药物,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反应率及预后产生了重要影响。
Cereblon( CRBN),最初发现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智力发育迟缓相关,近年研究已经证明其不仅为沙利度胺致畸作用的靶点,还与免疫调节药物抗骨髓瘤作用的临床反应率及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目前认为,CRBN可能是通过形成DDB1-CUL4-ROC1泛素连接酶复合物介导抗骨髓瘤活性。
还需要更多有关CRBN分子机制及临床相关性研究以促进免疫调节药物耐药机制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更有效、低毒性的药物出现,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The immunomodulatory drugs,including thalidomide,lenalidomide and pomalidomide,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Cereblon ( CRBN) was first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utosomal recessive non-syndromic mental retardation. There were studies which discovered that it not only was the teratogenic target of the immunomodulatory drugs,but also wa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response rate of these drugs in multiple myeloma and the patients′ survival time. It is presumed that CRBN probably mediates anti-myeloma activity by binding to DDB1-CUL4-ROC1 and forming an E3 ubiquitin ligase complex. Many studies abo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ssociativity of CRBN are needed to pave the way to an developed understanding of drug resistance of immunomodulatory drugs and the appearance of moreeffective,hypotoxic drugs,thereby adva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6(019)004【总页数】4页(P523-526)【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免疫调节药物;Cereblon【作者】赵永峰;王仙【作者单位】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湖北荆州434000;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通信作者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肿瘤,以贫血、肾功能损害、反复感染、溶骨性骨破坏等为临床表现,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沙利度胺治疗克罗恩病的研究进展

酮可可碱)则无法缓解难治性克罗恩病,说明单纯用抑制 TNF-a的作用难以解释沙利度胺的疗效口…。进一步研究 表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黏膜以CD4+T淋巴细胞和Thl 为主,除TNF—a外,IFN一7、IL一2生成也增加,NF-JcB被激 活。而沙利度胺能诱导Th2的产生,同时对Thl的生成起 抑制作用[2’…。有研究显示,沙利度胺可抑制NF—xB的活 性,从而抑制II,12的翻译过程[1…。此外,沙利度胺可降 低IL一2和IFN一7及整合素水平,促进IL一4和IL一5的产生,
减少白细胞迁移,抑制多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血管损
度胺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的有效药物,现将其研
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沙利度胺的药理机制 沙利度胺作为镇静剂及止吐剂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 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致畸作用及神经毒性于20世纪 60年代被禁止使用口]。其后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具有抗 TNF—a的作用,因此其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FDA认证
[6]Zheng
CF,Xu
JH,Huang Y,et a1.Treatment of pediatric
主堡逍丝盘查;!!i生!!旦筮!!鲞筮!!塑£堑!』型g!Q!塑!!!;!!i!Y!!:!!!盟!:!!
一715一
・综述・ 沙利度胺治疗克罗恩病的研究进展
王倩 陈病,可累及全消 化道,常合并口腔溃疡、关节疼痛、虹膜睫状体炎、结节性 红斑等肠外表现。针对克罗恩病的免疫调节治疗已有重 大进展,目前的治疗药物包括硫唑嘌呤、6一巯基嘌呤、甲氨 蝶呤、他克莫司、环孢素、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阿达木单 克隆抗体、塞妥珠单克隆抗体等。虽然已有多种治疗方 案,但仍有1/3的克罗恩病患者使用上述治疗方法诱导缓 解失败,缓解的患者中45%存在糖皮质激素依赖口。]。还 有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大或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无 法使用上述药物治疗。71%的克罗恩病患者在10年病程 内因严重的瘘管或肠腔狭窄需要外科干预[2]。故探索难
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

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恶心是以反胃和(或)急需呕吐为特征的状态。
呕吐是胃内容物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
根据临床上常用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5.0版标准,恶心分为1级(食欲下降,不伴进食习惯改变)、2级(经口摄食减少不伴有明显体重下降,脱水或营养不良)和3级(经口摄入能量和水分不足,需要鼻饲、全肠外营养或住院治疗)。
呕吐分为1级(不需要进行干预)、2级(门诊静脉补液,需要医学干预)、3级(需要鼻饲、全肠外营养或住院治疗)、4级(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和5级(死亡)。
恶心、呕吐是抗肿瘤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70%以上的抗肿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等病症,影响患者抗肿瘤治疗的正常开展。
随着抗肿瘤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制定适时、科学、规范、合理的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有利于保障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
因此,由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遵循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参考国内外指南,结合中国临床诊疗实践,共同制定了《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指南(2023版)》,从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评估、处理、常用止吐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国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预防和治疗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一、指南形成方法(略)二、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的评估(一)抗肿瘤治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分类1.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按照发生时间,通常将CINV 分为急性、延迟性、爆发性、难治性、预期性5种类型。
急性恶心呕吐:给予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后24 h内发生的恶心及呕吐。
延迟性恶心呕吐:给予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24 h之后发生的恶心及呕吐。
用药后48~72 h达到最强,可以持续6~7 d。
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作用及临床用途研究进展

用㈣。
2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1
多发性骨髓瘤及其它血液性肿瘤 洪莉¨刮将43例M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VAD方案):
长春新碱加阿霉素加地塞米松;治疗组:VAD加沙利度胺。 沙利度胺起始量20(1ltLs/d,每2周增加50一200V.s/d至患者 不能耐受或最高剂量不超过400lzg,维持该剂量半年。结果 治疗组部分缓解10例(43.5%),进展9例(39.1%),无效4 例(17.4%),总有效率82.6%(19/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总有效率53.3%(P<0.05),沙利度胺能有效降低M蛋白, 使骨髓瘤细胞下降,提升血红蛋白和改善生活自理情况(P< 0.01),认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 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给药方便,疗效明显的优点。有关沙 利度胺对以前未治疗的MM患者疗效的系统回顾和meta分 析表明,当沙利度胺用于未行移植治疗的患者和作为ASCT 后的维持治疗时都能提高最新诊断为MM患者的总生存 数‘171。 在恶性血液病中,首先应用反应停治疗的是MM,此外, 还试用于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 髓纤维化(MF)及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等。 2.2前列腺癌 Romew等¨驯对39例激素抵抗性,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 进行Ⅱ期试验,这些病人至少经过一次常规细胞毒药物治 疗,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疾病仍进展,给予患者地塞米松 (0.75rag,2次/天)+沙利度胺(100—400mg/d),结果50% 以上出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低但放射检查无进展: 10/39(26%;95%CI:13%一42%)。14例PSA降低但有放 射学或其它进展达12周。中位无进展生存84天。5例出现 非致命性血栓形成,1例PSA和放射学完全有效,4例有效者 耐受治疗无进展达1年以上。给非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 患者联合使用Thd(200mg/d)、磷雌氮芥(estramustine,第l一 3、8—10、15一17天给药,rid)和多西他赛(每周30mg/m2,连 用3—4周),结果90%的患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降低 50%以上,疗效较好¨…。 2.3肝癌 在一项有37例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的多中心II期临床 试验中,沙利度胺治疗的起始剂最为100mg/d,每周增加 100rag至最大耐受剂量800mg/d。沙利度胺的中位剂量是 400mg/d,结果无1例完全缓解(CR),1例放射学部分缓解 (PR)(3%;95%CI:0%一8%),6例(16)病情稳定超过6
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 162 -问题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104-107.[39]侯琳,王奎.穴位贴敷和中药足浴对血液透析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复合医学,2021,7(5):128-130.[40]李九红.中药足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及症状困扰的效果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41]李树龙,钟欣,安凌春,等.TIP 技术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9):109-114.[42]苟永鹏,张筱微,孙少卫,等.失眠症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5):483-491.(收稿日期:2023-10-20) (本文编辑:何玉勤)①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山东 滨州 256603通信作者:于文征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进展初文慧① 高娜① 刘增艳① 曹曰针① 孙大伟① 于文征① 【摘要】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见的惰性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它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治疗方式多样,包括观察、放疗和全身治疗。
但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在找到治疗指征之前观察仍然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早期FL 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放疗,晚期或复发/难治性FL 患者可以选择免疫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对FL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本文对FL 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免疫化疗 靶向免疫治疗 Therapeutic Progress of Follicular Lymphoma/CHU Wenhui, GAO Na, LIU Zengyan, CAO Yuezhen, SUN Dawei, YU Wenzhe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4, 21(13): 162-167 [Abstract] Follicular lymphoma (FL) is the most common inert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NHL). It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and its treatment methods are diverse, including observation, radiotherapy and systemic treatment. However, for most patients, observation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treatment method before finding the indications for treatment. The standar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FL is radiotherapy, while patients with late-stage or relapsed/refractory FL can choose immunochemotherapy, targeted immunotherapy, etc.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of FL, new drugs and treatment methods are emerging in an endless stream.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herapeutic progress of FL. [Key words] Follicular lymphoma Immunochemotherapy Targeted immuno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Binzhou 256603,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4.13.037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最常见的惰性B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约占所有NHL 病例的20%,仅次于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1-2]。
沙利度胺维持治疗效果不定

沙利度胺治疗MM效果复杂文献标题:The clinical impact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del(17p) in multiple myeloma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orthalidomide-based therapy.文献来源:Genes Chromosomes Cancer. 2011 Oct;50(10):765-74.期刊影响因子:3.86PMID:21961181最初认为本品可能通过减少新生血管形成而发挥治疗作用,但进一步研究发现本品对MM细胞有多方面的作用:1、经自由基介导造成细胞DNA氧化损伤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改变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影响肿瘤生存和生长;3、抑制刺激新生血管形成的调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的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凋亡;4、提高CD8+细胞水平,促进白介素-2(IL-2)和g干扰素(IFN-g)分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 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
最近英国的一项分析结果发现,在17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接受包含沙利度胺诱导疗法治疗的相比于不接受的患者应答率有所改善。
应答率的改善同时伴随着患者总体生存期的改善,但这些改善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此外,将沙利度胺纳为维持治疗方案一部分的17号染色体缺失患者相比于没有接受沙利度胺维持疗法的患者,总生存期更短。
基于以上发现,研究人员认为,针对17号染色体缺失(缩略为“del(17p)”)患者需制定替代治疗策略。
染色体异常,是由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嵌入、重复或者交换导致的,会导致患者对特定的疗法应答更小。
特别是已经证明来那度胺(lenalidomide)与地塞米松(Decadron)联合治疗可导致del(17p)复发/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时间降低和总体生存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