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0年秋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0年秋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 烃的含氧衍生物测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0年秋人教版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测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振荡混合液,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A.产品中有被蒸馏出的硫酸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D.有部分乙醇跟浓硫酸反应

2.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RCOOR′+NaOH→RCOONa+R′OH),该反应属于()

A.消去反应

B.加成反应

C.聚合反应

D.取代反应

3.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图结构的化合物,

现有试剂:①KMnO4酸性溶液;②H2/Ni;③Ag(NH3)2OH;④新制Cu(OH)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已知氮氮双键不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苏丹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苏丹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苏丹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苏丹红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 1 mol苏丹红最多可与1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5.下列物质不属于醛类的物质是()

A.

B.

C. CH2═CHCHO

D. CH3CH2CHO

6.某学生为研究乙二酸(HOOC﹣COOH)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向盛有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适量乙二酸饱和溶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乙二酸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7.有关下列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苯酚的浓溶液中加入少量稀溴水,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B.向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的氟化铵溶液后再加入足量氨水可看到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C.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会显紫玫瑰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会生成深蓝色沉淀

8.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走入生活,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踽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优点,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分子式为C5H12O5,结构简式为:CH2OH(CHOH)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

B.木糖醇是一种无糖型植物甜味剂

C.木糖醇跟葡萄糖、果糖一样,属于单糖

D.木糖醇理论上可以分子内脱水生成环醚

9.分别将下列物质滴入苯酚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浓溴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盐酸

D.氯化铁溶液

10.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 B两种物质,而且【A】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A.甲酸甲酯

B.甲酯乙酯

C.乙酯乙酯

D.乙酸甲酯

11.下列物质混合时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A.二氧化碳与苯酚钠溶液

B.乙酸钠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

C.苯酚溶液与氯化铁溶液

D.氢氧化铜悬浊液与甲酸溶液

12.有下列几种反应类型:①消去②取代③水解④加成⑤还原⑥氧化,用丙醛制取1,2﹣丙二醇,按正确的合成路线依次发生的反应所属类型不可能是()

A.⑤①④③

B.⑤⑥③①

C.⑤①④②

D.④①④②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中的少量苯酚可先加适量的浓溴水,再过滤而除去

B.苯酚晶体易溶于水

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但可以和NaHCO3反应放出CO2

D.苯酚有毒,但其稀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14.要合成带有放射性氧元素(*O)的乙酸乙酯,除必要的反应条件外,下列各组反应物能满足合成要求的是()

①CH3CO*OH和C2H5OH

②CH3COOH和C2H5*OH

③CH3C*OOH和C2H5OH

④CH3CO*OH和C2H5*OH.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一定量的某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析出银21.6g,等量的此醛完全燃烧时,生成的水为5.4g,则该醛可能是()

A.丙醛

B.乙醛

C.丁醛

D.甲醛

16.一有机物A可发生如下变化,已知C为羧酸,而【C】E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可能的结构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17.某同学在做苯酚的性质实验时,将少量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结果没有发生沉淀现象,他思考了一下,又继续进行了如下操作,结果发现了白色沉淀,你认为该同学进行了下列哪项操作()

A.又向溶液中滴入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又向溶液中滴入了乙醇

C.又向溶液中滴入了过量的苯酚溶液

D.又向溶液中滴入了过量的浓溴水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

B.蛋白质、乙酸和糖类均属电解质

C.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D.乙醇和乙醛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油、动物脂肪、乙酸乙酯都属于酯类物质

B.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煤的干馏得到

C.常见的不饱和烃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D. C5H12的共价键总数为16个

20.在2HCHO+NaOH(浓)→HCOONa+CH3OH中,HCHO(甲醛)()

A.仅被氧化

B.未被氧化,未被还原

C.仅被还原

D.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0分,共40分)

21.有机物A为茉莉香型香料

(1)A分子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C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如图1(其中R代表烃基).A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甲基,A的结构简式是;

(3)B不能发生的反应是(填编号);

a.氧化反应 b.加成反应 c.取代反应 d.水解反应

(4)在浓硫酸存在下,B与乙醇共热生成化合物C13H16O2的化学方程式是;

(5)在催化剂作用下,B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22.由丁炔二醇可以制备1,3-丁二烯。请根据下面的合成路线图填空:

(1)写出各反应的反应条件及试剂名称:

X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

(2)写出A、B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3.对二甲苯(英文名称p﹣xylene,缩写为PX)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1)写出PX的结构简式;

(2)PX可发生的反应有、(填反应类型);

(3)增塑剂(DEHP)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 是PX的一种同分异构体。

①B的苯环上存在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则B的结构简式是;

②D分子所含官能团是(填名称);

③C分子有1个碳原子连接乙基和正丁基,DEHP的结构简式是;

(4)F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如下特征:

a.是苯的邻位二取代物

b.遇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

c.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写出F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4.按以下步骤可从合成(部分试剂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F的结构简式为:B、F;

(2)反应①~⑦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填代号);

(3)根据反应,写出在同样条件下CH2=CHCH=CH2与等物质的量Br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第④步C→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注明反应条件);(5)与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A﹣G这七种有机物分子中含有

手性碳原子的是(填序号);

(6)核磁共振谱是测定有机物分子结构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在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在质子核磁共振谱(PMR)中给出的峰值(信号)也不同,根据峰(信号)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乙醛的结构式为:,其PMR谱中有2个信号峰,其强度之比为3:1,则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质子核磁共振谱中能给出三种峰(信号)且强度之比为1:1:2的是。

A. B. C. D.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在该温度下不会被蒸馏出来,产品中不会有被蒸馏出的硫酸,故A错误;

B、乙醇易挥发,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醇,但由于乙醇不与碳酸钠反应,不会产生气泡,故B 错误;

C、由于乙酸易挥发,制备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酸,而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有部分乙醇跟浓硫酸反应,该温度下浓硫酸与乙醇不会生成气体,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酯在碱性条件的水解可看作酯中C﹣O单键断开,RCO﹣结合水中的OH,﹣OR′结合水中的H,水解生成羧酸和醇,其实质为取代反应,

生成的RCOOH再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促使水解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故选D。

3.【答案】A

【解析】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和—CHO两种官能团,试剂①和②均能与上述两种官能团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而试剂③④只与—CHO发生反应,不与碳碳双键发生反应。

4.【答案】D

【解析】由苏丹红的分子结构知该分子中含一个苯环和一个萘环,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项正确;苏丹红在萘环上有—OH,是酚类有机物,B项正确;苏丹红分子结构中苯环上有2个甲基侧链,故苏丹红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项正确;苯环上的氢原子也可与Br2发生取代反应,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A.为苯甲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A错误;

B.为甲酸甲酯,官能团为酯基,不属于醛类,故B错误;

C.CH2═CHCHO为丙烯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C错误;

D.该有机物为丙醛,含有官能团醛基,属于醛类,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根据高锰酸钾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高锰酸钾被还原剂还原,所以草酸具有还原性,虽然草酸具有酸性,但从实验现象无法得到,故选B。

7.【答案】C

【解析】A.苯酚与稀溴水不反应,所以向苯酚的饱和溶液中滴加稀溴水不能生成三溴苯酚,无法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A错误;

B.氯化铝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氟化铵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两者混合不能发生双水解,不可能出现氢氧化铝沉淀,但它们会形成络合离子,[AlF6]3﹣,溶液中铝离子浓度减少,再加入足量氨水也看不到无白色胶状氢氧化铝沉淀生成,故B错误;

C.双缩脲试剂是由双缩脲试剂A(NaOH)和双缩脲试剂B(CuSO4)两种试剂组成,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络合成紫玫瑰色的化合物,所以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会显紫玫瑰色,故C正确;

D.硫酸铜溶液加入氨水先产生蓝色的难溶絮状物氢氧化铜,再往氢氧化铜沉淀滴加氨水,蓝色的难溶絮状物溶解,产生深蓝色的溶液,深蓝色的溶液为四氨合铜离子[Cu(NH3)4]2+,故D错误。

8.【答案】C

【解析】A.由结构式可以看出,木糖醇含有5个C,5个﹣OH,并且每个C原子上连接她个﹣OH,属于五元醇,故A正确;

B.木糖醇不是糖,但有甜味,属于无糖型植物甜味剂,故B正确;

C.单糖是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木糖醇不含有醛基或酮基,不是单糖,故C错误;D.木糖醇分子中含有多个羟基可以分子内脱水生成环醚,故D正确。

9.【答案】A

【解析】A、浓溴水滴入苯酚溶液中可以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苯酚溶液中反应生成苯酚钠溶于水,无沉淀生成,故B错误;

C、苯酚在溶液中发生微弱的电离显酸性,不能与元素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铁溶液滴入苯酚溶液中,溶液呈紫色,故D错误。

10.【答案】B

【解析】A.甲酸甲酯水解生成甲酸和甲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A不选;

B.甲酸乙酯水解生成甲酸和乙醇,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B选;

C.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C不选;

D.乙酸甲酯水解生成乙酸和甲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D不选。

11.【答案】B

【解析】A.二氧化碳与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常温下苯酚溶解度不大,溶液变浑浊,故A不选;

B.乙酸钠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乙酸,无明显显现,故B选;

C.苯酚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故C不选;

D.氢氧化铜与甲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蓝色沉淀逐渐溶解,故D不选。

12.【答案】B

【解析】用丙醛制取1,2﹣丙二醇(),由结构变化可知﹣CHO到引入2个﹣OH,则合成路线为:

a.先发生丙醛与氢气加成生成丙醇,为④加成反应,也属于⑤还原反应;

b.再发生丙醇消去反应生成丙烯,为①消去反应;

c.然后丙烯与溴水加成,为④加成反应;

d.最后1,2﹣二溴丙烷水解生成1,2﹣丙二醇,为③水解反应,也属于②取代反应,

则合成中涉及的反应为⑤①④③或④①④②或⑤①④②,不可能为⑤⑥③①,不会涉及氧化反应,故选B。

13.【答案】D

【解析】A.溴易溶于苯,用溴水除杂,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是有机物,溶于苯中,同时会引入新的杂质,则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应向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后分液,故

A错误;

B.苯酚为有机物,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故B错误;

C.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所以也不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故C错误;

D.苯酚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能使蛋白质变性,其稀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故D正确。

14.【答案】D

【解析】①CH3CO*OH和C2H5OH,酯化反应中,乙酸中的羟基脱去生成了水,所以乙酸乙酯中不会含有放射性氧元素(*O),故①错误;

②CH3COOH和C2H5*OH,乙醇在酯化反应中只是失去氢原子,乙醇中的放射性氧元素(*O)会保留在乙酸乙酯中,故②正确;

③CH3C*OOH和C2H5OH,乙酸中的碳氧双中的放射性氧元素(*O)会保留在乙酸乙酯中,即生成的乙酸乙酯含含放射性氧元素(*O),故③正确;

④CH3CO*OH和C2H5*OH,乙酸的羟基中的放射性氧元素(*O)不会保留在乙酸乙酯中,但是乙醇中的放射性氧元素(*O)会保留在乙酸乙酯中,即生成的乙酸乙酯含含放射性氧元素(*O),故④正确;故选D。

15.【答案】A

【解析】n(Ag)==0.2mol,醛基和银的关系﹣CHO~2Ag,则n(﹣CHO)=0.1mol,

即饱和一元醛的物质的量为0.1mol,点燃生成水的物质的量n(H2O)==0.3mol,所以氢原子数目为6,分子式为:C3H6O,为丙醛,故选A。

16.【答案】A

【解析】A的分子式为C6H12O2,A能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D,B与酸反应,应为盐,D能在Cu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应为醇,则A应为酯,C和E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C、E不含醛基,则C不可能为甲酸,如C为乙酸,则D为CH3CH(OH)CH2CH3,如C为丙酸,则D为CH3CH(OH)CH3,如C为丁酸,则D为乙醇、E为乙醛,不可能,所以A只能为CH3COOCH (CH3)CH2CH3或CH3CH2COOCH2CH32种,故选A。

17.【答案】D

【解析】A、苯酚具有弱酸性,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还可以和溴水反应生成溴化钠和次溴酸钠的水溶液,均是无色的溶液,不会产生沉淀,故A错误;

B、乙醇和苯酚、溴水不能发生反应,故B错误;

C、加入过量苯酚,苯酚和溴更不可能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故C错误;

D、滴入了过量的浓溴水,苯酚和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故D正确。

18.【答案】A

【解析】A、由于食用植物油和乙酸乙酯都属于酯类,一定条件下都能够发生水解生成酸和醇,故A正确;

B、乙酸和蛋白质都能够电离出离子,属于电解质,而糖类不能够电离出离子,不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

C、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

D、乙醇分子中不含有不饱和键,不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19.【答案】C

【解析】A、植物油、动物脂肪即为油脂,包括乙酸乙酯均属于酯类,故A正确;

B、随着干馏终温的不同,煤干馏产品也不同,高温干馏主要用于生产冶金焦炭,所得的焦油为芳烃、杂环化合物的混合物,是工业上获得芳烃的重要来源,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煤的干馏得到,故B正确;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物质,是具有还原性的,其中具有芳香性的不饱和烃如苯就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故C错误;

D、C5H12中所有的碳碳键以及碳氢键均是共价键,总数为16个,故D正确。

20.【答案】D

【解析】HCHO→HCOONa发生氧化反应,HCHO→CH3OH发生还原反应。

21.【答案】(1)醛基(2)(3)d

(4)

(5)

【解析】由C的分子式及其结构特点,可知C中R基团为﹣CH2CH3,由转化关系可知,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B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则A为,B为

(1)A为,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2)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是;

(3)B为,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含有羧基,可

以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选:D;

(4)在浓硫酸存在下,B与乙醇共热生成化合物C13H16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在催化剂作用下,B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答案】(1)Ni作催化剂、H2、加热浓氢溴酸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

(2)CH2BrCH2CH2CH2Br

【解析】烯烃可以由醇脱水或卤代烃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制得。饱和一元醇脱水可得到只有一个双键的单烯烃,若制取二烯烃,则应用二元醇脱水制得。涉及到的各步反应为

23.【答案】(1)

(2)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①

②醛基

(4)

【解析】(1)对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2)对二甲苯中的苯环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甲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羧基,苯环

和甲基上氢原子能发生取代反应,所以可发生的反应有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3)A 是PX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B,根据B的分子式知,B中含有两个羧基,则A是含有两个甲基二甲苯,B是含有两个羧基的二甲酸;

DEHP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和C,B是酸,根据A和B的分子式知,C是一元醇,且分子中含有8个碳原子,C被氧化生成D,D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C中羟基在边上;在加热、浓硫酸作用下,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E,E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烷烃3﹣甲基庚烷;

①B 的苯环上存在2 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说明两个羧基处于相邻位置,则B 的结构简式是

②D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D中含有醛基;

③C分子有1个碳原子连接乙基和正丁基,则C的结构简式为:CH3(CH2)3CH(CH2CH3)CH2OH,B和C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EHP,所以DEHP的结构简式是

(4)F 是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具有如下特征:

a.是苯的邻位二取代物,说明取代基处于邻位,b.遇FeCl3溶液显示特征颜色,说明含有酚羟基;c.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说明含有羧基,所以F的结构简式为:,F 与NaH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答案】(1)

(2)②④

(3)

(4)

(5)CE

(6)BD

【解析】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A为,A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则B为,B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则C为,C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D与溴发生1,4﹣加成生成E,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F为,F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G,G与草酸通过酯化反应发生的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H,

(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F为;

(2)反应①③⑤⑥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②④属于消去反应,反应⑦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⑧属于缩聚反应;

(3)根据反应,写出在同样条件下CH2=CHCH=CH2与等物质的量Br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第④步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与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A﹣G这七种有机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和,故选CE;

(6)A.中有两种峰(信号)且强度之比1:4,故错误;

B.中有3种峰且强度之比为1:1:2,故正确;

C.中有4种峰且强度之比为1:1:2:2,故错误;

D.中有3种峰且强度之比为1:1:2,故正确;故选BD。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 1.有关乙炔(H-C=C-H)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 A.碘单质 B.水C.苯酚 D.己烷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4.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 .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B.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5.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C.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D.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6.若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能层共有8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7.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F C.Cl2 D.F2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期末测试题2含答案

高二期末检测试题 化学10.7.8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0:16 P:31 S:32 Na:23 N:14 CI:35.5 Mg:2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51分)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有核模型的科学家是()A.汤姆生B.玻尔C.卢瑟福D.普朗克 2.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A.3s B.3p C.3d D.3f 3.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因素是 A.n B.n、l C.n、l、m D.n、l、m、m s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共价化合物的分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B.在离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C.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晶体一定是原子晶体 5.下列各组中,元素的电负性递增的是 A.Na K Rb B.N B Be C.O S Se D.Na P CI 6. 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7.下列物质的溶、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A.MgO>H2O>O2>N2 B.CBr4>CI4>CCI4>CH4 C.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8.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与氮化硼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相同的是 ( ) A.硝酸钠和金刚石B.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D.苯和酒精 9.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章末质量检测(一)认识有机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四组物质分子式或化学式都相同,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属于同一类物质是() 解析:选B四个选项中的物质均为同分异构体组合,其中A项中是环烷烃和烯烃两类物质,C、D 两项中两种物质含有不同的官能团,属于不同类物质。而B项中正戊烷和新戊烷均为饱和烃,属于同类物质,故选B项。 2.下列物质属于醇类的是() 解析:选A区分醇类和酚类物质的关键点是看—OH是否连在苯环上,如选项B、D中的物质为酚,选项A中的物质为醇,选项C为酸。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B含有的物质可能还含有碳、氢之外的其他元素,不一定是烯烃,A错误;CHCCH2Cl含有不饱和键,但含有氯元素,不是烃,C错误;乙酸(CH3COOH)的最简式也是CH2O,D 错误。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一定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关系 B.结构对称的烷烃,其一氯取代产物必定只有一种结构

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结构简式 D.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不一定是互为同系物的关系 解析:选C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其分子式可能不同,如CH3—CH3与HCHO就是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两者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关系;结构对称的烷烃,其一氯取代产物可能不止一种,如烷烃(CH3)2CH—CH(CH3)2的一氯代物就有2种;同分异构体间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因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结构简式;由于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所有碳原子间均以单键相连,因此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其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且结构相似,应是互为同系物的关系。 5.关于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的系统名称是2,4-二甲基-4-戊烯 B.它的分子中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它与甲基环己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D.该有机物的一氯取代产物共有4种 解析:选C题给有机物的系统名称应是2,4-二甲基-1-戊烯;其分子中最多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该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 6.下列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 解析:选D苯环、双键、三键都可以在一个平面上。对于选项D,可以联想CH4的空间结构,把3个CH3看作是取代了甲烷上的3个H原子,由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4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7.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解析:选B A项有机物的名称为1,2,4-三甲苯,错误;B项有机物的名称为2-氯丙烷,正确;C项有机物的名称为2-丁醇,错误;D项有机物的名称为3-甲基-1-丁炔,错误。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化学选修3期末考试试卷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选修3期末7 **测试试卷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 1. 下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A .只有s 区 B .只有d 区 C .s 区、d 区和ds 区 D .d 区和ds 区 2. 下列表示氧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 .O 2- 1s 22s 22p 6 B .O 2- C .O 2- D .O 2- 3. 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5的是() A .s 能级 B .p 能级 C .d 能级 D .f 能级 4. 据报道:用激光可将置于铁室中的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再用一个射频电火花喷射出氮气,可使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C 3N 4)的薄膜,该碳氮化合物比金刚石还坚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碳氮化合物呈片层状结构 B .该碳氮化合物呈立体网状结构 C .该碳氮化合物中C —N 键键长大于金刚石中C —C 键键长 D .相邻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硬度比单质小 5.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X 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少4,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X 肯定是金属元素 B .Y 、Z 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熔点较低

化学选修5全部实验整理

人教版有机化学(选修5)教材全部实验整理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本资料进行梳理有关有机化学 实验的知识,提高效率和效果。 P17实验1-1:蒸馏实验:蒸馏:利用互溶液体混合 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一般相差30℃以上)进行分 离提纯的一种方法。 【注意】①主要玻璃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引管(尾接管)、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 ②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冷却水的通入方向:无论冷凝管横放、竖放,都下进上出,若上进下出,易形成空气泡,影响冷凝效果。 ④沸点高而不稳定的液态物质可以考虑减压蒸馏 ⑤要加入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使液体平稳沸腾 ⑥蒸馏烧瓶盛装溶液体积最大为烧瓶体积的2/3 p18:实验1-2:苯甲酸的重结晶: 重结晶:将已知的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 过滤、蒸发、冷却等步骤,再次析出晶 体,得到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 【溶剂要求】 ①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于除去; 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即热溶液中溶解度大,冷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主要步骤】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注意事项】①为了减少趁热过滤过程中损失苯甲酸,应在趁热过滤前加入少量蒸馏水,避免立即结晶,且使用短颈漏斗。②较为复杂的操作:漏斗烘热、滤纸用热液润湿、马上过滤、漏斗下端越短越好。 p19: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溶剂中,从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2、常用的萃取剂有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CCl4等 【萃取剂的选择】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不反应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③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任何反应▲分液:常用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和提纯。 p19:实践活动: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研磨时用到仪器研钵。 p32:实验2-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因为(1)CaC2吸水性强,与水 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 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为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

高中化学选修3综合测试题

1 / 3 罗城中学高2013届化学学科第二次模块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蒋艳 第I 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合符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中,正确的是( ) 3.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主族元素的是( ) A .3s 2 3p 3 B .4s 2 C .4s 2 4p 1 D .3s 2 3p 5 4.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 A . 晶体硅 B .食盐 C .干冰 D .金属钾 5.某元素原子3p 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则该元素为( ) A .Na B .Si C .Al D .Mg 6.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B .N 2的结构式: :N ≡N : C .NaCl 的电子式: D .CO 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7.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 .HF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C .CH 4、SiH 4、GeH 4、SnH 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 .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8.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空间的构型为V 形的是( ) A .NH 4+ B .PH 3 C .H 3O + D .OF 2 9.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 A .Ag + 、NH 3 B .BF 3、NH 3 C .NH 4+ 、H + D .Co 3+ 、CO 10.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存在sp 3 杂化类型的是: A 、SO 42- B 、NH 3 C 、C 2H 6 D 、SO 2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共30分) 11.水星大气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CO 2的结构相似,但能在O 2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化羰的电子式为··S ···· ··C ··O ···· · · B .硫化羰分子中三个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 C .硫化羰的沸点比二氧化碳的低 D .硫化羰在O 2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 2和SO 2 12.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 的X 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 2s 2 的Y 原子 B.原子核外M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 原子与原子核外N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 原子 C.2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 原子与3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 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 、Y 原子 13. 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 )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 4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 NaI > NaBr> NaCl> NaF 14.已知CsCl 晶体的密度为ρg c m /3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Cs 的核间距为a cm ,如图所示,则CsCl 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 . N a A ··ρ3 B .N a A ··ρ36 C . N a A ··ρ 34 D .N a A ··ρ38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NO 2、SO 2、BF 3、NCl 3分子每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结构; B .P 4和CH 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o 28ˊ; C .NaCl 晶体中与每个Na +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 +共有12个; D .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而形成的晶体一定具有高的熔、沸点及硬度 16.最近科学家成功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碳氧化合物,该化合物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均以四个共价单键与氧原子结合为一种空间网状的无限伸展结构,下列对该晶体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晶体类型是原子晶体 C .晶体中碳原子数与C —O 化学键数之比为1∶2 B .晶体的空间最小环共有6个原子构成 D .该晶体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7.若a A m+与b B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 正确的是 A .b=a -n -m B .离子半径A m+

化学选修三测试题

化学选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合符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中,正确的是( ) 3.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主族元素的是( ) A.3s23p3 B.4s2 C.4s24p1 D.3s23p5 4.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 A.晶体硅B.食盐C.干冰D.金属钾 5.某元素原子3p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则该元素为( ) A.Na B.Si C.Al D.Mg 6.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 B.N 2 的结构式: :N≡N: C.NaCl的电子式: D.CO 2 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7.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C.CH 4、SiH 4 、GeH 4 、SnH 4 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8.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空间的构型为V形的是( ) A.NH 4+ B.PH 3 C.H 3 O+ D.OF 2 9.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 A.Ag+、NH 3 B.BF 3 、NH 3 C.NH 4 +、H+ D.Co3+、CO 10.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存在sp3杂化类型的是: A、SO42- B、NH3 C、C2H6 D、SO2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共30分) 11.水星大气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CO 2 的结构相似,但 能在O 2 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化羰的电子式为· ·S ·· ·· · ·C · ·O ·· ·· · · B.硫化羰分子中三个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 C.硫化羰的沸点比二氧化碳的低 D.硫化羰在O 2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 2 和SO 2 12.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 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 C.2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原子与3p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 13. 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 NaI > NaBr> NaCl> NaF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选修5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试卷(理科)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 1.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其中一名航天员身穿国产的舱外航天服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该航天服的面料是由高级混合纤维制造而成的,据此分析,该面料一定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强度高,耐高温 B.防辐射,防紫外线 C.能抗骤冷、骤热 D.有良好的导热性,熔点低 2.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7638962.html,l 4可由CH 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 2CO 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KMnO 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乙烷和己烷 B 、CH 3COOH 、 C 3H 6O 2 C 、 和 D 、HCHO 、CH 3COOH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7.下列五组物质,其中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组是 ( ) ○ 1淀粉和纤维素 ○2硝基乙烷 C 2H 5NO 2和甘氨酸NH 2CH 2COOH ○3乙酸和乙二酸 ○ 4二甲苯和苯乙烯 ○52—戊烯和环戊烷 A .○1○2 B .○2○3○4 C .○1○3○5 D .○2○5 8. 下列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 ) A. 2-甲基-4-乙基戊烷 B. 2,3-二乙基-1-戊烯 C. 2-甲基-3-丁炔 D. 对二甲苯 9.某化合物6.4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O 2和7.2 g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OH CH 2OH

化学选修三高考专题练习

○ B ● F 化学选修3专题练习 1、A 、B 、C 、D 、E 、F 、G 七种元素,除E 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A 、E 、G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 区,其余元素位于p 区。A 、E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 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 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 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 n np n+1;D 元素的电负性为同周期元素第二高;F 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D ,G 。 (2)原子序数比D 小1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D 的原因是 。 (3)由A 、B 、C 形成的ABC 分子中,含有 个σ键, 个π键。 (4)由D 、E 、F 、G 形成的E 2DF 4、GDF 4的共熔体在冷却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原因 是 。 2.[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 、F 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1)A 的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 个方向,原子轨道呈 形。 (2)E 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A 、B 、C 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 、B 、C 三种元素中与AC 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结构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4)BD 3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其分子空间构型为 。 (5)用晶体的x 射线衍射法对F 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F 的晶胞为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右图),又知该晶体的密度为9.00g/cm 3,晶 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 ;F 的原子半径是 cm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要求列式计算)。 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A 、B 、C 、D 、E 、F 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 与B ;C 、D 与E 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 原子L 层上有2对成电子, B 、C 、D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 3DB 6型离子晶体X,,CE 、FA 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 (1)写出A 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F 离子电子排布式 。 (2)写出X 的化学式 和化学名称 。 (3)写出X 涉及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试解释工业冶炼D 不以DE 3而是以D 2A 3为原料的原因: 。 (5)CE 、FA 的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 l 、3401KJ/mo ,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 (6)F 与B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F 与B 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 度为a g/cm 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2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A 、 B 、 C 、 D 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C 、D 、B 、A 顺序逐渐减小。A 、C 同主族,B 、

高二化学选修三第三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三章测试题: 晶体结构与性质 一、选择题 1.晶体与非晶体的严格判别可采用 A. 有否自范性 B.有否各向同性 C.有否固定熔点 D.有否周期性结构 2.某离子化合物的晶胞如右图所示立体结构,晶胞是整个晶体中最基本的重复单位。阳离子位于此晶胞的中心,阴离子位于8个顶点,该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 A、1∶8 B、1∶4 C、1∶2 D、1∶1 3、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粒子间的不同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 A.干冰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碘 4、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一个碳原于都跟其他3个碳原子相结 合,如图是其晶体结构的俯视图,则图中7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A.10个 B.18个 C.24个 D.14个 5、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6、金属的下列性质中,不能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加以解释的是 A.易导电 B.易导热 C.有延展性 D.易锈蚀 7、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 A.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 B.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C.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发生定向移动 D.金属晶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可失去电子 8、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中含钾的质量分数为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22-)和超 -)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氧离子(O 2 A. 2︰1 B. 1︰1 C . 1︰2 D. 1︰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 A.乙醇B.食醋C.甲烷D.尿素 2.有机化合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组成元素分:烃,烃的衍生物 ②从分子中碳骨架形状分:链状有机化合物,环状有机化合物 ③从官能团分: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等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 C.①②③ D.只有②③ 3.有4种碳架如下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a和b互为同分异构体 B.b和c是同系物 C.a和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只有b和c能发生取代反应 4.某有机物X含C、H、O三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碳的质量分数;②氢的质量分数;③蒸气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对氢气的相对密度;⑤X 的质量;⑥X的沸点。确定X的分子式所需要的最少条件是( )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5.下列关于烯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双键的物质是烯烃 B.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是烯烃 C.分子式为C4H8的链烃一定是烯烃 D.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的烃是烯烃6.下列有机物实际存在且命名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丁烷 B.2-甲基-5-乙基-1-己烷 C.3-甲基-2-丁烯 D.3,3-二甲基-2-戊烯 7.某单烯烃经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是 ,该烯烃可能有的结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8.现有甲、乙两种烃,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它们命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最新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1.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K3C60 2. 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 3.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B.S2-1s22s22p63s23p4 C.Na+ 1s22s22p6D.F 1s22s22p5 5.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原子最可能的价态是() A. +1 B.+2 C.+3 D.-1 6. 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2→1s22s22p63s23p1 B.1s22s22p63s23p3→1s22s22p63s23p2 C.1s22s22p63s23p4→1s22s22p63s23p3 D.1s22s22p63s23p64s24p2→1s22s22p63s23p64s24p1 8.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A.1s22s22p4 B.1s22s22p63s23p3 C. 1s22s22p63s23p2 D.1s22s22p63s23p64s2 9.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①a-4②a-5③a+3 ④a+4 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 10.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某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D)

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综合测试题

精心整理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乙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量 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D.尼龙、棉花、天然橡胶、ABS 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 、甲基-2-乙基戊烷 B 、(CH 3)3CCH 2CH( C 2H 5)CH 32,2-二甲基-4-乙基戊烷 C 、邻甲基苯酚 D 、2-甲基-3-戊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OH 和OH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 2—,因此是同系物关系 B 和均是芳香烃,既是芳香烃又是芳香族化合物 C .分子式为C 4H 8的有机物可能存在4个C —C 单键 D .分子式为C 2H 6O 的红外光谱图上发现有C-H 键和C-O 键的振动吸收,由此可以初步推测有机物结构简式一定为C 2H 5-OH 4、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叙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甲苯与硝酸作用可得到2,4,6-三硝基甲苯,而苯与硝酸作用得到硝基苯 B 、甲苯可以是高锰酸钾溶液退色,而甲烷不能 C 、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 D 、苯酚能与NaOH 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5、利用下图所示的有机物X 可生产S -诱抗素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发生氧化、取代、酯化、加聚、缩聚反应,并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机盐 B .既可以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C .1molX 与足量Na OH 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NaOH 。 D .结构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6.星际空间存在着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星际物质。下表为某些星际分子发现年代列表,下列有关说发现年代 1971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82年 星际分子 氰基乙炔 (HC 3N ) 氰基丁二炔 (HC 5N ) 氰基已三炔 (HC 7N ) 氰基辛四炔 (HC 9N ) 氰基癸五炔 (HC 11N ) C .五种氰基炔互为同系物 D .HC 11N 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7.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 .由溴乙烷水解制乙醇;由葡萄糖发酵制乙醇 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CH 3 OH CH 3-CH -CH -CH CH 2 CH 3 CH 2 CH 3 CH 3 CH 3- CH -CC -CH 3

【精选资料】化学选修五测试题第一章(最新整理)

姓名:班级: 考号: 一、选择题 1、关于有机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溴乙烷和乙烷都是饱和烃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苯和甲苯都可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 D.氯乙烯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溴苯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2、下列分子式只代表一种物质的是( ) A.C2H4Br2B.C8H10C.CH2Cl2D.C4H6 3、有A,B 两种烃,含碳的质量分数相等,关于A,B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 和B 一定是同分异构体B.A 和B 不可能是同系物 C.A 和B 最简式相同D.A 和B 各1 mol 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一定相等 4、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辛烯和3甲基1丁烯B.苯和乙炔 C.1氯丙烷和2氯丙烷D.甲苯和乙苯 5、将溴水分别与酒精、己烯、己烷和四氯化碳四种试剂混合,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列现象与所加试剂不相吻合的是( ) A B C D 与溴水混合 的试剂 酒精己烯己烷四氯化碳 现象 n2n-6 7、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的烃,且含有4 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3 种B.4 种C.5 种D.6 种 8、分子式为 C5H12 的烃,其分子内含 3 个甲基,该烃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8 种B.9 种C.10 种D.11 种 9、下列有机物的名称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3-戊烯B.4,5-二甲基-3-乙基己烷 C.2,3,3-三甲基丁烷D.2,3-二甲基-4-乙基已烷

10、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B. C.D. 11、有机物乙苯的一溴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A.5 种B.6 种C.7 种D.8 种 12、丙烷的二氯代产物有 A.3 种B.4 种C.5 种D.6 种 二、填空题 13、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或结构简式: (3)3,4-二甲基-4-乙基庚烷 (4)2-甲基-2-丁烯 (5)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名称是。 附加题:苯环上有两个侧链烃基的有机物 C12H18,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不考虑立体异构)A.39 B.42 C.45 D.4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高中化学实验目录(必修一至选修五)

高中化学实验目录 大全(人教) 目录:···············1页 必修1···············2页~4页必修2···············5页~6页选修3···············7页 选修4···············8页~9页选修5···············10页 欢迎浏览本文档 正文

高中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实验1-1】粗盐的提纯 【实验1-2】检验其他物质的存在(So42-) 【实验1-3】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1-4】碘的萃取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实验1-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探究】胶体的性质 第二节离子反应 【实验2-1】离子反应的发生 【实验2-2】离子反应的现象 【实验2-3】离子反应的条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无实验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3-1】钠的取用及物理性质

【实验3-2】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3-3】钠与水的反应 【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3-4】铝与酸﹑碱的反应 第二﹑三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实验3-5】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实验3-6】焰色反应 【实验3-7】Al(OH)3的生成 【实验3-8】Al(OH)3的性质 【实验3-9】Fe2+﹑Fe3+的性质 【实验3-10】铁离子的检验和转化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实验4-1】硅酸的性质 【实验4-2】硅酸钠的性质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实验4-3】H2在Cl2中燃烧 【实验4-4】氯水的漂白作用 【实验4-5】干燥的氯气能否漂白物质 【实验4-6】Cl-的检验

化学选修三综合练习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练习题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14 Ca-40 Fe-56 Na-23 Cl-35.5 F-19 Si-28 P-31 一、本卷包括18个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且键角为60°的物质为 A.金刚石B.SiO2 C.白磷D.石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熔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就越高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的熔沸点就越高 D.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分子越稳定 3.具有以下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原子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的原子 C.次外层无未成对电子的原子D.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4.有关晶格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 B.晶格能通常取正值,但是有时也取负值 C.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不稳定 D.晶格能越大,物质的硬度反而越小 5.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B.冰和水中都存在氢键 C.DNA双螺旋的两个螺旋链不是通过氢键相互结合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6.长式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排为1-18列,即碱金属为第一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9列中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B.只有第二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 C.第四周期第9列元素是铁元素D.第10、11列为ds区 7.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一个碳原于都跟其他3 个碳原子相结合,如图是其晶体结构的俯视图,则图中7个六元环 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 A.10个 B.18个 C.24个 D.14个 8.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选修五课本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五课本实验总结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5实验汇总 选修5实验 篇二:人教版选修5 有机化学实验知识归纳与整理 有机化学实验知识归纳与整理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时制法 2.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 32322S、PH3、AsH3等)难闻的气体。要想制得较纯净的CH≡CH可将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的洗气瓶。 思考:①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反应速率应选用分液漏斗,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产生乙炔的速度。 电石与水反应剧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减缓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 第1页(共6页) 4、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 (1)反应原料:溴乙烷、NaOH溶液(2)反应原理:CH CHBr + HO CHCHOH + HBr 3 ②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振荡后,溴乙烷水解产生Br-,但直接去上层清液加AgNO3溶液主要产

生的是Ag2O黑色 -沉淀,无法验证Br的产生。③水解后的上层清液,先加稀硝酸酸化,中和掉过量的NaOH,再加AgNO3溶液,产生浅黄色沉淀,说明有Br-产生。 5、乙醇的化学性质无水乙醇与金属钠反应反应原理: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 H2↑ 发生装置:S + l g (试管、(或锥形瓶、烧瓶等)、分液漏斗等) 注意事项:防止因气体受热膨胀,使得测得的体积偏大,应冷却至室温后读数。读数时多功能瓶与量筒的液面要齐平(等高)。 (3)反应装置:(气唧、硬质试管、酒精灯等)(4)注意事项: 第2页(共6页) ①该反应中Cu为催化剂,CuO为中间物质。②该反应放热,放出的热量足以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①配制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3的混合液应注意: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乙醇并不断摇匀。②温度计水银球(或液泡)应插入反应混和液,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以便控制反应温度为170℃。③反应时应迅速升温到170℃。 ④为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爆沸,应在反应液中加少许碎瓷片。⑤如控温不当,会发生副反应,是制得的乙烯中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