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简答、论述1-8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1-8章)

简答、论述

1、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

答:一、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

二、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三、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2、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答: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职能。大学真正的使命是培养素质优良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推进科学技术发展。首先,高等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主要途径;其次,高等教育是发展科学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手段。

三、服务社会发展需要。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3、欧洲中世纪大学有何特点?

答: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宗教性等特点。中世纪大学传播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等办学理念,为欧洲近代大学的崛起准备了精神条件。

4、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答:一、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专科教育,形成适应大众化教育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高等教育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多样化需求

二、在高等教育的运营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地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和大学自治的关系。

三、社会和高校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5、高等教育怎样体现以人为本?

答: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首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把学生培养成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

6、如何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答:为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规模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想协调。避免盲目升格、攀比,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大力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优势互补、共同努力。

7、如何把握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在涵义上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其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而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结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定任务,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联系的,但不能相互取代。

8、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掌握)

答:从总体上讲,在现有社会历史条件下,两者的关系是既相一致又相矛盾的,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日趋走向统一。

1、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在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其一,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其二,两者互为发展的条件。其三,两者是在互动中发展的。其四,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这是认识两者一致性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性。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是就其本质的关系而言的,然而当社会历史条件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发展机会的矛盾,即社会只能提供部分人发展的机会,而另一部分人却得不到这种机会,由此产生一部分人的发展与另一部分人的受到限制的发展的矛盾。其二是发展取向上的矛盾,即社会出于分工的需要与整体发展的需要对个体发展提出的要求,与个体个性自由发展的要求之间所产的矛盾。

9、高等教育目标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根据全面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目标系统的要素由知识、能力、品德、体质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所构成。(一)、知识。所谓知识素质是指个体对人类知识的掌握,也就是有选择地将客体知识转化为个体所具有的知识。(二)、能力。从心里结构上划分,可将能力分为三种,一是一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二是特殊能力,即专业能力;三是创造能力,是一般能力同特殊能力的最佳结合,也是能力的最高层次。按认识与实践的功能划分,可将能力分为三种,一是掌握知识的能力,即学习能力;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实践能力;三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即科学研究能力或创新能力。(三)、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分为四个方面,a 健康的情感与意向心理品质,是指需要、冬季、兴趣、情感、意志、理想等因素。b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C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内容的思想观念。d政治信仰与政治态度。(四)体质。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性,一般认为包括体格、体能(体力)和身体适应能力。

10、简述高等教育目标系统的整体框架

答:根据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全面理解即发展要素的分析,并根据高等教育实施过程的特点,高等教育目标系统可按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分类框架建立。

(一)普通素质。普通素质是指不分专业、不分层次,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它所反映的是对人与人才素质的普遍要求,主要由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与身体素质所构成。

(二)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指学生为适应本专业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其主要素质要求是:1、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理论基础、专门知识及相关科学的知识;2、掌握本专业的方法和技能;3,、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的能力;4、了解与熟悉本专业国内外发展的动态和趋势;5、对本专业社会价值的认同与对专业的热爱;6、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须的职业道德;7、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心理与身体条件。

11、如何认识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记要点)答:相同点:1、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2、培养目标的共同性;3、管理上的共同性;4、衡量教育质量有一个共同标准。

不同点:1、教育类型上的区别;2、培养目标上的区别;3、专业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4、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区别;5、办学体制上的区别;6、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区别。

12、如何优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了解)

答:1、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本科专业;2、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3、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4、提倡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5、重视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6、要求高等学校加强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改造。

13、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掌握、记要点)

答:1、经济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科学技术因素;4、教育因素;5、区域因素。

14、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高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助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所谓现代学校制度,一是学校举办的制度,二是政府管理学校的体制,三是学校内部管理(治理)结构。前两方面实际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后一方面包括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及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一、围绕大学基本任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二、运用法制规范政府与学校行为,三、通过中介组织调解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四、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15、大学内部制度建设有哪些主要环节?

答:1、大学去行政化,2、制定大学章程,3、强化大学教授治学,4、建立更为积极有效的用人机制,5、改进高等教育质量评鉴方式,6、建立总会计师制度,7、扩大学校与社会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