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调控思路24页PPT

合集下载

形势与政策 2015年经济形势

形势与政策 2015年经济形势

2015年我国的经济形势与工作任务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一定的下行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新的一年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思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系统阐述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具体内涵,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就是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首先,当前和未来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很可能压倒总量性。

稳增长,将不再追求持续的高速的经济增长,而要关注如何应对当前经济运行当中的结构性矛盾。

其中有三个结构需要积极关注:一是地域上的结构性,如“一带一路”以及自贸区的发展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问题,中国经济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一段时间,将从“地产时代”走向“非地产时代”,资源应该如何控制和分配值得关注。

三是人口结构问题,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意味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的提升和技术的增长。

我国以速度、经济发展阶段和动力来调整经济,以全球视野推进改革和开放。

其次,在主动适应新常态方面,我国政府对宏观调控导向悄然改变。

201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把稳增长放在各项工作之首,说明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在地产投资回落、制造业投资不振的背景下,要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确保经济增速不跌破7%,需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2015年我国政府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此外,“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虽然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三)松紧适度更强调灵活性从目前国内外形势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新的一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还处于换挡时期,这从2014年11月份经济金融数据中可以看到。

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新变化的看法

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新变化的看法

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新变化的看法1.引言1.1 概述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着一系列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还受到科技进步、政策调整、市场竞争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对我国经济的新变化进行准确的认识和深入的分析,以便在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首先,我国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我们正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这意味着我们要逐渐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内需拉动的模式。

其次,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变化还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

过去,我国经济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而现在我们正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绿色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这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也将使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更高的位置。

此外,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变化还涉及到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崛起。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正在迅速崛起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挑战。

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并理解这些变化,不断调整和改革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求。

只有加强创新、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概述,明确文章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详细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的新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对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变化的认识,并给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发展?

宏观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发展?王丹丹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胡俊超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摘要: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中共中央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作为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常态将会贯穿“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过程。

由于经济发展存在惯性,经济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过程中难免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矛盾和风险,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新常态;宏观调控;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03-03一、引言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①。

据此可以判断,新常态将会贯穿“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过程。

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已有哪些积极变化?未来一段时期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如何开创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局面?笔者拟对上述问题逐一分析和解答。

二、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由之路(一)新常态是经济转型过程特有经济现象新常态一词可追溯到2009年初,在 “探讨危机后美国各个经济领域复苏和发展新模式”的论坛上,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格罗斯和总裁埃利安在发言中用“New Normal”来归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可能遭受的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②。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常态是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特有的经济现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过一段时间高速增长后,都会经历经济增速减速换挡、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等过程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阶段迈进,即经济更多地依赖稳定的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同时资源环境也得到有效保护,民生持续改善、人民满意度不断提升。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投资策略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投资策略

宏皓:当前宏观经济综合分析与应对策略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稳定向好的积极信号。

但伴随着政策的松动,物价上涨开始加快,资产泡沫局部显现。

未来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应针对性地适时调整。

宏皓表示,“中国经济由高速到中速背后是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转换,是一种平衡转向另一种平衡,现在经过6年的回落以后,已经非常接近底部,过度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理由不足。

预计2016年下半年或者2017年上半年会触底。

”判断的依据是投资增速,即目前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在10%左右,固定资本形成的增长速度很可能是5%—6%,非常符合触底特征。

经济发展形势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目前大部分财富管理公司跑路,大都因为中小企业挣不多钱无法偿还借贷资金,这也是导致近期民间借贷如此繁荣的根本原因.宏皓教授目前对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如下:经济运行初站稳1。

当前外贸形势严峻,多因素将带动出口逐步好转。

进出口整体延续同比下降走势,经季节调整法调整后出口呈现逐月回稳势头。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延续同比下降的走势。

从各月情况看,经季节调整法调整消除春节长假因素,1月、2月、3月进出口同比分别下降6.7%、2。

9%和3。

3%;其中出口同比逐月回稳,分别为下降4。

2%、下降0.8%和增长0.9%,进口同比分别下降10.3%、5。

5%和8%.当前外需仍显疲弱,过去一年多以来全球贸易量处于萎缩状态。

由于主要经济体以及亚洲周边国家出口都在负增长,全球出口增速降幅超过中国,2014年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约12。

3%,2015年超过了13%,比重仍在上升.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对中国出口带来压力.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定再制造业化战略,带来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出现新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对中国出口的依赖度下降.在国内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重、制造业去产能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传统出口行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在外需缓慢回暖以及多方面积极因素共同作用下,2016年我国出口形势有望改善.一是美欧经济弱势复苏可能带动外需环境缓慢改善。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新兴产业发展与增加有效供给

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从习主席此前阐述的 “降速度、调结构、换动力”三大宏观描述, 具体到了各个产业和要素领域。
四、新兴产业发展与增加有效供给



人口结构与消费结构变化带来产业机会:
1、工业机器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新医药和生物医药的广阔市场前景 3、医疗器械的广阔市场前景 4、老年服务产业市场需求巨大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来的消息,明年也 是一个重要的调整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 出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 本、补短板。 去产能(钢铁、水泥、建材……) 去库存(房产) 去杠杆(债务、信贷) 降成本(减税、减社保缴费、降物流成本) 补短板(短缺基础设施、新兴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 顾建光 教授 博导 2016年11月7日
一、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 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 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 长8.3%。

一、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 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0个百分点。
二、《十三五年规划》主要 发展目标与理念解读


关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 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 的增长速度。 从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看,2016年至2020年 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2013~2014)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2013~2014)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学生姓名:欧生乐班级:0831106学号:2011214349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指导教师:叶高生在2013年,我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环境,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并且实现了在波动中平稳增长,全年增长速度达到了7.7%。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增长阶段转换背景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开始出现向发展新常态转变的积极迹象。

但受结构性问题制约,当前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预计全年GDP增长7.6%左右。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进入换挡期,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相对稳健的步伐,并且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将继续稳中求进,继续保持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居民消费持续增长,并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改革领域,加快改革步伐。

在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进的思路,努力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经济运行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二、中国2013年经济分析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

工业增速继续下探,但服务业发展动能逐渐增强。

制造业投资陷入全面深度调整,但是消费触底后开始稳步回升。

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性通胀并未被有效遏制。

一般贸易恢复弱势增长,加工贸易趋势性衰落特征更加突出。

(一)回升基础尚不稳固首先,重工业回升持续性不强。

受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前期持续回升的拉动,煤炭和黑色金属采选、钢铁、电力、铁路制造等重工业增速反弹。

但是,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CRB综合指数和工业原料指数走低。

其次,本次回升未引发库存积极调整。

第三,工业企业利润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工业上下游行业间尚未形成良性联动的局面。

(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依然突出资金配置扭曲,价格高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走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走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走向作者:张雨竹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3期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全新表述,“供给侧”概念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新认知,也指明了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着力点。

而回顾“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探索和相关先行经验,对照中国经济的现状,我们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内在逻辑和推进领域,进而加深这一改革对中国经济重要意义的理解。

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这种改革具体而言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

2015 年11 月10 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表象上是速度问题,而根源上是结构问题。

抓住“供给侧”做文章,是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

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在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发展惯性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而且成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重负。

此外,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领域,也存在着很多短板。

可见,中国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矛盾不是总量矛盾,而是结构问题,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逢其时,未来可以大有作为。

如何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如何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如何认识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作者:罗力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第06期摘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的经济形势,在认真总结政府工作的同时,对即将要展开的工作进行全面的部署,特别是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详细的阐述。

因此,在以后经济发展中,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本文就经济新常态的认识和适应做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 ;转变发展方式 ;改革发展任务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十三五”规划制定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对经济全面而清醒的认识,意义重大。

从去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向世界宣示了国家的决心。

一、新常态,新理念2014年5月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提新常态,7月党外人士座谈会中再提新常态,鼓励我们要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1月9日,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做主旨演讲,向全世界详细解释了中国的“新常态”:中高速、优结构、创新驱动。

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从我国在消费需求等9方面的趋势性变化,说明了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基本定位,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的历史定位。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体现了党对经济建设规律更成熟的把握,是立足时代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

二、新常态,新认识1.新常态是面对困难时的信心鼓励何为新常态?“新”一般是个正面词汇,有积极向上、初生憧憬之意。

有人对新常态做出积极诠释,他们认为新常态下会有更持续平稳的经济增长,更充分的就业,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更公平均衡的收入分配等。

进入新常态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有助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似乎是件喜庆可欢呼之事。

显然,这些解释不符合国际上的“新常态”内涵,也偏离了习总书记提出新常态的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调控思路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