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考语文复习练习题23含解析

练习题(23)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丰腴(yú)纨绔(kù)白炽灯(zhì)跌宕起伏(dàng)....铩羽而归(shā)B.作揖(yī)慰藉(jí)黑魆魆(xū)....蹑手蹑脚(niè)洗室(盥guàn)影(C.譬如(pì)倩qiàn)....D.泅水(qiú)拓印(tuò)乱哄哄(hōng)讪讪一笑(shā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康菲公司近来问题频出,蓬莱19-3油田c平台周边海底的溢油量昨日再度飙升。

B.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说:“如果抱着功力的心态逼孩子学琴,反而会压抑孩子的天性。”C.针对我国大辐增长的外汇储备,专家认为有必要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掉进“美元陷阱”。D.收藏市场“温度”过高,势必刺激更多的膺品流入市场,导致鱼目混珠的情况屡屡发生。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炎热的午后,母牛在树下挥动着尾巴;树木把小河________得这样翠绿一片,________使我们

觉得当一只雌的红松鸡一头扎进水里去的时候,它应该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

②风吹动柔长的枝条,似乎千万支纤手伸来挽留他,他被这故乡柳树的________之情所感动,放慢了离乡的脚步。

A.点染以致于拳拳B.点缀以至于拳拳

D.点缀以致于眷眷C.点染以至于眷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奥委会食谱上中国菜的翻译方法是比较讲究的,比如咕咾肉,英文直译就是“鸡肉加甜酸酱”,后面再写上拼音,然后配图,真是惟妙惟肖。....B.他很想躺在床上静静地休息一会儿,可是那苦恼的思绪仍然纷至沓来,像一团乱麻似的缠绕着....他。

C.我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D.村姑们匆匆忙忙地打扫干净脱粒场,有的扛着抬床,有的拿着扫帚,川流不息地奔走着。....5.【2015年四川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 1 -

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2017年北京卷】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6...(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B.(乙)C.(丙)D.(丁)

7.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冰炭不同炉

B.不为五斗米折腰

C.明日黄花

D.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______,钩心斗角。

(杜牧《阿房宫赋》)

(5)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让民族文化基因植根于青少年之心

王伟光

- 2 -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多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他还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恩格斯论证过家庭的本质——“父亲、子女、兄弟、姐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种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中华民族尤其注重家庭,在传统社会伦理中,不论是三纲、五常,抑或六纪、十义,姑且不论其封建糟粕,就其中蕴含的传统社会“家庭至上”的理念而言,至今仍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当中。这种观念也影响了传统社会制度和社会道德的建构,比如魏晋时提出的“以孝治天下”,在社会道德评判中把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弟和睦等作为重要的标准。在中华文明的进化中,这种“家庭至上”的理念逐渐上升为家国情怀。《大学》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国家、社会、家庭、个人

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成为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建设的中转站。家风正,则民风纯;家风正,则政风清。

中华民族素有重视家庭教育传承的优良传统,留下了十分丰富、意义深远的家训。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传说中的伏羲、黄帝之时,就有类似家训的“教”“戒”等。西周时期,周公因留驻京城辅佐成王,遂让其子伯禽前往鲁国就封。伯禽临行之际,周公以自己“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躬身实践为例,反复叮嘱伯禽不能“以国骄人”。这大概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家训。两汉时期,儒学独尊,士大夫非常注重家风、家教,但大多只留下一言半语,比较零碎,不成系统。到了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撰著《颜氏家训》开家训著述之先河。此后,自隋唐宋至元明清,家训著作大量出现,影响较大的有宋司马光《温公家范》、袁采《袁氏世范》,清朱用纯《治家格言》、张英《聪训斋语》等。清代甚至出现了家训性质的家书之作,有代表性者如曾国藩家书,其中包含很多家训内容,后人专门将之摘抄出来,编为《曾文正公家训》。与此同时,家训著述也越来越社会化,从士大夫之门走入寻常百姓之家,很多家庭、家族都形成了自己的家训,保存于众多家谱之中。家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前人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和中华民族辉煌发展史中的价值取向,蕴含着宝贵的思想精华。

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纂的《中华家训精编100则》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高度重视。该书从古代名家、现当代革命家、仁人志士的家训或者家训性质的文献中精挑细选,按照修身、励志、治学、诚信、廉正、仁爱、孝慈、教子、和敬、处世10个部类进行编排,每个部类10则,辅以注释、译文、评析等,并配以图画、书法作品,文字简短凝练,内容深入浅出,形式图文并茂。编纂该书是挖掘传统文化精髓的一种探索,也是连接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 3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尝试,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范本,有助于把中华传统文化基因融入现代人的价值理念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相信《中华家训精编100则》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

(本文节选自作者为《中华家训精编100则》所作序)

9.下列对序文各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1段:编纂《中华家训精编100则》的现实背景。

B.第2段:从家庭的本质出发论述中华民族尤其注重家庭的特点。

C.第3段:中华民族家训文化的发展过程。

D.第4段:《中华家训精编100则》的编纂特点及成书意义。

10.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认为,无论是家庭观念中的糟粕,还是精华,至今仍融入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B.“家风正,则政风清”的说法反映了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之间的联系,说明家庭是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建设的中转站。

C.中国的家训文化具有源远流长、不成系统及社会化的特点,蕴含宝贵的思想精华。

D.清代,每个家庭、家族都有自己的保存于家谱之中的家训。

- 4 -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

A.项:白炽(chì)灯;B.项:慰藉(jiè);D.项:拓(tà)印;讪(shàn)讪一笑。2.解析:选A。

B.项:功利;C.项:大幅增长;D.项:赝品。

3.解析:选C。

①点缀:侧重于衬托、修饰,使原事物更美好。

点染:侧重于绘画时景物的点缀和着色。

②以至于: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情况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以致于:其引出的结果往往是不好的。

③拳拳:指恳切真挚。

眷眷:指依恋不舍。

结合语境,应选“眷眷”。

4.解析:选A。

A.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项,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C.项,神秘莫测:非常神秘,不可推测。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

D.项,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5.解析:选B。

A.项:句式杂糅,“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一句杂糅。应删去“是”和“举行的”。

C.项:搭配不当,“引导”和“顽疾和陋习”不搭配。应去掉“和引导”。

D.项:语序不当,“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语序不正确。应将“四川”移到“首次”之前。

6.解析:选C。

邀请对方指导,却提出“认真”的要求,显然不得体,改为“提出宝贵的意见”。

7.解析:选B。

B.项:借代;其它三项为比喻。故选B。

8.解析:

- 5 -

(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闻道有先后(2)弟子不必不如师

(3)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各抱地势(4)廊腰缦回)望中犹记佛狸祠下(5 。9.解析:选B第2段:从家庭的本质出发,论述家庭观念会影响社会制度和社会道德的建构。

10.解析:选B

A项:不合文意,原文是“姑且不论……”;C项:偷换概念,“不成系统及社会化”错。“中国的家训文化的特点”不等于两汉时期家训的特点;“越来越社会化”是家训文化在发展中呈现出来的特点,也不能直接等同于“家训文化的特点”。D项:以偏概全,非“每个家庭、家族”,而是“很多家庭、家族”。

-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