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神话中的古代中国

历史与神话中的古代中国
历史与神话中的古代中国

远古华夏(炎黄)、东夷、苗蛮三大氏族集团的交往史

考古发现所证实的华夏(炎黄)、东夷、苗蛮三个集团的交往史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韩建业, 1996:78-82;郭大顺;1998:293-95;张学海,1998:309)。

第一阶段是后期仰韶文化的兴盛。这一时期(公元前5000至3500年)的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发展快、分布广、影响大。庙底沟文化的典型文物是饰回旋钩连纹或花瓣问的彩陶,在大汶口和大溪文化也被普遍发现。这说明仰韶后期文化范围遍布江淮河汉流域,覆盖了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个中原因可以用华夏对东夷战争的胜利来解释。据古史传说,“神农氏衰,诸侯相侵伐,黄帝执蚩尤而杀之,诸侯咸归”(《史记?五帝本纪》)。蚩尤是东夷集团的首领,传说他与华夏集团的首领黄帝在涿鹿大战,战败被杀。华夏集团的势力也因此扩展到东夷,乃至苗蛮控制的地区。

第二阶段是仰韶向龙山文化的过渡。这一时期(公元前3500至2500年)的仰韶文化停滞不前,而大汶口文化发展很快,且与沿江海的石家河文化和良渚文化关系密切,这些文化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文物是素雅精美、薄胎细腻的黑陶。在这一时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黑陶代替了彩陶、鬲代替了酉瓶的倾向,这标志着仰韶终被龙山文化所代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东夷在与华夏集团的融合过程中增强了实力,又向苗蛮地区扩张,势力超过了华夏集团。史书对这种情况有两种不同的记载。一是说东夷在涿鹿战争之后,继续侵扰四邻:“伏蚩尤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皆为殄灭”(《五帝本纪》正义);二是说东夷服从华夏集团,重新强盛:据《逸周书?尝麦篇》:黄帝“执蚩尤…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少昊清”是东夷人,“鸟师”指东夷的军队,黄帝的策略是“以夷治夷”,他甚至把他的孙子颛顼寄养在东夷。《山海经?大荒东经》说“颛顼孺于少昊”。“孺”与“乳”相通假,就是说,颛顼幼时被少昊族养育。《帝王世纪》也有“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的说法。颛顼的族名是高阳氏,该族大概是华夏和东夷集团通婚的结果,他们按父系属于华夏,按母系属于东夷。自颛顼之后,华夏与东夷在的种族分别已不明显。史书上记载的既属于华夏、又属于东夷的种族不在少数。正是华夏与东夷的融合,创造了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开创者颛顼的一个伟大贡献是实行了宗教改革,“命重黎绝地天通”。颛顼的统治中心可能在东夷,但他的势力范围扩展到苗蛮,高阳族在江淮和南方的广泛分布与处处可见的龙山文化遗迹是相适应的。

第三阶段是中原龙山文化的兴旺。这一时期(公元前2500至2000年),龙山文化东移到中原,与石家河文化在地理上不再相连。中原龙山文化是在龙山文化的基础上华夏族和东夷族进一步融合的产物。华夏族的仰韶文化在前一阶段被龙山文化与燕辽地区的红山文化所吸收,这种情形可能与华夏族向东和向北的迁移有关。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华夏—东夷族在中原形成了综合性的文化形态。在晋南襄汾发掘的陶寺文化类型集中了仰韶、红山、大汶口、良渚等文化的特征,与史书记载的万邦林立的尧舜时代,各国由四面八方“之中国”,进行“朝觐”、“讼狱”和“讴歌”的盛况是一致的;因此有人说,陶寺文化是陶唐氏的遗址。中原龙山文化的后期,石家河文化消失,而中原龙山文化的分布扩展到西至陕西西部、北达河北南部、东到鲁西南、南抵江淮的广袤领域。据史书,这一时期,尧舜禹三代一直在向苗蛮用兵:“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禹攻三苗而东夷之

民不起”。至此,苗蛮集团在中国历史中消失了,华夏和东夷文化构成了以后的夏商周的三代传统。

汉族雪球滚动图象

中国古代有多少原始部族?没有人说得清。但人们相信:在史前的传说时代,有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族团:昊族东夷族团、神农炎帝族团、轩辕黄帝族团。

东夷族团,齐鲁史前文化的创造者,是一个文化源远流长、富于创造和开拓精神的庞大部族。考古学有证据表明:其时,东夷文化较炎、黄族更为先进。然而,起自西方的炎帝族首先东进,由中原至齐鲁;之后,起自西方黄帝族亦继炎帝之后东进。黄帝的力量首先受阻于炎族,之后又遭遇了东夷的顽强抵抗。然而,黄帝在打败了炎族末代帝王俞罔后,又战胜了东夷首领蚩尤。

黄帝的胜利导致了我们生存的这片大地上的第一场文化大融合。

“所谓东夷史前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也不单是东夷创造,而是东夷与炎、黄三族共同创造的。是炎、黄、夷三大族团融合促进了齐鲁新石器文化的大发展,使之达到了史前文化的最高峰,最早迎来了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

夏朝,占领齐鲁西部而与东部夷人对峙四百余年,却最终未能有效地征服东夷;商朝灭夏后,继续与东夷对峙;然而终商一朝六百年,直至商纣王灭亡之前,商还在对东夷用兵,并未使东夷臣服。虽然如此,商在局部区域却较夏朝向东有所推进,并在这些辖区内完成了部分融合。

其时,商文化、周文化是主流文化;齐文化、鲁文化是亚文化。然而,当公元前六世纪中叶来临时,齐鲁文化却攀上它的光辉顶点。孔子出而儒家立,孙子出而兵家立,墨子出而墨家立——他们皆出自齐鲁,并共同开启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英雄时代。儒墨并为显学,以仁爱、兼爱相争,是那个时代争吵得最为激烈的两种声音;儒墨争峰,进一步开启了诸子百家大争鸣时代。

孔子之后二百年,齐国在首都临淄稷门之下设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使当时几乎所有的文化名人趋之若鹜——包括孟子、荀子这样的一流思想家,悉皆奔赴;稷下学宫遂成为百家争鸣的大舞台。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齐鲁文化,事实上是融合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而形成的。而正是因为这样名乎其实的百家争鸣,促成了人文的大同化,并使中国文化逐步走向新的融合。

在学者看来,由齐鲁文化带动而形成的文化大融合,最终使中华古族融合为一体。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者认为对于齐鲁地域文化的分析,提供了了解汉民族形成的一个核心典型——“春秋战国发祥于齐鲁之地的儒学及大一统思想,为齐鲁文化增添了恒久的内聚力,使齐鲁之地形成汉族地域性‘雪球’。由于大致相同的原因,汉族形成了十多片这样的地域文化雪球,这些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引发的交流,就形成了一个更大的雪球滚动,并加大加快了汉族的一统化,这便是汉族族体形成的过程。”

"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夏、商、周、楚、越等古代民族,就象是茫茫一片白雪;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把这些雪片往一起团弄着;到秦汉时已团成了一个结实的雪球;而雪球滚动

的主要动力,就是地域、族群长久融合所形成的文化特质及其产生的内聚力、吸引力;从此,这个雪球就带着自己特有的内聚力和吸附力,在神州大地的雪原上翻滚着,越滚越大……"中国远古部族

1、李济《中国民族的形成》:“(1)基本成分,达半出于蒙古血统。……(2)很显然地,除了蒙古种以外,中国民族在尚未形成期间,这一地域内已有若干非蒙古种的血统成分,散居各处。(3)中国民族的形成,固然由于血统近似的基本原因,但生活方式的同化力,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中国民族主要成分有五:黄帝子孙、通古斯、藏缅族群、孟——高棉语群、掸语群。次要成分有三:匈奴、蒙古、矮人。这是第一部科学研究中国人种学的著作。“很早以来,华北平原就是许多不同民族支系汇集的场所,而原始中国人群就是部分地由这些民族集团融合而成的。虽然如此,我们必须记取的,即在这些支系中占优势的集团无疑是蒙古人种集团。”

2、中国文明的原始问题

李济《殷墟铜器五种及其相关问题》:一、青铜业至殷已鼎盛,大约来自南方,殷文化中不少来自南方的成分可为佐证。二、形制来源较复杂,如空头斧与矛大约全为西方式,但句兵却为中国产,大部分礼器为中国分明。三、殷商时中西关系正如仰韶时代,中国接受西方一部分文化,但加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四、殷商前,仰韶后,黄河流域一定尚有一种相当于欧洲青铜早、中期和中国夏及商前期的青铜文化,尚待发现。

3、李济从小屯出土的一些器物上断定,殷代甚至更早时期,中国就已经与外部世界有着多方面的接触。他将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陆续在华北一带出现的文化现象分作14类,明确为本土发明的有:骨卜与龟占、稻黍的种植、水牛的驯服、蚕桑的出现与发展,青铜业中大部分礼器与若干武器;显然是外来或受外来影响的有:铸铜业、车战、以人殉葬、小麦;尚难断定来源者:水牛以外家畜的豢养、版筑的营造方式、文字的开始、制陶技术、埋葬风俗、村落组织。特别在青铜器中,有带插口的斧和矛头;在陶器中,有喇叭形及圆底的罐;在石器中有字形的斧和凿子。——所有这些都是文化移植的结果,说明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同周边地区有了交往。

他说:“殷商时代的中国文化……发展的背景,我们认为是一种普遍传播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始文化。在这种原始文化的底子上,殷商人建筑了一种伟大的青铜文化。而青铜文化本身却有它复杂的来源,这些来源中,有一部分,我认为是与两河流域——即中央亚细亚有密切关系的。”

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与远在两河流域的西方民族间似已有着文化上的接触了。他又说:“2000年来中国的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情;这是一个大大的错误,我们应该觉悟了!我们更老的老家——民族的兼文化的——除了中国本土以外,并在满洲、内蒙古、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一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栖息坐卧的地方;到了秦始皇筑长城,才把这些地方永远断送给‘异族’了。”

李济强调殷商文化是一种多元复合文化,不是单纯的古代中国文化,而是本土、西亚、南亚文化的复合体,见解独特,给人以无穷的启发。他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里而来研究的态度,是他所主张的人类学派古史观的一个重要成分。

4、徐旭生:把古代部族分成三个不同的集团——华夏、东夷、苗蛮,它们对于中国的文明发展都有贡献。三集团之间时而战争、时而和亲,相互交往频繁,最后融和,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其中华夏集团包括两个氏族:黄帝和炎帝,地理分野在西北方,即今青海、甘肃的洮河、黄河、湟水、大通河一带,因为“近数十年来考古学者在那一带所得的彩陶大约就是当日华夏集团居住时的遗留。”

随着考古学的迅速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材料和成果相继出现,1959年,徐旭生又作了修正:“华夏集团离开昆仑丘脚下东行的时候,陶器或尚未发明,直等它到三省交界的附近,这就是说在炎、黄已经分支以后,才有仰韶陶器的发明。此后,留守昆仑丘脚下的氏族受东迁各民族的影响,才也制造此类陶器。”这仍是一个假说,他“希望以后的考古工作人员注意此问题,用实证予以肯定或否定。”

东夷集团:太昊、少昊、蚩尤属这一集团,其所居区域,北自山东北部,西至河南东部,南到安徽中部,东达于海。

苗蛮集团包括三苗、伏羲、女娲、楚等,地域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为中心,北到河南西部的伏牛山脉,东至吴越两地。

徐旭生划分三集团的标准,主要着眼于文化方面,而血缘关系则并不重要。他批评了那种“总是自认为华夏,并不知道古代除华夏之外还有其他两个源头”的错误观念,指出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组成来源复杂多元,而非纯粹单一。

他还认为,中国古史有三大变化:第一次是华夏族与东夷族渐次同化,氏族林立的中国逐步合并,组成若干大部落;第二次是黄帝死后,高阳氏(综合华夏、东夷两集团文化而形成的部落)出现,这时已是氏族社会的末期,生产力有了发展,贫富分化加剧,出现了社会分工,宗教方面以帝颛顼“绝地天通”改革对后世影响最大;第三次是大禹治水后,氏族制度逐渐解体,建立了有管理职能的国家,夏代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人类从此摆脱野蛮而进入文明社会。

徐旭生所提出的三集团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事实上,华夏、东夷、苗蛮之间互相交流,血缘与文化逐渐融合同化,形成一种高层次、共同的文化——汉民族文化。验之于考古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的分布、交流与融合的情况,大致与此近似。“三集团说”在考古文化上的意义,是首先提出了区域文化的概念

5\张光直: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几个现象都与财富的累积和集中有关,“第一,中国古代文明的生产工具、技术与文明产生以前的生产工具、技术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宗族制度在中国古代文明社会里面,是阶级分化和财富集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从史前继续下来的,是供给中国古代财富积累与集中的重要工具。”[42]而财富的累积与集中主要是靠政治程序达成的。以巫师沟通人鬼为主要特征的萨满教,在中国文明尤其是国家政治权力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文明起源进程肇始于龙山时代,完成于夏商周三代初期,期间中国各区域文化彼此间交往频繁,从而促进了文化和社会的变化,导致中国作用文化圈向国家、城市、文明的过渡。

他将新石器时代文化分成八大相互作用圈,以此来解释中国古代文化形成的过程。也就是说,考古发现的大汶口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类型都证明了中国古代的国家未曾单独出现,而是成双地出现或者出现于复合的网状组织之中,即中国文明的起源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把殷商文明与中美的奥尔美克(Olmec)和玛雅(Maya)等文明看做同祖的后代,把它们的祖型文化(可以追溯到10000多年以前美洲印第安人祖先还在亚洲的旧石器时代)叫做‘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

6、苏秉琦

文明起源的古文化、古城、古国三阶段发展论.

古国、方国、帝国是国家形态发展的三部曲,中国国家形成过程中有北方原生型、中原次生型和草原续生型三种模式。

把全国的新石器文化及部分青铜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除传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大汶口文化、石峡文化……犹如满天星斗,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中国文明历史这一举世无双的特色,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传统形成的依托,使中国与世界文化接轨以及实现古与今的接轨成为可能。

古文化、古城、古国三个概念中,古文化指原始文化;古城指城乡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而不必专指特定含义的城市;古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三者有逻辑的、历史的内在联系,是把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间环节。中国国家起源发展阶段的三部曲和发展模式的三类型说,三部曲是古国——方国——帝国;三类型是:北方地区的原生型,距今八千年前的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和龙纹装饰,说明当时社会分工已导致社会分化,是文明的起步时期;此后中原与北方古文化结合,产生了红山文化坛庙冢,这是五千年古国的实证;距今四千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在内蒙古赤峰市北英金河畔筑起的链锁式石砌城堡带,与秦汉长城大体平行,是原始长城,说明这是夏商之间独霸一方的方国;渤海湾北岸绥中——北戴河之间的秦“碣石宫”建筑群,则是秦统一帝国的象征。中原地区为次生型,以四、五千年间出土庙堂礼乐器的晋南陶寺遗址为中心,是南北、东西文化汇集产生古国,与古史记载尧舜时代洪水到大禹治水过程吻合,并孕育夏商周三代文明。北方草原地区为续生型,随着秦汉帝国的解体,北方草原因沙漠化加剧等自然环境变化等原因,出现了北方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他们入主中原并在历代改朝换代中唱了主角,清朝开国史继承了鲜卑、契丹的事业,使自秦汉以来以筑长城、设重防、把草原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对立起来的格局奇迹般、一劳永逸地结束了。

7、《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龙山时代的诸考古学文化,“分别同传说中的黄炎、两昊、越和三苗等集团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集团后来又发展为华夏、东夷、吴越、荆楚等族系”,并说“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实际反映着民族文化区的萌芽和初步形成。

中国神话传说故事

篇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海洋里面。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1、盘古开天:传说很早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那个时候世界上什么生物也没有。盘古在这片混沌的天地间孕育了18000年后,醒了过来。他将天地劈开,变成了两部分,头顶的叫天,脚下的叫地。盘古施展神功,一直将天变得很高很高,天地之间的距离变得足够大。后来盘古实在太累了,就躺到地上死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头发变成颗颗星星,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树木花草,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汗水变成雨露,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了五座大山。寓意:鼓励人们要有强大的力量,来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光明。会对人类以及万物的起源有一个新的神话式的了解。 2、女娲造人:女娲是一位女神。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感到寂寞,于是她想照着自己的样子,用泥巴和水,捏出一些小东西来,她把这些小东西称作“人”。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女娲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寓意:因为女娲的慈爱和善良之心,才有了伟大的人类。女娲在神话中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3、后羿射日:十分艰难。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颗太阳被射落了。接着后羿又连续射掉了八颗太阳,最后只剩下了一颗。人们终于从炎热的生活里面脱离出来,再也不用受苦了。后羿也被奉为英雄,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广为传颂。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勇敢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后羿的勇敢值得人们敬佩,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4、女娲补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把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灾难,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选用各种五色的石子,用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寓意:女娲对人类的爱心值得我们学习。 5、大禹治水:古时候,人们时常受到洪水的侵害。大禹主动请缨,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前人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 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 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 的灵魂安静。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虽然在欧美奇幻中很少出现,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神 话传奇中,它们却以尊贵无比的四圣兽身份出现。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 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

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 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奇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 是长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 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许多以 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相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 上的白虎像。 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因 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所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的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而朱雀却是 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在日本的漫画和游戏里,朱雀都是作为强力呼唤兽或者妖兽出现的,比如漫画《幽游白书》和依据漫画改编的同名游戏。 玄武,也叫“真武”,俗称“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 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 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但宋朝忌讳玄字,因而改称真武。玄武又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以前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 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 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称北冥,听到这个名字估计许 多读者又联想起北冥归海,还有金庸老先生笔下人物逍遥子的《北冥 归海》。 【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的山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可是 你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终年四季如春, 是一片富足漂亮的乐土。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精选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精选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传说故事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精选(一) 女娲是一个人身龙尾的女神。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也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 女娲滑行在大地上,羡慕盘古身体上那些优美结构,她热爱树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于那些更活泼、更富有朝气的鸟兽虫鱼。在把它们打量了番后,女娲认为盘古的创造还算不上完整,鸟兽虫鱼的智力远远不能使她满足。她要创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灵。这样,世上就会有了能主宰和管理万物的生命,也就不会仅仅只是野草漫山、野兽成群、飞禽成帮,世界也就不会寂寞和荒凉了。 于是,当女祸沿着黄河滑行,低头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时,不禁高兴起来。她决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女娲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这些泥人几乎和她一样,只不过她给他们做了与两手相配的双腿,来代替龙尾巴。女娲朝着那些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女娲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自然界一种好斗的雄性要素,于是他们

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气自然界一种柔顺的雌性素,于是她们便成了女人。这些男男女女的人们围着女娲跳跃、欢呼,给大地带来了生机。 女娲想让人们遍布广阔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于是,她想出一条捷径。她把一根绳子放进河底的淤泥里转动着,直到绳的下端整个儿裹上一层土。接着,她提起绳子向地面上一挥,凡是有泥点降落的地方,那些泥点就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女娲就这样创造了布满大地的人们。 为了使人类绵延不绝,女娲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让男女互相配合,生儿育女,使人类能繁衍连续至今。 女娲的儿女们在大地上幸福美满地生活着。可是,天有不测风去。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不周山,结果将这座撑天的大柱撞塌了,半边天便塌了下来,天上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大地也被震荡得多处破裂。裂口中爆发出的火焰燃烧着人们的房屋和农作物。洪水漫过两岸,地下的水流也从其他隙缝中喷涌出来,淹没了大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女娲满怀恐惧地望着成千上万的你饿死和淹死。她决心要拯救她的孩子们,解脱她的儿女们的灾难。女娲滑到黄河边,挑选了许多五彩缤纷的石头,把它们放在熔炉里熔化,再用这些熔化了的液体把天上的洞补起来。女娲不停地补呀补呀,九天九夜过去了,天空终于被补好了,大地放晴了,天边出现了五色云霞。现在雨过天晴后出现的

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人物的先后顺序

关于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人物的先后顺序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繁复驳杂,现择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中华文明传承具有深远影响的部分主要人物给以简介。 盘古、伏羲和女娲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自应为中国最早之神话人物; 相传女娲和伏羲氏是兄妹二人。女娲造人、女娲补天,说明其应为中华早期女神; 伏羲氏“始作八卦”,此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滥觞。又传其曾作网罟,说明其时当为早期渔猎时代。 有巢氏和燧人氏 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燧取火”,说明其时人类已经进入巢居穴居和人工取火的历史时期。故其所处时期应晚于前述盘古、伏羲和女娲等。 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共同缔造华夏族,其为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故我们今日犹被称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炎帝即为神农氏,其身处时代农业经济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相传神农尝百草,始成草药济世。 黄帝应比炎帝稍晚,二者同为少典氏之后裔。黄帝族系与炎帝族系后战于阪泉,黄帝获胜后两大族系结成联盟、相互融合。黄帝族系

后又与东方九黎部族大战,取胜并斩杀九黎首领蚩尤。 颛顼和帝喾 颛顼为黄帝之孙,帝喾为黄帝之曾孙,但二者仅是伯叔与侄子的关系。 颛顼在位期间,进行原始宗教改革:废止“人人通神”的成习,改为设置专职巫师以通神,从而提高了神的地位,改变了“人神不明”的状况。 唐尧、虞舜和夏禹 尧、舜、禹皆为黄帝后裔,三人在位时期最重要的事件当属禅让和治水。 尧为帝喾之子,其年老后禅让王位于舜。 舜为颛顼第六代孙,其摄政期间遇洪水泛滥。先令炎帝族系之后共工氏治水,共工氏采取土淹之法治水不成而被流放;又令鲧继续治水,鲧沿用土淹之法治水不成而被杀;后又令鲧之子禹继以治水,禹遂联合炎黄两大族系同心协力,采以疏导之法导水入海终于治水成功。舜年老后也禅让王位于禹。 禹年老后传为于其子启,启立国夏,至此禅让制度被“家天下”所取代。 另:尧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舜都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共工氏受封于许(今河南许昌),鲧受封于嵩山号嵩伯,禹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 又:三皇: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 西域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活跃的舞台,西域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也拥有各自的独特的特征。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国古代人物神话故事篇一: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在我国已经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因为融入了一个凄美的民间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现在许多青年男女将七夕节作为中国式情人节。 小时候,听老人们是这样讲述牛郎织女故事的: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想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

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夸父逐日...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中国有的地方还将大山叫做"夸父山",以纪念夸父。 篇二:西圣王母 《山海经.西山经》载:「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载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大致像个人,形状威猛,掌管灾厉(瘟疫)和刑罚的怪物。另据「列仙全传」所载: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西王母是汇集西华奇妙真气,

降诞于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阴灵真气,是洞阴至尊。传说中的女神。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篇三: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发鸠山。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篇四:北溟鲲鹏 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篇五:千年应龙 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根据《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

中华神话故事

中华神话故事 篇一:中国神话传说故事 篇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 海洋里面。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 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 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典 文化。 1、盘古开天:传说很早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那个时候世界上什么生物也没有。 盘古在这片混沌的天地间孕育了 18000 年后,醒了过来。他将天地劈开,变成了两部分,头顶 的叫天,脚下的叫地。盘古施展神功,一直将天变得很高很高,天地之间的距离变得足够大。 后来盘古实在太累了,就躺到地上死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 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头发变成颗颗星星,鲜血 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树木花草,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 属, 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 汗水变成雨露, 盘古倒下时, 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了五座大山。 寓意: 鼓励人们要有强大的力量,来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光明。会对人类以及万物的起源有一个新的神 话式的了解。 2、女娲造人:女娲是一位女神。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感到寂 寞,于是她想照着自己的样子,用泥巴和水,捏出一些小东西来,她把这些小东西称作 “人”。 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 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女娲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 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 她工作了很久, 双手都捏得麻木了, 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 她想这样下去不行, 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 伸入泥潭, 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 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 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 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 到处有了人。寓意:因为女娲的慈爱和善良之心,才有了伟大的人类。女娲在神话中是中华民 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 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3、后羿射日:十分艰难。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 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爬 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 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 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颗太阳被射落了。接着后羿又连续射掉了八颗太阳,最后只剩下 1 / 13

《中国古代神话体系》讲义

首先,中国上古时的确没有专门的,权威的,成体系的上古神话的整理著述,所有神话传说都来自于各种笔记,诗文,散文,个人著述等等的片段,包括《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三五历记》《帝王世纪》等等,因此众说纷纭,版本复杂,我能轻易列举十几种三皇五帝的说法,且相互矛盾,涉及他们的世系就更是一团乱麻了,我要是在这里分门别类讲一遍,别说我自己就觉得烦,诸位读起来也肯定要大呼用户体验太差。 因此在这里所记述的,是我从中整理出的,以主流性,多数性和不自相矛盾性为原则的上古神话体系,我会尽量都说明出处,做到有理有据,挑战到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的,也会论述清楚。下面开始正文: 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这么分,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神话时代,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可以称之为英雄时代,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腹黑男帝尧是连接两个时代的关键。 下面开始神话时代的主线剧情叙述:天地始于混沌(奇点?),其中孕育了一个神祗,后人称之为盘古氏,盘古氏是什么样的呢?“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注1 龙首蛇身,也就是没有爪的龙的样子,然后他撑开了混沌的天地,每天撑开一丈,撑了n年后,直到天地增长为九万里,盘古死掉了,身躯化为大地,双目化为日月,血液化为江河,肌肉化为田地,皮肤化为草木。注2 盘古死后,孕育盘古的先天混沌之气产生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更常见的叫法是:天帝,也叫太一,皇天等,利玛窦翻译耶和华时就借鉴了这一称呼,翻译为上帝。在楚国,昊天上帝被称为东皇太一。在古籍中,昊天上帝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天帝。昊天上帝人格不显,应当是全知全能的神,而非人格神。当然你要说昊天上帝就是鸿钧老祖我也没办法,太一和鸿钧含义的确相似。 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功能被烛龙所继承,烛龙也就是烛九阴,住在钟山,人称钟山之神,长的是人面蛇身,显然和龙首蛇身的盘古有亲缘关系,另外一个和盘古有亲缘关系的,是住在雷泽的雷神,长的是龙首人身。雷神很重要,一定要记得。注3 盘古死后,精气孕化为人类,开启了五氏时代,这五氏分别是(按时间顺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有巢氏教人建筑房子来躲避猛兽,燧人氏教人钻木取火结绳记事,他们都被推举为领袖,开启了自己部落的统治时期,被人称作圣人,圣王。注4,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当我用氏字跟在后面的时候,指的是整个叫做某某氏的部落,在上古时,姓是大型部落的标识,氏是由姓分化出来的有功绩或者身份高贵的分支部落的标识。 而伏羲,女娲,神农三人就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注5,三皇是怎么来的呢,话说燧人氏当政的时期,风姓的华胥氏部落有个妹子,就叫她华胥吧,她跑到雷泽去玩,看到有个巨大的脚印,是的,正是上文提到的住在雷泽的那个大人物留下的,于是乎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计妹子想的是踩一踩又不会怀孕,悲剧的是,她怀孕了。注6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txt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 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七绝三首) 女娲补天 苍穹罅漏万民灾,忍教慈亲不自哀。 彩石补将天一角,九州从此笑声来。 夸父逐日 傲气由来不服天,踏云追日试争先。 此身何惧成灰烬,化作青山到永年。 精卫填海 发鸠有鸟唤其名,衔尽西山欲海平。 休道精灵微薄力,总缘水滴石穿成。 1、神话的产生和神话的本质特征。 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有限,在他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科学地了解自然规律和生产中的矛盾与变化,如宇宙的起源、日月的运行、火山的爆发、洪水猛兽的危害、暴风骤雨的袭击等,都让人们感到惊奇、恐惧与神秘,因而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于神的意志和权力,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被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指挥着、控制着。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依据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英雄人物,通过新奇奔放的幻想而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人们的口头广为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对神话大体上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分类: (1)按历史形态:可以把神话分为原始社会神话(即原始神话)、奴隶制社会神话(即帝王天命神话)和封建社会神话; (2)按功能:可以把神话分为祭祀礼仪神话、解释性神话、巫术神话和物占神话; (3)按性质:可以把神话分为原生态神话、次生态神话和再生态神话; (4)按内容:可以把神话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等。 中国上古神话按内容分为以下七类:创世神话、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民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十日)、部族战争神话和自然神话等。这七类神话虽不能说把中国上古神话包容净尽、毫无遗漏,但说它概括了其主要内容却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清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浊的气往下沉,就

中国古代神话脉络

中国古代神话脉络 中国古代神话分三个历史时期,(1)盘古开天地-刑天杀天帝上古神时期(2)刑天杀天帝-武王伐纣自然神时期(3)武王伐纣-至今修炼神时期,生灵修炼成神。 古希腊神话有神话时代和英雄时代,其实中国上古神话也可以这么分,以帝尧为分界线,之前可以称之为神话时代,主线故事是创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战、妖神鬼怪及其纷争,帝尧之后可以称之为英雄时代,主线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迹及部落纷争。腹黑男帝尧是连接两个时代的关键。 天地混沌之初,有盘古,龙首蛇身,双目开闭为日夜,嘘为风雨,吹为雷电,每天撑开混沌天地一仗,天地增长为九万里,神曲化为大地,血液为江河,双目成日月,肌肉为田地,皮肤化为草木。 盘古死后,先天混沌之气产生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即天帝,亦称太一、皇天。楚国称其为东皇太一,(屈原诗)。其人格不显,为全知全能的神。太一和鸿钧含义接近,因此有人说太一是鸿钧老祖。 盘古“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的功能被烛龙所继承,烛龙也就是烛九阴,住在钟山,人称钟山之神,长的是人面蛇身,显然和龙首蛇身的盘古有亲缘关系,另外一个和盘古有亲缘关系的,是住在雷泽的雷神,长的是人首龙身。雷神很重要,一定要记得。 而伏羲,女娲,神农三人就是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三皇是怎么来的呢,话说燧人氏当政的时期,风姓的华胥氏部落有个妹子,就叫她华胥吧,她跑到雷泽去玩,看到有个巨大的脚印,是的,正是上文提到的住在雷泽的那个大人物留下的,于是乎悠悠然踩了上去,估计妹子想的是踩一踩又不会怀孕,悲剧的是,她怀孕了。生的两个孩子,诸位都知道,一个叫做伏羲,一个叫做女娲。当然为什么雷神的后代长的和烛九阴一样是人首蛇身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其实脚印是烛九阴的?烛九阴根本就没有脚啊啊啊啊)伏羲,取得了河图洛书,推演了先天十六卦,算尽天机,天帝封其为五方上帝,也就是五帝之一,掌管东方,属木,号称青帝,人称太昊,其所在的风姓伏羲氏部落,是中华民族的源起。伏羲和女娲作为兄妹,在昆仑山交合产生了人类,咦,人类不是盘古的精气孕化的吗,我嚼得应该不是一个品种,估计盘古精气所产生的那一拨就是《黄帝内经》

中国传说古代民间故事

中国传说古代民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孩子叫“象”,他与老年的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天,象上山打柴,路过一个小山凹,看到泉眼旁边青草里有一条小花蛇,那花蛇浑身是伤,小小的蛇嘴发出 微弱的呻吟,眼看着就要死了。象觉得它很可怜,就从衣裳上扯下一块布,把花蛇包起来,带回家去。 老母亲也同情这条蛇,她熬了草药给它敷,又让它吃人的食物。过了一段时间,花蛇 的伤好了,它身上的花纹越长越漂亮,象和老母亲很喜欢它。小花蛇也仿佛能通人性,它 对象和象的老母亲十分顺从。 一年又一年,蛇跟象一起玩耍,蛇跟象一道吃饭,蛇跟象在一张木床睡觉。蛇和象和 老母亲,就像一家人一样。就这样过了几年,象长大成人,小花蛇长成了大花蛇。象渐渐 不怎么跟蛇玩了,他脑袋里开始为赌博、娶妻和到官府谋一份差事发愁。 不知什么时候,蛇离开了象的家,回到山上。 象的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她腿脚不灵了,背越来越驼了,有一回,她得了心痛病,痛 得捂着心口,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象啊,听说白花蛇舌草能治心口痛,你到山上去,摘些药草煎药汤给我喝吧。” 象于是到山上去,寻找白花蛇舌草。他走到山凹,一条巨大的花蛇从草丛探出头来, 对他说:“象啊,你不必再寻白花蛇舌草,我的蛇肝能治痛症,你到我肚子里去,用你手 里的镰刀割一片蛇肝,拿回去让老母亲做药,她的心痛病马上就能治好。” 说完,花蛇张开巨大的嘴巴,象朝蛇嘴望进去,见里头黑洞洞的,不由得退后了两步。 “没事的,进来吧!” 象颤抖着,从蛇嘴爬进蛇肚子里,蛇肚子漆黑一片,蛇肝闪着微弱的金光,仿佛一盏灯,照亮了象的睛。象小心翼翼割下一小片蛇肝。蛇的身子剧烈痉挛,仿佛地震似的,过 了好一会,蛇才平静下来,张开大嘴,让象爬出来,回到阳光之下。 象把蛇肝带回家,老母亲吃了蛇肝,心痛病马上好了。 过了几个月,象听人说,宰相的长子得了头痛病,京城的大夫全都束手无策,宰相已 贴出告示通告天下,不论是谁,只要能治好这个病,宰相将给予千两黄金的酬谢,并承诺 尽全力帮助他实现愿望。 象赶忙跑上山凹,大声唤花蛇:“蛇,我从小玩到大的花蛇,你出来!快出来!” 花蛇从草树中爬出来:“象,什么事?你找我什么事?”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 这些年为发家致富,李老歪可没少折腾,无奈他头上一直罩着霉气星,到头来还是穷光蛋一个。 如今他老了,折腾不动了。 李老歪决定想一个好主意,一个不用出力就能让票子滚滚而来的主意。 他的目光落在身边的歪脖树上。 这是棵老榆树,应该有上百年历史了。 它的主干已长到两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边。 也许正因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长命百岁。 现在李老歪看着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阵激烈的鞭炮声惊醒。 出来一看,只见李老歪家门口的那棵歪脖树披红挂彩,树下摆张桌子,桌上摆着供品,插着香烛,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树下,极其虔诚地顶礼膜拜。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来看热闹,不知道李老歪这是唱的哪一出戏。 李老歪看看能来的人差不多都来了,就站起身说:“乡亲们,这些天这棵树一直给我托梦。 说它得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已经成了仙树。 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可以为人驱魔看病,并要我当它的替

身。 乡亲们若有大灾小病,就来求仙啊!大家听李老歪说完,一起笑着走开,都说这李老歪的脑子不是让驴踢了就是进水了。 不错,这年头人们越来越迷信了,但这不等于说你李老歪说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 青天白日的,胡说八道呢!可是没过几天,就有几个城里人前来拜树。 拜完以后,一个说自己的头疼病马上好了,另一个说他在这边一拜树仙,他在医院难产的老婆立马就生了个大胖小子。 他们欢呼雀跃,给了李老歪不少钱。 村人不屑一顾,说这一定是李老歪雇来的托儿。 又过几天,吴二娃家的牛丢了,上天入地寻不着。 有病乱求医,最后他将信将疑前来拜树仙,就见李老歪净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贴到树上,嘴里嘟嘟哝哝了一阵,说:“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条沟里,赶紧去找吧。 吴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条沟里找到了牛。 这件事一时轰动开了,都说树仙真的灵验哩。 可是村人李虎却说:“扯吧,纯粹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 他还指着李老歪说,“既然你家有树仙,你怎么不让它运些票子来给你花哩?省得你穷得掉渣儿!李老歪恨恨地看着李虎说:“李虎,你不要张狂,10天以内,必有大灾降到你的头上!李虎笑道:“好,我等着!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试题及答案(三上)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试题 一、填空题 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混沌一团,好像一个鸡蛋,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鸟兽虫鱼,天地间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女娲补天是用许许多多五彩的石头,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胶糊,来填补天上的窟窿。 3.炎帝的女儿女娃死后,她的灵魂化作了一只鸟。 4.后羿的妻子是嫦娥,她吃了长生不老药飞到了月亮上 5.刑天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大斧,直杀到皇帝的宫殿前。 6.女娲用手在池边挖了些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人。 7.雷公惩罚人类,六个月不下雨,高比去偷雨水。雷公非常生气,想用火雷劈死高比,却被高比用鸡罩活捉了。 8.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大山,一座叫王屋,一座叫太行。 9.牛郎和织女被王母娘娘分隔开了,两人只能深情对望,后来,他们每年的阴历七月初七见一面 10.冷热二神住到人间,三个月换一回班,中间歇三个月。换一回班,中间歇三个月 二、选择题 1.一个年轻英俊的英雄,是个神箭手,他的名字叫( A )? A.后羿 B.夸父 C.盘古 D.炎帝 2.夸父死后,把自己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了大片郁郁葱葱的( B ) A.苹果树 B.桃树 C.梨树 D.柳树 3.禹带领人们治水经过了( D )年,终于将大水治理好。 A.10 B.11 C.12 D.13 4.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 C ) A.火神 B.雷神 C.水神 D.社神 5.(B )是人们常说的能起死回生的药。A.四叶草B.灵芝草C.人参 D.驴蹄草 6.伏羲和女娲用雷公的牙齿种下后,长成了( A ) A.一个大葫芦 B.一颗大牙齿 C.一棵大树 D.一艘大船 7.( B )把水王烧成了一块石头。 A.火神 B.托塔李天王 C.玉帝 D.电母 8.婺女和儿子混配后繁衍的后代是( C )族? A.苗族 B.藏族 C.黎族 D.傣族 9.( D )立了大功,被封为十二属相之首。 A.牛 B.虎 C.猪 D.鼠 10.纺花仙女给海生穿了一套( A ) A.金线衣 B.银线衣 C.铁衣 D.铜衣 11.花龙抢走了八仙中的( D )? A.铁拐李 B.吕洞宾 C.蓝采和 D.何仙姑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20个)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一): 女娲造人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大全!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化生万物,每一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二): 夸父逐日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大全! 最早出自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的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的心里,于是开始逐日。他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他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人类的桃花源;而他的身躯化作夸父山。一般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勇敢光明慈爱的淳朴人格。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大自然的困境、追求光明的完美愿望。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三): 精卫填海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大全!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 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四): 盘古开天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大全!

中国上古神话人物排序

中国上古神话人物排序 作者:洪福齐天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 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 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人间妻子(省略) 女丑、羿 鲧妻女喜。 尧又名:放勋,妻女皇; 舜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 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 重要神仙表: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 (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金吒木吒(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巨灵神 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大全 篇一:古代神话故事大全古代神话故事大全:龙母(白族)龙母原是一个砍柴姑娘,跟妈妈住在绿桃村耪田种庄稼。一年,腾越坎子凹的黑龙占据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变成一片汪洋。老百姓无法安生,纷纷逃往外地。母女俩无人帮助,无法逃走,只好到苍山的兰峰以割草砍柴为生。一天,女儿口渴,见树上结了一个又绿又大的桃子。她摘下桃往嘴里放,桃子滑到肚里,从此怀了孕,生下一个儿子。女儿怕别人笑语,把儿子丢进深山。山上的大蛇每天给小孩喂食,不仅没饿死,还长得天真活泼。龙母很疼他,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后跟龙母上山砍柴、割草。母子俩有一次割草回家,在龙潭边歇脚,得知龙王生病,孩子被请进龙宫,用仙草治好了龙王的病,在宫时,孩子出于好奇,穿上了龙王的共袍,变成了黄龙,然后打败了黑龙,解除水患,大理重又变成了肥沃的田野。绿桃村的百姓为他建了龙王庙,尊小黄龙为本主,称小黄龙的妈妈为龙母。中国神话故事大全:国神比干比干是姬姓后人,生于商朝沫邑,今河南省卫辉市以北。他是中国古代著名忠臣,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被尊称为国神,意为护国之神。比干生于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逝于公元前1063年,享年64岁。他出身于商朝贵族之家,商王太丁的第二个儿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年仅20岁时就以太师之位辅佐哥哥帝乙,待到帝乙死后,他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一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1 然而到了商朝末年,侄子帝辛开始展露出其暴君之相,暴虐荒淫,横征暴敛,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包括他这位德高望重的亲叔叔。凡是向纣王进忠的人,常常会死在酷刑之下,但是比干并没有像其它臣子那样畏惧退缩,虽然知道纣王听不进忠言,但他还是一直坚持。为此,比干曾经感叹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织梦好,好织梦为了能够让纣王悬崖勒马,比干在摘星楼前苦等三日,可是最终他等来的不是君王回头,而是一把剖胸挖心的利刃。在此之前,民间早就传闻比干拥有七窍玲珑之心,纣王在杀害了自己的叔叔之后,还不忘把他的心摘出来检查一番。比干被杀之后,他的夫人当时已经妊娠三个多月,听到这个噩耗之后,她连忙逃出了朝歌,在长林的石室中生下了儿子,取名为坚,并改姓为林,由此推算,比干也算是现今林氏一族的太始祖。在商朝之后,有许多位皇帝都曾为这位国神提

中国神话故事的文学内涵

中国神话故事的文学内涵 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神话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它的神奇、瑰丽,反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而每个民族的神话故事都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本书收录了汉族、布依族、侗族、景颇族、拉祜族、黎族、蒙古族、苗族、怒族、纳西族、瑶族、裕固族、壮族等民族的六十多篇神话故事,从中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貌。

中国的神话传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优美、动人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对青少年读者来说,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对传承传统文化、开启智慧、拓宽视野有着积极有益的作用。 走进神话传说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与斗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对纯贞爱情的讴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人物与势力的憎恶等丰富细腻的感情。这些神话传说对于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思想认识、文学艺术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直到今天,神话传说那瑰丽神奇的艺术境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拼搏精神,仍然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可以在这一本书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神话与传说,在欣赏神奇怪异的故事的同时,获得知识上的提升和精神上的鼓励。 中国古代神话在内容上的第三个特点是人文神话的相对丰富。除了圣君贤臣与文化英雄事迹外,中国的人文神话至少还有两类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第一类是以感生情节为核心的始祖神话。中国的始祖神话异常丰富,以姓族为单位,华夏集团大部分著名的姓族如夏、商、周、秦、楚都有自己的始祖神话,而东夷、苗蛮、戎狄等尚未融人华夏集团的部落也有自己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海洋里面。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1、盘古开天:传说很早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那个时候世界上什么生物也没有。盘古在这片混沌的天地间孕育了18000年后,醒了过来。他将天地劈开,变成了两部分,头顶的叫天,脚下的叫地。盘古施展神功,一直将天变得很高很高,天地之间的距离变得足够大。后来盘古实在太累了,就躺到地上死去了。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头发变成颗颗星星,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树木花草,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汗水变成雨露,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了五座大山。寓意:鼓励人们要有强大的力量,来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光明。会对人类以及万物的起源有一个新的神话式的了解。 2、女娲造人:女娲是一位女神。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感到寂寞,于是她想照着自己的样子,用泥巴和水,捏出一些小东西来,她把这些小东西称作“人”。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女娲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寓意:因为女娲的慈爱和善良之心,才有了伟大的人类。女娲在神话中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3、后羿射日:古时候,天上有十颗太阳,他们每天一起出来,照得大地寸草不生,人们生活十分艰难。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他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颗太阳被射落了。接着后羿又连续射掉了八颗太阳,最后只剩下了一颗。人们终于从炎热的生活里面脱离出来,再也不用受苦了。后羿也被奉为英雄,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广为传颂。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勇敢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后羿的勇敢值得人们敬佩,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4、女娲补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败了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把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灾难,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选用各种五色的石子,用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寓意:女娲对人类的爱心值得我们学习。 5、大禹治水:古时候,人们时常受到洪水的侵害。大禹主动请缨,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前人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寓意:说明做事情要有恒心和耐心。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恒心,做事有恒心,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