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合集下载

老一辈领导人

老一辈领导人

一。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

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1924年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

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1930年5月,写《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共青团史

共青团史

左图为共青团十一届四中全会新选出的团中央 常委合影,右图为王兆国与出席大会的代表交谈。
(二)共青团十二大
1988年5月4日至8日,中国共青团召开了第十二次全 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2027名,代表全国5600万 团员。代表们听取和讨论了宋德福向大会作的题为《在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继往开来艰苦奋斗》 的工作报告,大会号召各级团组织、全体共青团员和各族 青年,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大会 通过了《关于实行团员证的决议》,确定歌曲《光荣啊, 中国共青团》为中国共青团代团歌。 会议选举宋德福为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刘延东、 李源潮、张宝顺、李克强、洛桑、刘奇葆、冯军为书记处 书记。
青年团二大在北京召开,左图为代表步入会场, 右图为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在团二大开幕式上致祝词 。
(二)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大
1957年5月5日至25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 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 正式代表1493人,代表着全国92万个基层团组织 和2300万团员。大会听取、讨论和通过了由胡耀 邦所作的题为《团结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新中 国》的工作报告,修改了团的章程,决定将中国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会议选举胡耀邦担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刘西元、罗毅、胡克实、王伟、梁步庭、项南为 书记处书记。图为中国Βιβλιοθήκη 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二、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 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 设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二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于1953年6月23日至7月2 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 表495人,代表38万个基层组织和900万团员。大会 的任务是:动员全体团员和广大青年为逐步实现国 家工业化和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大 会讨论并且通过了胡耀邦作的题为《团结全国青年 在建设伟大祖国的行列中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 会议选举胡耀邦为团中央第一书记,廖承志、 刘导生、罗毅、王宗槐、荣高棠、区棠亮、章泽、 胡克实为书记处书记。

真情耀邦

真情耀邦

真情耀邦作者:余玮来源:《党史纵览》2015年第11期胡耀邦(1915.11-1989.4),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曾任儿童团湘东南特委儿童局书记,少共中央局秘书长。

1934年参加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川北区委书记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三书记、第二书记,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

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

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8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辞去总书记职务,同年11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201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同志100周年诞辰,本刊特设专栏,以示纪念和缅怀。

高勇,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秘书长,之前曾两度任职于团中央,前后长达27年,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团干”。

1959年3月1日至1964年8月15日,正值盛华的高勇在胡耀邦身边做秘书工作,是胡耀邦主政团中央时在其身边工作最久的一位。

即使后来不再在胡耀邦的身边工作了,高勇依然与胡耀邦及其家庭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如今,高勇已是耄耋老人,他和夫人皓首相伴,在北京西直门附近一栋普通住宅楼里过着娴静的老年生活。

只不过,在高勇愈老弥深的记忆里,曾走过的人生旅途中那些值得回味的片断,仿佛就在眼前。

真性情有个性的胡耀邦1952年4月,还不到21岁的高勇到团中央工作,直到1983年初,52岁的他从团中央正式“毕业”,被调往河北省邯郸市委工作,“中间扣除在教育部工作4年,也还有27年”。

“文化大革命”后,高勇先后在教育部、团中央、邯郸市委和中央文献研究室任职,1991年离休,他说团中央这一阶段对他的成长影响最大。

第一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光荣历史

第一讲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光荣历史

第一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光荣历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而来的。

它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兴起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青年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青年运动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中国青年团组织的建立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青年新的觉醒。

中国青年从此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走上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五四”运动前后,爱国青年学生,在革命的先驱指导下,纷纷组织进步社团,出版进行刊物。

在北京,有李大钊同志领导的少年中国学会,出版《少年中国》杂志;在长沙,有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志组织的新民学会,出版《湘江评论》;在天津,有周恩来等同志组织的觉悟社,出版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杂志;在武汉,有恽代英等同志组织的利群书社,出版《社会新声》。

这些社团和刊物的出现,为团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五四”运动后,上海政治团体林立,思想流派纷呈,出现了一大批很有影响的进步社团和刊物,很多有志于改造中国的热血青年纷纷聚集上海,使上海成为中国青年运动最发达的地区。

1920年夏天,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为了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由其最年级的成员俞秀松出面,于8月22日在上海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上海团组织的带动下,毛泽东在湖南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亲自担任长沙地方执行委员会的书记,使长沙团的组织成为当时在思想上最纯洁,组织上最巩固,政治上最坚强的地方团组织。

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领导工作。

同时,广州、武昌、济南等地在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同时,也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党中央十分重视青年团的工作。

党的“一大”专门研究了各地建立和发展团组织的问题。

会后,各地党的组织选派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党员去加强指导团的工作。

1921年冬,留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在旅欧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中发起和组织了“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在旅欧学生和华工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团中央首任书记施存统的跌宕人生

团中央首任书记施存统的跌宕人生

团中央首任书记施存统的跌宕人生记者通过采访施存统的家人,还原了其跌宕起伏的人生。

热血男儿激扬文字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因为痛感传统的中国社会暮气沉沉,缺乏一种生龙活虎的精神,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和知识分子提出“少年中国”这一响亮口号振奋民族精神。

施存统的早期生活,就和青年运动密切相关。

1899年冬,施存统生于浙江金华市金东区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在他读书时,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金华县的长山高等小学,施存统读了很多书。

“他为祖国的国土被割裂、人民被奴役,为日本强迫中国承认‘二十一条而义愤填膺。

他后来说,这时候他‘为家的热度已不及为国的高。

” 施根叶是施存统的侄子,是金华市金东区的一名退休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介绍了当时施存统的想法。

施存统的心里,一团火焰开始悄悄地燃烧。

1917年,在舅父的资助下,施存统考取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周围教师的影响下,他倾向进步。

1919年9月,他和其他进步学生一起组织了“全国书报贩卖部”和“书报贩卖团”,大量销售《新青年》《星期评论》《少年中国》等宣传新思想的刊物,还在1919年11月1日出版了《浙江新潮》。

这是施存统第一次开始参加青年活动。

1919年11月7日,施存统写了一篇当时惊世骇俗的文章《非孝》,不满过分的孝道干涉人的自由、平等、博爱,主张用平等的“爱”来代替不平等的“孝”。

这篇文章被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视为“洪水猛兽”“大逆不道”,这可闯了大祸:当时的浙江省长公署发出训令,责成教育厅切实查办。

在这种压力下,《浙江新潮》被查封,施存统被开除,陈望道、夏丏尊等一批新派教员被解聘。

杭州呆不下去,施存统开始了另一场探索:他得知北京正在试验工读互助团,他和同学俞秀松等人立即前往。

但两个月后,因为管理不善,工读互助团解散,试验失败。

施存统得到的教训是“社会没有根本改造以前,不能试验新生活”。

挫折,并没有浇灭施存统心中的火焰,反而使它烧得更旺。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会议时间地点备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5.5-10 广州推选方国昌为书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8.20-25 南京青年团二届一中全会1923.8.25 南京推选刘仁静任委员长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二届二次扩大会议1924.3.22 上海取消“委员长”职务,刘仁静任秘书。

当年5月刘仁静离职,秘书职务由林育南代理。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1.26-30 上海改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三届一中全会1925.1.30 上海张太雷当选为总书记共青团三届一次扩大会议1925.9.6-10 北京任弼时任总书记共青团三届二次扩大会议1926.7.19-22 上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5.10-16 武汉共青团四届一中全会1927.5.16 武汉任弼时选为团中央书记武汉中央全会简称汉全会议1927.8.12 汉口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共青团中央十一月扩大会议1927.11 上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7.12-16 莫斯科共青团五届一中全会1928.7.16 莫斯科关向应选为团中央书记共青团五届四中全会1931.3.11 秦邦宪任团中央书记苏区共青团第一次代表大会1932.1 瑞金选举顾作霖为团苏区中央局书记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37.4.12-17 延安建立“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冯文彬、白治民、高朗山、刘秀梅、黄庆熙、徐克仁、李瑞山、胡耀邦、刘西元9人为常委。

共青团中央机关即完成停止了工作。

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938.10.10-11.21 延安成立“中华青年救国团体联合办事处”,冯文彬为主任解放区青年工作代表会议1947.9.15-20 扩大团的试建工作全国青年团筹委会1949.2 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为主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49.4.11-18 北平选举任弼时为团中央名誉主席青年团一届一中全会1949.4.22-24 北平选出冯文彬为团中央书记青年团一届二中全会1951.11.20-26 北京选出冯文彬、廖承志、蒋南翔、李昌、荣高棠、宋一平为团中央书记,组成团。

施复亮:青年团中央第一任书记

施复亮:青年团中央第一任书记

施复亮(1899—1970),原名施存统、复亮、伏量,别号伏图,化名方国昌,浙江金华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之一,中国民主革命先贤。

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第一任书记。

他还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父亲。

发表进步文章 筹建共产主义小组1916年的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师的陈望道、刘大白、夏丏尊和李次久四人被称为当地学术界的“四大金刚”。

施存统在“四大金刚”施复亮:青年团中央第一任书记◇胡平原和一些进步教师的影响下,于1919年在杭州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他积极行动,和第一中学的阮毅成等发起创办《浙江新潮》杂志。

这一杂志言论进步,陈望道曾誉之为“杭州一颗明珠”。

是年秋,《浙江新潮》第二期发表了施存统所写的《非孝》一文。

文章主张打倒封建主义的“孝”,倡议以“爱”代“孝”,被反动当局视为洪水猛兽,进而牵连《浙江新潮》被查封,施存统被开除学籍,就连陈望道等“四大金刚”也被撤职查办。

校长经亨颐坚持正义抗拒,反动当局出动军警包围学校,制造了流血事件,酿成闻名全国的浙江一师风潮。

反动当局在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压力下,收回对教师的处罚。

不久,陈望道等教师也自动离校赴沪,校长经亨颐也被挤走了。

施存统被开除学籍之后,由杭州赶赴北京与同学俞秀松等参加了由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王光祈等支持和赞助的北京工读互助团。

他一边劳动,一边学习。

虽然仅仅两个多月后,工读互助团第一小组就宣布解散了,但是在那个年代,工读互助团震动了新文化界知识分子群体。

因此,当工读互助运动无声无息地消失后,那些原来的发起人、参与者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毛泽东、施存统等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共产主义小组。

施存统对工读互助团尚有建议,曾写了《工读互助团实验和教训》一文,认为要改造社会必须从根本上谋求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地一部分的改造是不中用的。

于是他立即行动,由北京赴上海,在上海与陈独秀、陈望道等在澄衷中学举行了五百多人参加的第一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会议。

团务知识

团务知识
16
一、团史简介
胡锦涛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 1959—1964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 1964—1965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学习,并任政治辅导员 1965—1968年 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并任政治辅导员 1968—1969年 水电部刘家峡工程局房建队劳动 1969—1974年 水电部第四工程局813分局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
20
二、基层团务知识
▪ 2、三会两制一课
团支部要定期召开团支部团员大会,根据团支 部工作需要,经常召开团支部委员会,并指导团小 组开好团小组会;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每年定期实 施团员教育评议、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定期组织团 员上好团课。
21
二、基层团务知识
3、团的各级组织设置
共青团中央
共青团地方各级委员会
31
面的优缺点和自己的意见。
(4) 召开团支部大会
1、申请入团的青年汇报本人情况。
2、入团介绍人报告被介绍人情况,并提出意见。
3、团支部书记或组织委员代表支委会报告对申请入团青年的审 查意见。
4、到会团员围绕申请入团青年是否具备入团条件进行讨论。
5、到会有表决权的团员就是否同意申请入团青年加入团组织进 行无记名投票或举手表决。
18
二、基层团务知识
1、共青团的性质 2、三会两制一课 3、团的各级组织设置 4、团旗、团徽、团歌、团员证、团章 5、团员发展 6、团员管理
19
二、基层团务知识
▪ 1、共青团的性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 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 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负责主持日常工作,团中央第一书记为正部级;常务书记是副部级且一般兼任全国青联主席;而书记处书记是正厅级,但属于中央管理的干部,一般到地方任职为副省部级官员。

1920年8月22日俞秀松负责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任书记。

11月团临时中央局成立任书记。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相继成立,其中北京高君宇任书记。

1921年11月,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指派施存统负责团临时中央局,任代理书记。

1922年5月5日至10日在广州举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方国昌(施存统)为书记。

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施存统因患神经衰弱请辞。

中共1中央决定组建团中央临时中央局,任命邓中夏代理委员长。

1924
年3月22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二届二次扩大会议在上海改组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刘仁静任秘书。

同年4月刘仁静离职,秘书职务由林育南代理。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在上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央编办管理)
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央青年运动委员会:1938年5月5日,中央作出《关于组织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决定》,中央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

凯丰为书记,冯文彬为副书记。

1938年11月,陈云接任中央青委书记1941年6月4日,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央青年运动委员会。

9月10日,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央青委由凯丰为书记,冯文彬为副书记。

宋一平、蒋南翔、高朗山为委员。

1942年3月,冯文彬接任中央青委书记1943年3月16日-20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职工运动委员会、妇女运动委员会、青年运动委员会合并为中央民运工作委员会。

1945年8月,恢复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冯文彬为中央青委书记,廖承志、蒋南翔为副书记。

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
方国昌(施存统)
第一任
1922.05-1925.01
23-26岁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
1921年入党
1899-1970.11.29
享年71岁
浙江金华人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之父
张太雷
第二任
1925.01-1927.05
27-29岁
天津(北洋)大学
1921年入党1898.06.17-1927.12.12
享年29岁
江苏武进人
任弼时
第三任
团中央代理总书记
1925.5.6-1925.7.21 第四任共青团中央局总书记1925.7.21-1928.7
21-24岁
湖南长郡中学
1922年入党1904.04.30-1950.10.27
享年46岁
湖南汩罗人
关向应
第四任
1928.07-1929.09
26-27岁
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
1925.01入党1902.09.18-1946.07.21
享年44岁
辽宁大连人\满族
历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总书记
1949.04-1964.06
任弼时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备
委员会主任
1949.2.18-4.12
团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1949.4.12-1950.10.27
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
1922年入党
1920年参加革命
1904.04-1950.10.27
享年46岁
湖南汩罗人
冯文彬
第五任
1949.04-1953.07
38-42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上海浦东中学夜校
1928年入党
1911.11-1997.10.20
享年86岁
浙江诸暨人
胡克实
第六任1953.07-1957.05
32-36岁
1937.09入党1921.05-2004.06.27
享年83岁
湖北武昌人
胡耀邦
第七任
1957.05-1964.06
42-49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延安抗日大学
1933.09入党1915.11.20—1989.04.15
享年74岁
湖南浏阳人
历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1964.06-现在
胡耀邦
第七任
1964.06-1966.08
49-51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延安抗日大学
1933.09入党1915.11.20—1989.04.15
享年74岁
湖南浏阳人
韩英
第八任
1978.10-1982.11
43-47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北京矿业学院
1956.08入党
1935.01生
辽宁阜新人
调任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副总经理、党组副书

王兆国
第九任
1982.11-1984.12
41-43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
1965.12入党
1941.07生
河北丰润人
调任中央办公厅主任
胡锦涛
第十任
1984.12-1985.11
42-43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
1964.04入党
1942.12生
安徽绩溪人
调任贵州省委书记、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宋德福
第11任
1985.11-1993.05
39-47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1965.12入党
1946.02-2007.09.13
享年61岁
河北盐山人
李克强
第12任
1993.05-1998.06
38-43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博士
1976.05入党
1955.07生
安徽定远人
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国家人事部部长、党组书记兼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组长调任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兼任黄河防汛总指挥部
总指挥
周强
第13任
1998.06-2006.12
38-46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西南政法大学硕士
1978.09入党
1960.04生
湖北黄梅人
调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胡春华
第14任
2006.12-2008.05
43-45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中央党校研究生
1983.04入党
1963.04生
湖北五峰人
调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
陆昊
第15任
2008.05-2013.03
41-46岁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北京大学硕士
1985.05入党
1967.06生
上海市人
调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秦宜智
现任
2013.03-至今
48-
兼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硕士
1985.01入党
1988.07参加工作
1965.12生
河南新乡人
西藏自治区原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