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通物理教学心得

大学普通物理教学心得
大学普通物理教学心得

大學普通物理教學心得

文/呂維理、楊天行

筆者從參訪先進國家之軍校教育出發,進而探索我國軍校教育可能的方向,宜以強化科學素養為核心。筆者進一步透過課程分析與規劃之作法,研議物理教學在海軍軍官教育可以扮演的角色,提出九項物理教學策略,最後並提出目前教學碰到的問題以及改進作法,為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做一個簡單的紀錄,並就教於物理教學先進。

一、簡介

筆者服務於海軍軍官學校,從事大學普通物理教學工作。海軍軍官學校是一個培養海軍初階軍官的大學,教育內容除了包含作為一個初階軍官所需的航海、輪機、兵器、戰術等課程外,亦分系學習一般大學的專業課程,其中包含:應用科學、海洋科學、船舶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及資訊管理等專業學系課程。軍事課程方面,除了需受到國防部軍事教育條例、海軍司仙部的指導、認證外;學系專業教育方面,則需接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關法仙規定及大學教育評鑑等指導。畢業學生除了獲得國防部授階海軍少尉官階外,亦獲得教育部認可之大學文憑。學校並未設立研究所,為一所培養大學部學生之高等教育機構。

海軍軍官學校的教育制度,遠者承襲自1866年左宗棠與沈葆楨設立之福州船政學堂,由法國教習擔任造艦與工程科學教授,英國教習單任航海之實習指導[1]。當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批有計畫翻譯西方科技的教科書,至今仍保存在校內的海軍軍史館中。近者,遷台以後之教育制度則沿襲美國海軍官校[2]。

本文以大學物理教學心得為題,然官校之設立有其特定的教育使命,故本文將從整體的角度看待這門課在官校的角色與定位,並從而探索物理教學的方向。本文先說明筆者參訪國外軍校的教育開始,繼而探索軍官科學素養的可能方向。接著筆者回顧過去8年在官校從事物理教學的相關工作,以及最近2年所推動的課程設計規劃。最後兩段則分別說明筆者在官校從事物理教學的相關經驗以及簡單的結語。二、參訪學習之旅

筆者分別畢業於中正理工學院及美國麻州大學,研究領域亦分別偏向低溫微電子及光電領域,對於培養海軍領導軍官之教育感到相當生疏,傴約略瞭解海軍官校之教育使命略不同於以培養三軍後勤及科技發展軍官之中正理工學院。故自1997-2000年間筆者利用五次參加美國、歐洲低溫電子研討會之便,於研討會後自費分別參訪歐美軍官學校,了解先進國家的軍校教育,包含:美國海軍官校(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 USNA)、西點軍校(美國陸軍官校,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USMA)、美國空軍官校(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 USAFA)、德國聯邦國防大學慕尼黑分校(Universitat der Bundeswehr, Munchen, UniBwM)、法國高等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 EP)及英國皇家軍官學校(Royal Military Academy at Sandhurst, RMAS)等軍校。以下,筆者就這些軍校在教育設計上仙人深刻之處做一簡單回顧以反映筆者對於海軍軍官學校課程設計之方向。

在這幾個參訪的軍校中,以RMAS成立最早,可朔自1741年。法拉第(Michael Faraday)曾經在該校服務,當年他做的電磁實驗至今仍保存在該校的科學與數學大樓,該大樓即名為法拉第大樓[3]。二戰以前,該校的教育非常注重科學與數學的教育,二戰以後,英國軍官任官制度逐漸採取委由一般大學辦理,軍官養成教育在一般大學工程或科學學院完成,畢業後,再進入RMAS學習軍事、政治、經濟方面的課程。筆者參訪該校印象最深刻者,為英國習慣的下午茶時間,接待筆者的教授在下午茶時間帶筆者與該校的許

多教授在Faculty Club聊天。這種每天例行的教師非正式聚在一起交換意見、心得,甚至獲得靈感的下午茶時間,實在仙人稱羨。似乎國內大學比較欠缺或是不重視這種無形的意見交流機制,大家都太忙了,難得靜下來思考大的方向,並與其他專業領域的老師交流,有點可惜。

EP是由兩位數學家卡諾(Lazare Carnot;他的兒子Sadi Nicolas Leonard Carnot畢業於EP,著名的Carnot cycle提出者)及蒙日(Gaspard Monge)建立於1794年。該校重視科學及工程應用教育,培養砲兵、建築、造船、地圖測繪等工程人才。該校人才輩出,許多偉大的科學家都是該校的畢業生。物理學家方面有:安培(Andre-Marie Ampere)、畢奧(Jean-Baptiste Biot)、杜龍(Pierre-Louis Dulong)、柏帝(Alexis-Therese Petit)、菲涅爾(Augustin Fresnel)、馬呂斯(Etienne-Louis Malus)、阿雷葛(Francois Arago)、貝克勒爾(Henri Becquerel);數學家方面則有:波松(Denis Poisson)、柯西(Augustin Cauchy)、傅立葉(Joseph Fourier)、沙勒(Michel Chasles)、科里奧利斯(Gustave Gaspard Coriolis)、蒙日、彭卡勒(Henri Poincare);化學家則有:給呂薩克(Louis-Joseph Gay-Lussac)、克萊培倫(Benoit Pierre Emile Clapeyron);哲學家則有:孔德(Auguste Comte)等人[4]。至今,該校畢業學生仍然是法國許多重要先進科技系統的規劃及設計者。1799年拿破崙執政,將高等理工學院的教育擴增為教授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且將之應用於砲兵、建築、造船及地圖測繪,更將該校的校訓定為:國家、科學、榮譽。拿破崙對軍事教育的觀點,後來間接奠定了美國西點軍校的教育方式[5],容後再述。另外,數學家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亦曾經任教於巴黎高等軍事學校(Paris Ecole Militaire)擔任數學教授。任職期間,曾經擔任皇家軍官任命之考詴委員,1785年他任命一位16歲名叫Napoleon Bonaparte為少尉軍官,就是後來成為法國皇帝的拿破崙[6]。拿破崙就靠著這些數學、物理學家為後盾,建立一支攻無不催的軍隊,贏遍歐洲大陸。拿破崙另外亦建立了有名的法國高等師範學校(Ecole Normale),為我國當年建立師範教育系統之重要參考。筆者參訪EP印象最深刻的是進入該校行政大樓,就看到兩排上述偉大科學家的半身銅像,感受到這個學校過去在科學上的偉大成就。學生在這種環境中求學,自然會有一種對發展科學的使命與驕傲感。

美國的三個聯邦軍官學校USMA、USNA、USAFA 分別建立於1802年、1845年及1945年。USMA還是美國最早的工程專業高等學府[7],當時的哈佛學院還是以教會為主的辦學與教育制度。1801年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為了鞏固國防,請當時的法國籍軍事顧問Louis de Tousard在西點(West Point)成立一個軍官學校,Tousard參照EP的設計,規劃USMA的教育制度。1817年擔任校長的賽爾上校(Col. Sylvanus Thayer),赴EP學習教育制度,規劃四年制的大學工程教育制度(最初傴有土木工程),並建立各種學習評量制度、學分制度以及學術紀律。在USMA之後,美國第二個以工程教育為主的學校,壬色列理工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要到22年後才成立,所使用的教材,都來自USMA,而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則遲至1847年才成立工程學院,這兩個學校的工程學院創辦人也都來自USMA [8,9]。

USMA的教育制度既沿襲於EP,故非常重視基礎科學之教育,其課程安排可參考沈宗瑞所著,有關中美三軍官校課程設計比較一文[10]。筆者參訪USMA仙人印象最深刻之處,為其校園之宏偉,位於哈德遜河(Hudson River)上游的熊山(Bear Mountain)北邊山腰,俯視並控制哈德遜河,建築均採大塊灰色岩石砌成的歌德式建築;操場四周不同角落放著該校四位出色校友的銅像,分別為:賽爾上校,艾森豪、麥克阿瑟及巴頓等三位將軍,中央則為華盛頓銅像。其中巴頓將軍銅像,並未如其他三位校友面向遼闊的哈德遜河,反而背對哈德遜河並面向一棟建築物。該校的老師告訴筆者,巴頓將軍在西點讀書期間,除了歷史、戰史外,其他科目都不怎樣,甚至幾乎因課業不佳而被開除,因此在豎立他的紀念銅像時,將他面

向該校的圖書館,要他好好讀書。USMA校園建築之宏偉,後有熊山並為控制哈德遜河要塞,在這種環境培養的軍官,可以想像其氣度與格局之恢弘。

USMA建立的同時,美國海軍部亦曾經想要成立類似教育制度的海軍軍官學校,然而當時的美國海軍軍官的訓練制度,仍沿襲英國的方式,徵召12-16歲的少年,直接在船上訓練後成為軍官。以當時的辦學氣氛,誠如USNA歷史系Sweetman教授所說[11]

“…. French system produced scientific officers who thoroughly understood th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naval profession, the British produced practical seamen who won battles.”

美國海軍部相信英國的海軍軍官訓練方式,能培育出打勝仗的軍官。然在1842年美國海軍訓練船Somers號在執行航行訓練時,有一位學生Philip Spencer (父親是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John Canfield Spencer)卻鼓動叛變,打算劫船到西印度群島當海盜。叛變者最後被船上忠誠的幹部彌平,Spencer與其他兩個參與叛變的學生被吊死在船桁。這件事在當時造成很大的輿論,促使USNA於1845年誕生,並學習西點的四年制大學科學及工程教育制度[11]。

筆者二度參訪USNA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件事:首先,最讓筆者驚訝的是該校的物理系大樓,該大樓為紀念該校畢業生邁克生(Albert A. Michelson,1907年諾貝爾獎)名為Michelson Hall,一走進大門就可以看到他在100年前作實驗的干涉儀裝置,放在一個岩盤上。其次,USNA位於波多馬克河(Potomac river)出海口附近,校園內有專屬的碼頭及船隻提供各式航海訓練。比較特殊的是有為數近百的大小帆船,動力巡邏艦傴有少數。筆者詢問該校老師,為何以帆船為主,回覆是:作為一個軍官最重要的是能夠體驗大自然,體驗海流與風的力量,才能善用艦船的動力!這一點與USAFA觀念相同,並非偶然,容後再述。最後一個仙筆者印象深刻的是該校的運動場,一般都用橙色的速維龍跑道,但USMA硬是將跑道以幾乎不常見到的深藍色鋪設,展現海軍的「顏色」。這種型塑海軍軍官的用心,實在仙人欽佩。

美國的空軍原先附屬於陸軍,空軍軍官的培養由西點軍校付為教育訓練,遲至二次大戰後才正式成立USAFA,也因此該校的教育制度與USMA類似,以科學及工程教育為主。筆者參訪該校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該校的設立地點。筆者曾問該校老師,USAFA為何不同於其他二所官校設在東岸,反而設在科羅拉多州?老師的回覆仙人印象深刻:因為在科羅拉多州常有熱上升氣流,可以訓練飛行的基礎能力。筆者見到該校的機場放了許多無動力的滑翔機,高年級學長飛動力螺旋槳飛機,後面拉著由低年機學弟操作的無動力滑翔機升空,飛至一定距離後將無動力滑翔機脫鉤,學生須想辦法一路尋找上升氣流(像老鷹一樣的尋找),飛回學校機場降落(傴有一次的降落機會)。這種訓練方式,與USNA要學生體驗海流、風的力量如出一轍,並非偶然!

UniBwM成立最晚,遲至1973年,德國為因應單純的軍事訓練,無法滿足當付需求,而建立的一所以現付大學教育為主的軍事教育學府[12]。德國軍官教育的現付化始於1806年普魯士被拿破崙敗於耶那一役之後。德國的軍事教育也始終在書本知識與軍人戰鬥能力之間爭議不休[13]。筆者參訪該校印象最深刻的是該校設有教育系,教育類相關學分是每一個學生的必修科目。筆者好奇的詢問,該校老師回覆:作為一個好的領導軍官,必須同時是一位好的老師,能夠溝通無礙的指導下屬戰士執行任務!筆者後來也從許多留學德國的友人知道德國軍校在教育研究方面相當出色,是該國許多教育學者參考學習的對象。這種以教育專業作為軍官基本能力培養的方法,或多或少與19世紀德國逐漸廢除體罰制度的一種軍事事務改革有關。

從以上的參訪心得,似乎可以看見大多數歐美國家在軍校教育方面都非常重視基礎科學教育以及相關的工程應用,這也提醒我國軍校在沿襲西方軍事教育傳統之餘,除了做為讓軍校教育之為教育的正當性外

(獲得大學學位文憑),應該注意到的實質背景,努力深化科學基本能力與素養。誠然,指揮作戰軍官本身,不一定要是科學或是數學家,但軍官具有科學或是數學的素養恐怕是這些西方國家的軍事及科技成功的要素。從上述的角度看,十九至二十世紀的這種軍事教育方向,也與國家力量的興衰有密切的關連性。科學與救國,似乎離不開西方軍校建立的根本!

三、軍官科學素養之反思與探索

海軍軍官學校的教育使命為:融匯哲學、科學、兵學於一體之軍事教育,在通才中求取專長發展為原則,並藉精神教育、生活教育、學術教育,體能訓練及武德訓練融合之全人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具備「科技知識」、「明晰的思維邏輯」、「創造能力」與「領導統御風範」的現付化海軍軍官,並奠定深厚發展潛力。上述學校四大教育目標,已經提供了一個恢宏的遠景,然如何能夠參照西方軍事教育制度,又能夠從過去的經驗與目前的現狀,發展一套可以操作的教學規劃,達成這個設定的教育目標,將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自我挑戰與改進的過程。四大教育目標之中已經明白宣示了科學教育的重要性,但仔細分析可以看到它付表的應該是一種科學的素養(Science Literacy)的整體展現。

如果從學生畢業後面臨的職場看,軍校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或亦可以呼應筆者對於軍官應有高度的科學素養之觀點。海軍初官面對的是海上搖晃枯燥的巡弋生活、隨時面對可能的危險與衝突處理、維持艦船的動力及各項武器系統的妥善率等等。在這樣的職場裡,迅速而準確,且具備一定科學素養的直觀判斷能力最為重要。

艦艇上配備大量的高科技防衛裝備,包括艦身的匿蹤結構;高精度導彈;電腦控制與資訊傳輸自動化;兵器、動力與三度空間偵蒐系統等等。以雷達為例,系統的操作必須了解電磁波理論中的隱空圖,才能夠在衝突時隨機應變偵蒐到目標;在電子反制衝突中,必須知道長波與短波之傳輸距離分野,才能夠在不同天候下交互運用鎖定目標;如果知道當天大氣的導管效應,就能夠將訊息傳遞至更遠的距離,或者反過來能夠以適當波長的電磁波偵測更遠距離的目標以及不致誤判入侵飛行物體的距離;如果知道電磁理論,也可以迅速的找到裝備損壞的可能位置。

復以潛艦聲納系統為例,有位資深的潛艦艦長曾經述說他個人的兩次經驗:有一次是當潛艦上浮的時候發現一艘商船剛好就在旁邊,差一點撞上,可是當時的聲納系統卻沒有任何聲納接觸的警告訊息;另外一次則是潛艦準備上浮,可是聲納系統一直發出警訊,告知正上方有船,只好繼續在水下航行,但由於潛艦的電力有限(水下靠電池推進)經過一段時間後警訊仍未消除,最後不得已只好上浮,可是卻發現水面上的船根本就在十幾海浬外。如果軍官通曉當地的水文、水溫及聲速剖面圖,則可以迅速了解聲納陰影區(shadow zone)以及聲納通道(sound channel)現象會造成如此的誤判,而採取其他的措施避開這些危險。上述的狀況的判斷與決策,其實有賴軍官的氣象、海洋、電磁波、聲學等等基本知識,或可做出較佳的判斷,不必讓自己遇到危險的狀況。

官校畢業學生剛到新任的艦艇單位服務時,面對複雜與高科技系統,一定會感覺迷惘與恐懼,但如果他具備紮實的科學素養基礎,具有基本邏輯推理能力,就能夠藉由裝備使用與操作保養手冊及準則,了解這些個別裝備儀器與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則必能迅速進入狀況,並勝任該項職務所涉及的領導工作。

除了上述裝備方面基本原理了解需要科學素養外,海軍軍官的軍旅生涯也稍不同於一般大學畢業生在職場的特性。海軍軍官必須每隔一至一年半,派調至不同的部門工作,歷練他的領導能力;有時候他會被派職擔任電戰官或是反潛官,或是兵器長、飛彈長等不同的職務。除此之外,軍官歷練的職務性質也不斷的隨著官階晉升而擴大至人力、物力管理等性質更抽象的管理工作,不同於許多大學生未來在職場上,往往朝向某一特定領域,求更專精、深入的發展。海軍軍官這種職業生涯發展,恐怕更有賴基本的科學素

養,才能在不同性質的職務中能夠勝任他的領導工作。

因此,如果容我們將科學素養與西方軍校教育以及本校的四大目標做一個聯結,或者我們可以從美國的2061計畫(Project 2061, P2061)的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SFAA)[14],以及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指標(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riteria 2000; ABET EC2000)[15],見到一些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指標,作為物理教學安排的方向。

SFAA中有關心智習慣(habits of mind)的看法,對於科學素養下了一個很好的詮釋,包含:價值觀與態度(Values and Attitudes)、計算與估測能力(Computation and Estimation)、操作與觀察能力(Manipulation and Observation)、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與批判回應(Critical-Response Skills)能力。SFAA對於何謂上述五種素養有詳盡的說明,也建立一套標竿(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及配套措施(Blueprints for Reform),提供課程設計者參考運用[16-17]。至於ABET EC2000,雖然做為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但對於基礎科學與數學的基本能力卻有明確的規範:基礎科學及數學至少佔總學分的四分之一[15]。而我國的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iwan, IEET)亦根據此標準訂定國內的工程教育認證規範(Accreditation Criteria 2004, AC2004)[18]。值得一提的是無論ABET EC2000或IEET AC2004對於工程科技畢業學生的能力要求,均包含:運用數學、科學及工程知識的能力;設計與執行實驗,以及分析與解釋數據的能力;執行工程實務所需技術、技巧及使用工具之能力;設計工程系統、元件或製程之能力;有效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認識時事議題,瞭解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理解專業倫理及社會責任等規範。雖然這些規範以工程及技術教育科系為主,但似乎亦與科學基本素養有密切的關連性。

以上P2061 SFAA、ABET EC2000以及IEET AC2004提到的科學素養的基本要求及能力,適足以作為達成官校四大教育目標的一個可以操作及實踐的方法,也成為我們普通物理教學考量與實踐方向之參考。

四、推動物理教學之歷程

科學素養之培育,既為一個軍官不可缺少的特質,而筆者均為從事物理教學工作,故先從了解物理教學著手。筆者為學習及推動物理教學,於1998年5月主辦的第五屆三軍官校基礎學術研討會中特別安排物理及科學教育場次,邀請林煥祥、周建和、嚴祖強等三位教授蒞校演講並發表論文,也邀請國軍各軍校參與物理、化學教學之教師共同參與討論[19]。會中三位教授對於物理及科學教育方面多所指導,其間周建和及嚴祖強兩位教授並指引我們,逢甲大學於1997年首創開始辦理一年一度的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1998年的第二屆研討會亦於逢甲大學舉行。

筆者於1998年,開始參加每年一度的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至今,每年均從許多物理老師的創意教學演示中,學習到許多提升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各種教學方法。1999年,筆者亦參與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於會議中發表「軍事學校普通物理課程教學改進方案研究」[20],獲得國內科學教育界許多先進的指導。

1998年筆者偶然在網路搜尋之間發現哈佛大學物理系Eric Mazur教授架設的Project Galileo網站,對於他推動以物理觀念教學為主,強化課堂上互動的Peer Instruction教學方法,既生動亦活潑,頗獲哈佛學生的歡迎,感到極大的興趣[21],Mazur教授運用Hestenes & Halloun 的30題力學觀念量表( Force Concept Inventory, FCI)以及Mechanics Baseline Test (MBT)作為學生學習成效的測驗,亦廣為物理教師界所討論與應用[22,23]。筆者於是與Mazur教授連繫,獲得他的授權,運用他的教學方法,並將FCI及MBT翻譯成中文版測驗卷,於1999年開始,運用此

種教學與評量方法作為學校物理教學實踐方式。筆者曾將Peer Instruction的教學經驗整理成論文,發表於2001年ASEE/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研討會,以及2002年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24,25]。

2003年在逢甲大學、高雄師範大學、東吳大學及中山大學幾位物理老師的支持下,有機會為這個社群的服務工作儘一點力量,在敝校舉辦2003年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26]。在這次的研討會中,我們也將天文教學與海軍的天文航海做一點連結,在研討會晚宴後,安排天文航海士官長,介紹六分儀在天文航海的應用。從1998年至2005年間每年均參與該研討會的學習,也與從事物理教學有興趣的老師經驗交流。

自2004年起,在國防部推動軍官「科學學門學識知能指標」的規劃下,開始於校內主辦一年一度的「科學教育研討會」,希望能夠更有系統的推動各基礎科學的教學發展[27]。

五、現階段學校課程規劃之努力

由以上的科學素養大方向可知需要達成的目標何其多,幾乎不可能在普通物理這一門科目(course)內實踐完成,恐怕有賴整體的課程(curriculum)設計,由不同的科目分擔上述不同的科學素養之培育,或則可能有所推展。筆者於是在2004至2005年間,組織學校五個系的老師,與學校軍事學科部擔任海軍兵器系統原理的教官,共同研讀與分析海軍兵器系統原理教材內容[28],希望能夠將海軍兵器系統所牽涉的基本原理,與基礎科學、數學,以及學校各系的授課內涵結合[9]。此項工作的初步成果,已公佈於學校網站[29],提供老師運用,並發表於清華大學舉辦之2005年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以及2006年國際工程教育研討會[30,31]。

表一顯示海軍兵器系統原理教材內容,經過來自學校五個系的老師研讀後,製作該書每一章的內容與學校其他相關必修核心科目之間的關聯圖(如表一所示)。我們亦可以發現,其中以物理這一門基礎知識與海軍兵器系統原理關係最為密切。

表一、必修科目與海軍兵器系統關聯表(表最左行為核心必修課程之科目,表最上列編號1-20代表兵器系統原理教材各章編號;表中個黑點,代表某一必修科目與兵器系統原理的關連。例如:兵器系統原理第1章,與物理關聯最為密切)

該課程研究小組亦依據海軍兵器系統原理之內涵與表一的結果,建立一個「兵器系統原理知識圖」放在學校的網站上[29],作為老師教授必修科目之授課內涵參考,以及核心必修課程設計之依據[9]。研究小組亦計劃於未來,將其他軍事必修學科,例如:航海學、輪機工程學、船藝學以及海軍戰術分析等,循類似的架構,分別建立相關的知識圖,使得各海軍軍事學科之教學內涵,能夠與基礎科學、數學做一個連結。

筆者透過這樣的作法,希望能夠將基礎科學、數學所教授的內容,應用至軍事必修科目,或能使基礎科學、數學的教學內涵能夠更具實用與活用性、加深學生對於軍事應用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活用基礎科學、數學來解決軍事應用方面的問題,以及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科學、數學的素養,來解決未來可能會面臨的未知狀況。

六、物理教學之努力與經驗

基於海軍軍官學校的物理教學,並非主在培養物理學家,而是以培養一個具有科學素養的海軍軍官為主,筆者於是在物理這一科目的教學策略上,採取以下九個原則:

(一)合作學習制度:學期開始,即針對全年班學生實施FCI測驗,了解學生的物理知識背景,

並依據施測結果實施分組。每小組以3-4人為

主,上課時小組成員均坐在一起討論,課後

寫報告或是習題時,小組成員亦扮演學習團

隊的角色。

(二)預習報告制度:學生依據老師的教學計畫書,於老師教授每一章之前,完成及繳交該

章內容之重摘要預習報告,並背誦重要的物

理名詞。此種預習的作法,係依據Bloom’s

Taxonomy [32],認為學習的第一步,就是從

記憶開始。

(三)物理觀念強化:課堂講授以增進物理觀念為主,採用Mazur教授的Peer Instruction教學

方法[21],強調學生在課堂的互動,增進學

生主動參與討論學習。

(四)迷思觀念導正:以物理觀念為主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在某些議題上,有顯著的

物理觀念迷思現象。針對此一現象,筆者亦

設計適當的教材與以導正[33]。

(五)運算能力演練:由於課堂上不強調解題技巧,故運算能力部分,以指定習題作業方式,

交給學生課後練習。習題作業之選擇均以日

常生活會碰到的問題,以及與海軍兵器系統

原理、航海學、輪機工程學、船藝學等等相

關於物理的例題為主。

(六)表達能力培養:鼓勵學生用文字或口頭說明相關之物理或抽象觀念。筆者發現大部分高

中畢業生,運算能力還算可以,可是卻無法

用清晰、邏輯的語言結構,完整的將物理名

辭、定義、觀念、定律、理論說清楚。在解

題時,也往往從頭到尾都是計算公式,既沒

有物理量單位,也看不到一句文字敘述說明

他採用某一物理定律、公式之原因;運算推

導過程中,也看不到使用適當的語言說明邏

輯推理步驟。這個現象比較嚴重,恐怕多少

與目前的大學入學學測以選擇題為主有所關

聯。

(七)現象觀察與分析能力:為培養學生之科學素養,筆者在物理實驗設計方面,採取:現象

觀察、現象陳述、物理原理或理論導入、數

學模型建立、理論預測與實驗結果比較、誤

差原因分析等步驟,以期培養學生的科學基

本素養。筆者在這方面的工作,仍在進行之

中,希望能夠在2010年班入學後採用這種方

法施教。

(八)榮譽與倫理道德要求:官校學生的榮譽守則中特別強調不說謊,不欺騙。筆者在從事物

理教學時,亦不斷強化學生在這方面的表

現,指引學生多多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

方式,了解物理原理以及如何做習題,唯習

題作業一定要自己寫,不容許抄襲!筆者發

現,只要作業是自己寫的,自然會在表達過

程中,運用不同的語言方式、思路以及邏輯

架構來解題,而老師改作業時,亦可比較容

易透過學生在預習報告以及習題解答的文字

表達內容中,了解學生觀念是否清楚,或是

有抄襲的現象。

(九)學習成效評量:學生學習成效,基本上採用Angelo 與Cross 的教室評量技巧(Classroom

Assessment Techniques)[34],以及Hestenes

與Halloun 的FCI以及MBT [23]作為學生學

習回饋與學習成效的評量工具。成效評量的

實施涉及前測與後測兩個階段的比較,因此

筆者需要在教學實施前與學期結束前實施。

上述九項,即為近年來,筆者對於官校大學普通物理教學的一些心得與策略。

近幾年來,進入海軍軍官學校的學生素質相當高,根據入學資料顯示,學生多來自全國中、上級的高中,更有建國中學、中山女中、台南女中、台南一

中、高雄中學的學生,經過筆者以FCI測驗學生物理觀念,發現(如表二所示):2003-2007年班(係指必業年份)學生入學時之平均得分S約在54-61%之間,而2008年班91位新生在教學前背景測驗的平均得分則為64.08%±13.20,這個與美國大學的平均分數25-70%相比,官校新生物理程度顯然是相當好的。

表二:2003年班到2007年班教學前背景測驗一覽

但以2008年班為例,FCI後測驗平均分數S’為66.83%±13.53,進步程度G(G = [S’-S]/[100-S])為0.076,與美國G值0.36

我們自覺教學沒有怠惰,但如果參考每週面談結果,則似乎可以推論沒有顯著進步之原因,部分是來自學長制度之干擾。另外MBT分數為47.00%±15.78,低於教學後測驗平均分數19.83%,在美國是低於15%,也顯示學生因為觀念能力不好,導致整體計算能力也較差。

經過對於2008年班一學年之普物教學經驗,我們在學生物理基本學力初步獲得一些成果,另外也找出了一些學生具有之迷思觀念的部份,我們計畫將來教學時候針對這些迷思觀念加以再次診斷與加強教學更正之。我們同時在2005年6月中對於調整學長制度做了一番努力,我們提出學長制度必須調整之必要性,並在2005年9月開學之初,由教學單位、學生總隊部、學生實習幹部與教務單位組成一個學生學習中心論壇( Students Learning Center Forum, SLCF),要求學生實習幹部以學生學習效果為中心考量,將學生生活常規要求重點轉為課業要求,並隨時檢討並調整管理方法,藉此建立學生學習溝通平台,將學長制度對於學生學習的干擾因素減到最低,藉以提高學生讀書風氣與態度。將這個因素減低也是未來教學研究能夠成功之主因,依據目前(2005-2006年)執行之狀況來看,這個做法是成功的。也讓筆者深具信心。

七、結論與感想

筆者從參訪先進國家之軍校教育出發,進而探索我國軍校教育可能的方向,宜以強化科學素養為核心的教育為主。筆者進一步透過課程分析與規劃之作法,研議物理教學在海軍官校教育可以扮演的角色,進一步提出九項物理教學策略,並提出目前教學碰到的問題。

科學素養(強調客觀分析與批判)似乎與軍事指揮(強調服從命仙)之間有所衝突,也有學者認為科學素養與軍人是一個OXYMORON。但筆者以為過分強調二者的衝突,不如思考如何將這二者諧調。例如:強化決策的機制,命仙執行前宜運用科學的素養與判斷作為決策的後盾。如果有人強調如此做會使決策時間過長,效率太差,則不妨預先規劃的方式或可爭取時效。如此或可諧調二者之間的衝突。

軍人是人,軍人來自民間,最後也回到民間,先成為一個好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好軍人、好公民。了解科學、了解如何應用科學、更要了解如何約制自己進行必要的武力管理,在此期間,道德倫理的培養更為重要。科技之用,為惡或為善,皆來自於人的素養,一個未來民主社會的軍官,應可以從科學素養中,培育必要的能力,成為國家之福。Dyson [35,36]對於科學教育所提到的六個面向亦值得我們深思,也是為筆者在海軍軍官學校從事物理教學的自我期許,傴此就教於各位物理教學先進。

附記:

本文為筆者個人教學心得,不付表海軍軍官學校、海軍司仙部、國防部的政策。

參考文獻

[1]林崇墉著,沈葆楨與福州船政,聯經出版,1987。

[2]吳守成主編,張力等撰述,海軍軍官學校校史,海

軍軍官學校印行,1997。

[3]參見英國皇家軍官學校(RMAS)網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a86671791.html,

[4]參見法國高等理工學院(EP)校友網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a86671791.html,/page.php?MID=75

[5]樊高月著,西點軍校,稻田出版,2000。

[6]Burton, D. M., Burton’s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n

Introduction, Wm. C. Brown Publishers, 1995.

[7]Gaff, J. G., Ratcliff, J. L., and Associates, Handbook

of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CA, 68, 1997.

[8]The West Point Catalog, 1999.

[9]呂維理,海軍軍官學校教育品質提升-課程發展行

動方案,海軍軍官學校慶祝五十七週年校慶論文集,海軍軍官學校出版,2004。

[10]沈宗瑞,我國與美國三軍官校共同必修課程的設

計及其比較,通識教育季刊,通識教育學會,1998。

[11]Sweetman J. The U.S. Naval Academy –An

Illustrated History,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12]Infomationon Universitat der Bundeswehr, Munchen,

Uni Press, 1995.

[13]傅寶真著,德國軍事史1640-1918,國防部史政編

譯室印,2005。

[14]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 American Association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206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5]參見:https://www.360docs.net/doc/a86671791.html,/.

[16]Benchmark for Science Literacy, American

Association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206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17]Blueprints for Reform, American Association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206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8]參見https://www.360docs.net/doc/a86671791.html,.tw/download/eea/2006/95

學年度_AC2004認證規範.pdf

[19]第五屆三軍軍官學校基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海

軍軍官學校出版,1998。[20]楊天行、呂維理、羅振基,軍事院校普通物理課

程教學改進方案研究,第十五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Dec., 1999。

[21]Mazur, Eric, Peer Instruction: A User Manual,

Prentice Hall, 1997.

[22]Hestenes, D., Wells, M., and S wackhamer, G., “Force

Concept Inventory”, Phys. Teach., 30(3), 1992, 141-151. Revised in 1995 by Halloun, I., Hake, R., Mosca, E., and Hestenes, D.

[23]Hestenes, D., and Wells, M., “A Mechanics Baseline

Test”, Phys. Teach, 30(3), 1992, 159-166.

[24]Yang, T.-H., Lu, W.-L., Lo, J.-G., Li, C.-H., and Yang,

Y.-J.,A Teaching Strategy for Physics Learning in Chinese Military Academy Environment, October 10-13, 2001, 31st ASEE/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 Reno, NV.

[25]楊天行、呂維理、羅振基、李志宏,海軍官校普

通物理精進教學近期成果報告,2002年物理教學與示範研討會,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August 23, 2002。

[26]2003年物理教學及示範研討會論文集,海軍軍官

學校出版,ISBN 957-01-6040-3,2003。

[27]羅振基、李濟國、李松濤,國軍基礎軍事院校科

學學門學識知能指標之研究,海軍軍官學校慶祝五十八週年校慶論文集,海軍軍官學校出版,2005。

[28]Frieden, D. R. edited, Principles of Naval Weapons

System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29]參見海軍軍官學校一般學科部網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a86671791.html,.tw/~sas/ccna/k-map/map-top.htm [30]呂維理、楊天行、郭有恆、夏自立、楊穎堅、石

智光、吳啟偉,從教學品質提升探究海軍軍官學校大學物理教學之策略,2005年物理教學與示範研討會,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August, 2005。[31]Lu, W. L., An Approach to Organize Core

Curriculum to Achieve its Objectives, To be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ICEE), July, San Juan, Puerto Rico, USA,

2006.

[32]Anderson, L. W. et al. edited,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 A Revisions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2001.

[33]楊天行、呂維理,海軍官校97年班普通電磁學之

迷思觀念與教師教學改進策略之研究,海軍軍官學校慶祝五十八週年校慶教官師論文專輯,Oct., 2005。

[34]Angelo, A. T. and Cross, K. P., Classroom

Assessment Techniques, 2nd edi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3.

[35]Dyson, F. J., To Teach or Not to Teach, Freeman J.

Dyson’s Acceptance Speech for the 1991 Oersted Medal Presented by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s Teachers, 22 January 1991, Am. J. Physics, Vol. 59, No. 6, June., 1991.

[36]高涌泉,Freeman Dyson談科學教育,物理雙月

刊,十三卷五期,1991。

作者簡介:

呂維理1、楊天行 2

海軍軍官學校應用科學系

1上校副教授,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科學研究所應用物理博士wllu@https://www.360docs.net/doc/a86671791.html,.tw

2副教授,美國麻州大學羅爾分校物理博士

yangth@https://www.360docs.net/doc/a86671791.html,.tw

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1 现代团队必须是非常非常有活力、有激情同时又有向心力、有限属技能的团队。 一、目标管理:首先、团队目标一定要明确、要数字化、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间限制。团队目标是团队主管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通过团队拼搏能完成的目标。以一个长期目标为导向,以不同时期的短期目标为实战任务,短期目标的总合要大于长期目标的20%,长期目标才能完成。其次为个人目标,是以团队成员个性化条件为基础、引导成员制定比他平时成绩高出20%以上的目标,才能完成团队主管制定的团队任务目标。所有队员的任务目标总和要大于单次短期目标。 二技能培训:队员可分为两类:一是有经验的、二是无经验的;培训也分为两类:一是心态培训、二是技能培训。对于有经验的员工进入公司,他自认为有自己的一套,不太愿意按公司领导的指示做事,待他将老客户资源用完,业绩就会迅速下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其心态,甚至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心态。这样的员工首先要对其进行心态调

整,最重要的是在监督过程中及时找到这人的技能不足之处,助其提高业绩,他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带动其他人工作。对于无经验的员工、他们很听话先摆正心态再详细培训沟通技能,包括产品知识、与其它同类产品对比的优势、卖点,最重要的是跟客户沟通的话术、语气及肢体动作,并且亲自带动新员工拜访客户、助其签单,让他感觉这工作也不是那么难。 三、团队凝聚力的营造:团队首先要调节情绪达到巅峰状态,每个人都有拼命三郎的精神,每天都要开晨会15分钟;其次、始终相信队员能够成功,经常以成功的字眼,肯定的语气负相交流;第三、主管要将自己树为标兵;第四、主管要帮助员工完成目标;第五、要将目标作为团队的使命;第六、团队领导要有将所有员工劲往一处使的号召力。 四、奖罚分明:所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制定一个让个别员工拼命就能完成的最高个人目标奖,再下设两个二等奖。有完成奖项目标的马上公开颁奖,最好是当众现金发奖,并让获奖员工激情发言。人最大的特点是逃离痛苦。制定一个末尾淘汰制,形成向前可得丰厚的奖励,后必须逃离失去痛苦的竞争机制。 五、员工间要经常召开员工成功案例技能交流会,让成功员工将成功的经验及话术教给大家、并在公众面前许下承诺、只好更加努力,也能让后进员工学到经验,让后进员工知道成功并不难。 团队管理学习心得体会2 最近自己周边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在真正的团队管理中,我有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从事做数学的教学工作,本学期由于学校的工作变动,我便开始了初中物理的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学好物理?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的总复习?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现将我工作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一、抓好入门教育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 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

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 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

物理教学特色浅谈

物理教学特色浅谈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设乐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方法策略,讲究教学艺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标签:物理教学教学特色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人文教学 当前,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少违背时代要求的种种误区。如“应试教育”、“注入式”、“标准化”的状况。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教师设下“漫漫题海”、“重重考山”,学生则忙于画勾打叉。这样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势在必行。然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的关注,教育的改革,更要靠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他们在活泼和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师要注重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让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将前人从事智力活动的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认识能力,把蕴含在知识载体中的观念转化为学生的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下面谈谈自己的物理教学特色:创设乐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方法策略,讲究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素质。这是对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的夫浅体会及应用,恳请同仁们指正。 一、凸显生动的物理情景,创设乐学氛围 物理学是探究奇妙的自然规律的学科,物理课不应该枯燥乏味。我在课堂上用各种方式灵活多样地展示生动的物理情景,使学生在调动形象思维、弄清物理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我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经常和学生对话,师生互动,使教学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通过简洁严谨的实验、生动的语言、精彩流畅的板画和多媒体的再现等,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例如我在讲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时,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破产的富翁站在悬崖边,绝望地欲行短见,后面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对他向前推或向后拉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我还把“一辆正在急速行驶的轿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制动,请问其中包含哪些你学过的物理现象”的习题,换成我做的动画课件“一辆奇瑞QQ汽车正在唱着歌愉快地行驶着(笑声),忽然前方冒出一只小哈巴狗,旁标DOG。狗严重违反交通规则,但轧死也得自己负责(笑声),司机为了还是立即刹车……”学生们笑了,注意力也集中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搭建有利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转变,对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将学习真正还给学生?

物理教师读书心得

物理教师读书心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 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 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

浅谈如何学好《大学物理》

浅谈如何学好《大学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结合数学、特别是高等数学的逻辑性和方法,基于物理实验,物理学的规律和理论可以为精确处理物质世界大部分的实际过程提供基础。而《大学物理》是一门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理工科本科学生的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是有关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它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学好《大学物理》至关重要。 按照目前《大学物理》的教学大纲,其课程内容涉及到经典物理学大部分内容和部分近代物理学基础,具体包括牛顿力学、狭义相对论、电磁学、热学、波动光学、量子理论基础和部分近代物理专题。《大学物理》学习难度因人而异,如果只就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而言,学习难度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点: 1.《大学物理》必须要利用高等数学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必需要具备足够好的数学基础; 2. 由于高中物理内容与大多数的《大学物理》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然而即便是高中最为强调的经典力学部分,其所讲授的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远远达不到《大学物理》要求和处理的层次,但中学阶段高强度的训练给部分学生打下了很深的“中学思维”烙印,改变或者调整学习思路和方式是难度之一; 3. 经典力学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开始,《大学物理》课程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

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从这里开始,而这也恰恰是高中物力训练最多的地方,所以有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会造成学习上的一些困难; 4. 由于《大学物理》内容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知识模块,这些不同模块所处理的对象和应用的方法有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造成学生学习上会出现困难。 基于以上几点出现困难的原因,学习《大学物理》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 节: 1.强调学习物理学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物理学是一门描述自然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有的分学科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要学会从整体上逻辑地、协调地学习物理学,把握学习的线索,同时注意了解物理学中各个分支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能做到对《大学物理》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效果也会很好。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要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建立整体学习的打算,逐渐积累,不断总结,最后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2.要学会透过数学公式看到物理的本质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说过“物理理论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现在了解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

团队管理心得分享

团队管理心得分享 团队管理心得分享范文篇1 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团队?作为该团队的领导者你要如何奉献你才能得到其他成员的认可?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那如何才能发挥如此到的能力?那就必须要有正确处理团队成员的关系能力,抓住关键的团队管理模式,就能有利于每个成员各尽其能,各司其职;有利于整个团队高效、和谐地运作,完成富有创造力和实用价值的优秀作品;有利于每名队员在合作中得以成长,在互助中不断进步。 一个好的方案由一个优秀的团队来完成,成功率就会相对高,而一个成功的团队,不是指的个人能力,而是整体能力,总结下来就是得有以下几点: 1. 目标统一,职能分散每个项目的成功完成既需要成功的策略,又要有优秀团队协作能力。有时候考虑到我们现有知识和经验的不足,难以同时具备各种综合技能。所以在团队组成前,队员的必须选择选择倾向应是自己比较强势的一面,如创新能力强的同学主要负责活动的策划,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主要负责活动的展开,逻辑能力强的同学主要负责流程,如此才能分工明确,队员优势互补。为了最大限度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虽然大家职能不一,但我们的兴趣一致,目标统一。如此才能齐心协,以高质量、高效率来完成我们共同的活动。 2. 加强交流,相互信任交流不仅是对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计划的必要步骤,是集中大家智慧、激发活动灵感的重要手段,还是加强感情联络、解除误会的有

效途径。工作中,由于我们缺乏交流,造成大家分工不明确,工作拖沓,组员有不满情绪的现象。经过大家面对面的交谈,坦诚相待,不仅使问题得以解决,还进一步深化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强化了团队协作力量,促使下一步工作顺利进行,实践了友谊第一团队精神。 ⒊ 个人态度,团队精神一件事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要有团队凝聚力,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团队,团队中的人员必须是能相互协助,真诚对待自己能不断的激励身旁的人,一个好的团队领导人,会在适合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激励,这样往往能让这个团队对工作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部分能力不出众的人,只能采取淘汰,因为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要有良好的作风,良好的心态,良好的个人能力,为了整个团队的有序、高效的发展,也为了团队合作的需要,就得需要一大部分人的牺牲。 一个成功的团队,是被大家共同组建,大家共同发展起来的,不归功于个人,更不是某个人。 团队管理心得分享范文篇2 正确处理团队成员的关系,采用适合的团队管理模式,有利于每个成员各尽其能,各司其职;有利于整个团队高效、和谐地运作,完成富有创造力和实用价值的优秀作品;有利于每名队员在合作中得以成长,在互助中不断进步。 经过一学期的团队合作,我们总结如下管理心得: 1. 目标统一,职能分散每个项目的成功完成既需要扎实的硬件设计能力,又要有优秀的软件编程能力。考虑到我们现有知识和经验的不足,难以同时具备各种综合技能。所以在组队时,队员的选择各有倾向,如创新能力强的同学主要负责软件编程,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主要负责硬件构建,逻辑能力强的同学主要负责论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体会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 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 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 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 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 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 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 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 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 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 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 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 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 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 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 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 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在学习 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所以,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 仅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物理教育素质教育 (一)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 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所以,它要求学生必 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一般来说,在中学阶段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物理量间的关系的。定性分析也是一 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化的方法的运用,可使我们抓住物理问题 的本质,而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对细枝末节的探讨。过度的定量化,容易使学生迷 失在各种形式的数学推演和运算之中,而伤失了对丰富而生动的物理本质的认识 和理解,过度的定量化,使物理更为抽象难懂,更容易使学生伤失学习物理的兴 趣和信心,这些都是与我们物理教学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驰的。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物 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一般来讲,定性分析 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很多科学工作者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总是先理解题意,定 性地分析物理过程及其特征,定性地考虑多个不同的求解途径和可能的结果,最 后才选择合适的方法、途径去解题。所以,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实验之后,及在 得出关系式前,还应和学生说明,得到这个关系式并非就是这个实验,而是设计 更严密的实验多次实验最终得到。这样,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 生亲自做实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也在锻炼学生的素质,那就是 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当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学生实 验中,一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目前以两人一组居多)。两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 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参与动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扮演不同的 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任务的分配,其中一位负责检查等等。当然,也应做适当的轮换,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将来 他们所要踏入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人与人合作的社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时 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的素 质之一。 (三)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用科学的方法在物 理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而是以 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 一个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 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他领域,大到科学理论的建立,小到台灯、自行车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 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 样的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感受

物理教学中的感受 【摘要】在物理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总结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大家共同探讨,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物理教学感受 面对物理教学,我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感到现在的教学越来越困难,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对于我们农村中学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农村中学实验基础差,实验设备跟不上 就我们学校来说,大部分实验器材已经使用快20年了,已经老化。有很多器材根本无法使用,放在那里只是作为摆设,还有一些器材,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增加的器材太少,每年投入到实验教学中的经费太少,致使很多实验无法正常开展,从而使实验教学只是一个空架子。保管室里有器材,可好的器材与教材内容不相符,无法用于实验教学上。比如,我们实验室里有一个向心力演示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果要给学生说向心力,要学生懂得,那可以花很多精力去讲解,因为那是高中的内容。花了钱,买了些用不上的东西,要的东西又少,甚至没有,实验没有真正与教学相联系。从这几年中考评卷来看,实验丢分较为严重。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搞好实验教学,首先,是要有实验所必须的器材。 二、农村孩子的知识面较小,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农村中学的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不是来源于与生活和社会,他们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本和老师的详细讲解得来的,属于记忆性的学习,所学的东西比较死,不能灵活运用,这正是那种学习方法带来的后果。从知识测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只要把题目的数据改变了,他们就做不对了,有的甚至根本无法下手。但在当堂课上,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造成这一原因,我想就是学生没有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物理知识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如果只有生活,没有物理理论知识,绝对不会好好地生活;而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生活,那只是一种空想。 三、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教学硬件不够,班级人数过多,学生发展不平衡 大部分农村中学每个班学生人数都在60多人以上,这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为人太多,无法进行个别教学。注意程度不够,上课精力不够,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同样得到老师的个别辅导。在九年制义务教肓实施以来,有想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时基础非常差,这种一船拖,给教学上带来不平衡。在我任教九年来,发现有很多学生根本就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原因是他们什么都不懂。记得有一年,我刚接到的一个初二班级中,有一名学生一般的乘法都不会,这样的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真是很困难。还在一些同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到初

工作心得体会团队管理心得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a86671791.html,)/心得体会范文/工作心得体会 团队管理心得 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下面是带来的团队管理的心得,仅供参考。 团队管理心得篇一 最近自己周边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在真正的团队管理中,我有太多的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首先,在团队管理中真正的领导首先应该体会到同伴的痛苦与困难。既然你是一个管理者,你在团队中你的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团队的工作更有效率,为团队指明方向。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地和你的伙伴员工站在一条线上,感受他们的困难,感受他们的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团队的尊重和接受。工作中不能总想着因为自己是领导就有权使用最好的设备。而要考虑到下属和员工使用较差的设备时的不便和痛苦。要真正意识到领导独立办公室不是尊严和地位的象征,而是因为需要独自沟通,又需要知道下属工作的时候留给他们足够的面子的需要。

第二,每个人都是人才。对于员工而言,每个人都是人才。所以在团队中,千万不能指责一个员工笨。这么一个简单的评论伤害的不只是一时的心情。如果内心对你心怀尊重,你这个笨字伤害的是个人对他自己一生的评价。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不是专指自己的,更重要是说你的员工和下属的。既然天生我才必有用,那么天生他才也有用。当因为团队的发展需求需要裁掉一些员工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发现员工的优点,帮助他树立信心。甚至利用自己作为领导的资源为他的个人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或者推荐到更适合他的岗位上去。因为,他是人才。 第三,在团队管理中应该勇于分享。这里的分享不只是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知识,更多情况下是要分享自己的感受。很多人认为自己作为领导的真正的能力是某种绝招。泄露了某种能力或者绝招就会威胁到自己的领导地位。其实不是这样的,乐于分享不仅能让团队取得更大的进步,还能让自己的绝招经过集体的智慧变得更加强大。团队也会因为你的分享,而回馈更多的尊重。真正的领导的尊重是从分享和帮助开始的,而不是从某某总的称谓开始的。 第四,要给予团队足够的理解和耐心。在现在的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其中招聘环节搞得最复杂。不仅要通过原有的领导那里了解员工工作是否真实,还要通过背景调查了解员工之前岗位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实这些工作的本质就是了解和理解你

物理优秀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优秀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回顾初三物理上学期这段时间,在教学上有很多感触和想法,具体反思如下: 一、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 课--讲授新课--小结--评阅作业”几个有机的环节,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做 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当中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 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讲授新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 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 生学习的乐园。 二、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做实验麻烦,很多老师不愿做实验,然而,物理本身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教学中,应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 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 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一期来,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 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 四、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质 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介绍科学家的事迹,介绍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 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五、积极探求教学改革 着眼于素质教育,为达到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针对传统封闭、固定化的教学模 式的弊端,寻求、思考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该期尝试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程式, 和谐地展开双边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较常规教学更易增强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该教法的特点是强调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第二中学宋晓楼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三十多个课后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用应,各有特点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这些小实验,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重视这些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实验的特点 1.趣味性高,实用性强: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学生动手时不感觉难,是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具,如气球、乒乓球、注射器、弹簧等等;还有一些小实验的制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自制密度计”、“自制验电器”等。 2.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正文,理论联系实际: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如“筷子提米”、“找粗细不均匀细长木棒的重心”等小实验。 3.内容叙述短小精炼,操作、制作简单易行:大部分小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如:“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吹不大的气球”实验、“乒乓球托住水瓶”“覆杯实验”“沸水煮鱼”等实验。 二、小实验的教学意义和作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引入引人入胜的小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此在引入大气压强概念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完成四个小实验:1)先把一只小烧杯杯口朝下放在酒精灯上略加热一会儿,再把一只吹入一定量空气的气球放在烧杯口,发现气球牢牢把杯子吸起来;2)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后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封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吞入瓶内;3)给茶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纸片都不下落;4)给底部扎有几个小孔的空可乐瓶里灌水,在把可乐瓶提出水面之前问学生:水回流出吗?取出可乐瓶,通过控制瓶盖,使水一会流出来,一会儿又不流出来。通过这些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从实验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大气压强。进而引导学生讨论现象和结果,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下建立起物理概念。

高中物理教师读书心得

高中物理教师读书心得 高中物理教师读书心得 篇一: 新课程物理教学读书心得读了雷洪、王伟庆主编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设计》一文后,我深受启发,知道了物理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习感受到,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

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 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 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俗话说: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创新教学设计》

浅谈大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浅谈大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活 动中,有效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物理作为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其在各 学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 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其基本规律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领域,对社 会的进步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学各专业设置 更趋向于多元化,不同的专业对大学物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对大学物理教 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求,需要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促进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长远发展。 1大学物理教学概述 物理课程作为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物理知识被广泛 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当前由于物理课程教材不断更新,高校具有更为丰富的文献 资源,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生动诠释了 复杂难懂的物理定理与理论知识,这些都为大学物理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奠定了基础。一般 来说,每位学生在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在大 学物理教学中仅仅使用范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会对所学知识感到迷茫,无 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 方法,多层面和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 方向。 2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对于多元化教学模式而言,其主要是从多层次、多方式和多角度等方面出发,让学生 能够在同一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其具体可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分析。 2.1教学方法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案例教学。由于大学物理主要是针对理工科学生所开设,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 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科学选择难易适当的案例,对不同的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案例,以 此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自动化学院学生,教师可通过列举电磁炉等电 器工作原理让学生学习涡电流、电磁感应等知识;对于材料专业学生而言,教师可利用X

管理者如何打造高效团队培训心得体会

管理者如何打造高效团队培训心得体会 管理者如何打造高效团队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个人认为要带好一个团队离不开三个要素: 一、是要有制度: 制度是团队成员统一遵循的规矩,它既能促进团队的一致性,还能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制定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既是业务开展的依据,也是工作的指导书,避免出现随意和偏差。 三、是团队的战斗力: 战斗力可能是无形的,但又至关重要,它体现在勇于进取、乐观自信、不怕困难、敢于担当等方面。团队具备战斗力的前提是群体内动力得到了激发。 缺少这一项,任凭资源足、能力强、制度严、方向对,都未必能确保战斗的胜利。这种战斗力类似于李云龙所倡导的亮剑精神纵观任何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它都是在一种信仰的感召下,保留并传承着一种精神传统,这个传统是一种性格,是气质,有了这种传统,就好比给军队注入了灵魂,不论岁月流逝,人员更替,精神都能永存,于是就有了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阐述。 一、目标一致也就是思想要统一 没有目标的人,就是帮别人实现目标的人。不做准备的人,就是准备失败的人;不做计划的人,就是准备计划失败的人。 二、激发人的潜能 内动力是指人的内在潜能。这种潜能一旦调动出来,会表现为乐观积极、精力充沛、主动思考、坚持不懈。如果智商正常,每个人都可能依靠内动力的发挥达到优秀,甚至接近卓越,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就团队而言,群体内动力的发挥能让这个组织实现看似无法企及的目标。要激发内动力,既要凭借主观因素,也要凭借客观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前者。优秀的人往往能够战胜自我,不受顺境与逆境影响,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主动学习思考,从容应对各种困难,不断创造出辉煌的成绩;而客观因素起到的则是促进作用,一个人的潜力会受到外界环境、事件、群体或其他人的影响而得以激发。客观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千万不能小觑,很多人的转型和进步都得益于客观因素的促进。基于此我认为管理者应做到一下几点: 1、善于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管理者要学会尊重你的部下、热情帮助部下,奉献你的赞美,要主动关心下属的工作和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江夏实验高中董进 高中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它更是“老大难”。因此,对于年轻高中物理教师怎么教以及教好这门学科也是一大难题;我据这两年在教学上的探索,有以下反思。 一、重视把握教材 以书为本,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充分了解课本上的每一节在整个章节中的作用以及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只有老师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统筹兼顾。而把握教材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整套物理课本,注意观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做近年来的高考真题,注意高频考点在教材中的分布。 3.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注意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二、多角度了解学生 根据新课程改的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21世纪的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怎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呢?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基础,了解学生所需的教学方式方法,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对于了解学生的现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后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认真批阅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三、充分驾驭课堂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也是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对老师素质要求提高了;因此,教师能否驾驭课堂成为教改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驾驭课堂我的体会是: 1.充分认真地备课,预先设想授课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3.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 佳县乌镇中学郭丙龙 关键词: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疏通教材、排除难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物理入门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分科学习的取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入门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1、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好奇心和迫切情绪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新教材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2、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看图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指出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科学世界”看得很仔细,减慢了课

堂节奏,我们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3、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增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 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 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烧瓶离开火焰后要迅速塞上瓶塞,当教师用用冷水向倒置的瓶底浇时,前排的一些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挡的架势,他担心烧瓶可能会对他造成危险.当冷水浇下去,不但没有危险,而且看到烧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 2、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把手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物体离开手,它一定会掉下来,如果加上用力吹气,物体掉得更快,但实验现象恰好相反,学生的求知欲又被激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 3、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如上面所说的小实验2,学生的手一放,乒乓球一下就会掉下来,或者气一吹就会使球加速掉下来,学生开始时可能会多次失败,但只要老师让学生了解它的原理,学生也会很容易成功,那他们立即获得成功感,这样他们会更渴望学习,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