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法文本范例

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施工工法

(YJGF06-2004)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马锁柱王先堂

1.前言

在城市修建地铁,不可避免地要在地面建(构)筑物附近穿过,为了争取最好的线路运营方案,也需选择从地面建筑物附近穿过,这不仅需要保证隧道工程本体施工的安全,还须妥善地解决隧道工程对附近既有建筑物的影响问题。

北京城铁13号线14标区间为下穿高层楼房的浅埋隧道,需防止隧道暗挖施工引起地层移动和地表下沉,防止地表及周边既有建筑物发生过量变形与破坏是一具有相当重大的技术难题。

中铁隧道集团联合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了科技创新,取得了“导洞——隔离桩墙防护技术”这一国内领先、国际首创的新成果,于2002年通过北京市建设委员会鉴定,获得了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同时,形成了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新颖的施工工法。由于在处理地层与结构、隧道施工与既有建筑物相互作用方面效果明显,技术先进,故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工法特点

2.1 利用地下导洞施作钻孔隔离桩,并将隔离桩与导洞衬砌连接在一起,能有效地保护邻近既有建筑物,使地下工程的施工中对它的影响非常之小。

2.2 采用新的“地下基坑”围护结构分析模型和解析方式,用简单的代数运算即可预测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值,与实测值相比在同一数量级上。

2.3 将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技术应用于施工,利用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动态修正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快速。

2.4 将地表作业转入地下,使施工对城市地面、路面的占用和交通影响极小,能满足城市地下施工的高环保要求。

3.适用范围

临近建(构)筑物、地面条件限制、地层构造复杂、富水条件下的暗挖地下工程施工。

4.工艺原理

采用“地下基坑”围护结构分析模型和解析方式,在主体隧道两侧与贴近既有建筑结构基础的地下各设计施作一导洞,在导洞内施作钻孔灌注桩,桩顶与导洞格栅连接,将各根钻孔桩连接成为一道整体性较好的桩墙,而导洞之间的未被开挖掉的土体则成为两道桩墙间的横撑,从而成一个稳定可靠的“地下基坑”的围护结构,承受因开挖双连拱隧道(犹如基坑内挖土)而产生的土体的侧向压力,并限制桩墙外土体的竖向变形(沉降)。

同时,对富水地层进行洞内水平降水。在导洞-隔离桩墙防护下,区间隧道施工以新奥法为依托,采取加密超前管棚、加强超前注浆、初支背后注浆加固、增设临时仰拱等支护方法,控制地表下沉,通过全过程的施工监控量测,监视土体及结构的稳定,随时调整支护参数,使主体结构能安全顺利地建成。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导洞施工→隔离桩墙施工→洞内水平降水施工→隧道开挖及初支→隧道结构施工。

5.2操作要点

5.2.1 导洞施工

导洞断面大小由施工工艺、围岩条件、采用设备等因素确定,可为拱形直墙或曲墙。视情况可采用全断面或上下台阶法施工(导洞施工工艺流程参见图5.2.1-1,导洞-隔离桩墙断面结构示

1、严格控制导洞线路精度,确保导洞与结构关系。

2、喷混凝土封闭后开挖前排设超前管棚,间隔一个作为超前注浆管,于开挖前超前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严格控制开挖进度,每次开挖一榀,并留核心土,严禁多榀一次开挖。

4、遇到导洞上方存在人工杂填土,开挖过程出现不良地质情况及时对开挖面进行网喷封闭,进行加固处理后再施工。

5、严格控制钢支撑间距,网构钢架应精确定位,注意“标高、中线、前倾后仰、左高右低、左前右后”等各个方位的位置偏差,钢支撑保护层临土侧50mm,背土侧30mm。安装允许误差见表5.2.1。

表5.2.1网构钢架安装允许误差

6、按设计施工双层满铺钢筋网,将纵向联接筋、钢筋网与网构钢架连接牢固。

7、滞后掌子面5m回填注浆一次,浆液为纯水泥浆,在楼房段注意控制注浆压力,避免破坏楼房地下室。

8、导洞施工过程中,加强量测频率,及时反馈量测结果,以便根据量测结果及时修正支护参数,确保安全。

5.2.2 隔离桩墙施工

依据测量控制桩点及设计图纸定出桩孔平面位置,选择满足地下导洞狭小空间和钻孔深度要求的钻机。钻孔灌注桩采取1、4、7跳格法施工,成桩后将桩顶与导洞支护结构结为整体。隔离桩墙施工工艺流见图5.2.2。

图5.2.2 隔离桩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5.2.3 水平降水

先在已施工隧道底板施工作水平降水基坑,在水平降水基坑内用水平钻机成孔,埋设水平降水管,超前将隧道施工范围内地下水降至隧道底部仰拱以下1.0m左右,保证后续开挖初支在无水条件下施工。

1、施工方法

根据水平抽水钻机工作空间确定工作坑尺寸,施工后安置水平钻机。采用Ф89mm钻头打孔清水钻进,Ф89mm套管跟进。将套管打到预定长度后,停止钻进冲孔。从套管中放进Ф60mm/Ф50mm 螺旋打眼缠丝PVC滤水管,拔出Ф89mm套管,将PVC滤水管留在土层中,封孔口使地下水从PVC 滤水管中自动流出。

2、降水要求

采用坡度降水,控制成孔时的砂土流失和水量(抽水含砂量<1/200000,水位保持至设计标高),避免抽水过度引起地表下沉。

5.2.4 隧道施工工艺的改进

1、增设临时仰拱,及时封闭,步步成环

大跨度隧道分台阶开挖,从拱部开挖至底部仰拱封闭历时较长,不利于掌子面的稳定,易造成拱顶及地表沉降。遵循浅埋暗挖及时封闭步步成环的原则,增设上半断面临时仰拱,使上半断面及时封闭。同时,利用临时仰拱形成上部施工通道,避免上下施工干扰,缩短施工循环时间。

2、仰拱基底换填碎石和注浆

受降水时间限制,仰拱部位有滞留地下水,基底粉细砂层在水浸泡和人工扰动后液化软弱。为控制沉降,增加基底承载力,在仰拱基底换填一层碎石,喷混凝土封闭后及时注纯水泥液浆加固。

3、加密拱部超前管棚、增设边墙超前管棚及锁脚锚杆

进行地面、地下降水后,开挖后掌子面自稳性差,围岩可注性差。为有效控制掌子面土体稳定和地层沉降,环向和纵向加密拱部超前管棚,增设锁脚锚杆。

4、加强超前注浆和背后回填注浆

1)施工方法

拱部开挖前将超前管棚间隔一个作为注浆管超前注入水泥浆,滞后掌子面几米在初支背后进行回填注浆,以有效地保证自稳性差的开挖面及周围地层的稳定。

2)超前注浆参数

注浆管:Ф42,L=2m@300,每榀布置

外插角:10°~20°,围岩可注性差时取小值

布置范围:拱墙

浆液: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浆液配比:水泥浆∶水玻璃:1∶0.5

水泥浆水灰比:1∶1,水玻璃为35Be′

注浆压力:0.4~1.0MPa,可注性差时取大值

注浆结束标准:达到设计注浆量或达到设计压力保持20min。

3)背后回填注浆

喷混凝土完毕后进行拱墙、底部背后注浆,以起到充填空隙、加固地层的作用,使隧道结构与周边土体密实,有效控制地表沉陷。背后注浆滞后初支封闭成环后3~5m进行,注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

5、及时稳定开挖面

分部开挖工序多,完成一循环时开挖面暴露时间较长。除采取留核心土外,还需及时挂网并初喷较厚的一层混凝土,才能保证及时稳定开挖面。

5.2.5监测技术与分析

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的关键是全过程监测隧道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化情况,及时测量各主要工序施工阶段引起的动态沉降数值,并与分析计算值比较,及时反馈指导设计和施工。主要的监测内容参见表5.2.5。

表5.2.5 监测项目汇总表

5.3劳动力组织(见表5.3)。

表5.3 劳动力组织情况表

6.材料与设备

本工法无需特别说明的材料,采用的机具设备见表6。

表6 机具设备表

7.质量控制

7.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7.1.1导洞施工质量执行《铁路隧道施工及验收规范》。导洞允许偏差按表7.1.1执行。

表7.1.1 导洞允许偏差表

7.1.2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执行《城市地下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隔离桩允许偏差见表7.1.2。

表7.1.2钻孔桩成桩允许偏差

7.2质量保证措施

7.2.1导洞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支护结构,断面不得欠挖,严禁一次开挖进尺超过设计值。

7.2.2应根据现场情况积极采取措施(如初喷混凝土等)防止塌方。对意外出现的超挖或塌方应采用喷混凝土回填密实,并及时进行回填注浆。

7.2.3成环后在滞后掌子面几米处及时进行回填注浆。

7.2.4隔离桩钻孔时,必须严密注意地层地质变化,及时调整钻杆速度和钻压。严格控制护壁泥浆的比重、含砂率和pH值。

7.2.5隔离桩成孔后必须进行孔径、孔深、孔斜率及沉碴厚度的检测,下钢筋笼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复测沉碴厚度,确保满足规范要求。

7.2.6下钢筋笼应缓慢进行,防止刮碰孔壁,水下混凝土应一次灌注成桩。

7.2.7隔离桩施工必须按隐蔽工程要求做好施工记录。

8.安全措施

8.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条例,结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和工程的具体特点,组成专职安全员和班组兼职安全员以及工地安全用电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抓好工程的安全生产。

8.2施工现场按符合防火、防风、防雷、防洪、防触电等安全规定及安全施工要求进行布置,并完善布置各种安全标识。

8.3各类房屋、库房、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做到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室内不堆放易燃品;严格做到不在木工加工场、料库等处吸烟;随时清除现场的易燃杂物;不在有火种的场所或其近旁堆放生产物资。

8.4氧气瓶与乙炔瓶隔离存放,严格保证氧气瓶不沾染油脂、乙炔发生器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

置。

8.5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8.6电缆线路应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场内架设的电力线路其悬挂高度和线间距除按安全规定要求进行外,将其布置在专用电杆上。

8.7施工现场使用的手持照明灯使用36V的安全电压。

8.8室内配电柜、配电箱前要有绝缘垫,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8.9对将要较长时间停工的开挖作业面,不论地层好坏均应作网喷混凝土封闭。

8.10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加强施工作业中的安全检查,确保作业标准化、规范化。

9.环保措施

9.1成立对应的施工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下发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加强对施工燃油、工程材料、设备、废水、生产生活垃圾、弃渣的控制和治理,遵守有防火及废弃物处理的规章制度,做好交通环境疏导,充分满足便民要求,认真接受城市交通管理,随时接受相关单位的监督检查。

9.2将施工场地和作业限制在工程建设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布置、规范围挡,做到标牌清楚、齐全,各种标识醒目,施工场地整洁文明。

9.3对施工中可能影响到的各种公共设施制定可靠的防止损坏和移位的实施措施,加强实施中的监测、应对和验证。同时,将相关方案和要求向全体施工人员详细交底。

9.4设立专用排浆沟、集浆坑,对废浆、污水进行集中,认真做好无害化处理,从根本上防止施工废浆乱流。

9.5定期清运沉淀泥砂,做好泥砂、弃渣及其它工程材料运输过程中的防散落与沿途污染措施,废水除按环境卫生指标进行处理达标外,并按当地环保要求的指定地点排放。弃渣及其它工程废弃物按工程建设指定的地点和方案进行合理堆放和处治。

9.6优先选用先进的环保机械。采取设立隔音墙、隔音罩等消音措施降低施工噪音到允许值以下,同时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

9.7对施工场地道路进行硬化,并在晴天经常对施工通行道路进行洒水,防止尘土飞扬,污染周围环境。

10.效益分析

10.1本工法将工程施工由地面转入地下,避免了地面施工产生的大量场地占用,消除了对城市交通的严重影响,施工产生的振动、噪音、粉尘等公害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建设时,周围的居民及企事业单位能正常生活及工作。超近距离安全穿越高层居民楼房的成功,为以后城市地下工程在类似情况下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指标,新颖的工法技术将促进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进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

10.2本工法与同类地下工程的工法相比,由于工程的地面部分小,场地易于布置、工程进度快、干扰因素少、有利于文明施工、各种资源能较好地利用,能确保周围既有设施完好无损,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线路绕行和居民临时迁移,节约了大量工程拆迁、地面场地占用等费用。即使因居民的担心造成3个月的停工也未影响到工程总工期,形成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1.应用实例

北京城铁13号线14标段暗挖区间隧道

11.1工程概况

工程结构为双跨连拱隧道,采用浅埋暗挖中洞法施工。典型断面开挖宽度为12.05m,开挖高

度为7.397m,支护形式为复合式衬砌。区间隧道在里程K39+505~K39+585之间,从两栋Y型高层居民楼中间下穿,在K39+618处(居民楼以南33m)设1号施工竖井承担该段隧道施工。两座高层楼房地面以上22层(66米高),地下两层,楼房基础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基础(无桩基),箱

柱荷载较大,采用中洞法施工,工况要求中隔墙形成承载能力后才进行侧洞开挖,最后施作侧洞衬砌形成双连拱结构。

工程施工时,在K39+618(居民楼以南33m处)设施工竖井一座。过楼房段(K39+505~K39+585)采用导洞-隔离桩墙的防护结构,先施工防护结构,后施工隧道。隧道施工时,充分利用了地下土体的受力与平衡作用。采用仰拱底水平降水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施工降水问题。通过对隧道周围土体的换填、超前支护和注浆加固,有效地控制住了地层变形。隧道与导洞的立面关系见图5.2-2。

该段于2001年4月6日开工,2002年7月28日竣工。

11.3工程监测与结果评介

采用“导洞-隔离桩墙”工法防护后,为保证施工过程楼房的安全稳定,并及时监测各主要工序施工阶段引起的沉降动态数值,北京市房屋鉴定总站和施工单位监测组对过楼房施工进行了

全过程监控量测。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显示,地表最大沉降量为-45.2mm,发生在隧道中线位置,中洞施工引起沉降占总沉降量的46%,较侧洞稍大。整个沉降槽断面较窄,宽20m左右,基本位于隔离桩之内,说明隔离桩隔离作用明显,改进的暗挖双连拱隧道施工工艺有效控制了沉降。

地中水平位移观测结果显示,最大值为2.4mm,大多发生在隧道拱腰以上位置。中洞引起地中水平位移最大为1.8mm,侧洞施工和中洞初支拆除引起地中水平位移较小。

楼房基础沉降监测结果显示,最大沉降值为18.9mm,平均沉降为12.7mm,中洞施工引起楼房基础沉降最大,占总沉降量的50%。

施工全过程处于安全、稳定、快速、优质的可控状态,楼房倾斜率不到0.3‰~0.4‰,化解了居民因担忧而干扰施工的矛盾,双连拱隧道中洞、侧洞平均施工进度为45m/月,3个月的停工也未影响到工程总工期。工程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得到了各方的好评。

工法文本范例

工法文本范例 在建筑和工程领域,工法文本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档类型。工法文本不仅可以记录工程技术的详细过程,还可以指导工程人员操作,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在本文中,我们将提供一个工法文本的范例,以供参考。 工程概况 这个工程是一座12层的住宅楼。在本次工程中,我们将使用邮编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板楼板而不是梁板楼板。 施工方案 基础施工 1.确定地基地质条件,在需要的位置挖掘出隧道型基础。 2.根据土壤特性,混合配制材料,垫平均匀,并且使用振动机器进行打 压。 3.摆放并加固钢筋,倒入混凝土。同时,使用振动棒逐层排气、抹平。 4.待混凝土凝固后,使用钢制表面割刀将混凝土表面切掉,以确保表面 平整度和垂直度。 结构施工 1.柱子和梁板的预制件均由钻孔灌注法制作,根据建筑设计图进行精确 量度,并采用钻石高频电加热钻孔工艺进行制作。 2.响应随着混凝土的固化过程,使用振动机器将钩子固定在梁板顶部, 再用钢丝将两端的梁板连接在一起。 3.对于楼板的建设方案:每一层楼板分为板面、板拱棚三部分。该计划 使用预压加电缆来加强楼板结构,保证板面的平整度和规格尺寸的精确性。 外墙施工 1.外墙隔热层采用优质聚苯板材,通过室内系统进行热力粘结,覆盖着 水泥石膏基层。 2.采用玻璃幕墙,一层大厅外侧围合使用钢构框架体系。通过预制件进 行生产加工,并采用玻璃夹层技术进行制作。 安全措施 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建筑安全生产标准,使用符合相关规定的劳动防护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任何安全问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报告现场负责人。

本文提供了一个工程的工法文本范例,从工程概况、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说明。工法文本是建筑和工程领域必不可少的文档类型,通过学习和参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工程规划、操作和控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施工工法范例论文

建筑施工工法范例论文 建筑施工工法范例 一、引言 建筑施工工法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操作规程的总称。在建筑项目中,施工工法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项目的质量、进度和安全等方面。因此,正确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施工工法对建筑项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建筑施工工法为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二、工法概述 本文以地下室的施工工法为例进行论述,地下室作为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工法对于整个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影响。 1. 工地准备 在施工前,需要对地下室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清理和平整。除去杂物、破损的建筑构件等,并对地下室区域进行晾晒和除湿处理。 2. 基坑开挖 在已经完成的地质勘察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选取适合的基坑开挖工法。常见的基坑开挖工法有爆破法、机械挖掘法和手工挖掘法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法进行基坑开挖。 3. 地下室结构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地下室结构施工。包括钢筋安

装、模板搭设、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结构的精确度和强度,以及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4. 地下室防水施工 地下室的防水施工是保证地下室长期使用和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材料进行防水处理。确保地下室结构的防水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5. 地下室内部装修 地下室的内部装修包括地面、墙面和天花的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和材料选择进行装修施工。如地板铺设、墙砖贴面、天花板安装等。 三、实际应用效果 以某工程项目为例,采用以上施工工法进行地下室施工。该项目选用机械挖掘法进行基坑开挖,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工法要求进行操作。 1. 工地准备 在施工前,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清理和平整,保证施工现场无障碍。 2. 基坑开挖 采用机械挖掘法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效率高,且能保证基坑开挖的准确度。在开挖过程中,及时清理渣土和处理废弃物,确保施工现场整洁。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防火封堵系统施工工法文本【QC成果范本】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防火封堵系统施工工法 海南建设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海南第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 前言 1.0.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推进 ,城市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建筑内的竖向的通道,如楼梯、管道井、电缆井及排气道等,如果在设计中未考虑应有的防火封堵措施,或在施工中未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那么在发生火灾时,由于烟囱效应往往成为火灾扩散的主要途径; 而由于结构要求的各种建筑缝隙,也是火灾中火焰、烟雾蔓延的一大隐患; 此外,机械管道、厨房油烟管道等都是火灾迅速传播的通道。所以,被动防火系统的设计,与主动防火系统同样重要,是整个消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0.2一幢建筑物,不论其用途是用于商业、民生、工业或军事,其完整化的防火安全措施应该是包含了两大系统——主动防火安全系统以及被动防火安全系统。这两大系统在防火安全上彼此协同,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其中,被动防火中防火封堵系统即采用贯穿防火封堵材料对空开口、贯穿孔口、建筑缝隙进行密封或填塞,以及对通风管道系统的包裹保护,其作用就是在规定的耐火时间内该材料能够与防火分隔构件或建筑外墙协同工作,阻止热量、火焰和烟气蔓延扩散的一种工程技术措施。 1.0.3防火封堵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目前各个公司、各个工程的防火封堵作法不尽相同。本工法结合目前常见做法的成熟之处,结合使用最新的防火封堵材料,使得成活更加美观、耐久,更加符合现代建筑对防火封堵的要求。 1

2 工法特点 2.0.1 本工法结合了建(构)筑物机电安装工程中防火封堵的实践及相关技术措施,对防火封堵技术进行了组合应用,避免了所用的防火封堵材料单一,导致在局部或特殊的位置封堵不合理,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不能确保具有真正的阻火效果; 2.0.2采用复合型超级膨胀防火材料,具有高效的膨胀阻燃性能、满足环保要求、施工更加方便的新型系列防火封堵材料,无卤不产生腐蚀,同时具有更好的密烟性能及稳定性,环保且抗老化,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有机防火堵料、无机堵料、阻火包、无机耐火板等材料,甚至进行防火封堵时可以实现干法施工,大大地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成本。 2.0.3本工法考虑到后期的增加、更改电缆,特别给二次改造留下一个简单方便安全的操作工艺,不会造成一更换电缆则要大量的拆除、重建,浪费材料。 2.0.4本工法操作更为简便,成品更为美观,防火性能更高,质量稳定,可靠性高,对施工环境要求低。 3 适用范围 3.0.1本工法适宜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的桥架、风管、电缆等机电安装工程的穿越楼板、墙体和不同防火分区的防火封堵。 4 工艺原理 4.0.1针对不同的孔洞类型、贯穿物类型、被贯穿物类型处理孔洞开口基层及贯穿物表面,并选用防火封堵材料形成防火封堵系统对桥架、 2

工法文本范例

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施工工法 (YJGF06-2004)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马锁柱王先堂 1.前言 在城市修建地铁,不可避免地要在地面建(构)筑物附近穿过,为了争取最好的线路运营方案,也需选择从地面建筑物附近穿过,这不仅需要保证隧道工程本体施工的安全,还须妥善地解决隧道工程对附近既有建筑物的影响问题。 北京城铁13号线14标区间为下穿高层楼房的浅埋隧道,需防止隧道暗挖施工引起地层移动和地表下沉,防止地表及周边既有建筑物发生过量变形与破坏是一具有相当重大的技术难题。 中铁隧道集团联合设计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了科技创新,取得了“导洞——隔离桩墙防护技术”这一国内领先、国际首创的新成果,于2002年通过北京市建设委员会鉴定,获得了200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同时,形成了导洞施工防护隔离桩墙新颖的施工工法。由于在处理地层与结构、隧道施工与既有建筑物相互作用方面效果明显,技术先进,故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工法特点 2.1 利用地下导洞施作钻孔隔离桩,并将隔离桩与导洞衬砌连接在一起,能有效地保护邻近既有建筑物,使地下工程的施工中对它的影响非常之小。 2.2 采用新的“地下基坑”围护结构分析模型和解析方式,用简单的代数运算即可预测地层沉降和水平位移值,与实测值相比在同一数量级上。 2.3 将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技术应用于施工,利用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动态修正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快速。 2.4 将地表作业转入地下,使施工对城市地面、路面的占用和交通影响极小,能满足城市地下施工的高环保要求。 3.适用范围 临近建(构)筑物、地面条件限制、地层构造复杂、富水条件下的暗挖地下工程施工。 4.工艺原理 采用“地下基坑”围护结构分析模型和解析方式,在主体隧道两侧与贴近既有建筑结构基础的地下各设计施作一导洞,在导洞内施作钻孔灌注桩,桩顶与导洞格栅连接,将各根钻孔桩连接成为一道整体性较好的桩墙,而导洞之间的未被开挖掉的土体则成为两道桩墙间的横撑,从而成一个稳定可靠的“地下基坑”的围护结构,承受因开挖双连拱隧道(犹如基坑内挖土)而产生的土体的侧向压力,并限制桩墙外土体的竖向变形(沉降)。 同时,对富水地层进行洞内水平降水。在导洞-隔离桩墙防护下,区间隧道施工以新奥法为依托,采取加密超前管棚、加强超前注浆、初支背后注浆加固、增设临时仰拱等支护方法,控制地表下沉,通过全过程的施工监控量测,监视土体及结构的稳定,随时调整支护参数,使主体结构能安全顺利地建成。

省部级工法的编制及申报程序.

省部级工法的编制及申报程序 各位学员、同行大家上午好: 今天由宁波市建委、宁波市建筑业协会共同组织举办工法编写与申报培训班,这是市建委、市建协响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促进建筑业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现在正处于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即将重新就位申报、新的一级资质标准即将出台之际,非常及时,这是为我们宁波市建筑业企业做的一件实事工程。另外他们组织编写的《工程建设工法编写指南》,不但收录了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省建设厅对国家级工法、省级工法编写的最新要求,而且录入了不同工程专业的工法示范文本,非常全面,针对性强,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发编写工法时学习参考。工法制度自1989年从日本引入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至今共评出国家级工法1000多项,对工法的作用认识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加快工程进度、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第二阶段:把工法的开发和编写提高到增强企业核心竟争力,增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条款,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阶段:以新的特级资质标准为标志,把工法作为企业资质的必要条件之一,上升到企业资质的高度,当前施工企业对工法的重视程度盛况空前。根据本次工法培训班的安排,我就《省(部)级工法的编制及申报程序》讲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1、工法的编制 2、省(部)级工法的申报

3、结构工程工法编写实例 —高耸钢筋砼筒体结构无井架电动升模施工工法 4、高耸钢筋砼筒体结构无井架电动升模施工工法申报示例 5、国家级工法的申报 1、工法的编写: 1.1工法的定义: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根据工法的定义可以知道,工法既不是科研成果,也不是没有经过实践的施工方案,更不是单纯的施工总结,而是由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1.2工法的分类:房屋建筑工程 土木建筑工程 工业安装工程 1.3工法的分级:国家级 省(部)级 企业级 1.4工法的批准程序: 企业级工法:由企业自行组织开发编写并组织审定 省(部)级工法:由企业自愿申报,有省(部)级建设主 管部门审定和公布 国家级工法:由企业自愿申报,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推 荐,建设部审定和公布

预铸式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G.R.G.)面贴木皮施工工法

预铸式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G.R.G.)面贴木皮施工工法1.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和建设的迅速发展,室内装修的需求直线上升。就国内目前的装饰材料来看,传统石膏产品由于密度不够大,存在强度、刚度低,造型不稳定,外力施加或湿度改变易变形等问题。而对于一些声学及装饰效果要求高的场所,传统工艺采用原木,制作和维护成本高,定型较难,防火性能差,大量耗费有限环保资源。 G.R.G.面贴木皮的工艺既融合了两种传统材料的优点,又避免了原有的缺点,也为G.R.G.面贴其他装饰材料,例如金箔、绒面等,提供了良好的范例。G.R.G.(Glass Reinforced Gypsum)的中文全称是预铸式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与传统材料相比,G.R.G.具有密度高、强度高、成型易、防火性能佳、绿色环保等优点,既是现代室内装饰的优质材料,也是一种理想的声学材料。虽然G.R.G.在美国和法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国内属于一种新型装饰材料。本工法在规范G.R.G.混浆操作的基础上,创新性结合了贴木皮的工艺,达到了原木装饰的效果,在国内尚属首例。G.R.G.面贴木皮的工艺应用于广州歌剧院大剧场观众厅的装饰工程。经过生产工艺、技术特点、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研究,预铸式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板(G.R.G.)施工对施工单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本工程的顺利实施,认真总结经验,形成本工法。 2.工法特点 G.R.G.粉在与水的特定比例下搅拌混合后,再与玻璃纤维布浇铸形成高强度、抗冲击、柔韧性好的G.R.G.产品;贴木皮工艺可使装饰达到原木装饰效果,达到环保效益、经济效益、装饰效果及安全性能的完美结合。 2.1产品特点 2.1.1强度高、抗冲击:实验表明,G.R.G.产品断裂荷载大于775N,超过国际JC/T799-1988(1996)装饰石膏板断裂荷载118N的7倍。G.R.G.产品的均可稳定的承受抗压、抗冲击、巴氏硬度等几种强度测试,产品不变形、不下陷、不弯曲、不受热膨胀。 2.1.2柔韧性:G.R.G.产品不但强度高而且还有很高的柔韧性,可制成各种尺寸、形状和设计造型。 2.1.3密度高:密度为1.88t/m3的G.R.G.产品平板的标准厚度为6~9mm(特殊要求可以加厚)每平方米重量仅11至17Kg,能减轻主体建筑重量及构件负载。在广州歌剧院大剧场观众厅装饰工程中,由于考虑声学要求,经声学测试,G.R.G.产品厚度采用25mm。

《工法编写要求》

附件1: 工法的编写与申报指南 1、总则 1、工法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 技术,是指导企业施工与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2、国家级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按照专业分房屋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安装工程三个类别。工法按照级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局)级。 4、工法应具备注先进性、新颖性、科学性、适用性、可推广性等特点,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并 经工程实例证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工法选题分为三类: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对类似现有的国家级 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6、局级工法的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局(含)以上先进水平,省(部)级工法应达到省(部)级领先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国家级工法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工法的编写 1、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局)级工法文本编写内容相同。具体内容详细见<图1.1工法编写内容示例>。 图1.1工法编写内容示例 前言 工法的特点 实用范围 工法原理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 点 材料与设备 质量控制 安全措施 环保措施 效益分析 应用实例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写在质量、造价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 阐述工法应用的基本原理。 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及工序的衔接,在操作要点中加以描述;工艺流程最好用流程图。 说明主要材料、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 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等。 按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警事项等。 指出环保指标、环保监测及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综合分析经济、环保、节能和社会等效益。一项成熟的工法,一般应有三个工程实例。

山东省工法编写指南

附件1 山东省工程建设工法编写指南 一、省级工法内容 省级工法的内容主要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11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节能环保、造价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1)应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编制工艺流程,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对于构

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代。 (2)操作要点应清楚地对工艺流程中的每项内容分别加以描述,以便于施工中指导具体操作。 6.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7.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行业和山东省地方标准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8.安全措施: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警事项。 9.环保措施:指出工法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我省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0.效益分析:从工程实际效果(消耗的物料、工时、造价等)以及文明施工中,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节能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与国内外类似施工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另外,对工法内容是否符合满足国家关于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关要求,是否有利于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配套技术研发、集成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也应有所交代。 11.应用实例:说明应用工法的工程项目名称、地点、结构形

施工工法文本

施工工法文本 摘要: 一、施工工法概述 1.施工工法的定义 2.施工工法的重要性 二、施工工法的分类 1.土方工程 2.建筑工程 3.装修工程 三、施工工法的选择与应用 1.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施工工法 2.施工工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四、施工工法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1.施工工法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2.不同施工工法对工程质量的具体影响 五、施工工法的创新与发展 1.创新施工工法的意义 2.施工工法的发展趋势 正文: 一、施工工法概述 施工工法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施工目的,按照一定的

技术要求和操作程序,对施工对象进行施工的方法。施工工法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基础,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工法的分类 施工工法根据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土方工程、建筑工程和装修工程等。 1.土方工程:包括土方开挖、土方回填、基坑支护等。 2.建筑工程:包括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等。 3.装修工程:包括墙面装修、地面装修、顶棚装修等。 三、施工工法的选择与应用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施工工法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工法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材料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例如,在混凝土工程中,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强度等级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四、施工工法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施工工法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选择合适的施工工法,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工程隐患。例如,在土方工程中,采用科学的土方开挖方法和回填方法,可以保证土方工程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建筑工程中,采用合理的模板设计和支撑系统,可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和形状。 五、施工工法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施工要求的提高,施工工法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施工工法可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

公路工程工法编写指南

公路工程工法编写指南 为指导工法编写单位编写公路工程工法,规范工法编写的内容和申报材料,根据《公路工程工法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特制定本编写指南。 一、编写内容 公路工程工法编写内容要齐全完整,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11项。 1.前言:简述工法概况,形成的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的成熟性与可靠性、鉴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适用范围:针对不同的设计要求、不同的工期、质量、节能、环保、造价等要求,以及不同的施工环境条件等,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 1 -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2)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说明清楚; 6.材料与设备:以表格形式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新设备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7.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守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测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8.安全措施:说明工法形成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警事项; 9.环保措施:指出工法形成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 2 -

【施工】工法文本

【关键字】施工 高桩塔吊基础施工工法 完成单位:天津市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天津富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郝宝林曹爽秋陈森崔萌杨新强 1.前言 在软土地区,建筑施工使用的塔式起重机的根底不能直接坐落在天然地基上,普通的做法是采用桩根底,在混凝土灌注桩上做一定尺寸的混凝土承台,然后将塔式起重机的地脚埋置在混凝土承台内。由于混凝土承台体积较大,当施工现场狭小,周边地下管线复杂时,会混凝土承台施工带来许多困难。而且工程完工后,必须将其拆除,否则将会影响后续室外工程施工。随着城市建设地快速发展,地下室的面积越来越大。考虑起重机的工作幅度与塔身附着,不得不将塔式起重机设置在基坑的中间部位。此时,不论是在基坑开挖前立塔,还是在基坑开挖后立塔,塔机混凝土承台施工都存在诸多困难。天津市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为解决上述施工难题,研发了直埋式塔吊根底装置,并形成了直埋式塔吊根底施工工法。该装置取消普通做法中的混凝土承台,直接将塔吊底脚预埋在钢管混凝土顶部,减少施工工序,节省了混凝土承台的投入与拆除费用,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著。 本工法中的关键技术获得2项国家专利,“一种直埋在钢管混凝土柱内的塔吊地脚”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证号:ZL8175.4 “一种塔机根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证号:ZL9724.2 。 2.工法特点 2.1 将塔机的地脚直接埋在钢管混凝土桩内,节省了混凝土承台,施工成本低。 2.2 塔机荷载传递路线明确,塔机使用安全、可靠。 2.3 施工工艺简单、塔机安装方便、快捷。 2.4钢管桩之间的水平支撑采用螺栓连接,形成工具式,可重复使用,节约了资源投入。 3.适用范围 3.1适用于软土地区、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桩、四桩塔吊根底。 3.2塔机位于基坑中间部位时,市区适用于深度以内基坑,滨海新区适用于深度以内基坑。 3.3塔吊起重力矩100 t·m ~420t·m(含420t·m)。 4.工艺原理 在塔基桩的顶部插入钢管,钢管内浇灌混凝土,将塔机的地脚直接插入钢管混凝土桩内。在钢管、塔机地脚上设置的型钢与栓钉,增加钢管与混凝土灌注桩、塔机地脚与钢管混凝土的握裹力,满足抵抗塔机最大起重荷载与最大起重力矩产生的竖向力与抗拔力。当塔机设置在基坑中部时,插入桩基中钢管可作为塔机机身的一部分,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水平支撑,保

工程建设工法编写指南文本

工程建设工法编写指南 第一条依照国家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治理方法》和行业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指南;旨在为公司各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治理的人员提供工程建设工法编制可遵循的模式,以提高工程建设工法编制质量的目的。 第二条本指南中的工法指的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系统配套的施工工法。它必需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本钱,节约资源,爱惜环境,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等特点。 第三条工法品级分为: Ⅰ级工法(国家级):其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治理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Ⅱ级工法(省部级):其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治理已达省(铁道工程建设行业)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Ⅲ级工法(企业级):其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治理已达公司先进水平,具有必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凡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治理已达子公司、分公司先进水平,由子公司、分公司评审,可作为子公司、分公司级工法保留并推行运用,在推行运用进程中提高和完善。 第四条开发的工法规模,由建设项目的单项、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到一个关键工序,都可成立一个工法,但必需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第五条编制工法的内容应齐全完整,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操纵、平安方法、环保方法、效益分析与应用实例。 一、前言:归纳工法形成缘故和形成进程。其形成进程要求说明研发单位、关键技术、工法应用等情形。 二、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利用功能上或施工方式的特点,与传统施工方式比较,在工期、质量、平安、造价等技术经济指标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适用范围:适宜采纳该工法的工程对象、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正确技术经济条件。 4、工艺原理:论述工法工艺核心部份(关键技术)的应用大体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编制工艺流程应按工艺发生顺序或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重点论述大体工艺的进程、工序间的衔接及彼其间的

工法管理办法

工法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使技术优势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公司的工法开发、应用和管理,促进企业提高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和技术积累,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所称的工法,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工法的编制、申报、审批、发布、奖励和推广应用。 第三条工法是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它必须具有先进、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等特点。 第四条工法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特点。 第五条本办法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公路工程工法管理办法》、xx住房和建设厅《实施<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细则》、《公路工程工法评审管理办法(试行)》制定。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 第六条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主管技术工作的总工程师负责工法的领导工作。设计与企业技术中心负责工法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工法的编制、审定、申报、推广应用、监督检查及奖励,并指定专人承办。 第三章工法等级和内容 第七条工法分为国家级工法、省(部)级工法、企业级工法。 1.一级(国家级):其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

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二级(省(部)级)其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国家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三级(企业级):其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公司先进水平,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八条工法的内容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应用实例等。 第九条工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如涉及工法技术属保密范畴的,申报时只需说明其代号、功能、用途、效益等。 第四章工法的编写 第十条工法的编写原则 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第十一条工法的开发程序 工法开发程序:前期调研、情报搜集、资料分析、信息处理、工法选题、现场试验、配备材料、工法编写、工法修改、技术查新、技术评审(鉴定)、工法申报、著作权保护、工法申请。 第十二条工法的选题分类 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

四川省工程建设工法示范文本

工法文本 (示例) 目录 一、前言 二、工法特点 三、适用范围 四、工艺原理 五、施工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 六、材料与设备 七、质量控制 八、安全措施 九、环保措施 十、效益分析 十一、应用实例

一、前言 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二、工法特点 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施工工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方面的先进性、可靠性、新颖性等。 三、适用范围 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四、工艺原理 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一)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按照工艺生成、发展、形成的顺序和工程规律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文字不易表达清楚的内容,附以

必要的图件、表格等。 (二)工艺流程重点阐述基本工艺过程、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代。 (三)操作要点重点阐述操作条件、操作方法、重点环节、质量与安全保证等基本内容。 (四)劳动力组织。 六、材料与设备 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耗能及数量。涉及新型材料的,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七、质量控制 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行业、地方质量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明确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八、安全措施 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行业、地方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所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和预警事项。

电力建设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XX版)

电力建设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XX版) 电力建设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2010版) 为指导电力建设企业编制电力建设工法,规范电力建设工法的编制内容与申报程序,根据中电建协《电力建设工法管理办法》(中电建协〔2007〕53号),制定本指南。 一、电力建设工法的编写原则 电力施工企业在编制电力建设工法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工法务必是通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电力建设工法编写应要紧针对某个单位工程,也能够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务必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应当按照《电力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与顺序进行编写。 工法编写的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电力建设工法的选题分类 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有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者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专项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省(部)级、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进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4、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对若干个分部分项工程工法进行整理而

形成的综合配套的大型施工工法。 三、电力建设工法的编写内容 电力建设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操纵、安全措施、效益分析与应用实例等11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与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者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与新颖性。 3、适用范围:适宜使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者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者事物进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关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晰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2)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与相互之间的关系与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使用流程图来描述。关于构件、材料或者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易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待。 6、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要紧材料名称、规格、要紧技术指标;与要紧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7、质量操纵:说明工法务必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与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

工法申请范文

附件 公司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一、工法的编写原则 在编写公司工法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工法编写内容 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是工法的重要内容。应该按照工艺发生的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编制工艺流程,并在操作要点中分别加以描述。对于使用文字不容易表达清楚的内容,要附以必要的图表。 (2)工艺流程要重点讲清基本工艺过程,并讲清工序间的衔接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所在。工艺流程最好采用流程图来描述。对于构件、材料或机具使用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流程变化,应当有所交代。 6.材料与设备:说明工法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名称、规格、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主要施工机具、仪器、仪表等的名称、型号、性能、能耗及数量。对新型材料还应提供相应的检验检测方法。 7.质量控制:说明工法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名称和检验方法,并指出工法在现行标准、规范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并要列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以及达到工程质量目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 8.安全措施:说明工法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的法规,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安全预警事项。 9.环保措施:指出工法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法规中所要求的环保指标,以及必要的环保监测、环保措施和在文明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0.效益分析:从工程实际效果(消耗的物料、工时、造价等)以及文明施工中,综合分析应用本工法所产生的经济、环保、节能和社会效益(可与国内外类似施工方法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11. 应用实例:说明应用工法的工程项目名称、地点、结构形式、开竣工日期、实物工作量、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并能证明该工

(2021年整理)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1

(完整)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1的全部内容。

关于印发《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的通知 建协[200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业协会(联合会、施工行业协会),有关行业建设协会,国资委管理的有关建筑业企业: 为规范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和申报程序,指导建筑业企业编写国家级工法,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精神,我们编制了《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并经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审查同意,现予以印发。 附件: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抄报:会长、副会长 抄送: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山东省、江苏省建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为指导建筑业企业编写国家级工法,规范国家级工法的编制内容和申报程序,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制定本指南。 一、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原则 建筑业企业在编写国家级工法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国家级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编写. 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国家级工法的选题分类 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