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谈谈您的看法。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谈谈您的看法。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谈谈您的看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1、让学生开展数据收集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大量的数据信息。教师应向学生阐述观察、收集、整理各种数据的重要性:只有做好最基础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才能对统计数据进行正确地分析,才能帮助我们解决有关统计等实际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校开展体育节期间,我向三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收集班上每位同学最喜欢的一种球类项目,将收集的结果填入下面的统计表,并说说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既是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德育活动,实现双赢。

又比如,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解学生喜欢的食物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等。通过联系生活的数据收集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兴趣,也能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可以帮助大家思考和探讨一些实际问题,发展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2、结合"统计知识和方法" 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收集、统计数据的目的就是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获取有效信息。在小学教学中,一般是借助统计教学来进行,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统计思想方法和统计知识,而统计图表是一种直观的数据信息获取方式,同时也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好办法。让学生对收集到的数学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统计图表,并通过查看统计图和统计表,对比分析图表中的数据,从中发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运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决。数据通过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来分析数据,以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地决策、判断,这样就能很好地促进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刚才有同学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很公平,也有人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

……

师:下面就来做一个实验,由大家亲自动手抛一抛硬币,看这种方法到底公不公平?

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抛硬币40次,分别统计相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组1:正面朝上22次,反面朝上18次。

小组2:正面朝上21次,反面朝上19次。

小组3:正面朝上24次,反面朝上16次。

……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各小组的实验数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生1: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

生2: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基本一样。

……

师:大家对数据的分析都很有道理。如果我们继续下去,抛100次,200次

等等,情况会是怎样的呢?

生:我觉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师:很好。大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以及对数学家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抛硬币出现正面朝上和出现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教学片断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收集数据,借助统计表进行整理,然后观察自己的实验统计表和数学家的统计表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完整地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让学生体验了数据整理分析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概率知识,获得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体验,而且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面对许多涉及数据分析的数学问题,而具有数据分析观念,才能更好地加以解决,学生所学到的统计知识与方法,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为更好地制定决策、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因此,要指导学生善于借助数据分析的策略方法,使学生从复杂的信息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恰当的选择、判断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例: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之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同学轮流掷两个骰子,和是单数的甲同学赢;和是双数的乙同学赢,判断这样的游戏是否公平。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游戏公平吗?

生1:我觉得不公平。

生2:我觉得公平,因为两个骰子的和不是单数就是双数。

生3:这要看运气,不好说。

师:掷出两个骰子,和一共有几种情况呢?有什么方法能把他们罗列出来呢?

生:把它们可能出现的和一一写出来。

师:要把它们的和完整的罗列出来,既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能重复,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统计。

师:很好,统计表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助手,那么怎么来设计这个统计表呢?小组先交流一下。

小组汇报设计的统计表:第一行和第一列表示每个骰子分别有1-6六个数字,每两个数字相加就是两个骰子的和。

师:通过这个统计表,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掷出两个骰子,和一共有几种情况呢?

生:36种。

师:请大家统计一下,和是单数或双数各有几种?

生:都是18种。

师:那么大家觉得和出现单数或者双数的可能性一样吗?

生1:和是单数与和是双数的情况一样

生2:和是单数或者双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师:回答得真好。和是单数和双数的可能性都是1836=1 2,因此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解决"游戏是否公平"是生活中一个现实问题,怎么解决,必须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有关统计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游戏练习--设计统计表--分析统计表--得出结论"的过程,当中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同样

的数据有多种的意义,有不同的分析方法。整个环节,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据整理分析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 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 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知识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法。 三、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四、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纵向条形统计图 出示图片:我带你们看一个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水立方)这是哪?(鸟巢) 师:北京为了筹备第29 届奥运会除了新建了这两个标志建筑以外,还改建了一些原有 的体育馆,比如工人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知道它们分别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课件演示】:奥运会场馆情况统计图 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 人水立方 奥运场馆容纳人数统计图 鸟巢

1.这是一份?(板书:统计图)这份统计图和我们二年级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2.我们看看工体的座位情况,它有多少座位啊?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按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那样,每个小格代表2或者5行不行? 小结:得按照数据的大小来决定单位格代表多少。 3.首体呢?在什么范围?怎么看的?(出示:18000) 师:观察这张统计图,如果去掉竖线,你还认识吗? 4.水立方里可以容纳多少人呢?为什么? 5.鸟巢的座位数占9个格多一点,你猜猜鸟巢有多少座位?为什么都估计90000多? 看来单位格表示多少特别重要。(出示91000人) 师:我们都知道开幕式在鸟巢进行,为什么?(场馆大,容人多。) 你是通过什么猜的?(板书:数据) 师:如果把这张图改变方向,你还认识吗? (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绿色奥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起看看北京用水的情况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 北京市部分生活用水情况与北海蓄水量对比统计图 北海 的蓄水量 洗浴业 洗车业 1.这张统计图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横向) 2.课件:这是哪里?(北海)知道北海有多少水吗?(出示:60 )怎么知道的? 师:这是一家洗浴中心,现在北京大街上的洗浴中心越来越多了,北京市所有洗浴中心的年用水量是(出示:条形)你们为什么表示惊奇?

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研究-精品文档

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1.从统计学的主要目的来看,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数据是任何科学的基础,但是只有数据是不够的。“要是没有数据分析,就不值得努力去收集数据”。科学家的许多研究工作,就可以看成是对数据的思考。 2.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统计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此要求改为数据分析观念。对比两者定义,可以发现它们有着明显不同:从“统计观念”到“数据分析观念”,要求更加具体,价值指向更加明确,这一变化将对统计和概率内容的教学产生很大影响。 3.从生活实际的需要来看,数据分析对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口普查是重要国情国力的调查。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文化多样,经济复杂,于2010年11月1 日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此外,数据分析对个人也很必要。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大量的信息都是用数据来表现的,我们进入了一个“数据时代、图表时代”,理解数据的素

养是未来 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 4.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统计与概率”是实验稿所规定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之一,由于这部分内容与传统的“确定性数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教师对“统计与概率”的核心思想、统计与概率的联系和区别、课堂上应当突出的关键和重点,以及不同年级学生应当达到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等问题,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困惑及认识上的分歧。目前,广大教师统计和概率的教学视角狭窄,片面追求绘制统计图表的方法和计算技巧,教学中缺乏数据的多元分析、读懂图表及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规律、体会随机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数据意识、统计思维等方面的有效培养。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立了《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案例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数据:进行各种统计、计算、科学研究或者技术设计等作为依据的数值。英语为data ,严复1902年在《穆勒名学》中将它音译为“棣达”、“弟佗”,“数据”这词出现比较晚,1936 年后才在一些介绍外国科学进展的文章中出现。笔者认为,数据,是有根据的数,是可依据的数。当我们对某个随机变量(比如某个年龄的学生身高)进行观测时,事先不能预料会取到谁的身高,而一旦某位学生被抽取到,就称这个人的身高数值为这个

小学数学数据观念的培养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习心得 信阳四小杜春丽 统计学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数据,它是通过收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来帮我们解决问 题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实验稿中的“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指 出了统计的核心就是数据分析。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结合几位专家所举的例子,谈关于小学数学如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的几点看法。 一、要诱发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动机,使学生愿意参与数据分析活动。 数据分析必须面对一堆数据,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都有可能感觉枯燥乏味。因此, 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在素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考虑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统计学生上学所用的时间,感悟随机性;新年联欢会买水果,调查班里最喜欢吃的水果;学生在一、二年级的不同体重等等。这些素材都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二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分析的现实意义(或者说价值)。只有让学生觉得进行数据分析 是必须的、有用的,不进行数据分析就办不成事,事情就解决不了;学生才有可能积极投身 学习活动。下面的教学片断就是很好的说明: 教师出示几部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问学生想看哪一部。由于学生各自想看的动画片不 相同。由此引出问题。 师:有什么问题?生:我们什么都想看。 生:看谁想看的动画片多。 师:谁能想办法?生:要谦让。 师:那谦让了,同意么? 生:我有好办法,用统计,我们班40多位同学统计。想看什么的人多就看什么。 师:你听明白吗? 生:他说看哪个动画片的人多就看哪个动画片。 师:如果看蓝猫的人多,那喜欢看红袋鼠的人怎么办啊? 生:那就看蓝猫。师:我们要统计什么呀? 生:统计喜欢看这四部动画片的人数。 从这个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除了找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动画片创设情境外,更注重引发学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不一样,而又只能看一部动画片,这样就产生矛盾,同时数据分析成了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他们必须知道喜欢看哪一部动画 片的人数多,才有可能解决这一矛盾。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数据分析当中来。 二、要不断诱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修正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数据分析的过程不应只是计算和画图,应该把重点放在怎样分析数据上。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来做统计的。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下面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案例一:

关于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数据分析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核心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主线作用。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人生,因此培养学生数据化时代的数据分析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从优选素材、创设情境、理实结合的角度探讨了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方法。 关键?~:小学数学;数据分析;观念;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的第(三)部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被突出强调,可见数据分析观念的树立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是提高统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现以《复式统计表》教案为例加以阐述: 一、优选素材,“亲近”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面对的必然是很多数据,怎样才能让小学生“亲近”枯燥无味的数据?需要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中甄选并优选出符合学生的数

据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愉快心情中自然而然地乐于“亲近”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观念从中才会逐步树立起来。例如:《复式统计表》一课的课堂导入中,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的不同,以学校要组织兴趣小组为题,其中兴趣小组分为科学组(准备科技航模图片)、美术组(准备好学生喜欢的各种图画)、舞蹈组(准备好学生正在兴高采烈地跳舞图片)、音乐组(准备好学生正在歌唱的图片)、武术组(准备好少年武术动作图片)五个。将这些准备好的图片制作成PPT,在班上一边播放一边让同学们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每一个小组都由单式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报名。然后,教师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逐一展示给学生观察。 二、创设情境,“体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有关数据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通过由数据的推测产生的数据领悟、思维方法,以及对数据的应用价值的体会认识。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数据活动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创设出模拟化、更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身临其境,促进了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可以对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起到增强作用。例如:在《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过程中,单式统计表的完成奠定好了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基础。接下来,我们要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这五组单式统计表进行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学习,使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我们在平时的科学课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多为学生创造收集、记录、分析数据的实践机会,学生只有经常参与数据分析的实践,数据分析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数据分析是有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在我们教学中,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过程,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测量、调查等获取客观事实,观测工具的可靠性和学生运用工具的技能技巧,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及其分析 学习后我知道分析数据为主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设计。所谓数据是指在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所获得的和用于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查证、决策等的数值。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数据的来源,科学实验、检验、统计等活动获取的可以说,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政治、军事、科学、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对数据足够的认识和把握,很难在当今和未来社会的竞争中获胜。我这里讲的意思是,我们教师应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数据,应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当然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必须

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而不是喊口号 在科学课中,从表现形式上,使用数据主要是测量数据。性质上是定量的数据,即长度、面积、体积、重量、速度等。归纳起来,小学科学课重点指导学生获取、分析诸如长度、面积、体积、重量、速度等支持探究活动的测量数据。 现代社会是一个数据化的时代,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的背后都会演绎成大量的数据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产业,随着处理数据信息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汇集了各自急需的数据分析人才,如证券分析师、会计、资产评估师等,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数据分析观念与能力,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 首先,我们的学生其实本身就时时处在数据的海洋中,像平时的各门课程的测试成绩、周围商品的价格、身体生长发育的各个部分各个阶段的记录数据等等,但学生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分析这些数据,只是教师在总结学生成绩时,才会给学生分析一下这些数据体现出来的问题。基于这种现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依据学生现时遇到的事态,有意识的让学生计算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并让他们根据数据看看能得到什么信息,以利于指导自己行为。其次,帮助学生根据问题的背景掌握数据分析的正确方法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统计学的一个核心就是数据分析。不论是统计

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5649106.html, 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 作者:王娟 来源:《教师·中》2018年第08期 摘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分析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由于轻视统计与 概率知识的教学,本该让学生经历的统计过程却简单地以口述形式替代,导致学生难以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难以体验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如何正确领会新课标中的要求,把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落到实处,值得我们深思。文章作者就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谈几点策略。 一、新课标中关于数据分析内涵的基本表述 (1)“了解及在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应当先做调查,收集数据,理性分析后再进行判断,明确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这一描述强调了确立统计意识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前提。 (2)相同的数据,由于目标及研究的问题存在差异,所选择的分析方法就会不同,因此我们要依据数据分析选择恰当的方法。 (3)体验随机性。一是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二是只要有充分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 二、统计教学的现状分析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对于统计知识的教学,教师们往往只注重统计图的绘制,以及根据给出的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侧重统计量的计算。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机械地解决事先设定好的各种问题,难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即使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也不具备主动调查研究的意识和对数据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同时,由于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既琐碎又繁杂,不少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无法在数学课堂得到有效培养。学习统计与概率知识,有其固有的思想方法,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会造成小学生理解困难。事实也证明,学生如果不经历并体验随机现象,其数据分析观念是很难建立的。 三、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策略 对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不是苍白的说教、空洞的讲解,也不是教师说统计有用学生就能够体会到的,而是学生在亲历统计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的一种认识、形成的感性数据观念和理性的分析能力。 1.明确数据分析的作用,形成数据分析意识 数据分析运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家庭的收支情况,大到国家财政收支,都离不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教师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亲历从最初数据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统计:简单的数据分析》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简单的数据分析 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 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 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知识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 教学重点 认识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法。 三、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四、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纵向条形统计图 出示图片:我带你们看一个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水立方)这是哪?(鸟巢) 师:北京为了筹备第29 届奥运会除了新建了这两个标志建筑以外,还改建了一些原有 的体育馆,比如工人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知道它们分别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课件演示】:奥运会场馆情况统计图 1.这是一份?(板书:统计图)这份统计图和我们二年级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工人体育馆首都体育馆 人水立方 奥运场馆容纳人数统计图 鸟巢

2.我们看看工体的座位情况,它有多少座位啊?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按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那样,每个小格代表2或者5行不行? 小结:得按照数据的大小来决定单位格代表多少。 3.首体呢?在什么范围?怎么看的?(出示:18000) 师:观察这张统计图,如果去掉竖线,你还认识吗? 4.水立方里可以容纳多少人呢?为什么? 5.鸟巢的座位数占9个格多一点,你猜猜鸟巢有多少座位?为什么都估计90000多? 看来单位格表示多少特别重要。(出示91000人) 师:我们都知道开幕式在鸟巢进行,为什么?(场馆大,容人多。) 你是通过什么猜的?(板书:数据) 师:如果把这张图改变方向,你还认识吗? (二)横向条形统计图 师:绿色奥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起看看北京用水的情况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 1.这张统计图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横向) 2.课件:这是哪里?(北海)知道北海有多少水吗?(出示:60 )怎么知道的? 师:这是一家洗浴中心,现在北京大街上的洗浴中心越来越多了,北京市所有洗浴中心的年用水量是(出示:条形)你们为什么表示惊奇? 师:谁来指一指大概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猜猜是多少?(出示:132) 北海 的蓄水量洗浴业北京市部分生活用水情况与北海蓄水量对比统计图 洗车业

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路径探索

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路径探索 作者:卢林艳 来源:《速读·中旬》2020年第01期 摘 ;要:相关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字敏感度、符号意识、空间立体感、几何观念、运算准确能力、推理算术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包括: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问题应当先进行调查研究,其次再收集数据,最后通过分析托出判断,了解渗透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相同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本文结合数据分析观念再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数据分析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发表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引导 在信息技术以及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统计类型的知识已经成为现代人们日常工作整理和生产中的必备的技能。然而在中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观念的发展情况,将数据分析观念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数据分析是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待数据,它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的过程,其中发现问题也可以称为收集数据,做出假设也就是在描述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即是对数据的分析。数据分析观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用频繁,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1明确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学生数据分析意识的训练培养离不开具体案例的锻炼,凡是和数据相关的知识点,都与案例的训练密不可分。只有在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训练,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去体会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才能体会到数据分析的魅力所在,并能够熟练的将书本理论知识加以运用。例如,某个学校想要组织开展综合素质竞赛,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表现都很优秀,那么怎么决定派谁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呢?这时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果,通过分析来比较两名同学每次的平均考试成绩,挑选平均考试成绩比较高的那位同学参加比赛,在平均成绩相同情况下,可以通过计算方差等方法,选择方差较小,相对稳定,实力较强同学参加比赛。就一般情况来说运用平均数也可以反映出数据变化的稳定程度与可靠性,然而中位数与众数这两种数据则是在平均数不能够有效并且充分的反映数据显著特点时才会出现使用。 2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路径的意义 2.1使学生善用数据分析并且可以活用,充分理解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当今社会中信息和技术已经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面对大量散乱的数据,如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以供参考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每人都应当具备的素质。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分析,为人们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因此,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要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 第一,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收集数据收集数据能为我们解决哪些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有些老师认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教学起来没有给与必要的重视,因此学生自然也就对这部分的学习有所放松。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让学生明白数据的统计分析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数据分析决策的依据。 第二,要让学生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一定要让学生体验调查,实验,查阅资料,测量的作用。收集完资料后,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一整套的数据处理方法教师在统计活动材料的选用应采取由近及远的原则,先是身边的事、然后社会环境、再和其它学科相联系。收集的素材先是全部数据,如全班学生,利用统计对象的确定性

组织统计活动,学习统计图表;随着学习的深入,统计对象更多地具有随机性。例如,“估计你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通过实际调查验证你的估计。”在该统计活动中,每个同学家庭每个月要丢多少个塑料袋,统计对象的总数非常大,统计起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和物力。此时,就可以渗透抽样统计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对象。这里,统计对象可以是全班同学家庭的某些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或部分同学家庭的某个月丢弃塑料袋的个数。 第三,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作用以及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这些刻画数据的量的不同之处和侧重点。典型的例子如小李去找工作,看到招聘广告上写着该公司月平均工资3000元,而工作一月后发现实际领到工资只有1500元,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等大家讨论一段时间老师在继续出示工资单:公司三月份工资单,经理10000元,副经理8500元,一般员工有7人1500元,清洁工一人1000元。引出“大部分员工只有1500元,平均工资怎么会3000元呢”问题讨论,引发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识冲突。引导观察平均数在这组数据中平均数明显偏离中心,而大多数员工工资在1500元的位置,从而自然的引出众数概念,也体会众数的统计意义.。 第四,要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绘画统计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在教学中更应该搜集一些媒体发布的统计图表,让学生在读的

浅谈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到国民生产总值,小到家庭的收支,都离不开对数据的分析,离不开统计。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也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随着大家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对于这个领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绝不仅仅是画统计图、求平均数等技能的学习,而是要让孩子“亲近”数据,加强对孩子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下面就以统计为例说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一、重视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 “统计观念”的首要方面是能有意识的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即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是有用的,数据是有信息的,也就是说统计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决策,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一些情况,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统计活动材料的选用应采取由近及远的原则,先是身边的事、然后社会环境、再和其它学科相联系。收集的素材先是全部数据,如全班学生,利用统计对象的确定性组织统计活动,学习统计图表;随着学习的深入,统计对象更多地具有随机性。例如,“估计你们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通过实际调查验证你的估计。”在该统计活动中,每个同学家庭每个月要丢多少个塑料袋,统计对象的总数非常大,统计起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和物力。此时,就可以渗透抽样统计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己

选择统计对象。这里,统计对象可以是全班同学家庭的某些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或部分同学家庭的某个月丢弃塑料袋的个数。例如,通过农民分析往年的农产品价格,可以估计出今年的农产品价格,然后适当调整自己的农业种植结构。让学生意识到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还能帮助人们进行预测,体会统计的价值。 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数据分析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全过程,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说分析数据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常见的教学中,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都是教师布置的“任务”,只要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即可,而没有问一问为什么要做这些。在统计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不要把学生成为按一定指令办事的操作工,要有探索性。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统计融入到解决问题之中,有利于统计观念的形成。 设计问题情境,学生体会需要收集数据。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就要让学生经历产生和发展统计思想的全过程,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意识。 学生体会到分析数据能帮助人们做些什么。“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应该在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后,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讨论这些数据除了能帮助我们解决刚才提到的问题以外,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例如,通过农民分析往年的农产品价格,可以估计出今年的农产品价格,然后适当调整自己的农业种植结构。让学生意识到分析、整理后的数据还能帮助人们进行预测,体会统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谈谈您的看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1、让学生开展数据收集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大量的数据信息。教师应向学生阐述观察、收集、整理各种数据的重要性:只有做好最基础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才能对统计数据进行正确地分析,才能帮助我们解决有关统计等实际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校开展体育节期间,我向三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收集班上每位同学最喜欢的一种球类项目,将收集的结果填入下面的统计表,并说说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既是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也是德育活动,实现双赢。 又比如,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解学生喜欢的食物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等。通过联系生活的数据收集活动,不仅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的兴趣,也能让学生理解数据收集可以帮助大家思考和探讨一些实际问题,发展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2、结合"统计知识和方法" 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收集、统计数据的目的就是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

析,以获取有效信息。在小学教学中,一般是借助统计教学来进行,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统计思想方法和统计知识,而统计图表是一种直观的数据信息获取方式,同时也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好办法。让学生对收集到的数学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制作成统计图表,并通过查看统计图和统计表,对比分析图表中的数据,从中发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运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决。数据通过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来分析数据,以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做出正确地决策、判断,这样就能很好地促进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师:刚才有同学认为硬币掉下来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机会相等,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很公平,也有人认为这样不公平,那到底这种方法公不公平呢? …… 师:下面就来做一个实验,由大家亲自动手抛一抛硬币,看这种方法到底公不公平? 实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抛硬币40次,分别统计相关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兰陵小学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数据概况。 1、本次期末考试质量情况如下: 二、卷面分析。 1、命题指导思想:遵循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和配套练习,面向全体学生。 2、各年级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多样,题量合理,难易适当。低年级图文结合的题目较多,具有趣味性,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中、高年级注重学生智力、能力的差异性。因此,试卷既考查了学生对本年段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灵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各年级的试卷内容主要突出有几个特点:①基本概念部分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概念、性质是否正确理解,对公式、法则是否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②基本运算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四则计算的

意义、法则、定律、性质和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③统计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④图形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应用公式计算等能力。⑤解决问题的策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认真读题审题;能否通过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假设等思维方法,剖析数量关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能否进行多向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等能力。 三、主要成绩。 1、通过一学期来数学教师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基本概念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进行解答问题。 3、计算基本功较扎实,计算能力较强。绝大部分学生能应用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依据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竖式笔算、简便计算、估算和解方程。 4、统计意识强,统计能力较高。能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数据进行整理,正确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表,解答跟统计有关的问题。 5、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掌握较好,操作比较规范。 6、有关图形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能应用所学知识作图,能估量物体的高度、长度和重量;能运用合适的方法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7、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策略多样。①能根据各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方程中的等量关系,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方法,正确地进行解答。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③求异思维在平时的学习中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 四、各年级具体情况。 一年级: 从卷面情况来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且正确率达98.9,2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顺序,数的大小也掌握得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准确说出、画出钟面上的整点时间和大约几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分析卷面情况,数的组成中20里面有2个十,掌握较好。20里面有20个一,部分学生还不够理解失分较多。对于找规律的题目还存在理解上的问题“有一堆木头,第一层有1根,第三层有()根,第()层有6根。想一想,第10层有()根,第()层和第()层合起来是10根。”前半题是观察图意,数木头根数,后半题是根据题意找规律有些学生找不到规律,思维不够活跃。对玩数字卡片这题型,平时练了许多教师自认为掌握得不错,但这题数字较多,任选两张相加,算出的得数最大是(),最小是()。有学生就不会做了。另外统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个数错的较多,分析原因,对斜着放的正方体没有空间观念,存在一定问题,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对“数据分析观念”的认识

对“数据分析观念”的认识 我认为数据观念就是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 具体来说,数据观念包括三方面: (1)数据的意识,能想到用数据来处理问题。实际上用数据来进行推断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2)数据分析,体会数据中是蕴含着信息的。我们要经历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即数据处理的过程,把信息提取出来。 (3)数据观念,根据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自己平时的学习,我觉得把数据分析观念作为了这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数据是统计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对数据的分析是统计的核心知识,这个数据分析观念,就是实际上数据分析观念,主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据的作用,运用数据可以做什么,怎么来做,可能这是通俗一点来说,数据分析观念的一个基本的含义。 (二)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例如:班里要组织联欢会需要买些水果,买什么样的水果呢?可能一年级的孩子没有数据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孩子会说买苹果,因为我喜欢吃苹果,有的孩子会说买梨,因为我喜欢吃梨,他们没有一个统计的数据意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

家在一起讨论,发现你喜欢吃苹果,我喜欢吃梨,这样一来,要使买的水果得到很多的人喜欢,那我们必须要去收集数据,于是我们可以统计班上喜欢吃苹果的有多少人,喜欢吃梨的有多少人,喜欢吃橘子的有多少,最后发现可能喜欢吃苹果的人最多,于是就多买点苹果。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据意识,是小学阶段统计学的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不期望学生掌握多少种方法,但是他要有这样的想法,遇到这样的问题能想到去调查、能想到用数据说话,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例如:有两名选手,一名选手跳高一次比一次跳得好,成绩呈增长趋势;另一名选手他的成绩不是增长趋势,是波动的,有时候好,有时候坏,但这名选手的最高值非常高。老师给学生提问了,如果你是教练员,会选择哪名选手参加比赛?其实这里就牵扯了一个背景,要根据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知道在国际比赛中,跳远是以一次最好成绩记成绩的,六次比赛中,你有一次成绩最高,你就可能得冠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再要求这名选手是不是很稳定,关键是根据背景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数据分析观念成为这部分的的核心概念,在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中就必须注重数据观念、数据意识、数据分析的渗透。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统计与概率》部分

一下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整理。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下: 第八单元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会制作简单统计表,初步接触条形统计图(课后练习第七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上: 第八单元可能性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可能、不可能、一定)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三下 第三单元统计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横式、纵式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体会移多补少的思想。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上: 第六单元统计 1.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下: 第七单元统计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关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关于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与形成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取固然重要,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生成智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数据分析观念,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解决问题,这才是根本。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都离不开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探究。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以数学的眼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生数据观念的培养,就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的,最终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 关键词: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到处充斥着数据,这些数据有时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使人心绪不宁,因此,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尤为重要。掌握正确的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方法,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人们在解决日常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的方法,是人们发展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是人们发现事物价值存在性的工具。 数据分析过程 一.数据的收集 “数据”在数学中的意义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出现形式。它可以是指一组有意义的数字,如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身高:156cm、167cm、158cm、173cm……它也可以是指一组有意义的非法信息,如今天妈妈从超市买回的东西:饼干、牛奶、香蕉、薯片、西红柿、……因此在数据的收集中,当我们面对各种文章、报道、调查时我们应保持理智的心态,寻找最权威、最有效的数据,这样我们的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收集数据的过程:例题:我们班推荐谁当学习委员?1.明确调查问题——谁当学习委员。2.确定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3.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采用投票选举的方法。4.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一位同学的名字写在纸条上,投入推荐箱。5.记录数据——由一位同学唱票,另一位同学记票(以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得票数),第三位同学在一旁监督。二.数据的整理 数据整理是对调查、观察、实验等研究活动中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检验、归类编码和数字编码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数据收集后确杂乱无章地乱放,那么他们和胡乱涂鸦的东西差不多,那么这样的一组数据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大。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数据整理,得出其中包含的意义,并把它们有类、有序、有效的排列,使观察者直观的了解某一事物,做到见数据知事件的目的。 整理数据的过程:例题:我们班推荐谁当学习委员?1.原始数据的审核——检查票数是否符合学生人数,检查票数是否有效,是否能作为事实依据。2.实施归类整理——将得票者与得票数对应,并统计出得票者的总票数。3.列表或列图。

怎样对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

怎样对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 养 在二十一世纪中信息技术已经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面对大量散乱的数据,如何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以供参考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每人都应当具备的素质。而统计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分析,为人们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更好地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因此,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观念。 第一、能对数据的来源、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在信息时代里,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数据及其对其形象化处理的统计图表,除了能读懂并有意识地从各种渠道获得数据外,还必须理智地对待新闻媒介、广告等公布的数据,了解数据可能带来的误导,初步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评价的意识,既能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还要保持理智的心态,对数据的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呈现方式、由此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是每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二、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观念,首先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从统计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比如你是一个球迷,在一场比赛中会推测所喜爱的球队是否会赢,如果仅凭主观喜好去判断,那么你就不具备数据分析观念,并且判断往往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在判断之前,先收集一定的数据(双方队员的技术统计、双方球队历次比赛成绩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再对球队输赢作出推测就会比较可靠,那么就说明你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观念。具备以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将来一旦遇到了与数据有关的问题,即使你忘记了具体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但只要你有了这个意识,就会去请教专业人员,在他们的帮助下就能作出比较合理的决策。 第三、能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学生具备了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还要亲身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并能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运用数据作出的判断,不像逻辑推理那样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只能使在一定范围内作出的决策比较合理。 常见的统计活动如运动方面,跑步后的脉搏跳动会比静止时快多少,球队比赛输赢预测等;学习方面,男女生学习数学是否有差异,差异在哪个年级最明显,各科学习状况调查;学校周围道路交通(运输量、车辆数、堵塞情况、交通事故等)状况的调查,本地资源与环境的调查等等。

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小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描述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呢? 一、培养学生的数据的意识。 当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能想到用数据帮你解决问题。比如:班里要组织联欢会需要买些水果,买什么样的水果呢?可能一年级的孩子没有数据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孩子会说买苹果,因为我喜欢吃苹果,有的孩子会说买梨,因为我喜欢吃梨,他们没有一个统计的数据意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在一起讨论,发现你喜欢吃苹果,我喜欢吃梨,这样一来,要使买的水果得到很多的人喜欢,那我们必须要去收集数据,于是我们可以统计班上喜欢吃苹果的有多少人,喜欢吃梨的有多少人,喜欢吃橘子的有多少,最后发现可能喜欢吃苹果的人最多,于是就多买点苹果。这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数据意识。 二、鼓励学生尽可能地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体会数据蕴含着信息 1、鼓励学生用多种手段整理和描述信息 分类是整理数据的开始,但孩子们调查了一大堆数据后,看起来很杂乱,很自然的想法是把他们分类整理。让孩子们产生分类整理的想法,讨论分类方法,经历分类过程对学生统计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2、鼓励学生分析数据,从中获取信息 统计图表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鼓励学生能够从统计图表中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应鼓励学生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注重学生从统计图表的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呈现统计图表后通常都会提问:从这张统计图(表)中你能知道什么?这属于简单层次的分析数据。老师往往还非常重视学生更深层次分析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知识点汇总 一、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 1. 在实验稿《课标》中“统计观念”是核心概念,现在为什么改名为“数据分析观念”呢?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统计学是这样定义: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的确,统计学的一个研究对象是数据,它是通过收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处理的数据都是有实际背景的,正如课表组组长史宁中教授所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这个载体包括数,也包括言语、信号、图像,凡是能够承载事物信息的东西都构成数据,而统计学就是通过这些载体来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的科学和艺术。” 可见,统计学的一个核心是数据分析,实验稿中叫统计观念,现在叫数据分析观念,这两点并没有本质性的不同,而是用这样的语言更加点出了统计的核心就是数据分析让人一目了然。 2. 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 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说明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3.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第一,就是让学生去经历这个数据分析的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例如,清华附属小学安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统计》。安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四部动画片,选出大家最喜欢看的一部进行播放。学生的想法各不相同,这可怎么办呢?老师启发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做统计的。统计什么?怎样统计呢?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思考中,他们最先想到举手表决,却没有准确统计出结果,然后又继续想办法,有的学生说站起来这样数的更清楚了,还有说在小组内去统计,然后我们再汇总,最后大家都统一到用投票表决的方法来统计。当数据统计上来以后,如何让学生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呢?安老师让学生利用数据来推断,看哪部动画片,要用数据来说话。恰巧当时这个班正好有一个孩子是请假没来,老师提出问题:如果这名同学也来投票表决,还是去看“多啦 A 梦”吗?学生根据数据利用简单推理也做出了判断。 第二,鼓励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方法,根据问题的背景能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体育课上 11 名男同学 100 米跑的成绩: 13 秒 2 17 秒 13 秒 5 15 秒 8 12 秒 17 秒 1 16 秒 7 15 秒 6 17 秒 16 秒 6 16 秒 7 。 平均数: 15 秒 6 ,中位数: 16 秒 6 (1)如果选择参加一项比赛,希望有一半的男同学可以参加,选择哪个成绩作为标准? (2)如果希望确定一个较高的标准,选择哪个成绩作为标准?(答案不唯一) (3)如果要确定一个标准,你如何确定?为什么? 第三,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史宁中说:“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重点是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