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合集下载

二语习得理论中文

二语习得理论中文

二语习得理论--中文————————————————————————————————作者:————————————————————————————————日期:ﻩ二语习得定义二语习得理论概述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教育技巧The definition of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ﻫOverview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ﻫCritical period of second langu age acquisition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English)infour phasesﻫVariousstagesof education skills二语习得理论目录二语习得定义二语习得理论概述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教育技巧第一阶段:沉默期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二语习得定义二语习得理论概述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教育技巧第一阶段:沉默期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第四阶段:学习曲线上升期展开目录二语习得定义二语习得理论概述二语习得的关键期二语习得(英语)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教育技巧编辑本段二语习得定义1960年代开始,有人研究人们获得语言能力的机制,尤其是获得外语能力的机制,综合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语言教育学、社会学多种学科,慢慢发展出一门新的学科,叫“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编辑本段二语习得理论概述自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人们对二语习得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各具特色。

有的研究侧重于描写 ,有的研究偏重于假设,有的研究则采用实验。

20多年来 ,第二语言的多侧面、多方法的研究格局导致了该领域中的理论层出不穷。

目前较为流行的有:(一)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乔姆斯基和其支持者们认为,遗传基因赋予人类普遍的语言专门知识 ,他把这种先天知识称之为“普遍语法”。

克拉申 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  语言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又称“监控理论”)。

此理论主要由五大假说组成: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Hypothesis) [1] [2]一、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一)习得/学得假说习得/学得假说是克拉申所有假说中最基本的一个,是其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

这一假说认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途径:“习得”是下意识过程,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在所有的重要方面都是一致的;“学得”则是有意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了解语言”(即获得有关语言的知识)。

“习得”是潜意识(subconscious)过程,是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结果,正如儿童母语习得过程。

“学得”(learning),是有意识(conscious)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掌握。

Krashen认为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语言学得(language learning)。

语言是潜意识过程的产物。

这一过程和孩子们学习母语的过程很相似。

它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所关注的是交流活动本身,而不是语言形式。

语言习得则是正式教育的产物。

正式教育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能获得一些有意识的和语言相关的知识。

Krashen指出学得不能转换成习得。

例如,使用母语者尽管不懂语法规则,却可以正确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而语言学习者虽然有完备的语法知识,却很难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自如。

因此,对二语习得来讲,自然的语言环境比有意识的学习更为有效。

二语习得理论

二语习得理论

第一阶段:沉默期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理论,儿童在习得母语时,总是经历一个为期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沉默期),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

这一规律同样适合于第二语言习得。

第二语沉默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只要一天,有的则要半年或更久。

Krashen认为“沉默期”是使习得者建立语言能力的一个非常必要的时期。

在沉默期这段时间里,儿童通过“听”来提高语言能力,也就是说,通过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来发展语言能力。

第二阶段:英语语法干扰期刚从沉默期走出来的孩子,刚刚学会开始应用第二语言,但是错误非常多,不习惯第二语言的规则。

语法干扰期是掌握语言的必经阶段。

孩子尝试着把语言按照一定规则组织起来,创造出大量的表达方式(其中有很多错误)。

这是儿童掌握语法规则,建立语感的必然方式。

第三阶段:学术英语提高期孩子可以讲英语了,家长就认为完成了英语学习任务,其实这只是证明日常口语学习部分达到了一个水平,但是掌握的不全面。

许多中国孩子进入美国课堂学习时发现课本看不懂,学科词汇听不懂。

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掌握学术英语知识。

而这方面知识对于孩子的学科应用水平和日后的工作交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好学术语言可以为孩子搭建另一片广阔天地,可以让中国孩子更深入的理解异国文化,可以训练孩子的多元学科思维,也可以使孩子更快融入国际交流,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国际人!作为家长要暗示孩子继续探索学习,鼓励他们多了解学科知识,让他们对学术英语感兴趣。

第四阶段:学习曲线上升期达到英语学习一个阶段后孩子的提高水平趋于缓慢,多数家长这时看不到孩子有明显进步就会施加很大压力给他们,担心孩子英语水平下降。

专家提醒家长不要焦虑学习中出现的曲线期,这是每个学习者遵循的自然规律,只要坚持不懈,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会突破平缓期,继续提高英文水平。

教育技巧第一阶段:沉默期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研究发现:儿童在习得母语时,要经历为期大约一年的“听”的过程(沉默期),然后才开口说出第一个词。

二语习得理论__中文

二语习得理论__中文

(一)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乔姆斯基和其支持者们认为 ,遗传基因赋予人类普遍的语言专门知识 ,他把这种先天知识称之为“普遍语法”。

他们的主要论点是 ,假如没有这种天赋 ,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的习得将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因是在语言习得过程中 ,语言数据的输入(input )是不充分的 ,不足以促使习得的产生。

乔姆斯基认为 ,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 ,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 ,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须纠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纠正。

有的人在运用语言时 ,总是用语法来进行核对 ,以保证不出错误 ,这就是所谓通过学习来进行监控的[ 1 ] (P19)。

随着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种监控的使用会逐渐越来越少。

从本质上说 , 语言不是靠“学习”获得的 , 只要语言输入中有足够的正面证据 ,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习得语言。

(二)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在 20 世纪末影响最大的二语习得理论当数克拉申的监控理论(Monitor Theory) 。

他把监控论归结为 5 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克氏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涉及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过程和学得过程。

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 ,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 ,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

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 ,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 ,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本监控。

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 ,我们发现,“习得”方式比“学得”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规则是按照可以预示的顺序习得的 ,某些规则的掌握往往要先于另一些规则 ,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 ,与课堂教学顺序无关。

二语习得综述

二语习得综述

二语习得综述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What is SL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refers both to the study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ho are learning a language subsequent to learning their first one as young children, and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at language. The additional language is called a second language (L2), even though it may actually be the third, fourth, or tenth to be acquired. It is also commonly called a target language (TL), which refers to any language that is the aim or goal of learning. The scope of SLA includes informal L2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naturalistic contexts, formal L2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classrooms, and L2 learning that involves a mixture of these settings and circumstances.*Language learners can study the language as a school subject, consciously learning and memorizing facts about the language. This results in conscious knowledge about the language that is referred to as declarative knowledge陈述性知识or explicit knowledge 隐性知识. Stephen Krashen calls this language learning.*Language learners can also gradually gain unconscious control overthe language by using it actively for functional and communicative purposes. This results in unconscious knowledge that is referred to as procedural knowledge过程性知识or implicit knowledge显性知识. Stephen Krashen calls this language acquisition.----二语习得内隐外显学习研究-问题与思考-戴炜栋语言的本质Nature of Language语言现象有生理及心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历史及文化的产物。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

第二语言习得导论笔记和概念总结

第一章: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第一课: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是个人身份的标志,总体水平也高于第二语言。

第二语言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获得。

外语环境和二语环境,它们的区分主要取决于课堂之外的目的与是否常用。

第一、而与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对立,取决与目的与在社区中是否常用。

第二、外语环境和二语环境的区分,有时并不像认为的那么简单。

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二语环境和外语环境的区别可能变得不那么重要。

第二课:语言习得语言习得即指语言习得这一现象,也指对这现象的研究。

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是儿童学习母语问题,也称“母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包括对母语之外的所有语言的习得研究,研究对象一般是成年人。

语言习得研究中,有两个基本问题:逻辑问题和发展问题。

逻辑问题研究的课题是:语言习得是如何成为可能的?发展问题指的是:语言习得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步骤。

第三课:应用语言学科德是应用语言学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习得仍然是应用语言学的两个重要领域,但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学科。

与应用语言学相对的,是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的目的是对语言系统本身进行理论描述,找出其规律。

第四课:语言教学第一语言教学(母语教学)语言教学母语环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或二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对外环境的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上图说明第二语言教学在两个层面上出现即广义:第二语言教学是从基本性质角度进行的分类,与第一语言教学相对。

狭义:第二语言教学是从学习环境角度进行的分类,和外语教学相对。

研究重点:学习机制、学习者语言、语言环境和语言习得、学习者个体差异。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和教学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和学习过程,包括中介语。

第五课:教学理念反应的是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基本认识。

包括: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如何教授。

理念是从一个人所受的全部语言教育当中,从这个人的语言学习有关的全部经历当中感悟出来的。

比较系统,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复习纲要附参考答案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复习纲要附参考答案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复习纲要附参考答案《第二语习得理论》复习纲要第一章引言1、二语习得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一般是群体,而不是个体,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10二语习得研究中,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一般是群体,研究结论也是对某个群体而言。

但作为二语教学的老师,他更加关注一个个的个体,他关心的是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很好的掌握第二语言。

这种情况下,二语习得研究者得到的结论,很可能对进行教学的老师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

因此,二语习得研究者有必要加强对个体的研究,而不是局限于群体。

2、你认为什么是学外语的最好方式?9第二章人1、什么是一语习得的行为主义模型?提出者是?16-17一语习得的天生论模型的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天生论认为人的大脑中有一个语言习得的机制,小孩出生后在任何一个语言环二语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文化的态度影响学习过程,言语适应模型认为人们之间的交谈包含三个不同的过程,即交谈双方保持他们各自的说话方式,让各自的说话方式与对方显得越发不同,双方采用对方的说话特点以相互靠拢。

8、什么是foreigner talk?31当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交谈时,所采用的简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可能会不符合语法规范。

9、人们一般认为学习者影响其学习效果,但Hermann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提出的Hermann’s Resultative Hypothesis指什么?32一般认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以及讲该语言的社会的态度会影响他学习该语言成功与否,但Hermann提出了另一个看法,称之为Hermann’s resultative hypothesis,认为可能恰好相反,学习者如果学习成功,就能促进他对该语言和讲这种语言的社会的正面态度,如果学习失败或者不太成功,他的态度会是消极的。

10、什么是语言规划?3211、人们一般把英语分为哪几个环?34-35我们一般把英语分为三个环,即inner circle,outer circle和expanding circle。

(完整版)国外著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综述

(完整版)国外著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综述

国外著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综述.人类在普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认知心理语言学领域认识的深入。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对英语习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国心理语言学家、认知心理语言学家(桂诗春、王初明等)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但就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进行综述及较为详细介绍的文章还不多见。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三家极有影响的第二语言理论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使我们对国外同行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我国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1克拉申的“监察模式”(Monitor model)克拉申的“监察模式”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曾引起外语教育界广泛关注和讨论。

该理论由S.克拉申在70年代后期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Krashen1977a,1977b,1978a,1978b)论述,并在他撰写的几本专著中得到充实和发展(Krashen1981,1982,1985)。

在“监察模式”理论中,克拉申提出著名的五个假设:习得—学习假设,监察假设,自然顺序假设,输入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

1.1习得———学习假设(Acg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克拉申认为,成人第二语言习得者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获得语言能力。

一是习得,即一种“与小孩习得母语过程相同的下意识过程”(1985,1);二是学习,即“一种有意识的学习语言的过程”(1985,1)。

“习得”来源于自然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的交流。

谈话者注重的是表达意思,而非语法规则正确与否,对语言表达中的一些错误并不有意识纠正。

与此相反,在语言学习中,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克拉申认为区分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尺码是学习者对语言规则运用的有意识程度,而不是语言环境。

例如,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学习可以通过向熟人或朋友询问语法规则来获取语言知识。

同样,在非自然语言环境的教室里,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交际活动中时,语言便被习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