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禹传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建立的时间、国家机构;夏桀的暴政;商汤灭夏;盘庚迁殷;商朝统治区;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国人暴动,西周的灭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分封制。

难点:西周分封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看这个视频,我们知道商纣王是被周武王所灭,那大家知道其中的缘由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来一探究竟,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夏商周的更替》。

二、自主学习

齐读学习目,带着这节课的任务进行自学,用比一比抢答环节检查学

生自学情况

三、讲授新课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教师:从刚刚的竞赛环节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自学得很好,在前面的课程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时,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而禹在公元前2070 年建立了夏王朝把都城修建在阳城,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他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合作探究一; 何为公天下,何又为家天下,下面请同学们看到这一则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问题:材料中天下为家的“家”指的是什么?过渡:教师:从材料中可见启继禹位,使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进入天下为私的阶级社会,由“大同”进入“小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出现。

合作探究二:1. 为什么说夏朝是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有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讲解:夏朝经历了400 多年,夏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了许多豪华官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

他们服劳役;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并把大臣放在酒池子里淹死;和宫女们嬉笑为乐??

总结:“多行不义必自毙”,夏桀的残暴统治终于引发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削弱了自身的统治,最后为商汤所灭。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二)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1.汤灭夏建商:教师:当夏朝衰败时,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约公元前1600 年,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为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但在商汤去世之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出现了“诸侯或不至”的情况,也就是诸侯不来朝见,商朝的都城也是一迁再迁。

展示:请同学们看到PPT 11《商都城迁移图》教师:上面显示做过商朝都城的地方一共是六处。如此频繁迁都,对国家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一直到公元前14 世纪,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的统治才稳定下来。盘庚迁都的原因、作用和长远影响。盘庚迁殷后,商朝兴盛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到商纣王时,社会各种矛盾已经开始激化,最终导致商朝灭亡。

3.商纣的残暴统治和武王伐纣。学生:讲一讲关于商纣王残暴统治的故事。

总结:商纣即位的时候,商朝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开始激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商纣王采取了以下措施:一、严厉打击贵族,削弱贵族的权力。二、加强对人民的搜刮,来充实自己之用。三、残暴镇压人民,施用炮烙之刑。

过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不仅没有巩固自己的统治,反而加速了商朝的灭亡。就在商纣王沉缅于酒池肉林、贪图享乐之时,西边渭水流域的周国发

展了起来。国君周文王重视发展生产,并任用贤人姜尚等,国力逐渐强大。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开始准备伐纣灭商。周武王灭商的背景、时间、关键性战役,并找出西周建立的时间和都城。

学生回答。

教师:周武王灭商的背景是商朝政治混乱,周和西方与南方的小国、部落联合起来伐纣灭商。灭商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 年,关键性战役为牧野之战,都城是镐京。

合作探究三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同学们看到PPT15,从图上可以看到每一次王朝的更替,疆域都会扩大假如你是周王,面对广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三)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教师:我们说,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鼎盛的表现之一就

是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2.问题: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方法、内容、作用各是什么?学生看书,填表格合作探究四:西周的分封制目的是什么?又有何作用?过渡:西周初的分封制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到了西周后期,由于统治者腐败,终于在周厉王时发生了“国人暴动”。数十年后,即在公元前771 年,西周灭亡。

四、归纳整理

【当堂检测】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建立夏朝

C. 舜传位给禹

D.启继承父位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 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 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A.国人暴动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盘庚迁都

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 商汤

B. 商纣

C. 周文王

D. 周武王

6. 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 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

B. 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

C. 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

D. 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

7. 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二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结构: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统治的手段以及当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对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也有很大帮助。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三目的不同侧重点和内在联系,才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的概貌,并能对西周的社会网络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代夏,西周代商的杨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初一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简述夏朝建立、商汤灭夏、商朝建立、盘庚迁都、武王伐纣、西周建立、西周灭亡等基本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顺序;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能概括其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归纳,概括,比较等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讨论"夏,商灭亡的原因" ,促使其养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通过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初步懂得"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进而联系自身实际学会如何做人;了解夏、商、西周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树立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在公元前2070 年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师提问: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

(生)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哪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师)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著名人物。夏朝及其以后的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二、"家天下"的夏朝

教师提问: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归纳。

学生归纳:①涂山召见部落首领,②划九州,筑九鼎。

(师)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因治水有功,威望大增,他在涂山召见各部落首领,接受了他们的朝贡,把全国划为"九州" ,铸造了象征最高权

力的"九鼎"(学生看书P22下"九鼎"的注释)教师提问:夏

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BC概念引入),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国名就是禹所在的部落名称"夏" ,这就是夏朝。

学生识图,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教师提问: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

(师)禹年老的时候,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推举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但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师)同学们想一想,禹为什么要把实权交给启呢?后果又会是什么样呢?(讨论并发表见解)

(师)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谦让,同学们想像一下,伯益谦让的后果还会和舜、禹时的谦让后果一样吗?(学生联系上一个问题回答)

这样,启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禹的位置,接着又通过武力降服了不服的伯益等其他部落,以武力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启继承王位表面上看是自己争取的,实际上,启之所以能取得实权树立自己的威望与谁分不开呢(是禹)对,这是禹精心安排的结果,所以历史上称"禹传子"。由于启不是按照禅让制由各部落选出来的首领,所以,我们说禅让制被破坏了,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从此禹的家族世世代代统治着夏,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开始了"家天下" 的历史。从此"公天下" 变成"家天下

教师提问: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

教师提问:说到国家,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那么,在同学们的眼中,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也就是说,国家都包含那些内容呢(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自由回答,将国家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P20 ——都城、军队、刑法、监狱、国家机构)

(师)虽然夏朝才仅仅是个国家的雏型,但毕竟是建立国家的开始,此后,历代国家越建越完备,历史在不断前进。

(师)指导学生观察P21《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及阅读文字,分析

据此所获得的信息:筑有大型宫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情况等。

活动:时光隧道穿越——"夏朝人"和"商朝人"畅谈自己的国家包括建国时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内容(教师语言要生动风趣,在其中起到鼓动情绪和兴趣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图片说明内容的作用)

三、商汤灭夏

(师)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后,在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暴君夏桀时代灭亡。(观察P23 《“桀驾人车”汉画像石》)真是可惜了,好端端的国家就败在了这样的暴君的手里。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讲述下“商汤灭夏、夏桀亡国”的故事?

教师提问:谈谈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师)BC1600,商汤建国,定都于亳。教师提问:商汤建国后商朝又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盘庚迁殷。商朝在建立之初的300 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观察《商朝形势图》

教师提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师)商朝为管理国家设置了各项事务官员,建立了军队,其疆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代经济文化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教师提问:商朝的历史影响?文化玉器?P22 文字、图片。体会商代经济文化的进步。

四、武王伐纣

教师提问:纣王的残暴统治?——(P23小字。)教师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反抗。

(师)介绍武王——封神榜。求贤若渴,拢络民心_“姜太公钓

鱼” 。

(师)介绍武王伐纣的经过,800 多部落共同讨纣,以及纣王军队阵前倒戈。

反问:这些史实是否印证了你的预言?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师)BC1046,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发展: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比一比: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夏朝相比有哪些进步)西周时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作物品种增多,有了人工灌溉,农业产量增加,手工业分工较细,瓷器制作已较普遍,并且建筑业中开始用瓦。

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师)但是,好景不长,西周建立仅仅200 多年,就又有一个国君重蹈了桀,纣亡国的覆辙。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昏君 ----- 周幽王。

教师提问:学生讲故事——关于周幽王的故事。(烽火戏诸候最为著名)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

(师)正是由于周幽王的昏庸,终于招来身败国亡的大祸,公元前771年,大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西周灭亡后,太子宜臼被拥立为国君,史称周平王,国号仍为周,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由于洛邑在镐京东方,史称东周。

五、教学总结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同学们,你们发现夏、商、西周的灭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教训?

(生)本课史实充分验证——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以及他们的更迭过程,从三个朝中,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自豪。

【课后作业】1、指导学生将本课内容中的重大事件在自制的年代尺中标识出来。

2、巩固练习做配套填充图册中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夏——BC2070、建立者:禹、都城:阳城

商——BC1600、建立者:汤、都城:亳殷

西周——BC1046、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

【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教师应该讲清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基本史实及更替顺序,补充一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知识的课外资料,辅以谈话法。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从而学生使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问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