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动物微生态平衡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营养促进作用 ——合成营养物 ——分泌消化酶
胃肠道正常菌群可分泌能分解糖、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 等营养物质的消化酶,从而促进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
——肠球菌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双歧杆菌能产生各种酶,将不溶性蛋白、脂肪和糖等 变为可溶性,有利于机体吸收。 ——乳酸菌能提高乳糖酶活性,缓解乳糖消化不良。 益生菌可利用本身所特有的一些酶类(如半乳糖苷酶等) 来补充宿主在消化酶上的不足,帮助分解消化道内未被充分水 解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宿主进一步吸收利用营养物质。
其次是拟杆菌、消化球菌、厌氧弯曲杆菌、真杆菌、 螺旋体、双歧杆菌、粪链球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其 中在空场、回肠、盲肠、直肠数量最多。
(3)呼吸道微生态系
1)猪的鼻腔粘膜定居的正常微生物群最多,其次 是气管上部。气管的中下部微生物越来越少,而 健康猪的支气管末梢和肺泡是无菌的。但发生支 气管炎和肺炎时可分离出细菌,而且主要是化脓 性链球菌。
如:健康仔猪小肠的需氧菌与厌氧菌之比为1:100,即99% 以上是厌氧菌;在大肠内两者的比例为1:1000。当仔猪出 现腹泻时,它们的比例发生严重失调,在仔猪小肠表现为1: 1,在大肠表现为1:100。环境变化、动物生病、应激、饲 料改变、抗生素等都可能带来微生态失调。
第三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化还原能力以及微生物间的相互影响,都会引发 胃肠道内微生物的失调。 2、外环境:如外界环境中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大 小、通风不良、氨气过大、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都能引起菌群失调。
——环境温度降低,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减少。
二、宿主因素 宿主的免疫机能是抵御外袭菌侵袭和增强宿
主防卫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清除内毒素的重要 系统,免疫减弱和免疫抑制时,导致微生态失调。 宿主的生理机能如胃酸分泌、胆汁分泌、肠蠕动 异常,也导致微生态失调。
四、免疫刺激作用
肠道益生菌能促进动物机体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增 加淋巴细胞的数量,胸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多,激活免 疫因子和巨噬细胞,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
——胃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对巨噬细胞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诱发 机体的特异反应。 ——乳酸菌等胃肠道正常微生物能刺激机体免疫增强因子从而 使机体产生抗体,这些抗体再与病原菌产生交叉免疫反应,以抵 御病原菌的感染。
四、其他因素 1、抗生素
抗生素是引发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严重破坏生态 平衡,导致宿主失去菌群屏障,失去生物拮抗作用,内源 性条件致病菌和外源性致病菌大量繁殖。 2、断奶、换料、运输、转群、手术、外伤等应激因素 3、疫病
wenku.baidu.com
微生态平衡被打破的最结果: 1、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类、数量和定位发生病理性变化;
一、动物微生态平衡的建立 初生畜禽的胃肠道是无菌的,从分娩到
体外环境的几个小时之内,一个庞大的微生物 群落迅速在胃肠道中形成。
建立的过程如下 ——以猪肠道微生态平衡建立为例
——仔猪出生24小时内
在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就定植了双歧杆菌、大肠 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肠球菌、小梭菌、拟杆菌和酵母 菌。
胃肠道正常菌群可合成维生素、蛋白质、分 解多糖和粗纤维及脂类等。
——反刍动物的瘤胃中,微生物不仅能分解 饲料中的蛋白质,又能利用饲料中的无机氮源合 成菌体蛋白,作为动物蛋白的供应源。
微生态理论认为:宿主与正常微生物群间存 在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营养关系, 它在动物胃肠道中表现更为明显。
二、生物屏障作用——生物膜 胃肠道内的某些内源微生物,主要是革兰氏
如:乳酸杆菌是仔猪肠道的正常定植菌群,其 在肠粘膜细胞上的定植有效抑制了病原菌的粘附。
2、争夺营养物质 作用机理: 胃肠道已经存在的微生物和侵入的病原菌竞 争肠道内的营养物质和氧气等是这种作用发生的 主要原因。 如:乳酸杆菌是仔猪肠道的正常定植菌群,其 在肠粘膜细胞上的定植并消耗营养物质,从而使 有害菌营养不良,抑制其生长繁殖。
2、细菌在肠道内的定植和演替与动物消化道的构造及生理 功能有关细菌群落定植以及多样性
(1)pH值 (2)食糜流通速度 (3)温度 (4)酶的活性 (5)厌氧环境 (6)食糜干物质含量 (7)其他:渗透压、内分泌等
三、动物微生态平衡判定标准 ——微生物的种群与数量比例是否合理
1、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比例 2、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比例 3、微生物的种群与数量的比例
4、产生有机酸,改善肠道生存环境 胃肠道严格或者兼性厌氧菌所产生的非解离态
的有机酸(乳酸)能够降低肠道pH值,对某些病 原菌(如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如嗜酸乳杆菌、乳酸链球菌和双歧杆菌等发 酵糖类使肠道内容物变酸(pH值低于6.0),具有 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
第四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由于动物的胃肠道对外是高度开放的,所以 外界环境的各种条件以及动物机体自身内环境稳 定性发生变化,都会改变肠道微生态平衡性和功 能的正常性,出现一些病理性的变化症状。
其主要因素可归纳为:环境、宿主与微生物 三个方面。
一、环境因素
1、内环境 胃肠道内环境如养分可得到程度、PH值、氧
二、宿主因素 宿主的免疫机能是抵御外袭菌侵袭和增强宿
主防卫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清除内毒素的重要 系统,免疫减弱和免疫抑制时,导致微生态失调。 宿主的生理机能如胃酸分泌、胆汁分泌、肠蠕动 异常,也导致微生态失调。
三、微生物因素 病原微生物是破坏肠道粘膜上皮细胞
的完整性;抑制有益菌的生长,造成肠道 正常的菌群结构失调;造成下痢、腹泻; 产生菌毒血症等,最终破坏微生态平衡的 稳定性和功能性。
微生态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生理性组合。 微生态不平衡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如:猪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与猪的关系 —— 协调和统一
——寄生关系: ——共生关系 ——拮抗关系
这种协调关系的总和 ——猪的肠道微生态平衡
二、动物微生态系及菌群分布
(一)动物微生态系 ——皮肤微生态系 ——消化道微生态系(肠道微生态平衡) ——呼吸道微生态系 ——泌尿生殖道微生态系
(二)动物肠道微生态系的菌群分布
1、动物肠道微生态系中常见菌群种类 正常动物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属500多种细菌,
主要有:厌氧菌、兼性厌氧菌、需氧菌。 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
菌就占细菌总数90%以上。
根据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又分三大类: 1)共生性细菌
与宿主共生关系,为专性或兼性厌氧菌,是肠道的 优势菌群如:双歧杆菌、类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等均 是肠膜菌群的主要构成者,具有营养及免疫调节作用。 2)条件致病菌
阳性杆菌和球菌能够与肠粘膜密切结合,在肠粘 膜的某些部位形成一层膜菌群,构成一个生物学 屏障,从而有效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即抗 细菌移位),保护动物机体免受感染。
三、生物拮抗作用 1、争夺生态位点 作用机理:
胃肠道已经存在的微生物和侵入的病原菌竞 争肠粘膜上的粘附位点是这种作用发生的主要原 因。
第五章 动物微生态平衡
第一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含义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建立和演替 第三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第四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调控
第一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概念
一、动物微生态平衡 即动物的体表、体内存在的微生物菌群与宿
主之间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保持着良好的动态平衡 状态,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微生态平衡。
——8-22日龄
达最高峰并形成一个定型的菌群,以双歧杆菌、拟杆 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消化球菌占优势。
——42日龄后
随着日龄增长各个菌群的数量略有下降,其原因可能与猪的营养与 饲料结构的变化有关,如粗纤维等成分的增多。
二、肠道微生态平衡建立的一般原则 1、细菌在肠道的定植顺序是一定的
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其 原因主要在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能够消耗周 围环境中的氧气,为专性厌氧菌的生存和定植 提供条件。
生长繁殖,对动物机体引起一系列 病理过程。(传染病学定义) 感染:在一定条件下动物体内原籍菌群或固有 菌群发生易位、数量发生增减或易主。 (生态学定义)动物体内的感染。
抗生素——微生态失衡
有 害
抗 生 素
有 益
第五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调控
1、抗生素
2、益生素 3、益生元 4、酸化剂 5、日粮组成 6、饲喂方式 ——在微生态应用部分讲述
(1)皮肤微生态系
1)皮肤因受土壤、空气及动物排泄物的污染,而栖生多种 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2)常见的菌群:葡萄球菌、链球菌、枯草杆菌、肠杆菌、 八叠球菌、绿脓杆菌、双球菌等,可检测出170多个。
(2)消化道微生态系
1)成年猪的消化道内菌群数量最大,总重量达1.27KG, 2)常见的菌群:最优势菌群——乳杆菌
2)常见的菌群:链球菌、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等。
(4)泌尿、生殖道微生态
猪的泌尿和生殖道粘膜栖居有正常微 生物群,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 乳杆菌和抗酸性细菌等。
第二节 动物微生态平衡的建立
猪出生时,肠道是无菌的,不久就有数种微生 物侵入肠道,经过生长、繁殖,逐渐形成一个微生 物群体。
在这个群体内,如果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 与宿主、微生物与内环境等之间协调统一,即微生 态平衡。
2、宿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患病
—— 微生态失调 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之间,及其与宿主之间的 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 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如:
感染——微生态失衡 抗生素——微生态失衡 肠炎便秘——微生态失衡 霉菌毒素——微生态失衡
感染——微生态失衡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并在体内
与宿主共栖,以兼性需氧菌为主,为肠道非优势菌 群,如肠球菌、肠杆菌,在肠道微生态平衡时是无害的, 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侵袭性,对动物宿主有害。
3)病原菌 多为过路菌,长期定植的机会少,微生态平衡时,
这些菌数量少,不会致病,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则 可引起宿主发病,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和韦氏梭菌等。
2、动物肠道微生态系中菌群分布(了解)
3、产生抗菌物质如细菌素、溶菌酶等 细菌素:它们大多属于多肽类且具有水溶性,
并在较低浓度时就有活性,在肠道中具有抑制有 害菌生长繁殖的作用,对沙门氏菌、志贺氏菌、 葡萄球菌、变态菌、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属 (E.coli)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如:乳酸杆菌活菌的抑菌作用主要是通过乳 酸杆菌所产生的细菌素,而不是通过降低病原菌 在肠粘膜上的粘附实现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