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知识与鉴赏
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

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通过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艺术等元素,成为了广大戏曲爱好者追逐的艺术瑰宝。
本文将对京剧经典片段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戏曲的魅力与深意。
一、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是一部以保家卫国为题材的京剧作品,被誉为京剧经典之作。
其中的经典片段是“巧计救赵高”。
这一段通过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曹操如何运用智谋,将赵高一众诬陷,最终化解危机。
在这个片段中,曹操饰演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演技优势。
通过优美的唱腔、华丽的动作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将曹操的睿智和机智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舞台背景和道具的运用也为整个剧情增加了层次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曹操的智谋。
二、霸王别姬《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该剧讲述了项羽与虞姬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
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片段是“霸王鞠躬”。
这一段经典片段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动情的唱腔,让观众深情地感受到项羽对虞姬的深爱和无奈。
整个片段以项羽鞠躬的动作为主线,通过舞台的灯光和音效的辅助,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将项羽内心的痛苦和不舍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为之动容。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瑰宝,京剧版的《红楼梦》则是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再次演绎。
其中,最为经典的片段是“宝钗的咏荷”。
这一段以宝钗的咏荷为中心,通过婉转的唱腔和流畅的动作,展示了宝钗的美丽和文雅。
宝钗饰演者通过华丽的服装和精致的妆容,将宝钗的高贵和温婉诠释得淋漓尽致。
同时,舞台的布置和灯光的烘托,为整个片段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浪漫的氛围。
总结:古代戏曲鉴赏京剧经典片段解析,在探索京剧魅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片段的背景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技巧。
只有通过对舞台表演的深入解析,才能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戏曲的独特魅力。
京剧经典片段的解析为我们展示了京剧的多样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通过优美的唱腔、动人的表演和精心的舞台设计等,京剧成功地将古代戏曲艺术传承至今,成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戏曲鉴赏指南

戏曲鉴赏指南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的戏曲类型、剧目和表演风格都有其独到之处,是一门非常丰富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对于初学者来说,鉴赏戏曲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积累。
下面给出一些戏曲鉴赏的指南,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戏曲艺术。
一、了解不同的戏曲类型和剧目中国有四大戏曲类型:京剧、黄梅戏、川剧和评剧。
每个戏曲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特点和表现手法。
例如,京剧以其精湛的唱腔、舞美和折子戏著称;黄梅戏则以其婉转柔情、柔美的唱法和独特的演唱技巧而受到广泛欢迎;川剧则以其豪放的唱腔、刚健的动作和夸张的妆容为特点;评剧则以相对轻松的唱腔和幽默诙谐的表演为其特色。
此外,还应了解不同的剧目,如《红楼梦》、《西游记》、《天雷报》等。
了解剧目的情节、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有助于理解表演和剧情,更好地欣赏戏曲。
二、注意观察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力戏曲表演强调形神兼备,即既要准确表达角色的表情动作,又要以声乐、唱腔、舞蹈等方式进行表现。
观看戏曲时,可以注意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力。
例如,观察演员如何表现情绪、态度和性格特征,如何运用手势、身段和眼神来塑造角色形象,以及如何运用唱腔来表现角色内心的感受等等。
这些表演技巧往往是戏曲艺术的关键,也是观众欣赏戏曲的核心内容。
三、理解戏曲的音乐和唱腔戏曲的音乐和唱腔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其难点之一。
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唱腔和听懂戏曲音乐并不容易。
因此,建议在观看戏曲时,可以先听懂基本的唱腔形式和主要的音乐元素,如音调、节奏、音色等。
此外,还可以学习一些和戏曲音乐相关的知识,如音乐的构成方式、音乐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音乐。
四、关注戏曲的文化内涵戏曲不仅是艺术形式,也是文化载体。
戏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观看戏曲时,可以关注其文化内涵,了解戏曲中所传递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对于人物、事件和价值观的诠释。
这些文化内涵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戏曲作品,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国粹文化的精髓。
[笔记]戏曲鉴赏知识点
![[笔记]戏曲鉴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8e1d4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f.png)
戏曲鉴赏知识点1.优孟衣冠:典故《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有一个叫孟的杂戏的艺人常以谈笑旁敲侧击地劝说楚王。
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孟就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神态和孙叔敖一模一样。
庄王以为孙叔敖复生,让他做宰相。
孟以孙叔敖的儿子很穷为辞,并趁机对楚王进行规劝,庄王终于封了孙叔敖的儿子。
后来就用“优孟衣冠”比喻假装古人或模仿他人。
2.《东海黄公》:西汉角抵戏中的一个节目取材于民间故事据《西京杂记》记载:东海人氏黄公,年轻时练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伏蛇、虎。
他经常佩带赤金刀,用红绸束发,作起法来,能兴云雾,本领很大。
到了老年,气力衰疲,加上饮酒过度,法术失灵。
秦朝末年,东海出现白虎,自负的黄公仍想拿赤金刀去镇服它,可是法术不起作用,反被白虎咬死了。
关中一带的民众根据这个故事编成节目来表演;后来汉朝皇帝把它采入宫廷,作为角抵戏的一个节目。
3.参军戏:中国古代戏曲形式。
由优伶演变而成。
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
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
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戏弄者叫苍鹘。
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脚色外,还有女脚色出场。
参军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4.勾栏瓦舍:又作勾阑或构栏,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瓦舍也叫瓦子、瓦市。
瓦舍里设置的演出场所称勾栏,也称钩栏、勾阑,勾栏的原意为曲折的栏杆,在宋元时期专指集市瓦舍里设置的演出棚,成为盛极一时的名俗。
瓦舍的规模很大,大的瓦舍有十几座勾栏。
5.《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保存在《永乐大典》中的《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三种,艺术上虽然粗糙,但就其性质来看,已经是成熟的戏剧文学。
所以可以说,中国戏剧艺术在宋代已经正式形成,是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古代戏曲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代戏曲鉴赏题答题技巧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赏古代戏曲不仅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还可以欣赏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更好地理解和回答古代戏曲的鉴赏题。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技巧:1. 了解古代戏曲的基本知识在回答古代戏曲鉴赏题之前,首先要对古代戏曲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
了解戏曲的历史背景、流派特点和常见剧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题目中的音乐、曲调、角色和情节等要素。
2. 分析题目要求在回答鉴赏题之前,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并进行分析。
题目可能要求我们对某个角色、某个场景或某个曲调进行鉴赏,或者要求我们对整个剧目进行评价。
分析题目要求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避免在答题过程中偏离主题。
3. 细读原文或观看演出在回答古代戏曲鉴赏题之前,最好对有关内容进行细读或观看演出。
通过细读原文或观看演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戏曲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为后续的答题提供更准确的材料和观点。
4. 注意音乐、舞蹈和表演技巧古代戏曲通常伴有独特的音乐和舞蹈,演员在表演中也会运用各种技巧。
在回答鉴赏题时,我们应重点关注音乐、舞蹈和表演技巧对戏曲表现力的影响。
可以分析音乐和舞蹈的风格、曲调的变化以及演员的表演手法等,从而准确地回答有关鉴赏题。
5. 综合分析并给出个人观点在回答古代戏曲鉴赏题时,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给出个人观点。
可以从戏曲的音乐、舞蹈、角色刻画、情节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对古代戏曲的理解和感受,给出有深度和独特性的回答。
通过以上的鉴赏题答题技巧,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古代戏曲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更好地理解和回答相关的鉴赏题目。
在答题过程中,要保持思路清晰、言之有据,并结合个人理解和感受,展现出对古代戏曲的艺术鉴赏能力。
大一戏曲鉴赏知识点总结

大一戏曲鉴赏知识点总结一、综述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学习和鉴赏戏曲不仅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审美修养。
本文将总结大一阶段学习戏曲鉴赏所需要的知识点,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与掌握相关内容。
二、中国戏曲的分类中国戏曲可以大致分为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粤剧等多个剧种。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鉴赏时需要了解剧种的基本知识。
1. 京剧: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以色彩艳丽的脸谱和细致入微的动作表演为特点。
2. 豫剧:豫剧源于河南省,是中国戏曲五大剧种之一,以其豫剧腔调和豫剧唱腔的独特性而闻名,豫剧的表演形式也兼有唱、念、做、打。
3. 越剧:越剧是浙江地区的戏曲剧种,以其柔美婉转的唱腔和优美动人的舞蹈而著名,是中国戏曲中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4. 黄梅戏:黄梅戏是湖北黄梅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婉转多情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风格而闻名,黄梅戏在表演形式上较为接近话剧。
5. 评剧: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说唱形式和以说为主的表演特点而著名,评剧中的评话是其最主要的表演形式。
6. 粤剧: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戏曲剧种,以其音乐独特、激昂高亢的唱腔和华丽绚烂的武打动作而著名。
三、戏曲的基本结构与表演形式了解戏曲的基本结构和表演形式对于戏曲鉴赏至关重要。
戏曲一般由前场和后场组成,前场是戏曲的开场和交代剧情部分,后场是戏曲的高潮和结局部分。
1. 旦角、净角、丑角、生角:戏曲中的角色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扮演女性角色的旦角,扮演正派男性角色的净角,扮演丑角和闲散人物的丑角,以及扮演武将和英雄角色的生角。
2. 唱、念、做、打:戏曲的表演形式主要包括唱、念、做和打。
唱指的是演员以腔调吟唱剧本中的台词;念指的是演员以平常的语调朗读剧本中的台词;做指的是演员以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演角色的情感和动作;打指的是演员进行武打和舞蹈动作。
中国古代戏曲知识与鉴赏分析

表现在对季节、时代、地域等服装特点的忽略,只考虑 戏曲服装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塑造 相关的方面。另外,戏曲服装所着重考虑的是它是否适合 在戏曲舞台上出现,是否具有可舞性。戏曲的服装不仅要 有装饰性,而且要有可舞性,要在人物塑造上起到应起的 作用。戏曲的水袖、大靠的靠旗、箭衣的大带、纱帽的帽 翅、脚上的厚底等无不具有可舞性,无不参与人物形象的 塑造。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 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 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 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 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 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 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 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 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 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 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 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 成熟,戏曲形成。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重要 时期,以元曲闻名于世,而 其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 (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 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 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 (汉卿)、王(实甫)、白 (朴)、马(致远)等作家, 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显示出戏曲在 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 间气息。
• 临川四梦: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牡 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戏曲具有传统特征,其唱腔、舞蹈、服饰、道具以及表演形式在成熟之后基本保持不变。
它被誉为“生命之花”,因为它可以表达人们对社会、家庭、爱情等各种不同主题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戏曲分为多种剧种,包括京剧、越剧、评剧和昆曲等。
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它拥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中国戏曲的代表性剧种。
京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服装和道具,以及优美的唱腔为主要特点。
越剧是中国古典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
一,它由传统的舞蹈和唱腔组成,以及独特的服装和道具,将故事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
评剧是一种古典戏曲,以宋朝的诗文为基础,以及优美的唱腔和舞蹈,将古代诗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
昆曲是一种民间戏曲,它以边塞文化为基础,以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内容,以及民间唱腔和舞蹈,将故事以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
中国戏曲剧种的鉴赏需要深入了解其特点、唱腔、舞蹈等,以及当前表演的演员、道具、服饰等。
鉴赏者应该以欣赏这种传统文化的态度,充分发掘戏曲中的精髓,以及它所传达的人文内涵。
另外,鉴赏者还应该了解戏曲中表演者的技巧,以及表演时的语言、动作、声音等,并仔细观察其中的细节。
中国戏曲融合了语言、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其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文化。
正确的鉴赏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戏曲,从而欣赏其中的精髓,感受它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古代戏曲的特点与鉴赏

古代戏曲的特点与鉴赏古代戏曲是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鉴赏标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戏曲的特点,并分享一些戏曲鉴赏的要点。
一、古代戏曲的特点1.综合艺术形式:古代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包含了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众多元素。
演员需要通过肢体动作、声腔唱腔等方式来表达情感,使戏曲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历史传承:古代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几千年的演艺历程使之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戏曲剧目多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展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时代变迁。
3.强调角色扮演:古代戏曲注重角色扮演,不同角色在表演风格和形象塑造上有明显的差异。
演员需要通过细腻的表演技巧,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使观众能够清晰地认知和感受角色的性格、情感。
4.曲艺表现形式:戏曲中有丰富多样的曲艺表现形式,如高亢激越的京剧唱腔、婉转动人的昆曲唱腔等。
这些曲艺形式通过不同的音调、音色和节奏传递情感,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戏曲的魅力。
二、古代戏曲的鉴赏要点1.了解戏曲剧目:在欣赏戏曲时,了解剧目的背景和故事情节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电影、电视剧作品来提前了解剧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演员的表演。
2.观察演员的形象和动作:古代戏曲注重角色扮演,观众可以仔细观察演员的形象和动作。
留意演员的打扮、化妆和服饰,以及角色的表情和动作,体会演员的塑造功力和角色性格的特点。
3.品味唱腔和音乐:戏曲中的唱腔和音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观众可以欣赏不同唱腔的表现技巧和音乐的艺术韵律。
注意尊重戏曲的节奏和渲染,聆听演员的唱腔,体验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感染力。
4.体验戏曲的审美情趣:戏曲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观众可以通过欣赏多场戏曲演出,培养自己的戏曲鉴赏能力。
逐渐体会戏曲中的叙事魅力、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从而收获更多的审美愉悦和文化启迪。
总之,古代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值得我们广泛鉴赏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戏曲作家和作品
①课本所选古代戏曲的几个作者:《窦娥冤》
——元朝关汉卿;《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元朝 王实甫;《闺塾》选自《牡丹亭》——明朝汤显祖;《哀 江南》选自《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中国戏曲表演特点:综合性和写意性
• 中国戏曲在表演方式上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 就是唱、做、念、打四种表现方法:五法是指手法、 眼法、身法、发法(头发)、步法。 • 从艺术形式上看,表现手法具有两大特征:虚拟 性——景物、动作一般是虚拟的,因此戏剧舞台的 时间与空间非常灵活,不受限制;规范性——即程 式化,它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加以夸张,使之 节奏化、美化,成为一种规范的东西,大家约定俗 成,沿用了下来。 • 从内容上来看,中国戏剧特别强调抒情、传神、整 体美。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 现形式,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 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 民间,时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 剧 。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 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 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 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 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 多表现民间故事。南戏为明清 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代表作是元人高则诚(高明) 的《琵琶记》。
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主要表现为戏 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 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戏曲舞台不 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 间的竞争者。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 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 “乱弹”。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 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 即由原来的联曲体变成了板腔体,从此结束 了戏曲史上的传奇时代,开始了新的乱弹时 期,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 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 中叶以后,传奇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传奇以南曲为 主,兼用北曲,曲调也较南戏多有增加,并逐步形成了 按宫调联套的南曲体系, 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 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日趋成熟, 多用昆曲演唱。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 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 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 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 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 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 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 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 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 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 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 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 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 南》就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 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 风格各异。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 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 • 科是戏剧里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 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 唱就是唱词,白是人物的对白或 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 独白。 北杂剧。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 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 • 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由正 并不专指元杂剧。宋元南戏与元杂 旦主唱的称为“ 旦本”,由末旦 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 主唱的叫“末本”。其他脚色只 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能念白。 • 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一折相当 • 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未 ( 男子 ) 、 于现代剧的一场。楔是加在第一折 净 ( 花脸 ) 、旦 ( 女角色 ) 、丑 前头或夹在两折之间的片断。 小花脸或花脸 ) 。 • (宫调是元杂剧表演过程中歌唱声音 高低的调子。每个宫调下可以有许 • 在元曲中,还有北曲和南戏之分。 许多多的曲子。每一折只能用一个 南戏不属于元杂剧,如高明 ( 则 宫调。宫调下面的曲子都有名称, 成 ) 的《琵琶记》、施恩的《拜 如“端正好”、“滚绣球”等都是。 月亭》等都是南戏。
• 临川四梦:明代汤显祖的《紫钗记》《牡 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 中国古代十大悲剧:《窦娥冤》──元朝关 汉卿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清忠谱》 ──清朝李玉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娇红记》 ──明朝孟称舜 、《长生殿》──清朝洪升 、 《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重要 时期,以元曲闻名于世,而 其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 (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 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 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 (汉卿)、王(实甫)、白 (朴)、马(致远)等作家, 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 北杂剧之表演显示出戏曲在 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 间气息。
写 意 性
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舞台布置 的写意── 一桌二椅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公忠者雕以正 貌,奸邪者刻 以丑形”,其 目的在于“盖 亦寓褒贬于其 间耳”(清末 王国维语)。
脸谱的象征意义总 体来说是“红忠白 奸”,所以奸臣如 曹操者多勾白脸, 忠勇似关羽者多涂 红色。此外,性情 暴躁者多勾兰脸, 刚正无私者多用黑 脸,喜兴者勾笑脸, 愁苦者勾哭脸。
综合性指“唱、念、做、打”
唱:是戏曲演出中剧
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 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根据不同的剧种,采用 不同的音乐形式。就唱 词而言,一般可以分为 两种类型,一为曲牌体, 如昆曲、高腔等;一为 板腔体,如京剧、评剧、 各类梆子戏等。
念:是戏曲演出中对
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 的总称,是一种诗歌 化、音乐化的戏剧语 言。一般的剧种所用 念白与剧种所在省份 的地方音大致相同。 京剧念白有京白、韵 白之分,前者用湖广 音、中州韵,后者用 北京方音稍加变化。 昆曲则用韵白或苏白。
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
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是戏 曲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舞 台行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戏曲的 做,多手段, 也叫“开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 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戏曲的开 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和表现 性,也多写意而非写实。
4、怎样欣赏古代戏曲的创作手法。
古代戏曲常常运用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 法,通过奇特的艺术构思,表达难以实现的愿望 或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 引人入胜。 小结:总之,中国古代戏曲以其丰富的思想内 容,多样的艺术手法,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中 国文学艺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为世界文学 艺术增添了光彩。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
中国古典戏曲与古希腊悲喜 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 大古剧。
世界三大古剧是什么?
• 什么是戏曲?
• 戏曲,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 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 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 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 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 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 《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 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 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 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 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 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 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 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 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 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 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 成熟,戏曲形成。
元杂剧和明清传奇的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 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 “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 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 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 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 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 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 不是曲牌。
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②元曲四大家:
其作品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 《梧桐雨》
③元末明初“五大南戏”: 《琵琶记》和“荆刘拜
杀”(即《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 《杀狗记》) “南洪”即洪昇,浙江杭州人, ④“南洪北孔”: 传奇《长生殿》;“北孔”即孔尚任,山东曲阜人,传奇 《桃花扇》。
表现在对季节、时代、地域等服装特点的忽略,只考虑 戏曲服装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等与人物塑造 相关的方面。另外,戏曲服装所着重考虑的是它是否适合 在戏曲舞台上出现,是否具有可舞性。戏曲的服装不仅要 有装饰性,而且要有可舞性,要在人物塑造上起到应起的 作用。戏曲的水袖、大靠的靠旗、箭衣的大带、纱帽的帽 翅、脚上的厚底等无不具有可舞性,无不参与人物形象的 塑造。
元明清著名的戏剧作家及作品:
( 1 () 6 ) 郑光祖:《倩女离魂》 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 《救风尘》、《单刀会》 ( 2 ) 王实甫:《西厢记》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 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 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 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 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 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怎样欣赏中国古代戏曲 1、怎样欣赏虚拟的动作。选择、提炼和夸张 的舞台动作表现生活。 2、怎样欣赏动作的程式。赋予表演固定或基 本固定的格式。 3、怎样欣赏古代戏曲的语言。 ①注意曲词的抒情性。 ②注意欣赏它的音韵美。 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流转回环的 音乐美,因情赋声、以声传情。 ③体会其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