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军政大学沿革简表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沿革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沿革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沿革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一、抗大总校:1、1937年8月:副校长:罗瑞卿主持总校工作;教育长:许光达;政治部主任:张际春。

2、1939年9月:校长:滕代远。

3、1941年1月:校长:何长工;政委:张际春。

4、1943年5月至1945年8月:校长:徐向前;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井泉;副校长:何长工、彭绍辉;训练部部长:何长工;校务部部长:喻楚杰;一九四五年十月,总校迁至黑龙江哈尔滨。

1)第一大队:历任大队长:韩先楚、高兰亭;历任政委:高兰亭、李呈端。

2)第二大队:历任大队长:杨文安、李钟奇;历任政委:王燕士、方国南。

3)第三大队:历任大队长:赖光勋、徐绍华;政委:雷钦。

4)第四大队:历任大队长:王泮青、吴恒夫;政委:许风翔。

5)第五大队:大队长:赖光勋。

二、抗大分校:1、一分校(山东):历任校长:张仁初、周纯全;历任政委:张雄、李培南。

2、二分校(晋察冀):校长:孙毅;1)第一大队:大队长:唐凯;政委:龙道权;2)第二大队:大队长:肖全夫;政委:黄文;3)第三大队:大队长:刘兴隆;4)第四大队:大队长:王金细;政委:赵国威。

3、华中总分校(新四军):校长兼政委:陈毅;副校长:韩振纪;教育长:谢祥军;政治部主任:薛暮桥。

4、四分校(彭雪枫军政大学):历任校长:彭雪枫、张爱萍;历任政委:彭雪枫、邓子恢;副校长:张震、冯文华、刘清明。

5、新五分校(新四军三师):副校长:谢祥军。

6、六分校(太行山):历任校长:刘忠、徐深吉;历任政委:黄欧东、袁子钦。

7、七分校:校长:彭绍辉;政委:张启龙;副校长:喻楚杰;1)第一大队:大队长:何辉燕;政委:张世良;2)第二大队:大队长:何远平;政委:匡唐伟。

8、八分校(新四军):校长:张云逸;政委:刘毓标;副校长:罗炳辉。

9、九分校(苏浙公学):校长:粟裕;政委:谢云晖。

10、十分校:校长:李先念;政委:任质斌;副校长:肖远久。

抗日军政大学

抗日军政大学

抗日军政大学
张冬梅
【期刊名称】《军营文化天地》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
【总页数】1页(P28-28)
【作者】张冬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6.1
【相关文献】
1.抗日军政大学生产劳动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J], 肖菊梅;赵洁岩
2.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J], 凯丰(词);吕骥(曲)
3.红色抗大史绿色前南峪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部旧址前南峪电力发展纪实 [J], 庞利鹏;甄红芸;潘龙
4.黄埔军校、抗日军政大学办学经验对当前军队院校办学的启示 [J], 杨洁;佘依婷
5.抗日军政大学对新时代高校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启示 [J], 陈汉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释义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释义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释义1.引言1.1背景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能够给人们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教授专业知识,使人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大学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与骨干,进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立了许许多多的大学,每个大学都以其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学风校风在众多大学中显示出独有的气质。

而校训作为一个大学的“灵魂”则将一所大学的所有特质都融入了几个字词之间,因此通过研究一所大学的校训我们可以从侧面对这所大学形成一个更深层面的认识与了解。

由于我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比较感兴趣,所以对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及其校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2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简介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军事政治干部而创办的学校,其全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在延安。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6年6月1日,将创办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并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毛泽东任抗大的教育委员会主席兼政治委员,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

抗大总校有十四个大队。

此外抗大还有八所分校。

1945年10月,抗大总校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迁往东北,并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

各个分校则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

抗大的学生来源最初是驻校轮训红军的各级部队干部,后来抗大开始大量招收培训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抗日知识青年,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培养了大量军事骨干力量。

1.3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严格管理学员,加强学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的优良传统,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中。

抗大的教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亲自为抗大规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

革命大熔炉抗大五分校

革命大熔炉抗大五分校

中共中央的决定:叶挺为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过江前,由陈毅代理总指挥),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海安西寺即成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后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即从原中山堂后边搬到西寺藏经楼二楼办公。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的成立,使共产党在华中的抗日武装形成一个整体。

中共中央规定总指挥部的指挥范围,跟中原局的指挥范围不同,去掉了“长江以北”的限制,也就是包括对江南部队的指挥。

这就便于从战略上统一指挥、统一意志、统一策略,有利于避免因分散不集中而遭日伪顽各个击破的危险。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的成立,实现了中共中央早就提出的关于新四军“领导中心”北移的要求,有利于独立自主地发挥指挥职能。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的成立,调整了共产党在华中的主要领导人。

刘少奇出任总指挥部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要“项英同志在皖南部队移动事宜就绪,经重庆来延安参加七大。

”这有利于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华中地区的顺利贯彻落实。

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的成立,为后来新四军新军部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当皖南军部在突然事变中遭灭顶之灾时,新四军并未因此而失去指挥中心,并能在很短时间内重建军部,全赖有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这个机构。

(责任编辑李赞庭)我1928年8月3日出生在江苏省涟水县(抗日战争时期为盐阜区涟东县)徐集乡,家庭出身破落地主。

高小毕业,1944年秋天经人介绍报考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并被录取,在抗大第五分校学习8个半月后于1945年5月底毕业,分配到当时的盐阜盐务管理局工作,隶属于新四军第三师财委领导。

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出纳员、会计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淮北盐务管理局总会计、会计股长、会计科长、运销科长、供销处长等职务。

1988年离休。

抗日军政大学(华中)第五分校于1940年11月初在江苏省盐城成立,1941年7月日军扫荡盐阜地区,学校撤离盐城,抗大五分校分散转移办学,抽出部分干部和教员分配到新四军第三师,继续沿用五分校名义。

抗战中的十所大学:不同的命运,一样的风骨;远去的岁月,不灭的火种

抗战中的十所大学:不同的命运,一样的风骨;远去的岁月,不灭的火种

抗战中的十所大学:不同的命运,一样的风骨;远去的岁月,不灭的火种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的,是1938年西南联大部分师生徒步迁徙的影像,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段慷慨悲歌的缩影。

抗日战争的纷飞战火中,中国大学顽强地生存、抗争、发展,其中蕴涵着某种让后人肃然起敬的精神。

在大部分国土相继沦陷的状态下,为了保存“读书种子”,也为日后建国大业储备人才,不甘附逆的中国大学,纷纷内迁。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八年抗战,中国大学不仅没被战火摧毁,还发展壮大,这实在是个奇迹。

抗战中,大批中国大学内迁的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

这是世界教育史上一段异彩纷呈的华章,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一座昂然屹立的丰碑。

那些见证历史的珍贵记忆是文学、是历史、更是永不磨灭的精神!△抗战时期部分大学西迁路线示意图转自公号:哲学之路(zhexuezhilu)抗战中的十所大学浙江大学西迁的另一重使命是文化的守护1937年11月,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校长竺可桢率领下,历时两年多,穿越江南六省,行程2600公里,于1940年抵达贵州遵义、湄潭、永兴。

浙大西迁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即保护《四库全书》的转移。

《四库全书》共有7部,3部清末已毁,日本侵华又损失2部,竺可桢受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委托,将一部《四库全书》140箱,成功转移至贵阳黔灵山公园北的地母洞存放。

△浙大西迁路线图当时,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陈训慈觉察到杭州的文澜阁《四库全书》面临万劫不复的险境。

他一面动员全馆人员赶制木箱,准备装箱转移,一面积极筹措运费。

他想到浙大,专程找竺可桢商议对策,两人除共同向教育部力争之外,赶紧利用浙大迁校的卡车,分批装运库书,终于在1937年12月杭州沦陷之前搬出杭州。

△文澜阁《四库全书》入藏贵州地母洞这次库书的迁移,几经波折,历尽艰难。

先是雇民船,将库书迁至富阳石马村赵宅,后将库书迁至建德松阳坞再至金华,继而觅车运至龙泉。

后又从龙泉启运,自福建浦城而至江山峡口,再上浙赣铁路,过江西,到湖南长沙,从湘北到湘西,直奔贵州贵阳。

百年军校风云录

百年军校风云录

物《 时 代 吴》 佩周 孚刊 封 面 人
将星闪闪
——
张 治 中
蒋介石
叶挺
傅 作 义
李 济 深
郝梦龄
陈诚
东北陆军讲武堂

学校简介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的“东 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 养干部最多的军事机构,东三省讲武 堂设立于1906年。它与“云南讲武 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 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 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在广东创办的黄埔 军校,在东北也有一所这样的学校, 比广东黄埔军校还要早,它就是东北 讲武堂。东北讲武堂初称东三省讲武 堂,张学良主政时期改名为东北讲武 堂。
国民党系统
杜聿明——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毛泽东«
敦促杜聿明投降书» 胡宗南——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 张灵甫——黄埔四期,整编74师 毛人凤——黄埔四期,戴笠死后的军统头目 戴笠——黄埔六期,创立军统 谢晋元——黄埔四期,太行仓库八百壮士 戴安澜 ——黄埔三期,国军第一个机械化师 师长
百年军校风云录
——民国五大名军校
五大名校目录
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2:东北陆军讲武堂
3:黄埔军校
4: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5:云南陆军讲武堂


学校简介: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 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堪称中国近现代军 事教育史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 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保定军校前身为清朝北 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 军军官学堂。 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 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 成为黄埔军校教官(蒋介石,李济深)。在国民 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 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 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保定军校先后任职共 八位校长,其中第一任正式校长为蒋百里。保定

抗大一分校在晋东南

抗大一分校在晋东南

抗大一分校在晋东南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改称“干部团”。

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出席并发表讲话。

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1938年12月1日,党中央、中央军委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成立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并于13日发布命令:抗大第一分校在延安宣告成立,并任命何长工为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为副校长,韦国清为训练部长、黄欧东为政治部主任。

编成第一分校的单位有驻甘肃庆阳的抗大第五大队,驻陕西洛川的抗大第六大队,驻延安的抗大第三、第四大队各一部分,陕北公学旬邑分校的大部分及西北抗日青年训练班的一部分,共3000余人,代号为“何纵队”。

1939年1月3日出发,东渡黄河,行程1000余公里,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于1月21日到达目的地──晋东南地区的屯留县故县镇一带。

1939年1月25日,在故县村东的二仙庙前召开了庆祝东迁胜利大会。

2月23日在二仙庙前举行了隆重的开学曲礼,朱德、左权到会祝贺,朱德作了《敌后形势和斗争》的报告。

3237名学员分7个营、29个队进行学习。

朱德、左权前来参加开学典礼。

大会上,朱德作了《敌后形势和斗争》的报告,周纯全宣布了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根据需要,第一至第六营主要培训军政干部;第七营为特科,培训机枪、工兵、炮兵、防化等专业军事干部。

由于日寇分9路围攻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7月6日下午,抗大一分校在故县村二仙庙前召开纪念华北沦陷二周年暨抗日誓师大会后于当晚向太行山南部转移。

8月上旬,抗大一分校的三个大队,二十七个小队,师生共计1400余人的学员队伍,来到了巍巍太行山的壶关县树掌镇神郊村一带。

徐特立曾任教学校简介(九)——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徐特立曾任教学校简介(九)——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徐特立曾任教学校简介(九)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前身是1936年6月成立于陕北瓦窑堡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迁址延安,1939年总校迁至华北敌后根据地,并先后在晋东南、晋察冀、山东、延安等地建立分校。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门
抗大学员以从部队中抽调的干部为主,并招收从全国各地到陕北的知识青年。

学习内容有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民运工作、游击战、中国历史等。

抗大学员在进行军事训练
1936年,徐特立在抗大讲授《新文字》。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都曾在抗大授课或做报告
中央领导.专家学者在抗大授课及作报告统计表
姓名时间内容
毛澤东1936.10.12讲授<4■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6.12.28作<关干和平解决“西安奉变”>的报吿
周恩来1936.5.27作<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吿
张闻天1936讲授<中国草命基本问题》
«古1936讲授[治经济学》
杨尚毘1936'讲授<各国论》(主要是英美法
徐特立1936讲授<新文字》
李维汉1936讲授<党的建设》
李»1936讲授<兵团般术》
林彪1936讲授<战略术》
斯»1936.7作<英美对华政策〉的报告
朱»1936.12讲授<中国近代草命运动史》
中央领导、专家学者在抗大授课及作报告统计表
从1936年到1945年,抗大总校及各分校共举办了38期培训班,培养了十几万军政干部,对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6.11 1978 19861999
抗大
第四分校华中
1940.3雪枫军政大学
1945.8
抗大总校东北民主联合军政大学中南军政大学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汉口高级步校
1、3、4大队1946.2 1949.7
抗大二分校军事教育学院陆军参谋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1938.12.13 1986 1992.9 1999.7
华北联合大学北京
外语系外国语大学
1946 1949.2ຫໍສະໝຸດ 抗大三分校军事学院中央军委第四局延安
俄文大队俄文科俄文学校外国语学校
1941.3 1941.11 1942.1 1944
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哈尔滨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学校外国语学院
1946.11.7 1948 1956.6 1958.8
长春防化学工解放军防化
工程学院指挥员工程学院
太岳分校西安空军解放军
工程学院空军工程大学
大连海军解放军
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
总校豫陕鄂中原二野西北工业大学
五大队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军政大学军政大学1970
军政大学1947.8 1948.9 1949.5重庆工业大学
六分校1945.10 1970
中国
西南第二人民解放军哈尔滨长沙解放军
工程兵工程学院
南京空军1999.7
气象学校
抗大总校晋察冀军区
二大队军政干部学校华北军区
1946.10军政大学
1948.5
抗大总校
五大队中国人民
晋冀鲁豫南京军事学院解放军国防大学
军政大学1951.1 1985.12
1945.10
抗大
第六分校
抗大苏中公学
第九分校华东南京南京
1942.5军政大学高级步兵学校陆军指挥学院陆军指挥学院
抗大一分校
滨海建国学院临沂师范学院
滨海师范1941
军政大学高级步校军事工程学院工程学院工学院国防科技大学
抗大七分校陕甘宁晋绥1950.4 1953.9 196619701978
联防军步兵学校
西北人民哈尔滨哈尔滨
军政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工程大学
1948.9 1970 1994.9
南京炮兵华东南京
工程学院工学院理工大学
1966 1993
贺龙中学
南京工程兵
工程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