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灵魂,世界眼光——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命意解析
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各地作文题目解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命题人的解析)一、2017年高考作文解析全国卷I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2017年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全套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全套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试题分析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难度适中,但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其突出特征为“国际视野,稳中求变,关注社会,凸显素养”。
试题虽然采用了新的形式,但依然紧贴高中教学,考查了高中语文的主干知识及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及能力。
论述文选择《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既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一点四面”中的“依法治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更体现了崛起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担当。
实用类文本选择介绍“XXX纪录片频道”,并将其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作比较,也体现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国形象。
作文题要求考生从12个“中国关键词”中选取两到三个,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更是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时代主题。
整张卷注重传统文化,更加注重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注重学生对社会时政的关注,让语文能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分。
同时又兼容并包,以开放的姿态关注世界变化,气势磅礴,眼光深邃,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体现思想的内涵和人文的光辉,耐人咀嚼。
新”体现在:取消选考模式,适度增加阅读量,文化常识考察趋稳。
2017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自2015年开始考查的文化常识考点成为之后,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实用类文本一改往年人物传记,选取的是新闻类材料,而且是非连续性文本,这要求要有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极大的合理化分配时间。
此题虽新,但在不少套卷练中都出现过非连续性新闻类文本阅读,相信做过多篇的考生并不陌生,而且庆幸自己积累不少此类题的做题经验。
2017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解析

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奋发图强。他们的名字化作
了天上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比如尧、舜、禹,比
如孔子、屈原、诸葛亮、王安石和王阳明。他们勇敢地践
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上古格言。日星交
替,四季轮转,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天道刚健,激励人
们奋进有为,百折不挠。这种金声玉振的精神是我们祖国
• 点评: • 这是一篇忠实记录“我所认识的中国”的散文。 • 作者抓住“一带一路”和“高铁”两个关键词,以极具文学感染力
的“沙漠甘泉”和“钢铁巨龙”来类比,生动贴切地勾勒出自己眼 中的中国形象。作者对于两个关键词的理解是到位的,能透过 “新丝路”这样的中国战略,以及“高铁制造”这样的中国技术, 看到发展与和平的强国方向,看到担当与自信的大国精神。 • 全文语言流畅灵动,结构清晰紧凑。作者以“丝路驼铃”和“和 平高铁”统领标题、开头和结尾,同时,又以“我所认识的中国 ”一句贯穿文章主体,将关键词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形象 有机融合,既有个人情感的融入,又有国际视野的解读,同时 兼顾时代特色和科技特征,显示了作者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文学 表现力。可以说,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作者的骄傲 和自信。诚如文中所言“我所认识的中国,由每一个国民个体 所构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定是由无数个幸福个体构成,个 人骄傲和国家自信,从来都是密不可分。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珊
试题再现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 •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
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评析

3.逆向勾连
• 长城、一带一路,由长城具有防御功能但民族 积贫积弱入笔,过渡到当今中国以更加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走向世界,体现民族自信; • 空气污染美丽乡村,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美丽 3.逆向勾连 乡村建设情况,介绍中国治理空气污染的坚定 决心,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价 值共识; • 共享单车空气污染,中国近年来的空气污染让 外国人谈霾色变,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一位国 人的努力,绿色出行,就是每个人力所能及的, 而且每一位中国人也愿意为减少污染做出贡献。
“滴”一下,商场购物,“滴”一下,坐地铁或者坐公交 买票,同样只需要“滴”一下。什么?你不懂?那我就告诉 你:你的手机上面不是装有“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软件 吗?那么,只要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你就能用这些进行移动 支付。怎么样?是不是超级方便? 什么,你想骑车逛一逛市容?可以啊,看到人行道路边那 些小黄车、小红车、小绿车没有?对了,那就是“共享单 车”,人人可以骑。同样的,用你的手机下载相关的APP软 件,然后扫描一下二维码,对,就这么“滴”一下,车锁就 会自动开了。当你不想骑车的时候,把车停在人行道的白线 区域内,让大家都看得到就行,你只要伸手把锁锁上,系统 就会知道你已经归还了。怎么样,神奇吗? 什么,你还想去北京看故宫爬长城?那我推荐你去坐高铁, 对,就是那种像子弹头的,就是你在网上看到的那个视频: 一个硬币竖起来放在高速行驶的车窗上纹丝不动,对,当时 的车速显示的是312KM,这是我们中国的高铁速度,比日本
要是你夏天到,我们可以戴着草帽去钓鱼,听青蛙躲在荷叶 里呱呱乱叫,树上的知了快乐地和声,也许我们会遇到突如其 来的雷雨,那时我们可以找一个地方躲雨,听雨点在瓦檐上丁 丁当啷弹奏,乌云铺天盖地伴着隆隆的雷声,比贝多芬的交响 乐好听多了。 要是你秋天来,早晨我们可以进山采摘那些野果子。踏上秋 霜覆盖的小桥,一路走过,路边的菊花镶嵌着金边衣襟,片片 枫叶展示鲜艳的红色,那景色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我们这里属于中国南部,所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冬天。要是 你想滑雪,那只能去“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了。 发展中的我国,楼高了,路宽了,车多了,城市群一个接一 个,由此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与日俱增,确实,一些靠开采矿 业兴起的城市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但中国人正在下力气治理。 国人深知:没有了鸟语虫鸣,泉水叮咚,没有了雨打芭蕉,风 鸣疏叶,这不是我们要追求的现代化。 百闻不如一见,不要犹豫,来吧,朋友,我在美丽的中国乡 村欢迎你! 你的中国朋友:小明
2017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乙卷(I卷)作文分析

•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 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 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 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 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 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 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 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 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 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 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2017年高考语文 全国卷乙卷(I卷)作文题 •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 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 猫、
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 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 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 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 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 今年题目中的“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 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 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十二个 词语跟姜钢老师的五个关键点完全契合。 • (2)内容分契合社会热点
十二个词对应十二个社会热点。
• • [立意高点] 今年的题目中出现了十二个关键词,看上去这 些关键词毫无逻辑,但其实在其背后藏有命题人的 巧思,因为每个关键词都呼应到了一些立意高点。 • 比如说:15年全国1卷关于父亲打电话的考题其 立意的终点就在“依法治国”,也就是说最佳立意 在“情与法“这个层面上。今年作文题中的12个关 键词,当然也都有立意高点。 • 而所有的立意高点都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主 任姜钢老师关于考试内容的发言,我们总结为“一 点四面”,即以立德树人为基本点,体现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传统文化、创新精神四个 方面。
2017年全国卷(1)语文作文解析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 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不是 随机的、凌乱的。考生要从选 择的关键词中,提炼出各个关 键词的最大公约懂材料
:来华留学生关注中国的关 键词,有十二组。
:这十二组关键词的关系— —指向对中国的认识。
“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新生事物 不断涌现的中国 “京剧”“广场舞”:传统与流行并 放异彩的中国 “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现实严 峻的中国 “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美好蓝 图与现实挑战并存的生态中国 “共享单车”“美丽乡村”“移动支 付”:低碳、绿色的生态中国……
(2)为什么 1.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些“中国关 键词”? 2.来华留学生为什么关注这么多“中国 关键词”? 3.这些关键词为什么受到来华留学生的 关注?……
2017全国卷(1)作文解析
一、读懂要求
• 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 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 么方式写等交际语境问题。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 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 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 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 —外国青年;隐形读者—— 阅卷教师。
(3)怎么做
如何借助这些关键词,建设一个更美好的 中国?
如何通过这些关键词,认识一个更真实的 中国?
4.审出道理
中国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来华留学生 的关注。 中国的繁荣发展,表现在传统文化在 现代中国焕发出生机,表现在自信、 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表现在衣食 住行诸方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 猛发展……
三、确定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自主选择角 度,向外国青年呈现你所认 识的中国。总之,考生要用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向外 国友人,讲中国的故事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命意解析与写作示例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命意解析与写作示例中国灵魂,世界眼光——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命意解析与写作示例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张飞【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意解析】2017年全国1卷的作文题揭晓了,网络上的评价大概自然是:引导考生社会生活、对接立德树人的高考命意、立足核心素养、材料具有开放性、命题具有思辨性……我一条:具有鲜明的交际意识。
对于考生来讲,恐怕还需要纠结一下,考试之前关于一般新材料作文题型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区别。
对于命题,大多数人在唱赞歌;而酸甜苦辣咸,只有考生自知。
试题的质量当然关乎考生的造化。
然而,造化常常弄人。
考生永远无法选择试题和试题的质量。
面对考试,考生能做的,永远只是:审对题目、写好文章。
窃以为,所谓立足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也无非这两点。
对于命题技术,备考教师和考生是永远追赶不上命题专家的步伐。
也有一不小心,超越了命题人的境界;然而,想多了与没想到,其实是一样的。
考生一思考,命题专家就发笑。
因此,教师和学生备考的重点,除了命题趋势,更重要的是读懂题目。
学会读懂题目,是最好的备考!如何读懂题目?一曰读懂材料,二曰读懂要求。
一、读懂材料1.审清材料:来华留学生中国的关键词,有十二组。
2.审清关系:这十二组关键词的关系——指向对中国的认识。
3.审出问题(1)是什么:这些关键词呈现出对中国怎样的认识?一带一路:开放自信包容的中国长城京剧一带一路:延续传统、和平崛起的中国熊猫长城京剧: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国高铁共享单车中华美食食品安全广场舞:衣食住行的中国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中国京剧广场舞:传统与流行并放异彩的中国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现实严峻的中国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美好蓝图与现实挑战并存的生态中国共享单车美丽乡村移动支付:低碳、绿色的生态中国……(2)为什么来华留学生为什么这些中国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为什么受到来华留学生的?……(3)怎么做如何借助这些关键词,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如何通过这些关键词,认识一个更真实的中国?4.审出道理中国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来华留学生的。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1、全国卷Ⅰ试题内容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灵魂,世界眼光——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命意解析中国灵魂,世界眼光——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命意解析中国灵魂,世界眼光——2017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命意解析与写作示例安徽省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张飞【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意解析】2017年全国1卷的作文题揭晓了,网络上的评价大概自然是:引导考生社会生活、对接立德树人的高考命意、立足核心素养、材料具有开放性、命题具有思辨性……我一条:具有鲜明的交际意识。
对于考生来讲,恐怕还需要纠结一下,考试之前关于一般新材料作文题型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区别。
对于命题,大多数人在唱赞歌;而酸甜苦辣咸,只有考生自知。
试题的质量当然关乎考生的造化。
然而,造化常常弄人。
考生永远无法选择试题和试题的质量。
面对考试,考生能做的,永远只是:审对题目、写好文章。
窃以为,所谓立足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也无非这两点。
对于命题技术,备考教师和考生是永远追赶不上命题专家的步伐。
也有一不小心,超越了命题人的境界;然而,想多了与没想到,其实是一样的。
考生一思考,命题专家就发笑。
因此,教师和学生备考的重点,除了命题趋势,更重要的是读懂题目。
学会读懂题目,是最好的备考!如何读懂题目?一曰读懂材料,二曰读懂要求。
一、读懂材料1.审清材料:来华留学生中国的关键词,有十二组。
2.审清关系:这十二组关键词的关系——指向对中国的认识。
3.审出问题(1)是什么:这些关键词呈现出对中国怎样的认识?一带一路:开放自信包容的中国长城京剧一带一路:延续传统、和平崛起的中国熊猫长城京剧: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科技进步、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国高铁共享单车中华美食食品安全广场舞:衣食住行的中国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的中国京剧广场舞:传统与流行并放异彩的中国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现实严峻的中国美丽乡村空气污染:美好蓝图与现实挑战并存的生态中国共享单车美丽乡村移动支付:低碳、绿色的生态中国……(2)为什么来华留学生为什么这些中国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为什么这么多中国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为什么受到来华留学生的?……(3)怎么做如何借助这些关键词,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中国?如何通过这些关键词,认识一个更真实的中国?4.审出道理中国的繁荣发展,引起了来华留学生的。
中国的繁荣发展,表现在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焕发出生机,表现在自信、开放、包容的大国情怀,表现在衣食住行诸方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迅猛发展……二、读懂要求1.任务要求:荣维东认为:任何写作都面临着以什么角色、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么方式写等交际语境问题。
前面,我评价说,这一作文命题具有交际语境意识,那么审题时自然应该写作时的话题、角色、读者、目的等语境要素。
(1)话题要求: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2)角色要求:你——高中毕业生、中国青年。
(3)读者要求:显性读者——外国青年;隐形读者——阅卷教师。
(4)目的要求: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5)角度要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并不是随机的、凌乱的。
考生要从选择的关键词中,提炼出各个关键词的最大公约数,提炼出可以一以贯之的中心。
2.形式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确定立意根据以上分析,自主选择角度,向外国青年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
总之,考生要用中国灵魂、世界眼光,向外国友人,讲中国的故事!【下水作文】快速发展的美丽中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张飞几天前,一位美国网友在美版知乎网Quora的中国目录下提问:中国到底有没有高速公路?在感谢这位美国网友关心中国的同时,我觉得有必要向他介绍一个快速发展的美丽中国。
快速发展的美丽中国,交通便利快捷。
既然这位网友如此关心中国的交通问题,那我就首先从交通说起。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也迅猛推进。
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而且中国人的长短距离的出行还可以有汽车、高铁、飞机、地铁、共享单车等多种方式选择。
凭借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铁,中国还建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物流体系。
普通中国人在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上下单购物,很多商品最快能在当天送货上门,慢一点的也能在三天左右送到。
快速发展的美丽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且不说天宫二号,高铁等交通方式的快速发展其实就是源于科技发展的推进。
我国高铁时速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高速列车前瞻性技术目前已创造了时速605公里的实验室滚动试验最高速。
这一技术一旦投入应用,未来乘坐沪港高铁从上海到香港仅需要两个多小时。
再如,智能、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出门远行,不需要再携带大量现金,只要一个,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购票乘车、挂号看病、订餐订房、网上购物等等。
快速发展的美丽中国,文化日益丰富。
随着人们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地丰富。
闲暇之余,邀三五老友,或就近叙叙旧,在公园里练练嗓子,唱两曲京剧或黄梅小调,跳跳广场舞,打一打太极,强身健体;或者搭乘便捷的交通工具,出去旅游,开拓眼界。
有时是一趟远行,感受一下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约,感受一下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阔,感受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有时是一场乡村游,寻一处农家乐,赏一赏桃花、油菜花,摘一摘葡萄、草莓,钓一钓龙虾或野鱼,尝一尝大灶锅巴沾土鸡汤,感受田园之乐……中华河山多妖娆,总有一款风情能触动你的情怀。
当然,发展中的中国还面临着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等严峻挑战,但我想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也会在发展中解决。
如果,这位网友想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我建议他不妨来中国走一走,亲眼看一看快速发展的美丽中国,我相信,古代文明的灿烂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总有一种风情,能令他流连忘返。
快速发展的美丽中国,欢迎您!【学生作文】大美中华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二(20)班严新月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个中国。
而在我的眼中,中国好美。
我眼中的中国好美,美在其开放包容的精神理念。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提出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战略构想,旨在借助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伟大旗帜,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毫无疑问,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体现了中国开放包容的胸怀,在经济发展这一方面,中国并没有眼高手低,自恃是大国而能够自给自足。
同样,中国也没有选择独善其身,只一心谋求自身发展,而是与沿路国家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难道不美吗?我眼中的中国好美,美在其千年不衰的古老文明。
看那绵延不绝的万里长城,贯穿东西,千百年来默默地守护着汉族人民的安全。
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就下令建造长城,从那时起,长城就肩负着抵御敌人的重任。
后世几乎每朝每代都要加固这万里长城。
直至今日,长城在中国人眼中依然是个圣地。
再说那些古老的中华美食。
近年来,我国中央电视台推出舌尖上的中国、味道等系列节目,通过这些节目,带着观众们体味全国各地的传统美食。
中国菜之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令人叹服。
就连外国的名厨,在色香味俱全的中国菜面前,也不得不自惭形秽。
这样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中国,怎么能不美呢?我眼中的中国好美,美在其推陈出新的探索精神。
不知什么时候,各市大街小巷共享单车随处可见,抬眼便可见到骑着单车,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共享单车的推行,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城市的生活环境。
自从有了共享单车,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了很多,雾霾也少了,谁能说现在蔚蓝的天空不是共享单车蓝呢?共享单车可谓中国推陈出新的一大创举。
随着产业的兴起,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千变万化。
国内也推出了备受好评的移动支付行业,消费者只需在上就能付款,方便快捷,又避免了出门带大量现金的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这样一个敢于创新的中国,谁能说她不美?在我的眼中,中国好美。
她有醉人的壮美河山,有古老的中华文明,有开放包容的胸怀,有推陈出新的精神……我眼里的中国,真的,很美!中国潮流,浩浩荡荡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二(20)班刘凯伦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众多科技引领世界,众多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中国逐渐引领全球文化经济发展,在世界舞台上担当领军者。
中国大妈广场舞引领起流行文化中国潮流。
大妈在2015年正式被牛津字典录入其中,而让中国大妈火起来的还是他们的广场舞。
一块空地,一个便携音箱,一人,就可以闻声起舞,自娱自乐,俨然成为时下影响最广的全民运动。
纽约时代广场,莫斯科红场,法国巴黎卢浮宫广场……有大妈的地方就有广场舞,而大妈正是广场舞的代表,而广场舞就是大妈的象征。
而且逐渐有金发碧眼的西方人加入广场舞的行列。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广场舞以其低成本、低门槛迅速发展为一种世界潮流。
广场舞掀起的中国民族风,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开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飞快的高铁引领着科技发展的中国潮流。
一列时速达到三百千米每小时的和谐号,在这无数人穿行在祖国天南地北,只需一张车票,经过几个小时就能从北京来到上海,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一天横跨中国已不再是梦想,高铁速度就是中国速度,高铁的发展速度就是中国在科技领域突破的速度,而高铁背后的,是一代代无数科技创造者和工人所拼起来的。
自从中国第一条自主建造的京张铁路到世界上第一条最高海拔的青藏铁路,再到飞腾发展的中国高铁,一步步与世界接轨,这见证着中国速度,世界眼光,引领世界科技潮流。
一带一路助力世界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中国潮流。
今年领导人在国际高峰论坛上进行讲话,介绍一带一路是如何推动中国以及周边沿线国家发展经济。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见证,沿途贯穿了数十个国家,近百座城市。
在古代人们正是用丝绸之路进行贸易交流、物资交换以及文化沟通,而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正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东方,让西方人们领略到伟大的东方文化。
而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的象征,更将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紧密起来的媒介,所以一带一路因此建立起来,让世界见证了东方的色彩。
中国这一条蛟龙的腾飞,见证中华儿女博大、坚强、友爱与激情,正是中国改变了世界的看法,让世界认识了这条蛟龙,让中国引领世界潮流,让世界看到中国灵魂。
我眼中的中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高二(20)班张悦六十春秋过,江山万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