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吴二洲生态湿地公园简介

席吴二洲生态湿地公园简介
席吴二洲生态湿地公园简介

席吴二洲生态湿地公园简介

席吴二洲生态湿地公园项目位于船山区介福路街道办事处席家洲、吴家洲,占地面积883亩,项目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由英国奥本辛斯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设计。

项目总体规划为:将席、吴二洲建设成为开敞的自然空间和湿地公园,将生态保护、生态农业和生态村落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自然性、生态性和主题性的特点,以生态观光旅游精品项目为主体,创造良好的生态、居住、投资环境的生态观光旅游文化带,体现湖泊到湿地、到农耕、到城市的生物进化链条,人与自然、城市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改善和提高公园内原住居民的居住、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天然生态湿地公园,现代生态田园城市的示范区、“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的新样板,最终实现城市景区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共生共促的良好局面。

席吴二洲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实施内容包括:夜晚经济区、野生动物观察中心、生态湿地走廊区、生态农业区、改造原有居住民房屋整体风貌。建设过程中一是注重突出农业田园风光的湿地景观,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效益;二是注重提升商业区的经营功能,着力开发相关旅游产品,提高居民就地就近就业率;三是注重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合理布局村落房屋空间;四是注重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将防洪台与旅游、休闲等平台结合起来。

夜晚经济区充分结合了现有商业业态,通过统一规划商业区经营范围,着力开发相关旅游产品,提高老百姓就地就近就业率,植入书吧、酒吧等商业形态,充分体现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

野生动物观察中心坚持亲近大自然原则,使人工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设计非常考究,极富韵律感,人们在这里可以观察野生动物,充分亲近自然,体现的是人、动物和自然之间的交流。

生态湿地走廊区依从规划整体原则,按照物种演化和人类活动方式层次分级,强调功能性、生态性和舒适性,以湿生植物为主、水生植物和旱地植物为辅,设置大片的芦苇、荷花、蒲苇、千屈菜。

生态农业区通过建设四季果园区、鲜花种植区、野菜采摘区和田园农耕文化体验区,着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城市休闲旅游业,努力发挥公园的产业效益。

房屋风貌改造坚持生态、环保原则,建筑材料采用本地材料,对房屋进行必要的修整,恢复两洲建筑本来的纯净和自然美。规划了5个广场和贯穿村落的主街,给村民提供了必要的共享和交流空间,加强了村落空间的张力。

湿地公园情况简介解说

2018年湿地公园基本情况简介 一、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下游谷城县城以东的后湖地区。汉江在这里与其两大支流南北二河交汇,湿地内部北河故道一线穿珠,形成了典型的河流湿地。湿地范围南至南河南岸,北至北河北岸,东至汉江县界,西至二道沟堤防,公园总面积2133.6公顷。2009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是千里汉江6省78县市区第一家以汉江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公园,2016年8月通过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正式成立。 公园规划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分区。有湿地面积1102公顷,湿地率51.64%,其中生态保育区和生态恢复区的湿地面积达湿地总面积的92.82%。现有维管束植物120科、345属、476种;野生动物185种,其中鸟类111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3种。 二、科普宣教区简介 各位代表所在的位置是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区,面积197.9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不足10%,主要向社会公众展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目前

仍在继续建设。 为秉承文化传承与湿地科普宣教展示相结合的理念,以湿地风貌为依托,充分展示汉水和五谷文化特征,我们于2012年启动了科普宣教区建设,总投资2.36亿元,布局二轴、十景。即:汉水文化轴线和五谷文化轴线,汉江神韵、生命摇篮、江河之祖,神谷天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景点分别位于两条轴线之上;曲水荷香、粉水澄清、后湖夜月、仙人古渡等景点沿公园水系形成一线串珠格局。 神谷天授:据《拾遗记》记载,“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上古时期,炎帝神农在这里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植五谷、兴百业,开创了华夏文明;西周封谷伯、立谷国,“九洲独此谷为名”。 风调雨顺:谷城四季分明,历来都有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好习惯。这组景观内设有春、夏、秋、冬四季平安门、日晷、二十四节气等,(这里最好能将二十四节气歌指出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以祈求风调雨顺。 生命摇篮:汉江流域,人类活动痕迹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汉江的“汉”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汉族、汉语、汉字、汉王朝、汉文化,这些词汇都源于汉江,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汉江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龙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经典案例)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途:发改委甲级资质、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版权归属: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3108361.html,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北京国宇祥国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咨询公司,我们拥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资格、我单位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以质量高、速度快、分析详细、财务预测准确、服务好而享有盛誉,已经累计完成6000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可以出具如下行业工程咨询资格,为企业快速推动投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项目提要 (1) 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 1.3主要建设指标 (3) 第二章基本情况 (6) 2.1自然地理条件 (6) 2.2社会经济条件 (8) 2.3历史沿革 (10) 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0) 第三章湿地资源 (12) 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2) 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3) 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5)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8)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19) 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0) 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1) 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第五章总体布局 (24) 5.1湿地公园范围 (24) 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4) 5.3规划指导思想 (24) 5.4规划原则 (25) 5.5规划依据 (25) 5.6规划期限 (27) 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27) 5.8功能分区 (29) 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29)

第六章保护规划 (32) 6.1 规划原则 (32) 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33) 6.3水岸保护规划 (34) 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34) 6.5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34) 6.6 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35) 第七章恢复规划 (38) 7.1 规划原则 (38) 7.2 栖息地恢复规划 (38) 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0) 8.1科普宣教设施 (40) 8.2解说标识系统 (42) 8.3标识系统 (43) 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44) 9.1科研规划 (44) 9.2监测规划 (44) 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48) 10.1规划原则 (48) 10.2资源利用方式 (48) 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49) 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50) 10.5旅游项目规划 (52) 10.6游览线路规划 (52) 10.7旅游设施规划 (53) 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56) 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56) 11.2洪涝防治规划 (57) 11.3防火规划 (58) 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59)

大观生态湿地公园

大观生态湿地公园 以前是杂草丛生的山地、淤泥黑水的烂水塘,如今水草丰沛、山花烂漫、鸟栖虫鸣,一泓泓碧水倒映着蓝天,仿佛身处田园郊野。有人跑来这里的芦苇荡拍婚纱照,有人爱到这里的水杉林钓鱼抓虾,有人每天下班后沿着水边跑步……这是什么地方?天河智慧城东部、大观路的西侧,密林间就藏身了一个非一般的大观生态湿地公园。就连天天在它旁边天河软件园上班的白领都不知道,这个占地46.8公顷、相当于2/3个天河公园大的湿地公园,其实是一条绵延3公里长、30—120米宽的生态长廊——广州第一个海绵城市试点近日已撩开面纱,惊艳亮相。2013年9月开始动工,今年6月验收,这个又名为“天河智慧城东部水系连通一期工程”的湿地公园采用海绵城市理论设计,看似是生态景观,其实是一种自然调节的“市政设施”,能防洪涝,净化水质、土壤,回补地下水,修复生物栖息地,又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还可让市民休憩游赏。1我们就一起从湿地公园的北部开始逛一逛吧。绿草如茵的思观广场,是旧羊山南面山脚的延伸,也是湿地公园最高点,有一个篮球场大。这个看似普通的休闲广场,其实下面暗藏乾坤。它是一个可渗透广场:地面铺设了渗水砖,地下还埋藏了数百个像蜂窝式排列的“小水桶”。它们是用高新

技术做成的海绵蓄水体,加起来共760立方米。一旦下大雨,海绵体能把水蓄住;等太阳出来再慢慢释放。2站在思观广场向南俯瞰,十几个大小不一、梯田般逐级错落的水塘铺展开去,近看却是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涌。这里以前是山地,还有农民用来养鱼和灌溉用的水塘。“是我们再造地势,改造成十几级落差。”广州天河智慧城管理委员会主任唐锡汉揭秘建设经过,“除了第三第四个泡保留原来水塘,其余水塘是新挖的,重新种植花草,每个泡深约1—1.5米。”“如果不建海绵城市,按照传统思维,山被推平、鱼塘被填掉后,天河智慧城将建大片高楼,变成硬地。下雨时,山上的水就会往中下游跑,会跑得很快,带来很多问题,水土流失、上游水储不住,下游水集中在一起变成城市洪涝灾害,也改变了原来生态,导致都市热岛效应,动植物会减少……”在唐锡汉看来,“鱼塘是农业生产的智慧,也是大自然的恩赐,有蓄洪作用,应该留在这里。”这也正是海绵城市的奥妙:十几个水塘相当于海绵泡,就是一个分级蓄水系统。雨水和山水流经十几个高低错落的海绵泡后,不像河涌那样哗啦啦地跑掉,还缓解了下游防洪压力。“海绵的哲学是就地解决水问题,而不是转稼到异地、把洪水排到下游或对岸。”智慧城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负责人、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教授概括道。 实际上,每个泡挖多深多宽、广场的海绵体放多少怎么放,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在山城重庆主城区九龙坡,有一片美丽的人工湿地。这里花木繁茂,空气清新。百乌翔集,湖水清清。锦鳞游泳,游人如织。湖泊象绿宝石一样镶嵌在城市楼群之间。你也许不会相信,湿地内清澄的湖水,都是城市污水变成的。这美丽的彩云湖,就是过去饱受污染之害的桃花溪的水源之地。 桃花溪发源于中梁山,流域面积3 1平方公里。城市的迅速发展曾经造成其水质严重污染,河道垃圾壅塞,年年洪灾严重。 2 001年,政府启动重庆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民心工程,清除工业污染源,建设排污管网,疏通河道,恢复绿化,环境得以逐渐改善。彩云湖人工湿地就是“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的一项重要配套工程。 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联合重庆大学的生态科学家们,从五个方面打造彩云湖人工湿地:l、湿地污水净化功能的重建与恢复;2、湿地保育与保护,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示范。3、山地丘陵溪流湿地科研、监测与宣教;4、城市人工湿地观光旅游;5、湿地环境保护与安全。把彩云湖人工湿地建设作为重庆市重大攻关项目《典型城市河流修复对策及治理技术研究》的工程示范,投入全部精力。 2 0 08年底,随着工程的全面顺利竣工,彩云湖人工湿地开始显示出卓越的城市污水净化功能,抚平了桃花溪整治后面临

“无源之水”困境的硬伤。桃花溪从此有了活水源头,九龙坡城区有了“城市之肾”。 彩云湖人工湿地面积约5 2公顷,湖面约2 6公顷。污水处理厂和各种清水设施有机地散布其中。梯田式的人工湿地里种植着各种水生植物,污水厂治理过的中水缓缓淌过湿地,逐级跌落,层层过滤。中水里的有机物被植物吸附,慢慢降解,直至化为乌有。河道和湖中的清水从此源流不断。 湖水清澄,植被茂密,各种小动物纷纷回归。湖中已有鱼类l 3种,有花鲢、白鲢、鲤鱼等。湿地里有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3百多种,芦苇、野菊花、水生美人蕉、茭白、鸢尾、黄花蔺、荸荠、等长势喜人。湖畔新植的池杉、水杉、木芙蓉、重阳木、枫杨、小叶榕、碧桃、慈竹等疏密有致,道路蜿蜒交错,令人赏心悦目。两栖动物有6种,青蛙、蟾馀等。爬行动物有l 3种,较多的是壁虎、蜥蜴、石龙子。哺乳动物有5种,野兔特别令人期待。鸟类最多,有2 4种。麻雀成群掠过草丛,野鸭鸳鸯在湖水中翻筋斗。白鹭翩翩飞,斑鸠叫咕咕。动物的嬉戏时不时打破环境的宁静。 湖畔溪边,有不少游人垂钓。林间花下,有好些情侣流连。湿地山水围合,香草铺地。公园林木幽深,彩云满天。好些游人都说这里就是闹市之中的“桃花源”。将来,集生态、防洪、城市景观、市民休息、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后,能够不断地为城市带来干净的流水,带来清新的空气,能够

湿地公园及景观桥工程概况

湿地公园及景观桥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是以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的施工经验为基点,统筹考虑全线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目标明确、措施可靠,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安全,计划安排合理,确保施工工期,施工部署、方案、工艺先进合理。保护环境、保护文物,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管理,积极研究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降低工程施工造价。 1、南安市蓝溪湿地公园(码头区)及景观桥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2、施工设计图、勘察报告书以及有关设计勘察文件; 3、现场实际踏勘所了解的情况; 4、国家及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8、《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9、《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 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

版); 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1); 1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5、《城市人行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 J281-2003); 18、《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1-2006); 19、《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程》(DBJ/T13-135-2011;J11820-2011)等其它技术规范标准。 二、工程规模 南安市蓝溪湿地公园(码头区)及景观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景观桥长80米,单跨跨度19米,合同总造价为5435000元。 三、工程特点 南安市蓝溪湿地公园(码头区)及景观桥工程位于南安市,本工程的景观桥位于蓝溪与西溪交汇处。桥梁跨越蓝溪,

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规划方案(一)

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及规划方案(一) 摘要阐述了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现状,指出其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及指导思想,并对其整体规划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为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设计原则;指导思想;整体规划方案;江苏昆山 昆山市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位于昆山市西部城区中西地带,西临阳澄湖、傀儡湖(昆山市水源地),由河流湿地与湖塘构成,是长江口湿地与太湖天然湿地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的重要地域之一。 1建设现状 公园始建于2001年,2008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第五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约占地177hm2,其中水面58hm2,滩涂面积10hm2。公园建设利用原有的鱼塘、低洼地、荒地,遵循“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湿地开发与保护,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与昆山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和自然性。公园规划建设,按大风景、小景观的设计理念造园,尽量减少人工景观,从近自然风景入手,在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水系的基础上,通过改造风景的地形、水体和树木等要素,营造富有江南特色的自然环境。根据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进行功能分区及设施配套,重点建设突出江南水乡野趣的水禽观赏区、湿地保护与展示区等。公园完成前期建设后,经近几年的管理、保护,整个公园以湿地为主题、以水域为中心,形成集湿地保护、展示、科普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雏形,植被茂盛、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特别是野生水禽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湿地景观特征日益明显。园内主要植物品种有57科、98属,共131种;湿地鸟类70余种;水生动物种类丰富,生存状况良好,传统特色水产丰富。 2设计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设计的基本原则为:高起点,高要求;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结合(功能、景观、生态三结合);突出生态、现代观点;“以人为本”原则1-2]。设计指导思想为:整体性原则;创造自然的生态景观;营造交流氛围,满足市民的游憩;景观的文化、审美意境;植物的乡土性原则。 3整体规划方案 3.1规划背景 根据昆山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西部城市副中心以打造生态居住区为重点,营造一流人居环境。昆山市城市生态公园作为西部城市副中心的一项重要功能,定位为:纳入昆山市城市绿地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功能的公园。 3.2规划总体目标 规划应用湿地生态恢复、生态重建和湿地水处理等生态工程技术,构建类型多样、格局合理、功能优化的城市湿地自然保留地,保护乡土物种、丰富生物种类,展示、传承江南水乡的湿地生态文化积淀,与城市水源地保护、城市生态休闲紧密结合,创建城市湿地自然保留地、城区水源地复合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模式,形成“城区水源、湿地乐园,天人合一、万物共生”的城市湿地景观,奠基山水型生态共生城市。 3.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突出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丰富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提升城市湿地的生态价值及其公众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生态优先原则:以湿地自然景观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培育及其保护、水源地环境保护为重点,在此前提下,适度规划湿地展示、湿地生态休闲及湿地科普教育功能;长期持续原则:遵循湿地生态、保护生物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原理,保障规划的科学性、技术可行性,并从区域湿地保护、城市总体建设的视角出发,促使规划有利于

生态湿地公园-方案设计-初步设计

生态园湿地公园 方 案 设 计

1.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原则与编制范围 (1) 1.3.1编制原则 (1) 1.3.2编制范围 (2)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2.处理规模与目标 (4) 2.1处理规模 (4) 2.2进出水设计指标 (5) 3.方案选择论证 (6) 3.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 (6) 3.2处理工艺简述 (7) 3.2.1水解酸化池 (7) 3.2.2接触氧化池 (8) 3.2.3辐流沉淀池 (9) 3.2.4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9) 3.2.5污泥浓缩与机械脱水 (15) 3.2.6快渗基本原理简述 (16) 3.3工艺方案比选 (16) 3.3.1.方案一论述 (16) 3.3.2方案二论述 (17) 3.3.3方案三论述 (18) 3.3.4污水处理方案比较 (19) 3.4污泥处理方案 (21) 3.4.1污泥处理方案比较 (21) 3.4.2污泥处置方式 (22) 3.5选定方案设计 (22) 3.5.1工艺流程 (22) 3.5.2工艺设计参数 (23) 3.5.3主要构筑物 (26) 3.5.4各处理工艺单元的去除率 (27) 4.总平面与景观设计 (28) 4.1总平面布置 (28) 4.2景观设计 (28) 4.2.1设计依据 (28) 4.2.2设计原则 (28) 4.2.3设计目标 (30) 4.2.4设计理念 (30) 4.2.5景观设计构思 (30) 4.2.6种植设计 (31) 4.2.7道路设计 (32) 4.2.8服务设施设计 (33)

微山湖湿地公园简介

微山湖湿地公园简介 微山湖湿地公园距微山县城中心3公里,总规划占地5万多亩,总投资约10亿元,建设周期6至8年。北至新湖东大堤,南到原始生态保护区和猛进渔村,西至旺湖路、爱湖码头(含爱湖三角地带),东至蒋集河。景区以新薛河为轴线,主要包含旺湖景区、新薛河景区、爱湖三角景区。又细分为以下几个景区。 1:亲水绿岛湿地景区 包括森林门户访客中心.生态停车场.雕塑广场.演艺广场.咖啡屋.摄影基地.生态酒店.停车场及红色旅游码头.户外烧烤区、场地绿化.植被种植.果园.景观长廊、驳岸.遮荫构架.摇橹船码头.建筑小品等景观园林。 2:新薛河自然湿地景区 包括水质观测站、湿地研究中心、湖岸广场、浮桥、码头、亲水平台等景观。 3:观鸟绿洲湿地景区 包括观景木栈道、观鸟亭、观鸟廊、摇橹船航道。浮动码头.特色构架等景观。 4:高楼湿地景区 包括湿地木栈道.观景塔.亲水平台.遮荫构架.摇橹船码头.等景观5;小泥河水上乐园景区 包括停车场.入口广场.水上乐园.湿地研究中心.茶室和服务设施.防浪堤岸.风力发电设施、垂钓中心.湿地花园.荷花塘.观景台.生态旅游1 区等景观。 6:淡水渔业博览园景区 7:天然芦苇荡景区(爱湖三角地带)

8:红荷景区 9:生态停车场及入口广场景区 10:猛进民俗文化村渔业体验区 11:十字河景区 12:蒋集河景区 整个湿地公园工程分为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包括生态停车场及入口广场景区、亲水绿岛景区、新薛河自然湿地景区、观鸟绿洲景区、红荷景区、天然芦苇荡景区、高楼湿地景区。占地约15000亩,其中陆地7500亩,水面7500亩,投资约3亿元,建设周期约3年。第二期工程包括猛进民俗文化村渔业体验区、淡水渔业博览园景区、小泥河水上乐园景区。占地约100亩,投资3亿元,建设周期约2年。 第三期工程包括十字河景区、蒋集河生态湿地景区,占地25000亩,投资约4亿元,建设周期约2年。 微山湖湿地公园由山东微山湖湿地投资有限公司筹建。公司成立于 2009年10月21日,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及主导产业为旅游服务业和工艺纪念品出售,从业人员500人。微山湖湿地公园工程占地约5万亩,今年工程进度计划为:5月初开始观鸟绿洲和人工湿地景区的建设,7月底完成。6月初开始访客中心、广场、芦苇荡景区的建设,年底完成。到今年底,共完成观2鸟绿洲和人工湿地景区、红荷景区、亲水绿岛景区、芦苇荡景区四个景区的建设。 微山湖自然湿地既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沉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依托环境优美的微山湖,自然风情和渔乡风情浓郁,而且微山湖作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中国荷都、铁道游击队故乡,古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微山湖湿地公园的建成必定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人们旅游的好去处,中国北方又一道亮丽的旅游风采线。3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世界六大湿地之一,它西接庐山、北望黄山、东依三清山、南靠龙虎山,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拥有湖泊1087个,各种独具风格的湖遍布全县,到处湖光潋滟,有“中国湖城”、“东方威尼斯”之美誉。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群皆汇于此,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世界上现存的白鹤有4000多只,一到冬天98%的白鹤与数十万的天鹅会选择到鄱阳湖越冬,堪称“天下奇观”,因此还被称为“白鹤的天堂,天鹅的故乡”。 地公园规划总面积达365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逾100亿元,总体布局主要划分为:一城、七区、两廊:“一城”即鄱阳湖文化水城,“七区”即汉池湖水禽栖息地保护与保育区、白沙洲自然湿地展示区、珠湖水源湿地保护保育区、青山湖人工湿地综合利用示范区、鄱阳湖文化水城管理服务区等,“两廊”即白沙洲景观大堤至长江防洪大堤的绿色廊道和县城、上头湖、青山湖、珠湖之间的蓝色廊道。 交通线路 鹰潭方向来鄱阳湖:景鹰高速至芦田出口下——经田乐线直达鄱阳县城——沿城北大道——上天鹅大道——最后直线抵达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乌金汊游客服务中心。 旅游线路 线路一:乌金汊—绿笠峰—竹溪三岛(内青)—小南海—珠湖渔村—白沙洲—龙吼山。(内湖线路) 线路二:白沙洲—香油洲—汉池湖(外湖线路) 线路三:鄱阳湖内湖—白沙洲—香油洲—汉池湖(内外联线) 线路四:鄱阳县城—南口湖 线路五:鄱阳湖公园—(陶侃衣冠冢、荐福寺碑)—土井巷(九剑射东湖)—浮舟寺(湖心孤寺)—永福寺塔—古饶州府文庙—芝山公园(止水池、芝山寺、碧云轩)—沿河路(饶河古码头)—管驿前渔村(宴公庙)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实际上包含多样的环境,这里先对湿地进行一些说明。湿地在农村的景观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农家精心管理的水田和池塘等人工湿地维持着多样的生物相,这些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农村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国内外对于湿地的生态修复也有很多实例,本报告所介绍的日本和英国生态修复的实例,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做了很好的尝试,很多经验可借鉴。这些实例都说明湿地保护不是把湿地封闭起来就算是保护了,它必须通过周密的调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测、研究等一系列科学过程。本报告中涉及许多生物学的内容,找不到足够的字典,原著中所用的一些动植物名称大多是日本俗名,没有英文学名的标注,在由日语的翻译过程中可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仅供参考。 一、湿地的种类及特征 1971年伊朗的拉姆塞尔镇,通过了保护各国重要湿地的《关于对水鸟特别重要的湿地条约》,称为《拉姆塞尔条约》。第五次签约国会议1993年在日本钏路市召开。拉姆塞尔条约第一条对湿地(wetlands)作了如下定义:“湿地,不管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也不论是永久的,还是短时的;是停滞的,还是流动的;是淡水、半咸水、还是咸水,凡是沼泽地、湿原、泥炭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属此列。” 拉姆塞尔条约所定义的湿地范围较宽,包括了从天然湿地到人工湿地等多样的湿地。根据1993年进行的第五次自然环境保护基础调查的湿地调查实施要领,日本的湿地,根据地形等条件,可以分类如下表。与拉姆塞尔定义一样,包括了多种环境下形成的湿地。 表1. 湿地分类表

⒈ 自然湿地 如表1所示,自然形成的湿地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湿原”是指在泥炭地中形成的草原。湿原中靠雨水和雪水滋润的称为“高层湿原”,高层湿原中有多样的水苔生长繁茂,好氧性植物发育。湿原中靠地下水滋润的称为“低层湿原”。低层湿原较高层湿原养分丰富,芦苇、蓑草类生长繁茂。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间湿原”,沼茅类是代表性发育种。但是并非高层湿原都在高处,低层湿原都分布在低地,有时一个湿原可同时兼有三种类型。 “涌水湿地”是由涌水等地下水滋润,是没有形成泥炭层的湿地。泥炭湿原只分布在气候凉爽的地域,而涌水湿地是分布在气候温暖的地域,形成毛毡苔类的特有植被。此外,还有雪、 河流、湖沼等淡水滋润的多种多样的湿地。 在海岸和近海的河口处,有些湿地在满潮时被海水或半咸水所淹没,在干潮时水又退去。在这种特殊环境条件的湿地中,生长着好盐性和耐盐性植物。在河口的盐性湿地中,生长着七面草等盐性植物。在干潮时露出大量滩涂,成为很多鸟类的觅食和休息的场地。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较发育的长绿阔叶林,分布在日本九州以南的地区。 湿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日本的水稻生产区,从开始水稻生产的2000多年来,已有很多湿地变成了水田。北海道的湿原也因农田的开发面积不断减少。海岸的湿地也因围垦而大

海尾湿地公园项目简介201711

海尾湿地公园规划发展历程简介 1998年,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进驻昌江进行造林项目工程,海尾湿地公园生态修复5078亩(包括湿地1100亩,鸟类栖息地300亩,海防林3000亩,其他园林绿化约600亩)。 2007年7月海南昌江石港塘生态公园进行项目备案。 2008年11月21日《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会议。 2009年1月7日昌江县人民政府同意实施《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项目总体规划面积4448亩(湿地1075亩,草地298亩,滩地100亩,红树林保育地200亩,鸟类栖息地504亩,海防林583亩,乡土树种500亩,其他树种862亩,市政75亩,休闲设施用地250亩)。 2013年6月4日省旅游委通过《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 2013年11月4日昌江县人民政府同意实施《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公园规划总面积10000亩。 2015年10月20日专家评审通过《海南西海岸海

尾湿地公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5年11月11日县规划会审议通过《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6年4月昌江县人民政府通过《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尾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为9893.4亩,其中水体面积为1974.45亩,可开发总建设用地307亩。 2016年10月14日,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省级专家评审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5054亩。其中,湿地保育区101.56 公顷、恢复重建区204.58公顷、宣教展示区3.69公顷、合理利用区24.19公顷和管理服务区2.89公顷。 2017年8月5日,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国家初审通过。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述 某某县位于xx中部偏xx,xx地区南部。地处xx经116.01--116.28,北纬27.03--27.43。xx接xx,xx,南接xx,xx。西毗xx,北靠xx。地理位置的气候风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宜景观水景的设置和各类大中型灌木,xx,地被的种植。 “某某湿地公园”位于某某县城xx某某头两侧,南靠xx大道,xx 某某xx,规划总面积: 33万余平米;其中,陆地xx滩面积约206亩,约14万余平米;规划区域内某某xx水域面积约:19万余平米。 二、项目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绿化条例》 2、国家《公园设计规范》 3、《xx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4、政府对该项目的批文批示, 5、建设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地形图等基础资料;

6、建设主管单位的指导意见 7、对现场初步踏勘后收集的资料 三、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人性化设计原则 湿地公园是位于某某xx内,其建设目地之一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市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因此不仅需要注意物质性的硬环境,还需注意精神文化的软环境。不但应具有景观环境,而且要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xx的感情色彩,使之成为市民放松身心,融合自然,享受生活的场所。充分利用环境的心里学,行为学和人体学等原理,从人的角度上寻求行为上的舒适,视觉上的xx和心灵上的愉悦。 2、和谐共存和持续发展的原则 把自然、人、社会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让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信息继续随着某某xx流淌,使市民生活在一个充满生机并富有文化精神的环境中。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势利导地引导某某县湿地公园的建设,合理组织游憩空间,并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合理进行绿化环境建设。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 年月

前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 总则 术语 设计原则 总体设计..............................................................................................……………………基本要求 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 定位与目标 功能分区 游客容量计算 用地比例 湿地保护与修复 栖息地设计...........................................................................................…………………..…基本要求 动植物保护 栖息地系统设计 栖息地要素设计 水系设计 基本要求 水域设计 驳岸设计 竖向设计 基本要求 高程控制 挖填方设计 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 种植设计 基本要求 植物选择与配置

湿地公园项目开发

杭锦后旗润生湖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项目报告 (一期) 一、概述 1、项目背景及简介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旗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了我旗及来我旗旅游观光的各界人士有一个就近休闲、娱乐、观光的场所,把我旗打造成巴彦淖尔市至内蒙古西部的游客接待中心,使之具备环境改善、市民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综合功能 2、承办公园概况 公园正常蓄水量500万立方米,水面120万平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 二、项目经营期限及方式 1、经营期限 预计杭锦后旗润生湖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的使用权交由润生湖公司使用,使用年限40年(即2015年一一2055年),开发建设期为3 年。 2、经营方式 项目本着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分期建设,分批运营的原则,使北海公园转换升级,加快发展。由乙方投资建设各项娱乐项目及必要的配套设施,并负责维护润生湖湿地公园的绿化、环卫、治安

以及整体管理运营,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负担(不包括水、电费用),具体管理费用明细见附表。 三、规划布局与分区旅游项目 1、具体的投资额度 投资规模:总投资4500万元。 2、具体的投资项目 A、水上娱乐竞技项目,投资约460万元完成自驾快艇、快艇游湖、水上摩托艇、水上飞鱼、水上香蕉船、休闲竹排游湖等项目。 B、水上儿童乐园项目,投资约420万元完成水上碰碰船、水上脚踏船、水上三轮车、水上排球、水上攀岩、水上跳跳床、水上翘翘板、水上儿童乐园等项目。 C、天然游泳场及相关配套设施,投资约180万元完成更衣室、淋浴间、休闲凉棚、躺椅、人工沙滩等。 D、休闲垂钓及相应设施,投资约60万元完成鱼苗投放。 E、生态渔业养殖,投资约100万元完成鱼苗投放、喂养。 F、特色农家乐,投资约540万元完成1000平方米凉棚、300 平方米操作间建设,配套桌椅等设施。 G、户外拓展中心,投资约110万元。 H、冬季室内滑冰、室外滑雪项目,投资约300万元。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一、公园简介 1、公园范围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二期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2、公园性质 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二、绿化保洁

1、公园绿化 灞桥湿地公园内植被丰茂,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灞河水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植物,既要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要满足审美的需要。灞河泥沙较多,可以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在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松等进行种植,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湿地公园,应尽量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密的灌木等。地被植物的应用极为广泛,除用以覆盖地面、

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规划

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规划(EDA W) 绿色盐城-东方湿地之都 盐城,东临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是“京沪东线”的重要节点,“北上海经济区”的重要成员。辖两市 5 县 2 区,面积1.5 万平方公里,人口815 万,是江苏省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以“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而闻名。 盐城历史悠久,汉武帝元狩 4 年(公元前119 年)建立了盐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距今已有2100 多年历史。盐城人文荟萃,诞生过东汉“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南宋以身殉国的左丞相陆秀夫、吴王张士诚、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平民诗人吴嘉纪、中共中央一枝笔胡乔木、杰出外交家乔冠华以及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华裔宇航员王赣骏等一批杰出人物。三国吴王孙权之父孙坚曾任盐渎县丞;北宋宰相范仲淹在沿海督修海堤;元末明初,施耐庵在白驹场写《水浒》,罗贯中在白驹场写《三国演义》;清代李汝珍在草埝场写《镜花缘》。盐城是我国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曾有“西有延安,东有盐城”之说,刘少奇、陈毅、粟裕、黄克诚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拥有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军纪念设施。新四军纪念馆被列入全国100 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行列,新四军军部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城也是全国著名的淮剧之乡、杂技之乡。 盐城交通便捷,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四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民航开通了至北京、广州、温州及韩国首尔的国际航班,是江苏省第二个开通国际航线的城市;新长铁路已开通至全国铁路客货运;大丰港为国家一类港口;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苏通大桥开通后盐城将融入上海 2 小时经济圈。全市现有星级旅游饭店50 家,旅行社84 家,其中国际旅行社 1 家。东台发绣,滨海草柳编、建湖藕粉圆等旅游商品独具特色。 盐城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东部沿海45 万公顷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野生丹顶鹤和麋鹿种群数的60% 和25% 生活在这里,被列入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被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盐城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海盐文化资源。全市现有景点40 多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1 家及一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及国家、省重点文保单位等。 目前正规划建设的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将打造成“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公园、亚洲东部最佳的生态旅游乐园”。并将以鲜明主题形象、较高资源品位、独特景观形态、巨大生态效应和旅游吸引功能迎接五湖四海宾朋。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位于斗龙港与新洋港出海口之间,面积1.73

翠湖湿地公园简介

翠湖湿地公园简介 一、公园全称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二、基本情况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上庄水库北侧,占地面积约157公顷,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1.2公里,水域面积90公顷,分为封闭保护区、过渡缓冲区和开放体验区。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原生、栽植湿地高等植物348种,隶属于77科229属;野生鸟类16目38科174种;鱼类4目9科20种;两栖动物1目2科3种;爬行动物1目2科4种。开放体验区面积36.2公顷,因地制宜的设计了湿地文化长廊、蝴蝶谷、观鸟阁、蛙声伴客、临湖映眺、观鱼区、湿地植物体验区等景点。 公园坚持生态优先、公益为主,以重在保护、最小干预为管理原则,通过多年来的人工修复和封育保护,逐步形成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诗中描绘的“野色湖光两不分,碧天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庭挂夕曛”的自然湿地景观。未来还将逐步建成一座集生态、科普、人文、休闲为一体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三、大事记 1、2003年海淀区为保护发展生态环境,规划了“碧水海淀”工程,并根据翠湖周边特点确定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2、2003年7月,刘淇同志视察时将湿地命名为“北京翠湖湿地公园”;

3、2005年5月20日,经建设部批准正式将公园升级为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4、2007年10月,海淀区明确定位湿地公园是注重生态效益的公益性项目而非普通经营开发,进而确定翠湖湿地的建设与管理原则是生态优先、公益事业; 5、2008年3月,翠湖湿地公园一期正式交由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管理,同时成立翠湖湿地公园管理处专门负责公园的各项日常工作; 6、2013年9月,翠湖湿地公园二期开放体验区,面对中小学生开展集科普、生态、人文为一体的主题活动。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湿地生态系统设计 引言 城市的不断壮大,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在城市人居环境中,不断地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而现在城市污水对城市环境有着很大的危害,为保持城市的良好水质,合理利用水资源,结合小区环境景观,我们可以采用生态治污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将污水进行循环处理。 设计理论 一:湿地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人工湿地由碎石填料、砂石级配填料、特殊填料和水生植物组成,在填料和植物根系组成的载体上生长着巨量的微生物,通过过滤、吸附、沉淀、植物根系吸收、微生物降解实现对污染物质的高效分解与净化,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N、P等污染物。系统中基质的定期清洗以及水生植物的收割,能够彻底将污染物从系统中排出。 二:人工湿地种植的水生植物具有观赏价值,构成了独特的怡人景观。 三:人工湿地系统建造成本较低、运行成本很低、出水水质较好、操作简单。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还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有占地面积较大的缺点。

建设步骤 1:污水控制设计 1.1 为防止污水中枯枝落叶和杂物进入湿地系统,引起堵塞,在一级湿地进水口设方孔格网,并利用穿孔管均匀布水,水垂直下流至湿地底部集水管。 1.2 考虑到一级湖进水会带来较多藻类和其它细小杂物杂质,又设于路面以下不便于清理,一级填料采用较大颗粒碎石防止堵塞, 1.3 一级湿地集水管与二级湿地进水管连接,二级湿地水流方式为上行流,由表面出水,表面积水深200mm,出水经过出水槽形成瀑布流至三、四级人工湿地配水槽。 1.4 因湖水已通过一级湿地的过滤,除去较大颗粒物,二级湿地填料采用较小颗粒碎石,能截流较细的颗粒物,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三、四级湿地面积最大,是本循环系统去除有机污染物、N、P主要场所。 1.5 三、四级湿地水流为下行流,填料采用不同的砂粒级配和特殊湿地填料。湿地出水管在排水阀门井分两条支管,一条支管直接进入下级湖,另一条支管进入出水槽,出水形成瀑布流入下级湖。 2:植物选择原则 2.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筛选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减少管理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