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以海尔海外投资为例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案例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案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商机。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成功的对外投资案例不仅为中国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中国移动是一个成功的对外投资案例。
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在国内市场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面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盈利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移动开始寻求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
通过对巴西电信公司的收购,中国移动成功进入了南美市场,实现了跨国经营,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其次,海尔集团也是一个成功的对外投资案例。
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海尔集团在国际化战略上一直走在前列。
海尔集团通过收购德国白色家电企业,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和销售网络,实现了全球化经营。
另外,中国建设银行的对外投资案例也备受瞩目。
作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中国建设银行通过收购巴西银行,成功进入了拉美市场,实现了跨国经营和多元化布局,为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最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中国中车收购美国公司、中国石油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等,这些案例都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市场的政策环境、文化差异、风险控制等因素,同时也需要注重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现共赢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案例丰富多样,成功的案例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商业机会,也为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随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不断深化和拓展,相信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会不断提升。
海尔集团国际化发展

海尔集团国际化发展海尔集团源于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在张瑞敏的领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继而实施国际化战略,瞄准国际市场:1986年海尔电冰箱首次出口就获得了300万美元的销售额,增强了海尔开拓国际市场的勇气和信心。
为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海尔先后取得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共18类的产品认证,如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1992)、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体系的认证(1996)、欧盟EN45001实验室认证(1996)、加拿大CSA全权认证(1998)等,使其产品可以畅通无阻地出口到世界的87个国家和地区。
在出口取得巨大成功后,海尔开始把目光瞄准国际投资领域。
1996年12月,印度尼西亚海尔保罗有限公司在雅加达成立;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气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西安)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厂建立;1998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在伊朗成立;1999年4月,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建立了电冰箱生产公司,在世界市场最大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美国实现了实质性的跨国经营……。
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达1 039亿元(128亿美元),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了全球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工厂48个、服务网点11 976个和营销网点58 800个,其中海外工厂12个、营销网点38 000个,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集团2005年年底,海尔进入第4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2005年,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
从海尔的国际化看中国的跨国公司之路

国际化经营策略的战略分析----从海尔的国际化看中国的跨国公司之路【中文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特点,指出国际化加入是WTO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
国际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理论有渐进论和跳跃论。
比较这两大发展模式,可以看出它们的理论依据不同,经营环境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对国际化经营的认知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从两个阶段分析了海尔集团的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各种因素,提出海尔的快速发展有赖于集团审时度势,适时调整其国际化的经营战略有很大的关系。
并建议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要与企业的所有权优势相当,以及企业所掌握的先进技术与管理优势是企业推行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关键的思想。
【英文摘要】: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point out that it is the WTO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that internationalization join.The theories that internationalizes th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ode has to enter the theory and jump up the theory pare these two greatest developments mode, can see their theories of according to the dissimilarity, conduct the environment dissimilarity, industry dissimilarity, business enterprise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cognition degree of management dissimilarity, the result is also different.From two stages analyzed the Haier group of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duct various strategic factor, put forward the Haier of fast development depend on the group to judge the hour and size up the situation, adjust in good time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that it internationalize contain very big relation.Suggest the ownership advantage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management strategy of the local business enterprise wants to be with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lso equal, and the advanced technique and the management advantages that business enterprise controls are the thoughts that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promotes internationalization to conduct the strategic key.【中文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化策略;海尔集团;跨国公司【英文关键词】: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e the strategy;Haier group; Multinational company【正文】: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重压下,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型企业为产品寻找新的市场,被动地迈向国际化了。
海尔进军海外市场PPT课件

• 1.公司简介 • 2.国际化战略 • 3.壁垒战
• 4.海尔成功的关键
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 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 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 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 亿美元。2010年海尔品牌价值已达207.65亿元,连续六年蝉联《中 国品牌500强》,2011“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于9月9日发布,海尔 集团以907.62亿的品牌价值连续十年位居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 、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 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 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年1l月,获加拿大CSA“分享认证”。;1998年6月 ,获加拿大CSA全权认证。
绿色壁垒
欧盟ErP指令是欧盟一项主要针对用能产品的绿色 壁垒指令。该指令主要关注点是产品对自然资源 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涵盖耗能产品整个 生命周期的环保要求。 它要求产品设计阶段、原材料采用、生产过程、 废物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都必须满足绿色环保的 要求,这就使得我国很多洗衣机产品出口企业达 不到要求,在欧盟市场上被淘汰出局
海尔集团发展战略三个阶段
• 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专 心致志干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 理体系。
•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时间, 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 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 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 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三分之一的 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我国跨国公司从海尔国际化经营中得到的启示

234学苑论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豪无例外,都加入到产品的国际生产和交换中。
世界各国的参与,优化了国际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跨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了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培养。
但我国跨国企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面临着发达国家成本、技术上强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企业本身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如何从这场合作与较量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完善不足,成为我国跨国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分析跨国市场环境及特点,选择跨国经营区位和进入方式跨国公司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先难后易”或“先易后难”的方式。
海尔在目标市场上“先难后易”。
海尔先将产品卖到德国发达国家,之后是东南亚,中东等发展中国家。
以美国市场为例,海尔在经营方式上采取“先易后难”。
海尔自1995年起向美国出口冰箱,最初以OEM 方式,之后才开始推介自己的品牌。
在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后才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在产品种类上采取“先易后难”,海尔的策略是起初以一至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
毋庸置疑,这些正确的战略决策,保证了海尔国际化过程中的一系列成功,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上了生动一课。
二、树立品牌观念海尔的宣传主题是:“海尔,中国造。
”张瑞敏对这一主题解释说:“要通过海尔这个品牌让世人认识到中国产品有能力在世界上参与竞争,有能力进入世界名牌行列。
”跨国企业要注重品牌的国际化经营。
品牌竞争已然成为各大跨国公司进行激烈市场角逐的法宝之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必定是品牌全球化的过程,当企业品牌发展成世界品牌时,就代表着会拥有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三、争取当地资源,与利益相关方合资合作以日本市场为例,海尔在日本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竞合阶段、合资阶段、兼并阶段、自主发展阶段。
竞合阶段中,海尔与三洋开创了一种互相开放销售渠道的新商业模式,这一模式使海尔获得了日本市场和经营渠道。
海尔的跨国经营成长案例分析

海尔的跨国之路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业26年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一、海尔集团1、海尔的产品及品牌海尔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96 大门类15100 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
产品主要分类为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电家居家居集成智能家居软件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数字家庭及生物制药医疗设备。
海尔旗下有三个品牌,分别是-—海尔,海尔集团家电主品牌,品牌定位为“绿色理念”;统帅,是海尔集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出的针对倡导个性、时尚、简约生活方式的年轻消费群体;卡萨帝是海尔集团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品牌定位为“创艺家电、格调生活”。
2、海尔的文化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
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员工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
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求变创新,是海尔始终不变的企业语言.更高目标,是海尔以一贯之的企业追求.3、海尔的人才管理模式海尔集团提出了著名的“斜坡球理论”:斜坡上的球体好比一个员工个体,球周围代表员工发展的舞台,斜坡代表着企业发展规模和商场竞争程度。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了,海尔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把全体员工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三种,分别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干得好可以成为优秀工人,干得不好,可随时转为合格工人或试用人员。
《国际直接投》

(二)政治风险的防范
1、投资前期的政治风险防范
(2)与东道国政府进行谈判
投资者在投资前要与东道国政府谈判,并达成协 议,以尽量减少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
这类协议要明确:第一,子公司可以自由地将股 息、红利、专利权费、管理费用和贷款本金利息 汇回母公司;第二,转移价格(或划拨价格)的定 价方法,以免日后双方在划拨价格问题上产生争 议;第三,公司缴纳所得税和财产税参照的法律 和法规;第四,发生争议时采用的仲裁法和仲裁 地点。
(一)政治风险
2、类别
(2)战争风险
战争风险是指东道国国内由于政府领导层变动、 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民族纠纷、宗教矛盾等情 况,使东道国境内发生战争而给外国投资者造成 的经济损失。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领导层的变动,国内各 派尖锐争斗,各阶层集团不同利益要求,不同民 族间矛盾纠纷,复杂的宗教派别冲突等都会可能 引起局势动荡,甚而造成动乱和内战,从而严重 影响国际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第六章 国际直接投资管理
编辑ppt
【引导案例】 海尔的全球扩张之路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旗下拥有240多
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
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重点发展科技、
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
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1996年12月,海尔集团与印度
编辑ppt
本章主要内容
国际投资风险管理 国际直接投资战略管理 国际直接投资技术管理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
编辑ppt
第一节 国际投资风险管理
国际投资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识别风险 的类型,评估风险的大小,采取防范风险 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所导致 的经济损失。
海尔国际化的每一步

海尔国际化的每一步,每一个点,都可以给我们启示海尔集团的国际化发展过程海尔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开始,逐步发展到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其国际化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施名牌战略(1984-1991年)青岛电冰箱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冰箱业的中国名牌。
2.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1992-1998年)所谓“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进入成本链相关的多个业务。
海尔国际化的活动主要是建立海外市场网络,初步尝试海外建厂,以及实现产品设计的国际化。
(1)建立海外市场网络产品出口是海尔实现跨国经营的第一步。
海尔在一向重视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取得一系列国际公认的产品质量认证,这些质量认证成为海尔产品通向世界市场的通行证。
海尔(3)产品设计国际化为了实现本土化设计、本土化生产,海尔集团坚持“市场设计产品”的经营理念,以最快的速度捕捉市场信息,使产品设计紧跟市场变化。
3、跨国经营(1998至今)。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由三部分组成:质量国际化、科技国际化、市场国际化。
围绕用户需求的自主创新“大胆引进——积极消化——自主创新——自主竞争力标准战略是制胜的关键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规则通过TCL的实践,我们应该收获一些新的规则。
第一个新规则:进行品牌的国际化而不是企业的国际化。
TCL以为可以带上洋品牌的面具速成,但其实反而迷失了自己。
最好的面具其实就是自己的脸。
自主品牌是国际化的最终出路。
第二个新规则:国际化须遵守赢利规则。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什么最重要?正确的答案是:“功利”。
功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功”就是成就;“利”就是利润。
成就是每个企业都需要的,赢利就是企业的天职,一个企业可以没有成就,但万万不能没有赢利。
第三个新规则:国际化须从适应环境开始。
中国的品牌想要国际化,就必须找到适合中国这个品牌的环境先开始。
选择适合中国品牌的环境,其实本来就是中国品牌国际化没有选择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本文主要描述了海尔集团的海外投资过程,并对其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得出采用
这种战略的条件和原则。 【关键词】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fdi。 改
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它们
成为中国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不仅要参与国内竞争,
更要面对全球企业的竞争。政府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这对中国企业机遇与挑战
并存。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导致的国际市场营销的障碍对想要走出去的企业提出了挑战。
本文讲述了海尔成功的海外投资过程,为国内企业的海外进入途径选择提供借鉴意义。
一、海尔集团海外投资总体战略。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采用的总体战略总结为三个“三
分之一战略”。战略目标为实现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市场国际化。 产品质量
国际化表现为在质保体系、产品质量、检测水平方面取得国际化认可;技术水平国际化目标
需要企业在科技开发上走引进、模仿、创新的路径;市场国际化目标为国内产销占1/3,
海外产销占1/3及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占1/3。 二、海尔集团海外投资过程。
海尔海外投资过程可以概括为使用“先难后易”的名牌战略途径。首先,企业依靠过硬的产
品攻占要求最苛刻的、最挑剔的海外市场;以此创立品牌和口配,形成高品质的品牌形象;
然后再以高品质的品牌形象在发展中国家扩展品牌知名度。 具体过程为:首先攻打
德国市场,一战成名;海尔进入海外初期首先进军的是对质量要求最为苛刻的德国冰箱市场;
海尔坚持使用自己的品牌销售,在经受住严谨苛刻的德国人的考验后,为海尔的冰箱产品树
立起了高质量的产品形象和良好的口碑。取得这样的成功不仅极大提升了海尔的产品质量,
还为它进入其他国际市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铺平了国际化的道路。借助这个势头,海尔很
快成功的打入了美国市场。 之后,为深入执行国际化战略,海尔实行本土化战略。
包括直接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设计中心、贸易公司以及研发中心等。形成设计、生产、销
售三位一体的经营组合,以便更好的了解市场并作出反应。其中海尔在美国建立了占地60
0亩的大规模的海尔工业园,该产业园年产能达到30万台,已成为海尔集团目前在海外最
大的生产基地。 三、海尔国际化特征。 海尔在作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军企
业,作为中国企业的进军海外市场先锋和代表,结合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断的探索
海外发展的道路,其国际化特征表现为:重视对全球市场格局的布置;从出口产品到直接海
外投资;产品营销从单一逐渐发展到多元;重视海外本土化的市场营销。 四、海尔
国际化战略的优劣势分析。 海尔凭借其正确的海外投资战略在进行国际化的过程中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我国要进行国际化的企业有着极高的借鉴意义,我们在对其充分分析
的基础上,得出了其海外战略的优劣势: 1、优势。 企业进行国家化时率
先进军发达国家市场,具有以下优势: (1)学习经验曲线效应。进入发达国家成
熟的市场有利于积累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经验,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2)塑造
产品的品牌形象。发达国家市场发展成熟,在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企
业的产品得到发达国家市场的认可,有利于树立公司和产品在全球的品牌形象。 (3)
避免原产地形象劣势。我国的产品存在原产地形象欠佳的问题,在国际营销中通常被认为价
格低、质量差,这对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极为不利。如果首先在发达国家市场取得成功可以提
高产品形象,减少原产地形象的负面影响。 (4)提高企业产品销售量。发达国家
消费水平较高,市场需求量巨大,进入这片巨大的市场占据一定的份额可以为企业带了很大
的收益和销售增长额。 2、劣势。 企业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面临以下挑
战: (1)挑剔的顾客。经历长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市场成熟,发展完善,
与市场共同成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功能的要求比较高,更加挑剔,对企业进入该市场提出
挑战。 (2)强大的本地竞争对手。发达国家的市场上常常存在着实力雄厚的企业,
贸然进入这样的竞争激烈的市场可能面临现有企业的报复。 (3)品牌知名度低。
企业在新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与已有品牌相比存在着知名度低、形象差的劣势,要想突出重围
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4)运营成本的提高。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运营成本
相应提高,这样使我们原来的成本优势下降,影响产品的竞争力。 五、海尔海外战
略成功的借鉴意义。 企业在选择海外战略时,可以依据以下方面判定自己是否采用
海尔“先难后易”的国际化模式。 1、产品方面。 产品具有以下特征时,
可以采用先易后难的海尔模式:产品在功能、质量等方面满足发达国家用户的需求;产品价
格上具有竞争优势。 2、跨文化管理方面。 母国市场情况与目标国文化和
市场状况相同,跨文化管理方面难度较低,现有的管理经验可以直接或大部分采用。
3、目标方面。 对于有着较高增长目标、有意迅速成为国际性公司,或者有非常坚
定的国际化战略者可以考虑先到发达国家投资。 4、核心能力方面。 对于
有着强大独一无二难以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直接进入发达
国家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5、区域延伸目标方面企业在进行国际化过程中,对国
外直接投资时,要考虑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仅仅为了占领本地市场还是有下一步的延伸目
标。 比如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中国家市场。 【参考文
献】。 [1]曲峰。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培育与“走出去”战略[d]。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2001。 [2]李东东。中国海尔集团海外投资战略研究[d]。青岛
科技大学,2008。 [3]何飞。我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发展问题探索[d]。西
南财经大学,2004。 [4]冯国元,寇岩。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j]。
中国石油企业,2007,(8)。 [5]唐贵瑶。海尔本土化管理策略阐析[j]。
现代商业,2007,(10)。 [6]王晶。杰夫·斯温斯顿:给联想和海尔一个
建议[j]。中国电子商务,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