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下腰痛的鉴别诊断

不同体位下的椎间压力
23,0
17,0
11,0 11,0
8,3
1
1,2 2,7 4,6 5,0
下腰痛
非特异性 特异性下 根性下腰
下腰痛
腰痛
痛
下腰痛 (LBP)
下腰痛是以腰骶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很多局部及系统性疾病均可出现腰痛。 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 主观感觉
下腰痛的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发病率达30%,中老年人患率高达 70%,就个体来讲我国人群腰背痛在一 生发病率是70%是仅次于呼吸道疾患而 就诊的第二位常见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
形态检查:腰椎段向前凸增大、曲度变直、或 出现侧凸等畸形。
活动范围检查:脊柱呈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 旋转的活动,记录活动度,注意生理曲度有无 代偿现象。
脊柱功能检查:活动时有无疼痛。
压痛点:1.部位(棘上?棘间?棘旁?) 2.深浅 3.有无放射痛 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
28个感觉关键点
T6 T10 T12 L2 L4 S2 S4-5
剑突 脐 腹股沟中点 大腿前中部 内踝 腘窝中点 肛门周围
受压神经根 L3
浅反射 (触觉、 痛觉)
大腿前侧
肌力减退 伸膝肌力
深反射(腱反 射)
L4
小腿前内 踝背屈 膝腱反射减弱
侧,足背 (胫前) 或消失
内侧
L5
小腿外侧 拇趾背伸 跟腱反射减弱
•特异性下背痛: 肿瘤、感染、骨折等 •非特异性下背痛: 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等急慢 性腰部病变 •根性下背痛 :坐骨神经或神经 根受到压迫、刺激所致多数 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
病因
1.先天性疾病 骶椎隐裂、椎弓崩裂、移行椎 2.损伤性疾病 腰扭伤、椎间盘突出症 3. 退行性病变 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小关节病、腰 椎失稳、椎体骨质疏松
腰痛常见疾病鉴别表

强直性脊柱炎
疼痛,不因休息而减轻,脊柱僵硬不灵活
脊柱各方向活动均受限,直至强直,可出现驼背畸形
早期骶髂关节和小关节模糊,后期脊柱可呈竹节状
先天变异(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
不一定有症状;或有隐隐钝痛,活动后加剧,轻微外力可引起急性扭伤
可有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功能轻度受限
妇科疾病(如子宫异位、痛经等)
腰骶部疼痛,常与下腹部疼痛同时存在,并与月经期有明显关肾下垂等)
腰痛,伴有尿频、尿急、尿血、脓尿或发热
可有椎旁叩痛
可见尿石
脊柱侧凸,腰椎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左右不对称
腰椎结核
疼痛、有时晚上痛醒,活动时加重。全身乏力、体重减轻、低热盗汗
腰肌呈板样痉挛,脊柱活动受限,可有后凸畸形和寒性脓肿
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模糊不清,有骨质破坏。有寒性脓肿时,可见腰肌影增宽
增生性脊柱炎
钝痛、劳累或阴天时加重,晨间起床时要僵硬
脊柱伸屈受限
表10-1腰痛常见疾病鉴别
疾病
症状
体征
X线表现
急性腰扭伤
疼痛剧烈,腰部活动障碍,疼痛可放射到臀部和下肢
骶棘肌痉挛,脊椎运动受限,局限性压痛
常正常
腰肌劳损
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
压痛区广泛,可有骶棘肌痉挛和脊柱运动受限
常正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和放射性腿痛,大便、咳嗽时可加剧,休息时减轻
脊柱侧凸,腰椎前凸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伴有下肢神经系统症状
隐裂,常见于第5腰椎或第1骶椎椎板部分缺损,或棘突缺如。骶化,是指第5腰椎的一侧或双侧横突肥大,与骶骨或髂骨接触形成假关节。腰化,是指第1骶椎未与其他骶椎融合
骨质疏松症
中医内科学腰痛-课件教材教学课件

如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等,可加减祛 风散寒药物。
湿热腰痛方剂
瘀血腰痛方剂
如四妙散、龙胆泻肝汤等,可加减清热利 湿药物。
如身痛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可加减活血 化瘀药物。同时,根据个体差异及病情轻重 ,可进行药物剂量和药味的调整。
03 常见类型腰痛及其中医辨 证论治
寒湿型腰痛临床表现及治法
临床表现
睡眠充足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选择硬 板床,以维持腰椎正常生理曲 度。
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影响 血液循环,不利于腰部肌肉和
韧带的修复。
工作环境改善以减少职业性损伤
调整工作台高度
根据个人身高调整工作台高度 ,保持站立或坐姿时腰部自然 挺直。
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椅子 和靠垫
选择有靠背且能支撑腰部的椅 子,以及合适的靠垫,以减轻 腰椎负担。
注意事项
在推拿按摩过程中,要注意手法的轻 柔、均匀、有力、持久,避免过度刺 激和损伤皮肤。同时,要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调整手法的力度和频率。
其他特色疗法如拔罐、艾灸等
拔罐疗法
拔罐是利用负压原理,将罐吸附于皮肤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的目的。对于腰痛患者,可以在相应穴位上进行拔罐治疗。
治法
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常用药物 有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等 。可配合针灸、推拿等疗法,以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肾虚型腰痛临床表现及治法
临床表现
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 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 ,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02 中医对腰虚腰痛
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椎间盘含水量随年龄递减
7岁 30岁 70岁
椎间盘的运动中心
髓核作为“运动中心”,其流 动被韧带、肌肉和骨结构所限 制
一个运动节段
两个椎体
椎间盘 小关节突关节
椎间孔
载荷的转移
80% 20%
不同体位下的椎间压力
23,0
17,0
11,0
11,0
8,3
1 1,2
2,7
4,6
5,0
椎间盘随年龄增长可发生脱水和纤 维化等退行性改变,引起椎间盘突出 或椎间盘萎缩,继而发生椎间隙变窄, 椎节失稳,小关节增生,周围韧带肥 厚,导致神经根通道狭窄而引起腰腿 痛。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引起腰腿 痛的根本原因。
2.侧隐窝狭窄症
发病特点
好发于45岁以上男性
其主要原因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患
者多有腰部慢性积累性损伤病史。 临床以反复发作的根性腰腿剧痛为特 征,病史一般较长,保守治疗效果不 佳。
腰椎的退行性改变
症状与体征
下肢痛与体位有明显关系 站立或行走或 仰卧时疼痛加重,弯腰、蹲位、坐位或屈 腿侧卧时疼痛减轻。咳嗽时疼痛不加重。 腰椎后伸明显受限,椎旁压痛、放射痛, 直腿抬高试验多在40°以下。
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 毕大卫 费骏
病人腰痛 医生头痛?
腰腿痛是指临床上具有腰腿疼痛 症状的一类疾病,其包含的病种较 为复杂。我们必须通过详细地询问 病史,仔细地体格检查,结合必要 的影像学检查,才能作出比较正确 的诊断。
解剖复习
颈椎1-7
胸椎1-12
腰椎1-5 骶椎
脊柱的生理弯曲
椎间管由腰椎上下切迹围 成,当椎间盘退变致椎间隙狭 窄、椎间关节紊乱,以及黄韧 带增厚等原因均可使椎间管发 生狭窄而使神经受到卡压。
腰疼诊断与治疗PPT

汇报人:
腰肌筋膜炎:腰肌筋膜炎症,表现为腰 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美沙酮等,用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氟西汀等,用于缓解抑郁症状和疼痛 局部麻醉剂: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用于缓解局部疼痛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如 热敷、冷敷、
按摩等
药物治疗:如 非甾体抗炎药、 肌肉松弛剂等
针灸治疗:通 过刺激穴位来
缓解疼痛
心理治疗:如 认知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等
预防腰疼的措施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 睡眠等
定期进行腰部按摩和热敷, 以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和疼 痛
确诊腰疼的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腰疼原因,表 现为腰痛、腿痛、麻木等症状
腰肌劳损:长期弯腰、久坐等不良姿势 导致,表现为腰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腰椎管狭窄:腰椎管内神经受压,表现 为腰痛、腿痛、麻木等症状
腰椎滑脱:腰椎椎体滑脱,表现为腰痛、 腿痛、麻木等症状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导致腰椎骨密度降 低,表现为腰痛、腿痛、麻木等症状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单 击 护 理 人 员 02. 腰 疼 的 诊 断 03. 腰 疼 的 治 疗 方 法 04. 腰 疼 的 预 防 与 康 复
了解腰疼的症状
疼痛部位: 疼痛性质: 疼痛程度: 疼痛持续时
腰部、臀部、 钝痛、刺痛、 轻度、中度、 间:急性 、
腿部等
放射痛等
重度等
慢性等
疼痛诱发因素: 劳累、久坐、 弯腰等
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

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腰腿痛腰腿痛病因与分类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腰部扭伤与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4.疼痛部位:疼痛有三种情况。
(1)局部痛:常反映病变所在。
如一侧骶髂劳损,疼痛多在骶髂关节处。
(2)转移痛:骶髂关节感觉由骶1~2神经根支配,疼痛可转移至臀部和股后部。
(3)肌肉痉挛痛:肌肉保护性痉挛及牵拉骨膜可引起疼痛。
急性腰痛常有骶棘肌痉挛。
5.疼痛性质:应注意是锐痛还是钝痛,与受伤有无关系;持续性疼痛多见于炎症、肿瘤等,间歇性或放射性痛多见于椎间盘突出症。
6.疼痛与活动、劳累、姿势、体位、气候与时间(日、夜)等关节:如系劳累引起的疼痛,卧床后即好转;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诉说阴雨寒冷时节症状加重;癌症引起的疼痛夜间加剧;椎管狭窄疾患者多伴有间歇性跛行。
7.过去治疗情况:如为脊柱骨折、腰骶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应查明曾作何治疗,效果如何。
8.其它情况:有无胃肠系、泌尿系和妇科疾患等。
(二)一般检查一般检查是诊断腰痛最重要的步骤,必须认真、确实。
检查时应将上衣及长裤脱掉,注意背部、髋部、腹部等远隔部位的检查。
对某些不肯定的体征反复检查。
例如对某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经过几次检查才能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
对因疼痛不能活动的病人,不必过份强调系统检查,否则不仅加重病人痛苦,也达不到预期目的。
具体检查方法及步骤如下。
1.步态:观察患者步态,双下肢活动是否对称,有无跛行,可估计病人疼痛程度。
2.立位检查(1)观察脊柱有无后凸、前凸、侧弯畸形,背肌是否痉挛。
后凸分两种:弧形后凸亦称圆背,见于椎体骨骺炎、姿势性后凸、类风湿性脊柱炎等;角状后凸见于脊柱结核、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图3-185)。
(2)自主运动范围:嘱患者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及左右旋转活动。
腰椎间盘突出时,常出现一两个方向的运动受限;而脊柱结核时,脊柱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制。
(3)拾物试验:嘱患者拾取一件放在地上的物品。
腰椎有病变时,拾物须屈曲双膝及髋关节而腰部挺直。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中医辨证论治腰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对于腰痛的辨证论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认为腰痛的成因多样,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内伤肝肾、气血瘀滞等。
在治疗时,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风寒湿邪侵袭:当风寒湿邪侵袭腰部时,患者常表现为腰部冷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舌苔白腻,脉象浮紧。
治疗上宜采用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羌活胜湿汤、桂枝加葛根汤等。
2. 湿热内蕴:湿热内蕴导致的腰痛,患者腰部疼痛伴有热感,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疗上宜采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八正散、龙胆泻肝汤等。
3. 肝肾亏虚:肝肾亏虚引起的腰痛,患者常表现为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伴有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治疗上宜采用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4. 气血瘀滞:气血瘀滞导致的腰痛,患者腰部疼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涩滞。
治疗上宜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
5. 外治法: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常用外治法治疗腰痛,如针灸、拔罐、艾灸、推拿等。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腰部,通过刺激穴位或经络,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6. 饮食调理:在治疗腰痛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寒凉、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温补肝肾、强筋壮骨的食物,如黑枣、核桃、黑芝麻等。
7. 生活调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腰部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腰痛。
总之,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注意日常调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的病因与诊断?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一、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若寒邪为病,寒伤阳,主收引,腰府阳气既虚,络脉又壅遏拘急故生腰痛。
若湿邪为病,湿性重着、粘滞、下趋,滞碍气机,可使腰府经气郁而不行,血络瘀而不畅,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发腰痛。
感受湿热之邪,热伤阴,湿伤阳,且湿热粘滞,壅遏经脉,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2、气滞血瘀腰部持续用力,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跌仆外伤,劳损腰府筋脉气血,或久病人络,气血运行不畅,均可使腰部气机壅滞,血络瘀阻而生腰痛。
3、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顿过分,或久病体虚,或大哥体衰,或房室不节,致使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产生腰痛。
历代医家都正视肾亏体虚是腰痛的重要病机。
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景岳全书·腰痛》也以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
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
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
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湿流下,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
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读书报告
--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病原因较多, 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
青壮年腰痛, 应注意类风湿性脊椎炎、脊椎结核和脊椎骨软骨炎。
老年人常见有增殖性脊椎炎、脊椎骨质疏松、脊椎转移癌等。
女性患者腰骶部痛, 应考虑盆腔炎和子宫位置异常或泌尿系统等疾病。
矿工、搬运工、演员、运动员及伏案工作者易患慢性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结核或脊椎肿瘤压迫神经根时, 常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后方放射痛。
肾下垂时腰痛与体位密切相关。
影像学检查对腰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现对腰痛的常见病因的症状特点及鉴别诊断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急性腰肌劳损: 多见于青壮年, 有负荷过重或体育活动史。
患者损伤时可突然感到腰部有声响并立即产生一侧或两侧剧烈腰痛, 可有放射性腿痛。
体格检查可见腰部肌肉紧张, 髂后上棘的内侧,L 4 ~5旁有压痛。
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有椎体压缩骨折或横突骨折等的可能性。
慢性腰肌劳损: 表现为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的腰肌周围酸痛, 劳累时疼痛加重, 休息后好转。
疼痛可持续时间较长,有时与天气有关。
体格检查腰部活动可轻度障碍, 脊柱无侧弯畸形, 在L3 横突可有压痛。
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随其他情况的可能性。
腰椎退行性变: 多见于老年患者。
疼痛可轻或重, 多为持续性, 体位改变症状可加重, 有的伴有腿部放射痛。
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变直, 序列不规整, 椎体边缘唇样增生, 有的有骨桥形成, 有的伴有小关节突变尖增生, 部分椎间隙变窄,以L 4 ~5和L 5 ~S 1 椎间隙变窄常见。
腰椎间盘病变: 可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脱出。
大多有腰痛, 伴或不伴腿部放射痛。
咳嗽、喷嚏、排便等升高脑脊液压力的动作, 及弯腰、直腿抬高等使坐骨神经紧张的动作, 可加重疼痛或产生触电样放射痛。
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向椎体后侧椎管内突出或脱出, 或向周围膨出, 硬脊膜弧形受压征象。
强直性脊柱炎: 腰骶部疼痛是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初起晨间腰骶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制。
病变向上发展, 累及胸椎及颈椎, 出现胸背部疼痛, 头部活动受限, 脊柱可完全强直、僵硬。
影像学检查可见骶髂关节间隙模糊, 关节面出现虫蚀样破坏, 有的关节间隙消失, 关节融合强直, 脊柱可见韧带骨化呈竹节样改变, 有的患者髋关节受累。
腰椎或骶髂关节结核: 患者常有局部胀痛, 呈钝痛或酸痛, 一般较轻, 活动及咳嗽、喷嚏等可加重酸痛。
腰椎结核影像学检查可见相邻椎体骨质破坏, 椎间隙变窄, 脊柱后突, 椎旁脓肿形成。
骶髂关节结核可见关节面破坏, 椎间隙不规则狭窄, 周围冷脓肿, 或有窦道形成。
脊椎肿瘤: 可分为原发和转移, 多为转移瘤, 常见前列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和肾癌转
移。
也可为多发性骨髓瘤。
疼痛剧烈, 呈持续性。
影像学检查可见多个椎体骨质破坏或硬化, 结合原发癌可诊断。
先天性脊柱畸形: 可见隐性脊椎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椎弓峡部不连、不对称性腰骶关节等。
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腰臀部或一侧臀部疼痛或酸胀, 并有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牵引痛, 严重者臀部剧痛如刀割, 行走、大小便或咳嗽可加重疼痛。
患者可有跛行, 腰部无明显畸形及压痛。
纤维织炎: 好发于腰、背、颈、肩与胸部, 起病缓急不定。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 有腰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
影像学无阳性发现。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