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合集下载

浅谈盐渍化地区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土壤改良

浅谈盐渍化地区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土壤改良

浅谈盐渍化地区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土壤改良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激增,我国人口同土地的矛盾日益激化。

为了保证耕地的数量以满足人们对粮食和住房的需求,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全面启动了土地整理工作。

土地整理意在提升土地节约利用意识,抑制对土地的过多需求以及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这项工作自开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土地整理进程中对土地实行一定的工程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质量,而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进行,整理后的土壤质量也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我国盐渍化土地的分布面积广,具有极高的整理价值和整理潜力。

在整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还是发现了整理后的土地虽然土壤盐分有所降低但是依旧高于标准值,并且过于重视物理整理的土地也降低了土壤养肥能力,土地可耕种性并不高。

现在学术界对于土地整理后的土壤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整理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养分分析,也有对土壤整理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整理年限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变化等进行了分析,但是对土壤整理后土壤改良的研究较少。

本文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燕子地区土地整理过程中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质量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盐渍化土地整理土壤改良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耕作层中可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主要过程为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在土壤毛管力作用下,含盐水分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可溶性盐分析出,进而积累在表层土壤中。

盐渍化土壤世界分布广泛,面积超过 10亿 hm 2 ,在我国盐渍化土地面积接近 0.36 亿 hm 2,占全国可利用土地的 4.88% [1] 。

由于土壤盐渍化导致作物减产,甚至枯萎死亡、村庄迁移导致贫民化、土壤荒漠化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探究分析盐渍化产生的原因,探讨土壤盐渍化修复与治理措施,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是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实践意义。

1. 土壤盐渍化产生的问题农业发展由于土壤盐渍化导致作物减产,甚至萎蔫死亡,严重制约甘肃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菜地蚯蚓养殖改良土壤技术

菜地蚯蚓养殖改良土壤技术

菜地蚯蚓养殖改良土壤技术0蚯蚓养殖改良土壤技术是一种利用蚯蚓粪便改善设施菜田土壤结构,能有效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的技术。

在利用这个技术过程中,包括五个关键步骤和蚯蚓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个关键步骤包括饵料制备、养殖床铺设、蚯蚓种苗投放、养殖过程管理、蚯蚓粪还田和蚯蚓收获。

1.饵料制备。

一般有两种饵料选择:纯牛粪和猪粪与种植废弃物秸秆混合物。

其中纯牛粪的碳氮比要控制在25,pH值控制在6.5~7.5,猪粪与种植废弃物秸秆混合物按2:1混合,碳氮比要控制在22,pH值控制在6.5~7.5,方可使用。

2.养殖床铺设。

一般将一个标准大棚分为两垄,中间留1~1.2米的走道。

3.蚯蚓种苗投放。

选用赤子爱胜蚓中的太平二号作为种苗进行养殖。

该品种由日本选育获得,不仅繁殖率高,处理废弃物速度快,而且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非常高,是蚯蚓养殖改良土壤的优质种苗。

4.养殖过程管理。

(1)及时翻耕。

(2)水分管理。

夏秋季,每天浇水1~2次,早上或下午各一次;春冬季,每2~3天浇一次水,早上或下午进行,养殖床湿度控制在60%左右。

(3)温度与光照控制。

夏季主要是降温,利用遮阳网进行降温,一般外棚3层,养殖床上再加盖一层;棚门敞开,通风降温;勤浇水,可加喷灌,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部分热量。

冬季要进行保温,棚门关紧,偶尔打开透气;养殖床上覆盖稻草等覆盖物进行保温。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使温度控制在25℃左右。

蚯蚓喜阴暗环境,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大棚要加盖遮阳网,阻挡阳光,一般加盖两层遮阳网。

养殖床上再浮面遮盖一层遮阳网,创建阴暗潮湿的环境,以利于蚯蚓取食,活动。

5.蚯蚓粪还田和蚯蚓收获。

一是可以直接将蚯蚓和蚯蚓粪翻入土里进行土壤改良,后茬种植耐肥或。

填闲作物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

填闲作物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

填闲作物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填闲作物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进展。

在我们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成因,然后探讨了填闲作物在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的作用,以及改良方法和填闲作物的应用和种植技术。

结论部分总结了填闲作物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并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填闲作物在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填闲作物、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成因、作用、方法、应用、选择、种植技术、影响、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在设施农业生产中,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和灌溉水含盐量较高等因素导致土壤中盐分积累过高,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的现象。

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和普及,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填闲作物在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填闲作物具有较强的盐耐受性,并且能够有效利用土壤中的盐分,减少土壤中盐分的累积。

通过种植填闲作物,不仅可以改善设施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还能够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研究旨在探讨填闲作物在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的作用机制,寻求最佳的填闲作物种植技术和应用方法,为解决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设施农业的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填闲作物在改良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的作用机制,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减轻土壤盐分累积的问题。

通过对填闲作物在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种植者提供科学的栽培技术建议,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探讨填闲作物选择与种植技术,可以为农户在改良盐碱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方面提供更多选择,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可能性。

土壤次生盐渍化成因及防治以瓜州县为例

土壤次生盐渍化成因及防治以瓜州县为例

综合论坛新教师教学盐渍化土地的整治与优化利用,防止耕作土壤产生新的次生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灌溉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它关系着干旱灌溉区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瓜州县多年面平均降水量45.7mm ,多年面平均蒸发量3140.6mm ,属极端干旱区,无灌溉便无农业。

农耕区虽降水稀少,但祁连山区降水较多,加上冰川、积雪溶水,通过内陆河向耕区输送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孕育了星罗棋布的沙漠和戈壁绿洲。

然灌溉方式相对比较落后,自有农业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和串灌方式,到现在为止仍有90%的农田采用这种方式灌溉,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造成了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产生。

瓜州县农业开发初期开垦的耕地,因次生盐渍化大量耕地弃耕,良田损失严重。

调查发现:瓜州县由于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弃耕地占总弃耕地的24%。

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锁阳城镇、三道沟镇等地。

该处地形平坦,田块齐整,干、支渠等骨干工程已基本形成规模,但田间排水设施系统不完善,导致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耕地质量大幅度下降,甚至一些耕地不得不弃耕,造成土地裸露,加速了沙化、荒漠化进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成为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治理改在势在必行。

一、不合理耕作方式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瓜州县农灌水主要是利用本县境内疏勒河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水体中矿物质含量较低,符合灌溉水源标准。

耕作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主要与灌溉、施肥和生产方式有关。

1.多次数和灌水不均匀造成局部地方形成盐斑调查发现,瓜州县耕地田块较大。

一年进行5~7次大水漫灌、串灌。

灌溉水进入农田后,不能均匀分布,局部高起的地方淹水浅,低洼的地方淹水深,在淹水浅的地方,停灌后地面首先露出,在强力的蒸发作用下,周围土壤通过侧向毛细管作用,使盐分随水带到高处,形成盐斑。

反之,在淹水深的地方,灌溉水中溶解的盐分也随水向洼地集中,蒸发后盐分便聚集在洼地,同样也形成盐斑。

山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评价及改良技术

山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评价及改良技术

2019,32(9): 100-101中国瓜菜栽培与植保山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评价及改良技术瞿云明\廖连美、徐小燕2,瞿榕3(1.丽水市莲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丽水323000; 2.云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云和;3.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311300)摘要:针对山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溃化的问题,从土壤除盐、降盐、控盐3个方面着手,开展了技术探索,总结了成果,并集成了以“C4作物除盐、水旱轮作、蔬菜标准化生产、秸秆还田”为核心的山地蔬菜土壤次生盐溃化改良技术, 探讨了技术成果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中重要意义。

关键词:蔬菜;山地;土壤:次生盐溃化;改良技术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溃化是当今世界土壤退 化的主要问题之一\从2008年开始,丽水的规模 化蔬菜生产步伐加快,设施蔬菜生产发展更快,城 市化发展土地面积减少与蔬菜产业发展所需土地 这两者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在众多生产者以追求利 益最大化的思想导向下,连作、高度集约化、高复种 指数、高肥料使用量的生产常态,土壤次生盐溃化 逐渐成为丽水蔬菜生产上的主要土壤障碍因子,己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20丨4年始丽水市 莲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科研、推广、生产等 单位,开展蔬菜土壤盐溃化状况调查,并从土壤除 盐、降盐、控盐3个方面着手,研究改良技术,并取 得了初步成果。

现将该评价技术及改良技术介绍 如下,供参考。

1土壤盐度计测定的蔬菜次生盐渍化评价新技术1.1 土壤盐渍化评估新方法对土壤取样器取得的土样经充分搅拌(混匀)后、置入与土壤取样器的取样筒相同之容器中,当压实后容器中土壤与原土样等高时,再以盐度计法 测定容器中土样盐分,以不同点位所测数值趋于稳 定时,即为土样盐分值;然后,根据土样盐分值评估 土壤盐渍化程度。

1.2 土壤盐度计测定的蔬菜土壤次生盐溃化评价新技术及应用实例以1.1中的“土壤盐溃化评估新方法”为基础, 配套自主研发的“一种快速获取插入深度的探针装置(Z L2016 1 03丨4716.8)”“一种快捷获取探针在媒 介中插入深度的装置(Z L20丨6 2 0431419.7)”“一种 快速获取土样深度的土壤取样器(Z L 2016 2 1482796.X) ”“一种土壤搅拌装置(Z L 2017 2 1131932.5)”专利技术成果,利用PNT3000 土壤盐 度计测定取自耕层0〜20 c m的土样,以PNT-value多1g•L1为盐溃土评价指标,形成了“土壤盐度计测定 的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评价新技术”,达到了每个 样点从取样到结果数值获得一般能在5 m in之内的 工作效益。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防治对策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防治对策

及生态环境 的一个全球性 问题 , 是 目前制 约我 国农业 也
增 产的两 大土壤 因素之一 。全世界约有 38 } 2 . 亿 土地 m
具有不 同程度 的盐渍化 , 占可耕 地面积 的 1 。我 国 约 0
约有 1 h 各种盐渍土地 。随着我 国保 护地 面积 的 亿 m2 ]
不断扩 大和种植 时间的增加 , 护地土壤盐 渍化 的面 积 保

要: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是设施栽培 中普遍存在的技 术难题。盐渍土壤 对 于作物
生长来说是一种逆境土壤 , 这些逆境土壤分布的面积广 , 良难度 大, 改 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 的重要 因
素。现根据近年来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综述 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及保护地土壤 次生 盐渍化对作物造成 的危 害, 并有针对性地提 出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 的防治措施 。 关键词 : 保护地 ; 次生盐渍化 ; 防治
wa g 13 c m。 n @ 6 .o 通讯 作者 : 喜艳 。E malx_ n @ 13 cm。 王 - i:y wa g 6 o 收稿 日期 :O 8 3 7 2 0 —0 一O
维普资讯
北 方 园 艺 2 8 )9 7 0 ( :~ 2 086
・ 专题 综述 ・
保护地 土壤次生盐渍化 及防治 对策
刘 荣 ,王 喜 艳 ,张 恒 明 ,刘 东 鹏。 ,冯 燕
(. 阳农 业 大学 高等 职 业技 术学 院 , 宁 沈 阳 102 ;. 宁省 环 境科 学研 究 院 , 宁 沈 阳 10 3 ;. 阳矿务 局 中学 , 宁 沈 阳 102) 1沈 辽 1122辽 辽 103 3沈 辽 112

不合理灌水和灌 水次数 频繁 , 引起地下水 位进一步 上升 , 矿化度 增 大 , 土壤 团粒 结构 被破 坏 , 孔 隙减少 , 大 通透性 变差 , 管作 用增强 , 毛 形成板结层 , 分不但 不能 盐 移动到土壤深层 , 而 随毛细 管水 上升 到 土壤表层 , 反 水 分蒸发使盐分 积累下来 , 盐分表 积逐渐 加剧造成 土壤板 结和次生盐渍化的发 生[ 。地下水位相对较浅 的地 区, 9 经 大水灌溉易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盐渍化 临界埋 藏深度之内, 从而加速 土壤返盐 ; 而对于地下水位较深 的

多年老棚土壤板结、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多年老棚土壤板结、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多年老棚土壤板结、盐渍化的改良措施作者:邱艳华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7期承德市双滦区从1990年开始种植温室黄瓜,逐年发展种植规模达到1.2万亩,主要销售地是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是双滦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近三十年来连茬种植黄瓜,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严重,对黄瓜产量及品质口感影响显著,严重影响农民收入,农民反响强烈,双滦区农牧林业和水务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深入田间棚室,观察土壤表现,作物症状,经过三年研究试验,总结出了一套老棚室多年连种导致土壤板结、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一、土壤盐渍化的概念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

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

盐碱土的可溶性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等的硫酸盐、氯化物、碳酸盐和重碳酸盐。

硫酸盐和氯化物一般为中性盐,碳酸盐和重碳酸盐为碱性盐。

二、土壤盐渍化分级标准三、土壤盐渍化特征当土壤出现盐渍化,地面出现如下表现:1.绿色:土壤盐渍化较轻时在灌溉管道附近出现绿色的苔藓,原因是氮肥过剩。

2.白色:土壤盐渍化较严重时地表积累一层白霜,由于过量施用硫酸钾、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化肥,氯离子、硫酸根、碳酸根在土壤里面大量积聚形成。

3.红色:土壤出现盐渍化非常严重时出现红色的紫球藻(一种盐碱指示植物),它的出现说明土里的盐分已经很高了,已经严重影响到蔬菜生长。

四、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1.设施内温度高,蒸腾作用强。

设施栽培中,无论大棚还是温室都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棚内温度和湿度都相对较高,增强了蒸腾作用,使土壤下层中的盐分随水分上移并积累,引起土壤表层积盐。

此外,密闭的温室土壤得不到雨水淋洗,人工灌溉仅涉及到表耕层,无法使多余盐分淋洗掉。

因此棚内高温高湿和无降雨淋洗成为设施土壤盐渍化的一个重要成因。

2.化肥施用过量。

我区温室黄瓜生长期从当年的10月份至来年的6月份,生长期长,采摘期内隔天采摘,农户为获得高产,盲目施用大量化肥,导致大量化肥没有被蔬菜吸收而残留在土壤中,这是导致土壤盐渍化的直接原因。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调控措施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调控措施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由于 主要来 自其特殊的环 境因素和人为的管理 方式. 故其 盐分组成与滨海盐土 、 内陆盐
● 2. 职农师 土介辽 10农 业学1 地年. 月:业 技硕农 环毕7 第胡9 出心太 术士学 境业年 一克2 生主业 学于 作伟 。。 院现 者沈 0讲 简阳 实宁 ,为 验 中 任 。
异。玻璃温 室和使用长 寿膜 的塑料温室是 全年性覆 盖设 施, 缺乏排水淋 盐条 件, 土壤终年处于积盐过 程, 因而盐 害重且发
生早. 通常种植 2 ~3年 即出现盐害。据有关报 道, 在夏季 不 揭膜的情况下, 3年以上保护地含盐 量超过 2 0 / g 1 8g k , 4年 和3 6年保护地 0 ~5∞ 土层含 盐量可达 3 4 k 1 g和 7 1 1
类型土壤次生盐渍化 快, 减产幅度逐年增加, 不少温室因之废 弃, 因此必须科 学管理, 积极防治。除通 过必要的工程措施和 生物措施消除盐害外 . 还应 该采取适 当的养分水分 管理 等措 施, 进行农业综 合防治。
3 1 台理 用 水 . . 以水 化 盐
2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 的基本特征
保护地土壤是指玻璃大棚 、 长寿膜 塑料大棚和普通 塑料
大棚等 园艺设施 土壤的总称。保护地反季 节栽 培果蔬不仅丰
保 护地 土壤 次生盐
胡 克 伟,
碱土具有显 著的区别。保护 地土壤 的盐分 组成 中, 阳离子 主 要是 以c 2 a 为主, 阴离子则以 N 3 居多, o 约占土壤中胡离 子 总量的 5 %~7 %[ 3 N 3 离子 的徒增 使土壤固相 中的 6 6 2 ] O - 钙离子等被交换 出来形成各 种硝酸盐 j提高 了土壤溶液 的 ,
量远远超过一般露地。据有关报道… , 保护地长期单一、 过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措施
国外如欧洲的一些低地国家像荷兰,沿海地区自然水体的盐份过高,也使土
壤造成严重的盐渍化问题,其温室产业的发展则是基于避开这些土壤而大量采用
人工基质栽培,特别是利用岩棉进行园艺植物栽培。而在美洲,如巴哈马岛、加
拿大大部分地区,由于广域的国土和较少的人口,盐渍化区域则大量被闲置,并
不需要进行治理。
设施地土壤因农户种植习惯、施肥量及方式、灌溉等不同,而使主要盐分离
子含量不同,因此设施地盐害修复应因时因地制宜。目前,国内主要通过工程措
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等方面防治设施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开沟或暗管排水洗盐、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等。
(1) 建立和完善排灌系统。排水可分为水平排水和垂直排水。水平排水主要
以明沟、暗管等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排除土壤中的盐分;垂直排
水主要是用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不仅有价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质好,同时
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的优点。研究发现,有排水沟的大棚,100-200cm 的灌水量
即可将积累的盐类排去,无排水沟的大棚要加大灌水量,反复几次,使盐分充分
溶解于水中,并集中于排水沟排出。
(2) 通过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与污土混合,可以降低土壤中盐分含量,减
少对土壤-植物系统产生的毒害。深耕翻土用于轻度盐渍化的土壤,而客土和换
土则是用于盐渍化程度高的土壤。
生物措施
(1) 栽培耐盐品种
不同作物的耐盐程度不同。一般来说,蔬菜的耐盐能力为:番茄>茄子>芹菜>
甜椒>黄瓜。
(2) 轮作换茬和间套作
由于设施栽培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直接导致土壤中养分元素的不均衡,一些
元素严重缺乏,另一些元素严重积累,加剧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程度。进行合理
轮作和田间套作是解决连作障碍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对减缓土壤盐害有所助益
(3) 生物除盐
选择某些耐盐、吸肥能力强的植物(如苏丹草、玉米和田菁等),在夏季温
室休闲期栽培,进行生物洗盐。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壤盐害,也可减缓土壤连
作障碍。
(4) 有益细菌除盐
存在于植物根系的有益自生细菌(PGPR)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抑制有害
病原菌繁殖,增强植物代谢功能,缓解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等问题,如EM原
露等。
EM是英文(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缩写语,中文译为:“有效微生物
群”。它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只要使用恰
当,它就会与所到之处的良性力量迅速结合,产生抗氧化物质,消除氧化物质,
消除腐败,抑制病原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农艺措施
(1) 合理施肥和平衡施肥
合理施肥和平衡施肥是预防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手段。具体措施主要有:
施用有机肥,合理配施N、P、K肥,基肥深施,根外追肥;科学选肥,注意生
理酸性肥料与生理碱性肥料的交替搭配;使用长效或可控缓释肥料;施用半腐熟
有机肥或秸秆,在进一步腐熟过程中使微生物吸收氮素,即“以肥压盐”。
(2) 覆盖地膜,强化中耕
地膜覆盖,既具有保温、保肥、保水和驱芽作用外,又可减少土表水分蒸发;
强化中耕,及时切断毛细管。两种措施均可减缓在蒸腾作用下盐分的大量聚集。
(3) 调控水分
调控水分主要有两种措施。①选好水源,合理灌溉。对于NO3-为主的盐害土
壤,浇水时浇足浇透,将表面聚集的盐分稀释下淋,以供作物根系吸收。对于
SO42-、Cl-为主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可以利用滴灌措施,将有害离子排出根群,避
免直接危害作物根系。②撤膜洗盐。利用换茬空隙,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
洗盐前先翻耕土壤,然后灌水,灌水量一般在以20cm上。灌水后2天,盐分可
减少30%-40%。
(4) 施用土壤改良剂
土壤改良剂可以显著促进土壤团粒的形成,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保护土壤耕层,
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保水、保土、保肥性能,提高作物产量。
设施土壤盐害改良材料
(1) y-聚谷氨酸
y-聚谷氨酸(y-PGA)是一种阴离子型氨基酸高分子聚合物(图1-1),其
结构与聚天冬氨酸类似,只在主链上多了一个亚甲基,具有水溶性、超强的螯合
能力、生物降解性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农业方面,y-PGA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提髙作物产量和抗逆性功能,可被用
作植物养分吸收的促进剂、保水剂和农药缓释剂;将y-PGA与栽培土按一定比例
混合,既可减少灌概次数和费用,又可改善±壤团粒结构,提高止壤的保水性、
透水性和透气性,减小土壤的昼夜温差变化,法到改良劣质土壤、促进作物増产
丰收的目的;作为肥料和肥料增效剂,可提高营养元素利用率、农作物的产量和
质量,使用y-PGA可缓和过度施用的肥料,从而减轻环境污染。修复Ca2+-Mg2+-NO
3
-

型次生盐渍土的最佳组合为100mg/L y-PGA和景天三七(J3),总盐分的最终去
除率达到%。
(2)壳聚糖
壳聚糖是一种高分子阳离子多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酞基的衍生物。甲壳素是
世界上第二大可再生资源,每年的生物合成量约为1×1010t。甲壳素氮素含量较
高,可以被土壤中微生物降解,作为作物的氮源。壳聚糖作为改良剂可以提高传
统肥料的利用效率,可以促进土壤有益菌群的生长,调节土壤中有益酶的活性,
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壳聚糖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链上分布着经基、氨基、酞胺基、梭基
等活性基团,这些基团可以与土壤中的离子发生鳌合和吸附作用,形成稳定的鳌
合物,阳离子很难再释放出来,从而降低土壤盐分。壳聚糖溶液施入土壤后,壳
聚糖通过分子上的氨基和羟基与土壤中的Ca2+、Mg2+等阳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化
合物,使用于交换的Ca2+、Mg2+等离子减少。壳聚糖最佳用量66 t/hm2。
(3)秸秆(水稻、小麦)
秸秆是农作物收获后的废弃物,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富含各类矿质元素。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秸秆产量约在7×108t左右,居世界之首。其中养分
含量超过我国每年化肥用量的2/5。
Na+、Ca2+、Mg2+含量均随秸秆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一部分被
植物吸收利用,一部分在秸秆分解过程中被土壤微生物利用或转化为难溶形态。
Cl-、NO3-离子随着秸秆用量增加而降低,经过秸秆处理后土壤肥力得到改善,
延缓了土壤中铵态氮的硝化过程。秸秆腐熟过程中微生物固氮是秸秆处理组中
NO3-下降的主要原因。秸秆最佳用量9t/h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