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音乐优质课观摩心得

全国音乐优质课观摩心得
全国音乐优质课观摩心得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

2014年12月8日至12月10日是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比活动的日子。很荣幸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也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是我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跟第六届相比我有不一样的感触,有不一样的收获。

三天的激烈赛课,深圳大学体育馆内场场座无虚席,每天我们为了找到最好的观摩位置一大清早就起床了,来自全国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的21节课着实让我又过了一把瘾!每一节课都汇聚了各省市无数音乐专家的智慧,每一个教学流程甚至是精确到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无数次试教打磨出来。每节课的课型特色分明,都注重了音乐性,用审美体验贯穿着始终。听课中,场内时时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都是为台上上课的孩子们和老师精彩的表现喝彩!

这样几节课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一、《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由广东省珠海市解翔老师带来的一堂唱歌综合课,一看名字我以为是一名男教师,顿时我脑海中就在联想男教师上《母鸡叫咯咯》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呢?结果上来的是一位女教师,身穿农场工作人员一样的衣服,非常抓人眼球;其次她开场用吉他伴奏来了一首自创歌曲,立刻把全场老师的注意力全转移到她身上。课上,她紧紧的抓住了二年级小朋友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用农场和魔法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抓住歌曲中的典型旋律做文章,听辨、演唱、创作,小题大做,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也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在学会歌曲上,也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景表现中,在与老师的合作表现中学会歌曲。同时解老师上课非常放得开,也善于表演,最让人佩服的是她非常个性的钢琴伴奏,看得出她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并且她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了在场听课老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二、《打麦号子》

《打麦号子》是江苏省冯星星老师上的一堂歌唱课。这是一位很出色的音乐老师,演唱表演功底了得,课堂把控能力也很强,教学时充满激情,极具感染力。老师很好的抓住了劳动号子的音乐表现特点展开教学,以师领生合的方式、聆听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音乐表现特点,熟悉歌曲旋律。又对比歌曲旋律的特点,找到歌曲旋律发展特点,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师生互动演唱中较快的学会了歌曲演唱。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课堂的后部分欣赏了号子演唱视频和老师现场演唱的不同风格的号子,效果好。整堂课老师和学生都充满热情,学生也很轻松的掌握了歌曲的重难点。

三、《赶圩归来阿哩哩》

《赶圩归来阿哩哩》是山东省济南市的王晓老师上的一节非常规的唱歌课,也是这21节课里最吸引我的一节课。这是节紧紧围绕“音乐本体”进行有效创作教学的课例。王老师声情并茂,引导贴切自然又不失风趣幽默,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巨大热忱。学生在老师情境性的引导下将歌曲进行改编演唱表现。歌曲的改编力求表现歌曲的彝族音乐风格特色和歌曲在不同

情境中的情绪特点,改变歌词、改变速度、改变节奏。歌曲改编时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加入了学生较为熟悉和喜欢的摇滚风,激发了学生的创编和表现激情。同时,改编时还特别关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在师生的合作中高效完成了歌曲改编。另外,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和演奏演唱基本功也非常了得,在师生激情演唱中完美结束,获得观摩老师们的热烈掌声。这堂课给了我们唱歌课的不同思路,这样的创编是学生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和有益于激发学生创编热情的,是高效的。这堂课也为我们的唱歌教学和编创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和成功范例,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比赛中,教师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音乐元素,重视挖掘歌(乐)曲的内涵及相关文化,将基本的音乐技能教给学生,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积极参与,形成立体式的、多层次的表现形式,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体验中扎实有效的进行音乐学习。

如果说21节音乐课给我们与会观摩教师带来各种思想和碰撞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后的专家点评,则是帮助大家理清音乐教学思路,理解音乐教学本质的指路明灯。在小学组的点评环节中,评委会主任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莫蕴慧老师进行了总体性评价,杜永寿、刘德昌、郑莉等评委分别针对唱歌课、欣赏课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资源的选择、音乐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欣赏课中不注重音乐主题的演唱,欣赏要以短句为单位,而不是以每个音为单位,不要划分的过于零碎,要完整的聆听。在教学设计方面,首先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要遵循音乐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规律、艺术规律;要根据音乐特点,有效地设计活动;教学设计中千万不要“过渡设计”等等。专家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和建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很有帮助和启发。

这次观摩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执教教师们优秀的音乐素养、简洁而准确的语言、科学而流畅的教学程序、精湛的技能技巧及专家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唯有专心于课堂教学,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勤于思考,并带领学生,让学生投入音乐的怀抱,体会音乐的美,这应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用教师的爱打开后进学生心灵的窗户

活动,历时三天,听课15节,并于第三天下午倾听了专家点评。本次优质课评选,可谓是“百家争鸣、精彩纷呈,使用教材各具特色,分为四套:人音版、人教版、山东版和湘版。各市地区的参赛教师也是各显神通,课堂形式多样,设计精巧,无论从教授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件制作、课堂互动以及语言表述都很好的展现了教师各自的教学基本功,充分体现了各个地区的音乐教育水平。总之,这次省优质课观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收益颇丰。综合各位参赛教师的教学方式,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把握要素,突显精彩“音乐”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堂曾经由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学生主体感受转变为更多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强调主体参与。于是,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各种教学形式与方法之中进入音乐课堂。然而当教师们过多地把目光投入到新理念的运用,把精力放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势必也陷入一定的“误区”,即更多花样的教学形式成为空洞的“花架子”,缺少了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投放与落实,学生在热热闹闹的课堂中并无多大收获。

而在本次的优质课中,没有了过多“华而不实”的师“导”生“演”,而是更多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中音乐要素的细致深入挖掘。

如:代表枣庄参赛的我们学校的李婷婷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唱歌综合课《蝈蝈和蛐蛐》,这是一首带有京剧风格的歌曲,学生平时很少接触。教学中的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投放,让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逐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每一个重点与难点的处理都依据教材内容从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入手加以突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老师在进行歌曲处理时,运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通过声音的变化使学生对歌曲中的“小哥俩”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法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如今的音乐课堂,已经过了“死板”的传统模式,“热闹”的改革模式,到了一个新旧融合的探索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地表演,教师也不再是一味地无的放矢地表扬,而是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相信,从这样的课堂走出来的孩子,会一天天地更加热爱音乐,更加懂得音乐,更加愿意创造音乐。

二、独具匠心,营造生动“和谐”课堂。

本次参赛的优质课在“体现音乐性”这一总的思想指导下,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了充分的展示。几节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各具匠心,而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是一致的和谐生动。

如:青岛洮南路小学的杨官妮执教的三年级唱歌综合课《钟声》。这节课课前教师做了精心设计与准备,在接下来的歌曲学唱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次的聆听与范唱,而每一次都突显了音乐性上的挖掘,投放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歌曲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次次的目标落实中巧妙解决,不留痕迹、浑然天成。最后的拓展部分,教师把孩子的音乐视野向纵深拓展。整节课教师始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视角出发,精心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从而使课堂一气呵

成,课堂设计精致、简炼,课堂气氛和谐、生动。

再如:济南第十四中学小学部的王晓执教的五年级唱歌综合课《赶圩归来啊哩哩》一课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歌曲细致到位的把握。歌曲中细微的音乐要素很多:倚音、反复记号、休止符、强弱力度处理、同一字长短音处理对情绪表达的影响等,教师都做了点拨引导和艺术的处理。尤其是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地道的方言加工,使歌曲更富地方特色,极具感染力。再加上师生合作对歌曲极具创意的改编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情趣倍增、积极投入,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本身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是影响课堂设计的关键因素;再配合教师本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声情并茂的演唱、精彩自如的伴奏”使学生能很快的融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之中。我想这不光是课的魅力,更是老师的魅力,是教师基本功扎实为音乐课增添的魅力。

综上所述,一节优质的音乐课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了解,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离不开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的透彻理解和细致把握,从而能准确抓住重点、提炼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对音乐学科本身音乐性的敏锐感知,对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视;更离不开教师自身过硬的专业基本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及一颗热爱音乐、热爱孩子的真挚、善良、宽容、热情的心。

三、合理利用,课件还需“画龙点睛”。

音乐课堂中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画蛇添足”还是“画龙点睛”,效果也是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否认音乐课件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激发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然而并不是任何音乐、在任何一遍的欣赏时都适宜用教师给赋予的形象意义加以解释。还音乐以本身的不确定意义,给学生更多聆听的机会和想象的自由,或许才是音乐所应该展示给孩子们的独特魅力。

在本次的听课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利用多媒体教学。一些优秀的教师就非常善于利用简单有效的课件令学生耳目一新、给学生以非此无彼之感。如《钟声》中歌片上小乐器的直观形象跳动与范唱的结合,巧妙直观地了解的歌曲的演唱顺序,解决了歌曲的难点。在细节处理中,又或者是像泰安宁阳县第一小学的高文静执教的三年级唱歌综合课《白鸽》一样,总结时直接利用之前聆听歌曲时的旋律线,添花出了一只美丽的白鸽,既有新意又很实用。

通过这两节课,也让我感受到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备学生、备教材的重要性。我们上课面对的是天真的孩子,他们有很多新奇想法,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应把他们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每个环节对学生的心理上所能产生的“震动”。

四、专家点评,明晰指引“教学导向”。

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各位教师呈现的精彩课堂让我感动,久久期待的评委点评让我激动。当然获益颇丰的还应属评委们的精彩点评,4位评委的点评和建议,可谓提纲挈领、一语中地,使我对音乐课的导向有了明确地认识。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学生来设定,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来展开。不要太过重视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

2、备课时应反复琢磨,多唱、多听音乐作品,突显“音乐形象”,把握“音乐要素”。

3、设定的问题应该突出“音乐”性,要实际;课堂关注点要放在学生的表现上,善于倾听孩子的精彩;关注课堂的“生成”。

4、对歌词挖掘很深,却忽视了对音乐要素的挖掘。

5、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教给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

6、用音乐的元素解释音乐。音乐应该是“听”出来的。不要用文化语言来解决音乐的问题,要用音乐的语言来解决音乐的问题。

7、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突破和创新。可超越教材内容、追求多样化的课堂,更好的做到音乐教材的整合和组合。

8、应当注意的教学细节:对学生听前奏能力的培养;避免教师一遍一遍地跟唱;准确处理学会与唱会,学好与唱好的关系;指挥时起拍时手势、语言等要干净,不要重复。

9、评价要准确恰当,还要有指向性。

10、看到学生的变化,是好课的唯一标准。

总之,看似“漫长”又“短暂”的三天让我感受到了音乐课的魅力。课堂是一个教师释放激情、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舞台,在每节参评课中,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因而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所以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

河南省高中音乐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2010-12-16 10:03:04|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字号大

小订阅

2010年10月29、30日我们到河师大附中观摩了“河南省2010年高中音乐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执教老师都紧紧贯彻音乐课程理念,突出了音乐课堂的学科特点,以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和活泼有效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认识音乐。通过这两天的听课学习,我们收获不少,感想颇多,使我们感受到了音乐老师要上好一堂课是相当不容易的,来自不同地区优秀老师的精彩课堂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的启示。

一、教师基本功的展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声乐、舞蹈、键盘是音乐老师的三大基本功,同时也是课堂必须要展示的内容之一。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的楚贺老师执教的《高亢的西北腔》,让我们对基本功的展示有了更深的认识。一开课,老师让学生欣赏歌曲《泪蛋蛋洒在沙蒿蒿林》,谈谈对西北的人文地理有哪些了解。这是大多数老师都会想到的一个导入方式。而其精彩点就在于歌曲是楚贺老师自己演唱的。动听的歌声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真实的大西北。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谈对西北人文地理的了解。当然基本功固然重要,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更不是显耀自己的能力,而应始终为教学活动服务,这样它的存在才具有意义。所以我们音乐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努力提高自己的各项专业技能,让其更好地为音乐教学服务。

二、真正实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本次授课的老师都有以下特点。从知识与技能来看,每一个音乐知识的处理都依据教材内容从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入手加以突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掌握整首曲子提供了基础保证。从过程与方法来看,一节课容纳了众多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试着从听、说、唱、舞、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展现一节课,可以看出老师们的精心设计。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每一次欣赏都有明确的目标,设定预先问题。比如欣赏歌曲,让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逐渐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可以说如今的音乐课堂,老师们在新课标指导下越来越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形成了一种形式与目标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是盲目地表演,而是在老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

三、课堂设计独具匠心

本次参赛的优质课,教师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优秀的课堂设计可谓新颖独特、独具匠心,很多时候自己也融入了音乐课堂中,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以致忘了记笔记,课堂气氛感染了所有的听课老师,这都归功于老师们对自己的课的精心设计。

四、本次观摩活动令人印象深刻、获益颇丰的还属专家点评。总计如下:

1、框架结构。教材要有取舍,注意讲重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