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测试卷培优测试卷

高中物理必修3物理 全册全单元精选测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必修第3册 静电场及其应用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ABD 为竖直平面内的绝缘轨道,其中AB 段是长为 1.25L m =的粗糙水平面,其

动摩擦因数为0.1μ=,BD 段为半径R =0.2 m 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 点,整个轨道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3510/E V m =?。一带负电小球,以速度v 0从A 点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接着进入半圆轨道后,恰能通过最高点D 点。已知小球的质量为

22.010m kg -=?,所带电荷量52.010q C -=?,g 取10 m/s 2(水平轨道足够长,小球可视

为质点,整个运动过程无电荷转移),求:

(1)带电小球在从D 点飞出后,首次在水平轨道上的落点与B 点的距离; (2)小球的初速度v 0。

【答案】(1)0.4m ;(2)2.5m /s 【解析】 【详解】

(1)对小球,在D 点,有:

2D

v mg qE m R

-=

得:

1m/s D v =

从D 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有:

mg qE ma -=

得:

25.0m/s a =

2122

R at =

得:

0.4t s =

0.4m D x v t ==

(2)对小球,从A 点到D 点,有:

22011()2222

D mg q

E L mg R qE R mv mv μ---?+?=

- 解得:

0 2.5m/s v =

2.我们可以借鉴研究静电场的方法来研究地球周围空间的引力场,如用“引力场强度”、“引力势”的概念描述引力场。已知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将地球视为均质球体,且忽略自转。

(1)类比电场强度的定义方法,写出地球引力场的“引力场强度E ”的定义式,并结合万有引力定律,推导距离地心为r (r >R )处的引力场强度的表达式2=G

M E r

引; (2)设地面处和距离地面高为h 处的引力场强度分别为E 引和'

E 引,如果它们满足

'0.02E E E -≤引引

,则该空间就可以近似为匀强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力场。请估算地

球重力场可视为匀强场的高度h (取地球半径R =6400km );

(3)某同学查阅资料知道:地球引力场的“引力势”的表达式为=-G M

r

?引(以无穷远处引力势为0)。请你设定物理情景,简要叙述推导该表达式的主要步骤。

【答案】(1)引力场强度定义式F

E m

=引,推导见解析;(2)h =64976m ;(3)推导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引力场强度定义式F E m

=

引 2Mm

F G

r = 联立得

2M E G

r =引 (2)根据题意

2M E G

R =引 '2

M E G r =引 '0.02E E E -=引引

h r R R =-=

解得

h =64976m

(3)定义式引力势=

p E m

?引,式中p E 为某位置的引力势能

把某物体从无穷远移动到某点引力做的功

=0-=-p p W E E 引

=-p E W 引

则当质量为m 的物体自无穷远处移动到距离地球r 处时,引力做功为W 引 通过计算得

0Mm

W G

r =引> 所以

=-p Mm

E G

r =-M G

r

?引

3.如图所示,固定于同一条竖直线上的A 、B 是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点电荷,电荷量均为Q ,其中A 带正电荷,B 带负电荷,A 、B 相距为2d 。MN 是竖直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另有一个穿过细杆的带电小球P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可视为点电荷),现将小球P 从与点电荷A 等高的C 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P 向下运动到距C 点距离为d 的D 点时,速度为v 。已知MN 与AB 之间的距离为d ,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若取无限远处的电势为零,试求:

(1)在A 、B 所形成的电场中,C 的电势φC 。 (2)小球P 经过D 点时的加速度。

(3)小球P 经过与点电荷B 等高的E 点时的速度。

【答案】(1)222mv mgd q -(2)g +2

22kQq

md

(32v 【解析】 【详解】

(1)由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特点可知,D 点的电势与无限远处电势相等,即D 点电势为零。小球P 由C 运动到D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

102

CD mgd q mv ?+=

- ① 0CD C D C ????=-=- ②

222C mv mgd q

?-= ③

(2)小球P 经过D 点时受力如图:

由库仑定律得:

122

(2)F F k

d == ④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2cos 45cos 45mg F F ma +?+?= ⑤

解得:

a =g 2kQq

⑥ (3)小球P 由D 运动到E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2

1122

DE B mgd q mv mv ?+=

- ⑦ 由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特点可知:

DE CD ??= ⑧

联立①⑦⑧解得:

2B v v ⑨

4.如图,真空中xOy 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ABC 三点构成等边三角形,边长L =2.0m 。若将电荷量均为q =+2.0×10-6C 的两点电荷分别固定在A 、B 点,已知静电力常量k =9.0×109N·m 2/C 2。求: (1)两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

(2)C 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1)F =9.0×10-3N ;(2)37.810N /C E =?,方向沿y 轴正方向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库仑定律,A 、B 间的库仑力大小为

2

2q F k L

=

代入数据得

F =9.0×10-3N

(2)A 、B 两点电荷在C 点产生的场强大小相等,均为

12

q E k

L = A 、B 两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在C 点的合场强大小为

12cos 30E E ?=

代入数据得

3393

10N/C 7.810N/C E =

?≈? 方向沿y 轴正方向。

5.如图所示,一光滑斜面的直角点A 处固定一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绝缘小球。另一同样小球置于斜面顶点B 处,已知斜面长为L ,现把上部小球从B 点从静止自由释放,球能沿斜面从B 点运动到斜面底端C 处(静电力常量为k ,重力加速度为g )

求:(1)小球从B 处开始运动到斜面中点D 处时的速度? (2)小球运动到斜面底端C 处时,球对斜面的压力是多大?

【答案】(1) 2

D gl

v = (2) 2232'3N N kq F F mg L ==-

【解析】

(1)由题意知:小球运动到D 点时,由于AD=AB ,所以有D B ??= 即0DB D B U ??=-=① 则由动能定理得:21

sin30022

DB L mg qu mv ?+=-② 联立①②解得2

D gl v =

③ (2)当小球运动到C 点时,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由平衡条件得:

sin30cos30N F F mg +?=?库④

由库仑定律得:()

2

2

cos30kq F l =

?库⑤

联立④⑤得:2

23223N kq F mg L

=-

由牛顿第三定律即2

232'3N N kq F F mg L

==-.

6.如图所示,长l =1 m 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q =1.0×10–6 C ,匀强电场的场强E =3.0×103 N/C ,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

(1)小球所受电场力F 的大小和小球的质量m ;

(2)将小球拉至最低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回到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时速度v 的大小;

(3)在(2)所述情况下小球通过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时绳中张力T 的大小. 【答案】(1)F = 3.0×10-3 N m=4.0×10–4 kg (2)5m/s v = (3)T =7.0×10-3 N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为:

F =qE =1.0×10–6×3.0×103N =3.0×10-3 N

小球受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可知:

tan F mg θ=

解得:

m=4.0×10–4 kg

(2)将小球拉至最低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回到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时根据动能定理有

21sin (1cos )2

Fl mgl mv θθ--=

解得:

1

2(

1)5m/s cos v gl θ

=-= (3)沿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

sin cos mv T F mg l

θθ--= 解得:

T =7.0×10-3 N

二、必修第3册 静电场中的能量解答题易错题培优(难)

7.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 在竖直平面内,x 轴沿水平方向,空间有平行坐标平面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 ,在第一、四象限内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的半圆形区域内有垂直坐标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圆的半径为R ,一个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A 静止于Q 点,另一个质量和带电荷量都与A 球相同的小球B 在P 点,获得一个沿x 轴正方向的初速度,小球B 与小球A 在进磁场前碰撞并粘合在一起,两球经磁场偏转后,最终竖直向上运动,不计两球碰撞过程中电量损失,P 点到O 点的距离为R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小球B 从P 点向右运动的初速度0v 的大小;

(2)撤去小球A ,改变y 轴左侧电场强度的大小,将小球B 从P 点向右开始运动的速度减为原来的

2

4

,结果小球B 刚好从y 轴上坐标为0,2R ??- ???的位置进入磁场,试确定粒子经

磁场偏转后出磁场的位置坐标。

【答案】(1)002gB R v E =;(2)37,4R R ?? ? ???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小球A 静止在Q 点,所以与A 球质量和电荷量相等的B 球将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A 球相碰,设两球的质量为m ,B 球的初速度大小为0v ,A 、B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1v ,根据动量守恒有

012mv mv =

解得

1012

v v =

由于小球A 在碰撞前处于静止状态,则

qE mg =

解得

mg

q E

=

粒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小球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根据粒子运动的轨迹,依据几何关系

22

r R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2

11022v qv B m r

=

解得

002gB R

v E

=

(2)由题意可知,粒子从P 点出射的速度大小

0002

2gB R v E

=

='

粒子在进磁场前做类平拋运动,进磁场时的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于水平位移的中点,则粒子进磁场时速度与x 轴正正向的夹角为45度,则粒子进磁场时的速度大小

20v ='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22

202

v qv B m r =

解得

22

r R =

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位置为

,02R ?? ???

有界场边界满足

222x y R +=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轨迹满足

2

2222R x y r ??-+= ??

?

解得

3

4x R =

y R = 因此粒子出磁场时的位置坐标为

3,4R ?? ? ???

8.如图(a )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A 、B 分别接在电压为U 的恒压电源的两极,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Q ,两极板间距为d ,板长为L ,α粒子从非常靠近上极板的C 点以v 0的速度沿垂直电场线方向的直线CO 方向射入电场,经电场偏转后由D 点飞出匀强电场,已知α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2e ,不计α粒子重力.求: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2)CD 两点间电势差;

(3)若A 、B 板上加上如图(b )所示的周期性的方波形电压,t =0时A 板比B 板的电势高,为使

4

T

时刻射入两板间的α粒子刚好能由O 点水平射出,则电压变化周期T 和板间距离d 各应满足什么条件?(用L 、U 、m 、e 、v 0表示)

【答案】(1)Q C U = (2)2222

0eU L U md v = (3) 0

22≥L

eU

d nv m

(n=1,2,3,…) 【解析】 【详解】

(1)依电容定义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Q C U

=

(2)两板之间为匀强电场U E d

=

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度F qE a m m

=

= 粒子的偏移量:212

y at =

运动时间0

L t v =

解得:2

20

2qUL y mdv = CD 两点的电势差为:22220

==eU L U Ey md v

(3)为使a 粒子刚好由O 点水平射出,α

粒子在一个周期内竖直方向的分位移应为零, 必须从4

T

t nT =+

进入电场, 且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与电压变化周期T 的关系为t =nT ,(n =1,2,3,…). 则0

=

=t L T n nv 竖直方向向下的最大分位移应满足:2

12()24

T a d ?

≤ 即:

2

2()4eU L d md nv ?≤ 解得:0

22≥

L eU

d nv m

(n =1,2,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电容的定义式匀强电场中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熟练运用运动的分解法研究类平抛运动,抓住几何关系是解答的关键.

9.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 的光滑绝缘圆弧轨道ABC 和水平绝缘轨道PA 在A 点相切,BC 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 为圆心,OA 和OB 之间的夹角为α,3

sin 5

α=

,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 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 点,落至水平轨道。已知小球在C 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2)小球到达A 点时速度的大小。(结果保留根号)

【答案】(1)

34mg

q

23gR

【解析】 【详解】

(1)设小球所受电场力为0F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由力的合成法则有

tan F mg α= 0F qE =

解得:34mg

E q

=

(2)小球到达C 点时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 ,由力的合成法则有:

()2

220F mg F =+

设小球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c 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

c v F m R

= 解得:5c gR

v =

设小球到达A 点的速度大小为A v ,作CD ⊥PA ,交PA 于D 点,由几何关系得

sin DA R α= ()1cos CD R α=+

由动能定理有

221122

C A mg C

D q

E DA mv mv -?-?=

- 故小球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23A gR

v =

10.如图所示,电荷量均为+q 、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小球A 和B ,中间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 =6

g

的匀加速上升运动,当速度为v 0时细绳突然断开.(不考虑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求:(1)电场强度大小;

(2)自绳断开至球B 速度为零的过程中,两球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增量为多少?

【答案】(1)74mg q

(2)63m 2

0v 【解析】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根据运动学公式,及电场力做功导致系统的机械能增加,即可求解.

(1)设电场强度为E ,把小球A 、B 看作一个系统,由于绳未断前两球均做匀加速运动,则有:233qE mg ma -= 解得:74mg

E q

=

(2)细绳断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A qE mg ma -= 得34

A g

a =

方向向上; 22B qE mg ma -= 得8

B g

a =-

(负号表示方向向下) 设自绳断开到球B 速度为零的时间为t ,则有:00B v a t =+ ,解得0

8v t g

=

在该时间内A 的位移为:22

00321 2A A v s v t a t g

=+= 由功能关系知,电场力对A 做的功等于物体A 的机械能增量,2

056A A E qEs mv ?==

同理对球B 得:22

0041 2B B v s v t a t g =+= 207B B E qEs mv ?==

解得2

063A B E E E mv ?=?+?=

【点睛】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的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条件,理解除重力之外的力做功导致机械能变化.

11.如图所示,ABCD 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轨道,AB 段光滑水平,BC 段为光滑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37o,半径r =2.5m ,CD 段平直倾斜且粗糙,各段轨道均平滑连接,倾斜轨道所在区域有场强大小为E =2×105N /C 、方向垂直于斜轨向下的匀强电场.质量m =5×10

-2

kg 、电荷量q =+1×10-6C 的小物体(视为质点)被弹簧枪发射后,沿水平轨道向左滑

行,在C点以速度v0=3 m/s冲上斜轨.以小物体通过C点时为计时起点,0.1s以后,场强大小不变,方向反向.已知斜轨与小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设小物体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取g=10 m/s2,sin37o=0.6,cos37o=0.8.

(1)求弹簧枪对小物块所做的功;

(2)在斜轨上小物体能到达的最高点为P,求CP的长度.

【答案】(1)W f=0.475J (2)s=0.57m

【解析】

试题分析:(1)设弹簧枪对小物体做功为W f,由动能定理即可求解;

(2)对小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基本公式即可求解.

解:

(1)设弹簧枪对小物体做功为W f,由动能定理得W f﹣mgr(l﹣cosθ)=mv02①

代人数据得:W f=0.475J ②

(2)取沿平直斜轨向上为正方向.设小物体通过C点进入电场后的加速度为a1,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μ(mgcosθ+qE)=ma1③

小物体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经t1=0.1s后,速度达到v1,有:v1=v0+a1t1④

由③④可知v1=2.1m/s,设运动的位移为s1,有:s l=v0t1+a1t12⑤

电场力反向后,设小物体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θ﹣μ(mgcosθ﹣qE)=ma2⑥

设小物体以此加速度运动到速度为0,运动的时间为t2,位移为s2,有:

0=v1+a2t2⑦

s2=v1t2+a2t22⑧

设CP的长度为s,有:s=s1+s2⑨

联立相关方程,代人数据解得:s=0.57m

答:(1)弹簧枪对小物体所做的功为0.475J;

(2)在斜轨上小物体能到达的最高点为P,CP的长度为0.57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对物体受力分析,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难度适中.

1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x轴上方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带电绝缘小球,从y轴上的P(0,L)点由静

止开始释放,运动至x 轴上的A (-L ,0)点时,恰好无碰撞地沿切线方向进入在x 轴下方竖直放置的四分之三圆弧形光滑绝缘细管。细管的圆心O 1位于y 轴上,交y 轴于点B ,交x 轴于A 点和C (L ,0)点。该细管固定且紧贴x 轴,内径略大于小球外径。小球直径远小于细管半径,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2)小球运动到B 点时对管的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3)小球从C 点飞出后会落在x 轴上的哪一位置。

【答案】(1)mg

q

;(2))

321mg 方向向下;(3)-7L 。

【解析】 【详解】

(1)小球释放后在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从A 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则此时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即加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则

tan 45mg

Eq

?=

解得:

mg q

E =

(2)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圆弧的半径

2r L =

从P 到B 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

2

10222

B mv mg L L EqL -=+ 在B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2B

v N mg m r

-=

联立解得:

)

3

21N mg =,

方向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运动到B 点时对管的压力的方向向下 (3)从P 到A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

2

12

A mv mgL EqL =+ 解得:

4A v gL =

小球从C 点抛出后做类平抛运动,抛出时的速度

4C A v v gL ==

小球的加速度

'2g g =,

当小球沿抛出方向和垂直抛出方向位移相等时,又回到x 轴,则有:

21

'2

C v t g t =

解得:

22

L t g

= 则沿x 轴方向运动的位移

22222

8C L

x v t gL L g

==??= 则小球从C 点飞出后落在x 轴上的位置

87x L L L '=-=-

三、必修第3册 电路及其应用实验题易错题培优(难)

13.多用表是由电流表改装的,现测定一个量程为0~5mA 的电流表G 的内阻r = 100.0Ω , 用它改装成如图的一个多量程多用电表,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都各有两个量程(或分度值)不同的档位。电流表的两个档位中,大量程是小量程的10倍。

(1)当转换开关S 旋到位置1或2时,是电流档,且旋到位置_______的量程较大:当转换开关S 旋到位置5或6时,是电压档,且旋到位置______的量程较大; (2)A 、B 两表笔中,______为红表笔;

(3)图中的电源E ˊ的电动势为9.0V ,当把转换开关S 旋到位置4,在AB 之间接900Ω电阻时,表头G 刚好半偏。己知之前己经进行了必要的、正确的操作。则R 1=_________Ω,R 2=_________Ω。

【答案】1 6 A 10 90 【解析】 【详解】

(1)[1]电流表并联电阻可以扩大量程,并联电阻越小,分流越大,量程越大,故当转换开关S 旋到位置1时量程较大;

[2]电压表串联电阻可以扩大量程,串联电阻越大,分压越大,量程越大,故当转换开关S 旋到位置6时量程较大;

(2)[3]在测量电阻时,因为欧姆档的电路与电池连接,则将转换开关S 旋到位置3或4时,电流应从红表笔进、黑表笔出,所以A 、B 两表笔中,A 为红表笔;

(3)[4] [5]因为“之前己经进行了必要的、正确的操作”,意味着之前已经将A 、B 短接调零,即让表头满偏。

在A 、B 之间接900Ω电阻时,表头G 刚好半偏,说明当表头半偏时,改装后的欧姆表“4” 总内阻R 内=900Ω,则转换开关S 在2时,电流表2的量程为

29.0A 10mA 900

g E I R =

==内 根据题给条件“电流表的两个档位中,大量程是小量程的10倍”,所以转换开关S 在1时,电流表1的量程为1100mA g I =

又表头G 满偏电流为5mA 时,电流表的内阻r = 100.0Ω,根据并联电路电流分配规律可解得121090R R =Ω=Ω,

14.某同学要将一满偏电流为3mA 的毫安表G 改装为量程为30mA 的电流表。他先测量出毫安表G 的电阻,然后对表进行改装,最后再利用一标准毫安表,对改装后的电流表进行检测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原理图a 连接线路

②将R 1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1后调节R 1的阻值,使毫安表G 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③闭合S 2,保持R 1不变,调节R 2的阻值,使毫安表G 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

④记下R 2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按正确操作步骤测得R 2的阻值为90Ω,则毫安表G 内阻的测量值R g =___Ω,与

毫安表内阻的真实值g

R '相比,R g ____g R '(填“>”、“=”或“<”) (2)若忽略实验的误差,将上述毫安表G 改装成量程为30mA 的电流表,则需要并联一个阻值R =___Ω的电阻

(3)根据图b 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表进行检测,当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mA 时,改装表的指针位置如图c 所示,由此可以推测出改装的电表量程不是预期值,改装电流表的量程是__mA

(4)要达到预期目的,无论测得的内阻值是否正确,都不必重新测量,只需要将阻值为R 的电阻换为一个阻值为kR 的电阻即可,其中k =____ 【答案】180 < 20 )32 29

27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于指针指在三分之一的位置,说明R 2分得电流为电流计电流的两倍,所以电流计电阻是R 2的两倍,为180Ω。闭合S 2后,R 2与R g 的并联值R 并I g ,而此时G

的示数为满偏电流的三分之一,所以I R2大于三分之二满偏电流,所以2R 2

R '; (2)[2]由并联电路分流特点,得

3180

303

g g g

I R R I I ?=

=

--Ω=20Ω (3)[3]标准毫安表的示数为16.0mA 时,改装后的电表显示为刻度盘的中值刻度,故改装电流表的量程为32mA ;

(4)[4]把毫安表改装成电流表需要并联分流电阻,并联电阻阻值

g g g

I R R I I =

-

当量程为32mA 时,则有

()33

31033231029

g

g R R R --?=

=

-?

当量程为30mA 时,则有

()33

31033031027

g

g R R kR --?=

=

-?

联立解得2927

k =

15.某物理兴趣小组要精确测定一个额定电压为3 V 的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已知该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约为500 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A .电流表A(量程2 mA ,内阻R A =15 Ω)

B.定值电阻R1=1 985 Ω

C.滑动变阻器R(0~10 Ω)

D.电压表V(量程12 V,内阻R V=1 kΩ)

E.蓄电池E(电动势为12 V,内阻r很小)

F.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要精确测定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采用下面电路图中的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电路进行实验,若电压表的示数用U表示,电流表的示数用I表示,写出测量节能灯电阻的表达式R x=________________(用题目中给出的相应字母表示).

(3)为了测出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电流表的示数必须调为I=__________mA,若此时电压表的读数U=7.6 V,则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__Ω.

【答案】C

()

1

V A

V

IR R R

U IR

+

-

1.5 492

【解析】

【详解】

(1)因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3 V,比电压表的量程小得多,不能用电压表直接测节能灯的工作电压,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

3

=

500

U

R

A=6 mA,大于电流表量程,所以不能用电流表直接测通过节能灯的电流,因电压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2 mA,电流表与定值电阻串联后的电压达4 V,所以可将电压表当做电流表使用,电流表与定值电阻串联当电压表使用,由相关量的关系可知电压表V应采用外接方式,又由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远小于待测电阻,所以滑动变阻器要接成分压式,正确的电路图是C.

(2)由电路结构及欧姆定律可知R x=

1

()

A

V

I R R

U

I

R

+

-

=1

()

V A

V

IR R R

U IR

+

-.

(3)因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3 V,此时对应的电流表示数为I=1.5 mA,将U和I代入表达式可得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492 Ω.

【点睛】

本题的难点在于电流表的量程偏小,无法测电流,电压表的量程偏大,测量电压偏大,最后需通过改装,用电流表测电压,电压表测电流.

16.用对温度敏感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某热敏电阻T R ,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某同学将T R 和两个适当的固定电阻1R 、2R 连成图1虚线框内所示的电路,以使该电路的等效电阻L R 的阻值随T R 所处环境温度的变化近似为线性的,且具有合适的阻值范围.为了验证这个设计,他采用伏安法测量在不同温度下L R 的阻值,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图中的电压表内阻很大.L R 的测量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t (℃)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RL 阻值(Ω)

54.3

51.5

48.3

44.7

41.4

37.9

34.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_______________.

(2)为了检验L R 与f 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在坐标纸上作L R -t 关系图线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