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指导!太实用了!

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指导!太实用了!

「中考复习」

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学习完九年级化学的大部分知识,开学以后,同学们会很快的学习剩余知识,并进入到一轮复习中去作为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各种科目的复习压力,我们应该怎样更加有效的进行化学一轮复习呢?本篇文章,我将从化学复习的重点和化学学习方法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有效进行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

许多知识点有的是因为时间的问题,有的是当初理解的问题,同学们都已经渐渐淡忘了,所以,一轮复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唤醒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建立相关知识间必要的联系。具体可体现为“细、度、熟、联”。

细:即细致。复习不留盲点,对照《考试大纲》的要求,逐点梳理知识点。在初中课程中,一共有82个实验,而很多中考题都和这82个实验有关。

度:即适度。一轮复习主要是抓住基础,切记一轮复习开始就钻研难题忽略基础知识。

熟:即熟练。提高应用知识的熟练度是一轮复习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熟练度高解决问题的速度才快,准确率才高。提高应用知识熟练度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练习,因此,一轮复习时一定要有一定量的练习作为保证。

联:即联系。一轮复习,老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同学们一定注意建立知识网络,用知识网络或者知识树把较为散的知识联系到一起.

二、化学复习的学习方法

我们说成功靠99%的努力,但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你更加高效的学习化学。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性记忆。

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背诵记忆,但是我们应该先去理解再去记

忆,比如化学方程式,我们应该先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再去记忆。

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

2、常见的有效学法有:

(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

(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

3、错题整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各科学习,我们都应该养成错题笔记的习惯,错题笔记的记录,应该在老师讲解完错题以后立即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每周复习一次。

4、睡前回忆。

很多同学晚上睡不着,为大家推荐一个快速入睡方法,关灯躺在床上,放空自己的脑袋,回忆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或者在脑海里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对于回忆不起来的,不用起床查看,记住问题,第二天再翻书查找进行相关记忆。

中考必考化学题型

里面的知识点经常要考到,在做题时,先自己做一遍,再对答案,看解析。要把整个题型都研究透彻:

例1:现有Fe,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Fe2O3,两两混合后,能发生反应的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分析:解答这类问题最容易遗漏能反应的,或将不能反应的物质

也计算在内,避免发生这种错误的方法是“先分类,后碰球”。具体作法如下:

分类单质酸盐碱金属氧化物

答案:应选C

例2: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

A.Ca(OH)2、HNO3、CaCl2

B.Ba(NO3)2、H2SO4、KNO3

C.K2SO4、CuCl2、NaOH

D.NaCl、K2CO3、KOH

分析:所谓“共存”,就是指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本题中的各组物质,都是可溶性的酸、碱、盐,它们彼此之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关键要看有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A组溶液中的Ca(OH)2跟HNO3发生中和反应,有难电离的水生成,故不能共存。

B组溶液中的Ba(NO3)2跟H2SO4能反应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故不能共存。C组溶液中的CuCL2跟NaOH反应,生成难溶的Cu(OH)2,故不能共存。D组溶液中的三种物质间两两都不能发生反应,故能共存于溶液中。答案为D。

例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Na2CO3®CaCO3

B.Fe2O3®Fe

C.CaO®Ca(OH)2

D.CuO®Cu(OH)2

分析: A组中由Na2CO3 CaCO3

这是由可溶性的碳酸盐Na2CO3转化成不溶性的碳酸盐CaCO3的过程。只要选择可溶性的钙盐,或者可溶性的碱Ca(OH)2,利用盐和盐或盐和碱的复分解反应,就可以一步实现这种转化:

如:Na2CO3 CaCl2==2NaCl CaCO3¯

Na2CO3 Ca(OH)2==2NaOH CaCO3¯

B组中Fe2O3®Fe这是由金属氧化物转变成金属单质的过程。只要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还原剂,就可以将Fe2O3转变成Fe单质。常用

的还原剂有H2、C、CO。

C组中CaO Ca(OH)2 D组中CuO®Cu(OH)2

这两组均是由碱性氧化物向对应的碱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只限于可溶性的碱KOH、NaOH、Ca(OH)2、Ba(OH)2对应的碱性氧化物K2O、Na2O、CaO、BaO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碱。

如:CaO H2O==Ca(OH)2大多数的碱性氧化物如CuO、Fe2O3等都不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对应的碱。所以CuO向对应碱Cu(OH)2转变是不能一步完成的。如何由CuO制取难溶性的碱Cu(OH)2呢?一般地说,可用下列方法:CuO H2SO4==CuSO4 H2O CuSO4 2NaOH==Cu(OH)2¯ Na2SO4

例4:今有AgNO3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B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Zn粉供选用。若欲除去稀硝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以得到纯净的稀硝酸,应加入适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 。

分析:为了有效地从溶液中除去溶解着的杂质,所加入的适量试剂通常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跟要保留的溶质不反应;二是能跟杂质发生反应,该反应的产物,或是沉淀、气体从溶液中析出或逸出,或是生成水、或者变成提取物保留在溶液中,以有效地去掉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除去稀硝酸中的少量硫酸,实质是除去SO4离子。含Ba2 的溶液——Ba(NO3)2溶液、BaCl2溶液和Ba(OH)2溶液都能和H2SO4反应,并产生BaSO4沉淀。若使用Ba(NO3)2溶液,在生成BaSO4沉淀的同时产生HNO3,HNO3恰好是应保留的溶质,反应后过滤去掉BaSO4沉淀,即可得到纯净的稀硝酸。

若改用BaCl2溶液,在生成BaSO4沉淀的同时产生HCl(易溶于水),从而引入了新杂质。若改用Ba(OH)2溶液,Ba(OH)2不仅与H2SO4反应,也与应保留的溶液HNO3反应,消耗了硝酸。可见,使用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都不正确。

同样道理,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HCl,实质是除去过量H 。

Ba(OH)2溶质、Na2CO3溶液、Zn粉末都能跟盐酸反应。若使用Zn 或Ba(OH)2溶液,在消耗HCl的同时,产生可溶于水的ZnCl2或BaCl2,将向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

若使用适量Na2CO3溶液,在消耗HCl的同时,产生NaCl、H2O均不引入新杂质,产生的CO2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最终会得到纯净的NaCl溶液。

答案:Ba(NO3)2溶液,Ba(NO3)2 H2SO4=BaSO4¯ 2HNO3 Na2CO3溶液, Na2CO3 2HCl=2NaCl H2O CO2 复分解反应。

最后,面对紧张的中考,希望大家战术上轻视敌人,战略上重视敌人,即不要害怕中考,就把它当成一次普通练习考试,但是要重视高考,全面复习。预祝大家复习愉快,考上理想的高中。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 基础复习

第一轮基础复习 绪言与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走进化学世界 第1讲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基本考点 考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 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物质,而且这些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化学不仅要研究已有的物质的变化,还要根据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创造新的物质。有些物质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还要进一步知道它们的内部结构及变化规律。因此,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考点2.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转入产品中,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考点3.化学发展史 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古代化学:火的发现和利用。我国古代发明中,烧瓷器、制火药、造纸等与化学工艺有关,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2)近代化学:原子一分子论。①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②由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3)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4.纳米技术(拓展考点)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在纳米尺度(0.1~100nm之间,1nm=10-9m)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技术。它使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的水平。纳米科技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与纳米制造、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等。 考点5.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考点) 化学正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污染,能源利用、新材料的开发等重大方面作出贡献。 三、创新考点 考点6.白色污染(探究性考点) 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塑料食品包装袋、聚苯烯一次性泡沫快餐饭盒,还有农村大量使用的农用地膜等等。这些塑料以软塑料为主,又多是白色的,它们使用后废弃在环境中很难腐烂。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白色污染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污染。消除白色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参与,要解决“白色污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品。(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第2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基本考点 考点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考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 考点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 (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指导!太实用了!

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指导!太实用了! 「中考复习」 经历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学习完九年级化学的大部分知识,开学以后,同学们会很快的学习剩余知识,并进入到一轮复习中去作为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各种科目的复习压力,我们应该怎样更加有效的进行化学一轮复习呢?本篇文章,我将从化学复习的重点和化学学习方法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有效进行一轮复习。 一、轮复习重点应该解决的问题 许多知识点有的是因为时间的问题,有的是当初理解的问题,同学们都已经渐渐淡忘了,所以,一轮复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唤醒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建立相关知识间必要的联系。具体可体现为“细、度、熟、联”。 细:即细致。复习不留盲点,对照《考试大纲》的要求,逐点梳理知识点。在初中课程中,一共有82个实验,而很多中考题都和这82个实验有关。 度:即适度。一轮复习主要是抓住基础,切记一轮复习开始就钻研难题忽略基础知识。 熟:即熟练。提高应用知识的熟练度是一轮复习时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熟练度高解决问题的速度才快,准确率才高。提高应用知识熟练度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强练习,因此,一轮复习时一定要有一定量的练习作为保证。 联:即联系。一轮复习,老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按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的,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同学们一定注意建立知识网络,用知识网络或者知识树把较为散的知识联系到一起. 二、化学复习的学习方法 我们说成功靠99%的努力,但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你更加高效的学习化学。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性记忆。 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背诵记忆,但是我们应该先去理解再去记

忆,比如化学方程式,我们应该先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再去记忆。 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 2、常见的有效学法有: (1)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2)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碳链知识网络系统记忆。 (3)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和CO的性质,H2和CO2的制备装置等。 (4)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 (5)交叉知识切点记。 3、错题整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各科学习,我们都应该养成错题笔记的习惯,错题笔记的记录,应该在老师讲解完错题以后立即将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每周复习一次。 4、睡前回忆。 很多同学晚上睡不着,为大家推荐一个快速入睡方法,关灯躺在床上,放空自己的脑袋,回忆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或者在脑海里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对于回忆不起来的,不用起床查看,记住问题,第二天再翻书查找进行相关记忆。 中考必考化学题型 里面的知识点经常要考到,在做题时,先自己做一遍,再对答案,看解析。要把整个题型都研究透彻: 例1:现有Fe,稀H2SO4,CuCl2溶液,NaOH溶液,Fe2O3,两两混合后,能发生反应的有()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分析:解答这类问题最容易遗漏能反应的,或将不能反应的物质

2020-2021年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0.1.1 酸碱指示剂(第1课时)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

中考初中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0.1.1 酸碱指示剂(第1课时)知识归纳总结教案+测试题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初识酸和碱 1.食醋有酸味,是因为食醋中含有____________;一些水果有酸味,是因为水果中含有各种____________。 2.石灰水中的_____________,炉具清洁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都属于碱。 二、酸碱指示剂 1.发现: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在一次实验中不慎将浓盐酸溅到紫罗兰的花瓣上,一会儿发现紫罗兰花瓣变红色,对这一偶然发现,进行了进一步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发现史,自制酸碱指示剂:取_____________或月季花或紫甘蓝,在______________中捣烂,加入____________浸泡,然后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__________或挤出,即得酸碱指示剂。 2.定义: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_________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为_ __________。

3.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酸碱指示剂易误辨析 1.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混合时,是酸或碱溶液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而不是指示剂使酸或碱溶液变色。 2.只有能溶于水的酸或碱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Fe(OH)3、Mg(OH)2不溶于水,因此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只能说明溶液显酸性或碱性,而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或一定是碱溶液。 判断酸碱指示剂的方法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规律巧记口诀: 判断酸碱指示剂,显示颜色不同计; 与酸或碱液作用,显示颜色要看重; 颜色相同不可用,不同颜色可选用; 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记心中; 石蕊遇酸紫变红,酚酞遇酸色不变; 石蕊遇碱紫变蓝,酚酞遇碱红艳艳。 典例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质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CaCO3B.CO2 C.CaO D.Mg(OH)2 【解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碱性溶液。A、CaCO3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B、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CaO与水形成的石灰水是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D、Mg(OH)2属于碱,但不溶于水,不能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怎样合理安排

现在已经进入初中化学一轮复习阶段,如何做到复习的高效、有效,是我们初三全体化学教师的夙愿。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是中考总复习的基础,也是中考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初三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好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师要转变观点、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一、明确复习目的要提高初三化学一轮复习的效率,首先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化学知识点多而且碎,中考考查得也比较细致,突出基础性和全面性,放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按章节理清知识点,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向、横向引申和拓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掌握较强的解题力法和技巧及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怎样合理安排 一、复习要全面并突出重点 建议考生,复习过程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突出。全面,是要求考生认真掌握全部考点,即使是较为简单的“一星”要求考点,都是“新课标”的体现;而要突出的重点,主要指针对“三星”要求的考点,较为复杂,重点考查对知识的应用及对原理的理解,要求考生能够用学过的原理来解释新问题。 从新课结束到“一模”,也就一个月的时间,首先要把考点复习布全。而“一模”以后,再着重针对模拟考试的结果做“三星”知识的扩展。 二、典型题“引路” 复习时应以典型题引路。根据中考题型,学生以此为“引子”,找相应题型跟进,查缺补漏。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手中往往可以拿到各区县试题。与其盲目做题,不如先学会把试题分类。这是很重要的工作:各区县模拟题均体现了各区县对初三化学教学,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以及对中考的指引。因此,用这些典型题引路,不在于做题的数量,更重在反思,需要将这些“引路题”进行理解和变通。 三、课本实验一个不能落 化学实验最能体现化学学科特色。考试说明对实验的考查重在知识应用、学生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因此复习中,考生应把书上所有的实验过一遍。只有把基本实验原理、装置、操作,其反应实质、说明现象等囊括在一起,有这些基础后才可能有创新。 创新是化学学科的必考内容。中考对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在实验设计方案上。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各方案的优劣评价,实验实施过程可能会发生的现象、得到的结果应有一定预测。对科学探究结果有时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也有题目本身通过图像、表格或实验报告等形式告知,分析线索有多种形式,要求考生学会观察,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中考备战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必备资料

2011年中考备战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必备资料(一) 基础知识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6.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 火点。 27.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0.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 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31.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有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 3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对空气没有污染。 33.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占78%,其次是氧气,占21%。 34.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的是氧气O2。 35.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略重,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均为淡蓝色。 36.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3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 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8.磷在氧气中燃烧,呈黄色火焰,生成大量的白烟。烟是固体。 39.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0.实验室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1)氯酸钾(白)和二氧化锰(黑)的混合物; (2)高锰酸钾;其中在反应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4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2.氢气的用途有(1)冶炼金属(还原性);(2)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空 气轻)。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案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案(一)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001〕 3月7日编写:吴兴伟 班级___姓名___学号___ 复习内容:空气的成分,污染和防治考纲要求: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各自的体积分数。 2、知道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的意义。 3、理解探究空气组成的原理。教学过程: 一、要点梳理及根底训练主要成分_____各占总体积的___、____ 1、空气主要污染源__________ 空气污染的防治方法措施______ 2、研究空气成分的的相关科学家 瑞典____,英国____,法国_____。 3、研究空气成分的原理:______。二、例题分析及规律总结 例1、把1升空气按顺序通过灼热的铜网、石灰水、无水CuSO4,最后出来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体积约为__________升。例2、实验桌上放置了一个带胶塞的,体积为1升的烧瓶。〔1〕一个同学说瓶内没有东西; 〔2〕另一个同学说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3〕第三个同学说把它放在天平上称出来的质量正好是一升空气的质量;〔4〕第四位同学说烧瓶内盛的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表达是〔〕 A、2和3 B、只有1 C、3和4 D、只有4 例3、实验装置如下图,甲、乙两个集气瓶用导管连接。玻璃管A的下端紧系一只气球。将此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梳理全套(实用!)

2023年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考点提纲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水的沸腾,汽油挥发)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燃料引发的爆炸) 表现: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能量的变化。 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也会发生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密度,导电性,溶解性,状态,硬度,光泽) 3.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 4.人们把101 kPa规定为标准大气压强。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课题2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化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证据-->结论与解释-->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1.化学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规则 ①不得用手接触药品,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尝药品的味道。 ②注意节约药品(无规定按最少量取)。 ③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保存:广口瓶(见光易分解的药品储存在棕色广口瓶内)。 ②取用:药匙/镊子。 ③放入玻璃容器:一、密度较大块状物体/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以免打破容器);二、固体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盛放:细口瓶(见光易分解的药品储存在棕色细口瓶内)。 ②取液:倾倒法。 ③注意:一、细口瓶的塞子倒放在桌子上(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避免试剂受到 污染)二、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倒(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三、细口瓶贴标签的一 面朝向手心处(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四、立即盖紧瓶塞,放回原处(防止 药液挥发,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④量体积:量筒(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做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溶解或 稀释溶液),量筒放平,视线与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只读出小数点后一位(仰小俯大) ⑤取用少量液体:用滴管。 ⑥注意:一、使用时滴管不能伸进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应垂直于容器正上方;二、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 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三、不要把滴管放在试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 滴管要用清水冲洗干净,严禁用未经清晰的滴管在吸取其他试剂。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酒精不超过2/3②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免失火③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④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防止酒精挥发造成浪费,且如果不盖灯帽灯芯会吸 收空气中的水分不易点燃)⑤不要碰倒酒精灯。

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 质的变化叫物理 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叫化学变化 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 可能发生变化,可 能有发光、放热等 现象出现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并吸热、 放热、发光等 本质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实 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作用。 物理变化特例:石油蒸馏,工业制O 2 ,浓硫酸吸水,活性炭吸附色素。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3

4

3.【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 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 一、物质的加热 1.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 b.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 c.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 烧,发生危险】; d. 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e. 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 的2/3。 2.用于加热的仪器 液体: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烧杯、烧瓶(使用后三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 固体: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3.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 b. 加热时要有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 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c. 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 使试管炸裂】;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 d. 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溅 出伤人】; e. 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 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f. 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 g. 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h. 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i. 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取出; 二、洗涤仪器 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三、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九、意外事故的处理 1.失火: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5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推断和分离与提纯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推断和分离与提纯 一、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物质的检验方法 (1)物理方法 ①根据颜色: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 ②根据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SO2、NH3。 ③根据溶解时温度变化: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 (2)化学方法 ①利用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包括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②加入其它试剂,使其出现不同的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 2 (1)、O2: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现象:木条复燃。 (2)、CO2: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3)、CO:检验方法: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现象: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 (4)、H2:检验方法: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现象: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上有水珠;(5)CH4: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迅速倒转后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现象: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6)、H2O:检验方法: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现象:硫酸铜变为蓝色。 (7)、NH3:检验方法:放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现象:试纸变蓝。 3、常见离子的检验

二、推断 1、解题思路: (1)顺逆推断,抓“突破口”,“突破口”包括:物质的颜色、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和物质特征及物质之最等。 (2)根据“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由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得出其它结论。 (3)画出图解,查漏补缺:画框图,将各个字母换成化学式。认真检查每个环节,改正与题意不符的地方。 2、物质的特征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是CO2。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O2。 (3)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 (4)能使燃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更剧烈的是O2;使火焰熄灭的是N2和CO2。 (5)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的是水蒸气。 (6)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Fe。 3、物质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海水中含量最多元素是O; (3)海水中含量最的离子是Cl-; (4)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是NaCl;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6)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7)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8)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4、物质颜色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建议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建议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按课本结构进行,次序可适当调整,着重抓章节过关,打好基础。要通过这一轮的复习,使学生认真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加深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克服遗忘现象,第一轮复习要稳扎稳打,不要追求快速度。 一、重视《考试说明》的研究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不超纲,注意紧扣课本。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知识点、重点、难点上狠下功夫,启迪学生帮助他们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加工、归类、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系统化、网络化。对照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和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引导学生自己抓知识点和考点,牢固掌握把课本知识深化提高,即自我归纳小结,抓准知识点和考点的内在联系。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对照我省的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的内容和课本的重点知识,正确处理好“新课程标准”和化学学科的《考试说明》与课本之间“纲”与“本”的关系。只有熟悉考试要求,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加重负担和浪费时间,有利于学生分清概念层次、把握复习重点和确定复习范围。复习中合理分散教材的难点,强化知识的重点,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明确考试的目的、能力要求和考查内容,力求抓住五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德育点(爱国主义、科学史);⑤实际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际科技、环保知识的实际)。不猜题、不压题、不让学生做死题,少走弯路,以求实效。因此,在总复习中既不要随意降低要求,也不能随意拔高,要把握好“度”。 二、重视“复习学案”的编写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化学学科《考试说明》要求,以自编的“复习学案”的形式进行复习。上下两册课本总共9章,每个学校承担1~2个单元的“复习学案”的编写任务,每章的复习学案主要包括: [知识要点]------将每个单元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精选近两年全国各省市中考题) [课堂练习] ---------编写课堂练习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②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④避免教师占过多讲解时间,练习中可

初中化学一轮总复习

初中化学总复习上册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水 第四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章燃烧及其利用 下册 第八章金属合金金属资源 第九章溶液 第十章酸和碱 第十一章盐化肥 第十二章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初三化学复习策略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策略初三化学是门起始课,作为入门的学科,初中化学一方面有自己的体系,另一方面又要为进一步学习化学起到奠基作用。现在我们面临着素质教育和中考改革,如何上好初三化学总复习课,对每位化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通过对近几年的中招试卷的分析,可知:中招在注重对“双基”考查的同时,更突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市一中的化学备课组就中考复习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我们在复习中的具体做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做好统筹安排 对学生的复习资料要精心选择,合理使用,达到最佳效果,对每一轮的复习,精心选择配套资料和练习,侧重对重、难点知识及学生易错题型的训练。三是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好每一堂复习课,既然老师们都认为复习课是最难上的课,那就应该在教学设计方面多花时间,力争向课堂要质量。 二、抓好每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按课本结构进行,次序可适当调整,着重抓章节过关,打好基础。要通过这一轮的复习,使学生认真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加深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克服遗忘现象,第一轮复习要稳扎稳打,不要追求快速

度。 第二轮复习是以综合提高为目的,通常是按照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四个专题进行。复习时要着重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注意总结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在第二轮复习中还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以及对错题的分析,来帮助学生总结题型和解题规律,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规范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以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为目的,进行综合提高训练,介绍新颖题型。复习时注意要以学生自我消化为主,教师做好个别辅导。 三、注重化学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实验复习中要重视实验基本操作,牢牢树立安全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要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中招考试中,化学实验题基本上是两种题型,一是考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基本知识,二是综合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近两年,这样的题目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得分率不高。在进行这种题型训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必须从题目中找出实验目的是什么,分析达到实验目的要应用的原理是什么,学过的哪些原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同时,还要挖掘题目中给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题目中给出的一些化学方程式以及提示的某些信息等,要特别关注试题中给的装置图,关键是要分析装置图给了什么信息,还要灵活排除一些干扰信息。总的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从题目中挖掘答案,力争取得高分。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复习方法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考复习的主人翁应当是学生,作为教师,实际上是特殊的“服务员”,是一种引导性、指导性、辅导性的高层次服务。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时,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中考复习的主人,不要作浩瀚题海的“盲游者”,更不要

浅谈初中化学一轮复习策略117

浅谈初中化学一轮复习策略 中考一轮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备考的关键期,教师忙、学生累、家长急,学生有升学目标,家长有望子成龙的期望,两者的共同期望毫无疑问地将会整合、聚焦到一个共同点上——如 何提高中考一轮复习质量,快速提升学生成绩。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高效的一轮复习策略。 一、深入研究课标,准确把握方向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立足于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的提高,考核的重点不是放在知识点的 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是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试,而是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考核,努力提高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位老师都清楚地知道:中考复习内容多,范围广,但知识万变不离其宗,宗即课标。这就 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课标,熟知化学中考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层次、什么尺度。据此复 习时要明确: 1.复习的目的是:夯实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科学方法。 2.达成的目标是:综合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体现在中考上则表现为最大程度上提升每 一位学生的成绩。 二、认真摸清学情,绕开复习误区 就大多学生而言,存在着诸如复习方法不当、心浮气躁、审题不细、计算能力较弱、答题缺 乏规范等不少的问题,所以在一轮复习中要时刻结合学情,尽力绕开如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只重听讲,懒得动手,懒得动脑,不重参与。 只重听讲不重参与导致考生在构建知识网络、寻找问题方面做得很差,这样就会造成知识零碎,不能形成有效的体系。要指导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应该遵循的顺序:阅读回顾→建立 网络→提出问题→交流与共享→反思评价→巩固练习→矫正提高。 误区二:只重答题结果,不重生成过程。 在解答问题时,部分考生将答案直接写出来,忽略了解题过程的详细描述。表现在实验探究 题上为学生不注意运用学科语言规范解答问题,不能把实验步骤有条理地写出,造成失分较多;表现在计算题上则为缺少规范的解题步骤,导致题会少得分甚至不得分的情况,不能实 现“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万分可惜! 误区三:陷入题海,只重做题,不重基础,不重规纳。 有的同学复习就是大量做题,恨不得把历年中考题一网打尽,这样中考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有的同学不注重对错题的梳理,只要把错题改了就万事大吉,没有彻底弄清是在哪个基础知 识点上出了问题、是什么原因出了问题,导致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换一个情境,就会出现二 次重错的问题。其实这样的想法做法根本不现实。复习时的大容量,不等于完全掌握了知识,考生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陷入题海战术中,浪费很多不 必要的时间。 三、切实制定计划,扎实有效复习 根据学情,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 采用了单元复习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围绕教材,切实做到“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减缓坡度,

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中化学必背知识点 考点1: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物质的检验方法 (1)物理方法 ①根据颜色: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含有Fe3+的溶液显黄色;含有Fe2+的溶液显浅绿色。 ②根据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SO2、NH3。 ③根据溶解时温度变化: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 (2)化学方法 ①利用指示剂(常用的指示剂包括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②加入其它试剂,使其出现不同的现象,如生成气体、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等。 ③一般思路: 取物质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 2、常见物质的检验 (1)O2: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现象:木条复燃。 (2)CO2: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3)CO:检验方法: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现象: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 (4)H2:检验方法: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现象: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上有水珠;(5)CH4: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迅速倒转后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现象: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6)H2O:检验方法: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现象:硫酸铜变为蓝色。 (7)NH3:检验方法:放入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现象:试纸变蓝。 3、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检验方法现象 Cl-滴加AgNO3溶液和稀HNO3出现白色沉淀 SO42-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HNO3出现白色沉淀 CO32-加入稀酸溶液,产生气体通人澄清石灰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H+加紫色石蕊试剂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小于7。 加入少量锌粒有气泡产生 OH-加紫色石蕊试剂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加入无色酚酞试剂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用pH试纸测量其pH pH大于7 NH4+加入氢氧化钙并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必备!)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 九年级化学一~六章必背知识 1.碳酸氢铵,俗名“碳铵”,白色固体,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 2.中国古代化学工艺:造纸、火药、瓷器、青铜器的制造、铁的冶炼 3.金属使用顺序:铜、铁、铝(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 4.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他0.03% 5.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用磷P,不用Mg(与CO2、N2反应)、Fe(空气中不燃烧)、碳 或蜡烛(产生其他气体) 6.葡萄糖、面粉、蔗糖均可燃,因含碳元素,所以燃烧时有黑色物质(炭黑)生成 7.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但原子排列形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不同 8.“铜绿”主要成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绿色固体,铜生锈(铜、水、氧气、二氧 化碳共同作用)的产物,受热易分解,生成黑色固体(CuO)。 9.氧气O2:密度大于空气(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 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 10.探究蜡烛燃烧实验用的氧气要干燥,必须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若要纯净的氧气则用 排水法收集 11.做铁丝燃烧实验时,氧气瓶里要放少量水或沙子,防止热的生成物炸裂瓶底 12.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均为氧化反应,均能放热。常见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作用, 金属的锈蚀、有机肥的腐熟 13.氧气的检验:(纯氧)带火星的伸入气体中,复燃则为氧气;(非纯氧)燃着的木条伸入 气体中,若还能继续燃烧则含氧气 14.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N2和O2的沸点不同,N2先逸出,留下液氧) 15.固体加热制气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16.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管口放棉花:防止固体随气流进入导管 17.氧气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时,在出气口(集气瓶口、导管口)放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则满;用排水法收集时,若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则满 18.排水法收集氧气不纯的原因:(1)集气瓶中水未装满,留有气泡;(2)导管口有气泡冒 出就收集气体 19.气体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 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 20.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反应生成物种类、质量不变 2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产生途径: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微生物分解作用。消耗

中考化学复习建议

中考化学复习建议 篇一: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2014年中考化学复习策略 中卫六中丁秀萍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做好全面、有效的复习,是保证大面积升学率的关键。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在复习工作中,化学备课组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综合复习。 一、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单元复习是综合复习的基础环节,通过对近几年中考化学试卷的认真分析后知道,中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占有很大的分值,有相当多的试题是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的,有些是课本习题的直接引用或变形后使用的,所以抓基础很重要。复习过程中要本着基础、全面、系统的原则全面展开。 (1)首先是基础。立足教材,要依据教材章节进行复习,展现知识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让学生在重温基础知识的同时,能达到深入地理解,使学生的认识在新的循环中进一步提高辩析和应用能力。 (2)关键是全面。即全面覆盖。不仅要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找准找全,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进行全面细致

的变式训练;使当地挖掘教材和知识内涵,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复习题目,掌握好深度和广度。 (3)复习系统化。要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梳理,找清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点,可以打破教材章节,不断融合、对比使学生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构建网络、发展能力 专题复习采用分块的方式,可以巩固第一轮的复习成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在复习时将课本中各部分相应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梳理知识结构,提炼解题策略,总结解题方法。按初中化学课标要求,将教材分成六个知识板块进行复习:即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化学计算。专题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巩固基础,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将相关联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 第三轮复习:综合模拟、查缺补漏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已基本掌握,并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的解题能力。第三轮复习则是以模拟考试和查缺补漏为主的综合复习。以《课标》和《考纲》为依据,结合近几年宁夏和部分省、市的中考试卷,对学生进行答题指导和答题技巧的培养,突出重点、要点、热点。要加强审题训练、提高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二,复习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1、重视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把握当前中考信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