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科建规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课表

16——04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周 次 教学进程
课程名称
1
2
3
4
5
6 上
7 课
8
9
10
11
12
13
考试
14
15
16 上
17 18 课
李敏讲师
19
20
考试
21
22
实习
基础英语(四) 32/2 大学体育(四) 32/2 形式与政策 3 黄金芳讲师
色彩实习 2周
学时数
建筑构造 32/2
设计色彩(二)64/4
学
分
建筑物理 24/1.5
冷御寒副教授 徐燊副教授 徐怡静讲师 管毓刚讲师 王爱国讲师 龚志刚讲师
说明 基础英语(四)第20周周日(2014年6月29日),晚上考试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
备注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16——06
学年度第二学期课表 周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201 11 3~201 12 13 4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考试 实习 Studio 考试 实习 教学进程 上 课 上 课
城市住房与社区规划 14-19周 西十二楼S103
中国古代建筑史 1-12周(与建筑11级、景12级合班)西十二楼S101
9—10 营造十讲 1-12周(与建筑12、景观12级、艺术11级合班) 西五楼417 星期六
星期六 9—11 形式与政策 16周 (与建筑12级、艺术12级合班) 西五楼417 1—2 星期日 3—4 5—6 7—8
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最新排名

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最新排名规划专业排名城市规划专业院校最新排名目前我国共有114所高校开设有城市规划专业,以下是前5名的详细介绍第一名:同济大学,原同济大学建筑系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同年,同济大学由金经昌教授主持在国内首先创办了城市规划专业(四年制),当时的名称为都市计划与经营专业,并设立都市计划教研室。
1956年该专业分为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建设工程专业(五年制)。
1960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6年成立城市规划系。
1986年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专业博士研究生,1992年设博士后流动站。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是全国重点学科。
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硕土点,含城市和区域发展、城市设计、城市交通规划、住房和社区发展、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城市规划技术方法、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八个研究方向;设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点,并设有一个博土后流动站。
(不愧是国内城市规划的老大,坐拥背靠内陆,面向世界的良好地理位置,每年的报考者趋之若鹜,想不红都难啊,良好的国际交流更是加大了其的优势)第二名: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建于1927年,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建筑教育基地。
著名建筑家、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刘敦桢、童教授生前长期在此任教,从事学术研究,为建筑学科的建设和发规划专业排名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城市规划专业以城市物质形态规划为主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理论为核心课程,学习相关专业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并参加若干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具有作为未来规划师和规划高级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修养。
本专业注重规划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注重开放性教育,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2022年本专业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获A 级优秀。
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
建筑学为国家一级学科,含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建筑历史与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江苏省重点学科)、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和美术学等学科,六个博士点、七个硕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学院的专业图书中心藏书量居全国建筑院系的前列。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与成绩

1.04874E+14 风景园林学 推免生 1.04874E+14 风景园林学 推免生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推免生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风景园林硕 1.04874E+14 士 1.04874E+14 设计学 推免生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设计学 1.04874E+14 艺术硕士 1.04874E+14 艺术硕士 1.04874E+14 艺术硕士 推免生 推免生 推免生 推免生 推免生 推免生 推免生
郑皓文 高永波 夏君 黄月恒 陈旭斌 王书贤 柯丹 宋庆俐 王可 赵寒雪 杨小奇 宋霖 徐亚如 王星 傅稚青 李菁 梁霄 张迎霞 曾祥焱 林如玉 陈诗雅 刘畅 郭小龙(少 骨) 胡栋 张程 刘超 朱天依 黄子颉 呼泽亮 廖博靖 包珊珊 邓玉婷 汤佳 胡艳婷 王硕鹏 姚海静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2015上学期课表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
S4
301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黄朝晖 联系电话:87543174
1
74
11
20周
2
计:61
七楼七楼
楼401
楼401
)
9。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课表

大学英语(一) 4-18周
形势与政策 15周 西十二楼S104 (与水电1101-03合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15周 西十二楼S104 (与水电1101-03合班)
微积分(三) 4-16周 工程制图(四)上 工程制图(四)上
西十二楼S206 西十二楼N307 西十二楼N307
6-18周 67—8 1—2 3—4 星期二 5—6 7—8 9—11 1—2 3—4 星期三 5—6 7—8 9—10 1—2 3—4 星期四 5—6 7—8 9—10 1—2 3—4 星期五 5—6 7—8 9—10 1—2 星期六 3 5—6 7—8 1—2 星期日 3—4 5—6 7—8
专业班星 期 节次
建筑初步(上) 112/7.0 袁巧生讲师 龚志刚讲师 王振讲师 设计素描(一)(上) 56/3.5 蒋小刚副教授 刘昕讲师 匡小荣副教授 工程制图(四)上 40/2.5 庞行志副教授 军事训练 2周/2.0 形势与政策 3 沈昊驹讲师
城市规划1101班(30)1102班(30)(合计60人) 微积分(三) 4-17周 西十二楼S206 4-18周 5-18周 5-18周 西十二楼N204 (与水电1101-03合班) 东九楼A512、514 东九楼A512、514
院(系)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黄亚平
制表人:卢蔚
联系电话:87543174
16——17
6-13周 (与建筑1101-02、景观1101合班) 南四楼100 6-13周 (与建筑1101-02、景观1101合班) 南四楼100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16周,周日,上午考试
大学英语(一)第19周,周日,晚上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17周,周日,下午考试
工程制图(四)上 第19周,周四,上午考试
建筑老八校和新四军有哪些是211的学校

建筑老八校与新四军中的211学校介绍建筑老八校和新四军是在中国建筑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大学校群体。
它们在建筑学科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
建筑老八校建筑老八校是指北京建筑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八所建筑类学校。
这些学校在中国建筑教育历史悠久、人才辈出,被誉为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参照系。
1.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创建于1949年,是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代表之一。
学校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2.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是中国建筑教育的领军学院之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资源。
学院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取得了很高成就。
3.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和优质的教学科研设施。
学院在建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新四军新四军是指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所学校。
它们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中国的211工程学校。
1.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建筑类学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师资力量。
学校在建筑教育和科研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
2.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
学院在不同建筑专业领域中均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3.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高的声誉与影响力。
学院在建筑设计、建筑工程等领域均有突出的表现。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筑类学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表现出色。
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在建筑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人才。
总的来说,建筑老八校和新四军都是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代表,各自在建筑学科研究和教学方面具有显著成就,对中国建筑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建筑新八校是哪几个学校组成

建筑新八校是哪几个学校组成建筑新八校,作为当今中国建筑行业的一大亮点,由八所备受赞誉的院校组成。
这八所学校在建筑领域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毕业生常常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影响深远。
下面将介绍这些学校以及它们的特色所在。
1.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传统,被誉为中国建筑学科的摇篮。
学院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出了大批建筑设计与研究的优秀人才。
2.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筑系作为中国建筑教育的重要方向,以其严谨的教学体系和优秀的师资力量享有较高声誉,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建筑设计师和研究人才。
3.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其注重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理念而备受瞩目。
学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建筑教育项目中表现卓越,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4.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筑系以其积极探索与创新的教学风格著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触到最新的建筑理论和实践,培养出了许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建筑人才。
5.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立足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建筑艺术人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院的毕业生在设计领域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感觉和创新能力。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致力于结合西部地区的特色与需求,培养具有敢于挑战和探索的建筑师。
学院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寻求平衡,为建筑行业带来新的思维。
7.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以其深厚的建筑学科底蕴和注重实践的教学风格而著称,学校倡导学术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建筑从业人才。
8.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架构于丰富的实践基础之上,推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致力于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
综上,建筑新八校由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吉林建筑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组成,这八所学校在中国建筑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实习证明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习证明一、实习目的,任务:通过设计院的实习,了解建筑师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下的成果,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1、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建筑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2、了解设计院不同专业相互合作方式,学习建筑师的职业素质、及协调能力。
3、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二、实习内容:1、了解设计院的工作和程序,建筑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工种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合作方式。
2、了解有关建筑设计的法规、规范、标准。
结合实习工作,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或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五、实习经过:大四下学期,我有幸来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南设计院实习,在为期四个月之久的实习期里,我进一步了解了建筑的深刻内涵,从书面的理论水平攀升到与实际结合的新的高度,同时,对具体设计流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的要求规范都有了更深层的体会,空间概念也逐渐明晰,对未来有了新的定位,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在我未来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我实习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实习第一天,当我来到设计院,端详那些即将陪伴我度过四个月实习时光的新同事们,环顾着那全然不同于学校的新环境,看着办公桌上那一叠叠图纸和墙壁上贴着的成果图,心情用激动万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强烈的表现冲动涌上心头,我下定决心,把这里当作人生新的战场,来走好人生关键一步,证明自我,超越自我。
刚来的时候,所长就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他的名字叫王伟,由于我是自己搬电脑来的,所以平常在学校做的设计都在电脑存着,所长把王工找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以后好跟着他学习,他开始也没有给什么活,就看了我平常在学校做的设计,给我指点了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是我的指导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0年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建筑学系与原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建筑系合并组建。
目前学院开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城市规划、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
具有六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学、景观规划设计。
具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景观学。
目前学院共有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讲师38人,助教20余人。
学院下设城市规划系、建筑学系、设计艺术学系和景观学系(筹)四个教学单位。
并下辖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风景园林设计分院(甲级)三个设计机构。
有生态设计研究中心、历史建筑研究中心、城市与景观设计中心、可持续城市设计研究室等多个研究所和教授工作室。
学院有《新建筑》杂志社、院图书分馆、建筑模型室、GIS实验室、CAAD中心等多个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单位。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计划内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博士生40余人。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余年已毕业研究生600余人。
是目前中国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建筑、规划、景观和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建筑规划学科硕士、博士培养基地。
2011年计划招生人数中,推免生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0%(含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硕博连读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3%。
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时向学校缴纳一定的培养费,学业过程中,学院会将学校返回学院的部分经费作为此类学生的专业奖学金下发给学生。
1.城市规划系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前身是1979年于原武汉建材学院创办的国内第三所城市规划专业院校。
目前,城市规划学科点主要由城市规划系及学院下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首批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单位)组成。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学科点197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照后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研究生。
本学科点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1999年被评为建设部直属高校重点学科,2008年再次被评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
近30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最为全国重要的规划教育基地,为全国城市建设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城市规划专业技术人才。
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全国各省、市规划部门领导岗位,或成为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
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结合城市规划
与设计硕士研究生教育,本学科点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教师梯队。
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并通过本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大量的城市规划设计工程,扩大了本专业及学科点在全国的影响。
本专业的特色研究方向包括:
(1)区域发展与规划
(2)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3)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4)城市历史与文化保护
(5)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6)城市交通规划
(7)城市规划管理与公共政策
2.建筑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于198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以后历年连续招生,从未间断。
2004年建筑学系新增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两个硕士点,与学院原有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等两个二级学位点相互补充和促进,完善了建筑学一级学科所属所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教育。
2007年建筑学专业本科及硕士专业教育评估均获得优秀级,是中国10所具有优秀级评估结论的单位之一;学院有两个专业可授予博士学位,即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中国仅有的13所具有此博士点的院校)、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国仅有的9所具有此博士点的院校)。
建筑系完成的“营造开放的育人环境,培养创造性建筑学人才”获得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国内获得此类奖项的建筑学专业尚属首次。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建筑学系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上,从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拓宽专业口径,充分利用学院二级学科点齐全的优势,突出与多个二级学科研究“接口”,强化了各学位点专业结构的学科多元性。
建筑系在强调研究生教学培养的学术性和多元化的基础上,注重地域特色、发扬区位优势。
同时建筑设计等主要学位课强调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安排研究生加入导师或教师课题小组,直接参与工程项目设计实践。
为此学院长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建筑师事务所的建筑师或大学教授指导研究生设计(或联合设计)。
每学期都有1-2次的此类专题研究设计。
近年来学院同国内外学术机构和知名学者交流频繁。
长期坚持学术讲座,近年来在正常学期内每周至少有一次国内、外著名建筑
师及教授的公开学术讲座。
坚持国际化办学模式,不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进行国际交流,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竞赛多有获奖;每年建筑系均派研究生赴境外进行交流或进修。
特色研究方向:
(1)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研究
(2)城乡聚落与传统民居研究
(3)都市环境与建筑研究
(4)智能建筑与新能源建筑
(5)建筑设计方法与创作
(6)建筑文化与遗产保护
3.艺术设计系
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挂靠在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中培养“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0余人。
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点申报成功,从2004年起分别在我校两个学院招收“设计艺术学”研究生。
目前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艺术设计系有硕士导师11人,在“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己招收7届140余位硕士研究生,现己有4届60余位硕士研究生毕业,成为国家更高层次的艺术设计与研究专门人才。
我校设计艺术学科作为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在广义建筑学大系统涵盖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特色一方面表现在能够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治学严谨的学风与学科交叉的优势;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建筑学科的教学平台作为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建设基础及支撑条件,在保持设计艺术学科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开发及个性的培养。
并确立出建设有文理两科特点,以工程学科为基础、设计艺术教育为主线,科学与艺术融合为特色的设计艺术学科建设目标。
同时,在所依托的艺术设计系教学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多个科研机构来推动“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室(由黄建军教授主持)、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室(由辛艺峰教授主持)、视觉艺术设计研究室(由华炜教授主持)、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研究室(由白舸副教授主持)、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研究室(由王天扬副教授主持)、数码艺术设计研究室(由蔡新元副教授·博士主持)等科研机构,并成立了城市景观设计与数字城市设计研究所。
此外还根据学科发展特色的需要,在学校与学院公布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补充规定来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以使我校设计艺术学科的建设能够迈向更高的发展层面。
特色研究方向:
(1)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2)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3)视觉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
(4)传统建筑装饰艺术设计与理论
(5)信息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6)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4.景观学系(筹)
本科教育沿革:1965年设置在马房山的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就开始了园林专业教育,先后有余树勋、丁文魁、郑建春、冯桂丛以及闫林浦等专家任教。
1985年原建设部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在全国较早成立了风景园林系,设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开始了工科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与研究。
先后有黄树业、范勤年、艾定增、冯桂丛、闫林浦、余志熙、华仞秋等知名教授任教。
而后建设部批准成立风景园林研究所,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任第一所所长。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景观学专业已经形成从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7年景观学专业获教育部批准,2008年招生本科;2008年获得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以及工程景观学博士点授予权。
近30年来,华中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规建系(景观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方向)作为全国重要的风景园林教育基地,为全国城市建设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风景园林专业技术人才。
其中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走上了全国各省市园林部门领导岗位,或成为风景园林、城市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城市景观特色研究、传统园林、风景区规划设计、旅游规划设计、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以及工程景观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承担了大量的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扩大了本专业及学科点在全国的影响。
特色研究方向:
(1)景观历史及其理论
(2)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
(3)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4)工程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注:文件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