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分析

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分析
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分析

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分析

摘要

随着电磁兼容法规在海内外的普遍实施,电磁兼容问题在电力电子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对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电磁干扰问题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功率变流器的电磁干扰分析及抑制技术、电机传动的电磁干扰分析及抑制技术、EMI滤波器的寄生效应等。最后讨论了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磁兼容EMI 抑制电力电子装置

1 引言

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干扰行为与其他电子设备比如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行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电磁干扰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干扰源;第二是干扰耦合途径;第三是干扰敏感设备。三者构成了电磁干扰的三个基本要素。然而从应用的角度来考虑,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问题具有如下内在特征。就EMI 而言,虽然电力电子装置的开关频率远低于通信系统的信号频率,但是它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处理的功率都更高。电力电子装置的主功率开关器件在开关过程中产生非常高的电流和电压变化率,即非常高的di/dt 与du/dt,它们通过电路中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产生强烈的瞬态噪声。因此,主电路开关器件和相关的电路产生的电磁噪声成为电力电子装置中的主要电磁干扰源,并主要以传导和近场干扰源的形式出现。当然一些高频、高功率电源,诸如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和等离子体电源等,也会产生强烈的辐射电磁干扰。而且,所有电力电子装置也会导致严重的EMI 噪声和市电谐波电流注入到电网中,这就不仅污染了电网,也会影响连接到同一电网中的其他电气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通信设备比较,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的EMI 问题可能会更严重。考虑到EMS 问题,相比通信系统,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器通常门限电压更高、尺寸更大,这很容易让人理解为电力电子装置的EMS 问题比电子通信系统的要更容易解决。然而,下面一些事实使得电力电子装置的EMS 问题依然不可忽视:(1)面临更大的噪声强度。电力电子装置的噪声电压能达到数百伏甚至上千伏,di/dt 和du/dt 能分别达到103A/μs 和104V/μs。

(2)由于电力电子装置的主要电磁干扰源位于功率电路部分,噪声频谱范围非常宽,特别是在低频范围内能达到几赫兹的频率,这使得采用传统方法如屏蔽和滤波抑制电磁噪声变得非常困难。

(3)电力电子装置的功率电路部分和控制电路板通常安装于同一个箱体中,而且有时应用现场要求电力电子装置通过数十米长的电缆与其负载相连,由此引发的电磁干扰源与电磁噪声敏感电路之间的电磁噪声传播是以传导和近场耦合为主。这种电磁空间与边界条件的不规则与多样性使得电磁兼容设计变得异常复杂。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特征描述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特别困难之处,这是因为电力电子装置通常要处理很高的功率,导致装置体积和重量都很大,这给电力电子装置EMC 测量带来一些实际的困难。

基于上述事实,当前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这些工作对于科学地理解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干扰问题和将来实现产品的电磁兼容系统化设计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功率变流器的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2.1传导干扰反相抵消技术及低共模干扰变流器

文献[1]提出了“系统共模平衡”的观点,发展了“共模干扰反相消除技术”,并在小功率Boost、Buck 电路上进行了验证,其设计原理如图 1 所示。文献[2]通过增加一个补偿变压器绕组和一个电容器,实现了Buck、Boost、Flyback、Forward、Buck-Boost 等基本变流器中共模干扰的部分抵消。文献[3]提出了系统动态节点平衡的思想,如图2所示,在系统中人为地构造两个电位变化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动态节点,从而使共模干扰得到极大的抑制。文献[4]提出了“构造稳态节点共模EMI 抑制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电路中构造稳态节点,如图3 所示,将Boost 电路中的储能电感放置到电源负极与MOSFET 的源极之间,避免了开关器件漏极与散热器之间寄生电容Cm对共模干扰的影响,大大减小了传导共模干扰。

图1 Boost 变流器共模干扰反相消除电路[1]

图 2 采用动态节点电位平衡技术抑制共模EMI[3]

图 3 构造稳态节点的共模EMI 抑制技术[4]

2.2软开关技术

软开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开关损耗,减小开关应力。理论上由于开关器件是在零电压/零电流条件下实现开通/关断的,因此采用软开关技术可使电压、电流上升、下降沿变缓,应当比硬开关变流器具有更低的电磁干扰水平。文献[5]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仔细的分析,文献[6]分别研究了具有相同功率等级和类似设计的Buck、Boost、Flyback 软、硬开关电路的EMI 性能,认为软开关方式能显著减小传导和辐射EMI 发射。文献[7]考察了软、硬开关方式的逆变器,发现低频范围内软开关方式的传导EMI 没有明显减小,仅在高频段有所改善。实际上,笼统地讲软开关技术可以减小传导和辐射EMI 发射是片面的,因为目前提出的绝大多数无源或有源软开关技术均是毫无例外地引入一个辅助电路(通常是谐振电路)来保证主电路功率器件实现软开关,有些先进拓扑辅助电路中的功率器件也能实现软开关,但是为了实现软开关而引入的辅助电路中谐振电流环路

所带来的附加的EMI 电平的影响,使得变流器总体的EMI 电平可能不一定比电路简单的硬开关变流器低,这常常使人们产生困惑。实际上,在采用软开关拓扑时,必须对PCB 板进行精心布置才能达到设计预期的效果。除此以外,从EMC 设计的角度考虑,采用控制型软开关拓扑可能是较好的选择[8]。

2.3 调制策略

文献[9]对单相PFC 电路的同步PWM、异步PWM、正弦误差滞环PWM、直流误差滞环PWM、PFM 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和实测比较,得出变频的PFM 方式有利于减小传导EMI发射的结论。还有一种称为随机PWM(RPWM)的干扰抑制技术[10],采用RPWM 技术能够将集中在某些频率点的能量分配到整个频谱,以达到减小EMI 的目的。

3 电机传动器的电磁干扰抑制技术

电机传动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也包括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但由于电机传动系统主要涉及高压、大功率,所以EMI 问题主要是共模干扰。为了抑制电机传动系统产生的共模干扰,目前采取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3.1无源滤波技术

在功率变流器中,通常采用交流侧电源EMI 滤波器来抑制传导EMI 噪声的传播。但是在电机传动系统中,一方面入端电流、电压非常高,另一方面相对功率变流器而言,开关频率较低,因此如果采用电源EMI 滤波器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共模扼流圈的磁心饱和效应、共模扼流圈磁心的温升效应、滤波器整体体积、重量等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文献[11]介绍了电机传动系统电源EMI 滤波器的集成设计方法,如图 5 所示,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滤波元件的高频特征和电机传动系统的EMI 噪声源阻抗特征,磁心和绕线的选择综合考虑了铁磁材料的磁通饱和与温升限制。这种集成设计方法能够带来优化的滤波器方案,其思想同样适于功率变流器的EMI 滤波器设计。

图 4 电机传动系统EMI 噪声传播示意图

图 5 电机传动EMI 滤波器设计功能描述

但是,从图 4 可见,在电机传动系统中三相电压型PWM 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中还包含差模电压和共模电压,这些干扰电压能够导致电机绕组损伤以及产生轴承电流并缩短电动机使用寿命,因此发展逆变器输出端的EMI 抑制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文献[12]介绍了在逆变器交流输出侧加入du/dt 衰减电路和共模滤波器的方案,能够抑制电机高频轴电压和电机的接地漏电流。文献[13]介绍了采用一个逆变器输出滤波器同时抑制电机终端的共模和差模电磁干扰。文献[14]提出了一种逆变器输出无源滤波器,如图 6 所示,该滤波器由一LC 低通滤波器和一共模变压器构成,由于将两种结构的滤波器集合在一起,简化了滤波器的结构和设计。

图 6 逆变器输出无源滤波器

3.2有源滤波技术

有源滤波技术也为滤除EMI 噪声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方案,相比无源滤波

器,有源滤波器体积更小,并且其性能受噪声源阻抗的影响也更小[15]。文献[16]介绍了一种有源共模噪声补偿电路,如图7 所示,该补偿电路包含一个采用互补晶体管组成的射极跟随器和一个共模变压器,它们能够将三个电容所检测的逆变器输出端共模电压通过反向电压VC补偿到逆变器输出电缆中,从而达到消除共模电压的目的。文献[17]介绍了一种由单相逆变器和五绕组共模变压器组成的有源滤波器,其结构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可采用一个控制单元控制辅助逆变器和主电路三相逆变器的驱动信号,因此该方案也比较容易实现。有源滤波器可单独用于抑制共模噪声,也可与无源滤波器集成[18-19],提高共模噪声衰减性能。此外,文献[20]提出了一种双桥逆变器结构,通过对三相双绕组感应电机产生平衡激励的原理,抑制了电机绕组和机壳之间的容性耦合。文献[21]介绍了一种先进的PWM 控制方法,无需添加其他

硬件电路而仅仅通过软件的实施能够降低三相电机传动系统的共模电压。文献[22]提出了利用多层PCB 技术抑制电机传动系统产生的共模电流。从上述回顾可知,由于EMI 现象的复杂性,适于电机传动器EMI 噪声建模、预测和抑制的系统方法还尚未形成。今后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在设计电机传动器的其他功能时就能建立准确和实用的EMI模型,与此同时实现有效的EMI 解决方案。

图7 有源共模噪声补偿电路

4 EMI滤波器的寄生效应

EMI滤波器的寄生效应对滤波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工程师都了解绕组寄生电容与绕组电感以及电容器的引线电感与电容器之间的自谐振对滤波器性能所产生的影响。这些效应相对来说还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易于控制,因为可以通过阻抗分析仪测量。寄生效应的另一种类别,即与布局和封装相关的寄生效应,相对来说则更难以理解。虽然该问题可以借助场的理论来解决,但这个方法往往很难普遍接受。

4.1 EMI滤波器寄生参数抵消技术

减小滤波器中电容器引线电感的影响对提高滤波器的高频性能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献[23]提出了在滤波电容器支路上引入负电感用于抵消滤波电容器引线电感效应的设计方法,如图8 所示,电感L11和L22之间的互感为LM,如果LM等于ESL,那么在右图的去耦等效电路中电容器支路上的电感为0,因而消除了滤波电容器的引线电感效应。文献[24]则是根据电路网络理论,采用X 形的滤波器结构,如图9 所示,抵消了滤波电容器的ESL 和ESR,因而提高了滤波器的高频性能。文献[25]介绍了EMI 滤波器中滤波电感绕组等效并联电容(EPC)的技术,如图10 所示,由于差模电感器与共模电感器的两个绕组电流方向不同,因此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对于图10a 所示的差模电感器EPC 抵消技术,还需要考虑两个绕组之间的寄生电容;而对于图10b 所示的共模电感器EPC 抵消技术,主要的问题在于很难保证单个绕组内部两个半绕组之间有接近 1 的磁耦合系数,如果该耦合系数不高,EPC 的抑制效果会很差。文献[26]将一个线圈集成于电容器中用于消除两个电容器之间的磁场耦合,同时抵消了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感。

图8 滤波电容器ESL 抵消技术

图9 滤波电容器ESR 与ESL 抵消技术

(a) 差模电感的EPC 抵消技术

(b) 共模电感的EPC 抵消技术

图10 滤波电感EPC 抵消技术

对EMI 滤波器寄生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改善滤波器本身的高频性能,而且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整体电力电子装置的EMI 特征。

总结

通过对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研究现状的回顾,可以看到EMC 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虽然大量的研究工作在电力电子装置的EMI 噪声特征、EMI 抑制技术以及EMI 测量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仍然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需要对现有的EMC 技术和理论进行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开发出新的EMC 设计理论和方法以便满足国际上越来越苛刻的EMC 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 Wu Xin, Pong M H, Lu Zhengyu, et al. Novel Boost PFC with low common-mode EMI: modeling and design[C]. In: Proc. of IEEE APEC’00, 2000:178-181.

[2] Cochrane D, Chen D Y. Passive cancellation of common-mode noise in power electronic circuits[J]. IEEE Trans. on PE, 2003, 18 (3): 756-763.

[3] 袁义生, 钱照明. 功率变换器动态节点电位平衡共模EMI抑制技术[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3,37 (1): 108-111.

Yuan Yisheng, Qian Zhaoming. Suppression technique of dynamic nodes potential balance for common mode EMI in power converters[C].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ience), 2003, 37(1): 108-111.

[4] Chen Wei, Qian Zhaoming. A novel and simple approach to suppress common-mode EMI in power converters[C]. In: Proc. of IEEE INTELEC’04, 2004: 589-592.

[5] Zhang D B, Chen D Y, Lee F C. A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conducted EMI emissions between a zero-voltage transition circuit and a hard switching circuit[C]. In: Proc. of IEEE PESC’96, 1996: 1992-1997.

[6] Chung H, Hui S Y R, Tse K K. Reduction of power converter EMI emission using soft-switching technique[J]. IEEE Trans. on EMC, 1998, 40 (3): 282-288.

[7] Shao J, Lin R L, Lee F C,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EMI performance for hard and soft-switched

inverter[C]. In: Proc. o f IEEE APEC’00, 2000: 1009-1014.

[8] 顾亦磊, 陈世杰, 吕征宇, 等. 控制型软开关变换器的实现策略[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25 (6): 55-59.

Gu Yilei, Chen Shijie, Lu Zhengyu, et al. Strategy for control type soft switching converters[J]. Proceedings of CSEE, 2005, 25 (6): 55-59.

[9] Mahdavi J, et al. Comparison of conducted RFI emission from different unity power factor AC/DC converters[C]. In: Proc. Of IEEE PESC’96, 1996: 1979-1985. [10] Trzynadlowski A M, Blaabjerge F. Random pulse width modulation technique for converter-fed drive system——a review[J]. IEEE Tra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 1994, 30 (5): 1166-1174.

[11] Shen W, Wang F, Boroyevich D, et al. Optimizing EMI filter design for motor drives considering filter component high-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noise source impedance[C]. In: Proc. of IEEE APEC’04, 2004: 669-674.

[12] Akagi H, Tamura S. A passive EMI filter for an adjustable-speed motor drive by a 400V three-level diode-clamped inverter[C]. In: Proceedings of IEEE PESC, 2004: 86-93.

[13] Palma L, Enjeti P. An inverter output filter to mitigate dv/dt effects in PWM drive system[C]. In: Proc. Of IEEE APEC’02, 2002: 550-556.

[14] 姜艳姝, 徐殿国, 刘宇, 等. 一种新颖的逆变器输出无源滤波器的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4,24 (11): 134-138.

Jiang Yanshu, Xu Dianguo, Liu Yu, et al. Research on a novel inverter output passive filter[J]. In: Proceedings of CESS, 2004, 24 (11): 134-138.

[15] Son Y, Sul S. Generalization of active filters for EMI reduction and harmonics compensation[C]. In: Proc. of IEEE IAS’03, 2003.

[16] Ogasawara S, Ayano H, Akagi H. An active circuit for cancellation of common-mode voltage generated by a PWM inverter[J]. 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1998, 13: 835-841.

[17] 姜艳姝, 徐殿国, 陈希有, 等. 一种新颖的用于消除PWM 逆变器输出共模电压的有源滤波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22 (10): 125-129.

[18] Julian A L, Cuzner R, Oriti G, et al. Active filtering for common mode conducted EMI reduction in voltage source inverters[C]. In: Proc. of IEEE APEC’98, 1998: 934-939.

[19] Mei C, Balda J C, Waite W P, et al. Minimization and cancellation of common-mode currents, shaft voltages and bearing currents for induction motor drives[C]. In: Proc. of IEEE PESC’03, 2003: 1127-1132.

[20] Zhang H, Jouanne A V. Suppressing common mode conducted EMI generated by PWM drive system using a dual-bridge inverter[C]. In: Proc. of IEEE APEC’98, 1998: 1017-1020.

[21] Lee H D, Sul S K. A common mode voltage reduction in converter-inverter system by shifting active space vector in a sampling period[C]. In: Proc. Of IEEE APEC’99, 1999: 1046-1051.

[22] Mutoh N, Kanesaki M, Nakashima J, et al. A new method to control common mode currents focusing on common mode current paths produced in motor drives systems[C]. In: Proc. of IEEE IAS’03, 2003: 459-466.

[23] Neugebauer T C, Phinney J W, Perreault D J. Filters and components with inductance cancell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2004, 40(2): 483-491.

[24] Wang S, Lee F C, Odendaal W G. Controlling the parasitic parameters to improve EMI filter performance[C]. In: Proc. of IEEE APEC’04, 2004:503-509.

[25] Wang Shuo, Lee Fred C, Van Wyk J D. Design of inductor winding capacitance cancellation for EMI suppression[C]. In: Proc. of IEEE, PESC’06, 2006:2734-2740. [26] Wang S, Lee F C, Odendaal W G. Improvement of EMI filter performance with parasitic coupling cancellation[J]. 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5, 20 (5): 1221-1228.

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特性测试

实验二: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几种常用电力电子器件(SCR、GTO、MOSFET、IGBT)的工作特性;(2)掌握各器件的参数设置方法,以及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二)实验原理 图1.MATLAB电力电子器件模型 MATLAB电力电子器件模型使用的是简化的宏模型,只要求器件的外特性与实际器件特性基本相符。MATLAB电力电子器件模型主要仿真了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特性,并且不同电力电子器件模型都具有类似的模型结构。 模型中的电阻Ron和直流电压源Vf分别用来反映电力电子器件的导通电阻和导通时的门槛电压。串联电感限制了器件开关过程中的电流升降速度,模拟器件导通或关断时的动态过程。MATLAB电力电子器件模型一般都没有考虑器件关断时的漏电流。 在MATLAB电力电子器件模型中已经并联了简单的RC串联缓冲电路,在参数表中设置,名称分别为Rs和Cs。更复杂的缓冲电路则需要另外建立。对于MOSFET模型还反并联了二极管,在使用中要注意,需要设置体内二极管的正向压降Vf和等效电阻Rd。对于GTO和IGBT需要设置电流下降时间Tf和电流拖尾时间Tt。 MATLAB的电力电子器件必须连接在电路中使用,也就是要有电流的回路,

但是器件的驱动仅仅是取决于门极信号的有无,没有电压型和电流型驱动的区别,也不需要形成驱动的回路。尽管模型与实际器件工作有差异,但使MATLAB电力电子器件模型与控制连接的时候很方便。MATLAB的电力电子器件模型中含有电感,因此具有电流源的性质,所以在模块参数中还包含了IC即初始电流项。此外也不能开路工作。 含电力电子模型的电路或系统仿真时,仿真算法一般采用刚性积分算法,如ode23tb、ode15s。电力电子器件的模块上,一般都带有一个测量输出端口,通过输出端m可以观测器件的电压和电流。本实验将电力电子器件和负载电阻串联后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给器件提供触发信号,使器件触发导通。 (三)实验内容 (1)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仿真电路,设置相关参数。 (2)改变器件和触发脉冲的参数设置,观察器件的导通情况及负载端电压、器件电流的变化情况。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1.仿真系统 Matlab平台 2.仿真参数 (1)Thyristor参数设置: 直流源和电阻参数:

电气类外文翻译---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

外文资料译文 Power Electronics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issues in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 are essentially the high levels of conducte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noise because of the fast switching actions of the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The advent of high-frequency, high-power switching devices resulted in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s for human productions and livings. The high-power rating and the high-switching frequency of the actions might result in severe conducted EMI. Particularl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EMC regulations have become more strictly,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of EMI issu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By evaluating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of conducted EMI modeling and prediction for power converter system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wo primary limitations: 1) Due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s, some of the existing EMI modeling methods are only vali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which results in inadequate generality. 2) Since most EMI studies are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d simplified quantitative models, modeling accuracy of both magnitude and frequency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full-span EMI quantification studies, which results in worse accuracy.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50421703, 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achieve an accurate prediction and a general methodology. Several works including the EMI mechanisms and the EMI quantification computations are developed for power electronic systems. The main contents and originalities in this resear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 Investigations on General Circuit Models and EMI Coupling Modes In order to efficiently analyze and design EMI filter, the conducted EMI noise is traditional decoupled to common-mode (CM) and differential-mode (DM) components. This decoupling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EMI propagation paths have perfectly balanced and time-invariant circuit structures. In a practical case, power converters usually present inevitable unsymmetrical or time-variant characteristic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semiconductor switches. So DM and CM components can not be totally decoupled and they can transform to each other. Therefore, the mode transformation led to another new mode of EMI: mixed-mode EMI. In order to understand fundamental mechanisms by which the mixed-mode EMI noise is excited and coupled, this dissertation proposes the general concept of lumped circuit model for representing the EMI noise mechanism for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s. The effects of unbalanced noise source impedances on EMI mode transformation are analyzed. The mode transformations between CM and DM components are modeled.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 of the on-intrinsic EMI is first investigated for a 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converter. In 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the DM noise is highly dependent on CM noise because of the unbalanced diode-bridge conduction. It is shown that with the suitable and justified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 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UC3842的单端反激 开关电源的设计 学院电力学院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6.11.25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开关电源的概述 1.1:开关电源的发展历史 (2) 1.2:开关稳压电源的优点 (2) 1.2.1:内部功率损耗小,转换效率高 (2) 1.2.2:体积小,重量轻 (3) 1.2.3:稳压范围宽 (3) 1.2.4:滤波效率大为提高,滤波电容的容量和体积大为减小 (3) 1.2.5:电路形式灵活多样,选择余地大 (3) 1.3:开关稳压电源的缺点 (3) 1.3.1:开关稳压电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开关噪声和干扰 (4) 1.3.2:电路结构复杂,不便于维修 (4) 1.3.3:成本高,可靠性低 (4) 第二章:UC3842的原理及技术参数 2.1:UC3842的工作原理 (5) 2.2:UC3842的引脚及技术参数 (6) 第三章:单端反激开关电源 3.1:单端反激开关电源的原理 (7) 3.2: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 (9) 3.2.1:输出直流电压隔离取样反馈外回路 (9) 3.2.2:初级线圈充磁峰值电流取样反馈内回路 (11)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3)

基于UC3842的单端反激开关电源的设计 摘要 开关电源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控制开关晶体管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也是一种效率很高的电源变换电路,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和MOSFET构成。具有高频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等优点。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以UC3842作为控制核心,根据UC3842的应用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UC3842为控制芯片,实现输出电压可调的开关稳压电源电路。 关键词:开关电源脉冲宽度调制 UC3842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复习题及答案

概念部分(小题) 1、电力电子装置的主要类型:AC/DC、DC/DC、DC/AC、AC/AC、静态开关 通信电源交流稳压电源 充电电源通用逆变电源 3、直流电源装置电解电镀直流电源交流电源装置不间断UPS电源 开关电源 4、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抑制开关器件的di/dt 、du/dt,改变开关轨迹,减少开关损耗 ,使之工作在安全工作区内。 5、常用耗能式缓冲电路:无极性、有极性、复合型注:p14电路模型区分。 6、过电流保护方法:(1)利用参数状态识别对单个期间进行自适保护 (2)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最终保护。 7、为防止桥臂中两个开关器件直通,通常对两个开关器件的驱动信号进行互锁并设置死区 8、缓冲电路类型(判断或者填空)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在电源输入端加入低频大电感) 9、功率因数校正有源滤波器无功谐波补偿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单项有源校正装置主要是 boost,可分为不连续电流模式和连续电流模式) 10、UPS典型结构:稳压器整流器逆变器转换开关 UPS主要分类:后备式、双变换在线式、在线互动式、双变换电压补偿在线式(delta 变换式) 其中:后备式是以市电供电为主的UPS,一般后备式UPS功率多在2kV A以下。其工作原理图见书P95图4.2 双变换在线式是以逆变器为主的工作方式,原理图书P95图4.3 11此外,在相同开关频率下,单极性的波动频率较双极性波提高一倍。 13、无源的功率因数校正是在输入端加电容电感进行被动补偿这是一种预补偿 有源的是主动补偿比如我们讲的Boost功率因数校正器 14、逆变类型:全桥半桥推挽 15、开关电源结构, 16、功率因数校正概念, 17、逆变器结构, 18、感应加热电源 (这些有的没有写出答案的大家自己对着书看一下啊,要断电了,来不及找了)

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

第19卷第1期总 第 71 期1997年2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Jour nal of Shenyang Polytechnic Univer sity Vol.19No.1 Sum No.71 F eb.1997 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和电磁干扰 林成武 刘焕生 (电子工程系) 摘 要 分析了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电磁干扰的原因和种类以及抗电磁干扰的基本措施,并提出了分析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之间关系的方法. 关键词: 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干扰;电磁兼容性;基本措施 中图法分类:TN973.3 0 引 言 近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电工领域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并越来越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电力电子装置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对通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迫切需要抑制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干扰和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即使电力电子装置具有电磁兼容性,能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1 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是在不损失有用信号所包含的信息的条件下,信息和干扰共存的能力.电力电子装置在其使用环境下,在承受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的同时也向电网系统和周围环境释放电磁干扰.在设计制造电力电子装置时,应考虑到电力电子装置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不对在同一环境中工作的其它电子设备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来自外部环境的电磁干扰又不会影响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能做到这一点,就称电力电子装置具有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是一个与电气利用相关的环境问题.对现代技术社会的确立及确保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 电力电子装置对电磁干扰的承受水平以及装置自身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水平均与电磁兼容性有关系.可用图1表示产生电磁干扰的水平、装置抗干扰的水平及与电磁兼容性之间的关系. 从电力电子装置设计制造的角度来看,如果允许产生较高的电磁干扰,而抗干扰水平又较低,设计制造要容易些.可是,若允许产生较高的电磁干扰,将会影响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又会影响电力电子装置自身的工作.所以,必须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在正常使用环境中,应根据国家标准设定电磁兼容性的水平.电力电子装置自身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必须低于电磁兼容性水平,而抗电磁干扰水平必须高于电磁兼容必须性水平.电力电子装置的主电路中的电流几乎都是工作在开关状态的,其控制系统多采用微电子技 本文收到日期:1996-05-31 第一作者:男.41.硕士.讲师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 考试 知识点 太原理工大学(13届 葬仪落 任影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电力电子技术的核心是电能形式的变换和控制,并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实现其应用。 2、电力电子装置定义:以满足用电要求为目标,以电力半导体器件为核心,通过合理的电路拓扑和控制方式,采用相关的应用技术对电能实现变换和控制的装置。 3、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电力电子装置和负载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称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 4、电力电子装置的主要类型: AC/DC变换器(整流器) DC/DC变换器(采用PWM控制的变换器也叫直流斩波器) AC/AC变换器(输入输出频率相同叫做交流调压器,频率变化叫变频器) DC/AC变换器(逆变器) 静态开关(静态开关通、断时没有触点动作,从而消除了电弧的危害。且静态开关由电子电路控制,自动化程度高。) 5、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 (1)直流电源装置:通信电源、充电电源、电解电镀直流电源、开关电源 (2)交流电源装置:交流稳压电源、通用逆变电源、不间断电源UPS (3)特种电源装置:静电除尘用高压电源、超声波电源、感应加热电源、焊接电源 (4)电力系统用装置:高压直流输电、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电力有源滤波器、电力开关(5)电机调速用电力电子装置:直流、交流 (6)其他实用装置:电子整流器和电子变压器、空调电源、微波炉、应急灯等电源 6、电力电子装置的发展前景:交流变频调速、绿色电力电子装置、电动车、新能源发电、信息来源 7、半导体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电力二极管、晶闸管、电力晶体三极管、电力场效应晶体管、绝缘门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 8、电力转换模块:把同类或不同类的一个或多个开关器件按一定的拓扑结构及转换功能连接并封装在一起的开关器件组合体。 功率集成电路PIC:将电力电子开关器件与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系统中的某些环节制作在一个整体上,就叫功率集成电路。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可以提供各种方式来控制电源转换并管理各种器件的集成电路。 9、散热: (1)为什么要散热?答:PN结是电力电子器件的核心,PN结的性能与温度密切相关,因而每种器件都规定最高允许结温,器件运行不得超过这个温度,否则许多特性参数改变,甚至使器件永久性烧坏,不散热,100A的二极管长时间流过50A也可能被烧坏。 (2)散热的原理。散热途径有三种,但电力电子器件采用热传导和热对流两种方式。(3)散热措施:减少器件损耗:采用软开关电路,增加缓冲电路等措施。 散热措施:提高接触面光洁度,涂导热硅脂,施加合适安装压力。 选择有效散热面积大的散热器。 结构设计注意风道的形成,可以用水、油等介质管道帮助冷却。 10、缓冲电路: (1)作用:抑制开关器件的di/dt、du/dt,改变开关轨迹,减少开关损耗,使之工作在安全工作区域内。 (2)普通晶闸管用无极性缓冲电路,GTO、BJT、IGBT等自关断器件,工作频率比SCR高得多,用有极性缓冲电路。

电磁兼容知识点总结

填空题 1、电磁干扰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电气、电子设备的相互影响;b.电 磁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2、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a.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先研制设备,然后针对调试中出现的电磁干扰的问题,采用各种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加以解决。 b.规范法。规范法是按颁布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进行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制造。 c.系统法。系统法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某一特定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和预测。 3、电磁干扰的三要素 1、形成电磁干扰的三个基本条件:骚扰源,对骚扰敏感的接收单元,把能量从骚扰源耦合到接收单元的传输通道,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 骚扰源——耦合通道——敏感单元 2、电路受干扰的程度可用公式描述I WC S S 为电路受干扰的程度;W 为骚扰源的强度;C 为骚扰源通过某种路径到达被干扰处的耦合因素;I 为被干扰电路的抗干扰性能。 4、 屏蔽技术是利用屏蔽体阻断或减少电磁能量在空间传播的一种技术,是减少电磁发射和实现电磁骚扰防护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采用屏蔽有两个目的,一是限制内部产生的辐射超出某一个区域,二是防止外来的辐射进入某一区域。 5、常用的电磁密封衬垫有1.金属丝网衬垫2.导电布衬垫3.导电橡胶4.指形簧 片 6、电源线滤波器:作用主要是抑制设备的传导发射或提高对电网中骚扰的抗扰度,虽然同为抑制骚扰,但两者的方向不同,前者是防止骚扰从设备流入电网(称为电源EMI 滤波器),后者是防止电网中的骚扰进入设备(称为电源滤波器) 6、干扰控制接地:1.浮地2.单点接地3.多点接地4.混合接地 8、电磁兼容性GB 的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9、电磁骚扰: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作用的电磁现象。电磁骚扰可以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有用信号,也可以是传播媒介自身的变化。 10、电磁干扰:由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系统或传播通道的性能下降。电磁骚扰是指电磁能量的发射过程,后者则强调电磁骚扰造成的后果。 11、谐波电流的抑制方法 1、电流侧设置LC 滤波器 2、采取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3、采用PWM 整流器 4、多绕组变压器的多脉整流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概述 张密李静怡牟书丹李子君 0 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许多功能的实现都需要靠电力电子装置来完成。比如说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无功和谐波的动态补偿、储能装置的功率转换、配用电能的双向流动、交直流电网的柔性互联等。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大功率、高电压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变换器单元化、模块化以及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控制策略和调制策略性能的提升,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1 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的概念 电力电子装置是以满足用电要求为目标,以电力半导体器件为核心,通过合理的电路拓扑和控制方式,采用相关的应用技术对电能实现变换和控制的装置。 电力电子装置和负载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称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其基本组成如图所示。它是通过弱电控制强电实现其功能的。控制系统根据运行指令和输入、输出的各种状态,产生控制信号,用来驱动对应的开关器件,完成其特定功能。 2 电力电子装置的主要类型 电力电子装置的种类繁多,根据电能转换形式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5大类:交流-直流变换器(AC/DC)、直流-交流变换器(DC/AC)、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交流-交流变换器(AC/AC)和电力电子静态开关。 1.AC/DC变换器 AC/DC变换器又称整流器。用于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 2.DC/DC变换器 DC/DC变换器用于将一种规格的直流电能变换为另一种规格的直流电能。采用PWM 控制的DC/DC变换器也称直流斩波器,主要用于直流电机驱动和开关电源。 3.DC/AC变换器 DC/AC变换器又称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能变换为交流电能。根据输出电压及频率的变化情况,可分为恒压恒频(CVCF)及变压变频(VVVF)两类,前者用作稳压电源,后者用于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4.AC/AC变换器 AC/AC变换器用于将一种规格的交流电能变换为另一种规格的直流电能。输入和输出频率相同的称为交流调压器,频率发生变化的称为周波变换器或变频器。 5.静态开关 静态开关又称无触点开关,它是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可控电力开关。 根据需要,以上各类变换可以组合应用。此外,各类变换器正在向模块化发展,可方便地组成不同功率等级的变换器。 3 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概况 3.1发电阶段中的应用 (1)发电机组励磁。 大型发电机组应用静止励磁技术,与励磁机相比,具有调节速度快、控制简单的特点,显著提高

无人机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研究

无人机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研究 专业: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关键词: 电磁兼容电磁干扰飞机电气工程 分类号: V279 形态: 共76 页约49,780 个字约 2.381 M内容 阅读: 内容摘要-全文目录-相似论文-下载全文 内容摘要 该文对电气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根据干扰源和干扰传输特点确定电气系统中以分析低频信号干扰为主,在此基础上制订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论文分别从飞机电源系统、大电流电源线、电磁继电器和接触器、感性负载、雷击电流和屏蔽体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每个方面都包括了干扰产生的原因分析、仿真或实验验证、干扰抑制措施等。 在飞机电源系统中讨论了不同类型电源的干扰产生机理,相应给出了不同的滤波电路形式;大电流电源线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信号线的影响,根据计算和实验验证,提出在布线中的最小距离确定;电磁继电器和接触器作为开关元件,会产生火花和电弧干扰。 计算得出主控制盒中接触器对其他元件的干扰,并提出抑制方法;电气系统中感性负载较多,尖峰电压是最常见的干扰形式,通过仿真研究,确定了抑制措施;对于雷击电流进行了分析,依据屏蔽效能的计算与对比,确定屏蔽体的选择…… 全文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电磁兼容性研究的发展历程 1.2电磁兼容性研究的现状 1.2.1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研究的重要性和特点 1.3课题背景及意义 1.3.1课题来源 1.3.2电气系统简介 1.4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电磁兼容环境效应分析 2.1飞机的电磁环境效应分析

2.1.1系统内部干扰 2.1.2系统外部干扰 2.2电气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分析 2.2.1概述 2.2.2电磁干扰源分析 2.2.3电磁干扰的传输方式 2.3电气系统电磁兼容性分析 第三章飞机电源系统的电磁兼容分析 3.1主电源的电磁兼容分析 3.1.1电源中存在的电磁干扰 3.1.2电源开关过程的影响 3.1.3电源的内阻对系统的影响 3.1.4主电源的滤波器设计 3.2交流电源的电磁兼容分析 3.3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3.3.1电磁干扰分析 3.3.2开关电源电磁兼容设计 3.4汇流条的滤波措施 3.5在实际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大电流电源线的电磁兼容分析 4.1导线对导线感应耦合的一般原理 4.2大电流电源线的电磁兼容计算与设计 4.2.1低频大电流电源线的分析与计算 4.2.2高频大电流电源线的分析与计算 4.3实验验证 4.3.1实验数据及分析 4.3.2实验波形分析 4.4在实际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第五章电磁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电磁兼容分析 5.1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 5.2大电流接触器的电磁干扰分析与计算 5.2.1接触器稳态工作时对微型继电器的影响 5.2.2接触器通断时对计算机信号线的影响 5.2.3接触器在通断时大电流的变化对微型继电器的影响5.3电磁接触器和继电器开关触头的保护 5.4在实际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第六章感性负载的瞬态干扰 6.1电磁干扰产生原因 6.2电磁干扰抑制的方法及其仿真研究 6.2.1并联电阻通路 6.2.2并联双向稳压管通路 6.2.3并联R-C网络 6.2.4并联二极管—电阻通路 6.2.5并联二极管通路

DJDK-1型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装置简介及操作

DJDK-1 型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装置简介及操作 1-1 控制屏介绍及操作说明 一、特点 (1)实验装置采用挂件结构,可根据不同实验内容进行自由组合,故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功能齐全、综合性能好,能在一套装置上完成《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直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电机控制》及《控制理论》等课程的主要实验。 (2)实验装置占地面积小,节约实验室用地,无需设置电源控制屏、电缆沟、水泥墩等,减少基建投资;实验装置只需三相四线的电源即可投入使用,实验室建设周期短、见效快。 (3)实验机组容量小,耗电小,配置齐全;装置使用的电机经过特殊设计,其参数特性能模拟3KW左右的通用实验机组。 (4)装置布局合理,外形美观,面板示意图明确、清晰、直观;实验连接线采用强、弱电分开的手枪式插头,两者不能互插,避免强电接入弱电设备,造成该设备损坏;电路连接方式安全、可靠、迅速、简便;除电源控制屏和挂件外,还设置有实验桌,桌面上可放置机组、示波器等实验仪器,操作舒适、方便。电机采用导轨式安装,更换机组简捷、方便;实验台底部安装有轮子和不锈钢固定调节机构,便于移动和固定。 (5)控制屏供电采用三相隔离变压器隔离,设有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和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切实保护操作者的安全,为开放性的实验室创造了安全条件。 (6)挂件面板分为三种接线孔,强电、弱电及波形观测孔,三者有明显区别,不能互插。 (7)实验线路选择紧跟教材的变化,完全配合教学内容,满足教学大纲要求。 二、技术参数 (1)输入电压三相四线制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环境温度范围为-5—40℃,相对湿度<75%,海拔<1000m (3)装置容量:<1.5kVA (4)电机输出功率:<200W (5)外形尺寸:长×宽×高=1870㎜×730㎜×1600㎜ 1-2 DJK01电源控制屏 电源控制屏主要为实验提供各种电源,如三相交流电源、直流励磁电源等;同时为实验提供所需的仪表,如直流电压、电流表,交流电压、电流表。屏上还设有定时器兼报警

《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ntrol 课程编号:2000151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时数:48 学分数:3 执笔者:叶斌编写日期:2002.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主要内容为电力电子实用技术和典型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技术。 主要任务 1.使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扩大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2.在先修课“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大功率变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功能指标,理解大功率电力电子实用装置的构成、基本电量的计算方法和所有装置需解决的共同技术问题; 3.介绍几类电力电子实用装置,使学生掌握其工作原理、运行特性、以及依据装置所服务的实际负载特点所采用的控制手段,培养学生面向生产、面向实际、面向工程的实际运用能力。 4.本门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多门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它涵盖知识的内容多,面广,难度大,实用性强,能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知识、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整流装置(6学时) 内容:介绍大功率整流电路的典型结构和控制方式;整流装置的功能指标、改善功率因数的措施;电力电子装置的谐波及其抑制、快速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基本原则。 学习要求及重点:掌握大功率整流的典型电路结构,技术性能,功能指标、抑制谐波以及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 作业本章作业4~6题,内容:大功率多相整流基本电量计算2题;多重化整流电路的谐波分析计算2题;功率因数的计算1题;静止无功补尝装置原理分析1题。 第二章逆变装置(6学时) 内容:重点介绍逆变器输出谐波的抑制及波形的改善、三点式逆变电路工作原理、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以及DC/AC变换技术的应用。 学习要求及重点:重点掌握谐波的抑制、SPWM波调制技术、三电平逆变器和谐振直流环节逆变器的工作原理,以及DC/AC变换技术的应用。 作业:基本逆变电路的计算2题;逆变器的多重化技术2题;结合教学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写出有关逆变技术的应用论文1篇。 第三章直流传动装置(10学时) 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为由AC/DC和DC/DC变流装置供电的直流电动机系统特性及典型系统的控制技术。重点介绍V—M系统的开、闭环控制特性、直流电动机不可逆双闭环调速系统及可逆调速系统的控制技术及系统性能。

电力电子装置-打印版

一、电力电子装置GC 1.电力电子装置是以满足用电要求为目标,以电力半导体器件为核心,通过合理的电路拓扑和控制方式,采用相关的应用技术对电能实现和控制的装置。 2.电力电子装置和负载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称为电力电子控制系统。3.电力电子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它是通过弱电控制强电实现其功能的 4.电力电子装置的主要类型 (1)根据电能转换形式的不 同,基本上可以分为5大 类:交流-直流变换器(AC/ DC)、直流-交流变换器(D C/AC)、直流-直流变换器 (DC/DC)、交流-交流变换 器(AC/AC)和电力电子静 态开关。 ① AC/DC变换器又称整流器。用于将交流电能变换为直流电能。 ② DC/DC变换器用于将一种规格的直流电能变换为另一种规格的直流 电能。 ③ DC/AC变换器又称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能变换为交流电能。 ④ AC/AC变换器用于将一种规格的交流电能变换为另一种规格的交流 电能。 ⑤静态开关又称无触点开关,它是由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可控电力开 关。 5.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概况: (1)电力电子装置在供电电源、电机调速、电方至统'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①直流电源装置通信电源充电电源电解、电镀直流电源开关电源 ②交流电源装置交流稳压电源通用逆变电源不间断电源UPS ③特种电源装置静电除尘用高压电超声波电源感应加热电源焊 接电源④电力系统用装置高压直流输电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和电力有源滤 波器电力开关 ⑤电机调速用电力电子装置交、直流调速装置 ⑥其他实用装置电子整流器和电子变压器空调电源微波炉、应急 灯等电源 6.发展前景 (1)交流变频调速绿色电力电子装置电动车新能源发电信息电源7.应用技术: (1)散热技术:PN结的性能与温度密切相关,每种电力电子器件都要规定最高允许结温Tim,器件在运行时不应超过7V和功耗的最大允许值Pm,否则器件的许多特性和参数都要有较大变化,甚至使器件被永久性地烧坏。 (2)缓冲电路:抑制开关器件的di/dt、du/d t,改变开关轨迹,减少开关损耗,使之 工作在安全工作区内。能量以热的形式 消耗在缓冲电路的电阻上。采用有极性 的缓冲电路,以便加快电容或电感的抑 制作用。 (3)保护技术 ①防止过电流的措施:为了防止桥臂中两个 开关器件直通,通常对两个开关器件的 驱动信号进行互锁并设置死区。 1)互锁就是桥臂中一开关器件有驱动信号 时,绝对不允许另一开关器件有驱动信号,可以利用门电路将桥臂中两个驱动信号进行互锁。 2)死区是指桥臂中两个开关器件都不允许开通的时间。一般元件的关断时间往往大于开通时间,当接收到开通信号后应该推迟一定的死区时间再驱动开关管,才能避免(死区t取关断t1.5~2倍) ②电流信号检测慢速型快速型;输出过压保护;输入瞬态电压抑制; 输入欠压保护;过温保护;器件控制极保护;自锁式保护电路 二、高频开关电源 1 / 4

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考试资料

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考试资料仅供参考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应用电子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器件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现在主流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探讨了在21世纪中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展望。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晶闸管;功率集成电路;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与IC技术、功率变换技术及控制技术等几个方面,其中电力电子器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基础,也是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龙头”。从1958年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用普通晶闸管开始,电能的变换和控制从旋转的变流机组和静止的离子变流器进入由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变流器时代,这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到了70年代,晶闸管开始形成由低压小电流到高压大电流的系列产品。同时,非对称晶闸管、逆导晶闸管、双向晶闸管、光控晶闸管等晶闸管派生器件相继问世,广泛应用于各种变流装置。由于它们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效率高、响应快等优点,其研制及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 由于普通晶闸管不能自关断,属于半控型器件,因而被称作第一代电力电子器件。在实际需要的推动下,随着理论研究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电子器件在容量和类型等方面得到了很大发展,先后出现了GTR、GTO、功率MOSET等自关断、全控型器件,被称为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近年来,电力电子器件正朝着复合化、模块化及功率集成的方向发展,如IGPT、MCT、HVIC等就是这种发展的产物。 电力整流管 整流管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是电力电子器件中结构最简单、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器件。目前已形成普通整流管、快恢复整流管和肖特基整流管等三种主要类型。其中普通整流管的特点是:漏电流小、通态压降较高(1.0~1.8V)、反向恢复时间较长(几十微秒)、可获得很高的电压和电流定额。多用于牵引、充电、电镀等对转换速度要求不高的装置中。较快的反向恢复时间(几百纳秒至几微秒)是快恢复整流管的显著特点,但是它的通态压降却很高(1.6~4.0V)。它主要用于斩波、逆变等电路中充当旁路二极管或阻塞二极管。肖特基整流管兼有快的反向恢复时间(几乎为零)和低的通态压降(0.3~0.6V)的优点,不过其漏电流较大、耐压能力低,常用于高频低压仪表和开关电源。目前的研制水平为:普通整流管(8000V/5000A/400Hz);快恢复整流管(6000V/1200A/1000Hz);肖特基整流管(1000V/100A/200kHz)。

变频器常用电力电子器件

无锡市技工院校 教案首页 课题:变频器常用电力电子器件 教学目的要求:1. 了解变频器中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外形和符号2.了解相关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认识变频器中常用电力电子器件 2. 常用电力电气器件的符号及特性 难点:常用电力电气器件的特性 授课方法:讲授、分析、图示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王延才主编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在授课中,主要从外形结构、符号、特性等几方面对变频器中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进行介绍。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对常用电力电子器件有了一定的认识,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电力二极管的内部也是一个PN 结,其面积较大,电力二极管引出了两个极,分别称为阳和阴极K 。电力二极管的功耗较大,它的外形有螺旋式和平板式两种。2.伏安特性:电力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和流过管子的电流之间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 如果对反向电压不加限制的话,二极管将被击穿而损坏。(1)正向特性:电压时,开始阳极电流很小,这一段特性 曲线很靠近横坐标。当正向电压大于时,正向阳极电流急剧上升,管子正向导 通。如果电路中不接限流元件,二极管将 被烧毁。

晶闸管的种类很多,从外形上看主要由螺栓形和平板形两种,螺栓式晶闸管容量一般为10~200A;平板式晶闸管用于200A3个引出端分别叫做阳极A、阴极 控制极。 结构 晶闸管是四层((P1N1P2N2)三端(A、K、G)器件。 晶闸管的导通和阻断控制 导通控制:在晶闸管的阳极A和阴极K间加正向电压,同时在它的门极 正向触发电压,且有足够的门极电流。 晶闸管一旦导通,门极即失去控制作用,因此门极所加的触发电压一般为脉冲电压。 管从阻断变为导通的过程称为触发导通。门极触发电流一般只有几十毫安到几百毫安, 管导通后,从阳极到阴极可以通过几百、几千安的电流。要使导通的晶闸管阻断,必须将阳极电流降低到一个称为维持电流的临界极限值以下。 三、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具有普通晶闸管的全部优点,如耐压高、电流大、控制功率大、使用方便和价格低;但它具有自关断能力,属于全控器件。在质量、效率及可靠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成为被广泛应用的自关断器件之一。 结构:与普通晶闸管相似,也为PNPN四层半导体结构、三端(阳极 )器件。 门极控制 GTO的触发导通过程与普通晶闸管相似,关断则完全不同,GTO 动电路从门极抽出P2基区的存储电荷,门极负电压越大,关断的越快。 四、电力晶体管(GTR) 电力晶体管通常又称双极型晶体管(BJT),是一种大功率高反压晶体管,具有自关断能力,并有开关时间短、饱和压降低和安全工作区宽等优点。它被广泛用于交直流电机调速、中频电源等电力变流装置中,属于全控型器件。 工作原理与普通中、小功率晶体管相似,但主要工作在开关状态, 承受的电压和电流数值较大。 五、电力MOS场效应晶体管(P-MOSFET) 电力MOS场效应晶体管是对功率小的电力MOSFET的工艺结构进行改进,在功率上有

电力电子装置复习题版

第五章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知识 1、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概念、设计流程、设计依据。 2、用电流互感器和霍尔传感器进行电流信号检测各有什么特点。 3、对输入瞬态电压可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抑制? 4、可采取何措施对电压控制型功率晶体管进行控制极保护? 5、试说明电磁兼容的概念,其包含哪些内容? 6、试说明差模干扰、共模干扰概念;常用的差模干扰、共模干扰滤波电路,试说明其原理; 7、说明热学的欧姆定律;如何设计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散热器? 8、缓冲电路有哪些类型?试说明RCD缓冲电路工作原理及各元器件的作用及其参数确定。 9、如何对电力电子装置进行过流保护? PWM直流电源装置 1、直流电源装置有哪些类型? AC/DC DC/DC DC/AC/DC 2、AC/DC变换器中输入源电流谐波与输出电压波纹的含义是什么。 输入源电流谐波是指输入源电流除了基波外还有高次谐波,输出电压文波是指输出直流电压中含有的工频交流成分。 3、为什么SCR整流电路不能用大电容滤波电路;对于二极管整流电路,在采用大电容滤波电路时,必须在电路上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 晶闸管采用相控方式,由于大电容阻碍电压变化,所以不能用大电容滤波电路:二极管整流电路,在采用大电容滤波会产生启动冲击电流问题,因此要在电路中采用启动限流电路,会产生高脉冲电流峰值,谐波电流大,污染电网,降低功率因数,因此要加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二极管整流的缺陷及措施 输出中交流分量高滤波(大L C 大L,C) 启动时浪涌电流带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输入电流呈窄脉冲状,谐波含量高,PF低 4、简述AC/DC整流器功率因数校正的意义与校正原理。传统的整流器为什么会使电网电流产生畸变?进行APFC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可采用哪些DC/DC变换器电路进行APFC? AC侧虽然输入交流电压是正玄的,但输入的交流电流的波形却严重畸变,由于谐波电流的存在,使整流电路输入端功率因数下降,负载课得到的实际功率减少,在电网中产生畸变的电流,其谐波电流对电网有危害作用。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控制技术原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主要采用一个变换器串入整流滤波与变换器之间, 通过特殊的控制, 一方面强迫输人电流跟随输人电压, 从而实现单位功率因数,另一方面反馈输出电压使之稳定, 从而使变换器的输人实现预稳。 传统的整流方式通常采用二极管整流或相控整流方式。采用二极管整流方式的整流器存在电网吸取畸变电流,造成电网的谐波污染。采用相控的整流器也存在深度相控下交流侧功率因数很低,因换流引起电网电压波形畸变。 APFC的必要条件一、能高频离散化处理输入电流脉冲二、使输入电流强迫工作在正弦

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分析

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分析 摘要 随着电磁兼容法规在海内外的普遍实施,电磁兼容问题在电力电子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最近几年对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电磁干扰问题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功率变流器的电磁干扰分析及抑制技术、电机传动的电磁干扰分析及抑制技术、EMI滤波器的寄生效应等。最后讨论了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磁兼容EMI 抑制电力电子装置

1 引言 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干扰行为与其他电子设备比如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行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电磁干扰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干扰源;第二是干扰耦合途径;第三是干扰敏感设备。三者构成了电磁干扰的三个基本要素。然而从应用的角度来考虑,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问题具有如下内在特征。就EMI 而言,虽然电力电子装置的开关频率远低于通信系统的信号频率,但是它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和处理的功率都更高。电力电子装置的主功率开关器件在开关过程中产生非常高的电流和电压变化率,即非常高的di/dt 与du/dt,它们通过电路中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产生强烈的瞬态噪声。因此,主电路开关器件和相关的电路产生的电磁噪声成为电力电子装置中的主要电磁干扰源,并主要以传导和近场干扰源的形式出现。当然一些高频、高功率电源,诸如高频感应加热电源和等离子体电源等,也会产生强烈的辐射电磁干扰。而且,所有电力电子装置也会导致严重的EMI 噪声和市电谐波电流注入到电网中,这就不仅污染了电网,也会影响连接到同一电网中的其他电气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通信设备比较,电力电子装置产生的EMI 问题可能会更严重。考虑到EMS 问题,相比通信系统,电力电子装置的控制器通常门限电压更高、尺寸更大,这很容易让人理解为电力电子装置的EMS 问题比电子通信系统的要更容易解决。然而,下面一些事实使得电力电子装置的EMS 问题依然不可忽视:(1)面临更大的噪声强度。电力电子装置的噪声电压能达到数百伏甚至上千伏,di/dt 和du/dt 能分别达到103A/μs 和104V/μs。 (2)由于电力电子装置的主要电磁干扰源位于功率电路部分,噪声频谱范围非常宽,特别是在低频范围内能达到几赫兹的频率,这使得采用传统方法如屏蔽和滤波抑制电磁噪声变得非常困难。 (3)电力电子装置的功率电路部分和控制电路板通常安装于同一个箱体中,而且有时应用现场要求电力电子装置通过数十米长的电缆与其负载相连,由此引发的电磁干扰源与电磁噪声敏感电路之间的电磁噪声传播是以传导和近场耦合为主。这种电磁空间与边界条件的不规则与多样性使得电磁兼容设计变得异常复杂。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特征描述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特别困难之处,这是因为电力电子装置通常要处理很高的功率,导致装置体积和重量都很大,这给电力电子装置EMC 测量带来一些实际的困难。 基于上述事实,当前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兼容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这些工作对于科学地理解电力电子装置的电磁干扰问题和将来实现产品的电磁兼容系统化设计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