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以来德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发展

合集下载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开展趋势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持续下滑,兴旺国家尤为突出。

从总量上看,兴旺国家仍然主导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但从增量和开展趋势来看,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改变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兴旺国家限制外资的政策也有所松动。

本文对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开展趋势进展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特点;趋势;时机一、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一〕、从总量上看,兴旺国家仍然主导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从总量上来看,兴旺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

以法国为例,2009年吸收国际直接投资65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

其中68%的外国直接投资工程来自欧洲企业,19%来自北美企业,l0%来自亚洲企业;德国以113个投资工程名列第一,美国以l06个工程位居第二,意大利和英国分别以56个工程和39个工程名列第三、第四。

当前兴旺国家对外投资以独资为主,大多采取并购的形式,谋取垄断地位的倾向没有改变。

以我国为例,新设独资工程占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工程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2年的65%上升到近年的80%,而原有的合资企业独资化的趋势比拟明显。

〔二〕、从增量来看,新兴市场国家正在改变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由于金融体系受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较小、外汇储藏充裕,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的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并没有停滞。

毕马威的研究报告显示,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在兴旺国家的并购活动大幅增加。

2009年下半年,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并购兴旺国家企业的交易额为354亿美元,是上半年交易额的两倍多。

同期,兴旺国家并购新兴市场国家企业的活动继续降温,交易额183亿美元,萎缩近1/4。

事实上,兴旺国家企业在开展中国家的并购活动自2007年底以来持续下降,目前还没有企稳的迹象。

〔三〕、跨国并购明显上升,“绿地投资〞继续下降2010 年,全球跨国并购较上年增长了37%,其中针对开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额增加了一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大的变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大的变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大的变化2001年11月2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致函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中国政府已于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该议定书在12月11日生效,中国也在同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张燕生在对话网易财经表示,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的一个战略部署,并在十年期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十年来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5.3%下降至9.8%。

同时,中国对世界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的部门,中国也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清理法律法规的工作,涉及3000多个法律法规同时数据显示,在中国入世10年来,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两倍多,人均GDP由当初的800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000多美元。

此前,10年前中国对外投资不到10亿美元,而2010年中国的海外投资已将近600亿美元。

入世令中国经济爆发出巨大能量,中国不再是一个新兴市场,而是一个蕴含诸多发展机遇的成长市场,这对于每一个外企都具有不可抵挡的魅力。

入世之后,中国的营商环境更加透明化、合理化,这对于任何一个外商都具吸引力,所以我们要更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收获更大的商机,同时也为中国市场带来前沿的技术和产品,支持中国的产业发展。

中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入世10年来,我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已从入世初期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

2002~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57287.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5187.8亿美元,进口总额72099.9亿美元,分别是1978~2001年(改革开放至入世间的24年)的3.8倍、4倍、3.6倍。

10年间,我国贸易规模相继超越英国、法国、日本和德国。

2010年,我国贸易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特别是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已经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147亿美元。

外商投资及对外合作状况

外商投资及对外合作状况

外商投资及对外合作状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吸引外商投资并积极参与对外合作。

多年来,外商投资与对外合作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聚焦于外商投资及对外合作的状况,旨在探讨其对中国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影响。

首先,外商投资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巨大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吸引外资,中国得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转移高新技术、引入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promote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外资企业的投资还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就业率的提高,对减少就业压力和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外商投资和对外合作也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合作。

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商投资在国际商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扩大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规模,乃至成为全球重要贸易伙伴。

同时,中国在对外合作中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基础设施、提供援助、推动合作,促进了南南合作,构建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国际经济秩序。

此外,外商投资和对外合作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外商投资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在能源、环境保护、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合作和交流,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绿色化。

同时,外商投资也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平衡了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外商投资和对外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一方面,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吸引外商投资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中国需要制定更加开放、透明和公平的投资环境来吸引更多外商投资。

另一方面,对外合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文化差异、法律体系等方面的不匹配,需要通过加强沟通、加强法治建设等措施来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外资情况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引进外资情况调查

关于中国FDI近况的数据整理国贸1201王川201243070133一.1990年以来中国引进FDI的规模增长比率变化析:FDI在我国的流入量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稳步增长,并未受到收到国际FDI总流量的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并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二十多年来FDI流入量在我国的变化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 1992-1995,快速增长阶段: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序幕,外商看到了中国的政策转向,对华投资的热情极大增长。

南巡讲话作为契机,使我国的FDI流入量掀起了一阵高潮。

同时,为了配合外商投资发展的新形势,国家也开始推出更多对外商企业的政策优惠。

“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也在这时候提出。

进一步拓宽了投资领域,允许外资进入金融、商业等服务业领域,开放地区也逐步向内地全面延伸。

2. 1996-2001,调整提高和稳步发展阶段:这段时间中,外商投资具有的显著特点是外商由参股外销开始转向控股控市。

我国政府面对外商投资出现的新问题和国有企业的困境坚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3. 2002至今,高速稳定增长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使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由渐进式、局部性的开放转为大推进式、全方位的开放。

二.引进外资的来源地2006年,对华直接投资前四位国家(或地区)分别是香港、美国、日本和韩国,四个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高达50.79%。

另外,德国、新加坡、台湾、荷兰和英国等对华投资规模也较大,五国或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合计为13.43%。

上述9个国家(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合计为64.22%,是中国FDI最重要的来源。

在华投资的500强跨国公司主要来自日本、香港、韩国、美国和德国,2006年上述五国(地区)的500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占全部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6%、26%、6%、4%、3%,合计达到65%。

2007年1-11月,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224.32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141.66亿美元)、韩国(32.29亿美元)、日本(29.9亿美元)、新加坡(24.64亿美元)、美国(22.21亿美元)、开曼群岛(21.54亿美元)、萨摩亚(15.99亿美元)、台湾(14.34亿美元)、毛里求斯(10.46亿美元),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87.13%。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经济全球化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B.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C.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2.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A.世界贸易组织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C.跨国公司D.主权国家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A.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B.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C.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二、不定项选择题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是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D.国际分工进入一个新阶段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是A.全球化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B.全球化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C.全球化是以水平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D.全球化时期对外经济交流的联合方式是全方位的4.我们需要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A.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B.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C.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D.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三、辨析题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四、分析题1.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学知识分析关于跨国公司的一组材料:材料1据联合国贸易会议公布的数字,全球跨国公司目前有6.3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4亿美元,近乎是全球出口的两倍。

初中九年级(初三)政治课件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初中九年级(初三)政治课件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000亿元。目前已超过8万亿元。
数生字活印变证化::恩过格尔去系,数中,国购人买见食面物的的人常 均 民 我 5用少中支 生 国 4口能所出 活 城 .头够占在水镇2语听的消平和%是到分费的农和“。量总国村5支 际 居 8吃“越出 指 民 .了吃来中 标 恩 8吗”越的 。 格 %?在轻比 1 尔 。”中了重 9 系 到,国。,9 数 2现人 1判0分0在生3断年别0国,是0很活年 年来,,我中国国城人乡越居民来恩越格远尔离系围数绕首吃次、低于穿 5辛0勤%劳,作进的入单小康调水生平活。,2日0子0不1但年,过
数生字活印变证化::在农改村革,开8放亿之农初民,逐步中走国上人富 裕创幸造福的的新康名庄大词道“。万1元9户9”0,年至几2乎0成0 1了年家,庭农拥村有居民巨家额庭财人富均的纯代收名入实词际。增而长 6如2今%,。“在万城镇元,户党”的已十经三成届为四中一全个会过以 来时的的1历3史年名间,词国。家因先为后在7中次国提高家工庭资里,, 城 镇 实特太镇 居 际别普居 民 增是通民家加在 了收庭了城 。入人一明均倍镇 改显可多家 革增支。庭 开加配城里 放。收乡, 以2入居“来0 比 民万,0 1 收9 入1元中9 增年户国0 长,”经年 更城 为济突快出速地发反展映在,储创蓄造存出款的的是变几化上何。级1数9 8递9增年的底个,人城乡财居富民和储家蓄庭存收款入余额。刚过5
创造贸易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1978 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量只有206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27位。到1990年,增至1100 多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6位。到2001年, 猛增至5098亿美元,世界排名跃居第6位。 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在二十多年里增长了20 多倍,排名前移21位,为世界所罕见。
创造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的世界之最。
我得国殷城实镇,和而农且村居越民来家越庭丰恩富格多尔彩系。数又

高考政治易错点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原卷版)

高考政治易错点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原卷版)

易错点0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易错题【0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价格、供求和竞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加强法律制裁是维护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矫正]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易错题【02】坚持新发展理念2.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创新作为发展的立身之本。

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矫正]实体经济是发展的立身之本。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易错题【03】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3.积极发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外开放战略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企业海外并购属于利用外资,是"引进来"的表现;企业在海外上市是"走出去"的表现[矫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我国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海外并购属于对外投资,是"走出去"的表现;海外上市是"引进来"的表现01(2021·天津·高考真题)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

下列选项能体现“社会主义”定语的是()①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的作用②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③以公有制为主体不能动摇④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详解】②③: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定语强调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②③符合题意。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特点及经济效应分析【摘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理论抽象和实证分析,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强调跨国公司必须拥有垄断优势才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

而在此之后,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并没有所谓的垄断优势,但是他们依然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且投资同时分布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而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发展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使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一步得以完善。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经济效应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取得显著成效,并不断加速,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不断扩大。

实际利用外资达4000多亿元,其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656亿美元。

L.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很高,是最高吸引力的地区。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世界各国中仅次于美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表明,中国国际资本流人开始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并以政府信用为基础天花板始转向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从间接融资转向直接融资。

二、对外直接投资概念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资本转移。

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以来德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发展
一极具产业区位吸引力
德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之一,外国公司很看重德国市场的实力。

他位于欧洲中部,周围有几个邻国,因此获得了欧洲走廊的美称。

自1990年10月30日两德统一以来,这种地域优势更加突出。

全球500强企业都在这里有业务,2万多家外国公司落户此地,员工达数百万人。

例如,加利福尼亚州芯片制造商超微设备集团在2006年-2009年期间投资20亿欧元左右用于扩建其在德累斯顿的芯片公司。

在2007-2010年间,仅西班牙电信集团就投资35亿欧元扩建德国的固定和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下图数据来源于德国概况,2011电子版。

德国是全球第六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

另外在竞争力方面,德国排名前十,被认为最具示范性的使企业的能力水平(排名第二)在基础设施(运输,通信)方面位列第一。

二努力吸引外资,扩大对外投资
德国是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其直接资本投资流动呈现出多方面特征,突出表现在:
1.FDI流出增速较快,德国海外企业总量以及销售收入等均保持着持续增加的趋势,这使德国保持了对外直接资本输出大国地位。

2.FDI流动的地域结构深受欧盟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欧元区货币联盟建设的影响,欧盟在德国FDI流入,流出存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

3.FDI流入流出中也包含了大量金融市场投资和中转性投资。

这反映出,通过有组织金融市场或通过参股性中介公司完成的投资比实业投资增长更为迅速。

4.德国强势的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盈余是实现国内直接资本净输出的重要基础。

5.德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在对外投资和海外销售上都有良好表现。

如《德国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图所示,德国对外投资发展十分强劲,从1989年的1051亿欧元发展为2008年的9454亿欧元,以平均每年增长45%的速度,20年间达到增加近九倍的水平。

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国排位显示,美国以2077亿欧元名列前茅。

然后是英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欧盟国家。

德国重视对欧盟国家的投资,主要因为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在企业投资所在地的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更偏向于在具有相近文化背景的临近国家和地区投资。

在传统上,对美国的投资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和
金融保险业方面,随着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德国企业纷纷着眼于投资该产业。

对亚洲国家的投资中,中国崛起的事实也吸引了德资的投入,以189亿欧元排德国在亚洲投资的第一位,其后是俄罗斯,日本和澳洲。

数据来源:德意志联邦银行2010,单位:十亿欧元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前十名国家和地区中,除中国以外几乎全部呈现资本净流出态势(见《2009年国际直接投资流向比较》图)。

如图所示,按照境外对德国直接投资的数额,德国国际排名第7位。

而德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国际排名第四。

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动主要在发达工业国家之间进行,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80%以上均流向这些国家。

但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前十名国家和地区的排名榜中,可以看到金砖五国中三个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的排名,说明新兴国家已经得到国际投资的重视。

同时,传统吸引外资的美,英,法三国依然强势,这些都对德国吸引外资形成了极大竞争。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 单位:十亿欧元
近年来,德国FDI流动伙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

《德国FDI来源及去向国家结构》表示,2009年和2010年前三季度,欧盟在FDI流入流出额占比为60%-85%,欧元区占比为45%-60%,他们仍是德国FDI流动主要区域。

其他地区占比变化不大。

中国在德FDI流入额中分别占0.3%,1.2%,在流出额中分别占5.7%,1.1%。

总体上近两年德国FDI流动伙伴结构和前期大体相一致。

按照外国对德直接投资流量分类行业结构来看,近年德国FDI流入额比较中,不动产和商务,金融机构,制造业占绝大部分。

根据《2006年-2009年外国对德直接投资流量分类行业结构》的数据计算,2006-2009年FDI流入额中,不动产和商务,信贷机构,保险基金,制造业,运输仓储等行业的加权份额分别是90.1%,77.5%,93.8%,116.8%.
德国多数行业大部分年份FDI流入主要来自欧盟地区。

如下表所示,2006-2009年欧盟流入额在各行业FDI流入额中占比在很多项目中超过50%。

但仓储运输项在2007年出现较大波动,但于次年又反弹超过100.
三关注新兴市场,合理布局投资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于降低成本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等多方面的因素,更多的德国企业将目光转向国外,加快在国外投资的步伐和力度。

《德国企业投资目的地国家》一图显示德国企业由于以下原因计划对外投资:
销售与客服(占投资原因比率的47%),开拓市场(29%),节约成本(24%)。

在德国企业计划对外投资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占比最高的是老欧盟成员国(42%),其次是中国(37%),新欧盟成员国(30%),而针对整个亚洲的投资(不含中国)才只有26%。

由此可见,德国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继续保持高度的关注。

从《2006-2009年德国对外FDI流量行业结构》图来看,不动产和商务,金融保险,制造业,通信是今年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大类。

加工制造业历来是德国的强项,随着各国金融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德国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如德意志银行,安联,慕尼黑再保险等企业对外投资日益活跃,近年来,德国在海外对服务业的投资也呈上升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