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重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描述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从外形上看,人体可以分为十个局部,每个局部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的部分。人体重要的局部有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左右上肢与左右下肢,其中头部分为颅部和面部,颈部分为颈部和项部,背部、胸部、腹部、盆会阴部合称为躯干部。
上肢包括上肢带和自由上肢两部分,自由上肢再分为上臂、前臂和手三个部分。下肢分为下肢带和自由下肢两部分,自由下肢再分为大腿、小腿和足三个部分。上肢和下肢合称为四肢。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手心向前。描述任何人体结构时,均应该以此姿势为标准。

方位术语:
按照上述的标准解剖学姿势,又规定了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
上和下:靠近头部的称为上,靠近足部的称为下。
前和后(或者腹侧和背侧):距离身体腹部近的称为前,距离身体背部近的称为后。
内侧和外侧:内侧和外侧是描写人体各局部或器官、结构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大小的术语。例如:眼睛位于鼻子的外侧,眼睛位于耳朵的内侧。
内和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靠近内腔的称为内,远离内腔的称为外。
浅和深:距离皮肤近的称为浅,远离皮肤而距离人体内部中心近的称为深。
在四肢中,上又称为近侧,下又称为远侧。在前臂,内侧称为尺侧,外侧称为桡侧。在小腿,内侧称为胫侧,外侧称为腓侧。
人体的组织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上皮组织内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但无血管。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和感觉等功能。
结缔组织:人体的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以及血液和淋巴等。
肌肉组织: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一般细长,呈纤维状,又称为肌纤维。肌肉组织包括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着支持、联系、营养、保护等作用。
人体分为九大系统: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关节和骨骼肌。
成人有206块骨,可分

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颅骨和躯干骨合称为中轴骨。
按照形态,骨可分为四类:
长骨:长骨分布在四肢,特征为一体两端。长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掌骨、指骨、股骨、胫骨、腓骨、跖骨、趾骨。
短骨:主要见于腕骨和跗骨。
扁骨:例如肋骨和顶骨等。
不规则骨:例如椎骨、上颌骨和髋骨等。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膜和骨髓组成。
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一块胸骨和12对肋骨。
椎骨年幼时为32或33块,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到4块,成年后5块骶椎长合成1块骶骨,3到4块尾椎长合成1块尾骨。所以,成人有26块椎骨【颈7胸12腰5骶尾各1】。
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椎骨上面有七个突起,包括1个棘突、1对横突和2对关节突。其中棘突可在体表摸到。第7颈椎的棘突最长。
胸骨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个部分。胸骨柄外侧缘上份接第1肋。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为胸骨角。胸骨角平对第2肋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胸骨体外侧缘接第2到第7肋。
人体有12对肋,第1到第7肋称为真肋,第8到12肋称为假肋,第11和12肋称为浮肋。
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
其中脑颅骨8块,成对的脑颅骨包括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脑颅骨包括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面颅骨15块,成对的面颅骨包括上颌骨、颚骨、颧骨、鼻骨、泪骨、下鼻甲,不成对的面颅骨包括犁骨、下颌骨、舌骨。
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
锁骨由胸骨端和肩峰端组成,内侧三分之二凸向前,外侧三分之一凹向后,二者之间比较薄弱,容易发生骨折。
肩胛骨位于第二肋到第七肋之间,肩胛骨下角平对第七肋或第七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肱骨分为一体两端,上端为肱骨头,下端为内上髁、外上髁和鹰嘴窝。
尺骨为一体两端,上端为尺骨鹰嘴,下端为尺骨头。
桡骨为一体两端,上端为桡骨头,下端外侧为桡骨茎突。
手骨包括8块腕骨、5块掌骨和4块指骨。
髋骨属于不规则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闭合。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为体高的四分之一。股骨上端为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和小转子,下端为内外侧髁和内外上髁。
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位于股骨下端前面。
胫骨位于小腿内侧,分为一体两端,上端为内侧髁、外侧髁和胫骨粗隆,下端内侧为内踝。
腓骨细长,位于胫骨后外方,分一体两端,上端为腓骨头,下端为外踝。
足骨包括7块跗

骨、5块跖骨和14块趾骨,其中跗骨包括跟骨、距骨、足舟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和骰骨。
全身重要的体表标志主要有:
椎骨:各椎骨棘突(第7颈椎棘突最长,是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胸骨:胸骨角
颅骨:眶上缘、乳突、下颌角、眉弓。
肩胛骨:肩胛冈、肩峰、肩胛骨下角、内侧缘、喙突。
肱骨:肱骨大结节、内上髁、外上髁。
尺骨:鹰嘴、尺骨头、尺骨茎突。
桡骨:桡骨头、桡骨茎突。
髋骨:髂前上棘、坐骨结节、耻骨联合。
股骨:内侧髁、外侧髁、内上髁、外上髁、大转子。
胫骨: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内踝。
腓骨:腓骨头、外踝。
足骨:跟骨结节、舟骨粗隆、第五跖骨粗隆。


运动系统包括骨骼、骨连接和骨骼肌。骨连接分为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直接连接分为纤维连接、软骨连接和骨性结合,其中纤维连接又分为韧带连接和缝,软骨连接又分为透明软骨连接和纤维软骨连接。
间接连接又称为关节或者滑膜关节,关节的主要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关节韧带、关节内软骨和关节唇。
冠状面:左右方向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矢状面:前后方向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
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的横切面。
垂直轴:从头侧到足侧、与地平面垂直的轴线,为上下方向。
冠状轴:从身体左侧到右侧,与地平面平行的轴线,为左右方向。
矢状轴:从胸部到背部,与地平面平行的轴线,为前后方向。
关节的屈伸:关节沿着冠状轴运动,角度减小为屈,角度增大为伸。
关节的收展:关节沿着矢状轴运动,角度减小为收,角度增大为展。
关节的旋转:关节沿着垂直轴运动,向内侧运动为旋内,向外侧运动为旋外。
关节的环转:骨的上端在原位转动,下端做圆周运动,运动时整个骨头描绘出类似圆锥形的轨迹。

躯干骨的连接包括椎骨间的连接形成的脊柱和12块胸椎、12对肋骨和1块胸骨连接构成的胸廓。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助骨连接形成。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和胸骨连接而成。
构成胸廓的主要关节有肋椎关节和胸肋关节。
椎骨间的连接分为椎体间连接和椎弓间连接。相邻两个椎体间有椎间盘,成人有23个椎间盘。
椎间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
连接椎骨的主要韧带包括: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黄韧带等。
脊柱的功能是:支持躯干和保护脊髓。成年男性脊柱长约70厘米,成年女性长约60厘米。静卧比站立时长约2到3厘米。整个脊柱的活动范围较大

,可做前屈、后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
上肢骨的连接包括上肢带骨的连接和自由上肢骨的连接。
胸锁关节:由胸骨的锁切迹与锁骨的胸骨端以及第一肋的一部分构成。胸锁关节是上肢骨与躯干骨连接的唯一关节。
肩锁关节:由锁骨的肩峰端与与肩峰的关节面构成。
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所以也称为盂肱关节。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三轴运动,即冠状轴上的屈伸、矢状轴上的收展、垂直轴上的旋内旋外运动和环转运动。
肘关节:由肱骨下端与尺骨上端、桡骨上端构成。肘关节是复关节,由三个单关节组成:肱娆关节、肱尺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肘关节可做屈、伸、旋内、旋外运动。
手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手部的关节可做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
下肢骨的连接包括下肢带骨的连接和自由下肢骨的连接。
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构成。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髋关节可做三轴的屈伸、收展、旋内、旋外以及环转运动。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主要做屈伸运动。
足关节:包括踝关节、附骨间关节、附柘关节、柘骨间关节、柘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踝关节:由胫骨下端、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构成,主要做屈伸运动。

肌肉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人体有多块骨骼肌。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全身的骨骼肌可分为躯干肌、头颈肌和四肢肌三大类。
躯干肌分为背肌、胸肌、腹肌、膈肌和会阴肌。
腹肌:位于胸廓以下,髋骨以上区域,腹前壁正中线两侧为腹直肌,腹前外侧及腰椎两侧是三层阔肌,由浅入深分别是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膈肌:膈肌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为圆形扁薄的阔肌,属于呼吸肌,其收缩引起吸气,舒张协议呼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