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设"创新共同体"解渎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Developing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for Mankind——马朝旭大使在澳大利亚联合国协会2015年全国大会上的讲话–Address by Ambassador Ma Zhaoxu at the UNAA National Conference 20152015年8月21日,澳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gust 21, 2015尊敬的Russell Trood主席,尊敬的Gary Quinlan副秘书长,尊敬的Sir James Mclay大使(新西兰前驻联合国代表),女士们,先生们:Dr Russell Trood, President of the UNAA,Mr Gary Quinlan, Deputy Secretary of DFAT,Sir James Mclay, Former New Zealand Ambassador to the UN,Ladies and gentlemen,上午好!很高兴出席澳大利亚联合国协会全国大会,感谢澳联协主席Russell Trood先生的盛情邀请。
澳大利亚联合国协会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召开此次全国大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Good morning! I am very pleased to attend the UNAA National Conference. My sincere thanks go to Dr Russell Trood for inviting me to this special event. It is most fitting and relevant to hold the event as this year marks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United Nations.70年来,联合国历经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讲话

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讲话尊敬的基辛格博士,尊敬的希尔斯大使、布朗先生、赵小兰部长,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要感谢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协会、美国商会、美国中国总商会、百人会、美中政策基金会、美国中国论坛、商业圆桌会议和华美协进社共同举办这场活动,使我们有机会同各位老友新朋再次相聚,共叙情谊。
记得2003年我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你们在华盛顿也举办了这样盛大的宴会。
那次我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的演讲,对中美关系作出三条结论:一是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二是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三是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转眼5年过去了,我高兴地看到,这三条结论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中美关系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首先,中美高层接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频繁。
中美之间各种对话和磋商机制已超过60个,特别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机制,为增进双方战略互信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双边贸易额从2003年的1260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3020亿美元,五年中增长了近一倍半,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方在能源资源、气候变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新领域开展了对话与合作。
不久前,两国签署的《中美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第三,中美在反恐、防扩散等全球安全领域和朝鲜半岛核问题等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上保持了沟通与协调,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女士们,先生们:“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中美关系的发展还体现在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不断加深。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美方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资金和物资,总价值超过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民间。
记得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我在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察看灾情时,偶遇三个美国青年。
交谈中得知,他们是从成都赶来的美国志愿者。
这是我在灾区见到的第一批外国志愿者。
后来,由美国国际开发署牵头,美国一些着名企业和机构的代表冒着余震危险,前往重灾区考察,为恢复重建工作出谋献策。
美国三大国防科技创新机构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三大国防科技创新机构对我国的启示作者:程远陈灏赵广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17期程远陈灏赵广摘要: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一直引领世界潮流,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DARPA、SCO 和DIU的特点和经验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防科技;创新;启示技术创新一直是提升国防科技实力、赢得未来战略博弈主动的重要手段。
美国十分注重借助军民一体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军地创新资源良性互动,主动塑造科技创新态势,确保美国始终引领世界军事潮流,领先对手数步。
为此,美国成立了一系列颠覆性技术研究机构作为提升创新能力、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抓手, 其中以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战略能力办公室(SCO)、国防创新小组(DIU)最为典型,DARPA 享誉盛名已久,大国竞争加剧以来,美国防部建立起新机构SCO和DIU 以拓展创新边界,形成“远近衔接、高低搭配”格局。
一、设立背景(一)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上世纪50 年代苏联的技术突袭给美国国内各界造成了严重恐慌,为重振技术代差优势,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应运而生,承担起占领科技研发制高点、保持美军战略领先地位的重任。
DAPRA 侧重于基于技术能力的长期开发,始终将国家军事目标作为首要关注点。
其承担的科研项目着眼于未来国防需求,为解决国家安全的中长期问题提供高技术储备和支持,许多设计理念都体现“一代半”的思维,其成果因特网、隐身技术、GPS 全球定位、无人驾驭等颠覆性技术不仅使美国军事科技实力冠绝全球,也深刻改变了世界。
(二)战略能力办公室由于DARPA 的技术发展周期较长,美国意识到在应对全球范围内新兴大国的崛起、中小国家挑战和恐怖袭击等跨地区、跨领域的“混合战争”等方面需要重获许多能力。
2012 年战略能力办公室(SCO) 在此环境下诞生,力求通过赋予商用技术和传统武器平台以新角色,重构现有的国防部、情报机构和商业系统,提供的是现在而不是5 年或者10 年后的选项通过在短时间内帮助美国建立优势,为DARPA 争取一些时间,确保远近衔接、持续领先。
“无尽的前沿”——为未来75年的美国科学做规划

POLICY 科技政策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最具有科技创新力的国家。
支撑了美国当今实力的许多基本政策原则可以追溯到75年前,即首位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工程师范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 )在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前两周所发布的一份名为“科学:无尽的前沿”的报告,这份文件将成为战后科学的蓝图。
“无尽的前沿”促使科学家们成功地倡导了联邦科学基金的建立,以及科学政策与政治的分离。
他们认为,如果科学能够赢得战争,它也有助于维护和平。
该报告主张:政府、工业和学术研究可以在合作中取得比在孤立中更大的成就。
它导致了现代美国研究型大学、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科学研究资助的增加——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增加了10倍以上。
但该计划在许多方面已经不再起作用,而“无尽的前沿”中所提出的结构框架在2020年也需要更新。
政府所拨的研究经费正在减少,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更关注于短期成果。
美国联邦机构也正在削减科学咨询小组。
国家政府、科学界和公众对这些变化的应对将决定美国的地缘政治地位。
在报告发表75周年之际,国家科学院、科维里基金会和阿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主办了一次专题讨论会,反思美国科研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次讨论会汇集了来自科学界、政府、学术界、商业和慈善事业的领袖。
作为学术界一员的化学家,我刚刚写了一本书,名为《科学的状态——未来形势和科学家的实现》(The State ofScience – What the Future Holds and the Scientists Making It Happen ),并渴望听取研讨会与会者的观点。
演讲和小组讨论涵盖了一系列主题,包括四个主题——而非解决方案。
进一步的规划研讨会的与会者一致认为:美国需要一个长期的联邦科学计划,一个跨越未来许多政府的计划——一个既有保护性又有抱负的科学路线图。
人们的共识是,如今的联邦资金水平和对市场驱动研究的重视是不够的。
美国即将打开“深空门”,开启深空探索新时代

美国即将打开“深空门”,开启深空探索新时代朱 丰 张玉军 吴永亮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道,当地时间2018年8月23日,美副总统彭斯访问了位于休斯顿的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并在中心礼堂发表重要演讲称,以“深空门”(亦称“月球轨道基地”)为跳板,试图重返月球、探索深空。
并明确了计划2024年前建成月球轨道基地,搭建地球与深空间的桥梁,开启国际“深空门”。
深空,一般指人类尚未到达的宇宙空间,即除了地球轨道和月球轨道—人类最远飞到38万千米的太空边界,这之外的所有宇宙空间都称之为深空。
“深空门”,指人类往返地球与深空之间的大门,可理解为登陆月球或进行深空探索的跳板、平台、前哨、中转站、桥头堡、太空站等。
简之,“深空门”就是进一步深空探索的穿越门。
美国提出构想并广泛合作推进研发早在2017年3月,美国就提出了“深空门”的构想。
但直到秋天召开第68届国际宇航大会时,美俄才达成了深空探索的合作共识,联手制定了三步走计划,并协同加拿大、日本等14个航天大国共同完成。
“深空门”计划是其中一步,但为重要一步,是新一代的革命性太空项目。
2017年12月,美总统特朗普也郑重表示,美国即将开展这些计划的第一步工作,“最终将实现登陆火星,也许有一天,还要登陆更加遥远的其他行星世界。
”2018年5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发表了一份雄心勃勃的声明《“深空门”备忘录——关于月球轨道平台合作与发展的声明》,旨在进一步强调对深空探索的坚定决心。
“深空门”项目由联合组建国际空间探索协调小组(ISECG)负责共建协调事务。
该协调组已向诸多太空产业巨头发出竞标书。
美NASA还与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轨道ATK公司、内华达山脉公司和空间系统洛拉尔公司合作共同研发“深空门”的重要组件——电力和推进元件。
这一研发计划已经被纳入了NASA的下一步空间技术探索伙伴关系。
事实上,为支持“深空门”项目,早在2015年—2016年就已经投入1515万美元的资金进行研发,而312018.11军事文摘穿越地球、月球和深空的“深空门”美国迫不及待地启动“深空门”计划2018.11军事文摘“深空门”适合宇航员长期进驻 具备多功能的“深空门”内部构想 “深空门”具有潜在的军事价值。
全球科技创新步入密集活跃期

全球科技创新步入密集活跃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各国之间科技创新合作也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
近日,全球未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以“科技赋能未来、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由中国贸促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主办。
来自中外政府部门、全球科技领域和产业界代表线上线下参会。
代表们就如何推动世界各国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
通过科技创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会议当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全球未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致贺信。
李克强在贺信中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各国更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李克强表示,中国的科技发展得益于开放合作,世界的科技进步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下一步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联合攻关,促进科研人员交流互访,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中国还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为全球创新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促进科技成果更好造福中国、惠及世界。
在大会的开场致辞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指出:“中国科技界始终是全球开放合作的倡导者,科技治理的参与者,创新发展的贡献者。
我们深入实施科技合作伙伴计划,同90个国家和地区定期召开科技合作联委会,签署了115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
”他表示,未来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中国科技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建构——基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话语分析(1987-2017)

收稿日期:2020-10-26 修回日期:2020-12-31作者简介:王守都(ORCID :0000-0002-8828-3409),男,1993年生,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政治㊁美国外交战略㊁网络空间安全㊂美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建构基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话语分析(1987-2017)王守都(南京大学 南京 210023)摘 要:[目的/意义]随着互联网及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网络空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网络空间安全日益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㊂[方法/过程]借助安全叙述的理论框架,以17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为研究材料,通过话语分析的方式,探究美国政府是如何构建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㊂[结果/结论]在此基础之上,归纳出美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的三大基本特征及深层动因,并结合这些特征对于未来大国权力博弈的领域作出展望㊂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安全叙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话语分析;技术民族主义中图分类号:D 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965(2021)03-0104-08引用格式:王守都.美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建构[J ].情报杂志,2021,40(3):104-111,38.DOI :10.3969/j.issn.1002-1965.2021.03.019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Narrative of U.S.Cyberspace Security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U.S.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1987-2017)Wang Shoudu(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Abstract :[Purpose /Significan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very domain of human life has been closely linked with cyberspace ,and cyberspace security is gradually topping the agenda of U.S.national security.[Method /Proces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ecurity narrative ,it employs 17copies of U.S.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s research materials ,takes the approach of discourse analysis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narrative of U.S.cyberspace security.[Result /Conclusion ]Under such premise ,it generalizes three principal features and underlying dynamics of security narrative of U.S.cyberspace security ,and combined with the aforesaid features ,makes prospect of future arena in which the power game of great powers takes place.Key words :cyberspace security ;security narrative ;U.S.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discourse analysis ;techno -nationalism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席卷全球㊂如今人类社会正处于阿尔文㊃托夫勒(Alvin Toffler )所预言的 第三波浪潮”的信息时代之中㊂以互联网及其相关衍生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渗透美国的政治㊁军事㊁经济㊁社会生活等领域,网络空间安全已经愈发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㊂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国立公共服务大学的科瓦克斯(LászlóKovács)在‘作为国家安全基石的国家网络安全“一文中指出,拥有更加先进的数字经济与社会的国家更易受到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1]㊂美国作为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开创者㊁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弄潮儿,以及未来智能数字应用的引领者,在与网络空间相关的安全关切㊁治理规范㊁制度构建㊁技术研发等领域具有相较其他国家行为体而言更为深厚的历史经验以及更加扎实的实践基础㊂与此同时,美国也相较于其他国家更早地意识并感受到来自网络空间的安全威胁㊂网络空间中国家实力的较量与信息的掌握能力息息相关,实体物理世界中的大国权力博弈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也在不断的循环上演㊂第40卷 第3期2021年3月 情 报 杂 志JOURNAL OF INTELLIGENCE Vol.40 No.3Mar. 2021美国作为现代互联网的创造者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业内领头羊,其面临的来自网络空间的安全形势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更为严峻㊂牛津大学数字伦理实验室主任卢西亚洛㊃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指出,新技术的产生不断塑造着人类对于人性本身以及其在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思考与认知”[2]㊂以互联网及其相关应用为核心的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便利美国人民在政治㊁经济㊁文化㊁社会等领域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塑造人类对于网络空间的具体认知㊂与此同时,网络空间安全(cyberspace security)也日益成为美国决策层在国家安全制定和规划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难以回避的议题,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架构的研究也兼具理论及政策意义㊂本文旨在借助安全叙述的理论框架,通过话语分析探究有关美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的建构历程与具体特征,并对于其深层动因做出尝试性阐述㊂1 安全战略、安全叙述与文本选择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安全被认为是一种 免受危险或者威胁的自由状态”,而在‘韦伯斯特辞典“中,安全既包括主观上的不存在恐惧㊁焦虑以及担忧的心理状态,也包括不受任何伤害的物理状态,是一种包含主客关系的理解㊂奥利㊃维夫(Ole Waever)则认为安全是超越一切所建立的政治规则以及政治结构的一种途径,是一种所有政治之上的特殊政治[3]㊂因此,安全既可以被视作是一种目的,也可以被视作一种手段,其行为主体既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具体存在于自然界的任何物质㊂在国际政治的话语体系当中,安全问题是行为体之间一定关系的产物,是主观认知与客观状态的综合产物[4],并且对于安全关系的不同的解释则最终导致形成了不同的安全观念[5]㊂作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之一,维夫将 安全即言语行为”作为安全化理论的理论基石,认为安全化的施动者通过对于某一种威胁来源的宣布将一些议题政治化并提升到安全领域,并通过这种方法为国家行为体实施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合法性以及必要性[6]㊂所以对于安全的认知并不能简单停留在指代客观存在的威胁这一表象,而应该将其理解为一种通过话语㊁框定以及叙述等言语行为所建构出的主体间认知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建构主义㊁哥本哈根学派㊁后结构主义和女性主义㊁批判安全研究等非传统安全研究的兴起,基于政治文本的话语分析成为国际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㊂对于政治文本的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依据在于人类倾向于依托叙述作为理解世界并赋予其意义的主要方式,对于政治话语的考量也广泛地依赖于叙述模式㊂琳娜㊃汉森(Lene Hansen)对于非传统安全研究的话语分析方式进行了梳理,认为通过文本解读而确认的基本话语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分析视角,并且至少可以通过文本解读(methodology of reading)以及话语识别(methodology of identifying discourse)的方法进行话语分析操作[7]㊂本文将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界定出分析美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的研究框架㊂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安全叙述包含三种基本要素㊂第一种要素包括 事件㊁角色以及背景”,包含了主要叙述主体以及主体所存在的地理㊁社会及制度空间㊂第二种要素包括 事件序列”,即将事件按照时间连续域进行排列㊂第三种要素是 因果关系”,该要素所包含的因果归因存在于绝大部分的政治叙述之中[8]㊂在有关美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的研究当中,美国这一国家行为体作为安全叙述的主体,在一定的连续时间域内通过构建特殊安全话语,构成连接过去㊁现在以及未来的安全叙述㊂鉴于安全叙述本身所具有的时空特质与动态属性,美国作为叙述主体在某一时期内通过言语行为所呈现的安全话语建构,缺乏长时段的时间域连续性,因此需要综合中时段的系列政治文本加以梳理,方能形成具有时间跨度的安全叙述分析㊂上述关于安全的理论及概念延伸进一步拓展了安全议题的研究范围,并为连接安全叙述与安全战略搭建了理论桥梁㊂ 安全”作为一种 自我指涉”(self-referential)的话语实践,通过 言语行为”加以构建㊂这种关于安全的定义标准是依托于具有文本性的语言机制,叙述行为主体将常规政治领域提升到安全领域,其主要方式就是建构存在性威胁的话语[9]㊂叙述与安全化的实践过程紧密相关㊂一条完整的叙事逻辑链包括话语含义㊁角色(行为体),以及情节主线,而安全叙述则是在此基础之上增加(或引导)一种特殊的政治以及安全目标[10]㊂关于安全战略的经典定义,往往聚焦于传统安全对于权力㊁军事实力等物质能力的关注㊂例如,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1997年出版的‘军事用语及相关术语“的界定,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的是 为达到巩固国家安全目标而发展㊁运用和协调国力的各部分(包括外交㊁经济㊁军事和信息等)的政策组合”㊂这种传统的关于安全战略的定义过于关注物质能力,但是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战略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有关未来故事的叙事假设[11]㊂尤其是国家行为体的安全战略,其安全导向与政治目的尤为明显㊂例如,在‘撰写安全:美国外交政策及身份政治“一书中,戴维㊃坎贝尔(David Campbell)指出所谓的危险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条件,还是一种行为主体对于威胁的评估㊂这种衡量是主观理解的结果,而叙述则构㊃501㊃ 第3期 王守都:美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建构成了这一理解过程的核心[12]㊂对于安全战略中所包含的语言以及话语使用的具体分析能够反映出战略叙述者所面临的客观威胁以及构建出的安全状态㊂例如菲尔克劳福(Fairclough)认为语言 与现实的联系是主动(而非被动)的”[13],帕克(Parker)也认为语言 不仅描述着社会世界,并且将其分门别类,(并)将种种现象引入大众视野”[14]㊂因此,当具体战略发生转变之时,安全叙述会在目标行为体脑海中形成新的安全现实,而在此过程当中涉及到具体的话语使用㊂综上,安全叙述与安全战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叙述行为体通过言语行为构建出一种综合客观危险以及主观威胁的 安全”,并借助安全叙述达成特定的安全以及政治目标㊂如果叙述行为体是国家,那么这种安全叙述就构成了国家安全战略的叙述基础,因为安全叙述不仅建构了基本的威胁来源,还通过话语选择及叙述方式对于达成特定安全及政治目标的手段做出规划㊂结合上述考量,本文在进行话语分析的文本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具有代表性的官方文件㊂经过整理筛选后发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非常合适的文本选择㊂首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作为一种首要文本(primary texts)[15],集中体现了现任政府对于当前国际局势以及美国所面临的主要威胁的基本认知,反映了美国作为叙述主体在构建安全叙述时候的基本利益诉求㊂其次,‘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系列文本满足安全叙述对于连续时间域的动态需求㊂根据1986年美国国防部出台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重组法案“中第603条的具体要求[16],时任美国总统需要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阐明美国的国家安全诉求以及具体战略要求㊂自罗纳德㊃里根总统正式发布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报告以来,截至2020年,美国自里根总统至特朗普前后六任总统共发布17篇‘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㊂对于这一系列报告的历时性梳理满足了安全叙述对于 事件序列”的基本要求㊂在确定分析文本之后,需要整合17篇‘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形成语料库㊂在整合之后的语料库之中,本文将遴选出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代表性话语(discourse)并进行词频分析[17]㊂学界关于话语的选择性建构已有诸多研究,涉及的社科领域包含政治学㊁语言学㊁传媒学㊁政治心理学㊁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㊂例如,一些学者将话语构建理解为一种议程设定(a⁃genda-setting),并突出其所引发的框定效应(framing effect)[18]㊂也有学者在研究框定效应的基础之上,对于政治偏好的形成进行理论分析[19]㊂话语作为建构安全叙述的燃料,不仅连接了叙述者身份认知以及安全现实,还可以将其罗列于时间序列之中以窥视安全叙述的建构演进㊂需要指出的是,具体每一篇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话语的使用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通过对于这一系列报告整合而成的语料库进行的分析而梳理出不同时间点上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话语建构的差异与连续性,并进一步厘清其安全叙述逻辑㊂2 基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网络空间安全话语分析 对于安全叙述的分析需要结合具体的安全话语并结合时间序列,因此对于安全话语的梳理与分析是安全叙述分析的基础㊂在安全话语的筛选及分析方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网络空间”是一个具有双重属性的二元公域㊂网络空间是一个具有技术属性的物理域,其主要特征就是利用电子以及电磁频谱,利用相互连接的网络以及信息通讯技术来进行信息的创造㊁修改㊁储存㊁处理㊂同时,网络空间又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国际公域,全球所有的国家行为体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在实体物理空间的包括政治㊁经济㊁军事㊁社会等具体活动,均映射在这一公域当中[20]㊂美国军方将网络空间定义为 超级战略领域”(uber-strategic domain),并且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的战略研究所(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US Army War College)曾召集一批从事战略研究以及军用网络技术的专家进行圆桌讨论,他们最终给出 网络空间”的定义是:网络空间是人造的全球战略领域,也是衡量国家行为体权力的一个维度,还是在信息环境中(包括相互依赖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网络以及由个人或者组织使用或生产的常驻数据)增加权力维度的一种方式㊂因此,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安全话语既包括与网络空间及其相关衍生应用息息相关的技术属性话语,也包括涉及政治㊁军事等领域的社会属性话语㊂此外,与 威胁” 攻击” 安全” 危险”等类似语义的安全话语也需要纳入话语分析的考虑范畴㊂此外,本文在进行词频分析的过程中,将带有相同限定词的名词词组加以区分,同时也将以名词形式单独呈现的部分加以保留㊂例如在分析 computer”相关词条时, computer crime”或者 computer attack”中的 computer”不会计入以单独名词形式出现的 comput⁃er”的频数记录当中㊂同时对于不同词形的名词及词组(如cyber-security以及cybersecurity),本文在进行词频分析的时候也采取了单独处理的方式㊂这种方式可以增加话语分析的精确程度,同时将尽可能多的安全话语及其频数加以记录㊂本文经过筛选以及词频分析,汇总并制成了17篇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安全话语及出现频数的列表,详见表1:㊃601㊃ 情 报 杂 志 第40卷表1 1987-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安全话语及出现频数列表时任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具体年份(时间序列)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安全话语及出现频数罗纳德㊃里根1987年计算机技术及软件(1) 1988年超级计算机技术(1)乔治㊃赫伯特㊃沃克㊃布什1990年未发现相关安全话语1991年超级计算机出口(1) 1993年超级计算机技术出口控制(1)威廉㊃杰斐逊㊃克林顿1994年计算机(1)㊁超级计算机(1)㊁电子通讯设备(1)㊁信息网络(1)㊁市场信息系统(1) 1995年计算机(1)㊁超级计算机(1)㊁电子通讯设备(1)㊁信息网络(1)㊁市场信息系统(1)㊁信息基础设施(1)㊁军事及商用信息系统(1)㊁即时通讯网络(1)1996年计算机出口(3)㊁信息及科技时代(1)㊁信息基础设施(2)㊁军事及商用信息系统(2)㊁信息技术(1)㊁对于现代信息系统的威胁(1)㊁信息网络(1)㊁市场信息系统(1)1997年计算机入侵(1)㊁现代信息系统(2)㊁信息基础设施(8)㊁信息系统(2)㊁信息技术协议(2)㊁市场信息系统(1)㊁1998年计算机非法入侵(1)㊁计算机相关犯罪(1)㊁计算机黑客(1)㊁网络犯罪(3)㊁网络攻击(1)㊁电脑系统和网络(1)㊁电子和计算机基础设施(1)㊁信息网络(1)㊁信息基础设施(3)㊁战略性信息攻击(6)㊁信息网络(1)㊁信息系统(5)㊁信息技术(4)㊁信息战争(2)㊁信息及物理安全(1)㊁信息技术协议(2)㊁市场信息系统(1)㊁互联网(2)1999年计算机(5)㊁计算机系统(1)㊁计算机黑客(1)㊁源于计算机的攻击(1)㊁计算机技术(1)㊁计算机出口(1)㊁网络攻击(3)㊁网络罪犯(1)㊁网络犯罪(2)㊁网络空间(1)㊁网络手段(2)㊁网络威胁(1)㊁网络安全(1)㊁信息基础设施(2)㊁信息技术(2)㊁信息能力(2)㊁信息系统(3)㊁信息攻击(2)㊁信息网络(1)㊁信息安全(2)㊁市场信息系统(1)㊁互联网(2)2000年计算机(4)㊁计算机网络(1)㊁计算机网络攻击(1)㊁计算机安全(1)㊁计算机攻击(2)㊁计算机技术(3)㊁计算机出口管制(2)㊁网络安全(2)㊁信息/网络安全(1)㊁网络冲突(1)㊁网络犯罪(1)㊁网络安全从业人员(1)㊁信息技术(6)㊁信息时代(2)㊁信息基础设施(4)㊁信息能力(3)㊁信息系统(3)㊁信息攻击(1)㊁市场信息系统(1)㊁信息安全(1)㊁互联网(1)乔治㊃沃克㊃布什2002年信息(8)㊁信息技术(1) 2006年网络行动(1)㊁信息领域(1)贝拉克㊃侯赛因㊃奥巴马2010年网络(11)㊁网络安全(3)㊁网络空间(9)㊁网络犯罪(2)㊁网络攻击(5)㊁信息基础设施(1)㊁无线网络(1)㊁交易网络(1)㊁数字网络(1)㊁互联网(2)2015年网络(6)㊁网络安全(6)㊁网络威胁(1)㊁网络攻击(3)㊁网络谍报(1)㊁恶意网络活动(1)㊁关键性网络及物理基础设施(1)㊁信息技术(2)㊁互联网(4)㊁数字保护主义(1)㊁数字空间(1)唐纳德㊃特朗普2017年计算机(1)㊁计算机驱动技术(1)㊁高级计算机技术(1)㊁网络(2)㊁网络工具(5)㊁网络空间(11)㊁网络攻击(9)㊁网络安全(2)㊁网络基础设施(1)㊁网络行为体(1)㊁网络活动(2)㊁网络赋能的经济战争(1)㊁网络威胁(1)㊁网络能力(2)㊁网络行动(1)㊁网络时代(4)㊁恶意网络行为体(1)㊁网络罪犯(1)㊁信息技术(1)㊁信息工具(1)㊁信息手段(1)㊁信息战争(1)㊁信息完整(1)㊁信息主导时代(1)㊁意识形态信息运动(1)㊁信息行动(1)㊁互联网(9) 根据上述词频分析表,本文首先得出下述基本分析结果㊂第一,美国政府对于网络空间安全的基本认知,经历了从技术领域㊁经济领域㊁社会领域㊁军事领域到政治领域的演变㊂这一演变从安全话语的变化可以看出㊂从1987年里根总统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直到克林顿政府时期1997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10年跨度,包含9份国家安全战略),围绕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话语使用完全是围绕技术出口展开,例如里根(1987年,1988年)和老布什(1991年,1993年)的国家安全战略中诸如 计算机技术及软件” 超级计算机技术” 超级计算机技术出口控制”这些话语的使用㊂自克林顿政府开始,有关经济领域㊁社会领域㊁军事领域㊁政治领域的相关话语开始系统性出现,诸如 市场信息系统”(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㊁ 军事及商用信息系统”(1995年,1996年)㊁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10年,2015年,2017年)㊁ 计算机/网络攻击”(1998年,1999年,2000年,2010年,2015年,2017年)㊁ 网络安全”(1999年,2000年,2010年,2015年,2017年)㊁ 网络空间”(1999年,2010年,2015年,2017年)㊂第二,网络空间安全在美国国家安全众多议程中的优先程度也在逐年上升,逐步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关注领域㊂1994年之前的6篇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涉及网络空间安全话语的出现频数不超过5次,甚至克林顿之前的5篇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有关计算机技术及出口管制的话语出现的频数只有一次(老布什㊃701㊃ 第3期 王守都:美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安全叙述建构1990年的战略报告甚至通篇都没有相关安全话语)㊂克林顿时期的7篇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包含的相关安全话语的种类及频数都出现大幅上涨㊂在克林顿政府时期1998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整篇战略报告相关的话语频数达到34㊂到了2017年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涉及网络空间安全话语非常之多(共64处),几乎全篇遍布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安全话语㊂相关安全话语频数的增加,反映了网络空间安全在美国国家安全议题讨论中重要性的逐渐升高㊂第三,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安全话语在历届政府中既表现其变化,也表现出一定的传承㊂里根与老布什时期采用的安全话语只包括 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技术”及 超级计算机技术出口管制”㊂克林顿时期仍然延续了 计算机”的话语使用,并且扩展了其范围( 计算机入侵” 计算机相关犯罪” 计算机黑客”),但是也出现了克林顿政府时期特殊的安全话语,诸如 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安全” 信息能力”,并且这些安全话语的使用延续整个克林顿政府时期㊂1998年报告中首次出现关于 cyber”的使用,例如 cyber-crime” cyber-attack”,2000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首次出现了 cybersecurity”以及 information/cyber secur⁃ity”的用法㊂对于 cyber”及其衍生话语的使用是克林顿政府为后续历任政府留下的话语遗产㊂小布什时期由于恐怖主义使得美国国家安全重心转向国内,网络空间安全相关话语无论是种类还是频数都大幅减少㊂奥巴马时期对于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视程度显著加强,在延续克林顿政府对于 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话语的基础上,开始使用 网络空间”的安全话语,并且贯穿整个奥巴马政府的网络空间政策㊂特朗普政府在延续奥巴马时期 网络空间”的话语基础之上,增加了诸如 网络威胁” 网络赋能的经济战争” 意识形态信息运动”等威胁性导向极强㊁富有进攻色彩的安全话语,形成了特朗普政府时期网络空间安全相关话语的基本特质㊂3 基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网络空间安全关切梳理 本小节将简要回顾17份安全战略文件的简要内容以及核心安全关切,并在此基础之上展开话语分析,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本的叙述背景㊂囿于冷战时期的国际体系两极格局的结构性张力,里根时期的两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意识形态宣传意味浓重㊂1987年1月的安全战略报告在开篇就强调 对我们的国民㊁朋友以及世界上为民主而奋斗的人而言,美国就是自由㊁和平以及繁荣的象征”[21]㊂冷战时期美国的核心利益,就是确保美国作为一个独立自由之国,其价值观与制度完好不受侵犯;美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世界的安全以及稳定,确保美国利益免受重大威胁;巩固美国的联盟关系㊂1987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并未涉及对于网络空间安全的探讨,但是在两处提及了在情报政策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相对于苏联的优势:一处是在谈及苏联公共外交以及宣传力度时提出美国的政治以及情报战略要做出相应的回应,另一处是在讨论美国国防政策的时候,报告指出美国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方面的技术优势可以转化为在军事战争中的胜势,并且要强化相关技术的信息保密,增强美国的反情报以及安全反制措施㊂1988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继续强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即恢复军事实力㊁振兴经济实力㊁重塑国际声誉㊁增强国民信心㊂报告指出,上述美国国家利益与战略目标来源于美国持久的价值观念㊂此外,报告还谈及了军事技术革命对于军事战略能力以及战略认知的塑造,并且相较于苏联,美国及西方在信息自由流通方面的优势有助于美国及其盟友在超级计算机技术领域这一重要战略资产方面的进一步开发[22]㊂由于里根政府时期推行的 星球大战”计划,该报告在对美国国家空间(太空)政策(U.S.National Space Policy)的描述中,针对空间技术的应用以及苏美争霸着墨颇多㊂老布什政府时期的3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出台于苏联解体前后㊂里根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关于美苏争霸的主题被美国政府对于新世纪的国际体系的展望所取代㊂在来自苏联的掣肘分崩离析之后,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开始进一步思考如何领导世界的问题: 我们(美国)的价值观是我们的过去与未来㊁内政与外交㊁实力和目的之间的纽带 我们不仅要守护我们的公民,捍卫我们的利益,更要创建一个新的世界使我们的基本价值观光耀四方”[23]㊂在1991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 防止扩散”(Stemming Prolifera⁃tion)这一部分,报告列出了包括核武器㊁生化武器㊁以及超级计算机等尖端军事技术的技术扩散问题,并认为美国政府应该强化当前不扩散的条约基础,扩大不扩散多边机制的成员,并提出新的不扩散倡议㊂1993年1月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美国在全球大转型时期必须抓住机遇领导世界,并且在 不扩散”(Nonproliferation)这一部分重申对于超级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敏感技术的出口控制[24]㊂威廉㊃杰斐逊㊃克林顿时期共出台7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是截止特朗普总统之前在任期内发布最多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总统㊂克林顿时期战略报告一改里根和老布什时期报告的通用题目‘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开始推陈出新,以新的命名方式来㊃801㊃ 情 报 杂 志 第40卷。
美国地震联合研究会为改进全球地震台网建设提出建议

第1期(总第445期)国 际 地 震 动 态No.1(SerialNo.445)2016年1月RecentDevelopmentsinWorldSeismologyJanuary,2016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为改进全球地震台网建设提出建议裴惠娟※ 编译(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兰州730000)中图分类号: P315; 文献标识码: D; 犱狅犻:10.3969/j.issn.0235 4975.2016.01.003 2015年7月16日,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IncorporatedResearchInstitutionsforSeismology,IRIS)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之间合作协议的授权下,发布题为“全球地震台网外部审查”(Globalseismographicnetworkexternalreview)的报告,对全球地震台网(GlobalSeismographicNetwork,GSN)展开了一次完整的外部审查,针对维护GSN的质量、效率和科学回馈等,分8个主题提出了系列建议和意见。
1 目标 (1)IRIS应该建立一个程序,监测学界的需求和技术创新,针对变化重新评估GSN的设计目标。
变更设计目标时应该制定时间表,充分开展战略研究、规划、部署和评估。
(2)IRIS应该号召各界共同努力,设计和提出一种试点或示范项目,在提供重要的科学观察和解决特定的监测需求时,解决其中面临的挑战和提升技术解决能力。
(3)IRIS应该与NSF和USGS(U.S.GeologicalSurvey,USGS)一起努力,促进其他地球观测团体对GSN基础设施的使用。
(4)讨论设计目标时应该考虑符合国际收稿日期:2015 10 19;采用日期:2015 11 08。
※通讯作者:裴惠娟,e mail:peihj@llas.ac.cn。
利益的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协作” 这 四大方式 , 全面强化创新 型人力 资本 的投资及 引进 ,
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支撑 。
◆ 手 段
“ 美 国创新共 同体 ” 以“ 将减税条件 与知识 产权脱钩” 、“ 努
力完善国际投资环境 ” 、 “大力 推进 ‘ 三大计 划 、 一项法案 ” ’ 等手 段, 创造完善的创新 与投资环境 。通过放宽税收减免政策 、 促进 国外交易审核流程改革 、颁布各类促进 中小企业 发展 的资金资 助及鼓励政 策 ,使得创新共同体中的研发机构与企业 的创新及 国际投资环境逐步优化 。
4 2 l l
2 0 1 3 年 . 第7 期
为 了应 对 国际金 融危机 , 美 国对科技创 新以及 产业发展 的空 间因素给予 了高度 的关注 ,并干
2 0 0 8年 提 出 了 创 新 的 “ 空 间力 量” ( T h e P o w e r o f P l a c e )计划,
着力打造一个能够将全 国各个创 新主体系统化连接起来 的 “ 美国
创 新 共 同体 ” ( A m e r i c a ’ S C o m m u — n i t i e s o f I n n o v a t i o n ) 。与此同
时,美 国大学科技 园区协会等诸
多组织陆续联合发布 了 《 空 间力
◆优 势
“ 美 国创新共同体 ” 的目标在于推进 内部各主体问的协 同创 新, 促进研发成果产业 化。美 国联邦政府从“ 挖掘和利用好潜藏
的创新能量” 及“ 围绕私营企业 , 加强各个主体间的协 同创新” 两
个方面出发 , 致力于( 1 ) 在共 同体内部建立起多个相互竞争关 系
通过对 “ 美 国创 新共 同体 ” 的分 析 , 我 们不 难看 出美 国在
室及私 营研发企业构成。 科技园 区由初始研发孵化器 、 独立孵化
器以及技术转化 、 商业 开发 、 经济 发展 等领域的实体所构成 ; 大 学与学 院则 主要 由资质的大学与学 院以及上述主体所 在区域 内
的相关研究机构构成 ;联邦实验室 主要包括联邦 政府建立 的实 验室 、 资助 的研发 中心 , 以及其他 由政府部 门拥有或租赁的科研 中心 ;私营研发企业 以创新能力差异性较大且融资及 产业化能 力较为薄弱的小微型企业为主体。
任务 。
◆ 组 成
促 进人 才在创新共同体的落地 ,通过 “ 全面加强从 S T E M转 向 E S T E E M 的人 才培养” 、 “坚持 “ 理性增长 ” 机制 , 建立 可持续发 展的创新社 区” 、 “实施国际人才 ‘ 软着 陆 ’ 政策” 、 “增强多部 门
“ 美国创新共 同体 ” 主要由科技 园区、 大学与学院 、 联邦实验
创新 共 同体建设 中十分 重视发 挥 私营部 门作 用 , 同时还 呈现
的研发及成果转化 中心 , 并 由当地政 府给予配套补助 ; ( 2 ) 通过 加快建立全国范围的综合性科研数据库 ,开始注重科研成果的
数据挖掘 ; ( 3 ) 进 一 步增 强 与 私 营 企 业 的联 系 , 强 化 私 营企 业 之
量 :建设美 国创新共 同体体 系的
国家 战略》 《 空间力量 2 . 0 : 创 新力
量》 等报告 , 提 出 了“ 美 国创新共 同体”这 一具有 空间属 性的创新
体 系概念和 一批 相关 重要举 措。
其 目的在 于实现 “ 知识产权 与实 物产权 的融合 ,人力资本 与金融 资本 的碰撞” , 并促使该体 系全 面 承担起美 国研发 竞争力提升 的主
出“ 双 向互 动” 的特 性 。 即不 仅允许 私营企 业等 主体参 与政 府 的研 发项 目, 而且 推动政 府 的研发 资源 为私 营部 门 的发展 出 力。 因此 , 企业 能有效 地利 用 了高 校 、 科研 院所 等政 府的创新 资源 , 积聚、 提高创 新能力 ; 而政 府也积 极推 动研 发集 群 为核 心的投 资和经 济开发 行为 ,发挥 高校 和科 研 院所专业 优 势 , 实现 技术 转移 和成 果转 化 , 推动 区域 的整体 可 持续 、 健 康 发
展。 ( 本刊 记者 )
间的互动 , 积极 营造有利于私营企业 、 尤其是小微私企创新发展 的政策环境和氛围。
◆ 核 心
“ 美 国创新共 同体 ” 的核心在于全面强化创新人力资本投资
和引进 。 在创新共同体 的建设 中, 研发人才 的集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