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本文分析了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1.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2.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
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3.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
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
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4.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
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
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解决方案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畜牧业对内蒙古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国家农村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求,内蒙古畜牧业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产能过剩。
由于过去几十年来,内蒙古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动物数量过多。
这造成了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市场供需失衡等问题。
因此,需要减少畜禽养殖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其次,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二是粮食与饲料不足。
由于内蒙古草原资源丰富,且适合放牧,因此养殖业一直以来主要依赖天然草原饲料。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农村面貌转变和其他种植业的发展,导致粮食和饲料供给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畜牧业的研发投入,推动畜禽饲料科学化和产业化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增加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
第三,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三是市场需求差异。
随着国家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和质量要求更高,对有机、绿色和优质畜产品的需求增加。
因此,内蒙古畜牧业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高品质和有机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四是科技创新不足。
畜牧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
然而,内蒙古畜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不足,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要解决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控制养殖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畜禽养殖效益;2.加大对畜禽饲料科学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研发投入,提高饲料转化效率;3.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高品质和有机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满足市场需求;4.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技术研发和转化能力。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畜牧业现状以及发展建议

在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较 好的地区建立示范基地, 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 营模式。
加强合作交流,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加强国内合作
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推动生态畜牧业的发 展。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提高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畜牧业的 国际竞争力。
感谢您的观看
生态畜牧业的推广也得到了广大牧民的支持和 认可,他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模式对保护草原生 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尽管政府出台了政策措施,但执 行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如资金分配不均、技术指导不到
位等。
气候变化对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 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草场 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给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通过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 入。
加强政策扶持,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
01
02
03
制定优惠政策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如 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 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生态 畜牧业。
加强技术培训
加大对技术培训的投入, 提高农民的养殖技术和环 保意识。
建立示范基地
模式逐渐面临挑战。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政府开始 大力推广生态畜牧业,以保护 草原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
。
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生态畜牧业 的发展,包括补贴、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等。
呼伦贝尔市已经建立了一批生态畜牧业示范基 地,这些基地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 畜牧业现状以及发展建议》
2024年内蒙古畜牧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内蒙古畜牧市场分析现状简介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和丰富的畜牧养殖经验。
本文将对内蒙古畜牧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
1. 畜牧业概况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牧区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
畜牧业是内蒙古的重要支柱产业,对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和农牧民收入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1.1 畜牧业发展历程随着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也逐渐取得了较快的增长。
畜牧品种的多样化,养殖技术的改进以及政府在畜牧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内蒙古的畜牧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
1.2 主要畜牧品种内蒙古的畜牧业以牛、羊、马为主要品种。
其中,肉牛和绵羊是内蒙古的养殖重点,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较高。
此外,奶牛和奶羊养殖业也在内蒙古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 畜牧市场现状内蒙古的畜牧市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
2.1 市场规模内蒙古的畜牧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随着国内对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内蒙古的畜牧产品供应也在逐年增加。
据统计,2019年内蒙古的畜牧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xx 亿元,同比增长xx%。
2.2 市场竞争格局内蒙古的畜牧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上有众多的畜牧养殖企业和个体户,产品竞争较为充分。
同时,外地畜牧产品也进入内蒙古市场,增加了市场竞争的程度。
2.3 市场需求分析内蒙古的畜牧产品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随着国内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外地市场对内蒙古的畜牧产品也有一定的需求量。
然而,畜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制约了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3. 畜牧市场发展趋势内蒙古畜牧市场在未来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3.1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畜牧业也在加速向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技术创新将会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推动畜牧市场的发展。
3.2 环保要求逐渐提高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畜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
内蒙古准格尔旗畜牧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内蒙古准格尔旗畜牧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内蒙古准格尔旗畜牧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在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自治区内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准格尔旗畜牧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全面了解准格尔旗的畜牧业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其产业规模、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二、准格尔旗畜牧产业的规模和现状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草原带,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畜牧业。
经调查统计,准格尔旗畜牧业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
截至目前,旗内总牲畜存栏量达到500万头,其中牛、羊、马、骆驼分别占总量的40%、55%、3%和2%。
畜牧业养殖业主要以牛、羊为主导,养殖模式多样,包括放牧、圈舍和半开放式养殖等。
旗内的畜牧业经营主体以家庭农牧民为主,同时也有一些大型畜牧企业。
三、准格尔旗畜牧业的技术水平面对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技术实施情况全面提升的大背景,准格尔旗的畜牧业技术水平也有显著提高。
农牧民正在逐步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授精、精准施药和定向饲养等。
同时,旗内的畜牧技术人员也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接受培训,并与其他地区的畜牧企业进行经验交流,提高了技术水平。
然而,在技术推广、科技研发和人员培养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四、准格尔旗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准格尔旗畜牧业对旗内经济的贡献不可忽视。
畜牧业为旗内农牧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草养殖、农机服务和畜产品加工等。
当地政府积极推动畜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农牧民发展牧场观光、农家乐等新业态,进一步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
然而,由于畜牧业的成本上升和市场供需微妙的平衡,一些农牧民仍然面临着经济困难。
五、准格尔旗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准格尔旗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畜牧业存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措施,保障畜产品的质量。
其次,气候变化对草原的影响,以及草原过度放牧现象的限制,也对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挑战。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发展现代畜牧业是该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与措施。
一、基础条件:1. 自然资源丰富:内蒙古拥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水源资源,气候适宜、土地肥沃,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2. 物种资源丰富:内蒙古有着丰富的牲畜资源,包括羊、牛、马等多种畜禽品种,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3. 传统畜牧业基础:内蒙古有着悠久的畜牧业传统,人们对于畜牧业的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有利于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二、关键措施:1.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畜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对现代畜牧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加大优质高产品种的培育,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和抗病抗灾能力。
2. 加强政策扶持: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给予畜牧业企业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建立畜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畜牧业领域,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3. 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畜牧业的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强畜牧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养殖条件和饲养环境,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养殖场建设,提高养殖设施的科学化水平。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畜牧业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畜牧业专业人才,提升畜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建立大学和职业学校的畜牧业专业,培养更多的畜牧业科研人员和管理人才。
5. 加强合作交流:加强内蒙古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畜牧业合作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经验,促进畜牧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与农牧民的合作,建立畜牧业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内蒙古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础在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畜牧业基础,但仍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政策扶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加强合作交流等关键措施的支持与推动,以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发展区域之一。
目前,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内蒙古拥有广阔的草原资源,适宜畜牧业发展。
该地区依托草原牧业,取得了较大规模的牧业生产。
养殖的主要畜牧业种类包括牛、羊、马等。
其次,内蒙古还积极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加强了畜牧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引进先进技术,并推行科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
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然而,内蒙古畜牧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是环境污染和草原退化。
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和过度放牧,一些地区的草原开始出现退化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其次,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也给畜牧业带来了一定压力。
在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情况下,畜牧品销售受到一定的市场风险。
为了促进内蒙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草原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推动牧场生态修复工作。
其次,进一步提高养殖产业科学管理水平,培养和引进各类畜牧业人才,推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同时,加强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畜牧业的利润空间。
总之,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
挑战。
只有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环境保护以及市场开拓,才能实现内蒙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维度

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维度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大省,其发展对于全国的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农牧业经济的繁荣,也对内蒙古乃至全国的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质量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畜牧业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在内蒙古的农牧业生产结构中,畜牧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农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要实现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就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具体来说,需要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创新,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将畜牧业和农业结合起来,发展畜牧业的附属产业,如畜产品加工、畜牧业旅游等,实现农畜结合,形成农牧业产业链条。
要加强畜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畜牧业作为内蒙古农牧业的主导产业,必须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畜牧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畜牧业方面,应当加大对肉牛、肉羊、奶牛等肉类和乳制品生产的投入,提高畜牧业的产出效率和产品质量。
发展优质肉类产品和有机乳制品等高附加值畜产品,提升内蒙古畜牧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
要加强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牧业智能化、绿色化、环保化。
在农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升农牧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互联网+农牧业”发展,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要注重农牧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减少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农牧业的绿色化发展。
二、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农牧业大省,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农牧业产业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
要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农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要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面临着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牧业科技研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要实现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摘要: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着草畜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对此,应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人工、半人工草地,加快实施牲畜保护工程,提高牲畜防疫水平等,来满足畜牧业经济自身发展和人民消费需要。
关键词: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经济现状;发展问题;发展战略Abstract:Mainly exists in the animal husbandry of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contradiction, weak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structure problem.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adjus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 high standard, high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semi artificial grassland,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vestock protection project, improve the level of livestock epidemic prevention , to meet the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consumption needs.Key words:Inner Mongolia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economic status; development issues ; development strategy草原畜牧业是内蒙古最具有地区特色的传统产业,更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
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历史十分悠久,从草原游牧业到传统草原畜牧业经历了数千年之久。
自解放以来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牲畜头数增加了数倍,畜产品产量成数倍及百倍的增加。
草原牧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牧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
但伴随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更面临着巨大的草原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与快速经济发展的矛盾。
由于几十年来牧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及牲畜头数的不断增加,使草原牧区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人类日益追求物质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要求。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内蒙古畜牧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经过现代开发与发展,已形成具有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畜牧业长久以来在全国人民心目中都是被看作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代号或象征。
当代的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蒙牛、伊利、鄂尔多斯等内蒙古畜牧企业早己是驰名中外著名品牌。
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正在向着多种经营、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科技化方面转变,正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正在努力向着现代化发展方向迈步。
[1]目前,全区畜牧业已经具备了年产260万吨肉类、850万吨鲜奶、11万吨毛、6000吨羊绒、50万吨禽蛋和11000万头只牲畜的综合生产能力。
从发展上看,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经济中,畜牧业一直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
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由1947年931.90万头只增加至2006年的11051.47万头只,增长了10.86倍。
1989年突破5000万头只,1995年突破6000万头只,1997 年突破7000万头只,2004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跨过8000万头只达到9274 万头只。
2005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总数突破 1 亿头只大关,达到 10615.29 万头只。
2006 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再创历史新高。
主要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从 1979年到2006年,肉类总产量由21.8万吨增加到257万吨,增长了11.8倍;牛奶产量由6.7万吨增加到880.45万吨,增长了131.4倍。
2006年,全区粮食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三位,奶牛存栏数和牛奶产量、人均占有鲜奶量均居全国首位,羊肉、半细羊毛、山羊绒、马铃薯产量均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
到2008 年内蒙古自治区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0677.2万头(只),比2007同期下降1.6%;牲畜总增6162.89万头(只),牲畜总增率达55.8%。
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总头数9965.47万头(只),比重为93.3%。
全年肉类总产量219.37 万吨,比上年增长6.3%;牛奶产量912.2万吨,增长0.3%;山羊绒产量6890吨,增长3%;禽蛋产量45.5万吨,增长9.1%。
[2]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草地退化严重人类对天然草原的利用及过度开发也远远超过草原的自然再生力与修复力。
长期以来,随着牧区人口的增长和对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
加之追求牲畜头数增长的经营观念,使草场载畜量加大。
超载过牧及草场开垦严重导致了草原的退化及自然灾害的增多,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天然草地生产力及再生性能逐年衰退。
内蒙古牧区的草原单位面积内牲畜载畜量逐年下降,牧区畜牧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牧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
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在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3]。
沙化、退化草场面积已达2000万hm2左右,全区退化草场面积占草场总面积的比重达29%[4]。
生态环境恶化,草木矛盾的进一步加剧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2、基础设施薄弱畜牧业供水和供电条件差。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
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量。
道路交通条件差,农村牧区通信水平较低。
3、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畜牧业生产区域布局是在长期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其主要特点就是畜牧业生产依据资源优势而分布。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资源优势并不等于经济资源的合理布局。
长期以来,在市场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母畜、良种畜比重严重偏少。
这种结构极大的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同时,这样的生产方式也远远不能满足于当前社会对各种畜产品的需求。
4、畜牧业保障体系不完善。
一些企业依仗自身的强大经济实力和政策优势,与农民签订不规范合同时往往损害农牧民利益,使所签订的合同条款明显不公平。
畜牧原材料产品的价格跌涨幅度过大,没有一定的组织来稳定价格,也没有团体来确保牧民足够的实际利益,同时强制牧民履行应当的义务。
当其他企业或地方的产品价格高时,农牧民往往将产品卖给给价高的企业,从而违背已签订的合同,使企业蒙受损失。
5、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环保设施不完善。
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问题,制约了畜产品向国际市场的进入。
内蒙古的肉食品品种单一,加工不精细,质量不高,很难打入发达国家市场。
尤其是在卫生安全方面,由于我区饲草料安全、动物防疫体系和肉食卫生标准都尚不健全,从而遭到来自国际市场上竞争对手的极力排斥。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1、资源优势内蒙古地区除了长城沿线地带的西辽河平原、土默川平原、河套平原及黄河南岸平原是水热条件适宜于农业耕作的地区外,大部分区域属于草原地区。
草原,简单地说,就是大面积保持着草木植被或灌木植被的地区。
[5]内蒙古有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伊克昭盟西部、巴彦淖尔盟西部和阿拉善盟。
草原面积约有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将近内蒙古总面积的1/2,是我国最大的天然牧场。
[6]东部草甸草原草场,含碳水化合物多,适于发展乳牛、乳肉兼用牛和马。
中部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场,粗蛋白质含量高,适于发展细毛羊、半细毛羊、毛肉兼用羊等,有些地方也适于养些其它牲畜。
西部荒漠草场,多为小半灌木、半灌木和小灌木,富含灰分,适于发展骆驼和山羊。
通常内蒙古东部地区草场较好,产草量较高,一般10至15亩草场可养一只羊,西部地区缺乏天然打草场,载畜量也低,通常需20至30亩甚至更多的草场养一只羊。
[7]2、重点产业内蒙古是我国畜种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不同的草原生态,造就了不同类型的牲畜品种。
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的蒙古系地方品种,有蒙古马、蒙古牛、蒙古羊、蒙古驼、滩羊等,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
内蒙古培育的优良品种有三河马、锡林郭勒马,三河牛、黑白花奶牛、草原红牛、科尔沁牛,毛肉兼用的内蒙古细毛羊、兴安细毛羊、敖汉细毛羊、乌兰察布细毛羊、呼伦贝尔细毛羊,毛用的鄂尔多斯细毛羊、中国美利奴羊(科尔沁型)、科尔沁细毛羊,还有内蒙古半细毛羊、乌珠穆沁肉用羊、罕山白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阿拉善双峰驼,以及乌兰哈达猪、内蒙古黑猪和内蒙古白猪等 27个优良品种。
同时还积极引进了荷斯坦、西门塔尔、安格斯、道赛特、萨福克等一批世界著名优良畜禽品种,还有新育成的呼伦贝尔肉羊和巴盟肉羊两个新品种中巴盟肉羊杂交新品种填补了国内杂交肉羊品种的空白,在提供高档畜产品和支援区内外畜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区良种、改良种牲畜占全区牲畜总头数比重达到93%,基本实现了畜禽良种化。
尼特羊和内蒙古美利奴型细毛羊等。
目前,平均每头肉牛的产肉量为136.51公斤,绵羊个体产毛量为3.24公斤,山羊个体产绒量0.3公斤,母牛个体产奶量734.75公斤,家禽个体产蛋量4.76公斤。
[8]3、发展步骤与目标(1)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畜产品质量。
调整品种结构,重点抓好牲畜品种改良和选育工程。
提高良种和改良种牲畜比重是形成优势产品的关键。
2004年,内蒙古地区肉羊的平均胴体重15.8公斤,而世界肉羊的平均胴体重为20公斤,澳大利亚21公斤,美国29公斤;我区肉牛平均胴体重160公斤,而世界肉牛平均胴体重212公斤,美国327公斤,加拿大334公斤。
[9]根据各种畜产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今后畜牧业结构调整,突出奶类和优质细羊毛生产为重点,国家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牧民饲养优质品种。
(2)调整草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人工、半人工草地。
草原生态是全国性公共物品,草原的首要功能应是生态保护功能。
[10]应当因地制宜地引进、推广优质牧草品种,增加高效益规范化人工草地的种植面积以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
截至2004年,内蒙古地区保有人工草场面积达到274. 93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4%,与国外畜牧业大国相比有很大差距。
1996年世界各国人工草地面积在草地总面积中的比重,美国9.5%,俄罗斯为10.6%,加拿大为24%,法国为32. 6%,英国为59%,新西兰60%,荷兰为80%,丹麦、德国、瑞典都为7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