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解

合集下载

肩袖损伤诊断与鉴别诊断

肩袖损伤诊断与鉴别诊断

手术适应症:肩袖损伤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 手术方法:肩袖修补术、肩袖切除术等 手术效果: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功能恢复良好 注意事项: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
康复目标:恢复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康复计划:根据肩袖损伤程度和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按摩等 康复效果:根据康复过程中的评估和反馈调整康复计划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病史:患者有肩 部疼痛、活动受 限等症状且常有 外伤或过度使用 史。
体征:肩袖损伤 部位有压痛、肌 肉萎缩、肩峰下 撞击试验阳性等 表现。
影像学检查:X线 、MRI等检查有 助于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结合 病史、体征和影 像学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判断。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疼痛部位、程度、时间等 体检:检查肩关节活动范围、肌肉力量等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辅助检查 诊断:结合病史、体检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诊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 患者需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和复诊 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注意保护患肢
避免长时间保持 同一姿势如长时 间使用电脑、手 机等
保持正确的坐姿 和站姿避免弯腰 驼背
睡觉时选择合适 的枕头和床垫保 持正确的睡姿
病因不同:肩袖损伤主要由肩部外伤引起而盂唇损伤主要由关节退行性变或长期慢性劳损引起。
症状表现不同:肩袖损伤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而盂唇损伤主要表现为肩 关节深部疼痛、关节弹响和交锁等症状。
影像学检查不同:肩袖损伤在MRI上表现为肩袖肌腱信号增高而盂唇损伤在MRI上表现为盂唇 边缘不规则或连续性中断。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技巧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技巧

治疗
• 保守治疗 • 手术治疗: 切开或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
保守治疗
• 适应证: 疼痛但无力弱者;病程小于1年 • 方法: NSAISD药物 肩峰下激素注射(1次/6个月)(玻璃酸钠)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
• Neer肩峰成形术 • 1972年
肩袖撕裂
• 将撕裂的肩袖拉回止点,重新固定,恢复 病人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特殊查体
(2)落臂试验:检查者将患者肩关节外展至 90度以上,嘱患者自行保持肩外展90~100 度的位置,缓肩无力坠落者为阳性。 该试验对诊断冈上肌损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但阳性率不高,多见于冈上肌完全撕裂的 病例。
Lift off test (Lift off 试验)—肩胛下肌
• 患者将手置于背部,手 心向后,然后嘱患者将 手抬离背部,疗师适 当给予阻力 • 阳性-不能完成动作,提 示肩胛下肌损伤
概述-解剖(骨)
概述-解剖(肩袖)
前面观
侧面/后面观
1.肩胛下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肩袖的解剖
病因
• 1.创伤是青少年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 • 2.血供不足引起肩袖组织退行性变; • 肩部慢性撞击性损伤。Neer(1983)认为 95%肩袖损伤是长期肩部撞击磨损的结果, 循环障碍和创伤不是主要原因; • 4.临床上50%的肩袖断裂患者没有外伤史。
4.钙化性肩袖肌腱炎:
• 疼痛剧烈(囊未破裂,未见明显症状,临 床观察) • X线
鉴别诊断
5.四边孔综合征 • 旋肱后动脉和腋神经在四边孔处受压 • 三角肌萎缩 • 肩外侧的麻木以及肩外展无力或受限 • 电生理检查:三角肌失神经支配电位 腋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鉴别诊断
6.创伤后肩关节粘连 • 主动被动活动受限 • 受伤史,长时间固定

肩袖损伤MR诊断

肩袖损伤MR诊断

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晰地 显示软组织结构如肌肉、肌腱 等。
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不需 要侵入患者体内无创无痛。
多方位成像:可以在任意角度 进行成像更全面地了解病变情
况。
无辐射影响:磁共振成像技 术无辐射对人体无害。
核磁共振现象:原子核在磁场中发生旋转产生射频信号 信号采集:利用射频脉冲激发原子核接收其回传的信号 图像重建:通过计算机处理将采集到的信号转换成图像 优势:无创、无辐射、高分辨率
诊断结果:肩袖损伤程等
治疗过程:手术或非手术治 疗方案、效果等
经验教训:从案例中获得的 诊断经验、教训等
汇报人:
诊断结果:肩袖损伤的MR诊断可以明确损伤部位、程度和范围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方案:根据MR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准确的MR诊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预后评估:通过MR诊断结果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指导康复训练和预防再次损伤。
诊断结果:肩袖损伤的MR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损伤的位置和程度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方案:根据MR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治疗效果:通过MR诊断结果的评估可以有效地评估康复方案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复发:通过了解肩袖损伤的MR诊断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复发的风险。
肩袖损伤的MR影像表 现:MR影像可以提供 全面的肩关节信息有 助于医生全面评估患 者的病情。
患者准备:确保患者体内无金属异物如金属植入物、 心脏起搏器等
定位:确定肩袖损伤的位置以便调整扫描参数和定 位
扫描序列:进行常规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以 全面观察肩袖损伤情况
图像分析:根据MR图像观察肩袖损伤的类型、程度 和范围并评估其对周围软组织的压迫情况

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

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

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主要指肩袖肌腱的损伤,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肱二头肌短头、冈上肌和冈下肌。

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肩关节稳定性下降等。

为了准确诊断肩袖损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特殊检查。

下面将介绍肩袖损伤的4个特殊检查方法。

1. 肩关节CT检查。

肩关节CT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形态和位置。

通过肩关节CT检查,可以准确判断肩袖肌腱的撕裂程度和范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进行肩关节CT检查时,患者需要保持肩关节处于特定的位置,以便医生观察肩袖肌腱的情况。

2. 肩关节MRI检查。

肩关节MRI检查是一种无创伤的特殊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对于肩袖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肩关节MRI 检查,可以准确判断肩袖肌腱的撕裂情况,包括部分撕裂、完全撕裂等,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肩关节MRI检查需要患者进入磁共振设备,保持肩关节处于特定的位置,以便医生观察肩袖肌腱的情况。

3. 肩关节超声检查。

肩关节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快捷的特殊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情况。

通过肩关节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判断肩袖肌腱的撕裂情况,包括部分撕裂、完全撕裂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肩关节超声检查无需特殊的设备,操作简便,对于急诊患者和特殊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4. 肩关节螺旋CT血管造影。

肩关节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高级的特殊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血管供应情况。

通过肩关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判断肩袖肌腱的血供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肩关节螺旋CT血管造影需要患者接受静脉注射造影剂,并进行螺旋CT扫描,以便医生观察肩袖肌腱的血管供应情况。

总结。

肩袖损伤的特殊检查方法包括肩关节CT检查、肩关节MRI检查、肩关节超声检查和肩关节螺旋CT血管造影。

这些特殊检查方法能够准确判断肩袖肌腱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肩袖损伤诊断标准

肩袖损伤诊断标准

肩袖损伤诊断标准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的肌肉和肌腱受到损伤,包括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和旋肩肌袖。

这种损伤常见于运动员和年老体弱者。

肩袖损伤的诊断是通过医生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共同确定的。

下面将介绍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

1.病史:如果患者经常从事需要伸展手臂的工作或运动(比如打网球、游泳等),又或者患者有肩部疼痛的既往史,那么可能会出现肩袖损伤。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肩部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活动范围、压痛、稳定性和肌肉力量。

肩袖损伤的体征可能会包括疼痛、肩关节的不稳定性、肌肉萎缩和活动受限等。

3.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X光和/或MRI检查,以确定肩袖损伤的具体情况。

4.疼痛评估:医生可以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长和频率,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或面部表情评分(FPS)等工具来评估疼痛的程度。

5.功能评估: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肩部活动范围、肩关节的稳定性、肌肉力量和肌腱的完整性等,以确定肩袖损伤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6.临床表现: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包括肩部疼痛、夜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力量下降以及肩部肿胀等。

患者可能会发现难以抬起手臂或举过头部。

7.分类:肩袖损伤可按照其严重程度分类,分为轻度劳损、部分肌腱断裂和完全肌腱断裂等不同的类型。

8.其他检查:医生也可能会进行其他检查以确定肩袖损伤的原因,例如神经电生理检查(EMG)、肌肉韧带超声检查等。

总之,肩袖损伤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的信息。

在确定了具体的诊断后,医生可以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等多种治疗方案。

肩袖损伤治疗

肩袖损伤治疗
肩袖损伤治疗
除吊带后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肩梯、 滑轮等
站立位利用棍棒行前屈、外展、外旋等练 习,5-10个/次,3次/d
继续进行肩部肌肉等长收缩练习 姿势纠正
肩袖损伤治疗
此时重建或修复的肩袖已基本愈合,除继 续强化之前的动作外,可进行终末牵拉和 力量练习
肩袖损伤治疗
来源于肩胛上动脉,而止点近端1 cm处有明显的乏血管区
撞击学说
肩峰发育异常、肩锁关节增生肥大、高位肱骨大结节、 肩峰下骨赘形成——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创伤学说 急性外伤、应力集中等
肩袖损伤治疗
按损伤程度: 挫伤 不完全断裂 完全断裂
肩袖损伤治疗
分类
按断裂口方向 横行
纵行
按肌腱断裂范围 小型撕裂:单一肌腱撕裂范围小
肩袖损伤诊断与治疗
肩袖损伤治疗
肩袖损伤治疗
肩袖损伤治疗
固定肱骨头于肩盂上 并防止肱骨头上移
冈下肌(肩胛上神经):
上臂下垂位时使上臂外旋
小圆肌(腋神经):
臂外旋
肩袖损伤治疗
肩胛下肌(肩胛下 神经):
臂下垂位时内旋肩关节
退变学说
血运学说 冈上肌止点附近血供来源于大结节骨膜滋养血管,肌腹血供
于肌腱横径1/2 大型撕裂:单一肌腱撕裂范围大
于肌腱横径1/2 广泛撕裂:范围累及两个及两个
以上的肩袖肌腱,伴有肩袖组 织的退缩缺损
肩袖损伤治疗
临床表现
肩袖损伤治疗
外伤史:急性损伤、重复性或累积性损伤史 疼痛与压痛:多位于肩前方
活动或增加负荷后加重 被动外旋或过度内收时加重 夜间症状加重
功能障碍:上举和外展功能受限 肌肉萎缩:>3周 继发性关节挛缩:>3月
肩袖损伤治疗

肩痛切莫大意,当心肩袖损伤

肩痛切莫大意,当心肩袖损伤

相信身边很多五十岁左右的朋友都遇到过一抬胳膊就痛,穿衣、梳头也会痛的情形。

绝大部分人相信,肩痛无非就是肩周炎,肩膀就像黏住了,自己锻炼活动一下就好了。

所以好多人在盲目锻炼之后,病情往往没有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的情形发生。

其实,临床引起肩痛的原因有很多,不只是肩周炎这一种。

引起肩痛的原因还有诸多脏器疾病,比如心绞痛、胆囊炎、肿瘤等,这类疾病更不宜“轻举妄动”,若不及时正规诊疗,后果会不堪设想。

什么是肩周炎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西医称为“冻结肩”“粘连性肩关节囊炎”,中医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等。

肩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初期以肩部疼痛为主,后期以肩部活动受限为主。

具体表现如下:1.肩部疼痛常表现为肩周区无明显外伤而出现的间断性钝痛,当肩部突然牵拉及碰撞时,常引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

2.肩关节活动受限常表现为肩关节在各个方向上的活动受限,包括患肢的上举、后伸、外展等。

3.肩周肌肉僵硬及萎缩发病早期可出现肩部周围肌肉的僵硬感,晚期可发生相关肌肉失用性萎缩的现象。

什么是肩袖损伤肩袖这部分肌肉、肌腱发生损伤时可导致肩部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被称为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1.肩部疼痛常表现为肩关节前外侧方及三角肌区域的疼痛,疼痛感可向上臂及肩部放射。

夜间侧卧时疼痛明显,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

2.肩关节活动受限常表现为肩关节上举、外展活动的显著受限,严重时无法完成梳头、穿衣等手臂上抬的日常动作。

3.肌肉萎缩及肌力减退病程较长者常出现肩周肌肉的萎缩及肌力的减退。

肩周炎与肩袖损伤的治疗肩袖损伤患者早期须限制肩关节活动,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

1.药物治疗如果肩袖损伤病情比较轻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及活血化瘀止痛类中成药进行治疗。

如果肩部疼痛较重,可以通过皮质类固醇肩关节穿刺及局部痛点注射的方式治疗。

2.非药物治疗中医针灸、中药透药、烫熨、热敷或物理因子治疗等方式。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一、肩袖损伤:肩部的肌肉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和大圆肌;外层是三角肌。

肩袖损伤又称肩袖创伤性肌腱炎,又称肩关节撞击综合症;患者疼痛出现在肩关节外展60°-120°。

二、肩袖损伤的治疗:(1)保守治疗:局部封闭治疗,肩关节外展30°固定,或肩关节人字石膏固定。

(2)手术治疗:手术切开,将损伤的肩袖损伤的裂口缝合。

三、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方案(小到中撕裂):撕裂大小为:小撕裂:〈1cm;中撕裂:1-3 cm范围1.术后0-2周术后0-3周内采用三角巾舒适体位悬吊保护,不应负重及过分用力。

否则将影响组织愈合及功能恢复。

三角巾保护时间视疼痛、肌力情况而定。

手术当天:(1)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手指、腕关节。

(动作简单易懂,无需过多说明。

)卧床时于手术一侧手臂下垫枕头,使手臂保持稍前屈位,以减轻疼痛。

术后1天:(1)“张手握拳”练习:用力、缓慢、尽可能大张开手掌,保持2秒,用力握拳保持2秒,反复进行,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术后3天:(1)根据情况决定开始“摆动练习”:体前屈(弯腰)至上身与地面平行,在三角巾和健侧手的保护下摆动手臂。

首先是前后方向的,待适应基本无痛后增加左右侧向的,最后增加绕环(划圈)动作,逐渐增大活动范围,但不超过90°,每个方向20-30次/组,1-2组/日,练习后即刻冰敷15-20分钟。

(2)耸肩练习:耸肩至可耐受的最大力量,保持2秒钟,放松后重复,30次/组,3-4组/天。

(3)以及“扩胸”“含胸”等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参见第十三章第六节:101,102):至可耐受的最大力量,保持2秒钟,放松后重复,30次/组,3-4组/天。

术后1周:(1)开始活动肘关节:保护下去除三角巾,主动、缓慢、用力全范围屈伸肘关节,20-30次/组,2组/日。

练习后马上戴三角巾保护。

(2)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一些患者可根据情况术后3天开始):肩关节前屈练习:平卧,去除三角巾保护,健侧手握紧患侧肘部,(患侧肢体完全放松,由健侧用力完成动作!)经体前沿垂直方向向上举起患侧手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解
1 / 3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解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依据不同的文献报告为5%-39%。作为上肢
的活动枢纽,肩关节决定了整个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活动的空间精确度。而肩袖肌群作为肩关
节空间位置精确控制的主要动力因素之一,对肩关节的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肩袖损伤会使肩关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并伴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
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在国内对于该疾病的认识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将就肩袖损伤的解剖、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概述。

一、肩袖的解剖和功能
1、解剖肩袖由前方的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上方的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
的上部,superior facet),后方的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中部,middle facet)和小圆肌(止
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inferior facet)构成。它们在接近止点的位置与关节囊相愈着并相互融
合形成袖套样结构包绕在盂肱关节的周围。

2、功能同髋关节相比,肩关节活动度更大,但内在稳定性低。肩袖的存在为肩关节提
供了良好的内在稳定性和精确的空间位置控制能力。在进一步谈肩袖的功能之前,我们先来
认识一下Inman[1]在1944年提出并由Burkhart在1993年进一步完善的力偶平衡理论。

力偶平衡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在冠状面上的平衡:位于肩关节旋转中心下方的肩袖肌肉,包括肩胛下肌的下部、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解
2 / 3
冈下肌的下部和小圆肌的全部,所产生的力矩能够与三角肌产生的力矩平衡,使合力的方向
指向关节盂的中心,抵抗三角肌收缩产生的向上的牵引力,维持了肩关节在上举过程中的稳
定。

(2)在轴面上的平衡:指位于前方的肩胛下肌与位于后方的冈下肌和小圆肌的力矩平
衡。也即所产生的合力方向指向关节盂的中心。使肩关节能够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空间位置
保持稳定性。

肩袖的功能就是提供以上两个平面上的力偶平衡,满足肩关节的功能要求。
二、肩袖损伤的病因学
1、撞击
由1972年的JBJS(Am)上Neer提出了喙肩弓下撞击的概念,并提出通过喙肩韧带的切除
和前肩峰成型来治疗。在1965至1970年之间,Neer通过这种方法(少数病例加用了肩锁
关节的切除)治疗了50肩的冈上肌肌腱炎/部分断裂/全层断裂。在获得随访的47肩中38
肩的疗效满意。1986年Bigliani报告了肩峰形态同肩袖断裂的关系。他将肩峰按形态(在肩
袖的出口位上,Y view)将将肩峰分为三个类型:平面型、弯曲型和钩型。在钩型肩峰肩袖
损伤的发生率高于前两者。该研究似乎进一步明确了撞击是肩袖损伤的原因。但其它的一些
研究表明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肩峰形态的构成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在肩峰形态是肩袖损
伤(肩峰下撞击)的原因还是结果方面,一直存在争论。

2、局部的应力环境、血供以及退变
更多的肩袖部分损伤不是发生在滑囊侧而是发生在关节侧。Seki N.等[5]的三维有限元分
析表明在肩关节外展的过程中冈上肌腱的最大张力出现于肌腱前部的关节侧(肌腱前部关节
侧和滑囊侧的张力分别为15.0MPa和1.8MPa)。而冈上肌腱的前部关节侧正是肩袖损伤最
常见的首发部位。肩袖的血液供应来自于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胸肩峰动脉的肩峰支、肩
胛上动脉以及旋肱后动脉。Codman在1934年就提出了冈上肌腱的最远端10mm为缺血区
(Critical zone)。随后的组织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缺血区的存在,在这一区域的关节侧只有散
在的血管分布,血液供应显着弱于同一区域的滑囊侧。冈下肌肌腱的近止点区域同样也为血
液供应缺乏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的血液供应有降低的趋势。

以上的理论都支持劳损和随着年龄增长的退行性变是肩袖损伤的病因之一。
肩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详解
3 / 3
3、外伤外伤直接导致的肩袖损伤很少,一般都是在退变的基础上肩袖的强度减低后发
生外伤而导致肩袖的断裂。

4、职业因素从事上肢过头工作及上肢高强度作业的人群容易发生肩袖损伤。一项研究
调查了在12个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的733名工人肩袖病变的发病情况,作者发现以下为肩袖
病变的职业性危险因素:上臂在大于等于15%的工作时间内屈曲超过45度;上肢高强度作
业(forceful exertions)大于等于9%的工作时间。

5、其它的危险因素
吸烟、遗传因素等。有研究表明临床确诊为肩袖全层断裂患者的兄弟姐妹与对照人群相
比发生其罹患该病变的相对风险为2.42。

三、肩袖损伤的诊断
1、症状
(1)疼痛:运动时疼痛和夜间痛多见。疼痛的评价采用VAS评分。疼痛的量化便于对
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2)肌力降低:主要为外展、外旋和内旋力量的减弱。表现为洗脸、梳头、穿衣、拿
放高处的物品以及驾驶等日常活动的困难。

(3)活动度降低:主要为上举(包括外展和屈曲)、外旋和内旋活动度的降低。活动
度降低的显着特点是主、被动活动度的差异,显示肌力的减低是活动度降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