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延安从未被日军轰炸过吗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同担道义三秦人
抗战期间,陕西特别是陕甘宁抗日根据
§代陕西2015年9月10B第嘲{总第201期】
19
万方数据
章。
圆
18
当代陕西2们5年9月10日第9期【,§,lt201期
万方数据
本期簟捌
BENO[CEHUA
将士冲杀前线守土卫国,父老后方加紧生产,陕西军民万众一心,为抗日胜利奔走呼号做贡献。
1937年,杜聿明受命组建国民革命军第一个 陆军装甲兵团,同年8月,他率部参加淞沪 会战。期间他带领部队主动出击,一昼夜 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 1938年,杜聿明升任第5军军长。次年 11月,日军占领南宁,攻陷桂南战略要地 昆仑关。12月18日,杜聿明率部收复昆仑 关。他采用“要塞式攻击法”,逐步缩小 包围圈,一口一口吃掉敌人,与敌血战 18天,最终取得胜利,史称昆仑关大捷。 1942年初,杜聿明奉命奔赴中缅战场, 阻击妄图从西南边境入侵中国的日军。在 缅甸斯瓦河南北两岸,杜聿明率部构筑数 个梯形阵地,两侧埋伏阻击兵,阵地正面 埋设地雷,导致敌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 出极大代价。激战半月,以少胜多,以劣 制优,创造了抗战史匕罕见的战例。 和杜聿明同属黄埔一期素有“关中愣 娃”之称的户县人关麟征,1937年任五十 --E-军长。 1938年,关瞵征率部参加台儿庄大战, 向盘踞在津浦铁路台枣支线的日军第lO师 团濑谷旅团发起进攻。关媵征发现日军白 天战斗活跃,晚上龟缩不动,就采用夜战 火攻战术,命令部队昼伏夜出,消灭敌 人,最终取得胜利,时人称关麟征为“关 铁拳”。 魏野畴介绍给杨。杨虎城曾说:“真正知我 者,斌丞先生:真正助我者,斌丞先生。” 抗战爆发后,杜斌丞成为杨虎城和中共 中央的联络人。1935年10月,毛泽东为争取 17路军共同抗日,给杜斌丞写信称:“先生 为西北领袖人物,投袂而起,挺身而干,是 在今日。”杜斌丞非常感动,积极奔走促成 红军与西北军联合抗日。 西安事变中,杜斌丞担任改组后的陕西 省政府秘书长,参与起草张杨的“八项主 张”。抗战中,曾设法营救遭国民党逮捕的 共产党员刘澜涛、张德生等,资助陕甘游击 队枪弹、军服等物资,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民 主运动。 华县人薛道五,是著名爱国企业家、医 生。1937年,薛道五筹备创办了西北第一家 化学制药厂——西北化学制药厂,并任总经 理,创办了西北药学专科学校,并任校长。 抗战期间,薛道五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联合进步人 士千方百计掩护中共地下党员,提供活动场 所,给予经济和医药上的援助。 薛道五不顾个人安危,为八路军建立延 安制药厂提供设备,输送技术人员。国民党 特务秘密逮捕药厂制药师,不断恐吓薛道 五,威胁要绑架他的幼子,声称制药厂有共 产党图谋暴动,公然拆走药厂电机。薛道五 顶住压力,仍先后为抗战前线培训医药专业 人员100余名,生产药品500余种。 兴平人张子宜,18岁加入中国同盟会, 抗战期间,张子宜自筹资金开办教养院,救助 抗日烈士子女。以“慈善不分畛域,来者不 拒,尽其在我,以听天命”为理念,对各地 因战火丧失父母的孤儿一视同仁。他所建立 的西安市孤儿教养院,成为民国时期全国救 助和教养贫困儿童人数最多的孤儿院之一。 至1947年,共计收容有4000多名战乱孤儿。 地的普通民众,纷纷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投 入抗战。 米脂妇女申国藩,16岁加入中国共 产党,在家乡积极宣传抗战思想,开展学 生运动,秘密为游击队筹集款项、购买枪 支弹药。在3位堂兄弟为国捐躯后,又动 员两个妹妹加入共产党,将两个侄子送去 参军抗战。 1938年。27岁的申国藩随贺龙率领的 红军投入抗战,她把头发剪得像男人一 样,骑马打枪,英勇作战,鼓舞许多普通 妇女参与抗战。 1941年,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 包围和经济封锁,延安边区开展大生产运 动。清涧人郝树才,成为这场运动中涌现
日军占领澳门 [遥想当年,日军为何未占陕西-澳门……]
![日军占领澳门 [遥想当年,日军为何未占陕西-澳门……]](https://img.taocdn.com/s3/m/264b008927284b73f3425053.png)
日军占领澳门 [遥想当年,日军为何未占陕西\澳门……]日军为何未占陕西、澳门……日军当年为何未能占领陕西抗战时期的陕西在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陕西作为西北之咽喉,尤其是陕甘边区作为全国模范抗日基地、新民主主义建设的示范区,既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又是坚持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
它成为日军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之一,八年中,日军飞机轰炸陕西560多次,投弹1.36万余枚,死伤民众万余人,炸毁房屋4.3万余间。
其轰炸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均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整个抗战时期,除陕北的府谷沦陷数小时外,日军基本没有能够侵占陕西,这是为什么呢1937年7月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华北大、中、小城市和交通沿线的土地,又向南方大举进攻。
这年秋天,日军又派出兵力,直扑陕西。
他们认为打下陕西,就可进军西北和西南,配合其南下大军,速战速胜灭亡中国。
日本方面认为,陕西是抗日中坚――中共中央所在地,而西安是张、杨逼蒋促成全国抗战的基地,打下陕西是对中国抗战精神的致命一击。
所以对于陕西,他们是志在必得。
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双方的实力对比十分悬殊。
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力已开到晋西北前线,在关中的杨虎城部队主力也开到了山西、河北交界的前线。
陕北留守的部队只有一万多人,要防守三百多公里的黄河西岸;关中留守的六千多人,要防守一百多公里的关中东部。
日军先后投入进攻的部队有5个师团,3个旅团,四五万人,三倍于我军;又有空军、炮兵配合,日军以为攻取陕西不是什么难事,以为胜利在握指日可待。
但是,当自命不凡的日军迅速推进到陕西东界的黄河东岸,一看到黄河,就为之失色:世界上竟有这样雄伟的河流,太可怕了。
不得不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黄河从陕西省的府谷向南到韩城禹门口,奔腾在陕西、山西间的峡谷中,似从天而降,又一泻千里,吼声震动,力冲万钧。
黄河在禹门口,猛出峡谷,一展数十里之宽,如海如潮,泥潭、沼泽四布,流向深浅莫测,古来即为渡军之大忌。
抗战初期延安反特战线的生死较量

抗战初期延安反特战线的生死较量(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陕北的延安是中共中央驻地,也是八路军后方大本营。
朝朝暮暮,风晨月夕,宝塔山下,延水河边,时时传出雄壮的抗日歌声。
被迫实行联共抗日的国民党政府还在延安城里保持一些机构,街上一些建筑物门口挂着“肤施(延安旧称)县党部”、“肤施县政府”等牌子,邮局等部门也由他们控制。
敌我阵营分明,中统、军统也在延安设了秘密据点,时不时搞些反共活动。
1937年秋,陕甘宁边区保卫处在延安军民的大力协助下,破获了一起敌特案,逮捕了以宝塔山下一古寺住持僧人超尘(俗名孟知荃)为首的中统小组的多数成员,保卫处长周兴亲自主持了审讯工作。
案情似乎并不复杂:超尘早年在南京读过佛学院,1930年加入中统,接受过射击、爆破等专业训练,几年后奉令潜回家乡延安,在清凉寺为僧。
超尘身材魁梧、贪淫好色,因不守清规而被逐出山门。
但他有后台,1936年经国民党县长马濯江出面协调做工作,超尘被安排到宝塔山(又称清凉山)背后一古寺中当起住持。
红军进入延安后,超尘指挥手下的一伙特务造谣言、搞破坏,利用暗藏的电台不定期地向西安中统站发密码电报,送去我党政军情报,引起边区保卫处的注意,及时实行监视,并向中央情报部负责人李克农作了汇报。
超尘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耐,继续搞特务活动。
仗恃腰包里有的是钱,他与众多有些姿色的青年妇女保持通奸关系。
大晴天,超尘常坐在宝塔山上一岩石边吸烟和品茶,若发现山下某农家晒红丝绸面被子(这是约定的暗号,表示男主人已外出,夜晚不会在家),他就在晚上摸下山去与那家妇人私通。
正因为超尘不知收敛,在延安百姓中民愤很大,他被捕后对自己的恶行劣迹和特务活动供认不讳,请求免其一死,最好将自己交给国民党方面,由高仲谦县长处置。
但他的请求被否定了,几个月后他被处决。
他部下的几个特务有的因有血债在身被公审后处决,有的被判处有期徒刑,此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这一起敌特案被破获后,延安古城暂时平静了几个月,但若将这一起案子比之不久后发生的触目惊心的敌特大案,那就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了。
抗战十大谣言之日寇从未进攻延安

抗战十大谣言之日寇从未进攻延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艰苦抗战,中国终于取得胜利。
然而这一段岁月中的人与事,却在后人的转述中逐步走样。
在日本投降69周年之际,观察者网特地推出“抗战十大谣言”系列,以正视听。
此前已刊发《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名将”张灵甫》、《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孙立人活埋日军》、《抗战十大谣言:起底“钓鱼帖”》、《抗战十大谣言之委员长卫队》、《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八路军大规模种鸦片》《抗战十大谣言之共产党只牺牲1位将军》《抗战十大谣言之“飞虎队”神话》与《抗战十大谣言之民国军工“黄金十年”》,本文为第九篇。
】对于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而言,抗日战争是一场非全民族团结不能战胜甚至不能坚持的战争。
早在1931年9月18日开始的东北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联就尽可能联合感化原来的绺子(观察者网注:li ǔ·zi,即土匪),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都纳入到抗日救亡的大旗下。
然而从过去到现在,总有一种阴恻恻的声音缭绕耳边,说日本军队的入侵给了中共喘息之机;说中共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游而不击;说中共在抗日战争中消极避战谋求自身发展;说中共军队抗战的时候尽干破坏国军的事……其证据之一就是所谓“日军从未进攻延安”……这些谣言形式多样,出现时并不“言之凿凿”,比如:几年了,一个问题一直想不懂: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可是,日本人为什么没有重点轰炸延安?不明白日本飞机可以越过高山去轰炸诸如重庆等城市,却没有轰炸在黄土高原上的延安,从山西到延安的距离,肯定比从武汉到重庆的距离要近呀。
另一个不明白的地点是秦晋大峡谷。
这里有黄河流过,形成所谓黄河天堑,可是在战国时期,秦晋两国经常还越过黄河去争夺土地,发生战争,那么两千年后的抗日战争期间,黄河天堑是绝对挡不住日本鬼子的侵略步伐的,可是,日本人就是没有越过黄河进攻延安。
翻阅所有资料,都没有发现战争的痕迹,不说大的激烈的战斗,就是小的冲突好象都没有在这个地方发生过。
保卫延安内容梗概

保卫延安一、延安的历史背景1.1 延安的地理位置•位于陕西省北部,陕甘宁边区中部•东邻黄河,西接榆林,南界宝鸡,北望内蒙古大草原1.2 延安的重要性•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所在地•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中心二、延安抗战背景2.1 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2.2 日军入侵陕北•1937年秋,日军自山西等地进攻陕北地区•延安陷入日军的包围与威胁之中2.3 延安成为抗战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和红军抵达延安•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3.1 日军对延安的威胁•日军派兵进逼延安,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延安成为日军攻击的重要目标3.2 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和抗日根据地的所在地•对延安的保卫成为保卫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3.3 敌我双方的对比•日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优势兵力•中国共产党缺乏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兵力四、延安保卫战的准备工作4.1 抗战动员与组织•延安周边地区的人民积极投入到抗日战争中•组织地方抗日武装,配合中国共产党抵抗日军4.2 根据地建设•发展经济,加强粮食生产和军事工业•建设地下工事,加强防御工事建设4.3 军事力量的准备-加强红军的训练和装备 - 发展兵员,提高战斗力5.1 日军进攻•日军出动大批兵力,包围延安•采取空袭和大规模炮击手段5.2 延安的坚决抵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进行顽强的抵抗•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战斗5.3 日军的困惑与挫败•延安地势复杂,战争环境艰苦•日军在延安地区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和困扰六、延安保卫战的意义6.1 保卫中国革命的胜利•延安保卫战的胜利,确保了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和发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6.2 扩大了抗战的影响力•延安保卫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的抗战信心•提振了人民的抗战斗志,壮大了抗战力量6.3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延安保卫战的胜利,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和影响力•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导地位奠定了基础七、结语延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一战,中国共产党坚决保卫了延安这个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取得了胜利。
日军飞机轰炸延安纪实

杨家岭山高沟深,地形险要,比较隐蔽,中央各机关搬到此地后相对有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即使之后日军又对延安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轰炸,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直到1947年3月胡宗南准备进攻延安,中央机关才从此地一次轰炸延安之后,造成了很大的人员及物资损失。
中共中央及时通过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将这一情况通报给了国民政府。
由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经济财政紧张,有限的财力仅能用于恢复轰炸后创伤的“医治”,而对死难同胞家属则难以给予一定的救助,于是边区政府主席林祖涵,便紧急请求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给予死难者家属以救助。
电文是:行政院孔院长钧鉴:延安于本月号(20日)马(21日)两日连续遭受敌机轰炸,共投弹一百五十九枚,死伤军民一百五十二人,毁房屋三百八十间,边区人员在此残暴轰炸之下,益加激愤,誓死灭此仇敌。
属府本中央政府与蒋委员长之抗战方针,紧张一切工作,领导全边区人民为动员民众,驱逐日寇,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华民国而奋斗到底,现对伤亡军民已给予抚恤救济,市面恢复常态,一切工作照常进行,刻正加强防空设备,以防敌机再次轰炸,惟边区向属疾苦,属府力有未逮,敢祁俯府予赞助,俾有所遵循,职林祖涵有叩(即255556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因此便停止了对延安的轰炸。
从1938年11月20日始,至1940年4月2日止,日军对中共首府延安进行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轰炸,对延安城共轰炸了13次,出动飞机211架次,投弹830多枚,造成军民死伤达二百多人,使大量的民房及窑洞被毁坏。
由于延安毕竟不像重庆那样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因而在遭到日机的轰炸之后,造成的人员物资损失与重庆相比也就小了许多。
1941年底,日军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由于战线过长,加之八路军在敌后力量的不断增强,使得日军深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直到抗战胜利,日军的飞机再也没有“光顾”过延安的上空。
双清别墅,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南麓的半山腰,原是清代皇家园林静宜园松坞云庄旧址。
这里景色秀丽,赏心悦目,曾是清朝乾隆御题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
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日军为什么没有能占领革命圣地延安?

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日军为什么没有能占领革命圣地延安?抗战时期,作为革命圣地的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是中国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也是中国抗日中坚力量的所在地。
虽然当时日军在华北地区重兵云集,与延安相邻不远的整个山西省都已经全部沦陷了,而与山西一河之隔的延安却直到抗战胜利也没有沦陷,这是为什么呢?抗日战争持续了十四年,日军为什么没有能占领革命圣地延安?首先,黄河天险的阻挡。
抗战时间,日军曾多次组织兵力进攻延安,但是八路军依靠黄河天险沉重打击了日军,粉碎了日军企图进占延安的美梦。
日军分别在1938年3月13日、1938年4月和1938年12月下旬、1939年6月初、1939年9月和1940年6月,先后六次发兵进攻延安,但是均被八路军击退。
八路军之所以能击退日军六次对延安的进攻,除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外,主要功劳归功于黄河天险。
除了客观上难以攻破的黄河天险外,日军在主观上也缺乏全力进攻延安的动力。
首先,陕北地区是当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人口稀少,没有经济和战略价值,不像华中、华南地区那么富庶繁华、资源丰富,占领延安不符合日军“以战养战”的战争手段。
其次,日军最担心的是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因此不进攻陕甘宁边区,可以维持国共并立的局面。
日军可以在其中借刀杀人,怂恿国民党以反共为目标,向日本妥协投降。
再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既要与美军作战,又要与国共军队作战,兵力明显不足;而且,战线拉得太长,加之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干扰和破坏,其物资运输十分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再抽出兵力,集中精力进攻延安。
日军虽然人过去黄河,但是却多次派飞机对延安实施轰炸,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38年11月20日的大轰炸,但是收效甚微,并没有达到日军的期望。
到了1941年之后,日军对延安的轰炸越来越少,从1941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三年里,日军一共才对延安轰炸了3次。
所以说,日军不是不想占领延安,而是实在是有心无力,加之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占领延安最终成为了黄粱一梦。
有关延安的资料

有关延安的资料延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陕西省中部。
它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时期。
以下是关于延安的一些有关资料,让我们来了解这个独特而光辉的城市。
延安地处秦岭腹地,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延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当时是西周国都的蒙城。
公元前8世纪左右,蒙城被废弃,改建为新城,便是现在的延安。
随着历史的推移,延安成为了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然而,延安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选择将总部迁至延安。
这个决定不仅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稳定的基地,还为党内干部提供了继续开展革命活动的机会。
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圣地",也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
延安不仅成为了党内干部的学习和培训基地,也是理论思考和文化创作的重要场所。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整风运动和洛川会议对于党的建设和军事战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许多党内干部通过在延安学习和实践,锻炼了自己的革命理论和领导能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政治和理论上的重要性,延安也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而闻名。
延安的古建筑群体,如清凉山的枣园、黄帝陵以及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此外,延安还拥有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如周恩来故居附近的辽阔草原和壮丽的黄河峡谷都吸引着众多游客。
延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一个热点。
许多游客前往延安,不仅是为了了解中国革命史和红色文化,还为了欣赏延安独特的自然风光。
同时,延安也在持续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努力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在今天的延安,人们依然怀念和敬仰着曾经在这座城市中铸造的共产主义伟业。
延安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将继续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继续推动中国的发展和繁荣。
总结起来,延安地处陕西,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时期延安从未被日军轰炸过吗?
一直以来流传一种说法:抗战时期,作为陪都的重庆长期饱受日军轰炸,延安却从未被日军轰炸过。
甚至有人暗示这是因为中共和日本人之间存在某些默契,这是真的嘛?
也有人说,当时的延安,是抗战时期的共产党政治军事中心,重要的目标比比皆是,在战争环境下,需要隐蔽和保密措施。
但那时延安的大型会议,京剧、舞会、大秧歌等各种大型活动是公开的在大白天举行,歌舞升平。
军民生活自如,没有防空管制。
绝不似陪都重庆那样长期惶恐于日机轰炸的阴影中。
更有人说,日军的机场距离延安很近,从临汾起飞的轰炸机过黄河就是延安,地貌地形对空军导航也很有利,一览无余。
可鬼子就是不炸,难道是哥俩好?
俯视延安县城通过查阅史料和历史著作,很容易发现,这种质疑,实际上并不成立。
“在1938-1939年日本人的飞机把它炸成废墟之前,延安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城墙环绕,依偎在黄土山的怀抱中。
建筑物倒塌以后,窑洞成倍增多。
……日本人的轰炸把毛从他的第一个窑洞里赶了出来。
”——[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版,1995年印,159页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给国民政府去电,报告延安遭日寇飞机轰炸后,边区政府施行抚恤、救济情形。
并请国民政府赞助防空设备,以防敌机再次轰炸延安。
——《陕甘宁边区政府大事记》,档案出版社,1991年
延安的被轰炸,是早在意想中的事。
延安是陕甘宁边区的中心,而陕甘宁边区是中国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日寇在疯狂地向着中国各地区侵略的进行中,难道
会有把这一个模范的根据地也忘了的道理吗?——艾思奇《敌机轰炸延安》,收录于《艾思奇全书》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尽管空袭警报和敌机的轰炸曾多次打断我们的午饭,大家还是吃得很愉快。
延安方向升起了巨大的烟柱。
84架敌机进行了四次连续不停的轰炸。
我们为米勒大夫举行了欢迎会。
有人开玩笑地说,轰炸是米勒大夫的吉兆。
——《巴苏日记》1939年10月15日,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2015年6月30日举行的“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日本档案再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北碚区档案馆展示了一张“日军轰炸延安”图片。
这是国内首次公开的“日军轰炸延安”图。
同时展示的还有1938年9至10月日军分兵25路进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图。
有些人据图上“北京”俩字认为地图作假,说那时北京叫北平,断定我党伪造历史。
其实,国民政府推翻北洋政府以后,确实曾把“北京”改为“北平”。
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占领北平,通过北平地方维持会发出52号训令,决议将北平仍改称“北京”,凡机关团体上冠北平者均改北京。
1938年9至10月日军分兵25路
进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图
1938年2月,日军接连攻占长治、临汾,3月,日军又攻占运城、风陵渡。
随后日军在临汾和运城修建了轰炸机的前进基地,从这两处机场起飞的轰炸机,对延安、西安、兰州等地进行了狂轰滥炸。
日军首次轰炸延安,是在1938年11月20日星期天,宝塔山上警报响起,日军7架飞机来延安就向街上人群扫射、投弹。
人慌马叫,房倒屋塌,一阵子后城内一片瓦砾堆,死30人、伤122人,毁民房109间。
当晚机关、学校等都迁到城外。
第二天,日军飞机再空袭时,群众有序疏散隐避,伤亡较小。
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金道松同志(1911-1938)在21日的轰炸中不幸牺牲。
图为被炸后的县城北
门
日机空袭的重点是凤凰山,因为那里是中共领导人的居住地。
毛泽东借住的李建堂家石窑遭到轰炸,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的窑洞被炸,30多名八路军干部、士兵阵亡。
日军轰炸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被迫从延安城内的凤凰山麓迁至延安城外的杨家岭。
此后为防空袭,长期住在杨家岭。
杨家岭这个地名也从此载入了史册。
2014年延安凤凰山旅游公司工作人员在凤凰山项的一块平台上平整场地时,发现了6枚日军轰炸延安时投掷的炸弹。
这6枚炸弹中,4枚完整,另两枚只有弹头。
炸弹长44厘米,弹体直径9厘米。
一枚炸弹上还刻有“昭十七”字样。
这些炸弹都是日军轰炸延安时投掷的。
在前期受到巨大损失后,延安军民进行了大规模疏散,同时由于延安周围千沟万壑的地形特点,日军后期的轰炸对延安人民的生活影响逐渐减弱。
1938年12月12日,第三次空袭,军民提早隐蔽,城防高射机枪齐发,日机仓惶投弹逃跑。
再来空袭就增加飞机,由每次上午来空袭,改成下午或全天都可来空袭,有时一日多次轮番轰炸。
1938年12月14日第四次空袭,来袭飞机7架次,投弹45枚,损失甚微。
日军空袭后的延安城
(1938 吴印咸摄)
日军空袭后的延安城
内情景
1939年1月,日军山濑航空部队对八路军重要据点洛川进行了轰炸。
因为日军在平型关失利后,才知道了八路军的厉害,自1938年11月20日轰炸延安后,又开始针对起八路军寻机轰炸。
日军山濑航空部队对洛川的空袭,算是他们对平型关被围歼的报复。
1939年1月,日军山濑航空部队对八路军重要据点洛川进行轰炸。
照片中可见陕北高原的地形与洛川古城墙的轮廓。
此图由日本《朝日新闻》刊于其出版物。
日军轰炸洛川(1939)
1939年8月15日来袭飞机10架次,投弹40枚,死伤6人,毁民房27间。
1939年9月8日,日机43架次猛烈轰炸延安,投弹200余枚,炸死炸伤58人,延安城内房屋150间被毁。
1939年10月15日上午9时,日军36架轰炸机空袭延安投弹100多枚。
下午2时,日军35架轰炸机分三批相继窜扰、轮流轰炸,投弹120多枚重磅炸弹,直到下午4时40分,大批房屋倒塌着火,死10人、伤13人。
日军随军记者1939
年10月拍摄的佐濑航空部队轰炸延安图
1940年4月2日第十三次空袭,来袭飞机43架次,投弹52枚,毁房6间,石窑4孔,死马一匹,无人员伤亡。
1941年8月4日来敌机共27架次,分三批空袭延安,共投弹100多枚,死伤6人,牲畜34头,毁房5间。
1941年8月19日来袭飞机35架次,共投弹35枚,死伤10人。
延长县也遭到敌7架飞机的空袭,死伤多人。
从1938年11月20日至1941年8月19日33个月的时间里,日寇不定期地来延安空袭,此外,日本飞机还对边区境内的富县、甘泉、延长、延川、清涧等县城进行了轰炸。
甚至在抗战后期,1944年7月22日,首批美军观察组成员在组长D·包瑞德上校率领下抵达延安,开始抗战合作。
日军得到情报后,在1944年10月的一天,日军轰炸机还飞临延安,专门轰炸了美军观察组,由于当时延安空防预警已经很严密,美军观察组提前得到延安城防和空防司令部的防空警报,都提前疏散到了远方的窑洞里,此次轰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陕西军民抗战纪事》(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记载,从1938年11月开始,至1941年10月为止,日军不断空袭延安,日军先后轰炸延安轰炸17次,投弹1690枚。
因早有准备,延安所受损失并不大。
共计受伤184人,死亡214人;炸毁公产房屋1176间、石洞5座、民房14452间。
另外还炸毁基督教礼拜堂一座、房室94间,天主教堂房屋75间;死牲畜197头;毁粮食34.4万斤。
与重庆相比,延安所遭受的空袭损失确实很小。
毕竟重庆是国民政府陪都,人口密集,外国使馆及外媒云集,轰炸重庆能够对中国之军心、民心,造成重大打击。
延安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规模跟重庆根本不能比,但却遭到如此重视,恰恰证明共产党的抗日武装被日本视为心腹大患。
陕北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长期以来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塬面极其破碎,大沟套小沟,这种地形最适合打游击战,容易隐蔽。
延安地形较复杂,延河、汾川河两条小河在此相汇,延安城在河谷呈“Y”字形展开,城区狭长,最宽处只有1公里左右。
延安城在1938年的时候,繁华程度甚至比不上华北平原地区的一个小镇。
与重庆相比,延安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共产党中央机构都住在窑洞里,与民房无异,八路军总部等重要军事机关都不在延安城内,而是设在太行山,且人烟稀少。
延安军民防空意识强,大多数空袭都能得到一小时的提前预警,空袭前能进行有效疏散。
日军对其进行大规模空袭,无法取得明显效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华空军的轰炸机被大批调往东南亚参战。
所以从1942年开始,日军对延安的轰炸基本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