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合集下载

红色延安的简介

红色延安的简介

红色延安的简介
红色延安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时期红军长征胜利后所建立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

红色延安是中国共产积极开展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的重要基地之一。

以下是红色延安的简介:
1. 建立背景: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延安,并在延安展开了以整编军队、加强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

2. 政治中心:红色延安成为中国共产的中央政治和军事机关所在地。

在这里,中央组织了中国共产的七大、八大、九大和中央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决策。

3. 军事中心:红军长征胜利后,红军谋求战略转移,将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以及红四方面军后来发展成的晋察冀游击区。

这些军队在延安进行了整编和休整,为抗日战争做好准备。

4. 文化中心:红色延安也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在这里,中国共产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陕甘宁新文化研究会等组织,推动了中国文化革命的发展。

5. 医疗救助:红色延安还设立了多个军民医院,提供医疗救助和培训医务人员。

延安医院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医疗救护机构之一。

红色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一站,见证了中国共产在艰苦岁月中的奋斗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推进。

红色延安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如今,红色延安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红色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参观和学习。

抗战时期延安从未被日军轰炸过吗

抗战时期延安从未被日军轰炸过吗

抗战时期延安从未被日军轰炸过吗?一直以来流传一种说法:抗战时期,作为陪都的重庆长期饱受日军轰炸,延安却从未被日军轰炸过。

甚至有人暗示这是因为中共和日本人之间存在某些默契,这是真的嘛?也有人说,当时的延安,是抗战时期的共产党政治军事中心,重要的目标比比皆是,在战争环境下,需要隐蔽和保密措施。

但那时延安的大型会议,京剧、舞会、大秧歌等各种大型活动是公开的在大白天举行,歌舞升平。

军民生活自如,没有防空管制。

绝不似陪都重庆那样长期惶恐于日机轰炸的阴影中。

更有人说,日军的机场距离延安很近,从临汾起飞的轰炸机过黄河就是延安,地貌地形对空军导航也很有利,一览无余。

可鬼子就是不炸,难道是哥俩好?俯视延安县城通过查阅史料和历史著作,很容易发现,这种质疑,实际上并不成立。

“在1938-1939年日本人的飞机把它炸成废墟之前,延安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城墙环绕,依偎在黄土山的怀抱中。

建筑物倒塌以后,窑洞成倍增多。

……日本人的轰炸把毛从他的第一个窑洞里赶了出来。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版,1995年印,159页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给国民政府去电,报告延安遭日寇飞机轰炸后,边区政府施行抚恤、救济情形。

并请国民政府赞助防空设备,以防敌机再次轰炸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大事记》,档案出版社,1991年延安的被轰炸,是早在意想中的事。

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中心,而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日寇在疯狂地向着中国各地区侵略的进行中,难道会有把这一个模范的根据地也忘了的道理吗?——艾思奇《敌机轰炸延安》,收录于《艾思奇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尽管空袭警报和敌机的轰炸曾多次打断我们的午饭,大家还是吃得很愉快。

延安方向升起了巨大的烟柱。

84架敌机进行了四次连续不停的轰炸。

我们为米勒大夫举行了欢迎会。

有人开玩笑地说,轰炸是米勒大夫的吉兆。

——《巴苏日记》1939年10月15日,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抗日战时期延安军队体育活动开展状况探析

抗日战时期延安军队体育活动开展状况探析

4 . 2 、 军 民结合办体育是其开展的重要条件 发动群众 . 相信群众 , 依靠群众 , 走群众路线 , 是延安体育工 作 的另 一个经验 。 在边 区不论是城市 、 机关 学校 、 工厂 、 团体 , 都有 自
延安 革命 根据地建立后 ,为 了加强对军 队体 育的领导和技术 己的代表 队 ,经常互相进行 比赛 。当时的体 育活动是有群众基 础
体 育观 察
P h y s i c a l Ob s e r v a t i o n
抗 日战时期延安军 队体育活动开展状况探析
口 孙柯 (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 充 6 3 7 0 0 2)
摘要 : 抗 日战争时期延安军队体育活动 , 是共产 党领 导延安革命根据地 广大军民开展 的体 育活动 。 为革命胜利和新 中国成立后体 育思和文化教员要兼管体 作 为群众 服务 , 群众就拥护 , 也乐于参加 。 延安时期体 育的群众性 , 育工作 。 配备专 职 的体育 工作者 。 在人 民军 队中是首创 , 说 明党 和 是革命精 神的表现 。 是 民族精 神的一种发扬 , 更是军 队体育 开展 的 军队 的领 导 已把体 育锻炼纳入 到如 同打仗一样 重要 的议 事 日程 。 重要条件 。 此外 , 还有 1 9 4 0年成 立 的“ 延 安体 育会 ” 、 1 9 4 2年 的“ 延安新 体育 会” , 使 根据地军 队体育有 了较 完善 的组 织管理 机构 。 在 党的领导 体育活动 , 推动了军队体育活动的开展。
4 . 1 、 党中央领 导高度重视军队体 育是基本 保证 延安时期党 中央领 导十分重视体育 。把体育 放在 民族生死存
与, 作 m表率 , 使全体军 民受到很 大鼓舞 。 领袖 们 的体 育思想 指导 亡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 抗 日战争 时期 中共在延安只有不到二万 人 , 着延 安军 队体 育的发展方 向 , 延安时期 毛泽东 、 朱德、 贺龙等 领袖 当时锻炼身体是生存 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把体育 运动 同抗 日战争 先 后提 出 了“ 锻 炼体 魄 。 好 打 日本 ” 、 “ 开展体 育运 动 。 提 高人 民体 和解放战争 的伟大 目标结合 起来 , 锻炼 身体也是革命任务 之一 , 使 质” 、 “ 运动要经常 ” 、 “ 体育运动军事化 ” 等思想 . 将体 育运 动与军事 体育 在延安时期受 到高度重视 。 创建 体育组织 、 发起体 育运动 会 、 训练 、学校体 育与军事训练有机 结合 。由于 当时特 殊的身份与地 体育人材培养 、 体育运动场修建等 方面中央领导都非常关 心。 几 次 位 ,领袖们关 于加强体育工作 的精神能够迅速地转化 为党和政府 大 的运动会上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都亲 自出席 ,并 发表讲话倡导体 在当时财政十分 困难 的情 况下 , 边 区政府 还拨经费购置体 的决 策 , 并在实践 中得到坚决 有力 的贯 彻 。 由于革命 战争 的需要 , 育运动 。 战士必须有强健 的体魄 , 充沛 的体力 , 革命领导人 十分重视军队体 育设施 , 不少首长利用去 国民党统 治区开会办事 的机会 , 给边 区代

延安时期调研报告

延安时期调研报告

延安时期调研报告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延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状况,我进行了一次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和搜集相关资料,我对延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延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受到抗战的严重影响,但共产党在领导下,通过坚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的方针,有效地维持了延安地区的稳定。

农村经济是延安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

农民通过种植粮食和经营家禽、养殖牲畜等农业生产活动维持生计。

由于延安地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农业生产依靠人力劳动,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除了农业,延安地区还有一些手工业、小工业和合作社等经济组织。

这些经济组织主要以生产日用品和军需品为主。

手工业和小工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利用简单的工具和传统工艺生产。

合作社由群众自发组织,通过合作劳动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收入。

延安时期的人民生活状况相对较为艰苦。

由于延安地区的经济状况较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农民多数仍然靠天吃饭,食物供应不能保证充足,经常出现粮食紧缺的情况。

人们普遍穿着简单的衣服,生活用品也相对简陋。

然而,延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还有一些积极的变化和进步。

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一些方面开展了农业合作化的探索。

合作社成为农民互助合作的新形式,通过集体劳动和资源共享,提高了种田效益和农民收入。

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为今后农村经济的合作社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在延安地区,共产党还注重发展教育事业。

中共中央机关学校、抗大等学校在延安设立,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这些学校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延安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对较为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但通过共产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努力,延安地区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农村合作化的探索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后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延安精神论文 (2)

延安精神论文 (2)

延安精神引言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于1935年到1945年期间在陕北延安地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革命精神。

延安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也为后来的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经验。

发展历程1. 抗日时期的延安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央活动基地。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组织了许多重要的会议和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决策和指导思想。

通过与各种社会群体的广泛交流和互动,延安精神得以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传播和发展。

2. 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展开的一次重要运动。

整风运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促进了党内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

延安整风运动使广大干部更加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并增强了对党的忠诚和纪律性。

3. 革命文化建设延安期间,中国共产党注重革命文化的建设。

在延安建立了包括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延安整风干部学院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机构。

这些机构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革命干部和理论家,为后来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延安精神的内涵1. 理想信念延安精神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

在艰苦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并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延安精神鼓舞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使他们坚定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而奋斗。

2. 为人民服务延安精神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于解决人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人民谋幸福、谋未来。

3. 自我革命延安精神强调自我革命的意识。

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批评和自我改进,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自我革命使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状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对当代的启示意义延安精神对当代中国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打出抗日旗帜,明确方向
明确提出抗日救国的主张 反蒋抗日向逼蒋抗日转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动、领导组织抗日救亡运动
事件:西安事变、红军东征、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为抗日救 国告全体同胞书》
严明军纪,加强团队建设
• (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二)黄克功事件
创办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背景:红军干部紧缺,整体理论水平不高;战争的展开需要一批素 质过硬的干部。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 代表:抗日军政大学、鲁艺、陕北工学、中共中央党校等
生产自救
主要对策 精兵简政 主要发展农业兼顾工业、手工业、畜牧业、运输业、商业
统一思想,加强团队建设
主要针对新时期党内的思想困惑以及思想混乱 (1)打击日本侵略成为主要任务,但是战争的战略和战术问题造成思想困惑。 例如速胜论 (2)艺术的创作脱离实际情况 (3)党内主要负责人之间的矛盾导致的思想混乱
• 一、时间段:1935年10月-------1948年 3月23日 • 二、1937年前社会局势
• 三、延安时期全国主要力量之间的态度转变
抗战初期局势图
延安时期主要力量之间的态度转变
• 日军入侵武汉广州之后改变对国民党的政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 打击为辅并集中力量对付八路军。 • 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反共高潮并且对延安边区实施 经济封锁
延安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基础
• 西北革命根据地 • 1922年西北党组织成立 • 1922年陕西成立了党团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发动了清 涧起义、渭华起义,逐步把陕西革命斗争推向高潮935年1月成立陕北省苏维埃政府
延安时期的军队建设
• 一、打出抗日旗帜,明确方向 • 二、严明军纪,加强团队建设 • 三、创办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 四、生产自救,解决经济危机 • 五、统一思想,加强团队建设 • 六、保育院,解决后顾之忧

关于延安的红色革命故事

关于延安的红色革命故事

关于延安的红色革命故事延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城市,曾经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革命中心。

延安的红色革命故事多姿多彩,有许多英雄人物和传奇故事,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个故事。

一、延安窑洞延安窑洞是延安革命时期最著名的民居建筑,也是延安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

当时,由于延安地处偏远,革命力量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而窑洞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窑洞是用山体开凿而成的住房,具有隐蔽性和保温性,既能避免敌人的打击,又能保证革命干部的生存和工作。

在延安时期,窑洞成为了革命领导人和普通革命群众的居住地和工作场所,也成为了革命教育和文化活动的中心。

如今,延安窑洞已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二、八路军马步芳连的英雄事迹八路军马步芳连是延安革命时期的一支英雄部队,由马步芳率领,成员主要是来自陕北的农民和工人。

该连在革命战争中表现突出,曾多次与敌军进行激烈的战斗,打出了一系列的胜利战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们在1937年抗日战争中与日军进行的一场血战。

当时,敌军在延安城外集结了大批兵力,企图攻占延安。

八路军马步芳连奋勇抵抗,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战斗中,敌人的炮弹落在了连队的弹药库旁边,导致弹药库着火。

面对爆炸和火势的威胁,马步芳和他的战士们毫不犹豫地冲进弹药库,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弹药,保住了部队的生命财产。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使得八路军马步芳连成为了延安革命史上的英雄部队。

三、毛泽东的延安岁月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也是延安革命时期的中心人物。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毛泽东在延安的岁月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和思想,如《论持久战》、《实践论》等,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的延安岁月也是他个人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延安期间结识了许多革命战士和文化人物,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延安四老出山记

延安四老出山记

延安四老出山记作者:吴珏来源:《湘潮》2012年第10期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有5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人称“延安五老”。

他们分别是: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董必武和吴玉章。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会议,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并在南京、武汉、西安、重庆、太原、长沙、桂林、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设立八路军办事处(或通讯处),以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推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联络友军,采购与转运军需物资,接待中共过往人员,输送爱国人士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中共地方组织的活动等。

中国共产党同时决定派遣一批德高望重的高级干部到各地办事处(或通讯处)担任代表。

延安五老成了当然的首选人物。

但由于五老之一的吴玉章在1937年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往西欧做国际宣传工作,于是,在国内的延安四老义不容辞地出山了:徐特立被派往长沙,谢觉哉被派往兰州,林伯渠被派往西安,董必武被派往武汉。

四老利用自身广泛的社会关系、资深望重的社会影响,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徐特立出山:身体力行促统战徐特立是湖南长沙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潜心办学,曾经是毛泽东的老师,被誉为教育界的“长沙王”。

徐特立在抗日战争时期,利用其在湖南教育界以及湖南上层人士中的影响,为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由于徐特立在湖南教育界以及湖南上层人士中德高望重,中共中央安排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驻湘代表,回湖南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37年12月9日,年过花甲的徐特立抵达长沙。

徐特立到长沙后的第三天,即12月12日,应长沙临时大学的邀请去讲演,主题是怎样动员民众抗日。

16日上午,他应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邀请,在银宫电影院讲演,题目是《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孩子
延安建设
一、民主政治制度 二、生产合作社 三、扫盲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根据 地建设
2016年2月
社会大环境
• 一、时间段:1935年10月-------1948年 3月23日 • 二、1937年前社会局势
• 三、延安时期全国主要力量之间的态度转变
抗战初期局势图
延安时期主要力量之间的态度转变
• 日军入侵武汉广州之后改变对国民党的政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 打击为辅并集中力量对付八路军。 • 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反共高潮并且对延安边区实施 经济封锁
抗日军政大学
• 建立:由红军大学转变为抗日军政大学、鲁艺的建立 • 教学环境 • 师资队伍:毛泽东、罗瑞卿、林彪、张闻天、朱德 • 教室:窑洞 • 娱乐:舞会、网球、篮球 • 优秀作品:《黄河大合唱》《拥军秧歌》、《在太行山上》、 《延安颂》
生产自救
• 生产自救的背景 • 抗日战争的初期边区政府对外援的以来比较大 • 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日本转变对中政策,国民党开始消极抗日积 极反共并且制造一系列的军事摩擦、停发八路军军饷,对边区进 行经济封锁 • 随着抗日救国的旗帜的打出全国各地的爱国分子积极涌向延安, 军队的调动知识脱产人员急剧增加,附近难民涌入。
生产自救
主要对策 精兵简政 主要发展农业兼顾工业、手工业、畜牧业、运输业、商业
统一思想,加强团队建设
主要针对新时期党内的思想困惑以及思想混乱 (1)打击日本侵略成为主要任务,但是战争的战略和战术问题造成思想困惑。 例如速胜论 (2)艺术的创作脱离实际情况 (3)党内主要负责人之间的矛盾导致的思想混乱
延安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基础
• 西北革命根据地 • 1922年西北党组织成立 • 1922年陕西成立了党团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先后发动了清 涧起义、渭华起义,逐步把陕西革命斗争推向高潮。在革命斗争 中出现了刘志丹、谢子长两位民族英雄。 • 1935年1月成立陕北省苏维埃政府
延安时期的军队建设
• 一、打出抗日旗帜,明确方向 • 二、严明军纪,加强团队建设 • 三、创办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 四、生产自救,解决经济危机 • 五、统一思想,加强团队建设 • 六、保育院,解决后顾之忧
打出抗日旗帜,明确方向
明确提出抗日救国的主张 反蒋抗日向逼蒋抗日转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动、领导组织抗日救亡运动
事件:西安事变、红军东征、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为抗日救 国告全体同胞书》
严明军纪,加强团队建设
• (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二)黄克功事件
创办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
背景:红军干部紧缺,整体理论水平不高;战争的展开需要一批素 质过硬的干部。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 代表:抗日军政大学、鲁艺、陕北工学、中共中央党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