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地形测量工作技术方案

原始地形测量工作技术方案
原始地形测量工作技术方案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

白浪河入海口生态示范带BT 建设项目

(原橡胶坝至港营路桥段)

原始地貌测量工作方

批准:

审核:

编制: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白浪河入海口生态示范带BT建设项目二期工程

项目部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

1.概述

本标段河道中心桩号为10+300~16+336,总长度6.336km,标段内共有各种建筑物60余座,地势起伏不平,施工及拆迁难度较大,本标段西岸有大面积盐田,地势相对平坦;东岸有数量较多的大坑,土方回填量大。

为了准确的反映工程部位的地形地貌现状,为施工控制及工程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为工程的计量准确性提供依据,根据合同文件要求,我项目部将对工程各部位进行原始地形地貌的测量工作。

我项目部将根据各部位的通视状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施测方法进行其原始地形测量工作。

2.所要执行的规程规范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 197-97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 52-93

4)《水利水电制图标准》

3.所采用的测量系统

1)1980年西安坐标系,中央经线119.1 °。

2)1985年黄海国家高程基准。

4.所投入的测量仪器、测具及设备

测量仪器、测具及设备配置

原始地形测量方案

5.

5.1施测方法

1)水工建筑物部位及河道部位测绘原始地形高程,绘制断面图。

2)横断面测量采用原始地形断面测绘的方法。

5.2施测精度

1)原始地形施测依据招标文件中所要求的必测断面外,在两断面中间加设断面的方法进行施测。

2)每25 米加设一个断面,在地形变化较大地段加设断面,并在圆弧段起点和终点加设断面,圆弧段中间部位仍依据20 米布设,

在渐变段起止桩号同样加设断面,以中轴线向左右偏移,以地形实际变化直至征地边界截至,采集原始地面数据。

3)在结构物断面采集中,依据结构物中心线向两侧偏移,根据设计图纸中所给开挖断面开挖线向两侧延伸至征地边界。

5.3控制测量

工程区内已有设计单位所布设的GPS测量控制网,其测量成果已由管理公司提交于我项目部,控制点点位由管理公司组织会同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在实地移交于我项目部,现移交工作已结束。

5.4放样测量

施工放样,即把设计图纸上工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一定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测设到实地上去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放样(也称施工放线)。

1.为保证测量精度,施工现场放样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仔细阅读设计图纸,并对图纸上标注的各项数据(如平面尺寸、高程注记、各类曲线要素、坡比以及坐标等)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

2)为保证放样的准确性,应经常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查和效验。

3)如果放样数据需要由计算而得,应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独立计算出测设数据,各种方法计算出的成果应完全一致。

4)必须按正式的设计图纸和文件(包括修改通知)进行放样,

杜绝凭口头通知或未经批准的草图进行放样

2.放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用水准测量方法放样高程时应做到:两次读数,以校核读数的准确性。高程放样结束后,应重新观测后视水准点,以检查原后视读数的准确性。

2)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时,除后视一固定方向外,应尽量再前视另一已知点,以检查方位角的闭合情况,校核后视定向的准确性。

3)用钢卷尺放样距离时,应用串尺法前后尺各读两次,校核距离的准确性。

4)对同一构筑物同时放样两个以上点时,应在现场用钢尺丈量放样点间距离,并与理论值比较,以检验放样点位的准确性。

3.工程的放样精度要求

工程的放样精度要求

5.5竣工测量工程完工以后应及时地进行竣工测量。由于竣工测量能客观的反映工程施工质量,故应充分认识到竣工测量的重要性,并保证其测量的精度。

我标段的竣工测量任务主要为测绘河道的纵、横断面图以及竣工后的地形图。

竣工纵横断面的测量:纵、横断面测量时,沿河道水流方向测量每个断面上的中心点高程。

竣工地形图上要注明图幅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测图比例尺、水流方向、测绘日期等基本数据。

竣工提交资料包括:

1)施工控制网原始观测手簿及平差计算资料。

2)施工控制网布置图、控制点坐标及高程成果表。

3)竣工建基面地形图和纵、横断面图。

4)建筑物的实测坐标、高程及设计坐标、高程。

5)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6)竣工地形图和平面图。

6.所要执行的技术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52-93

7.测量系统的采用

依照规范的要求,以及便于设计与施工测量资料的使用及衔接,本次复测工作的测量系统与已有的测量系统保持一致,即:平面测量系统为:1980 年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经度为:119.1°测量成果。

高程测量系统为:1985 国家高程基准系。

9.测量工作技术方案

9.1施测方法

1)平面控制网施测方法

采用GPS定位法进行施测。

2)高程控制施测方法

由于测区内地形相对较为平坦,故采用GPS高程测量与等级水准高程路线法施测。

9.2施测等级

1)平面控制施测等级为了便于复测测量成果与已有测量成果比较,平面控制施测等级与已有测量成果的施测等级保持一致,即D级

施测精度。

2)高程施测等级

与已有测量成果的施测等级保持一致,同为四等水准施测精度。

9.3施测工作的技术要求

9.3.1GPS测量基本要求:

1)观测组必须严格遵守调度指令,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2)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开机。

3)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方可进行自测并输入观测单元及时段等控制信息。

4)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

5)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观察员可使用专项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据、卫星号、卫星健康状况、各通道信燥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和电源情况或未预料的情况,应记录在测量手簿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调度组织者。

6)每时段观测开始及结束前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实时定位经纬度和大地高、PDOP值等。

7)天气观测所用通风干湿表需悬挂在测站附近,与天线相位中心大致等高度处。悬挂地点应通风良好,避开阳光直接照射,便于读数。空气气压表可置于测站附近地面,其读数应顾及至天线相位中心

高度,加入相应的高程修正。

当测站附近的小环境与周围的大环境不一致时,可在适合的地方量测气象元素,然后加上高差修正化算为天线相位中心处的气象元素。

8)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天线高。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簿记事栏。

9)除特殊情况外,不宜进行偏心观测,若实施偏心观测时,应测定归心元素。

10)观察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碍信号。

11)观测期间,不得在天线附近50m以内使用电台,10m以内使用对讲机。

12)天气太冷时,接收机应适当保温;天气很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工作正常。

13)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允许进行以下操作:

a)接收机关闭又重新启动。

b)进行自测试。

c)改变卫星仰角限。

d)改变数据采集间隔。

e)改变天线位置。

f )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14)在GPS快速静态定位测量中,同一观测期间a)参考站观测不能中断。b)参考站和流动站采样间隔要相同,不能变更。

15)经认真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并将点位和站标恢复原状后,方可迁站。

9.3.2水准测量观测基本技术要求

1)施测时避免仪器暴晒,应用测伞遮阳,观测要在标尺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尺垫安置需踩实踩稳,不得随意碰动,迁站时待测站通知后方可移动尺垫。

3)严禁为了增加标尺读数,将尺垫安置在沟边或豪中坑。

4)前后视观测时,不应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均应旋进方向。

5)每一侧段的往返测,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反测时,两标尺必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9.4观测工作应遵循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9.4.1 GPS观测应遵循的主要技术指标

1)用脚架安置天线时,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mm。天线

高互差小于3mm。

2)观测的基本技术指标应满足表1 之规定。

表一D级GPS网观测基本技术规定

注:

1)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将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数时期间的重复卫星数。

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

3)采用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点观测模式时,可连续观测。但观测时间应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各时段观测时间的和。

9.4.2水准观测应遵循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表二四等水准测量测站技术要求

表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10. 测量数据的概算,计算方法

1)测量边长投影改正面应与已有成果保持一致。

2)水准高程路线测量高差应加入尺长及正常高改正。

3)平面控制测量数据采用测量专用软件平差计算,水准高程测量数据可采用手工计算方法进行平差计算。

在选点埋石过程中依据要求做成50×50×60cm即可达到埋石标准,但是为了埋设加密点的稳定性,我部特做成50×50×80cm,下部做成

60×60cm加大基础,详见下图:

11

原地面横断面控制测量可在首级测量控制网(点)或施工测量控制网(点)的基础上直接加密图根点。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环境,GPS基站架暂设于我单位沿街房楼顶,地址位于新沙路中段向南300 米。

现选取的方式是将基站作为未知点架设,依据所求相应参数设

置基站坐标,并找附近控制点进行校核检验。与控制点平面位置及高程进行校对方客进行施测。

表四所选求取参数控制点如下:

11.基本技术要求

1)每天施测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一般性的检视检校。

2)每天应对前一天施测范围边缘进行重合检查。

3)原始地形测量应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4)测图范围:水工建筑物部位以开挖线为基准扩测20m,渠系部位测至渠线两侧围挡处。

12.测量成果的提交

1)原始地形测量工作报告。

2)原始地形断面最终成图。

3)以上各内容电子版成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