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影、电视的早期发展史

第一章 电影、电视的早期发展史
第一章 电影、电视的早期发展史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渊源

视觉造型艺术的发展轨迹:木乃伊→雕塑→面膜→绘画→照相→影视

影视艺术的生理基因和美术原则,对人类自身本体和客观物质世界中某些形象的保存和复现。

在所有的造型艺术中,照相是最为圆满完美的。

乔托和PHI现象

第二节电影的诞生

一、电影和照相的血缘关系

摄影机械方面:

[达·芬奇暗匣] [约瑟夫·尼埃盖斯感光板第一张照片《餐桌》]

[路易·达盖何镀银铜感光板] [爱德华·梅勃立奇多架相机连续摄像]

[马莱一架相机连续12次曝光(摄影枪)]

感光材料方面:

乔治·伊士曼赛璐璐胶卷

放映机方面:

[约翰·巴利斯博士留影盘] [约瑟夫·布拉多魔影镜]

[贺纳频闪观测器(活动画镜、活动视盘)] [冯·伍查提幻灯投影器]

[狄克逊西洋镜] [卢米埃尔兄弟拍摄和放映35毫米和16画格

二、电影的定义:

用每钞钟摄录一定画格的运转速度,将被摄对象的运动拍摄在条形的胶片上,然后把若干段胶片剪辑组接起来,通过放映机以拍摄时的同样运转速度依次连续地投映于银幕,造成活动影像的一种科学技术。

电影的生日1895年月12月28日首映的电影有:

《工厂大门》工人下班

《婴儿喝汤》卢米埃尔家庭《火车到站》卢米埃尔太太逼真

《水浇园丁》有故事情节、喜剧因素

第三节电影童年时期的“三级跳”

卢米埃尔电影——纯粹照搬生活的纪实片断

五个特点:照相性、复原性和再现性、无演职人员、无剧本、非艺术片。

梅里爱电影的戏剧化、舞台化

《纸牌游戏》《街头风光》《月球旅行记》《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

启用演员、布景,导演。

特技:形象的消失和转变《贵妇人的失踪》《魔术师》《月球旅行记》

教训:舞台化、照相性、固定。

格里菲斯

《杜莉历险记》

《一个国家的诞生》思想内容上严重错误与艺术成就上巨大反差;以家庭的变化来反映一段重要的历史;气势恢宏;矛盾冲突;理想色彩。

《偏见的故事》由四个故事“巴比伦的陷落”、“基督的受难”、“教堂的屠杀”和“母亲与法律”。从古代到现实,有哲理;场面浩大;受冷遇;联接机械牵强。

《落花》、《江水东流》

格里菲斯的贡献:1、运用不同镜头;2、运移摄影机;3、以镜头为电影单元;4、镜头剪接,蒙太奇;5、外景《火车大劫案》、《战斗》、《小麦的一角》

电影成为一门艺术的关键?教材无本人理解:在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电影基础上,扬长避

短,博采众长,将前人摄影技术加以综合,完善和发展,将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中获取启发,在拍摄方法、镜头画面和“蒙太奇”方面进行创造性的变革。

第四节电视的发明及其基本原理

传送声音:费斯顿的实验电台“KDKA”正式电台

传送画面:

第五节电视艺术和电视剧的发展形成

电视艺术≠通过电视所播出的艺术类节目(口叨鲜花的人)

电视艺术的两大部分:1、从文学、戏剧、电影等前辈艺术中借鉴过来的部分;2、适合电视传媒特点、富有自己独有个性的部分。

最能充分地、集中地体现电视艺术自身个性特征、发展形态的新品种,是电视剧。它专门摄制、专门剧本、后期制作。电视剧成为电视艺术发展成熟、形成特征的显著标志。

《嘉蒂回家》电视剧的经典之作,“领头羊”

电视剧和故事片的关系:

相同点:都采用不同景别的镜头、方向拍摄;都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后期制作;呈现出活动的平面图像;均是视觉艺术类别。电视剧承袭了故事片的艺术表现形式。

不同点:拍摄器材、制作工艺、传媒本体、观赏环境不同。

电视剧类别:1、单本剧《新岸》

2、连续剧全剧是一个完整连贯的整体,每集是开放式结尾《秋海棠》

3、系列剧有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而无贯穿全剧的故事情节,每集是封闭式的结尾《神探亨特》《加里森敢死队》

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本质特性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视像性

影视艺术的本质特性:首先是一种直观的视觉造型形象,它创作出运动的、有连续性、不受时空限制的镜头和画面,作为表达内容的基本形式。

从影视纵向发展来阐述影视艺术的本体特征:1、电影渊于绘画,脱胎于照相,具有造就直接视觉形象的天性和优势;2、直观的视觉形象是无声片唯一的表现形式;3、电影因为视觉形象的成功创作而被接纳进艺术殿堂的;4、声音介入电影以后,视觉造型形象仍然是电影艺术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手段;5、有见识有成就的电影艺术家都强调视觉形象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重视视觉造型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视觉造型形象的广义属性:图像信息文化

一、创作影视文学剧本应注意中间媒介的转换

二、为影视作品本身的拍摄创作指明了至高无上的美学目标。视觉造型形象确系影视作品生死存亡的“通灵宝玉”

提供新鲜的具有吸引力的视觉造型形象和人类窥视欲的关系:

1、不断提供崭新的视觉造型形象。兴起于60年代初的“科幻片热”。《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超人》、《外星人》、《大西洋底来的人》,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大白鲨》、《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2、创作出富有艺术美感的视像来。《翠堤春晓》、《林家铺子》

三、评判影视作品的艺术标尺、探索影视艺术的入门钥匙

创作富有艺术美感的耐人寻味的视像方面的功力深浅

《香魂女》、《红高粱》

视觉造型的大块指单个镜头或单幅画面里所包含的视觉形象,小块指镜头和镜头组接方式所造成的视觉形象。

第三章影视艺术视像要素的解析(上)

第一节人

一、人的肖像造型演员和他所扮演的角色在形象上的一致性,即“形似”。《甘地》金斯里

1、演员的形象、气质和角色的吻合

本色演员:只适宜扮演和自身的性格、气质相似相近的角色。白杨、张瑞芳、秦怡、潘虹、祝希娟、孙道临、杨在葆、许还山、山口百惠、朱莉·安德鲁斯。

性格演员:能够根据剧情的要求,塑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角色,包括和自身气质相悖的角色。上官云珠

2、通过体验生活、自我努力,使演员进一步贴近角色。对于领袖人物、历史人物所生活过的环境,是间接的体验。

3、通过服饰、发型、化妆、扮相的造型处理来消除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差距。

4、肖像造型的表现作用:折射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时代、社会的认识价值;反映出人物情境和心态的变化;形象本身所喻含的意义。

5、造型处理的生活感和分寸感。个体和群体的协调。

二、人的动作表演。

1、影视艺术的特性决定了人物动作的必要性。

2、动作性是吸引观众的凝聚剂。

3、动作表演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的最有力的手段。

分类:十分明显的表意性——《男儿女儿好看时》

无明确的表意性——《罗马假日》

主要揭示内心情感——《早春二月》

人物性格特征的体现——《老井》

4、人物面部表情神态是心理动作的直接反映。人物面部表情与神态更加直接地体现观照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人物面部表情具有特殊的性质。有高度的可信性,是人的心理情绪下意识的真实流露。人的表情具有一种近乎绝对的可靠性、可信性。与语言反映心声的间接性不同,难以掩饰。同时,人的表情具有丰富的微妙性和普遍的可知性。若要比较反映内心的状态、活动、变化的功能,那面部的表情要比形体动作来得更直接更逼真。

5、人物的动作表演具有组织、结构的作用。情节就是一系列的人物动作表现过程;一部作品的内容就是具有因果关系及连续性的人物动作行为的系统。动作表演可以当成内容结构上的环节标志。

6、人物动作表演的原则。A 不是大幅度的舞台动作,而是自然真切的生活行为;B 要逼真如实,不应有悖生活的情理。C 要恰当得体,应符合特定的情境和既定的关系。

第二节物

一、物件能够作为贯串整部作品的情节链。《龙嘴大铜壶》、《佛光侠影》、《魂断蓝桥》

二、通过物件来牵引事件,形成悬念,推动剧情。《智擒群魔》

三、通过物件来折射人物的性格和心态。

四、物件能够象征或隐喻人物的处境命运与前途。《末代皇帝》中的金丝鸟。

五、运用物件来寓意和煸情。

六、物件在结构形式方面的作用。《啊,野麦岭》、《生的权利》都用“鞋子”这个“中介角色”来结构内容。

第三节景

一、景和作品的观赏性

二、景和作品的真实性。《沙鸥》、《上海滩》、《蓝光闪过之后》,景都不真实。尽量选取实

景。《西安事变》、《南昌起义》、《卖大饼的姑娘》。

三、场景能够体现地方性和时代感。运用场景来表明地方性和时代性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视觉形象,便是展示显现一个地方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

四、场景为内容服务的多种功用。

1、剧情的展开提供相应的空间舞台。

2、场景能烘托出环境的气氛,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大浪淘沙》大背景,分场景。《早春二月》微风吹过的池塘表面;

3、场景具有象征、寓意作用。A 以自然环境和景物作某种直接的象征或隐喻;《小兵张嘎》

B 把人物行为安排在特定的场景之中《神女》;

C 通过两种不同场景的比较,从而蕴含一定的意义。《本命年》、《皇城根儿》

五、景的假定性和主观化、风格化处理。假定性和主观化风格化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的场景不再属于写实的创作方法和风格,而是进入写意的艺术王国。《黑炮事件》是轻度的假定;《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重度的假定。

第四章影视艺术视像要素的解析(下)

视觉造型形象的实体要素——人、物、景,又称为戏剧性要素;非实体要素——光影、色彩和镜头感。

第一节光线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性。是物质前提,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一、影在影视艺术中的有关概念。阴影、投影、亮面统称为光影。光源、光线方向、强度、性质。布光、光线设计、写实性的自然光效、写意性的戏剧光效。

二、光影的作用和效果。光调和影调。

1、营造总体气氛;

2、烘托时空氛围;

3、刻画人物肖像造型及性格轮廓的手段;

4、映现人物内心的状态、活动、变化

5、作寓意、象征。

第二节色彩。

一、色彩的生成及被感受。

二、电影色彩观念的发展形成。

三、影视作品统一的色彩基调。《我的九月》、《最后一班地铁》、《被祖咒的人》

四、色彩基调的转换与对比。《小花》在暖色调的总体上,穿插有过去苦难回忆的冷色调。《舞会与小提琴》却把“现在时态”处理成冷色调,而把“过去时态”处理为暖色调。

五、局部色彩的表现力。《钟点女工》

六、色彩的假定性。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黑炮事件》

第三节镜头感。

一、摄影机的移动和镜头的概念。镜头感是影视艺术最为独特的本体要素、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最为人们所忽视的视觉感知和艺术手段。1923年,法国爱浦斯坦《狂热》→雷乃·克莱尔《幕间节目》→阿倍尔·冈斯→《生路》、《化身博士》→《罗生门》镜头是使用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不间断地一次性连续拍摄下来的影片、像带片断;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空间和时间都未切断的视觉连续感,镜头是电影电视的基本结构单位。

二、能动地改变和拍摄对象的距离,形成不同景别的镜头及其镜头感。远景镜头、全景镜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特写镜头

三、镜头角度不同可创作出不同的构图内容。平视角度、仰视角度、俯视角度

四、在运动状态中拍摄的镜头。推、拉、摇、跟、移、综合。

五、其它的主要镜头。长镜头、短镜头;景深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快动作镜头、慢动作镜头。

第五章影视作品的组织性

第一节蒙太奇的结构功能及其类型方式

一、蒙太奇的结构功能和准则。

对单个镜头进行剪辑处理后,把它们一个个鱼贯似地组织联接起来,使之成为一部连贯完整的作品。这是蒙太奇最主要也是最为本色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依照影视作品的剧情内容和逻辑关系,顺理成章地剪接前、后镜头,这是蒙太奇最根本的结构准则。

二、蒙太奇的类型方式。连续式;颠倒式;平行式;交叉式;物件复现式;相似造型式;叠化式;叫板式;对白式;音乐式;声响式;

第二节蒙太奇的创造作用

一、镜头的组接能够创造出具有新质的意义。“库列肖夫效应”。

二、镜头的组接能够创造出新的时空。创造性地理学

三、镜头的剪接能够创造出影视作品的节奏感。视觉节奏;内在节奏和外部节奏;

第六章影视作品的听觉形象

第一节台词

一、国产影视作品中台词的弊病。

二、对上佳台词的标准和要求。

1、台词应该体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

2、台词应符合特定的情境场合和人物关系,并且体现出社会时代的气息。

3、台词应该生动幽默、简洁有力、富有意味。

4、台词的魅力还在于具体实在,并且富有个性和变化。

5、上佳的台词还能够前呼后应、串连剧情、产生联想的作用。

6、考察台词应当联系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总体的样式风格。

三、影视台词和戏剧台词在质和量存在的区别。

戏剧台词:多;表现性、主观性及风格化

影视台词:少;高度生活化

第二节音乐

一、音乐的基本概述

二、电影音乐的由来和发展。

卢米埃尔电影就有音乐伴奏。“情绪音乐谱”和“配乐说明单”1908年《吉斯公爵的被刺》卡米勒·圣萨昂斯

三、音乐和画面的形式关系及其产生和艺术效应。

1、音画同步。最严格的应是画内音乐——有声源音乐;伴奏音乐——无声源音乐。

2、音画对立。形成矛盾对立和巨大的反差。

3、音画分流。电影音乐真正成熟的标志是音画分流的出现。普多夫金《逃兵》音乐属于此种。

四、音乐的一般功能

抒情性(多在音画同步中)、倾向性和暗示性。

五、影视音乐个性特点、创作原则及嬗变。

1、音乐用量取决于影视作品的样式风格和内容表现的需要。

2、局部音乐的格调应当和特定的情境、人物相吻合。

3、影视音乐基调是根据作品的总体内容、风格及样式、类型来确定的。《教父》、《爱情的故事》先有曲后有词;《广岛之恋》、《雨月物语》音乐不为作品服务,有自主性。

第三节音响

一、音响的定义和种类。

1、动作音响。

2、自然音响。

3、物质音响。

4、特殊音响。

二、音响的主要功能

1、音响可营造空间纵深感,增添环境的情境气氛,从而形成故事片、电视剧的艺术通感。

2、反映人物性格、交代剧情。

3、音响可以烘托、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

4、产生对比、象征、隐喻等意蕴。

从影视纵向发展来阐述影视艺术的本体特征:1、电影渊于绘画,脱胎于照相,具有造就直接视觉形象的天性和优势;2、直观的视觉形象是无声片唯一的表现形式;3、电影因为视觉形象的成功创作而被接纳进艺术殿堂的;4、声音介入电影以后,视觉造型形象仍然是电影艺术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手段;5、有见识有成就的电影艺术家都强调视觉形象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重视视觉造型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视觉造型形象的广义属性:图像信息文化

一、创作影视文学剧本应注意中间媒介的转换

二、为影视作品本身的拍摄创作指明了至高无上的美学目标。视觉造型形象确系影视作品生死存亡的“通灵宝玉”

提供新鲜的具有吸引力的视觉造型形象和人类窥视欲的关系:

1、不断提供崭新的视觉造型形象。兴起于60年代初的“科幻片热”。《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超人》、《外星人》、《大西洋底来的人》,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大白鲨》、《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2、创作出富有艺术美感的视像来。《翠堤春晓》、《林家铺子》

三、评判影视作品的艺术标尺、探索影视艺术的入门钥匙

创作富有艺术美感的耐人寻味的视像方面的功力深浅

《香魂女》、《红高粱》

视觉造型的大块指单个镜头或单幅画面里所包含的视觉形象,小块指镜头和镜头组接方式所造成的视觉形象。

第三章影视艺术视像要素的解析(上)

第一节人

一、人的肖像造型演员和他所扮演的角色在形象上的一致性,即“形似”。《甘地》金斯里

1、演员的形象、气质和角色的吻合

本色演员:只适宜扮演和自身的性格、气质相似相近的角色。白杨、张瑞芳、秦怡、潘虹、祝希娟、孙道临、杨在葆、许还山、山口百惠、朱莉·安德鲁斯。

性格演员:能够根据剧情的要求,塑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角色,包括和自身气质相悖的角色。上官云珠

2、通过体验生活、自我努力,使演员进一步贴近角色。对于领袖人物、历史人物所生活过的环境,是间接的体验。

3、通过服饰、发型、化妆、扮相的造型处理来消除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差距。

4、肖像造型的表现作用:折射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时代、社会的认识价值;反映出人物情境和心态的变化;形象本身所喻含的意义。

5、造型处理的生活感和分寸感。个体和群体的协调。

二、人的动作表演。

1、影视艺术的特性决定了人物动作的必要性。

2、动作性是吸引观众的凝聚剂。

3、动作表演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的最有力的手段。

分类:十分明显的表意性——《男儿女儿好看时》

无明确的表意性——《罗马假日》

主要揭示内心情感——《早春二月》

人物性格特征的体现——《老井》

4、人物面部表情神态是心理动作的直接反映。人物面部表情与神态更加直接地体现观照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人物面部表情具有特殊的性质。有高度的可信性,是人的心理情绪下意识的真实流露。人的表情具有一种近乎绝对的可靠性、可信性。与语言反映心声的间接性不同,难以掩饰。同时,人的表情具有丰富的微妙性和普遍的可知性。若要比较反映内心的状态、活动、变化的功能,那面部的表情要比形体动作来得更直接更逼真。

5、人物的动作表演具有组织、结构的作用。情节就是一系列的人物动作表现过程;一部作品的内容就是具有因果关系及连续性的人物动作行为的系统。动作表演可以当成内容结构上的环节标志。

6、人物动作表演的原则。A 不是大幅度的舞台动作,而是自然真切的生活行为;B 要逼

真如实,不应有悖生活的情理。C 要恰当得体,应符合特定的情境和既定的关系。

第二节物

一、物件能够作为贯串整部作品的情节链。《龙嘴大铜壶》、《佛光侠影》、《魂断蓝桥》

二、通过物件来牵引事件,形成悬念,推动剧情。《智擒群魔》

三、通过物件来折射人物的性格和心态。

四、物件能够象征或隐喻人物的处境命运与前途。《末代皇帝》中的金丝鸟。

五、运用物件来寓意和煸情。

六、物件在结构形式方面的作用。《啊,野麦岭》、《生的权利》都用“鞋子”这个“中介角色”来结构内容。

第三节景

一、景和作品的观赏性

二、景和作品的真实性。《沙鸥》、《上海滩》、《蓝光闪过之后》,景都不真实。尽量选取实景。《西安事变》、《南昌起义》、《卖大饼的姑娘》。

三、场景能够体现地方性和时代感。运用场景来表明地方性和时代性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视觉形象,便是展示显现一个地方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

四、场景为内容服务的多种功用。

1、剧情的展开提供相应的空间舞台。

2、场景能烘托出环境的气氛,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大浪淘沙》大背景,分场景。《早春二月》微风吹过的池塘表面;

3、场景具有象征、寓意作用。A 以自然环境和景物作某种直接的象征或隐喻;《小兵张嘎》

B 把人物行为安排在特定的场景之中《神女》;

C 通过两种不同场景的比较,从而蕴含一定的意义。《本命年》、《皇城根儿》

五、景的假定性和主观化、风格化处理。假定性和主观化风格化是相辅相成的。这样的场景不再属于写实的创作方法和风格,而是进入写意的艺术王国。《黑炮事件》是轻度的假定;《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重度的假定。

第四章影视艺术视像要素的解析(下)

视觉造型形象的实体要素——人、物、景,又称为戏剧性要素;非实体要素——光影、色彩和镜头感。

第一节光线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性。是物质前提,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一、影在影视艺术中的有关概念。阴影、投影、亮面统称为光影。光源、光线方向、强度、性质。布光、光线设计、写实性的自然光效、写意性的戏剧光效。

二、光影的作用和效果。光调和影调。

1、营造总体气氛;

2、烘托时空氛围;

3、刻画人物肖像造型及性格轮廓的手段;

4、映现人物内心的状态、活动、变化

5、作寓意、象征。

第二节色彩。

一、色彩的生成及被感受。

二、电影色彩观念的发展形成。

三、影视作品统一的色彩基调。《我的九月》、《最后一班地铁》、《被祖咒的人》

四、色彩基调的转换与对比。《小花》在暖色调的总体上,穿插有过去苦难回忆的冷色调。《舞会与小提琴》却把“现在时态”处理成冷色调,而把“过去时态”处理为暖色调。

五、局部色彩的表现力。《钟点女工》

六、色彩的假定性。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黑炮事件》

第三节镜头感。

一、摄影机的移动和镜头的概念。镜头感是影视艺术最为独特的本体要素、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最为人们所忽视的视觉感知和艺术手段。1923年,法国爱浦斯坦《狂热》→雷乃·克莱尔《幕间节目》→阿倍尔·冈斯→《生路》、《化身博士》→《罗生门》镜头是使用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不间断地一次性连续拍摄下来的影片、像带片断;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空间和时间都未切断的视觉连续感,镜头是电影电视的基本结构单位。

二、能动地改变和拍摄对象的距离,形成不同景别的镜头及其镜头感。远景镜头、全景镜

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特写镜头

三、镜头角度不同可创作出不同的构图内容。平视角度、仰视角度、俯视角度

四、在运动状态中拍摄的镜头。推、拉、摇、跟、移、综合。

五、其它的主要镜头。长镜头、短镜头;景深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快动作镜头、慢动作镜头。

第五章影视作品的组织性

第一节蒙太奇的结构功能及其类型方式

一、蒙太奇的结构功能和准则。

对单个镜头进行剪辑处理后,把它们一个个鱼贯似地组织联接起来,使之成为一部连贯完整的作品。这是蒙太奇最主要也是最为本色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依照影视作品的剧情内容和逻辑关系,顺理成章地剪接前、后镜头,这是蒙太奇最根本的结构准则。

二、蒙太奇的类型方式。连续式;颠倒式;平行式;交叉式;物件复现式;相似造型式;叠化式;叫板式;对白式;音乐式;声响式;

第二节蒙太奇的创造作用

一、镜头的组接能够创造出具有新质的意义。“库列肖夫效应”。

二、镜头的组接能够创造出新的时空。创造性地理学

三、镜头的剪接能够创造出影视作品的节奏感。视觉节奏;内在节奏和外部节奏;

第六章影视作品的听觉形象

第一节台词

一、国产影视作品中台词的弊病。

二、对上佳台词的标准和要求。

1、台词应该体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

2、台词应符合特定的情境场合和人物关系,并且体现出社会时代的气息。

3、台词应该生动幽默、简洁有力、富有意味。

4、台词的魅力还在于具体实在,并且富有个性和变化。

5、上佳的台词还能够前呼后应、串连剧情、产生联想的作用。

6、考察台词应当联系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总体的样式风格。

三、影视台词和戏剧台词在质和量存在的区别。

戏剧台词:多;表现性、主观性及风格化

影视台词:少;高度生活化

第二节音乐

一、音乐的基本概述

二、电影音乐的由来和发展。

卢米埃尔电影就有音乐伴奏。“情绪音乐谱”和“配乐说明单”1908年《吉斯公爵的被刺》卡米勒·圣萨昂斯

三、音乐和画面的形式关系及其产生和艺术效应。

1、音画同步。最严格的应是画内音乐——有声源音乐;伴奏音乐——无声源音乐。

2、音画对立。形成矛盾对立和巨大的反差。

3、音画分流。电影音乐真正成熟的标志是音画分流的出现。普多夫金《逃兵》音乐属于此种。

四、音乐的一般功能

抒情性(多在音画同步中)、倾向性和暗示性。

五、影视音乐个性特点、创作原则及嬗变。

1、音乐用量取决于影视作品的样式风格和内容表现的需要。

2、局部音乐的格调应当和特定的情境、人物相吻合。

3、影视音乐基调是根据作品的总体内容、风格及样式、类型来确定的。《教父》、《爱情的故事》先有曲后有词;《广岛之恋》、《雨月物语》音乐不为作品服务,有自主性。

第三节音响

一、音响的定义和种类。

1、动作音响。

2、自然音响。

3、物质音响。

4、特殊音响。

二、音响的主要功能

1、音响可营造空间纵深感,增添环境的情境气氛,从而形成故事片、电视剧的艺术通感。

2、反映人物性格、交代剧情。

3、音响可以烘托、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

4、产生对比、象征、隐喻等意蕴。

最新数据库第一章习题及答案教案资料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 1、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三个阶段。 2、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语言包括数据描述语言和数据操作语言两大部分,前者负责描述 和定义数据库的各种特性,后者用于说明对数据进行的各种操作。 4、根据数据模型的应用目的的不同,数据模型分为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5、数据模型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三部分组成的。 二、问答题 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答:数据: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2、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答: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由DBMS同一管理和控制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3).数据操纵功能 4).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DBMS与网络中其他软件系统的通信功能;一个DBMS与另一个DBMS 或文件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互访和互操作功能等。 4、试述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这种结构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三、设计题 某工厂生产若干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可用在不同的产品上。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用的材料可以相同。这些零件按所属的不同产品分别放在仓库中,原材料按照类别放在若干仓库中。请用E-R图画出此工厂产品、零件、材料、仓库的概念模型。 答:图见下一页

编导艺考不可不知的中国电视电影常考知识点

编导艺考不可不知的中国电视电影常考知识点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建于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该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发端。 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1960年根据广西民间传说故事拍摄的故事片《刘三姐》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便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带有买办性质。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出版。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次出现“导演”专用名词。1922年陆洁在《影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首先将指挥拍摄影片者称为“导演”。自此,影剧界有了“导演”这一专用名词。 中国第一部电影理论专着。1924年中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专着《影戏学》出版,由徐卓呆译着。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1924年初,留法学生汪煦昌、徐琥在上海创办昌明电影函授学校。《电影讲义》是该校之教材。 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1926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出版。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一.填空与选择: 1.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把第一套无线电设备从美国运到上海。 2.与《大陆报》合作,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开设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3.时间长,影响大的外商电台—开洛公司广播电台(美国 192 4.05-1929.10) 4.映雪终嫌光太远,照书还喜一灯妍-----郭沫若于1941年题赠绿川英子(佳木斯) 5.独具特色的反法西斯广播电台---苏联呼声华语播音员:乐嘉树桂碧清 6.在中国广播之父刘瀚的积极努力下,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开始正式播音,呼号XOH,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早期中国官办广播电台还有沈阳广播电台,天津广播电台和北京广播电台(哈尔滨+沈阳+天津+北京)。 7.三类民营广播电台:教育性、宗教性、商业性 8.1928年8月1日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陈果夫 9.我国最早的广播剧《恐怖的回忆》 10.1940年12月30日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43年停播,1945年8月恢复播音(延安西北盐店子村) 11.延安(陕北)台的3次转移:第一次:转移子长县好坪沟村;第二次:河北涉县沙河村,建立新台:第三次:迎接胜利,北上平山。 12.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第一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逐渐成为全国广播事业的中心 中央台早期开办的2个新闻节目《首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以上俩个节目延续至今。) 13.建国初期,初步建立了以中央台为核心的广播宣传网,包括中央、各大行政区、省、市四级广播电台。 14.1953年北京、天津等地的私营广播电台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也相继完成,大陆的广播电台全部由国家经营。 15.最早的有线广播站:1946年哈尔滨齐齐哈尔 16.1952年4月1日,全国第一座以县为区域范围的广播站---九台县广播站正式播音 最早一批电视台诞生: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哈尔滨电视台 17.1950年4月22日,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要求全国普通设置收音员,这是建国后第一个由政府公布的有关无线电广播的政令。 18.开办对少数民族广播节目:1950年5月22日,中央台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藏语广播)开播 19.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10月1日,第2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前身)开播。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上海+哈尔滨+北京) 20.电视新闻片和纪录片是早期电视新闻的基本形式,因此这个时代的电视新闻又有“新闻纪录片时代”之称。时效性差,内容以正面报道为主 21. 三次“笑的晚会”(1961 1962)电视剧: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香港电影十大经典警匪片

香港电影十大经典警匪片 提要: 香港电影中的警匪片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是跟香港电影史同步发展的——第一部香港电影《偷烧鸭》就是一部已经有了警匪片雏形的作品,讲的是警察抓小偷的故事,由梁少坡摄制,“亚细亚影戏公司”1909年出品。此后,香港电影中不少的上演了这样的警匪故事,而至今也成为了香港电影的主流之一。 香港电影中的警匪片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是跟香港电影史同步发展的——第一部香港电影《偷烧鸭》就是一部已经有了警匪片雏形的作品,讲的是警察抓小偷的故事,由梁少坡摄制,“亚细亚影戏公司”1909年出品。此后,香港电影中不少的上演了这样的警匪故事,而至今也成为了香港电影的主流之一。 1、 《无间道》系列 对于“无间道”系列,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如果还没有看过就尽管找来看看,如果有机会更应该到电影院看看第一和第二部(第三部拍的差了很多,而第二部最好,在剧情上)。

虽然不能达到港片救市的目的,但是,“无间道”系列的经典地位却是无可置疑的。2、 《枪火》 依然是银河映象的作品,也是杜琪峰导演的经典之一,尤其是在导演的场面调度及演员 的表演上——个人觉得《PTU机动部队》在场面调度上不如《枪火》,而在剧情上不如《非 常突然》。 《枪火》讲的是黑社会老大受到追杀,于是找到五个保镖保护生命并追查是谁想追杀他, 但是在保护的过程中,其中一个保镖跟老大的老婆发生了性关系,于是,当追查出幕后凶手 后,这个保镖也成为了别人的枪火的目标…… 3、

《非常突然》 香港电影很少有这种非常突然的好人坏人全部死光光的警匪片,大概也是银河映象才可能出现了,呵呵。《非常突然》确实是非常突然:非常突然的抢劫,非常突然的暴徒,非常突然的捉贼,非常突然的爱情……再到最后的非常突然的死亡! 4、

浅谈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容摘要: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

香港电影特点

香港武侠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摘要】: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和影响巨大的类型片种,在中国电影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武侠片把香港电影推向国际化、品牌化和明星化的时代,形成了中国整体文化结构中一道独具魅力的景观。武侠电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与其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密切相关,电影中“侠”的英雄好汉形象和英雄表现出来的精神深深吸引了观众,所以武侠电影主要是从心理上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 【关键词】:香港武侠电影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在看武侠”,这一点也不夸张,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和影响巨大的类型片种,在中国电影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早在1928年推出的《火烧红莲寺》造成轰动效应以后,武侠电影渐臻成为中国电影图式中一个独具文化内涵的传统电影类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武侠电影成为香港影坛的中心,至70年代达到鼎盛,80年代和90年代的香港武侠片又与多种类型片结合,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武侠片把香港电影推向国际化、品牌化和明星化的时代,形成了中国整体文化结构中一道独具魅力的景观。香港武侠影片的产品至今早已超过千部,作为香港社会精神圈最好的展示,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武侠影片在视听的层面上支撑起了特定时期的香港文化。 武侠电影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除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紧张暴力的画面,帅气潇洒的演员,更重要的原因是武侠电影它所反映出来的精神,一种“侠”的形象,深深感动了观众。 金庸在《神雕侠侣》中借郭靖之口说出了他对“侠”的理解:“侠之小者,锄强扶弱,匡扶正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鞠躬尽瘁。”金庸的小说侧重于一个“侠”字,其笔下几个脍炙人口的主角,往往都是从乱世之中成就侠名的英雄,萧峰、郭靖、杨过、张无忌、袁承志等等,突破了旧武侠小说中传统侠客的作用,即不仅限于行侠仗义,更是要进一步为国家与民族而出生入死,退一步为了天下苍生而奋不顾身,这也是儒教伦理所规定的侠之大者素有的风范。 侠的形象在各部武侠电影中都被饱满的塑造了起来,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体现了中国传统精神,形成了一种“侠文化”。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

中国知名影视机构一览表

中国知名影视机构一览表 1. 中国电影集团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英语: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简称中影集团、CFGC,是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是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也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电影公司。 2. 海润影视 目前国内最大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年平均产量电视剧400多部剧集,制作业绩已超过大多数国营公司。2003年海润影视获得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海润影视不仅以规模化占据市场份额,更以号召力强大的品牌效应、品牌价值笑傲群雄…… 1.广告公司到影视制作公司的成功转型 海润影视被中国传媒界评为:中国年产量最高、获奖最多、品质最好、在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影视制作公司。海润影视正逐渐从一个成功的影视制作公司晋升为一个更具规模化、规范化的影视制作企业。 1991年至2000年海润国际广告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广告公司之一。1993年,海润进军民营影视制作发行。海润影视短短8年就向社会制作发行了《警察本色》、《陀枪师姐》、《二马》、《肥仔妈咪》、《粉墨奇冤》、《捕蛇行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大人物李德林》、《可爱先生》、《永不瞑目》、《九九归一》、《致命邂逅》《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你的生命如此多情》、《都市丽人行》、《三少爷的剑》、《沉星档案》、《故事2000》等三十余部优秀影剧作品,工作业绩卓著。其中《永不暝目》等许多电视剧不但捧红了陆毅、徐静蕾等一大批青年优秀演员,还为海润赢得了中国长篇电视剧金鹰奖。 2.国内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实力不逊“国家队”和几大“地方队” 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年平均产量电视剧600多部剧集,无论是在电视的生产规模还是社会反响上都成为中国民营电视制作公司之翘楚,且在各个方面均不逊色于电视剧的“国家队”和几大“地方队”,制作业绩已超过大多数国营公司。2003年海润影视获得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证书。海润影视不仅以规模化占据市场份额,更以号召力强大的品牌效应、品牌价值笑傲群雄。 全国热播的作品《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双绣花鞋》、《一米阳光》、《平淡生活》、《重案六组》、《长恨歌》等有着令人惊叹的收视率。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业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而真正的奇迹不是这个了不起的数字,而是海润影视产品的质量。一个公

电视电影系列片评述

电视电影系列片评述 各国电视电影创作都有系列片,并以此扩大电视电影市场,著名的如美国的《兄弟连》。中国电视电影在启动伊始就有打造系 列片的构想和实践。历经十年,电视电影系列片累积近二十个,一百七十多部集。其在发展中逐步成熟,已形成一定的形态面貌,是电视电影创作实践中最具品质、特色的种类。多年来,电视电影系列片以其选材新颖、故事精彩、类型鲜明、制作精良、艺术创新等优势赢得观众的喜爱,成为电视电影中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电视电影系列片的十年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1999—2002年为尝试期;2003—2005年为过渡期;2006年进入成熟期。 一、尝试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电视电影启动伊始便有意制作系列产品。1999年1月完成的第一部电视电影《牛哥的故事之一:别了!冬天》由牛振华为法

人代表的北京中人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承制。最初的设想是由此为开端,做一个百集单元系列剧《牛哥的故事系列》。这个系列定位为平民题材,主人公设定为一位忠厚、老实、热情的保险推销员,一个开放性的工种,可以广泛接触社会各色人等,引发各种故事。“牛哥”是牛振华为自己量身设计的艺术 形象,源于想做“中国的寅次郎”的梦想。之后该系列暂时搁浅,2004年牛振华车祸遇难后,该系列告终。 电影频道出品的第一个系列片《杨门女将系列》则是无心插柳之作。2000年,香港唐人电影国际有限公司与中影集团第二分 公司策划拍摄杨门女将电视连续剧。由于资金问题和对市场风险担忧等因素,连续剧没能继续下去,转而寻求与电影频道合作,欲将其做成一个电视电影系列片。2000年的电视电影,无论是在题材的多样性还是叙事形态的可视性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此时的电视市场的市场份额之争意识已很强烈,电视节目在保证思想导向和一定艺术质量 的前提下,如何吸引观众已成为节目策划中

香港电影繁荣的原因

香港电影繁荣的原因 80年代香港经济再度飞速发展,晋升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文化本土化趋于定型。香港电影的工业形态和美学形态亦有了进一步发展,“卫星制”体制被继续丰富和完善,进而变异成为以院线制营销模式为基础的新体制,电影票房、从业人数、港产片票房比例等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佳水平。经过“新浪潮”电影运动,香港电影的美学储备有了坚实的基础,电影创作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形成了以动作类型为主和以喜剧类型为主的复合类型片。较为纯粹的商业类型片成为这一时期香港电影的主流,而文艺类型片也在美学形态上有所突破,呈现出新的景观,亦为这一时期以商业类型为主的香港电影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文化区封锁,经济高度发达。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电影产业的发达程度与所在地经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商贸逐渐繁荣,人口迅速增加,文化日益多样,地区影响力迅速崛起,在这种环境大背景下,加上以邵氏电影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投资电影产业,香港电影业在获得了充裕资金的滋润后,迅速崛起,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在当时的年代都是亚洲领先的。香港一度成为好莱坞之后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地,并在东亚、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自己独有的影响力。 1933年,一部并非在香港拍摄的粤语有声电影《白金龙》登陆港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是香港电影第一次开口说话,更让一大批上海和海外的技术人员和投资者看到了香港这片土地对电影的热情。随着内地战争的爆发,上海电影制片业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大批电影人南来香港,从而促成了香港电影的第一次繁荣。 这一时期,香港出现了包括“天一港厂”、“艺华港厂”、“香港大观”等在内的七大制片公司,其中五家都是由南下的上海影人经营。在拍摄满足本地及东南亚市场需求的粤语片的同时,他们也拍摄了诸如《孤岛天堂》、《白云故乡》、《前程万里》等一大批进步爱国、表现抗战的国语电影。 1974年,许冠杰许冠文兄弟的本土草根喜剧片《鬼马双星》一炮而红,使得香港电影告别了古装武侠片的时代,走向新生。连续11年的香港电影市场上,许氏兄弟的草根喜剧片8次荣登票房冠军宝座,一次位列亚军,票房冠军的成绩从600万元提升到2900万元,足足提升了5倍。这11年的高速成长,使得香港的电影产业培养了大批的制作人才,产业体系开始完善。成龙的功夫武侠片、周润发的热血英雄片、周星驰的草根喜剧片垄断了票房排行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一、中国广播电视史大致概况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近代中国早期的报刊由外国人办一样,最早的广播电台也是外国人创办的。 中国在1905年由袁世凯(清)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同时购买了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京,天津,保定及北洋水师的军舰上。1906年建电政司,规划中国的无线电,电报,电话,邮政等事业。1915年4月袁世凯(中华民国)颁布《电信条例》,也是中国第一部无线电电信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许在中国境内私设无线电台;无线电器材属于军事用品,未经许可,不得进口。 从1923年至1929年,在中国上海出现了3座广播电台,但这三座电台都是由外商建立起来的。随着外国人在中国办电台,把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传入中国,使中国发展广播事业走出了第一步。这批电台除了经商需要外,另一个目的就是进行西方思想文化渗透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宣传。直到1926年10月1日,中国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无线电专家刘瀚。随后,又出现了天津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5月1日)和北京广播无线电台(1927年10月1日),1928年1月1日奉政府成立了沈阳广播电台。这是中国最早的四家无线电广播电台,当时的交通总长叶恭绰(中国早期的文学家,翻译家)强烈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比照日本叫“放送”,同时与许多

文人商讨,对比“Broadcasting”应该称为【广播】——这也是广播一词的历史典故。随后在北洋政府时期有10多座电台,但规模都很小,还没有中央规模的电台,待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电台才慢慢地多了起来可最多不过20多座。 在抗日战争期间,广播电台成为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工具。1939年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政府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宣传抗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40年春,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成立了广播委员会,领导广播电台的筹建工作。中共的电台是从新华社的无线电通信报务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长期以来叫〖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6月5日新华广播电台脱离新华社,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12月5日更名为中央广播事业局,〖北平新华广播电台〗也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从1956年到1973年5月1日正式开播中间更是几经波折。1978年5月1日中央台对外广播正式更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在节目管理和运营机制上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到1996年底,全国拥有收音机、收录机5亿多台,有线广播喇叭8 100多万只,全国广播电台已达1 204台(不含系列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6座,全国实现多套广播节目上卫星,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84.2%。随着广播发射功率的扩大,广播专用微波电路的延伸,广播转播台站和地方台站遍布全国,中国广播事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

香港的电影发展史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1896年初,他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电影自此传入香港。1898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鍚克炮兵团》。他们都很短。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 1909年在香港拍摄了一部诙谐剧《偷烧鸭》,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它的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徵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三) 第一部有电影女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渐渐成长,可惜受到1925年6月的大罢工影响,刚萌芽的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电影放映业到了1926年6月开始复苏起来。但当时的电影院,主要放映西片和上海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 1935年,香港已没有默片生产,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生命线》。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邵醉翁执导的《广州-妇人》、《博爱》即属此类作品。1937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最后关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之作。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电影业陷入低潮。香港电影经历了四年的停产,才在1946年上映了战后首部港产片《情陷》。 在1949年以后香港电影渐趋蓬勃。因为1949年后大批中国大陆的电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电影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国、粤语片,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再加上五十年代中期,星、马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1、粤剧戏曲片,《帝女花》(1959)、《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其中有不少让人熟悉的演员: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和林家声等等。 2、文艺片,如李铁的《危楼春晓》(1953)、《天长地久》(1955)、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传户晓的作品。 3、古装武侠片,五十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感,发展至后期才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加进了特技花款,如《如来神掌》系列。 4、喜闹剧,这类电影大多以诙谐搞笑,如《两傻》系列。

我国广播电视发展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舆论工具,是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传播工具,也是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群众的主要渠道之一。广播电视事业几十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其历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194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 广播是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早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声音的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加拿大出生的费森登和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美国杰出发明家德福雷斯特,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1920年,威斯汀纽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试播。当时它是新华社的口语广播组织,故称新华广播电台。1943年被迫停止播音,到1945年,经多方努力才恢复播音,1947年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于1948年迁到平山县继续播音。1949年,北平解放后,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在3月25日随党中央迁到北平改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新华广播电台,12月5日改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电视台,试验播出黑白电视节目,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电视台建成,1978年,电视台改名中央电视台。 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诞生,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诞生,建国后我国有计划地在中央及各省创建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挫折。这一阶段广播电视事业主要体现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特点。 二、发展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 虽然50年代中国电视事业便已起步,但很长的时间里,它距离大多数中国人还是很遥远。直到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审判林彪、“四人帮”集团的实况,中国百姓在感受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春风的同时,才不知不觉迈入了名副其实的“电视时代”。 改革开放提供的有利契机,使得80年代成为电视业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代。1983年3月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并于同年10月得到党中央的批准。这一方针极推动了中国广播电

无线电视TVB外购中国内地电视剧、电影列表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 1992年05月__日翡翠台渴望李雪健、張凱麗、黃梅瑩、孫松50 主題曲:《原來是愛》鄺美雲 1997年06月__日翡翠台香港的故事 2000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1月10日翡翠台康熙微服私訪記張國立、鄧婕 02月28日翡翠台康熙微服私訪記II張國立、鄧婕 06月12日翡翠台康熙微服私訪記III張國立、鄧婕 07月10日翡翠台真情告白瞿穎、胡兵、張世 09月04日翡翠台少年包青天周杰、任泉、釋小龍、李冰冰 10月16日翡翠台康熙微服私訪記IV張國立、鄧婕 2001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6月04日翡翠台大宅門斯琴高娃、陳寶國 07月09日翡翠台機靈小子張衛健、李冰冰、薛佳凝、羅家英 2002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4月08日翡翠台鐵齒銅牙紀曉嵐張國立、張鐵林、王剛、袁立35 05月13日翡翠台少年包青天II陸毅、釋小龍、任泉、范冰冰 05月27日翡翠台少年張三豐張衛健、李冰冰、李小璐、胡靜、張鐵林、蘇有朋 2003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2月10日翡翠台笑傲江湖李亞鵬、許晴、李解、苗乙乙32 央視版 03月24日翡翠台秦始皇張豐毅、高明、宋佳、劉威31 12月15日翡翠台鐵齒銅牙紀曉嵐II張國立、張鐵林、王剛、袁立35 2004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7月19日劇集台走向共和59 12月20日劇集台天下糧倉王慶祥、王亞楠、聶遠、杜雨露、杜志 國 31 TVB網頁 2005年 首播日期頻道演員集數備註02月19日翡翠台家變杜雨露、宋春丽、郭涛、李小冉 05月30日劇集台畫魂李嘉欣、胡軍、劉燁、伊能靜30 TVB網頁 08月08日劇集台一江春水向東流劉嘉玲、胡軍、袁詠儀、陳道明TVB網頁 09月06日劇集台乾隆王朝焦晃、陳銳40 TVB網頁 11月01日劇集台神捕十三娘劉蓓、何美鈿TVB網頁 12月21日劇集台乾隆下江南陳浩民、佘詩曼、徐懷鈺30 TVB網頁

最新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1958年的5月1日,中央电视台实验播出,当时叫北京电视台。 郭慎之在其专著《电视传播史》一书中这样划分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早期(1958~1966), “文化大革命”带来挫折(1967~1976),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977~1992), 走进大市场(1993年至今)。 这是史学家们习惯使用的从事业发展角度出发的结果,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理论上的分析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局外人”对电视的看法。假如,我们把中国电视的一开始就作为竞争格局下的媒体形式,或者说,从中国电视的诞生之日起,我们就把之作为一个必须要面对竞争的媒体形式。那么,这46年5个月17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分析的角度和方法,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说的主题:中国电视的频道化进程。 我更愿意从竞争的角度将中国电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台”时代:缺乏竞争的阶段:(1958年——90年代初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电视业几乎是没有竞争的,这个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958年至1983年: 这一阶段在现在的中国电视史上几乎很少会浓墨重彩的进行叙述,原因也很简单,那个时期电视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大众媒介,还只是达官贵人家的奢侈品。 1983年——90年代初期 一九八三年三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可说对之后十多年的电视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市)「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和覆盖」的方针,一改以往「两级办电视」的发展格局,使中国电视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此,各省、市和自治区除了分别拥有一个电台、一个无线电视台和一个有线电视台外,还有一个教育台或经济台(其中

(一)香港喜剧的发展历史

(一)香港喜剧的发展历史 1.50年代之前:由舞台到荧幕 上世纪5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繁荣时期,喜剧电影已经成为电影主打类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1949年之前的香港喜剧中,由于喜剧电影的拍摄大多是由原先的粤语演员来完成,所以,演员们会在镜头前极尽搞怪和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这一阶段的香港喜剧电影的动作难免会呈现出戏剧与神话 剧相结合的舞台效果,演员动作的完成,直接借鉴了舞台动作,目的是博得观众一笑。 1930年之前,香港电影正处于萌芽阶段,香港拍摄的第一部短片《偷烧鸭》(1909)是喜剧,这一时期,由于受到技术的局限,电影影片还处于默片时代,演员为了能在屏幕上尽可能的表现出影片主题,让观众在没有声音对白的情况下也能看懂影片内容,于是,银幕上的演员大都通过夸张的极富有表现力的身体动作来显示人物个性,衔接故事情节。 1933年9月20日,《傻仔洞房》作为第一部全粤语对白的有声片,结束了香港电影史上的默片时代。由于他是香

港的第一部有声片,同时有作为一部谐趣喜剧,因此在香港引起了较大的轰动,在他之后,香港喜剧电影出现了一系列的“傻仔”喜剧电影。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下,随后又出现了“乡下佬”“乡下婆”等类似的喜剧电影。另外,还出现了没有固定模式的讽刺滑稽喜剧,和一些改编自名家名著的喜剧作品,这些电影都已经初步的表现出了市场导向性对电影的影响。 3.70年代初——80年代末:动作喜剧的巅峰 动作电影成为70年代香港电影发展最为迅猛,成效最显著的电影类型,与此同时,在喜剧电影方面,很多喜剧片也都大量的加入了动作元素,动作喜剧成为这一时期喜剧电影的主流,这一时期成为香港喜剧电影的重要转型期。这一时期的喜剧电影以演员的动作为主要看点,所有喜剧电影都加入了武打动作,通过动作的表现来营造喜剧效果,动作的开发程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70年代,许氏兄弟的动作喜剧成为经典标志,他们的电影再加入动作电影的武打动作中,表达出了对现实生活的调侃和讽刺,1974年的《鬼马喜事》是许冠文拍摄的第一部粤语喜剧片,并且取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影片的成功也开辟了盛行于这个时代的鬼马系列喜剧。影片中,演员通过对杂技和武术动作的模仿,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由于动作的夸张性也取得了很好的喜剧效果,我们不难发现,打斗场面成为

数据库第一章测试及答案

第一章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阶段 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A.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C.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 D.文件系统的数据量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3、存储在计算机外部存储介质上的结构化的数据集合,其英文名称是。 A.Data Dictionary(简写DD) B.Data Base System(简写DBS) C.data base (简写DB) D.data base mangement(简写DBMS) 4、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 5、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 ①。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②。由计算机硬件、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做③。 ① A.文件的集合 B.数据的集合 C.命令的集合 D.程序的集合 ② A.命令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系统 D.操作系统 ③ A.文件系统 B.数据库系统 C.软件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6、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A.数据可以共享;数据独立性;数据冗余大,易移植;统一管理和控制B.数据可以共享;数据独立性;数据冗余小,易扩充;统一管理和控制C.数据可以共享;数据互换性;数据冗余小,易扩充;统一管理和控制D.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独立性;数据冗余小,易扩充;统一管理和控制 7、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的重复 B.若系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时的一致性 C.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 D.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8、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结构化的数据的集合。

香港十大电影公司

香港十大电影制作公司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出口地之一,在亚洲,这个弹丸之地出品的电影是最具活力及影响力的。从70年代初起,香港影片逐渐打开国际市场。最初由邵氏带头,但影响最大的是由嘉禾制作,李小龙、成龙等国际巨星主演的功夫片。据2003年3月的统计,香港拥有2831家电影从业机构,从业人员约19320人。但诸多香港电影均出自几大实力雄厚的综合娱乐集团,在这些集团所属的电影公司中一直有一种携手合作与良性竞争的机制。(排序不分先后) 1.寰亚电影 所属集团:寰亚综艺集团 成立时间:1994年代表人物:庄澄、林建岳 发展历程:寰亚电影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亚洲电影投资公司,1994年由七位香港电影人士创办,第一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便先声夺人,夺得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剧本”。其后9年,寰亚电影不单票房成绩优异,还赢得了80个国际电影节奖项。至今已经制作超过40部电影,并将维持每年8至20部优质制作。此外,寰亚还与海外机构达成合作,携手开拓一系列国际性的电影计划。2002年,寰亚电影机和香港电影幕后精英拍摄的《无间道》,取得5600万港币票房,打破香港电影史获奖纪录,为香港电影业打下强心针。两部续集同样获得可观成绩。《无间道》系列创下了香港电影史的里程碑,也成为寰亚电影的新始点。 代表作:《紫雨风暴》、《心动》、《无间道》系列杜琪峰《大事件》、《龙凤斗智》,刘伟强《头文字D》、冯小刚《天下无贼》 2.英皇电影 所属集团:英皇集团 成立时间:2000年代表人物:杨受成 发展历程:英皇电影属英皇集团旗下,拥有雄厚实力,为香港具一定规模及影响力的娱乐媒体投资公司。自1997年英皇成立飞图电影以来,一直致力出品动作片。2000年成立“英皇多媒体集团”,扩大电影制作业务,并开始将公司业务迈上国际化,先后于日本电影公司合作了《案山子》、《杀手阿一》等片。2001年8月被英皇娱乐集团购入,制作国际电影《飞龙再生》,2003年英皇电影集团推出集惊栗、喜剧及高质素特技等元素之动作片《千机变》,此片成为2003年香港卖座的电影之一。 代表作:《杀手阿一》、《飞龙再生》、《千机变》《千机变2》、《海南鸡饭》 3.中国星电影 所属集团: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1992年代表人物:向华强

中国广播事业发展史

中国史上的广播事业 发展需要新事物,而新事物的存在必然造就发展。自然,中国的新闻事业也不例外。 广播电视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19世纪中叶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理论,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亨利希·赫兹关于电磁波理论的确证,以及1895年俄国的亚历山大、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的无线电接收装置的试验成功,为无限电传播奠定了理论和实证的基础。1 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回望:从天才的设想到活生生的现实;从实验室的阳春白雪到百姓家的寻常物件,在中国新闻历史的进程中,留下的是前辈们一串串凝重而坚实的足迹。随着新闻事业最早的表现形态——报刊出现后,中国的新闻事业便开始萌芽。邸报的诞生,外报的出现,这一切都增加了中国新闻史的阅读空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新闻史上已经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产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史无前例;邵飘萍无限雄壮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民报》的在革命时代的空前意义等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但社会始终在发展,新闻以纸为媒介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外界事物的需求。信息来的那么迅猛,无论是社会改革、国家革命还是经济发展,无一不时刻有着新信息的出现。而报纸,虽然有日报的每天出新,有大容量的可观版面,但毕竟需要撰稿、编辑、印刷、出售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在这种情况下,时代迫使人们接受一种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媒介,而广播则是这个时期欣欣向荣的产物。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运用无线电通讯的国家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秋天,当时的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海军教官葛拉斯培养无线电报务人员。同时购置无线电收发报机,分别安装在北洋海军的舰艇上,我国开始使用无线电报。不久,这些军用设备就推广到了商务活动领域,但是无线电广播则是20世纪初北洋政府期间才出现并主播得以运用的。2 1922年12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立了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电台主要报道美国、欧洲等国际新闻,中国内地地方新闻及娱乐。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是1926年10月1日创办的哈尔滨官办无线电台。播出的内容主要是钱粮行市以及新闻、音乐、演艺等。1927年3月18日,我国第一座私营商业广播电台——“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正式播音,主要播送商业行情、时事新闻及中国音乐。以上三个广播电台都可称为是中国的“第一个”,虽然性质有所不同,但从内容上却都是新闻和娱乐。我认为这是所有广播都无法背离的中心。但新闻和娱乐似乎平分秋色,没有任何侧重点。当国人发现外人创办广播电台时,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他们新奇地看着这些变化,熟知后便开始模仿,所以,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无法出新。外国人播什么,他们便播什么,他们不知道人们(也就是听众)的内心想听什么。再让我们来看看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广播:经济大萧条期间,许多家庭卖掉了家具也舍不得卖掉收音机,广播里的娱乐节目是民众在艰难困苦中的一贴良药。3可见广播的娱乐性十分突出。我们从中便可看出,美国人知道根据自己的现况播送听众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一味的陈式化。而那个时代,我们中国需要什么?难道仅仅是千篇一律的新闻、娱乐吗?我觉得更应该是开启人们思想的推动力吧!当然,美国广播的发展先于我们不可否认,这也就更加说明了成熟的广播可以跟随时代的步伐。从以上两个中美同一时期的例子来看,广播内容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同时也可看出这个国家所处的社会背景。中国在那个年代还是国家动荡、前途无落的状态。当国家有了一些发展,人们不用再去担忧是否有战争,不用担忧衣食住行时,自然会想到娱乐。于是广播的内容便会随着人们的要求而变化。 1摘自《外国广播电视史》P1 2摘自《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P317 3摘自《视听传播史论》P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