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合集下载

环境问题的剖析材料

环境问题的剖析材料

环境问题的剖析材料环境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这些问题的形成和加剧,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首先,气候变化是当前环境问题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这些气体聚集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飓风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资源短缺是另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对水资源的巨大需求,而水资源却是有限的。

大量的水被过度开发和浪费,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涸和河流变得干涸。

这不仅对人类饮水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困难,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严重影响。

土壤退化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过度的农业生产和过度的土地利用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导致土壤侵蚀、干旱和沙化。

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后,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一个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议题。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的度量,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总之,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加剧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一)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 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 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 问题。
(二)、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 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 再生能力
索取>再生
人类向社会排放的废弃 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 自净能力
危害: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影响人类 生存和发展。
环境问题的分布
问题:比较世界上不同地区所面临环境问题的差异,完 成下表。 地区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 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 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等
产生的原因
交通、工业活动 和人类聚居地过 分集中 利用资源的方式 不当或强度过大
物种灭绝的原因:
哺乳 动物
60 50 40 30 20
鸟类
10
偷猎
栖息地 的丧失
外来物 种入侵
其他原因 (原因)
讨论
从第90页“渡渡鸟的灭绝”,讨论 人类应吸取哪些教训。
禁止捕猎野生动物;
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三)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原因: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土壤污 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 性污染等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活动
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 渠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以 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 问题。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 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 该县人民不畏艰辛,花了十余年的 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 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 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 改善。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7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1)从赤道向两级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或者纬度位置不同)(2)A 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解析】(1)读图,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多少不均,随着热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 ,从①→②→③→④的景观变化。

山地的垂直变化特点,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与从赤道向两极变化一致。

【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变化基础及形成的原因。

2.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从A到B,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有规律的变化,表示纬度地带性。

【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答案】B【解析】从C到D,自然带呈东西方向有规律的变化,表示干湿度地带性,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3.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A.52º~62ºN B.50ºN~54ºNC.52ºN~58ºN D.62ºN~68ºN【答案】C【解析】图中针叶林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在距42°N的1100km至1800km的范围内,经线圈为地球上的大圆,所以1°对应的水平距离为110km,那么1100km的距离跨10°,1800km的距离约跨16°,因此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为52ºN~58ºN。

(新教材)高一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共39张PPT)

(新教材)高一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共39张PPT)

•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 程中,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 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 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思考: (1)如何解读图中的模式?
市的变化。
• 3. 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 运用资料,说明世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 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并决定成立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这次会议标志着人类 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也是人类第一次 在全球范围内携手面对环境问题的挑 战。你知道环境问题为什么引发了全 人类的关注?人类又面临着哪些环境 问题呢?
人口多;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粮食缺乏。
2.图示垦荒方式有哪些?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垦荒形式:围湖造田;开垦草场;毁林开荒。 负面影响:围湖造田——湿地减少,水利破坏;开垦草场——草 场破坏,风沙侵蚀;毁林开荒——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3.耕地面积大了,并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反而越垦越贫穷,说说其中的道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
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 除等作用。但是,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 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思考】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发展中国家
生态破坏为主
环境保护;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
中国家
以过度消耗资源带 发达国家
来的环境影响为主
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大多数的自然资源, 人均资源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 发展中国家。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及成因归纳
地域分布 城市 乡村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噪声污染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
境质量下降的现象。 类型及成因:
环境污染表现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污染原因 工业废气和交通尾气等任意排放到大气 工业废水和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废弃物任意排放到江河湖海 工业“三废”和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等任意排放到土壤中 城市建设和生活垃圾堆积在城市或郊区 交通、工厂、建筑等 放射性物质泄漏产生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环境问题:是指环境对人类的反馈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不良结果。通俗的 讲,环境问题就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友好的态度和行为的报复环境的关系
思考:箭头①②、③④、⑤⑦、⑥⑧分别表示的含义。
⑤⑥




⑦⑧
①②: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 ③④: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三废”等形式排入环境。 ⑤⑦: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 ⑥⑧: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馈。
3.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危害:(教材p98案例
八大环境公害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日本的九州、四国等地区的几十万只 鸡突然死亡。经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但因当时 没有弄清毒物的来源,也就没有对此进行追究。然 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当年6-10月,有4家门 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 患者初期症状为痤疮样皮疹,指甲发黑,皮肤色素 沉着,眼结膜充血等。此后3个月内,又确诊了112 个家庭325名患者,之后在全国各地仍不断出现。 至1977年,因此病死亡人数达数余人,1978年,确 诊患者累计达1684人。

高中地理 第5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

高中地理 第5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2.运用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人类与环境1.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从而使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与改善,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毁林开荒等。

3.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二、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的自净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湿地萎缩等。

(3)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等。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1.城市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过分集中乡村地区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同时排放的污染物占世界的75%探究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气候变暖等主要环境问题的概念、成因、危害及解决办法。
2.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为此,本节课我们将围绕“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环境问题的解决办法。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分享中获得成就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环境问题的短文,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及解决办法。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1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3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9、10、11月数字下降幅度最 大,湖口水龄减小最为明显,故选C。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整 体而言,夏秋季水龄数值偏大,表明水体更新速度用时相对较长,营养 元素更易富集,水体富营养化最易出现,故选D。第(3)题,根据表格可 知,三峡工程蓄水后,湖口水龄平均数值下降,表明水体更新速度变 快。三峡工程蓄水后,下游河段来沙量减少,湖口河段泥沙沉积减少, 河床变深。同时,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下游河段水位下降,使得湖口 河段水位与鄱阳湖湖面落差增大,水体更新能力增强,水龄减小,故选 A。
社会 局 部 利 益 与 整 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
伦理 体利益的矛盾 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果使污染向更大
道德
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原因 个 人 行 为 和 大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不负责
众利益的矛盾 的行为,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指点迷津:分析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定要抓住关键——环境 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在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中,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根本原因,而近代经济 发展中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是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自主梳理•探新知 合作探究•释疑难 素养培优•提技能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自主梳理•探新知
知识点
环境问题的产生
1.自然系统
(1)特点: ①由_太__阳__能___持续供给能量,物质能够从无机环境进入_生__命__体___, 最终又回到无机环境,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___流__动__。 ②自然环境能够通过__自__我__调__节___来维持稳定。
资 源 的 有 限 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人 类 与 环 境 的 关 系


物质和能量 人类社会 废弃物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
人口压力
世界 人口增长示意图
思考: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思 考 : 世 界 人 口 增 长 有 何 地 区 差 异 ?
思考:增长最 快的是那个地 区?
供给资源
资源问题
富山事件 (From 1931;Japan) 博帕尔农药泄漏 (1984,12;India)
截止1991年3月,患 炼铅厂未经处理的含镉废 者达129人,其中死亡 水排入河流 116人 1408人死亡,2万人 中毒,15万人接受治 疗,20万人逃离 45吨异氰酸甲泄漏
4号反应堆机房爆炸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 31人死亡,203人受 (1986,4;USSR) 伤,13万人疏散,直接 损失30亿美元
思考:这2个材料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4月6日北京出现扬沙天气,午后街头一片昏黄
开 垦 荒 地 引 起 的 恶 性 循 环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二
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
思考:为什么70年代中期后生活质量会下降?
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
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12;Belgium)
; / 盛树宝盒
jah86kbf
儿,怕不比夫妻更甚。宝音只好再安慰洛月:“打心眼儿里,我觉得跟你最亲了!有很多细节,我想不起来,你要帮我想想。”洛月红着脸、 噙着泪,叫一声:“我苦命的 !”“我又不敢说,生怕被人笑,或者借这机缘儿害我。”宝音继续絮絮的抱怨,“你也知道七妹妹„„甚 至四姐姐、五哥哥!唉。”洛月也跟着唉叹一声。“我也只好问你了。”宝音推心置腹问,“我跟蝶老板,是见过的?我有这种感 觉。”“姑娘跟蝶老板。”洛月咬咬唇,“是见过。”“去年元夜?”宝音福至心灵,脱口问道。“是。”洛月无奈答道。“从头到尾,全 告诉我。”宝音肃容,“这非常重要!”洛月遵命,细细道来。那年元夜,明秀与福珞在一起,遇见了唐静轩,韩玉笙则非要洛月陪她从步 障中溜出去,逛逛街。上元灯夜,原是金吾不禁、男女接踵、难得放宽了礼法拘泥的狂欢夜。深闺的 ,都可以在步障、随从的保护下逛逛 街,到了慈恩寺之类的稳妥地方,还能比较随意的走动走动。韩玉笙觉得这样都不够,她要深入街景之中,仔细看看。她想给立牌卖诗的秀 才一个韵儿,监督他不停笔立挥而就;想蹲在点茶婆婆摊前,逗婆婆嘌唱打拍;想去射盘卖糖的白发老汉那儿,亲自射一支箭。这些都被洛 月否决了,但韩玉笙毕竟买了一根冰糖葫芦,亲口还价,小贩一叫苦,她就妥协了,还多给小贩一文钱,于是小贩多给她浇了点糖浆。“ , 舔一口。舔一口就算了。”洛月求恳,“大夫说这对你身子不好。”韩玉笙舔了一口,然后“咔嚓”一口咬下去。“那就一个。”洛月退而 求其次,“一个够了哦!这个吃多了对病不好! 你不能再吃了。”韩玉笙嚼着糖葫芦,面露笑容,笑得颇具挑衅意味。洛月出于忠诚的考 量,不得不出手冒犯 ,打算夺下 手里那串不好的食物。韩玉笙高高举起糖葫芦,一边逃、一边躲、一边笑道:“有什么大不了的?真死了 又怎样?这么好吃的都不吃,活着又怎样?我偏要——”手上一空。有个人在她背后,把竹签儿一拎,整串红艳晶莹的果子都夺了去。韩玉 笙回头,见到蝶宵华,三分的懒、三分的艳,还有六分,却藏在面具里。那是儿童用的面具,所谓的獬豸,造得像狼,窄额大嘴,尖牙森森, 遮去他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眼睛。洛月当场悚然而惊,想拉着 逃跑。在丑陋粗糙的面具后面,那双眼睛太美,让人想到毁灭。这么美的 东西不毁灭简直是不可能的,上苍从来不会那么仁慈。洛月怕她和 被卷进倾城的灭亡里面。而韩玉笙不肯走,像一只新春刚出生的小蝶, 鼓着稚嫩的翅膀,跟万丈冰川对峙。他笑了。一笑似明媚阳光撞在透明冰体上,碎出一片七彩,举着糖葫芦问:“这是你不顾性命也要吃的 东西?”韩玉笙面上泛出一层粉色,盛气回他:“怎样?”“连承




几千人中毒,60人 烟尘堆积河谷,遭遇长时 死亡 间逆温天气且有大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大多数居民患病, 400万辆汽车日耗油2400万 (1934,5~10;USA) 65岁以上老人死亡 升,排放烃类1000多吨, 400人 盆地地形不利于空气流通 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10;USA) 伦敦烟雾事件 (1952,12;UK) 4天内全镇43%的 工厂密集于河谷形盆地中, 居民患病,20人死 又遇逆温和多雾天气 亡 5天内死亡4000人, 居民取暖煤中含硫量高, 历年共发生12次, 排出大量SO2和烟尘,又遇 死亡近万人 逆温天气
人口基数大 人口增长快
超过环境 承载能力 净化废物 环境问题
案例:
材料一: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曾是我国最大
的淡水湖。但 1977 年到 1985 年,其水面就减少 了46%。现在屈居鄱阳湖之后,是我国第二大淡 水湖。 材料二 : 1998 年长江爆发自 1954 年以来的最大 洪水,中下游地区洪水暴涨,险象环生,直至 造成九江大堤决堤,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三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 展问,是在发展的过程 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 的过程中解决。
这幅漫画反映的实 际上是不合理地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它使人类 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片广 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 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 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 是生态平衡的破坏,将 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最终将影 响整个人类的生存。
水俣事件 (From 1953;Japan)
截止1991年3月,有 氮肥厂含汞催化剂随废水 2248人患病,其中 排入海湾,转化成甲基汞,被
公害事件 四日事件 (From 1955;Japan) 米糠油事件 (1968;Japan)




工厂大量排放SO2和煤粉, 患者出现哮喘等症 状,仅1975年有1231 并含钴、锰、钛等重金属 人受害 微粒 患者5000多人,死亡 16人,实际受害者超 过1万人 米糠油生产过程中用多氯 联苯作热载体,因管理不善, 多氯联苯进入米糠油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