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物理一轮专题复习声现象(含答案)

202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22•襄阳)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

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美D.传播速度快2.(2022•鄂州)清晨,一阵闹铃声将你从睡梦中唤醒,提醒你:该起床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速等于光速

3.(2022·天津)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和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春江花月夜》。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4.(2022•湖北)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5.(2022•荆州)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6.(2022·天津)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钟,改变了乐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

7.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声纹锁将声纹识别应用于门禁系统,实现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它建立在声纹识别技术的基础之上,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音色

8.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音调的是()

A.引吭高歌 B.不敢高声语

C.男高音歌唱 D.请勿高声喧哗

9.(2022•武汉模拟)下列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用相同的力从左向右依次敲击玻璃瓶,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

C.图丙中,倒车雷达利用了电磁波传递信息

D.图丁中,武汉鹦鹉洲大桥桥头的“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音

10.看电视时,奶奶要小明调一下音量,从声音的特性看这里调的“音量”是指()A.音调B.响度

C.音色D.音调响度音色

11.(2022•江汉区校级模拟)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地球上的学生听到太空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12.下列所给的成语,是描述声音响度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13.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变“粗”了,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图乙中,保持吹气力度不变,向下拉活塞,哨子发出的音调越低

C.图丙中,汽车上倒车雷达利用次声波探测车后障碍物

D.图丁中,穿过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能有效地阻断噪声传播

1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面这些做法有效的是()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提高声音的响度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C.在教室周围植树,阻断部分噪声传播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防止噪声产生

15.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小声伴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

C.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D.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16 吉他在使用前需要通过调弦将音调调节标准。如图是前后两次拨动A琴弦时,调音器的显示界面。分析图中的画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频率越高,音调越低B.第二次拨动的力度更小

C.琴弦越紧,音调越高D.响度越大,音调越低

17.(2019•内江)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图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

18.(2019•孝感)如图,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丙丁

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19.(2022·天津·统考)小明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时,将门窗关闭,从控制噪声的途径来分析,这样做主要是()

A.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在人耳处控制噪声D.不能控制噪声

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使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21.(2021•恩施市)如图所示的鸣笛声呐抓拍设备,是用于抓拍车辆违章鸣笛的电子警察,她的声学探头能精准定位汽车鸣笛声、自动忽略其他声音,同时联动摄像头抓拍和识别车牌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市区严禁鸣笛,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学探头能识别出鸣笛声,是因为鸣笛声与其他声音的音调不同

C.声呐利用超声波来实现定位

D.摄像头抓拍是利用了凹透镜对车牌所成的虚像

22.(2021•安陆市二模)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

B.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C.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23.(2021•黄石)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已在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未来我国宇航员也会登陆月球,但在接近真空的月球表面上,宇航员不能够直接对话,而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

A.用通信设备传输速度更快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24.(2021•汉川市模拟)如图所示,是小芳动手做的吹管乐器小实验,她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向管的上端吹气,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若上下推拉活塞并保持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管内空气振动产生了哨音

B.上下推拉活塞,改变哨音的响度

C.上下推拉活塞,改变哨音的音调

D.哨音影响小华休息,小华认为哨音是噪声

25.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图中从“防止噪声产生”的方面来控制噪声的是()

A.学校附近设有禁止鸣笛标志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D.纺织工在车间戴耳罩

26.(2022·天津西青)“暴风骤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A.回声 B.音色 C.音调 D.响度

二.填空题

27.如图1,从左至右7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量的水。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低的是左数第个瓶子;如图2,灌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里水是否快要灌满了,这是因为随着水位的升高,。

28.当汽车在公路上以较高的速度行驶时,能从玻璃窗开着的狭缝处听到“呜呜”的响声,这种声音是的振动产生的;调整缝隙的大小,发现发出声音的不同。

29.(2020安徽模拟)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如图,用音叉和乒乓球进行如下实验:

(1)轻敲256Hz的音叉,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发现丘乓球也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重敲同一音叉,听到更大的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

(3)换用512Hz的音叉重复实验,听到声音的音调更高,说明音调与发声体的有关。

30.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传声,这种研究方法叫。(选填“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或“转换法”)

31. 架子鼓(又名爵士鼓)是一种打击乐器,雏形起源于中国,最早可追溯明朝时期。如图所示,架子鼓发出声音是由于鼓皮的引起的。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可以使音调升高(选填“加快敲击频率”或“绷紧鼓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A

5.C

6.B

7.C

8.C

9.C

10.B

11.D

12.D

13.C

14.C

15.D

18.C

19.B

20.C

21.C

22.C

23.B

24.B

25.AB

26.D

27.1 瓶内空气柱振动越快,发出声音音调越高。

28.空气音调

29.(1)振动;(2)振幅;(3)频率.

30.真空理想实验法

31. 振动绷紧鼓皮

11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2 声和光 模拟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2 声和光模拟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22•荔湾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是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B.丙声源每秒钟振动次数最少 C.甲、丁的音色和声音强弱等级相同 D.若丁为敲击音叉时波形,若用更快的速度不断敲击,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更高2.(2022•越秀区校级二模)同一检测器测得发声体A和B的声音数据如图,0至t1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体A每秒振动的次数不变 B.发声体A和B被检测到的响度相同 C.发声体A的音调变高 D.发声体A和B发声时振动幅度一定相同 3.(2022•越秀区校级二模)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 字母小明小华 a109.2Hz261.2Hz o115.4Hz279.0Hz e120.5Hz282.8Hz A.小明喉咙声带每秒振动次数少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喉咙声带振动的幅度大 4.(2022•越秀区校级二模)某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量出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软件界面如图,则() A.该吉他弦第一次振动得比第二次慢 B.该吉他弦两次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C.该吉他弦每秒振动次数第一次比第二次多 D.该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大 5.(2022•越秀区模拟)下表是“国际标准音高与频率对照表”的中音区部分数据,其中音符“C(do)”比音符“A(la)”的() 国际标准音高与频率对照表(ScientificPitchNotation) 音符C(do)C#D(re)D#E(mi)F(fa)F#G (SO) G#A(la)A#B(si) 频率261.63 2 277.18 9 293.67 2 311.13 5 329.63 6 349.23 7 370.0 392.00 5 415.31 5 440.01 466.17 5 493.89 5 A.音调高B.音调低 C.每秒振动次数多D.响度小 6.(2022•海珠区校级二模)下图是甲、乙两个声音分别在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则()A.甲乙音调相同B.甲声音音调较高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声现象简答题专题练习题 有答案 有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简答题专题练习有答案有解析共12题 一、简答题 1.小明同学是一个科学迷,他在看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新闻后兴奋得不得了,当天晚上他做梦梦到自己乘坐宇宙飞船也登上了月球,看到插在月球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远远听到“嫦娥四号”正在播放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歌曲激动不已.请指出小明梦中所见的一处科学性错误: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2.图中是李白所写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中包含着不少物理知识.示例,现象;千里江陵一日还;知识;小舟的速度快.请你仿照示例再写出其中蕴含的一个现象及其对应的物理知识: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中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举例说明周围存在哪些光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现象?并从物理学角度提出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各写出一条即可)

4.夜间,同学们已经进入梦乡,可宿舍附近的舞厅又响起一阵阵乐曲声,几个同学被吵醒后,一个起身关上窗户,一个用被子蒙住了头,另一个起身找老师到舞厅交涉,舞厅立即将音量放小了。这三位同学各采取了什么方法减弱噪声? 5.在小河中,渔民有一种捕鱼的方法:在小船上放一块大竹板,一个人用棒敲击竹板,另一人用渔网捕鱼,请你说出这种捕鱼方法的道理_______. 6.生活中,针对不同噪声的特点,人们选择不同的方式防治噪声.例如,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航空母舰上指挥飞机起降的工作人员戴着耳塞,道路旁植树等都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请总结人们通常从哪几个环节防治噪声.对课堂上的噪声,你认为最好要在哪个环节防治? 7.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当路人问路时,学钓鱼的小儿为何要远远地摆手,不答应呢?请联系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8.铁路工人为了确定远方是否有火车来,就用耳朵趴在铁轨上听下远方是否有火车,请说出其中道理。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01 声现象简答题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1-声现象简答题 1.如图是家庭使用的高频声波驱鼠器,工作时,10m范围内的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察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当距离超过10m时,驱鼠效果逐渐减弱,请解释原因。 2.小红用水壶向暖水瓶中灌注热水,小刚在一旁提醒她:“听,水快满了”,说话间暖水瓶中的水真的满了,小红疑惑的问小刚: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请你帮助小红解释其中的奥秘。 3“2+2等于几?”小狗立即叫了四声,观众为这条聪明的小狗所倾倒。小狗真的会做算术题吗?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提示:在后台的助手有一个高频口哨) 4.晚上在房间学习时,爷爷在厅堂看电视的声音很大,干扰了你的学习。为保障你的学习,请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种不同途径下减小干扰的方法。 5.蝴蝶在花丛中飞行,它的翅膀不停地振动,我们却听不到声音,而蜜蜂飞行时我们却能听到声音,这是为什么? 6.如图所示,是一台超声波加湿器,当这台加湿器正常工作时,人们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请回答:

(1)人们听到的这声音是超声波吗?请简单解释理由; (2)小东想用超声波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请问他能否达到目的?请简单解释理由。7.“悬丝诊脉”相传是将丝线系在病人手腕上,医生从线的另一端就可以感受出病人的脉搏跳动情况,从而来诊断病情。你能说出“悬丝诊脉”的原理吗? 8.一部科幻电影有这样一个情景: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飞船营救过程中先听到了遇险飞船的爆炸声,然后发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个这个导演指出该剧本中的科学错误,并说明理由。 9.超声波虽然人耳不能听见,但是人类利用它具有的特性发明了许多的工具,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中,极大的便捷了我们的生活。请你举出两个超声波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例子。 10.如图所示,当敲击右边的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上的泡沫小球会被弹开,这个现象说明什么?若把该装置搬到月球上实验,小球不会弹起,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11.如图甲所示是一款超声驱狗器,使用时,对着狗一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噪声而躲开,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是多少?人耳为什么听不见超声驱狗器发出的声音? 12.如图所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压轴题训练:声现象-试卷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压轴题训练:声现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 1. (2022•扬州)手鼓社团活动时,敲鼓的力越来越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2. (2022秋·河北保定)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蝙蝠在夜晚利用回声定位捕获食物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 (2022·江苏苏州)在与声有关的四幅图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居民区街道禁鸣喇叭 B.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的噪声监测仪 D.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4. (2022·湖北黄冈)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狮吼声”震碎了酒杯.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 (选填“信息”或“能量”) 5. (2022·湖南怀化)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 A.禁止鸣笛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围植树 6. (2022·湖北武汉)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声波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图乙中,波形图显示的是噪声的波形 C.图丙中,利用钢尺可以探究频率和音调的关系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

2023届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专题复习声现象及答案(原创)

2023届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专题复习声现象(原创)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示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 2、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晚上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5、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

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D.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大,牛的叫声音调低 6、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琴弦的振幅 7、下面诗词中蕴含的物理声学的知识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依据响度辨别出是“笛声”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逾静、更幽”是指音调低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8、将耳朵贴在长水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敲一下水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声音( ) A.能听到一次 B.能听到两次 C.能听到三次 D.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松花江上,鼓声阵阵,百舸争流。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产生的,船桨是一种_____杠杆。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题训练——声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专题训练——声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2.用铁管做腿的凳子,它的每条腿下端均套上了塑料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减小对地面的压强B.减小摩擦 C.挪动时,减小噪音D.减小硬度,保护地板 3.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 4.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的水,用软木塞塞住管口,加热后水沸腾,水蒸气会把软木塞冲出.对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塞子被冲出去时,试管口附近会出现白色的水蒸气 B.能量的转化情况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C.塞子被冲出前,塞子受到的水蒸气的压强和压力都在不断增大 D.塞子被冲出时常伴随着一声“砰”响,此声响是气体振动产生的 5.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打交道,如图有关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B.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C.声呐确定位置,说明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大 D.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说明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减弱噪声 6.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是可听声,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 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次每秒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次每秒 7.对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声波吹灭蜡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乙图:小兔子根据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 C.丙图:禁止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D.丁图:发生台风海啸时常伴有超声波 8.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9.人能感受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

辽宁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 声现象 练习题(含解析)

辽宁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辽宁大连·统考一模)轻敲和重敲音叉的同一部位,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点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2.(2022·辽宁沈阳·统考一模)在2018年冬奥会上有11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为冬奥会服务,如图所示是 一款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能和运动员进行对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8/s D.根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机器人和运动员的声音 3.(2021·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速度 4.(2021·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用力拍手和轻轻拍手发出声音的不同点是()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5.(2022·辽宁沈阳·统考一模)现在智能家居已进入千家万户。有一种智能音箱能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 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响度 6.(2021·辽宁朝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人能区分吉他声与二胡声根据的是音调 B.人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来工作 D.同学们听到铃声就知道下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7.(2022·辽宁阜新·统考一模)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声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项梳理与练习 第一章声现象 知识梳理 1.考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三个特征、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知识点:(要求熟读,熟记)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有振动一定有声音,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而有物体振动却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的传播:在介质中以波动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①在空气中的传播形式:物体振动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四周传播,形成声波. ②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③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④传播快慢——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叫做声速. A.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快慢是不同的. B.同种介质中,声速还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快慢关系:V固体>V液体>V气体 ⑤传播距离:S(距离)=V声t 回声测距:d=S/2=V声t/2 ⑥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A.有声源. B.有传播的介质. C.引起人耳鼓膜振动产生听觉 (二)声音的三个特征——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响度:①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俗称音量或声量. ②影响响度的因素——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 A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C.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③波形图中响度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④响度的计量:单位:分贝符号dB. 人耳能感觉到的最弱声音的强度为0dB,这是听听觉下限. 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dB——40dB; 2.音调:①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 单位:HZ ②影响音调的因素——声源的振动频率. 声源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源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③波形图中音调的关系: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则频率高,音调高. ④弦乐器的音调影响因素:弦越细、弦越短、弦越紧则音调越高. 3.音色:①定义: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称为音品.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②影响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决定. ③波形图中音色的关系:不同的音色波形图不同 4.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辨别: ①“回音壁”与“三音石”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 ②用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③用音调可以检查器件的破损. (三)噪声的区分以及控制和减弱方法: 1.噪声的标准:①从物理学角度定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 2.噪声的控制和减弱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声现象精校版含答案

2023全国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声现象(精校版) 一.选择题 1.(2023·自贡)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不对旳旳是(D) A.声音是由物体旳振动产生旳 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阐明声源振动旳幅度越大2.(2023·宿迁)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对旳旳是(A)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旳B.声音传播旳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辨别人旳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旳产生3.(2023·西宁)声音与我们旳生活亲密有关,如下有关声现象旳说法对旳旳是(B)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阐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阐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旳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由于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旳传播速度大 4. (2023·安顺)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对旳旳是( C ) A.机器人旳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旳B.机器人旳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辨别小朋友旳声音是由于他们旳音色不一样D.机器人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5. ( 2023·黑龙江)下列各图有关声现象旳说法中,对旳旳是(A) 图1 A.敲击编钟能发声阐明声音是由物体旳振动产生旳 B.钢尺振动旳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6. (2023·山西)位于本省永济市普救寺中旳莺莺塔如图1所示,它是我国既有旳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

2023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声音的产生

2023年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声音的产生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利用超声波进行金属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如图,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 3.小丁同学想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进行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其中难以完成的是() A.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B.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 C.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长短的关系 D.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4.赵丽同学根据声音的物理知识总结吉他的四个特点,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弹奏时按压琴弦的目的是改变响度 C.琴弦振动越快,频率越大声调越高 D.吉他和钢琴弹同一曲子的音色不同 5.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 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 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 7.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A.1次敲击声B.2 次敲击声C.3 次敲击声D.4 次敲击声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有可能直接对话 B.“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9.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将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

202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含答案)

202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22•荆州)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2022•湖北)如图,盲人用手杖敲击不同的盲道导航地砖辨别不同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砖发声是由地砖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块地砖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D.导航地砖主要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3.成语“低声细语”和“震耳欲聋”所描述的声音特征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3.B 4.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大弦”、“小弦”指的是琵琶中最粗的和最细的弦。弦的粗细会影响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没有影响5.(2022•恩施州)甲、乙音叉的形状差不多,分别标有“256Hz”、“512Hz”字样,先后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它们,甲、乙两音叉相比() A.甲响度小B.甲音调低C.乙振幅大D.乙声速小6.(2022•宜昌)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演奏古筝时通过弦的振动发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7.(2022•随州)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8.(2022•洪山区模拟)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 B.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响度 C.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 声现象 练习题(含解析)

陕西省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陕西·陕西师大附中校考二模)“天宫课堂”第一课在我国的空间站内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 王亚平、叶光富给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学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在空间站内,三名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B.王亚平的讲课声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航天员讲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D.奇妙的实验引来学生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 2.(2022·陕西咸阳·统考一模)秦腔曲牌主要由板胡、扬琴等乐器合奏,或悲壮、或哀婉,抑扬顿挫,让人百听不厌,心旷神怡。下列有关秦腔曲牌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板胡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拉板胡时,琴弦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越高 C.板胡和扬琴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不相同 D.观众能分辨出板胡和扬琴的声音依据听到声音音调不同 3.(2022·陕西西安·校考三模)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的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音色不同4.(2022·陕西西安·西安市远东一中校考一模)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歌唱比赛中,我校师生齐唱《把一切献给党》抒发了爱党、爱国之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师生通过音色分辨伴奏的钢琴声和圆号声 B.歌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齐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D.美妙的歌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5.(2022·陕西渭南·统考一模)现在的智能手机大都带有录音功能,而且新功能不断开发,有一款手机录音软件具有“听声识人”的功能,即可将多人录音自动分离对话,对手机录音功能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着手机说话时人的声带振动 B.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不能录音,是因为发出的是次声波 C.手机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将不同人的声音分离对话 D.人发出的声音和手机录的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6.(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坚持“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用知识为滇西北山区女孩创造美好未来,如图,张老师带领师生宣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师生宣誓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测验—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测验—声现象(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C.睡在地上能感觉地面振动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答案】D。 【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2.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铃声渐弱,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声音由纸团振动发生 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D.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后,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说明酒精蒸发吸热

【答案】B。 【解析】A. 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铃声渐弱,是为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 B.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声音由鼓面振动发生,纸团的跳动只是起放大振动的作用,不是纸团的振动发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是屋内较高温度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液化而形成的,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故C正确; D. 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所以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后,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故D正确.选B。 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 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 【答案】D。 【解析】ABC.开着窗时,部分声波会传出室外,减小了声音的反射,且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所以声音变弱.故ABC不符合题意; D.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所以空教室内讲话声音响亮,故D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声现象》考点精讲(解析版)

第02讲—声现象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 一、思维导图

二、考点精讲 考点1 声音的产生 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因为已经产生的声音还会在介质中继续传播,不会立即消失),如“余音绕梁”。 注: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常见发声体的辨识 类型举例发声部位 打击乐器鼓、锣、钟等被打击部位 弦乐器二胡、小提琴、钢琴、吉他等弦 管乐器笛、箫、号、唢呐等管内空气柱 4.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方法 转换法:借助其他轻小物体的振动把发声物体的微小振动显示出来,如图所示.

考点2 声音的传播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 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考点3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 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 /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 考点4 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决定因素: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3)频率:频率是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 (4)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汇编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精编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3•雅安)如图是几个关于声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悬挂在细线下的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图乙: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动紧压在桌边的刻度尺,观测者听见声音的音调不同C.图丙:玻璃罩中的空气被逐渐抽出,观测者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变 D.图丁: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扩音器前的蜡烛烛焰摆动,说明声能传递信息2.(2023•娄底)“双减”后,校园更加活跃,如图是学生课后乐器表演的场景。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同学们的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3.(2023•鞍山)关于声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就越高

B.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丙图: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丁图: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4.(2023•宁夏)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中的声速是340m/s B.教室安装双层玻璃可以减弱噪声 C.超声波清洗仪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小提琴和二胡能发出音色相同的声音 5.(2023•大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D.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6.(2023•牡丹江)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中的展品“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17个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一个钟架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指声音具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传播途径7.(2023•大连)在公共场所,人们要轻声说话。这里的“轻”是指声音的()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8.(2023•通辽)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2023年黑龙江省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题—声现象附答案

黑龙江省2023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复习题—声现象附答案 一、单选题 1.(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列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B.隔音蛟龙 C.防噪声耳罩D.隔音板墙 2.(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加湿器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3.(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在校园合唱比赛中,老师将同学们分为高音部和低音部,他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振幅D.音色

4.(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波的形式在真空中传播 B.物体振动的频率越低,响度越大 C.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D.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5.(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B.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性质D.在学校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6.(2021·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面发声时,鼓面并不振动 B.戴耳塞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发现障碍物的 D.通过长管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说明水能传声7.(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3年中考物理单元复习:声现象(解析版)

单元复习02 声现象 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 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 【答案】B 【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 【答案】D 【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 【答案】D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 【答案】A 【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关于超声波和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耳可以听到振幅较大的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也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答案】A 【详解】A.蝙蝠发出的是超过20000Hz的超声波,人耳无法听到,故A错误,符合题意;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属于声,所以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发出以后,到达海底就会反射回来,回声探测仪接收到讯号后,计算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知道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利用s=vt求海底深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卷(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综合测评卷 一、单选题 1.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 C.人们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和海啸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2.暖水瓶的瓶胆夹层是真空的,利用它来研究真空能否传声。将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塞上瓶塞,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判断。下列对比合理的是() A.塞上木质瓶塞和塑料瓶塞进行比较 B.把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瓶胆漏气的暖水瓶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3.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D.用力敲打鼓面,鼓面上的纸屑会跳起 4.如图为艺人正在表演口技,某时刻观众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感觉好像一个瓷盆被摔碎了一样。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观众听到的口技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 B.艺人可以模仿各种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调 C.观众听到一声巨响,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 D.现场观众不交头接耳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关于如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减少了声音的扩散 D.唢呐发出的声音属于次声 6.小明在家用一根筷子敲击空瓶子的同一位置来研究声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1声现象(知识点复习+例题讲解+过关练习)-备战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

专题01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6.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2)影响声速的因素: 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7.声音的反射: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 8.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1)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 (2)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8.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介质传声→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9.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 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