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发酵工程

合集下载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3发酵工程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3发酵工程

三、 发酵工程的内容
菌种的选育 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 反应器的设计 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
四、 发酵类型
➢微生物菌体发酵 ➢微生物酶发酵 ➢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微生物菌体发酵
• 以获得某种用途的菌体为目的的发酵。 • 酵母,药用真菌,微生物杀虫剂等
微生物酶发酵
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型
产业 医药 食品
农业 轻工
其他
微生物代谢产物
抗生素,药理活性物质,维生素,抗肿瘤剂、基因工 程药物、疫苗等
氨基酸,鲜味增强剂,脂肪酸,蛋白质,糖与多糖类, 发酵剂,脂类,核酸,核苷酸,核苷、维生素、饮料 等
动物生长促进剂,除草剂,植物生长促进剂,灭害剂, 驱虫剂,杀虫剂等
酸味剂,生物碱,酶抑制剂,酶,溶媒,辅酶,表面 活性剂,转化甾醇和甾体,有机酸,乳化剂,色素, 抗氧化剂,石油等
(2)自吸式发酵罐
构造: 带中央吸气口的搅拌器,由罐底向上伸入的主 轴带动
优点: 提高氧的溶解速率、总的动力消耗减少
缺点: 进罐处负压,增加染菌机会,切断菌丝,影 响菌的正常生长
2.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在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中, 通风的目的不仅是供给微 生物所需要的氧,同时还 利用通入发酵罐的空气, 代替搅拌器使发酵液均匀 混合。 常用的有循环式通风发酵 罐和高位塔式发酵罐
营养成分丰富完整,氮源和维生素的含量略高
(3)发酵培养基:提供菌体生长和合成代谢产物
组成丰富完整,营养成份浓度和粘度适中
2.培养基的基本成分
(1)碳源:
是构成菌体和产物的碳架及能量来源。
主要利用的碳源:
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麦芽 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等。

食品行业中发酵工程的应用

食品行业中发酵工程的应用

食品行业中发酵工程的应用发酵工程是食品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通过发酵工程的应用,可以使食品味道更好,保质期更长,甚至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行业中发酵工程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乳制品、面包、酒类、酱料等多个领域,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食品行业中发酵工程的应用。

一、乳制品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

发酵工程在乳制品生产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以酸奶为例,酸奶是将牛奶中的乳酸菌发酵而成的,通过乳酸菌的作用,牛奶中的乳糖被转化为乳酸,使得牛奶呈现出酸味,同时也提高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在乳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发酵工程不仅可以改善产品的品质,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保质期。

比如奶酪的生产过程中采用了酸奶发酵这一工艺,不仅使得奶酪的口感更好,还可以保持奶酪的新鲜度和营养价值。

发酵工程在乳制品行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面包面包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非常常见的一种食品,而发酵工程对面包的生产同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面包的生产过程中,面粉中的淀粉被酵母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二氧化碳使得面团膨胀,形成了面包的松软口感,而乙醇蒸发后,则赋予了面包独特的香味。

通过发酵工程的应用,可以使得面包的口感更好,外观更美观,口感更加松软,而且也可以延长面包的保存时间。

发酵工程还可以改善面包的营养价值,使得面包富含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

发酵工程在面包行业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酒类酒类是发酵工程应用的典型代表。

酒类的生产主要是通过酵母菌对果实或者谷物中的糖分进行发酵而得到。

发酵工程在酒类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控制发酵的温度、时间、pH值等参数,可以使得酒类的风味更加浓郁,同时也能控制酒精度和糖分的含量。

不同类型的酒类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发酵工艺来实现,比如啤酒是通过麦芽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再由酵母发酵得到,而葡萄酒则是将葡萄中的果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通过发酵工程的应用,可以使得酒类的品质和口感得到提升,并且延长了酒类的保存期限,使得酒类更加受消费者的欢迎。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目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生物工程主要由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组成,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发酵工程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产物。

实际应用在食品工业、工业发展、医药研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论述了发酵工程在我国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发酵工程;食品领域;应用研究前言:现代生物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生长和相应的代谢活动在生产各种有用材料的一种工程,发酵工程在整个生物工程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培育优良的菌种和发酵生产。

谢产品,微生物的生产,天然物质的转化,等等。

发酵工程微生物有效地应用于高新技术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影响非常广泛,如新食品、饮料配料、稳定剂、制造或相关领域的衍生物等。

1发酵工程的发展阶段1.1农产手加工因为在过去,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主要是农业生产,然后发酵工程只在家里或作坊里发酵,发酵生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手工加工。

当时,因为科技不发达,人们只能通过存在于微生物的性质,进行了处理,但这种方法只用于生产,因为微生物纯自然的许多问题,如萃取效率高,存活率低,甚至可能是生病了,等等。

这也极大地制约了食品领域发酵工程的发展。

1.2近代发酵工程20世纪20年代,由于技术的兴起,工业、食品和医药的需求,传统的生产方式并不满足。

因此,人们使用化学和化学工程技术从农业化学和化学工程中学习来规范发酵过程。

采用机械生产和化学训练,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发酵工程在发酵生产中取得了第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1.3现代发酵工程通过发酵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化学工程的模式处理发酵工业生产的问题,玩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化学可能生产的微生物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因此,它很快被生物工程所取代。

这种生物工程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基因,有效地改造它,达到人们想要的效果,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产业和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产业和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产业和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生物发酵工程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在医药、食品、能源等众多领域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的基础原理、应用研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探讨其在产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一、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的基础原理生物发酵工程技术是通过选择并利用微生物、发酵工艺和设备等手段,使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所需的产品。

微生物是生物发酵的关键,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通过代谢作用将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同时释放相应的能量。

发酵的基础原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在生长和繁殖中产生的代谢产物,生成所需的目标产物。

其中微生物的产生和培养、培养基的选择和设计、代谢产物的识别和分离纯化等技术都是发酵工艺中关键的环节。

二、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的应用研究1.医药制造医药制造是生物发酵工程技术较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在医药制造中,生物发酵工程技术主要用于制备抗生素、激素、酶及多肽类等重要药物。

通过选择适宜的微生物及培养条件,生产出高质量的药品,满足人们对药品的需求。

2.食品加工食品加工业中有很多产品都需要生物发酵技术来生产,如酸奶、酱油、味精、酒类等。

生物发酵技术能够发挥微生物转化和代谢特性,使这些食品呈现出特有的香味和口感。

3.能源生产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能源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生物燃料、发酵氢气等。

微生物可以将生物质转化为燃料,生产出高质量的生物燃料,提供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

三、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技术先进化,产品多样化和工业化生产。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会有更多更好的微生物被开发,为工艺提供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要将已有的生物发酵产品从实验室转移到实际工业化生产中。

总之,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已经成为了生产生物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在未来,生物发酵技术将持续发展,围绕着工业化高效生产、能源领域开发新型生物燃料等方向不断探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廖威第四章发酵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廖威第四章发酵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
最初发现螺旋藻是在非洲中部乍得湖畔及墨西哥迪 斯科克湖,当地人用来食用或制成饼食,有益于健康

本世纪50年代以后,乍得把螺旋藻制成食品其商品 名为“Dihe”;
1964年,比利时植物学家Jean Lenoard从食用螺旋 藻和出售的“Dihe”中,分离出螺旋藻,在实验室进 行培养试验, 1967年3月首次发表了实验结果,为螺 旋藻的人工养殖开创了先例
螺旋藻的形态
螺旋藻的形态、分类及生态
螺旋藻有两种类型: 钝顶螺旋藻:主要特征是藻丝末端细胞钝圆,
藻丝宽约6~8µm,螺旋直径为28~36µ m ,螺距 约为43-57µm;
极大螺旋藻:其特征为藻丝末端细胞略粗,藻 丝约为3.4~15µm,螺旋直径约为40-67µm,螺距 为33~76µm。
螺旋藻的生态 螺旋藻可以在土壤、沼泽、淡水、盐水、
矿物质
lOOg螺旋藻干粉中含钾高达1 500-2000mg,含 镁200 ~ 300mg,含铁50-100mg,而钠的含量甚 微。钾能促进人体内钠的排泄,可预防高血压; 镁具有保护人体循环器官、预防心脏病等功能; 铁具有造血功能。另外,螺旋藻还含有微量元 素硒、锌、锰等
螺旋藻的营养类型
1、光合自养型:
1、烷烃类和石油化工产品 如甲烷、甲醇、乙醇、石蜡烃等。 2、各种有机废料和一些糖类物质 有机废料:如食品厂、酿造厂、造纸厂等废弃物 以及农作物秸杆等。 糖类物质:如糖蜜、淀粉类物质等。
(2) SCP的发酵生产工艺
一般SCP生产的概略流程图
(3) SCP的分离和纯化
SCP的发酵产品为菌体本身,分离工艺较 简单,过滤得到的菌体再用冷水洗涤,再过滤 得到酵母浓缩物,以30℃的热风干燥,并制成 块状或粒状。
(2)温度:螺旋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 ~ 37℃。 (3)氮源:螺旋藻除能利用无机氮外,还能利 用尿素。 (4)光照:当营养和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光照 就成为影响螺旋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随着人类对食品安全和健康越来越重视,食品工业需要寻求使其食品更加安全和健康的新方案。

发酵工程是食品工业中提高食品安全和营养的一种重要的技术,它采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科学技术及手段,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产生有益的生物产物,调控环境因子,使微生物受到良好的促进,实现对特定有机物的高效生物转化,以达到食品加工方面的理想效果,是食品工业中获得食品安全和改善营养成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发酵产物合成。

利用发酵技术,可以制备出一些特殊的发酵产物,如乳酸、乳酸菌、胆固醇、糖精、醋酸钠等。

这些产物在食品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使食品拥有更优质的口感和风味,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提升食品的可食用安全性。

二、发酵作物减缓发酵。

利用发酵技术,可以抑制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缓食物的变质。

比如,葡萄酒发酵可以抑制酢酸乙酯的生长,从而阻止糖分过度发酵;面包发酵可以抑制有毒物质产生,从而延缓食物降解;乳品发酵能够在乳制品表面形成乳头菌拮抗肽,抑制乳腺炎之类的细胞群体病原菌。

三、发酵变性技术,改变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食物发酵过程中还可以产生多种抗氧化成份,使食品拥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比如,大豆酱的发酵可以改变它的口感和风味,使之更加好吃;白酒、黄酒发酵可以增加酒精浓度,使酒有更好的口感和风味;酱油发酵也可以产生抗氧化成分,改善酱油的口感和风味。

四、发酵技术和其他食品加工方法的结合应用。

发酵技术可以利用抗酸剂和热处理防止食品的降解,使食品的营养价值得到锁定;可以运用抗氧化剂预防发酵过程中的氧化反应。

例如,金锣酱发酵前先用热油炸,抑制酪胺酸类的游离形式,防止发酵过程中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失去;牛奶发酵前先用抗酸剂进行pH调节,使微生物得以增殖。

以上就是发酵工程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为改善食品营养素含量,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口味,提供了有效和可靠的手段。

食品科学技术:发酵工程考试题(题库版)

食品科学技术:发酵工程考试题(题库版)

食品科学技术:发酵工程考试题(题库版)1、单选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OA、发酵工程的产品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菌体本身B、通过人工诱变选育新品种C、培养基、发酵设备和菌种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D、环境(江南博哥)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体代谢产物的形成正确答案:C2、名词解释液体发酵正确答案:液体发酵是相对于固体和半固体发酵而言,是从培养基的状态对发酵的一个分类。

当然,由于培养基状态不同也影响了发酵过程的很多因素,如发酵的条件,发酵设备等。

3、问答题优良酿造大麦的特点.正确答案:大麦便于发芽,并产生大量的水解酶类;大麦种植遍及全球;参考解析:试题答案大麦便于发芽,并产生大量的水解酶类;大麦种植遍及全球;大麦的化学成分适合酿造啤酒;大麦是非人类食用主粮。

(1)色泽:良好大麦有光泽,淡黄;受潮大麦发暗,胚部呈深褐色;受霉菌侵蚀的大麦则呈灰色或微兰色。

(2)气味:良好大麦具有新鲜稻草香味。

(3)谷皮:优良大麦皮薄,有细密纹道。

(4)麦粒形态:以短胖者为佳。

(5)夹杂物:杂谷粒和沙土等应在2%以下。

4、名词解释基因克隆正确答案:经无性繁殖获得基因许多相同拷贝的过程。

通常是将单个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复制而成5、名词解释半连续发酵正确答案:(在补料分批培养的基础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液(带放)称为半连续培养。

某些品种采取这种方式,如四环素发酵)6、单选下列营养物质中,不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OA.牛肉膏B.蛋白陈C.生物素D.酵母粉正确答案:C7、名词解释诱导多能干细胞正确答案:通过向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几种胚胎干细胞表达的转录因子基因,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成的类多能胚胎干细胞。

8、名词解释Strainbreeding(菌种选育)正确答案:从分离筛选获得的有价值菌种中经过人工选育出各种突变体以大幅提高了菌种产生有价值的代谢产物的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去除不需要的代谢产物或产生新代谢产物9、名词解释末端代谢产物阻遏正确答案:由于某些代谢途径中的末端产物过量积累而引起酶合成的阻遏称为、10、名词解释酵母双杂交系统正确答案:是将待研究的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分别克隆到酵母表达质粒的转录激活因子(如GA1.4等)的DNA结合结构域基因和GA1.4激活结构域基因,构建成融合表达载体,从表达产物分析两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系统。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现代发酵工程技术是利用细菌、酵母、真菌等微生物及其酶等活性物质,使饮用水、
汁液、乳酸、酸奶、酒精饮料、啤酒、特色饮料、加工食品、发酵出多种食品中使用现代
生物技术来制备营养食品,也被称为“发酵食品”。

在食品行业中,现代发酵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质量,增强食品的预期效果,从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首先,通过发酵工艺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微生物是原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发酵工艺能够促进原料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蛋白质、糖类、脂肪、矿物质等含量的
改变,从而发挥更富的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其次,通过发酵工艺可以制备出新型的美味及特定功能的食品。

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酵
素可以促进原料的变化,增强食品的风味,而不同的酵母、细菌和真菌发酵可以促进食品
有特殊功能,如增加免疫力等,从而大大满足消费者对特点及功能食品的需求。

此外,现代发酵工艺可以有效提高食品的节能和提高生产效率。

传统的烹调后,一些
有机物的流失或变质是难以避免的,而通过发酵工艺,食品的生产效率得到大大地提高,
由于发酵过程有效控制反应温度,使食品中的有机物损失比例降低,也节省了烹饪和膨化
所需要的能量,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发酵工艺的可操作性,改善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现代发酵技术为食品产业发展打开了新颖的方式,它既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又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食品特色功能,促进食品的科学研发,最终实现更
好的消费者满意度,确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微生物反应过程 采用活细胞为催化剂时的反应过程。这既包括一般的微生物发酵反应 过程,也包括固定化细胞反应过程和动植物细胞的培养过程。
3、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 它是利用微生物本身的分解能力和净化能力,除去废水中污染物质的过 程。
五、生物化学工程的基本内容
生化工程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过程和下游工 程。
80年代以来,随着重组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技术的发展,可以按人类社会的需要,定向 培养出有用的菌株,这为发酵工程技术引入了遗传工程的技术,使生物 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发酵工程的特点
在研究用微生物(生物催化剂)进行某种物质生产时,大体上有两 种研究方式:
一种是各种酶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细胞内(外)的生物化学反应,如大 量摇瓶在实验室里观察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和最适的培养方法,这可以 认为是一种小规模的研究形式;
➢ 20世纪50年代,氨基酸发酵工业又成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又一个成员。实 现了对微生物的的代谢进行人工调节,这又使生物技术进了一步;
➢ 20世纪60年代,生物技术产业又增加了酶制剂工业这一成员;
70年代,为了解决由于人口迅速增长而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进行了非 碳水化合物代替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如利用石油化工原料进行发酵生产, 培养单细胞蛋白,进行污水处理,能源开发等;
另一种是大规模的研究形式,即过程放大。利用小型和中型反应器 (培养罐)进行培养试验,并进一步在工业规模上研究生产物的分离和 精制方法,以确定在细胞水平上的综合的最适培养条件。
发酵工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发酵技术的放大方面,则需要由小试放大到 中试逐步进行探讨。实验室进行的小规模发酵所获得的最适条件的各种 参数,能否在工业规模生产中也同样保证其最适条件,那就是不是轻而 易举的事了。
第五章 发酵工程与食品工程
第一节 发酵工程概述 第二节 发酵设备与基本工艺过程 第三节 发酵过程控制 第四节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第一节 发酵工程概述
发酵已经从过去简单的生产酒精类饮料、生产醋酸和发酵面包 发展到今天成为生物工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成为一个包括了 微生物学、化学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软 硬件工程的一个多学科工程。现代发酵工程不但生产酒精类饮料、 醋酸和面包,而且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生长激素、抗生素和疫苗 等多种医疗保健药物,生产天然杀虫剂、细菌肥料和微生物除草剂 等农用生产资料,在化学工业上生产氨基酸、香料、生物高分子、 酶、维生素和单细胞蛋白等。
总结:因此如何保证大规模发酵在最适条件下进行,仍是一个值得研
究的课题,它不仅涉及到发酵设备的工程问题,也与各类生物细胞的生 理生化特性相关。
一般生物反应过程由四个部分组成: (1)材料的预处理
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包括其配制和灭菌等;
(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固定化技术来制备;
(3)生物反应器及反应条件的选择与监控
二、发酵工程的发展历史
➢ 1000多年(甚至4000多年)以前酒类的酿造; ➢ 19世纪利用酵母进行大规模发酵生产。大规模生产的发酵产品有乳酸、
酒精、面包酵母、柠檬酸和蛋白酶等初级代谢产物;
➢ 19世纪中叶,发明巴斯德灭菌法,找到了乳酸杆菌的生物体 ; ➢ 20世纪初,发现某些梭菌能够引起丙酮丁醇的发酵。它是第一个进行大
上游工程:包括优良种株的选育,最适发酵条件(pH、温 度、溶氧和营养组成)的确定,营养物的准备等;
发酵过程(发酵工艺):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 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
下游工程:指从发酵液中分离和纯化产品的技术:包括固 液分离技术(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沉淀分离等工艺), 细胞破壁技术(超声、高压剪切、渗透压、表面活性剂 和溶壁酶等),蛋白质纯化技术(沉淀法、色谱分离法 和超滤法等),最后还有产品的包装处理技术(真空干 燥和冰冻干事燥等)。
生物反应器是进行生物反应的核心设备;
(4)产品的分离纯化
将含量较低的产物从反应液中提取出来(指胞外产物)或从细 胞中(指胞内产物)提取出来,并加以精制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 求。
生物反应过程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
– 采用可再生资源作为主要原料,因而原料来源丰实,价格低廉,过 程中废物的危害性较小,但由于原料的成分复杂,往往难以控制会 给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 由于采用的是生物催化剂,反映过程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但生 物催化剂易受环境的影响和杂菌的污染,因而很易失活,难以长期 使用;
– 与一般化工产品相比,其生产设备比较简单,能耗较低。但某些生 物反应由于其特殊性质而使反应基质浓度和产物浓度均不能太高, 这是因为微生物细胞或生物酶受底物浓度或产物浓度的抑制或不能 耐高渗透压所致,不仅使反应器体积增大,而且也加大了提取的困 难,因而反应器生产效率较低;
一、发酵工程主要内容
发酵工程是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 产代谢产物的技术。
发酵工程由于涉及到生物催化剂,因而与化学反应有关。由于 生物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为社会服务,因而该生产 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亦称为生化反应过程)。
在发酵技术中一般包括微生物细胞或动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 或利用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所做的反应器加工底物(即有生化催 化剂参加),以及培养加工后产物大规模的分离提取等工艺。主要 是在生物反应过程中提供各种所需的最适环境条件,如酸碱度、湿 度、底物浓度、通气量以及保证无菌状态等研究内容。
– 尽管生物反应过程成本低,应用广,但反应极为复杂,较难检测与 控制。反应液中杂质多,给分离提纯带来了困难。
四. 生物反应过程的分类 1、酶催化反应过程
采用游离酶或固定化酶为催化剂时的反应过程。生物体中所进行的反 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工业生产中所用的酶,或是经提取 分离得到的游离酶,或是固定在多种载体上的固定化酶 。
规模工业生产的发酵过程,也是工业生产中首次采用大量纯培养技术的;
➢ 1929年Flemming爵士发现了青霉素,但无法提取精制 ; ➢ 1942年终于正式实现了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这是生物工程第一次划
时代的飞跃,生物技术核心的发酵技术已从昔日的以厌氧发酵为主的工 艺跃入深层通风发酵为主的工艺 ;
➢ 20世纪40年代,以获取细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为主要特征的抗生 素工业成为生物发酵工业技术的支柱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