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

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
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1、在我国古代,使用“鸣金收兵”来传递信息,此时信息传递所依附的媒体是( )。

A、声音

B、图像

C、文字

D、空气

2、社会发展至今,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有()。

A、信息、知识、经济

B、物质、能源、信息

C、通讯、材料、信息

D、工业、农业、轻工业

3、“红灯停,绿灯行”反映的是信息的()。

A、传递性B、时效性C、真伪性D、价值相对性

4、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具有( )。

A.共享性

B.价值性

C.时效性

D.依附性

5、“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这句话表明了信息具有()的特点?

A. 多样性

B. 普遍性

C. 变化性

D. 储存性

6、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信息要依附于载体而存在。

B. 两个人进行交谈或讨论也是在相互传递信息。

C. 传递和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

D. 同一条信息对所有人都有价值。

7、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A. “孙膑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特征

B. 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 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 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人们难以一次就获得客观事物的全部信息。

8、广东气象台2006年5月14日发布台风“珍珠”警报,并要求台山到汕头一带需重点防范,迅速做好防御台风的工作,从而将人员、财物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从信息的角度来说,以上消息最能体现出信息的( )。

A. 时效性、价值性

B. 可存储、可转换

C. 独立性、广泛性

D. 增值性、共享性

9、"两个人交换手中的一个苹果,每个人手中还是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个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这句话体现了信息的()。

A. 共享性

B. 时效性

C. 多样性

D. 发散性

10、《三国演义》中有关“蒋干盗书”的故事说: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从周瑜处偷走了人家事前伪造好的蔡瑁、张允的投降书,交给曹操,结果曹操将二人斩首示众,致使曹操失去了仅有的水军将领;最后落得“火烧三军命丧尽”的下场。这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B.时效性C.真伪性D.价值相对性

(09海南省内部试题)11.气象台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发布了台风“珍珠”将要登陆的消息,使得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体现了信息的()。

①时效性②载体依附性③价值性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②(07海南会考)

12.得知小曼被困的消息后,救援人员及时赶到现场施救,使小曼得以及时获救。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时效性B.共享性

C.载体依附性D.可压缩性(08海南会考)

13.有人说“信息是一种资源”,也有人说“信息能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这些说法表明了()A.信息是静止的B.信息可以被人类所利用

C.信息是一种能量D.信息是一种物质

14.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范畴的是()

A.航空公司B.机场C.关于大陆与台湾实现三通的报道D.报纸

15.“嫦娥一号”卫星收集到的数据为进一步探测月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A.时效性B.价值性C.依附性D.真伪性

16.在应用软件中常用、等表示信息,这些信息的载体形式是()

A.视频B.声音C.文字D.图形(09 福建会考)

17.古人将文字、符号刻在龟甲上以传后人,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特征中的()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 C.真伪性D.可加工性

(08 浙江会考)

18. 关于信息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信息是不可以处理的

B. 信息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C. 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D. 信息是不可以共享的

19. 春秋战国时期,秦昭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准备聘他为相国。秦国原相国非常嫉妒,大进谗言。秦王听信馋言,不但不让孟尝君做相国,反而打算杀掉他。这体现了信息具有( )

A. 时效性

B. 载体依附性

C. 可伪性

D. 共享性

20. 竹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工具,文字刻在竹简上体现了信息的特征是( )

A. 时效性

B. 载体依附性

C. 共享性

D. 价值性

21. 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表现形式的是( )

A. 书

B. 文字

C. 光盘

D. 网络

22. 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

A. 时效性

B. 载体依附性

C. 可伪性

D. 共享性

23. 将几幅看似无关的旧照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加工后,形成一幅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片,这体现了信息是( )

A. 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B. 可以共享的

C. 可以加工的

D. 具有时效性的

24. 对于信息特征的下列理解中,错误的是( )

A.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B. 天气预报、军事情报等信息会因时间的推移失去原有的价值,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

C. 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 不同载体上的信息有可能是相同的

25. 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B. 交通信号同时被许多行人接收,体现信息的共享性

C. 天气预报、股市行情可以体现信息的价值性

D. 身边的信息总是体现信息的不完全性(09 江苏学业水平)

26.名著《三国演义》在图书馆被不同的人借了又借,网上登载的文章《我们如何应对入世》被数以千计的人们不断地翻阅。这都说明信息具有()的特点。

A.传递性B.变换性C.共享性D.时效性

27.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性的以31枚金牌的成绩获得金牌总数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说明信息具有()。

A.传递性B.时效性C.真伪性D.价值相对性

20.对于信息特征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不具有时效性B.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存在

C.信息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被处理D.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28.李斌发现按照车的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息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传递性D.时效性

29.现在各商业银行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网上银行”,人们可以任何一台上网的电脑上进行银行相关业务的操作,这主要体现了网上数据库的()

A.准确性B.安全性C.共享性D.简单性

30.股票信息、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都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特征。()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优质课比赛说课稿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孙冬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技术及其特征》 一、说教材 《信息技术及其特征》,这课是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的编排。所有这一切都围绕信息而展开,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此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为后面围绕信息的一切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是基础的基础,由于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仅由老师讲,学生会觉得枯燥,所以我采用教师引导下举出现象,学生进行探讨,归纳获得知识。不足之处由教师与同学们进行补充,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即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习惯。 (说重难点及三维目标)本节的重、难点是信息的一般特征,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丰富多彩的信息,掌握信息的一般特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发现身边多种多样的信息及他们的共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并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二、说学生 我任教年级是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是中等偏下。对于信息技术,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程度,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总结。在教学中,我通过有效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精神。 三、说教法 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因此我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参考了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

优秀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主要内容包括①无处不在得信息;②信息得基本特征。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与人类社会得密切联系,强化学生对信息基本特征得内化体验,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有效收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甄别信息、运用信息得信息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刚升入初中得学生,一方面她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得使用信息技术得经验。另一方面她们对信息技术得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得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得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得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得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三、设计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信息技术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基本特征及应用; 难点:信息得载体依附性。 六、教学方法 以创设《泰坦尼克号》情景为出发点,通过学生容易理解又乐于思考得问题层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情景角色感受等教学手段突破重点,分解难点。再以学生身边熟知得、感兴趣得信息实例来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让学生欣赏《泰坦尼克号》电影剪辑。 注:(电影剪辑时长1分7秒,包括5个镜头:①豪华得泰坦尼克号在大海上行驶得壮观场景②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得镜头③用烟花发出求救信号得画面④泰坦尼克号沉没得过程⑤救援人员在飘满遇难者尸体得大海上搜救) 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①我瞧到、听到、感到……(什么),知道了、获得了、了解到……(什么)。 ②如果泰坦尼克号事件发生在现在,会有这样惨重得损失吗?我得理由就是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泰坦尼克号》电影剪辑,引导学生对情境问题进行思索与讨论。 学生:学生观瞧影片,思考后以辩论形式与小组成员探讨,提出自己得见解,感悟信息及其

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的特征(11)》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信息的特征》是青岛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 单元第1 课的内容。在教材的组织结构中第一章是概述性的,为后继的各章节的学习做一些准备,其后各章是沿着培养学生的素养为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有侧重地展开。也就是说本教材的每个章节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信息进行扩展的。那么什么是信息及其特征,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实际的联系。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了解有关信息的基础性内容,了解信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门课程的学习作好积极的准备。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授的是:丰富多彩的信息和信息的一般特征,前者是铺垫性内容,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简单易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后者是重点内容,理论性较强,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应该让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从而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理解信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3、学生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确定。另外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5、重点难点:

信息及其特征说课稿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1.1节内容,是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的拓展和加深,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第一节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本节作为全书的开篇,旨在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信息的基本特征有个总体的了解,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生: 高一新生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各个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新课程的要求、学习方法比较陌生。因此,在本节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把亲身体会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解信息的定义及其特征,逐步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能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信息定义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由于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2、学法:本节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说学过程: 情景模拟,激情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组织全体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的要素。物质、能量对人类的重要性学生有目共睹,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发展,保证了物质能量的同时,缺乏了信息将会是怎样的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案例:感觉剥夺实验 通过以上两个试验,引出最终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既然信息对人类这么重要,那究竟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又有哪些?引出本节课题:信息及其特征。 其实,我们对信息并陌生,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信息,下面师生共同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一:丰富多彩的信息(5分钟) 教师可以先回顾自己的感受,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进入一中之后感受到的信息,来体验信息的丰富多彩。 既然信息这么丰富多彩,那究竟什么是信息呢? 二、信息的定义(难点)(5分钟)

《信息的特征》教案

《1.1.2 信息的特征》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信息的特征。信息的特征对于学生理解信息,解释信息有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结合生活举出例子,认识和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学生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确定。另外本节课,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没有实际操作的内容。所以,必须提高课堂的气氛。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做些小游戏,也可以通过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够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②学生对信息的特征有基本的认识。 ③能够通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准确把握准确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分析、归纳、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在信息活动中与他人协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其信息素养。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 1、正确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准确判别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以游戏导入课堂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快速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问题驱动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创设具体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理解信息特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从不同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游戏1 :现在我在黑板上写一些成语,请同学们来填空: ()()得意前()似()独树()()()()凌云大家都能填对这些空,就说明这些信息被大家同时拥有了,这就是信息的特征之一,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信息的特征。 2、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 问题1: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同学们能从老师身上获得什么信息呢? 答:老师是女性,带着眼镜,头发盘起来…… 问题2: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无法在机房上课,老师要求你通知班里其他同学在教室等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通知他们? 答:口头告知,打电话,发短信,在黑板上写通知…… 那么,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信息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比如声音、文字、图像等。 讨论:载体和信息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其它的关系呢? 结论:多对多。同一信息可以衣服在不同的载体之上,同一载体可以存储不同的信息。(2)传递性 游戏2:随机抽取两名同学,一名同学负责表演,表演内容在老师提前准备的卡片上,另一名同学负责猜,然后老师和负责猜的同学把自己的答案同时写在黑板上。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很深入、形象地理解信息的传递性 (3)共享性 从报纸、电视、网络上我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新闻;下课铃声我们都可以听到;在电影院我们看着同一个画面…… 游戏3:老师手里有一张卡片,上面写了一个成语,现在我把它交给第一排的同学,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课标要求】 “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课标分析】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但至今尚没有一个权威的、得到大家公认的关于信息的概念。对于课标中提出的“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我的理解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信息重要性与普遍性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对有关事例是否属于“信息”进行识别与判断,能够对信息的基本特征有很好地理解并能列举相关的事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普遍性,信息的三个流行的定义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如果处理不当,容易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了畏难情绪,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为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没有过深的纠缠“信息”的概念与定义,而是通过丰富的信息实例,来丰富学生对信息的感性认识,然后学生自己通过对相关感性认识进行归纳,并建构起自己对“信息”的认知。 另外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相关的上机操作内容。 【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应该是来自不同初中学校的高一新生,他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形式主要采用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的分组采用的是异质分组。 2.本节课内容基本是描述性的知识介绍与现实事例的判别,没有相关的操作学生兴趣可能不高。因此课堂中用到的信息事例,力争做到新颖,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真对高一新生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都有一种渴望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认可的心理,我在设计每项探究活动时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此过程我会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维度 (1)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普遍存在性。在了解信息的不同定义的基础上,对是否属于“信息”能正确地进行识别与判断。 (2)能描述信息的特征,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做进一步的说明 2.过程与方法维度 学生在对大量信息事例占有的基础上,去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普遍存在性;去了解信息的不同定义;去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并通过对信息的特征的举例说明,来进一步的加深对信息的特征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学生通过对息事例的列举及信息特征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信息的重要性的认

信息技术试讲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技术试讲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欢迎来到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福建中公教育考试网提供真实可靠的福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最新资讯,包括招考公告、考录进程、考试培训、面试辅导、资料下载等。我们在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等着你回来。 小编推荐>>>教师考试面试备考指导|13个学科教案【汇总篇】(按住ctrl点击查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举例说出身边存在的信息。 2. 学会判断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建立起对信息及其特征的感性认识,不断提高自己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举例身边已有的信息,逐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增加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举例说出身边的信息及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 能够根据描述正确判断出体现出信息哪方面的特征。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开展“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游戏的规则如下: 第一步:闭上眼睛,听指令进行操作。不许说话、不许提问; 第二步: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白纸,将纸对折、再对折; 第三步:将右上角撕掉,放在口袋里,剩下的旋转180°。再将左上角撕掉,也放在口袋里; 第四步:睁开眼睛展开手上的纸,用双手举起,相互对比一下。 预测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出现,就此学生会提出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不确定性多造成的。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 重复游戏,总结信息的作用 重新开展上述游戏,此次欢迎大家随时提问,教师将一一回答。 预测游戏中,学生的问题如下: 问题1:是横向对折还是纵向对折?(横向对折) 问题2:开口朝上还是朝下?(朝上) 问题3:右上角和左上角分别撕成什么形状?大小是多少?(大约2厘米的正方形) 问题4: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顺时针) 预测大多数同学的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请少数结果有偏差的学生归纳总结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具体是什么?(没有听清楚,信息传递偏差导致结果有错误)进而得出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 (二)梨子为媒,探究信息的本质 拿出梨子,提出问题: 问题1:“这是什么?”(梨子) 问题2:“根据什么判断是梨子”(通过观察物质的形状、颜色、经验等) 问题3:能吃吗?(学生拿在手上观察、感觉一下,回答能,还没有变坏) 归纳总结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为了让加深大家对信息定义的全面性了解,请大家打开学习网站领略信息学大师们的定义一、定义二。此后,在信息的定义三里,提交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三)思维拓展,深入挖掘特征 请同学们借助教材和视频资料自学信息的特征,自学结束后采取以竞赛问答的模式检测学习效果。 问题1:APEC会议的议题可以通过看视频、看报纸、听广播等多种形式获取,体现出来信息的什么特征?(载体依附性) 问题2:萧伯纳的苹果交换理论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问题3:小明于五一黄金周后的第二天前往某电影院购买打折电影票,结果被告知此活动仅限在五一黄金周内有效,过后无效,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列举更多体现信息不同特征的实例。(扬名千里、真假难辨、一传十十传百、红灯停绿灯行) 环节四:小结 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表现做总结,并引导学生谈收获、交流经验与心得。 五、板书设计

1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信息及其特征 (章节名称) 学科信息技术授课年级高一年级学期第一学期预计课时数1课时课型讲授课、新课设计者 学情分析 1.这节共设置了两部分内容,“一、信息”、“二、信息的特征”,从认识信息基本含义作为出发点,然后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本节课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起始篇,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重点内容,也是以后章节学习的基础。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往往又都比较抽象,容易引起学生厌学,在初始阶段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都有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同时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是本章教学中的关键。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生活和现实中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4、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 5、了解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6、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描述信息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看到一个案例,能正确的分析它的特征,并能形成一种正确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的存在,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使用信息的正确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信息特征的认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区别、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信息技术和信息概念的理解。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采用讲授式、概念获得模式、案例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材料选择 教学环境:教室 资源准备:教师的电脑能放ppt 教学媒体:PPT课件 教学材料:PPT课件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信息及其特征教案及反思【--教师节祝福语】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信息的含义。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1.1 信息及其特征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甲骨文是考古工作者了解商周时期文化历史的重要物证。文字刻在甲骨上说明信息具有( )特征。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共享性 D、价值性 2、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共享 B、信息可以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C、某信息被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D、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报上登载举办商品展销的消息 B、电视中某产品广告 C、石油 D、各班各科成绩 4、下面有关对信息的理解,哪句是错误的( ) A、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取决于人们感知信息、利用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B、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行动决策的重要依据 C、电视机、电话机、声波、光波是信息 D、人类可以借助信息资源对自然界中有限的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 5、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的是( ) A、时效性 B、不可增值性 C、可传递、共享性 D、载体依附性 6、下列叙述中,( )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信息的价值总是永恒不变的 7、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_________。 A、可开发、存储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可压缩 D、可处理、再生 8、将几幅看似无关的旧照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加工后,形成一幅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片,这体现了信息是( ) A、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B、可以共享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时效性的 9、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说明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B、天气预报、军事情报等信息会因时间的推移失去原有的价值,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章节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初一学生所接触的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本堂课是为学生可持续学习信息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作为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但有的学生可能并未接触过信息技术课,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所以要照顾个别同学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信息的基本特征和应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 使用媒 体资源 PPT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要点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依次给出几张张图片问学生可以从图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信息无处不在,引出课 题

《信息及其特征》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举例说出身边存在的信息。 2. 学会判断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建立起对信息及其特征的感性认识,不断提高自己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举例身边已有的信息,逐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增加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举例说出身边的信息及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 能够根据描述正确判断出体现出信息哪方面的特征。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开展“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游戏的规则如下: 第一步:闭上眼睛,听指令进行操作。不许说话、不许提问; 第二步: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白纸,将纸对折、再对折; 第三步:将右上角撕掉,放在口袋里,剩下的旋转180°。再将左上角撕掉,也放在口袋里; 第四步:睁开眼睛展开手上的纸,用双手举起,相互对比一下。 模拟题会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果出现,就此学生会提出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不确定性多造成的。 [page]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 重复游戏,总结信息的作用 重新开展上述游戏,此次欢迎大家随时提问,教师将一一回答。 模拟题游戏中,学生的问题如下: 问题1:是横向对折还是纵向对折?(横向对折) 问题2:开口朝上还是朝下?(朝上)

问题3:右上角和左上角分别撕成什么形状?大小是多少?(大约2厘米的正方形) 问题4: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顺时针) 模拟题大多数同学的结果是一样的。 教师请少数结果有偏差的学生归纳总结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具体是 什么?(没有听清楚,信息传递偏差导致结果有错误)进而得出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 (二)梨子为媒,探究信息的本质 拿出梨子,提出问题: 问题1:“这是什么?”(梨子) 问题2:“根据什么判断是梨子”(通过观察物质的形状、颜色、经验等) 问题3:能吃吗?(学生拿在手上观察、感觉一下,回答能,还没有变坏) 归纳总结出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为了让加深大家对信息定义的性了解,请大家打开学习网站领略信息学大师们的定义一、定义二。此后,在信息的定义三里,提交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1)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所讲内容为广东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本节课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内容,清楚要求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明确信息的多样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引导学生在讨论信息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到信息应用的价值,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地位十分重要。【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同学。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已经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事物有自主的见解和认识,喜欢通过自己亲自体验分析来认识和理解新鲜事物。但是分析问题缺乏深度,面对问题存在依赖性和惰性。大部分同学初中阶段对信息的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信息及其特征的理解是片面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信息;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过程和方法:能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归纳出信息特征;能综合应用信息特征对实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甄别信息的重要性;懂得共享交流的重要性;对信息技术产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分析与鉴别信息的各种特征。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重点知识的建构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着、帮助者和促进者。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们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信息。比如,同学们读一本书,看一封信,算一道题,上一次课,做一个实验,等等,信息都会悄悄地进到同学们的脑子里。我们大家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最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信息两字几乎成了一个最时髦的词汇。似乎不管是什么,只要同信息两字一结合,就立刻显得时髦而又神秘。例如,信息经济、经济信息、信息工业、工业信息、信息时代、时代信息、信息社会、社会信息,等等,这种词汇还在无止境地延伸。不仅如此,由于人们在同信息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信息的新妙用,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动人的比喻。地质工作者说:“‘信息就是资源’,因为有了相应的信息,就意味着有了资源;企业家说:‘信息就是资本’,因为掌握了信息,就可以赢得更多的利润,从而可以积累更多的资本。行政领导者、科学工作者说:‘信息就是速度’,因为有了准确的信息就可以提高工作和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案教科版

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作为教材的第一节教学内容,本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章节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初看《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也很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的教学目标。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节课时觉得非常棘手。第一,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的讲授。第二,想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设计任务。我在研究了整本教材后,根据《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讲授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现场试验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学生反应强烈,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并能举例说明;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三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钢刀、打火机、指南针。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能源会用完;第二,会受潮。所以,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2、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3、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导学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信息及其特征 课标导航: 1、了解信息的概念 2、熟悉信息的一般特征 重点解析 1、信息的产生 信息是随着自然社会的产生而就存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2、信息的定义 对于信息的理解,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来看,说法各不相同。信息论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目前多数人认为“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3、信息的一般特征 (1)传递性:信息的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一传十,十传百”;“中国载人 航天成功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2)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共享。如“两人换 所掌握的一份信息,每人便拥有了两份信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3)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 依附于不同的载体。要区分信息和其依附的载体的不同之处。 (4)可处理性:信息如果经过人的分析和处理,往往会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得到增值。 如“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5)价值相对性:信息是有价值的,它是一种特殊的资源,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出 其价值,但信息的使用价值的大小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6)时效性:信息往往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 而变化。如“老皇历看不得”“天气预报”“情报”等都具有信息的时效性。 (7)真伪性:人们接收到的信息,并非所有都是对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信息具有真伪 性。如“减灶退敌”“诸葛亮的空城计”等。 延伸拓展 信息的其他特征: (8)普遍性:只要有物质存在,事物在运动,就会有它们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就会有信息存在。如“信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 (9)不完全性:由于认识客观事物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一次性获得全部信息。因此,信息具有不完全性的特征。如“盲人摸象” 4、信息的传播过程: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典例剖析 例题:“目前许多年鉴都是反映前一年的情况,数据和情况总是滞后,而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信息瞬息万变,滞后一年的信息,决策参考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这段话的主旨是:在分析报告中使用数据要注重信息的(C) A 共享性 B 存储性 C 时效性 D 依附性

1.1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信息的理解;信息基本特征的学习,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课件演示)讲述:“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邻桌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全班分成4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 1、和学生的一起对每个小组的答案进行分析,比较理想的参考答案:银刀、火石、指南针。 2、小结:经过讨论分析后,初步得出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对于物质跟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物理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课本提供事例) 教师活动:请同学看教材,简单讲述事例。 师生讨论: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结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1.1信息及其特征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编号:1-1 1.1 信息及其特征导学案 【学习目标】1.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探讨信息应用的情况,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及特征。2.通过专题研讨,深入探究信息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信息应用的基本价值。 3.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分组研讨,搜集、分析和概括典型例子,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自主预习】 教材助读: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烽火告急、结绳记事、信鸽传书 1、什么是信息? 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3、信息有哪些特征? 问题反馈请将你在预习本节中遇到的问题写在下面: 预习自测: 1 、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才能够表现出来,为人们所接收。所以信息具有()。 A .依附性B.多样性C .依附性及多样性D .依附性及公开性 【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案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当章邯得到韩信正在修理栈道的消息时,还在不以为然地嘲笑韩信,不想不久韩信突然率领十多万汉军沿着汉中西北故道直达陈仓了,结果当章邯调兵遣将,赶往陈仓时,韩信已经占领了有利的地形,把章邯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这是一个兵不厌诈的典型故事。韩信明修栈道就是为了迷惑章邯,转移他的注意力,私下里却带着大军暗渡陈仓了。这表明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一:信息的基本含义 问题:什么是信息? 解析指导: 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

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探究点二:信息的特征 问题:信息的特征有哪些? 解析指导: 任务:分析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 例1 :一传十,十传百。如:中国北京奥运会,全世界都知道。 例2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例3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 例4 :旧的交通地图。 例5 :空城计。 1、请你总结一下信息的特征有哪些,并做必要的解释(独立完成) 2、分组讨论,你认为最重要的特征是哪个,为什么? 3、谈谈你对信息价值性和载体依附性的理解,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做解释 拓展提升: 第 2 页共 4 页

信息及特征(教学设计)

信息及特征 一、学情分析: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我校学生的主要来源是边疆少数名族地区的学生,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没有正常开过信息技术课;当然,也有的学生小学和初中一直都在上信息技术课,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针对以上情况,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对信息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首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热情,有了热情学生就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再加以老师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三、教学重点 1、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难点 1、信息的具体含义 2、信息案例的理解与运用 五、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对于“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社会”这些名词应该不陌生,那么什么是“信息”,“信息有哪些一般特征”,“信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多媒体投影“丛林历险”案例内容和要求 丛林历险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两千克;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千米的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每个队员应带哪三件物品比较合适?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在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 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 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提问: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讨论)找不到。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