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内容加密方案

信息内容加密方案
信息内容加密方案

信息内容加密方案

1. 加密技术

所谓数据加密(Data Encryption)技术是指将一个信息(或称明文,plain text)经过加密钥匙(Encryption key)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cipher text),而接收方则将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Decryption key)还原成明文。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

同时,硬件加密技术基于软件加密,但是提供了硬件如USBkey等。

1.1. 密钥加密技术

密钥技术提供的加密服务可以保证在开放式环境中网络传输的安全。通常大量使用的两种密钥加密技术是:私用密钥(对称加密)和公共密钥(非对称加密)。

1.1.1. 私用密钥

在私用密钥机制中,信息采用发送方和接收方保存的私有的密钥进行加密。这种系统假定双方已经通过一些人工方法交换了密钥,并且采用的密钥交换方式并不危及安全性。

需要对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算法。由于其速度,对称性加密通常在消息发送方需要加密大量数据时使用。对称性加密也称为密钥加密。

对称式数据加密的方式的工作原理如图。所谓对称,就是采用这种加密方法的双方使用方式用同样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密钥实际上是一种算法,通信发送方使用这种算法加密数据,接收方在意同样的算法解密数据。

因此对称式加密本身不是安全的。

1.1.

2. 公共密钥

公共密钥机制为每个用户产生两个相关的密钥。一个公开,另一个私有。如果某人想给你发送消息,他(她)用你的公开密钥对信息加密。当收到信息后,你可以用私存的密钥对信息解密。与对称加密算法不同,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钥(privatekey)。

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作非对称加密算法。

因此,根据需要也应该选择非对称加密方式。

2. 加密算法

常见加密算法有: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对称算法,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的对称算法,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RC2和 RC4:对称算法,用变长密钥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比 DES 快;

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使用 128 位密钥提供非常强的安全性;

RSA:由 RSA 公司发明,是一个支持变长密钥的公共密钥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块的长度也是可变的,属于非对称算法;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是一种标准的 DSS(数字签名标准),严格来说不算加密算法;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对称算法,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目前 AES 标准的一个实现是 Rijndael 算法;

BLOWFISH,它使用变长的密钥,长度可达448位,运行速度很快;

MD5:严格来说不算加密算法,只能说是摘要算法

对MD5算法简要的叙述可以为:MD5以512位分组来处理输入的信息,且每一分组又被划分为16个32位子分组,经过了一系列的处理后,算法的输出由四个32位分组组成,将这四个32位分组级联后将生成一个128位散列值。

在MD5算法中,首先需要对信息进行填充,使其字节长度对512求余的结果等于448。因此,信息的字节长度(Bits Length)将被扩展至N*512+448,即N*64+56个字节(Bytes),N为一个正整数。填充的方法如下,在信息的后面填充一个1和无数个0,直到满足上面的条件时才停止用0对信息的填充。然后,在在这个结果后面附加一个以64位二进制表示的填充前信息长度。经过这两步的处理,现在的信息字节长度=N*512+448+64=(N+1)*512,即长度恰好是512的整数倍。这样做的原因是为满足后面处理中对信息长度的要求。(可参见MD5算法词条)

SSF33,SSF28,SCB2(SM1):国家密码局的隐蔽不公开的商用算法,在国内民用和商用的,除这些外,都不容许使用其他的;

其它算法,如ElGamal、Deffie-Hellman、新型椭圆曲线算法ECC等。

2.1. DES

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DES)是规范的描述,它出自 IBM 的研究工作,并在1977 年被美国政府正式采纳。它很可能是使用最广泛的密钥系统,特别是在保护金融数据的安全中,最初开发的 DES 是嵌入硬件中的。通常,自动取款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都使用 DES。

DES 使用一个 56 位的密钥以及附加的 8 位奇偶校验位,产生最大 64 位的分组大小。这是一个迭代的分组密码,使用称为 Feistel 的技术,其中将加密的文本块分成两半。使用子密钥对其中一半应用循环功能,然后将输出与另一半进行“异或”运算;接着交换这两半,这一过程会继续下去,但最后一个循环不交换。DES 使用 16 个循环。

攻击 DES 的主要形式被称为蛮力的或彻底密钥搜索,即重复尝试各种密钥直到有一个符合为止。如果 DES 使用 56 位的密钥,则可能的密钥数量是 2 的 56 次方个。随着计算机系统能力的不断发展,DES 的安全性比它刚出现时会弱得多,然而从非关键性质的实际出发,仍可以认为它是足够的。不过,DES 现在仅用于旧系统的鉴定,而更多地选择新的加密标准—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

DES 的常见变体是三重 DES,使用 168 位的密钥对资料进行三次加密的一种机制;它通常(但非始终)提供极其强大的安全性。如果三个 56 位的子元素都相同,则三重 DES 向后兼容 DES。

IBM 曾对 DES 拥有几年的专利权,但是在 1983 年已到期,并且处于公有范围中,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免除专利使用费而使用。

由于DES是加(解)密64位明(密)文,即为8个字节(8*8=64),可以据此初步判断这是分组加密,加密的过程中会有16次循环与密钥置换过程,据此可以判断有可能是用到DES密码算法,更精确的判断还得必须懂得一点DES的加密过程。

DES算法的安全性

1.安全性比较高的一种算法,目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破解该算法,那就是穷举法.

2.采用64位密钥技术,实际只有56位有效,8位用来校验的.譬如,有这样的一台PC机器,它能每秒计算一百万次,那么256位空间它要穷举的时间为2285年.所以这种算法还是比较安全的一种算法.

TripleDES。该算法被用来解决使用 DES 技术的 56 位时密钥日益减弱的强度,其方法是:使用两个独立密钥对明文运行 DES 算法三次,从而得到 112 位有效密钥强度。TripleDES 有时称为 DESede (表示加密、解密和加密这三个阶段)。

2.2. RSA

RSA算法是第一个能同时用于加密和数字签名的算法,也易于理解和操作。 RSA是被研究得最广泛的公钥算法,从提出到现在已近二十年,经历了各种攻击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接受,普遍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公钥方案之一。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的因子分解,但并没有从理论上证明破译RSA的难度与大数分解难度等价。即RSA的重大缺陷是无法从理论上把握它的保密性能如何,而且密码学界多数人士倾向于因子分解不是NPC问题。

RSA的缺点主要有:A)产生密钥很麻烦,受到素数产生技术的限制,因而难以做到一次一密。B)分组长度太大,为保证安全性,n 至少也要 600 bits以上,使运算代价很高,尤其是速度较慢,较对称密码算法慢几个数量级;且随着大数分解技术的发展,这个长度还在增加,不利于数据格式的标准化。目前,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协议中要求CA采用2048比特长的密钥,其他实体使用1024比特的密钥。

这种算法1978年就出现了,它是第一个既能用于数据加密也能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它易于理解和操作,也很流行。算法的名字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Ron Rivest, AdiShamir 和Leonard Adleman。但RSA的安全性一直未能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分解。公钥和私钥都是两个大素数(大于 100个十进制位)的函数。据猜测,从一个密钥和密文推断出明文的难度等同于分解两个大素数的积。

RSA 的安全性

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分解,但是否等同于大数分解一直未能得到理论上的证明,因为没有证明破解RSA就一定需要作大数分解。假设存在一种无须分解大数的算法,那它肯定可以修改成为大数分解算法。目前, RSA的一些变种算法已被证明等价于大数分解。不管怎样,分解n是最显然的攻击方法。现在,人们已能分解140多个十进制位的大素数。因此,模数n必须选大一些,因具体适用情况而定。

RSA的速度

由于进行的都是大数计算,使得RSA最快的情况也比DES慢上100倍,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实现。速度一直是RSA的缺陷。一般来说只用于少量数据加密。

2.3. AES

随着对称密码的发展,DES数据加密标准算法由于密钥长度较小(56位),已经不适应当今分布式开放网络对数据加密安全性的要求,因此1997年NIST公开征集新的数据加密标准,即AES[1]。经过三轮的筛选,比利时Joan Daeman和Vincent Rijmen提交的Rijndael算法被提议为AES的最终算法。此算法将成为美国新的数据加密标准而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尽管人们对AES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总体

来说,AES作为新一代的数据加密标准汇聚了强安全性、高性能、高效率、易用和灵活等优点。AES设计有三个密钥长度:128,192,256位,相对而言,AES的128密钥比DES的56密钥强1021倍[2]。AES算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轮变化、圈数和密钥扩展。本文以128为例,介绍算法的基本原理;结合AVR 汇编语言,实现高级数据加密算法AES。

AES是分组密钥,算法输入128位数据,密钥长度也是128位。用Nr表示对一个数据分组加密的轮数(加密轮数与密钥长度的关系如表1所列)。每一轮都需要一个与输入分组具有相同长度的扩展密钥Expandedkey(i)的参与。由于外部输入的加密密钥K长度有限,所以在算法中要用一个密钥扩展程序(Keyexpansion)把外部密钥K扩展成更长的比特串,以生成各轮的加密和解密密钥。

2.4. BLOWFISH

Blowfish是一个64位分组及可变密钥长度的分组密码算法,算法由两部分组成:密钥扩展和数据加密。密钥扩展把长度可达到448位的密钥转变成总共4168字节的几个子密钥。

数据加密由一个简单函数迭代16轮,每一轮由密钥相关的置换,密钥相关和数据相关的代替组成。所有的运算都是32位字的加法和异或,仅有的另一个运算是每轮的四个查表。

Blowfish使用了大量的子密钥,这些密钥必须在加密及解密之前进行预计算。

2.5. MD5

MD5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用于确保信息传输完整一致。在90年代初由MIT Laboratory for Computer Science和RSA Data Security Inc,的Ronald L. Rivest 开发出来,经MD2、MD3和MD4发展而来。它的作用是让大容量信息在用数字签名软件签署私人密钥前被"压缩"成一种保密的格式(就是把一个任意长度的字节串变换成一定长的大整数)。不管是MD2、MD4还是MD5,它们都需要获得一个随机长度的信息并产生一个128位的信息摘要。虽然这些算法的结构或多或少有些相似,但MD2的设计与MD4和MD5完全不同,那是因为MD2是为8位机器做过设计优化的,而MD4和MD5却是面向32位的电脑。这三个算法的描述和c语言源代码在Internet RFC 1321中有详细的描述(https://www.360docs.net/doc/a78188520.html,/rfc/rfc1321.txt),这是一份最权威的文档,由Ronald L. Rivest 在1992年8月向IETF提交。

MD5最广泛被用于各种软件的密码认证和钥匙识别上。

2.6. SHA-1

SHA (Secure Hash Algorithm,译作安全散列算法) 是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 设计,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发布的一系列密码散列函数。正式名称为 SHA 的家族第一个成员发布于 1993年。然而现在的人们给它取了一个非正式的名称 SHA-0 以避免与它的后继者混淆。两年之后, SHA-1,第一个 SHA 的后继者发布了。另外还有四种变体,曾经发布以提升输出的范围和变更一些细微设计: SHA-224, SHA-256, SHA-384 和 SHA-512 (这些有时候也被称做 SHA-2)。

SHA-0 和 SHA-1

最初载明的算法于 1993年发布,称做安全散列标准 (Secure Hash Standard),FIPS PUB 180。这个版本现在常被称为 "SHA-0"。它在发布之后很快就被 NSA 撤回,并且以 1995年发布的修订版本FIPS PUB 180-1 (通常称为 "SHA-1") 取代。根据 NSA 的说法,它修正了一个在原始算法中会降低密码安全性的错误。然而 NSA 并没有提供任何进一步的解释或证明该错误已被修正。1998年,在一次对SHA-0 的攻击中发现这次攻击并不能适用于 SHA-1 —我们不知道这是否就是 NSA 所发现的错误,但这或许暗示我们这次修正已经提升了安全性。SHA-1 已经被公众密码社群做了非常严密的检验而还没发现到有不安全的地方,它现在被认为是安全的。

SHA-0 和 SHA-1 会从一个最大 2^64 位元的讯息中产生一串 160 位元的摘要然后以设计 MD4 及MD5 讯息摘要算法的 MIT 教授 Ronald L. Rivest 类似的原理为基础来加密。

3. 传输加密

3.1. PKI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即"公钥基础设施",是一种遵循既定标准的密钥管理平台,它能够为所有网络应用提供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及所必需的密钥和证书管理体系,简单来说,PKI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PKI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

PKI的基础技术包括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信封、双重数字签名等。

PKI的基本组成:

完整的PKI系统必须具有权威认证机构(CA)、数字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系统、

应用接口(API)等基本构成部分,构建PKI也将围绕着这五大系统来着手构建。

PKI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PKI的基础技术包括加密、数字签名、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信封、双重数字签名等。一个典型、完整、有效的PKI应用系统至少应具有以下部分:

·公钥密码证书管理。

·黑名单的发布和管理。

·密钥的备份和恢复。

·自动更新密钥。

·自动管理历史密钥。

·支持交叉认证。

认证机构(CA):即数字证书的申请及签发机关,CA必须具备权威性的特征;

数字证书库:用于存储已签发的数字证书及公钥,用户可由此获得所需的其他用户的证书及公钥;

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如果用户丢失了用于解密数据的密钥,则数据将无法被解密,这将造成合法数据丢失。为避免这种情况,PKI提供备份与恢复密钥的机制。但须注意,密钥的备份与恢复必须由可信的机构来完成。并且,密钥备份与恢复只能针对解密密钥,签名私钥为确保其唯一性而不能够作备份。

证书作废系统:证书作废处理系统是PKI的一个必备的组件。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身份证件一样,证书有效期以内也可能需要作废,原因可能是密钥介质丢失或用户身份变更等。为实现这一点,PKI必须提供作废证书的一系列机制。

应用接口(API):PKI的价值在于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服务,因此一个完整的PKI必须提供良好的应用接口系统,使得各种各样的应用能够以安全、一致、可信的方式与PKI 交互,确保安全网络环境的完整性和易用性。

通常来说,CA是证书的签发机构,它是PKI的核心。众所周知,构建密码服务系统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实现密钥管理。公钥体制涉及到一对密钥(即私钥和公钥),私钥只由用户独立掌握,无须在网上传输,而公钥则是公开的,需要在网上传送,故公钥体制的密钥管理主要是针对公钥的管理问题,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案是数字证书机制。

3.2. SSL

SSL (Secure Socket Layer)

为Netscape所研发,用以保障在Internet上数据传输之安全,利用数据加密(Encryption)技术,

可确保数据在网络上之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截取及窃听。目前一般通用之规格为40 bit之安全标准,美国则已推出128 bit之更高安全标准,但限制出境。只要3.0版本以上之I.E.或Netscape浏览器即可支持SSL。

当前版本为3.0。它已被广泛地用于Web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身份认证和加密数据传输。

SSL协议位于TCP/IP协议与各种应用层协议之间,为数据通讯提供安全支持。SSL协议可分为两层:SSL记录协议(SSL Record Protocol):它建立在可靠的传输协议(如TCP)之上,为高层协议提供数据封装、压缩、加密等基本功能的支持。

SSL握手协议(SSL Handshake Protocol):它建立在SSL记录协议之上,用于在实际的数据传输开始前,通讯双方进行身份认证、协商加密算法、交换加密密钥等。

SSL协议提供的服务主要有:

1)认证用户和服务器,确保数据发送到正确的客户机和服务器;

2)加密数据以防止数据中途被窃取;

3)维护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改变。

SSL协议的工作流程:

服务器认证阶段:

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开始信息“Hello”以便开始一个新的会话连接;

2)服务器根据客户的信息确定是否需要生成新的主密钥,如需要则服务器在响应客户的“Hello”信息时将包含生成主密钥所需的信息;

3)客户根据收到的服务器响应信息,产生一个主密钥,并用服务器的公开密钥加密后传给服务器;

4)服务器恢复该主密钥,并返回给客户一个用主密钥认证的信息,以此让客户认证服务器。

用户认证阶段:

在此之前,服务器已经通过了客户认证,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对客户的认证。经认证的服务器发送一个提问给客户,客户则返回(数字)签名后的提问和其公开密钥,从而向服务器提供认证。

从SSL 协议所提供的服务及其工作流程可以看出,SSL协议运行的基础是商家对消费者信息保密的承诺,这就有利于商家而不利于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初级阶段,由于运作电子商务的企业大多是信誉较高的大公司,因此这问题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各中小型公司也参与进来,这样在电子支付过程中的单一认证问题就越来越突出。虽然在SSL3.0中通过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可实现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双方的身份验证,但是SSL协议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只能提供交易中客户与服务器间的双方认证,在涉及多方的电子交易中,SSL协议并不能协调各方间的安全传输和信任关系。在

这种情况下,Visa和 MasterCard两大信用卡公组织制定了SET协议,为网上信用卡支付提供了全球性的标准。

https介绍

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

它是由Netscape开发并内置于其浏览器中,用于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操作,并返回网络上传送回的结果。HTTPS实际上应用了Netscape的完全套接字层(SSL)作为HTTP应用层的子层。(HTTPS使用端口443,而不是象HTTP那样使用端口80来和TCP/IP进行通信。)SSL使用40 位关键字作为RC4流加密算法,这对于商业信息的加密是合适的。HTTPS和SSL支持使用X.509数字认证,如果需要的话用户可以确认发送者是谁。。

https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简单讲是HTTP的安全版。即HTTP下加入SSL层,https的安全基础是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请看SSL。

它是一个URI scheme(抽象标识符体系),句法类同http:体系。用于安全的HTTP数据传输。https:URL表明它使用了HTTP,但HTTPS存在不同于HTTP的默认端口及一个加密/身份验证层(在HTTP 与TCP之间)。这个系统的最初研发由网景公司进行,提供了身份验证与加密通讯方法,现在它被广泛用于万维网上安全敏感的通讯,例如交易支付方面。

限制

它的安全保护依赖浏览器的正确实现以及服务器软件、实际加密算法的支持.

一种常见的误解是“银行用户在线使用https:就能充分彻底保障他们的银行卡号不被偷窃。”实际上,与服务器的加密连接中能保护银行卡号的部分,只有用户到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及服务器自身。并不能绝对确保服务器自己是安全的,这点甚至已被攻击者利用,常见例子是模仿银行域名的钓鱼攻击。少数罕见攻击在网站传输客户数据时发生,攻击者尝试窃听数据于传输中。

商业网站被人们期望迅速尽早引入新的特殊处理程序到金融网关,仅保留传输码(transaction number)。不过他们常常存储银行卡号在同一个数据库里。那些数据库和服务器少数情况有可能被未授权用户攻击和损害。

3.3. VPN

VPN的英文全称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译过来就是“虚拟专用网络”。顾名思义,虚拟专用网络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是虚拟出来的企业内部专线。它可以通过特殊的加密的通讯协议在连接在Internet上的位于不同地方的两个或多个企业内部网之间建立一条专有的通讯线路,就好比是架设

了一条专线一样,但是它并不需要真正的去铺设光缆之类的物理线路。这就好比去电信局申请专线,但是不用给铺设线路的费用,也不用购买路由器等硬件设备。VPN技术原是路由器具有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在交换机,防火墙设备或Windows 2000等软件里也都支持VPN功能,一句话,VPN的核心就是在利用公共网络建立虚拟私有网。

虚拟专用网(VPN)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虚拟专用网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虚拟专用网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因特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

常用的虚拟私人网络协议有:

IPSec : IPsec(缩写IP Security)是保护IP协议安全通信的标准,它主要对IP协议分组进行加密和认证。

IPsec作为一个协议族(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协议)由以下部分组成:(1)保护分组流的协议;(2)用来建立这些安全分组流的密钥交换协议。前者又分成两个部分:加密分组流的封装安全载荷(ESP)及较少使用的认证头(AH),认证头提供了对分组流的认证并保证其消息完整性,但不提供保密性。目前为止,IKE协议是唯一已经制定的密钥交换协议。

PPTP: 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 -- 点到点隧道协议

在因特网上建立IP虚拟专用网(VPN)隧道的协议,主要内容是在因特网上建立多协议安全虚拟专用网的通信方式。

L2F: Layer 2 Forwarding -- 第二层转发协议

L2TP: 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 --第二层隧道协议

VPN分类

针对不同的用户要求,VPN有三种解决方案:远程访问虚拟网(Access VPN)、企业内部虚拟网(Intranet VPN)和企业扩展虚拟网(Extranet VPN),这三种类型的VPN分别与传统的远程访问网络、企业内部的Intranet以及企业网和相关合作伙伴的企业网所构成的Extranet(外部扩展)相对应。

4. 应用方案

简单使用加密,对于服务端与客户端分离的情况,可以这样考虑:

使用公钥对数据加密,经过合法认证后,同意传输,传输后使用私钥解密,然后查看数据。这是一个简要的流程,具体环节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加密方式很多种,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最为关键。若从网站或服务器上进行传输,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1.服务器本身的安全

2.服务器上存放的内容的安全

3.服务器传输信息时的信息安全

基本情况:

4.1. 服务器本身安全

有如下几个方法解决此问题:

1.硬件防火墙:使用硬件防火墙固然可以有强大的防护能力,但是费用很高

2.软件防火墙:使用软件防火墙功能不弱于硬防,并且只需要一台普通PC,问题是设置复杂

3.系统安全设置:根据操作系统进行不同的安全设置

4.强口令密码:对任何使用帐户的系统都必须使用强口令

5.安全软件:各类安防软件如杀毒、防木马、网络防火墙等等

4.2. 服务器存放的内容安全

内容安全,有几个方面可以考虑:

1.对内容进行加密

2.对存放磁盘进行加密

3.内容编码加密

4.3. 服务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传输过程的安全,必须考虑到被人获取到网络数据包后解析的情况。考虑如下:

1.传输加密数据

2.使用SSL技术

3.使用VPN技术

4.IPSec技术

https://www.360docs.net/doc/a78188520.html,Bkey(此处提USBkey是用于数据解析前后的判断,或者判断传输是否合理)

5. 算法实现

此处使用C#实现。

5.1. DES算法实现

///

/// DES加密

///

/// 被加密的明文

/// 密钥

/// 向量

/// 密文

public static Byte[] DESEncrypt(Byte[] Data, String Key, String Vector)

{

Byte[] bKey = new Byte[8];

Array.Copy(Encoding.UTF8.GetBytes(Key.PadRight(bKey.Length)), bKey, bKey.Length);

Byte[] bVector = new Byte[8];

Array.Copy(Encoding.UTF8.GetBytes(Vector.PadRight(bVector.Length)), bVector, bVector.Length);

Byte[] Cryptograph = null; // 加密后的密文

DESCryptoServiceProvider EncryptProvider = new DESCryptoServiceProvider();

EncryptProvider.Mode = CipherMode.CBC;

EncryptProvider.Padding = PaddingMode.Zeros;

try

{

// 开辟一块内存流

using (MemoryStream Memory = new MemoryStream())

{

// 把内存流对象包装成加密流对象

using (CryptoStream Encryptor = new CryptoStream(Memory,

EncryptProvider.CreateEncryptor(bKey, bVector),

CryptoStreamMode.Write))

{

// 明文数据写入加密流

Encryptor.Write(Data, 0, Data.Length);

Encryptor.FlushFinalBlock();

Cryptograph = Memory.ToArray();

}

}

}

catch

{

Cryptograph = null;

}

return Cryptograph;

}

///

/// DES解密

///

/// 被解密的密文

/// 密钥

/// 向量

/// 明文

public static Byte[] DESDecrypt(Byte[] Data, String Key, String Vector) {

Byte[] bKey = new Byte[8];

Array.Copy(Encoding.UTF8.GetBytes(Key.PadRight(bKey.Length)), bKey, bKey.Length);

Byte[] bVector = new Byte[8];

Array.Copy(Encoding.UTF8.GetBytes(Vector.PadRight(bVector.Length)), bVector, bVector.Length);

Byte[] original = null;

DESCryptoServiceProvider CryptoProvider = new DESCryptoServiceProvider();

CryptoProvider.Mode = CipherMode.CBC;

CryptoProvider.Padding = PaddingMode.Zeros;

try

{

// 开辟一块内存流,存储密文

using (MemoryStream Memory = new MemoryStream(Data))

{

// 把内存流对象包装成加密流对象

using (CryptoStream Decryptor = new CryptoStream(Memory,

CryptoProvider.CreateDecryptor(bKey, bVector),

CryptoStreamMode.Read))

{

// 明文存储区

using (MemoryStream originalMemory = new MemoryStream())

{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Int32 readBytes = 0;

while ((readBytes = Decryptor.Read(Buffer, 0, Buffer.Length)) > 0)

{

originalMemory.Write(Buffer, 0, readBytes);

}

original = originalMemory.ToArray();

}

}

}

}

catch

{

original = null;

}

return original;

}

5.2. AES算法实现

///

/// AES加密

///

/// 被加密的明文

/// 密钥

/// 向量

/// 密文

public static Byte[] AESEncrypt(Byte[] Data, String Key, String Vector)

{

Byte[] bKey = new Byte[32];

Array.Copy(Encoding.UTF8.GetBytes(Key.PadRight(bKey.Length)), bKey, bKey.Length);

Byte[] bVector = new Byte[16];

Array.Copy(Encoding.UTF8.GetBytes(Vector.PadRight(bVector.Length)), bVector, bVector.Length);

Byte[] Cryptograph = null; // 加密后的密文

Rijndael Aes = Rijndael.Create();

try

{

// 开辟一块内存流

using (MemoryStream Memory = new MemoryStream())

{

// 把内存流对象包装成加密流对象

using (CryptoStream Encryptor = new CryptoStream(Memory,

Aes.CreateEncryptor(bKey, bVector),

CryptoStreamMode.Write))

{

// 明文数据写入加密流

Encryptor.Write(Data, 0, Data.Length);

Encryptor.FlushFinalBlock();

Cryptograph = Memory.ToArray();

}

}

}

catch

{

Cryptograph = null;

}

return Cryptograph;

}

///

/// AES解密

///

/// 被解密的密文

/// 密钥

/// 向量

/// 明文

public static Byte[] AESDecrypt(Byte[] Data, String Key, String Vector)

{

Byte[] bKey = new Byte[32];

Array.Copy(Encoding.UTF8.GetBytes(Key.PadRight(bKey.Length)), bKey, bKey.Length);

Byte[] bVector = new Byte[16];

Array.Copy(Encoding.UTF8.GetBytes(Vector.PadRight(bVector.Length)), bVector, bVector.Length);

Byte[] original = null; // 解密后的明文

Rijndael Aes = Rijndael.Create();

try

{

// 开辟一块内存流,存储密文

using (MemoryStream Memory = new MemoryStream(Data))

{

// 把内存流对象包装成加密流对象

using (CryptoStream Decryptor = new CryptoStream(Memory,

Aes.CreateDecryptor(bKey, bVector),

CryptoStreamMode.Read))

{

// 明文存储区

using (MemoryStream originalMemory = new MemoryStream())

{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Int32 readBytes = 0;

while ((readBytes = Decryptor.Read(Buffer, 0, Buffer.Length)) > 0) {

originalMemory.Write(Buffer, 0, readBytes);

}

original = originalMemory.ToArray();

}

}

}

}

catch

{

original = null;

}

return original;

}

(完整版)工资表存储加密数据格式的方案

工资表存储加密数据格式的方案: 关键的要求: 1、数据是以加密的形式存储于表中的,即使数据库管理员通过后台代码也不能查询到 明文数据 2、同一个员工的工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人都需要查看的问题。如:A员工的工资,事 业部总经理B、副总经理C、人力资源分管负责人D和他的部门经理E都需要能看 到。 整体方案:将工资数据分成两部分:需要加密的和不需要加密的,需要加密的部分给每一个可以查看该数据的人员一份拷贝,该拷贝使用查看人员自己的密码加密后存放在数据库中,只有使用查看人员的密码解密后才能够使用。 具体过程: 1、基于用户输入的短语,密码和系统自动创建的唯一标识生成一个对称密钥,并将短语、 密码、唯一标识保存到用户计算机的文件中,以后凭此三项信息恢复该密钥。用户需要自行备份此文件,如果文件丢失,该用户的数据不能解密,只能由别的用户重新分发一份给他。 短语:用来作为对称密钥的种子 密码:用于给密钥加锁,要使用此密钥解密数据时,必须要使用此密码打开该密钥后才能使用。 唯一标识:用于在系统中唯一地标识一个对称密钥,由系统在恢复对称密钥时使用。 对称密钥用于加密和解密数据。 2、创建证书,证书用于在数据分发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非法截取。 3、需加密数据的录入:需加密的数据由专门的人员录入系统(通常是财务部张素勤),录 入的同时即加密存储。录入完成后使用专用分发工具将数据用查看人员的证书公钥分别加密后,作为文件存储到录入人员的电脑上,由录入人员在系统外分发给不同的查看人员。 4、查看人员收到文件后,使用专门的上传工具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中,此时使用证书私钥 解密数据后,使用查看用户的对称密钥加密,再将数据存到表中。 5、使用数据时,统一先用对称密钥解密才能使用。 6、使用的对称密钥全部为临时的,在用户登录时创建,在用户连接关闭时由数据库自动删 除。在整个生存周期中通过其他连接的用户都不能使用该密钥(由Sql 2005 保证) 方案的优点:录入数据的人员不需要知道查看数据人员的密钥信息,查看数据的人员能够独立的保护自己的密码。一份数据多人持有拷贝,降低了密码丢失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 方案的缺点: 1、分发数据比较麻烦(如果只有一个人录入的话,可以将密码交给录入的人,可以绕过)。 2、如果数据有修改,而查看用户没有及时上传的话,每个人看到的数据不一致(可以通 过技术手段减轻)。

wd文档加密方式

文档的安全是我们每个用户都非常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在公共办公场所,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档,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Word有着非常强大的文字编辑功能,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十分常用的办公软件,同时Word本身也提供了许多安全和保护功能,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给Word文档加密的技巧。这几种方式,各有玄机,正所谓是“一山还比一山高”啊! 1、普通加密 首先打开需要加密的Word文档,选择“工具”菜单中的“选项”命令,在弹出的“选项”对话框中选择“保存”标签,分别在“打开权限密码”和“修改权限密码”框中输入密码,然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最后将该文档保存即可。注意:“打开权限密码”和“修改权限密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设置“打开权限密码”是为了防止别人打开该文档,而设置“修改权限密码”是为了防止别人修改该文档,如果只设置“修改权限密码”,那么别人仍然可以打开该文档,但是如果不知道密码的话,并不能做任何修改。 2、模板加密 首先到C:\Windows\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Templetas文件夹中,找到要加密的通用模板(Normal.dot),然后选择“工具→选项”,按照与上述步骤相同的方法为该模板设置密码。要注意在保存的时候,选择保存类型为“文档模板(dot)”。这时由于Normal.dot已经打开,所以不能将加密模板保存为默认的通用模板,先将它保存为“Normal1.dot”,关闭Word后再将原来的“Normal.dot”删除,把“Normal1.dot”重命名为“Normal.dot”。这样以后每次启动Word时,都会提示输入密码(如图2),如果没有密码虽然可以进入,但是却没法使用默认模板。 3、宏自动加密 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宏来自动加密文档,选择“工具→宏→宏”命令,弹出“宏”对话框,在“宏名”中输入“AutoPassword”,在“宏的位置”中选择“所有的活动模板和文档”,然后点击“创建”按钮,出现“宏”编辑窗口,在源代码窗口中的Sub AutoPassword()和End Sub之间插入以下代码: With Options .AllowFastSave = True .BackgroundSave = True .CreateBackup = False .SavePropertiesPrompt = False .SaveInterval = 10 .SaveNormalPrompt = False End With With ActiveDocument .ReadOnlyRecommended = False

信息系统安全方案(加密机制)

物流信息系统及办公网络安全方案(加密机制) 由于这套系统涉及到企业至关重要的信息,其在保密性、准确性及防篡改等安全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本系统着重设计了一套严密的安全措施。 一、一般措施 1、实体安全措施 就是要采取一些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含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媒体免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破坏的措施、过程。这是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本要求。 尤其是机房的安全措施,计算机机房建设应遵循国标GB2887-89《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例》和GB9361 -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满足防火、防磁、防水、防盗、防电击、防虫害等要求,配备相应的设备。 2、运行安全措施 为保障整个系统功能的安全实现,提供一套安全措施,来保护信息处理过程的安全,其中包括: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恢复、应急等。

制定必要的、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去进行制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 3、信息安全措施 数据是信息的基础,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信息管理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对数据采集、录入、存储、加工,传递等数据流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组织和严格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安全性、适用性和共亨性。 制定良好的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是最有效的技术手段。而且不仅仅是数据,还应把技术资料、业务应用数据和应用软件包括进去。 二、防病毒措施 计算机病毒泛滥,速度之快,蔓延之广,贻害社会之大,为有史以来任何一种公害所无可比拟。从CIH 到红色代码和尼姆达,已充分说明了病毒的难以预知性、潜藏性和破坏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防毒的重要性。 本系统中采用了卡巴斯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运行在Win2003服务器上。 该软件包含卡巴斯基实验室最新的反恶意软件技术,这些技术结合了基于特征码的技

加密实施方案

加密实施方案 数据保密需求 传统信息安全领域主要关注由于外部入侵或外部破坏导致的数据破坏和泄漏以及对病毒的防范,对于企业网络内部的信息泄漏,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内部信息的泄漏包;如内部人员泄密、其他未授权人员直接接入内部网络导致的泄密。显然,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泄密,传统手段显然无法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美新微纳收购美国Xbow WSN业务后,大量的核心源代码、设计图纸、电路原理图以及算法都是公司的重要信息资产,必须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新开发项目的核心信息的安全管理都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下方案是通过数据加密的方法对公司的核心机密信息进行安全保护。 数据加密办法 一、信息加密系统数据管理办法 系统分为三层架构,服务器、管理机、客户机组成。 加密系统架构示意图 1.服务器

服务器主要功能: 管理根密钥。服务端管理加密狗中的根密钥信息,以此产生全球唯一的密钥,并分 发给各个管理端,客户端用以解密文件; 自动升级功能,通过服务端可以导入最新的升级包,通过自动下发策略可以实现自 动升级加密环境; 注册、管理管理端,企业中所有的管理机需要在服务端进行注册并分配权限;注册 管理机、加密管理机器; 监控管理机的工作状态,汇总管理机的工作日志,可以随时调用查看; 备份、恢复数据库功能,提供手动进行数据库备份,恢复功能,一旦服务器出现故 障可以随时恢复保证运行不影响工作; 配置管理机的脱机策略。服务器具有设置管理机的脱机时间功能,在设置了脱机时 间后,管理机和服务器未连接的状态下,管理机能正常运行的时间限制; 设置卸载码。设置客户端、管理机卸载时的授权码,如果授权码不能正确即使有安 装程序也无法卸载程序。 自定义密钥。客户可自行设置私有密钥,增加安全性。 备用服务器。提供主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的应急机制,可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2.管理机 管理机主要功能 客户机注册管理。企业中所有客户机需要统一在管理机上进行注册,方能运行; 解密文件并记录日志,根据服务器的授权,管理机可以解密权限范围内的加密文件,与此同时记录下来解密文件的日志信息; 管理客户机策略。 系统内置约300类常用软件加密策略; 是否允许用户脱机使用及脱机使用时间; 是否允许用户进行打印操作,并可对使用的打印机类型进行控制(主要用于控 制各类虚拟打印机); 是否允许用户进行拷屏操作;

文件加密解决方案底层库详细说明

文件加密解决方案底层库详细说明 目录 一、概要设计 (1) 二、详细设计 (2) (一)文件读入模块 (2) (二)加密模块 (3) (三)解密模块 (3) (四)保存目标文件模块 (3) (五)主处理函数 (4) 三、文件格式 (4) (一)文件格式说明 (4) (二)文件格式详细定义 (5) 四、功能实现 (6) (一)命令行 (6) 1、Linux命令行 (7) 2、Windows命令行 (8) (二)库 (9) (三)接口 (9) 1、通用C接口 (9) 2、Android JNI接口 (10) 3、Lua接口 (11) 4、iOS接口 (11) 一、概要设计 加密方与解密方共享同一个密钥Key。因此加密方与解密方的角色是对等的。 基于对称加密体制,共支持两种算法可以选择,AES256与SM4。

子功能设计 二、详细设计 (一)文件读入模块 读入明文模块与读入密文模块,合并成一个模块,即“读入源文件”模块。操作都是一样的,都是将用户指定的磁盘文件——不管是密文还是明文的,读入到内存中去。 读入源文件的函数定义如下: int openSrcFile(char **buffer) { FILE *myfile_src; /*源文件指针*/ char filename[20]; /*文件名数组*/ long file_size; /*记录文件的长度*/ printf("Please input the path and filename of the file you want to process\n"); scanf("%s",filename); if(!(myfile_src = fopen(filename,"rb"))) { printf("ERROR!"); } fseek(myfile_src,0,SEEK_END); file_size = ftell(myfile_src); fseek(myfile_src,0,SEEK_SET); *buffer = (char *)malloc(file_size); fread(*buffer,1,file_size,myfile_src); /*读入文件*/ fclose(myfile_src); return file_size;

数据加密方案

数据加密方案

一、什么是数据加密 1、数据加密的定义 数据加密又称密码学,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技术,指通过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而解密则是通过解密算法和解密密钥将密文恢复为明文。数据加密目前仍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它利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实现信息隐蔽,从而起到保护信息的安全的作用。 2、加密方式分类 数据加密技术要求只有在指定的用户或网络下,才能解除密码而获得原来的数据,这就需要给数据发送方和接受方以一些特殊的信息用于加解密,这就是所谓的密钥。其密钥的值是从大量的随机数中选取的。按加密算法分为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两种。 对称密钥:加密和解密时使用同一个密钥,即同一个算法。如DES和MIT的Kerberos算法。单密钥是最简单方式,通信双方必须交换彼此密钥,当需给对方发信息时,用自己的加密密钥进行加密,而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用对方所给的密钥进行解密。当一个文本要加密传送时,该文本用密钥加密构成密文,密文在信道上传送,收到密文后用同一个密钥将密文解出来,形成普通文体供阅读。在对称密钥中,密钥的管理极为重要,一旦密钥丢失,密文将无密可保。这种

方式在与多方通信时因为需要保存很多密钥而变得很复杂,而且密钥本身的安全就是一个问题。 对称加密 对称密钥是最古老的,一般说“密电码”采用的就是对称密钥。由于对称密钥运算量小、速度快、安全强度高,因而如今仍广泛被采用。 DES是一种数据分组的加密算法,它将数据分成长度为64位的数据块,其中8位用作奇偶校验,剩余的56位作为密码的长度。第一步将原文进行置换,得到64位的杂乱无章的数据组;第二步将其分成均等两段;第三步用加密函数进行变换,并在给定的密钥参数条件下,进行多次迭代而得到加密密文。 非对称密钥:非对称密钥由于两个密钥(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各不相同,因而可以将一个密钥公开,而将另一个密钥保密,同样可以起到加密的作用。

全方位的数据保密解决方案

北京朗天鑫业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Chinasec全方位的数据保密解决方案 ` 北京朗天鑫业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011年8月

北京朗天鑫业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Chinasec平台各系统功能简介 C hinasecTM(安元TM)可信网络安全平台系列产品是基于内网安全和可信计算 理论研发的内网安全管理产品,以密码技术为支撑,以身份认证为基础,以数据安全为核心,以监控审计为辅助,可灵活全面的定制并实施各种安全策略,实现对内网中用户、计算机和信息的安全管理,达到有效的用户身份管理、计算机设备管理、数据安全保密存储和防止机密信息泄漏等目标。 ChinasecTM(安元TM)可信网络安全平台系列产品是在ChinasecTM(安元TM)可信网络安全平台的基础上,由六个系统组成,分别是Chinasec可信网络认证系统(TIS)、Chinasec可信网络保密系统(VCN)、Chinasec可信网络监控系统(MGT)、Chinasec 可信数据管理系统(DMS)、Chinasec可信应用保护系统(APS)和 Chinasec可信移 动存储设备管理系统(RSM)。这六个系统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根据安全机制的需求将 功能打包成产品系统,各系统作为可信安全产品进行单独使用,同时又可以根据用户特殊场景应用和需求进行灵活组合成多种数据保密解决方案。 ?可信网络认证系统(TIS):终端操作系统认证加固与管理(可结合AD域、CA 统一管理); ?可信网络保密系统(VCN):硬盘加密、通信信道加密、逻辑虚拟子网划分; ?可信网络监控系统(MGT):操作行为、网络行为审计,终端软硬件资源使用、 网络访问管理; ?可信移动存储设备管理系统(RSM):外来移动存储设备区别管理,内部办公 设备注册使用; ?可信数据管理系统(DMS):基于模式切换实现对同一计算机办公与非办公状态 的区别性控制管理; ?可信应用保护系统(APS):精确定位应用系统(B/S架构,如OA、CRM、PDM 等)泄密风险,制定专属数据安全防护体系。 二、Chinasec全方位的数据保密解决方案 ?终端数据保密

数据安全加密保护方案

数据安全加密保护方案 数据泄露事件而引起的浪潮,已经在不停的冲刷企业内部筑起的数据安全堤坝。在国内甚至全球,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数据防泄密也不 止一次两次被个人及企业提及关注。很多人在说,却也不是很懂。数据防泄密 系统到底是什么?数据防泄密技术真能有效保护数据安全吗?数据防泄密能防 哪些泄密? 数据防泄密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例如加密技术,防止企业的重要数据或信 息资产被内部内鬼窃取或者外部网络攻击而流出。工作中,文档数据的流通包 含括创建、存储、使用和传输等几个主要过程。数据防泄密系统就是保护企业 的机密信息不被非法存储、使用和传输。做到文档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控,全 程管控信息流通的各个环节,企业数据安全就受到严密的保护。 从这个意义上说,数据防泄密系统是一个全方位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数据 全程处于保护状态,一切对数据的操作都会被加密控制。形象的说,数据被加 上一个透明的外壳。数据在"壳"里自由流动。未经许可,里面的数据出不来, 外面的人拿不到。 数据防泄密系统的功能很多,能防范的泄密也很多。用红线防泄密系统以下一 些案例来详细说明。 1 防止窃取和泄密红线防泄密系统以数据加密为基础。日常所有类型的文件,都能被加密。加密过的文档,未经许可及对应权限即无法打开,即使被拷贝走 打开也是密文显示,无法查看真实内容。无论内部人员或外部入侵都无法造成 数据泄密。 2 防止越权访问管理员通过权限控制,能精确控制人员对文件的访问、编辑(包括复制、截屏、打印)权限,同时划分文件密级,有效防止越权访问。常 见的通过U盘拷贝、邮件发送等方式的泄露手段都将无用武之地。 3 防止二次扩散企业内部文档数据在创建后即被强制自动加密,采用透明加密技术,可自由设置所支持的自动透明加解密应用,在文档数据需要外发时,需 申请管理员审批解密。防止二次扩散。

五种常用的数据加密方法

五种常用的数据加密方法.txt22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一把钥匙打开呀!每台电脑的硬盘中都会有一些不适合公开的隐私或机密文件,如个人照片或客户资料之类的东西。在上网的时候,这些信息很容易被黑客窃取并非法利用。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对重要文件加密,下面介绍五种常见的加密办法。加密方法一: 利用组策略工具,把存放隐私资料的硬盘分区设置为不可访问。具体方法:首先在开始菜单中选择“运行”,输入 gpedit.msc,回车,打开组策略配置窗口。选择“用户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 资源管理器”,双击右边的“防止从“我的电脑”访问驱动器”,选择“已启用”,然后在“选择下列组合中的一个”的下拉组合框中选择你希望限制的驱动器,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这时,如果你双击试图打开被限制的驱动器,将会出现错误对话框,提示“本次操作由于这台计算机的限制而被取消。请与您的系统管理员联系。”。这样就可以防止大部分黑客程序和病毒侵犯你的隐私了。绝大多数磁盘加密软件的功能都是利用这个小技巧实现的。这种加密方法比较实用,但是其缺点在于安全系数很低。厉害一点的电脑高手或者病毒程序通常都知道怎么修改组策略,他们也可以把用户设置的组策略限制取消掉。因此这种加密方法不太适合对保密强度要求较高的用户。对于一般的用户,这种加密方法还是有用的。 加密方法二:

利用注册表中的设置,把某些驱动器设置为隐藏。隐藏驱动器方法如下: 在注册表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 xplorer中新建一个DWORD值,命名为NoDrives,并为它赋上相应的值。例如想隐藏驱动器C,就赋上十进制的4(注意一定要在赋值对话框中设置为十进制的4)。如果我们新建的NoDrives想隐藏A、B、C三个驱动器,那么只需要将A、B、C 驱动器所对应的DWORD值加起来就可以了。同样的,如果我们需要隐藏D、F、G三个驱动器,那么NoDrives就应该赋值为8+32+64=104。怎么样,应该明白了如何隐藏对应的驱动器吧。目前大部分磁盘隐藏软件的功能都是利用这个小技巧实现的。隐藏之后,WIndows下面就看不见这个驱动器了,就不用担心别人偷窥你的隐私了。 但这仅仅是一种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的加密方法。因为一个电脑高手很可能知道这个技巧,病毒就更不用说了,病毒编写者肯定也知道这个技巧。只要把注册表改回来,隐藏的驱动器就又回来了。虽然加密强度低,但如果只是对付一下自己的小孩和其他的菜鸟,这种方法也足够了。 加密方法三: 网络上介绍加密方法一和加密方法二的知识性文章已经很多,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了。但是加密方法三却较少有人知道。专家就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利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管理”组件也可以实现硬盘隐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右键“我的电脑”->“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配置窗口。选择“存储”->“磁盘管理”,选定你希望隐藏的驱动器,右键选择“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删除”即可。很多用户在这里不

数据安全解决方案(DOC)

绿盾信息安全管理软件 解决方案 广东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版权所有·南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背景简介 (4) 二、现状 (4) 三、绿盾简介 (5) 3.1系统架构 (5) 3.2系统概述 (5) 3.3绿盾主要功能 (6) 四、绿盾功能介绍 (6) 1、文件自动加密 (6) 1.1 文件自动加密 (6) 1.2文件外发途径管理 (7) 1.3文件审批流程 (8) 1.4文件自动备份 (8) 1.5离线管理 (8) 1.6终端操作员管理 (9) 2外网安全管理 (10) 2.1网页浏览监控 (10) 2.2上网规则 (10) 2.3 流量统计 (10) 2.4 邮件内容监控 (10) 3、内网安全管理 (11) 3.1屏幕监控 (11) 3.2实时日志 (11) 3.3聊天内容记录 (11) 3.4程序窗口变化记录 (11) 3.5文件操作日志 (11) 3.6应用程序限制 (11) 3.7远程操作 (12) 3.8资源管理器 (12) 4、设备限制 (12) 5、USB存储设备认证 (12)

五、绿盾优势 (12) 1、产品优势 (12) 2、功能优势 (13) 2.1高强度的加密体系 (13) 2.2完全透明的文件自动、实时加密 (13) 2.3文件外发管理功能 (13) 2.4灵活的自定义加密策略 (14) 2.5强大的文件备份功能 (14) 2.6全面的内网管理功能 (14) 2.7良好的平台兼容性 (14) 3、技术优势 (14) 3.1驱动层加密技术 (14) 3.2自主研发性能优越的数据库 (15) 3.3可自定义的受控程序 (15) 4、实施优势 (16) 六、服务体系 (16) 1、技术支持服务内容 (16) 2、响应时间 (16) 3、维护 (16)

关于公司重要文件加密方案

关于公司重要文件加密方案 一、使用加密软件 1、加密软件:服务器端、控制端、客服端。 服务器端:统一管理功能 客服端:要加密的电脑 控制端:文件加密、解密设置,人员控制权限设置 2、加密软件介绍 第一道防线:端口管控、管控USB端口拷贝、刻录、打印行为,控制所有的终端端口外泄。对于注册授权的移动U盘设备,可以允许在公司指定的计算机上使用,且同一个U盘可针对不同的电脑设定不同的读写权限,灵活方便,更贴合您的管控需求。还可将U盘设备设为加密盘,拷入U盘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因U盘设备丢失而导致数据泄密。 (对U盘加密后带出公司不能使用,U盘需要给客户需解密才可以带出使用,也可以限使用次数) 第二道防线:数据加密强制对计算机生成的文档图纸、源码、office文档等数据自动透明加密,加密后仅在安装客服端的电脑范围内进行数据交互;所有加密过程均为自动和透明,不影响原有工作习惯和管理流程;全生命周期、全流程保护,新建、修改、传递、存储、备份均加密;未经公司授权同意,无论您通过何种途径恶意外发出去,均无法打开。离线策略离线客户端可以工作多久,加密文件不可以使用,可以对出差电脑进行离线策略下发。 (文件加密后只能在安装客户端的电脑之间使用) 第三道防线:文件外发管控对外发的重要数据要申请外发管理无懈可击反拷贝防扩散防泄密严控收件人的使用权限,可对外发文件,设置指定的可查看次数、时间,设置是否允许修改、是否允许打印等;禁止拖拽、拷屏、另存为、剪贴板盗取和另存等手段盗取外发文档内容;超过打开时间或者打开次数外发文件自动销毁;支持所有的类型文件外发包括:CAD图纸文件、源代码、财务数据报表、office文件等;对信任的收件对象可设置邮件白名单,邮件发送至白名单中用户时自动解密,提高工作效率; (对要外传的文件进行权限设置设置指定的可查看次数、时间,设置是否允许修改、是否允许打印等;禁止拖拽、拷屏、另存为、剪贴板盗取和另存等手段盗取外发文档内容;超过打开时间或者打开次数外发文件自动销毁;)第四道防线:日志审计和文件备份事前主动防御,事中全程控制,事后有据可查提供完整的日志管理,可对所有加密文档的所有操作进行详尽的日志审计,并对审计日志提供查询、导出、备份及导出数据报表等支持。对日常办公中文档的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等涉密操作过程做详尽记录,对便于监督检查和事后追溯。提供详细的加密文件备份功能,有效避免了文件因版本更新或者是意外破坏造成的风险,大大保护了企业机密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日常办公中文档的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等涉密操作过程做详尽记录) 3、指定一个人员权限管理 4、费用:按电脑安装台数计算400元/台(10台起)+税点5%

如何解密文件夹

一、加密文件或文件夹 步骤一: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 步骤二:右键单击要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然后单击“属性”。 步骤三:在“常规”选项卡上,单击“高级”。选中“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复选框 在加密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五点: 1.要打开“Windows 资源管理器”,请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然后单击“Windows 资源管理器”。 2.只可以加密NTFS分区卷上的文件和文件夹,FAT分区卷上的文件和文件夹无效。 3.被压缩的文件或文件夹也可以加密。如果要加密一个压缩文件或文件夹,则该文件或文件夹将会被解压。 4.无法加密标记为“系统”属性的文件,并且位于systemroot目录结构中的文件也无法加密。 5.在加密文件夹时,系统将询问是否要同时加密它的子文件夹。如果选择是,那它的子文件夹也会被加密,以后所有添加进文件夹中的文件和子文件夹都将在添加时自动加密。 二、解密文件或文件夹 步骤一: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 步骤二:右键单击加密文件或文件夹,然后单击“属性”。 步骤三:在“常规”选项卡上,单击“高级”。 步骤四:清除“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复选框。 同样,我们在使用解密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打开“Windows资源管理器”,请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然后单击“Windows资源管理器”。 2.在对文件夹解密时,系统将询问是否要同时将文件夹内的所有文件和子文件夹解密。如果选择仅解密文件夹,则在要解密文件夹中的加密文件和子文件夹仍保持加密。但是,在已解密文件夹内创立的新文件和文件夹将不会被自动加密。 以上就是使用文件加、解密的方法!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在此作以下说明: 1.高级按钮不能用 原因:加密文件系统(EFS)只能处理NTFS文件系统卷上的文件和文件夹。如果试图加密的文件或文件夹在FAT或FAT32卷上,则高级按钮不会出现在该文件或文件夹的属性中。 解决方案: 将卷转换成带转换实用程序的NTFS卷。 打开命令提示符。 键入:Convert [drive]/fs:ntfs (drive 是目标驱动器的驱动器号)

数据加密技术及解决方案

数据加密技术及解决方案 市场的需求、人的安全意识、环境的诸多因素促使着我国的信息安全高速发展,信息安全经历了从传统的单一防护如防火墙到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从传统的老三样防火墙、入侵检测、杀毒软件到多元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从传统的外部网络防护到内网安全、主机安全等。 前言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接踵而至,人才竞争、市场竞争、金融危机、敌特机构等都给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内部窃密、黑客攻击、无意识泄密等窃密手段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安全隐患。 市场的需求、人的安全意识、环境的诸多因素促使着我国的信息安全高速发展,信息安全经历了从传统的单一防护如防火墙到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从传统的老三样防火墙、入侵检测、杀毒软件到多元化的信息安全防护、从传统的外部网络防护到内网安全、主机安全等。 传统数据加密技术分析 信息安全传统的老三样(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成为了企事业单位网络建设的基础架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新型的安全防护手段逐步成为了信息安全发展的主力军。例如主机监控、文档加密等技术。 在新型安全产品的队列中,主机监控主要采用外围围追堵截的技术方案,虽然对信息安全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因为产品自身依赖于操作系统,对数据自身没有有效的安全防护,所以存在着诸多安全漏洞,例如:最基础的手段拆拔硬盘、winpe光盘引导、USB引导等方式即可将数据盗走,而且不留任何痕迹;此技术更多的可以理解为企业资产管理软件,单一的产品无法满足用户对信息安全的要求。 文档加密是现今信息安全防护的主力军,采用透明加解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强制加密,不改变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此技术对数据自身加密,不管是脱离操作系统,还是非法脱离安全环境,用户数据自身都是安全的,对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小。市面上的文档加密主要的技术分为磁盘加密、应用层加密、驱动级加密等几种技术,应用层加密因为对应用程序的依赖性比较强,存在诸多兼容性和二次开发的问题,逐步被各信息安全厂商所淘汰。 当今主流的两大数据加密技术 我们所能常见到的主要就是磁盘加密和驱动级解密技术: 全盘加密技术是主要是对磁盘进行全盘加密,并且采用主机监控、防水墙等其他防护手段进行整体防护,磁盘加密主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数据自身未进行加密,操作系统一旦启动完毕,数据自身在硬盘上以明文形式存在,主要靠防水墙的围追堵截等方式进行保护。磁盘加密技术的主要弊端是对磁盘进行加密的时间周期较长,造成项目的实施周期也较长,用户一般无法忍耐;磁盘加密技术是对磁盘进行全盘加密,一旦操作系统出现问题。需要对数据进行恢复也是一件让用户比较头痛的事情,正常一块500G的硬盘解密一次所需时间需要3-4个小时;磁盘加密技术相对来讲真正要做到全盘加密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尤其是对系统盘的保护,目前市面上的主要做法是对系统盘不做加密防护,而是采用外围技术进行安全访问控制,大家知道操作系统的版本不断升级,微软自身的安全机制越来越高,人们对系统的控制力度越来越低,尤其黑客技术层层攀高,一旦防护体系被打破,所有一切将暴露无疑。另外,磁盘加密技术是对全盘的信息进行安全管控,其中包括系统文件,对系统的效率性能将大大影响。 驱动级技术是目前信息加密的主流技术,采用进程+后缀的方式进行安全防护,用户可以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强制加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驱动级加密技术与磁盘加密技术的最大区别就是驱动级技术会对用户的数据自身进

数据泄露防护解决方案

数据泄露防护(DLP)解决方案 以数据资产为焦点、数据泄露风险为驱动,依据用户数据特点(源代码、设计图纸、Office文档等)与具体应用场景(数据库、文件服务器、电子邮件、应用系统、PC终端、笔记本终端、智能终端等),在DLP平台上灵活采取数据加密、隔离、内容识别等多种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针对性数据泄露防护整体解决方案,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 其中包括: 数据安全网关 数据安全隔离桌面 电子邮件数据安全防护 U盘外设数据安全防护 笔记本涉密数据隔离安全保护系统 笔记本电脑及移动办公安全 文档数据外发控制安全 1、数据安全网关 背景: 如今,企业正越来越多地使用ERP、OA、PLM等多种应用系统提升自身竞争力。与此同时,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资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战。如何防止核心数据资产泄露,已成为信息安全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概述: 数据安全网关是一款部署于应用系统与终端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安全防护硬件设备。瞬间部署、无缝集成,全面实现ERP、OA、PLM等应用系统数据资产安全,保障应用系统中数据资产只能被合法用户合规使用,防止其泄露。

具体可实现如下效果: 应用安全准入 采用双向认证机制,保障终端以及服务器的真实性与合规性,防止数据资产泄露。非法终端用户禁止接入应用服务器,同时保障合法终端用户不会链接至仿冒的应用服务器。合法用户可正常接入应用服务器,访问应用系统资源,不受限制; 统一身份认证 数据安全网关可与LDAP协议等用户认证系统无缝集成,对用户进行统一身份认证,并可进一步实现用户组织架构分级管理、角色管理等; 下载加密上传解密 下载时,对经过网关的文件自动透明加密,下载的文档将以密文保存在本地,防止其泄露;上传时对经过网关的文件自动透明解密,保障应用系统对文件的正常操作; 提供黑白名单机制 可依据实际管理需要,对用户使用权限做出具体规则限定,并以此为基础,提供白名单、黑名单等例外处理机制。如:对某些用户下载文档可不执行加密操作; 提供丰富日志审计 详细记录所有通过网关的用户访问应用系统的操作日志。包括:时间、服务器、客户端、传输文件名、传输方式等信息,并支持查询查看、导出、备份等操作; 支持双机热备、负载均衡,并可与虹安DLP客户端协同使用,更大范围保护企业数据资产安全; 2、数据安全隔离桌面 背景: 保护敏感数据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如何避免安全保护的“一刀切”模式(要么全保护、要么全不保护)?如何在安全保护的同时不影响外部网络与资源的正常访问?如何在安全保护的同时不损坏宝贵数据? 概述: 在终端中隔离出安全区用于保护敏感数据,并在保障安全区内敏感数据不被泄露的前提下,创建安全桌面用于安全访问外部网络与资源。在保障敏感数据安全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 具体可实现效果: 1)只保护安全区内敏感数据安全,其它数据不做处理; 2)通过身份认证后,方可进入安全区; 3)安全区内可直接通过安全桌面访问外部网络与资源; 4)安全区内敏感数据外发必须通过审核,数据不会通过网络、外设等途径外泄; 5)敏感数据不出安全区不受限制,数据进入安全区是否受限,由用户自定义;

【解决方案】--关于政府加密解决方案

前言 2010年4月29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保密法》, 要求保密与信息公开并重,政府部门急需加强数据防泄密保护措施,保护国家秘密的安全。 目前政府的网络分为接入Internet网络和政务专网两个部分,它们之间物理隔离。其中接入Internet网络部署多种应用系统,泄密途径无处不在;政务专网由于属于可信任网,一直以来对安全防护的重视程度较低。政府部门普遍在信息安全这块薄弱,泄密隐患严重。 政府电脑上存储着大量的政府重要机密信息,但是所有文件均是明文分散存储在办公人员电脑上,任何人可以随意拷贝和外发,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一些机密级别较高的公文,内部人员都有权限查看,越权访问时有发生;另外,政府单位与外界其他单位进行信息交互时,通常以U 盘作为媒介传递数据,移动存储介质的使用缺乏规范化管理,如果仅仅依靠单位的制度,而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往往造成泄密事件频发。 需求分析 政府机构作为国家的职能机关从事的行业性质都是跟国家紧密联系的,所涉及信息都是机密性,现存在如下方面对政府机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内部文件明文存储,办公人员可以随意将文件拷贝泄密; ·公文无法限定访问人员、访问权限(如:打印)和期限; ·电脑存放公文成为保密管理死角,可以任意打印和拷贝; ·个别办公人员安全保密意识不强,造成无意识文件泄密; ·泄密事件的发生依靠单位的制度,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 解决方案 依据2010年4月29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通过驱动级加密技术,对数据源头进行控制,为政府机构信息安全提出针对性的安全解决方案,做到:

1.单位内文件透明加密 采用Windows内核的文件过滤驱动实现透明加密与解密,对用户完全透明,用户打开文件、编辑文件和平常一样,不影响用户操作习惯。同时由于在文件读写的时候动态加密与解密,不产生临时文件,因此基本不影响速度。 如果加密文件通过QQ、电子邮件、移动存储设备等手段流转到单位授权范围以外(政府外部),那么打开时会显示乱码,无法正常阅读或使用,通过加密软件保障数据安全。 2.控制内部公文二次扩散 为了防止内部公文的二次扩散,支持对内部公文的制作和使用做到指定人员、指定电脑、指定权限、指定期限。 ·公文制作:公文制作人设定水印警示、公文密级、具体访问人员、访问权限、访问期限; ·公文访问:被授权人员经身份认证后,在授予的权限(比如:禁止打印、禁止截屏、禁止复印、禁止编辑、阅读次数、过期自动销毁)和期限时间内访问; ·公文回收:经单位授权的人员才有权将内部公文回收为原公文。

数据加密方法及原理介绍

数据加密方法及原理介绍 一,加密术语 ■加密 ◇透过数学公式运算,使文件或数据模糊化,将容易识别的明文变成不可识别的密文 ◇用于秘密通讯或安全存放文件及数据 ■解密 ◇为加密的反运算 ◇将已模糊化的文件或数据还原,由密文还原出明文 ■密钥 ◇是加密/解密运算过程中的一个参数,实际上就是一组随机的字符串 二,加密方法 1,对称式加密 ◆使用同一把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又称对称密钥(Symmetric Key) 或(Secret Key) ◆进行加密通信前需要将密钥先传送给对方,或者双方通过某种密钥交换方法得到一个对称密钥 ◆缺点:破解相对较容易 ◆优点:加密/解密运算相对简单,耗用运算较少,加密/解密效率高 ◆常见算法:40Bits~128Bits ●DES,3DES,AES,RC2,RC4等 2,非对称式加密(也称为公钥/私钥加密) ◆公钥加密主要用于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公钥加密,也被称为"不对称加密法",即加解密过程需要两把不同的密钥,一把用来产生数字签名和加密数据, 另一把用来验证数字签名和对数据进行解密. ◆使用公钥加密法,每个用户拥有一个密钥对,其中私钥仅为其个人所知, 公钥则可分发给任意需要与之进行加密通信的人.例如:A 想要发送加密信息给B,则 A 需要用 B 的公钥加密信息,之后只有 B 才能用他的私钥对该加密信息进行解密. 虽然密钥对中两把钥匙彼此相关, 但要想从其中一把来推导出另一把, 以目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来看,这种做法几乎完全不现实.因此,在这种加密法中,公钥可以广为分发,而私钥则需要仔细地妥善保管. ◆双方使用"不同密钥"执行加密/解密工作 ◆又称为不对称密钥(Asymmetric Key) ,由一对公钥(Public Key)和私钥(Private Key)构成一个密钥对 ◆密钥对具有单向性(One Way Function)以及不可推导性.公钥可以对外公开或传给通讯过程的另一方,私钥不可泄露必须由自己妥善保管,采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只能通过私钥解密,采用私钥加密的数据也只能通过公钥来解密.所谓有不可推导性是指通过公钥几乎是不可能推导出对方的私钥的, 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公钥来加密,私钥用来解密及数字签名等 ◆密钥的保管 ●公钥可传送给需要进行安全通信的计算机或用户 ●私钥必须由自己好好保管,不可泄露 ◆缺点:加密/解密复杂,耗用较多运算,速度慢,效率相对较低

加密软件系统方案

一、目的 随着集团业务的发展,有大量的技术、专利、客户信息以及财务数据等方面的电子文档的生成。加密软件系统能提高集团内部数据协同和高效运作,实现内部办公文档内容流转安全可控,实现文档脱离内部管理平台后能有效防止文件的扩散和外泄。对于内部文档使用范围、文档流转等进行控制管理,以防止文档内部核心信息非法授权阅览、拷贝、篡改。从而实现防止文档外泄和扩散的目的。 二、存在问题 目前在财务和技术方面存在以下几种途径的泄密方式: (一)、输出设备(移动设备)泄密: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内部人员泄密;或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导致非相关人员获取资料。移动设备包括:u盘、移动硬盘、蓝牙、红外等。 (二)、网络泄密: 1.通过互联网将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出去。 2.通过互联网将资料通过网页bbs发送出去。 3.将资料通过QQ、阿里旺旺、飞信等聊天软件发送出去。 4.随意点击不认识的程序、上不熟悉的网站导致中了木马产生的泄密。 (三)、电脑设备泄密: 1.将笔记本(或者台式机)的硬盘拆回家盗窃资料,第二天再装上。

2.将笔记本(或者台式机)的硬盘或整机送修,资料被好事者拷走。 3.笔记本(或者台式机)遗失或者遭窃,里面的资料被完整的窃取。 (四)、客户泄密: 1.客户将集团提供的文件自用或者给了竞争对手。 2.客户处管理不善产生的泄密。 三、解决方案 集团信息资产已经是集团不可或缺的宝贵资产,如果集团领导任由信息资产随意被泄密而不作为,最后迎接集团领导的就是更多问题。因此,从自身管理需求上,集团也需要上数据加密产品对集团的核心数据进行防护。只有加密才是最终的管理手段,非加密的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管理手段。因此需要一款文档加密软件。 在文档创建时即对其进行透明加密,并与用户、权限相结合。文档加密后,有权限的用户正常双击打开使用,非授权用户显示为乱码,无法使用,从而实现数据防泄密的目的。 在整个加解密过程中,无需用户参与,使用非常方便。文档加密软件通常主要用于文档、图纸类数据加密保护,而不能用于源代码等进程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保护。 四、效果分析 使用文档加密软件可实现以下几方面数据防泄密效果: 1.文档透明加密:在文档创建时即加密,加密后,文档以密文形式存储、流转、使用,实现全周期安全;

数据加密方法及原理介绍

数据加密方法及原理介绍 一、加密术语 ■加密 ◇透过数学公式运算,使文件或数据模糊化,将容易识别的明文变成不可识别的密文 ◇用于秘密通讯或安全存放文件及数据 ■解密 ◇为加密的反运算 ◇将已模糊化的文件或数据还原,由密文还原出明文 ■密钥 ◇是加密/解密运算过程中的一个参数,实际上就是一组随机的字符串 二、加密方法 1、对称式加密 ◆使用同一把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又称对称密钥(Symmetric Key)或(Secret Key) ◆进行加密通信前需要将密钥先传送给对方,或者双方通过某种密钥交换方法得到一个对称密钥 ◆缺点:破解相对较容易 ◆优点:加密/解密运算相对简单,耗用运算较少,加密/解密效率高 ◆常见算法:40Bits~128Bits ●DES、3DES、AES、RC2、RC4等 2、非对称式加密(也称为公钥/私钥加密) ◆I公钥加密主要用于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公钥加密,也被称为"不对称加密法",即加解密过程需要两把不同的密钥,一把用来产生数字签名和加密数据,另一把用来验证数字签名和对数据进行解密。 ◆使用公钥加密法,每个用户拥有一个密钥对,其中私钥仅为其个人所知,公钥则可分发给任意需要与之进行加密通信的人。例如:A想要发送加密信息给

B,则A需要用B的公钥加密信息,之后只有B才能用他的私钥对该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虽然密钥对中两把钥匙彼此相关,但要想从其中一把来推导出另一把,以目前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来看,这种做法几乎完全不现实。因此,在这种加密法中,公钥可以广为分发,而私钥则需要仔细地妥善保管。 ◆双方使用“不同密钥”执行加密/解密工作 ◆又称为不对称密钥(Asymmetric Key),由一对公钥(Public Key)和私钥(Private Key)构成一个密钥对 ◆密钥对具有单向性(One Way Function)以及不可推导性。公钥可以对外公开或传给通讯过程的另一方,私钥不可泄露必须由自己妥善保管,采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只能通过私钥解密,采用私钥加密的数据也只能通过公钥来解密。所谓有不可推导性是指通过公钥几乎是不可能推导出对方的私钥的,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公钥来加密,私钥用来解密及数字签名等 ◆密钥的保管 ●公钥可传送给需要进行安全通信的计算机或用户 ●私钥必须由自己好好保管,不可泄露 ◆缺点:加密/解密复杂,耗用较多运算,速度慢,效率相对较低 ◆优点:破解困难,安全性高,目前还没有发现公钥算法被破解的情况 ◆常见算法:512 bits~4096 bits ●DH算法(Diffie-Hellman):非常典型的一种公钥算法,IPSec中普通使用DH算法 ●RSA(Rivest-Shamir-Aldeman由这三个人共同发明的一种安全性极高的公钥算法)现在的SSL安全通信中普通采用RSA算法来进行生成通信双方最终用于数据加密和解密的对称密钥、数字签名等方面 ◆非对称(公钥)加密算法原理介绍 本节以DH算法为例对非对称(公钥)加密算法的原理进行一个通俗、简单的简述,目的在于帮助大家了解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该算法巧妙的得出一个通信双方最终用来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的共享密钥(对称密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