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护理PPT课件

• 4.外伤性动脉瘤 又称假性动脉瘤,占0.5%左右
.
4
临床表现
.
5
诊断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CT、MRI、 • 血管造影(金标准)
.
6
危险因素及评估
健康史:年龄、性别、吸烟史、
居住工作环境、病史
精神状况
1.评估病人活动范围及活
动量;
1.病人活动(激烈);2.评估头痛、恶心、呕吐
2.高血压;
次,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患侧足背皮肤温度及末梢血运 情况; 4、观察腹部情况,因导管拉伤或刺破可引起腹腔出血; 5、嘱病人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8小时; 6、导管造影后嘱病人平卧6小时。
.
24
Thank you
.
25
No Image
.
26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27
的程度;
3.情绪波动;
3.评估病人情绪状态;
4.排便用力;
4.评估有无便秘;
5.癫痫发作;
5.评估癫痫发作频率程度;
6.咳嗽激烈
6.评估咳嗽程度。
.
7
治疗
• 手术治疗 • 血管内栓塞术 • 非手术治疗
.
8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术前做好常规检 查,造影剂及局麻药物的过敏试验、手术区域备皮,术前 禁食和禁水。
.
15
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输液情况,加压袋加压情况,记录 患者所用的材料。
.
16
.
17
加压袋压力在300mmHg以上, 压力大于患者动脉压。
.
18
.
19
所用材料 图为:微导管塑形• 微导管 • 可解脱弹簧圈 • 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
.
4
临床表现
.
5
诊断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CT、MRI、 • 血管造影(金标准)
.
6
危险因素及评估
健康史:年龄、性别、吸烟史、
居住工作环境、病史
精神状况
1.评估病人活动范围及活
动量;
1.病人活动(激烈);2.评估头痛、恶心、呕吐
2.高血压;
次,监测24小时;密切观察患侧足背皮肤温度及末梢血运 情况; 4、观察腹部情况,因导管拉伤或刺破可引起腹腔出血; 5、嘱病人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8小时; 6、导管造影后嘱病人平卧6小时。
.
24
Thank you
.
25
No Image
.
26
No Image
谢谢您的观看!
.
27
的程度;
3.情绪波动;
3.评估病人情绪状态;
4.排便用力;
4.评估有无便秘;
5.癫痫发作;
5.评估癫痫发作频率程度;
6.咳嗽激烈
6.评估咳嗽程度。
.
7
治疗
• 手术治疗 • 血管内栓塞术 • 非手术治疗
.
8
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术前做好常规检 查,造影剂及局麻药物的过敏试验、手术区域备皮,术前 禁食和禁水。
.
15
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输液情况,加压袋加压情况,记录 患者所用的材料。
.
16
.
17
加压袋压力在300mmHg以上, 压力大于患者动脉压。
.
18
.
19
所用材料 图为:微导管塑形• 微导管 • 可解脱弹簧圈 • 血管重建装置和传送系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PPT课件

详细描述
手术麻醉的目的是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无意识,同时保持生命体征稳定。麻醉深度要求适中,过深可能导 致呼吸和循环抑制,过浅则可能导致患者感到疼痛或不适。麻醉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和麻 醉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总结词
麻醉药物可分为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等,选择合 适的麻醉药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使用麻醉药物时需 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等。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的重要性和挑战
强调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在手术过程 中的关键作用,如保障患者安全、降 低并发症等。
分析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面临的挑战 ,如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手术难度高 等。
02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基础知识
颅内动脉瘤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突起,可 分为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等类型。
04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血压波动
在麻醉过程中,血压波动是常见 的并发症之一。处理方法包括及 时调整输液速度和麻醉深度,必
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可 以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呼
吸支持等措施进行处理。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 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止吐措施进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动脉血管 壁的先天性缺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因素引起的。这 些异常突起可能导致血管破裂、脑出血或脑缺血等严重后果 。
手术麻醉的原理和要求
总结词
手术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暂时失去意识和感觉,以便进行手术操作。麻醉要求包括麻醉深度、麻醉 药物选择、麻醉方法等。
手术麻醉的目的是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无意识,同时保持生命体征稳定。麻醉深度要求适中,过深可能导 致呼吸和循环抑制,过浅则可能导致患者感到疼痛或不适。麻醉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和麻 醉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总结词
麻醉药物可分为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等,选择合 适的麻醉药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使用麻醉药物时需 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等。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的重要性和挑战
强调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在手术过程 中的关键作用,如保障患者安全、降 低并发症等。
分析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面临的挑战 ,如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手术难度高 等。
02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基础知识
颅内动脉瘤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发生在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突起,可 分为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等类型。
04
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的并发症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血压波动
在麻醉过程中,血压波动是常见 的并发症之一。处理方法包括及 时调整输液速度和麻醉深度,必
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也是常见的并发症,可 以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呼
吸支持等措施进行处理。
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 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止吐措施进
详细描述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动脉血管 壁的先天性缺陷、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因素引起的。这 些异常突起可能导致血管破裂、脑出血或脑缺血等严重后果 。
手术麻醉的原理和要求
总结词
手术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暂时失去意识和感觉,以便进行手术操作。麻醉要求包括麻醉深度、麻醉 药物选择、麻醉方法等。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健康宣教PPT课件

什么是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02
医用弹簧圈是如何被送入动脉瘤内的呢?
医用弹簧圈是如何被送入动脉瘤内的呢?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是通过介入治疗技术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的。 治疗时,医生会在病人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入一根导管,通过一级一级 的血管推进导管,到达脑部血管。然后从导管内将医用弹簧圈送入动脉 瘤内。
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 脉瘤健康宣教
演讲人
小刺猬知识库
目录
01. 什么是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02. 医用弹簧圈是如何被送入动脉 瘤内的呢?
03. 置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会不会 移位或脱落?
04. 手术伤口大不大,会不会留疤?
05. 手术时为什么还要做脑血管造 影?
01
什么是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
感谢聆听
汇报人姓名
整个手术过程是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进行的。血管造影机利用X线机对 需要治疗的脑血管进行连续拍照,然后用专门的设备对拍摄的图像进行 处理,使脑部的血管图像清晰的显示在电视屏幕和X光片上。医生可在图 像引导下,来进行手术操作。
03
置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会不会移位或脱落?
置入动脉瘤内的弹簧圈会不会移 位或脱落?
支架是跟弹簧圈一样要永久留在体内的,而球囊不留在体内。 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后,需口服抗血栓药(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预防支架内血栓、
动脉狭窄等。 什么时候用球囊、什么时候用支架取决于瘤颈口的宽度。一般来说,宽颈用球囊,更宽颈
用支架。具体选择哪种器材,请听从医生安排。当然,即使有球囊和支架的辅助,偶尔仍 然会发生弹簧圈的脱落的现象。如果弹簧圈脱落到动脉瘤所在动脉远端的不重要的分支, 则可以不做处理。如果弹簧圈堵住了重要分支,也不需要紧张,可以通过特制的捕捞器把 它捞出来。
颅内动脉瘤 PPT课件

(2)手术方式: 开颅夹闭动脉蒂 (首选)
动脉瘤栓塞术
20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适应症: 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不适合开颅手术者 2、手术夹闭失败或者复发者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4、与外科手术配合
21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禁忌症: 1、对造影剂过敏者 2、严重高血压,>200/110mmhg,未能控制血压者 3、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4、严重心脏疾病如:心梗,心衰,心率不齐 5、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四级 昏迷、偏瘫,早期去脑强直和自主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五级 深昏迷、去脑强直,濒死状态。
15
辅助检查 辅其助中检DS查A是目前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
16
辅助检查
1.CT:一种特殊的X线 检查,可以看到流入脑
组织的血液,5mm以上经 造影强化后可能被发现。
2.腰穿:对于CT扫描正 常者,建议进行腰椎穿
22
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护理:
DSA
局部伤口敷料 穿刺口沙袋加压 6h 术肢制动24h 术肢足背动脉搏 动及血运
病情观察
意识状况 生命体征 不适主诉 有无排尿困难
用药护理
维持血压,防止 血管痉挛
常用尼莫地平
饮食
半流质 低盐低脂易消化 多饮水促进造影 剂排泄
防止并发症
遵医嘱用药,防 止下肢血栓注意 患者凝血情况 局部有无瘀斑, 血肿
8
分类
2.按位置分类: Ⅰ 颈内动脉—后交通 Ⅱ 前动脉---前交通 Ⅲ 中动脉动脉瘤 Ⅳ 椎动脉动脉瘤 Ⅴ 基底动脉动脉瘤 Ⅵ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
9
发病机制
10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1、局灶症状由瘤体压迫的部位不同而表现不同的症状。 ⑴动眼神经麻痹:其表现为病侧眼睑下垂,瞳孔扩大,光
反应消失,眼球固定。在后交通动脉瘤中有30%-53%病 人可出现病侧动眼神经麻痹;⑵偏头痛;⑶单侧眼球突出; ⑷视野缺损:多发生于大脑前交通动脉瘤,表现为病侧不 同视野缺损,大型动脉瘤可使病侧视力完全失明。
15
诊断
本病诊断较易,如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 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血性脑脊液或头 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少 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临床症状不明显, 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 诊断。
16
诊断
1 首选CTA
2 必要时DSA 3 危重病人仅根据CT拟诊 17
诊断
18
19
并发症
1.脑血管痉挛 2.动脉瘤破裂出血 3.颅内压增高
20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严重 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约30%~50%。发生 率与出血后的临床病情呈正相关。常发生 于邻近载瘤动脉主干上。大多在出血4d后 发生,持续10~15d消退
21
治疗原则
内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PcoA)、基底动脉顶端、 双侧大脑后动脉近侧段
4
5
6
形态和大小
形态:大致分为囊状(球形、葫芦形、漏 斗形)梭形及壁间动脉瘤。
大小: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类 小动脉瘤: 小于0.5cm
一般动脉瘤: 大于0.5cm小于1.5cm 大型动脉瘤: 大于1.5cm小于2.5cm 巨大动脉瘤: 大于2.5cm
14
影像检查
4. 脑血管造影(DSA):能显示动脉瘤的 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囊内有无血栓 ,动脉痉挛程度和侧支动脉供应情况,并 可动态以及三维重建是决策治疗方案的主 要依据,目前仍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 。
反应消失,眼球固定。在后交通动脉瘤中有30%-53%病 人可出现病侧动眼神经麻痹;⑵偏头痛;⑶单侧眼球突出; ⑷视野缺损:多发生于大脑前交通动脉瘤,表现为病侧不 同视野缺损,大型动脉瘤可使病侧视力完全失明。
15
诊断
本病诊断较易,如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 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血性脑脊液或头 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少 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临床症状不明显, 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 诊断。
16
诊断
1 首选CTA
2 必要时DSA 3 危重病人仅根据CT拟诊 17
诊断
18
19
并发症
1.脑血管痉挛 2.动脉瘤破裂出血 3.颅内压增高
20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严重 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约30%~50%。发生 率与出血后的临床病情呈正相关。常发生 于邻近载瘤动脉主干上。大多在出血4d后 发生,持续10~15d消退
21
治疗原则
内动脉分叉部、双侧后交通动脉(PcoA)、基底动脉顶端、 双侧大脑后动脉近侧段
4
5
6
形态和大小
形态:大致分为囊状(球形、葫芦形、漏 斗形)梭形及壁间动脉瘤。
大小:按直径大小分为四类 小动脉瘤: 小于0.5cm
一般动脉瘤: 大于0.5cm小于1.5cm 大型动脉瘤: 大于1.5cm小于2.5cm 巨大动脉瘤: 大于2.5cm
14
影像检查
4. 脑血管造影(DSA):能显示动脉瘤的 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囊内有无血栓 ,动脉痉挛程度和侧支动脉供应情况,并 可动态以及三维重建是决策治疗方案的主 要依据,目前仍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 。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Page 8
诊断
1 左侧颈内动脉床上段血管瘤 2 脑梗死后遗症 3 高血压
Page 9
治疗
开颅夹闭动脉瘤 开颅后,在显微镜下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部,并
保护动脉的通畅。有些在夹毕困难的情况下,需要肌片和 生物胶固定动脉瘤防止再出血。
Page 10
术前护理
1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 瞳孔 语言等,做好基础护理。 2 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如情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 用力排便咳嗽 等。 3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 易消化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及组
颅内动脉瘤
概念
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
主要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 8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de前部及其临近的动脉主干上 其破裂出血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性脑出血 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 随时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Page 2
危险性
死亡率极高,首次出血死亡率达30%,1/3可 发生再次出血,再次出血的死亡率达60-70%, 14天之内再出血概率为20%。 动脉瘤破裂后最主要的风险为再破裂出血
9 关于尿管 a 妥善固定,尿袋不能高于床缘b间歇性夹闭 尿管,每两小时夹毕一次c每日两次会阴护理d密切观察 尿液的颜色 性状 量e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 染。
Page 14
术后护理
10 a 接触病人时应带帽子口罩手套 穿隔离衣,医护人员 手或皮肤有破损者应避免接触病人。
b 有条件病人住单间,挂隔离标识。 c 用84擦拭床头柜,病床等病人接触的物品。 d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 换药器等应先灭菌在清洁消毒。 e 接触病人前后应手消毒,告知病人家属也要进行手消毒。
多重耐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诊断
1 左侧颈内动脉床上段血管瘤 2 脑梗死后遗症 3 高血压
Page 9
治疗
开颅夹闭动脉瘤 开颅后,在显微镜下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部,并
保护动脉的通畅。有些在夹毕困难的情况下,需要肌片和 生物胶固定动脉瘤防止再出血。
Page 10
术前护理
1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 瞳孔 语言等,做好基础护理。 2 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如情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 用力排便咳嗽 等。 3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 易消化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及组
颅内动脉瘤
概念
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产生的囊性膨出…
主要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 80%发生在大脑动脉环de前部及其临近的动脉主干上 其破裂出血在脑血管意外中居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和高血压性脑出血 们把脑动脉瘤形容为 随时能爆炸的“定时炸弹
Page 2
危险性
死亡率极高,首次出血死亡率达30%,1/3可 发生再次出血,再次出血的死亡率达60-70%, 14天之内再出血概率为20%。 动脉瘤破裂后最主要的风险为再破裂出血
9 关于尿管 a 妥善固定,尿袋不能高于床缘b间歇性夹闭 尿管,每两小时夹毕一次c每日两次会阴护理d密切观察 尿液的颜色 性状 量e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 染。
Page 14
术后护理
10 a 接触病人时应带帽子口罩手套 穿隔离衣,医护人员 手或皮肤有破损者应避免接触病人。
b 有条件病人住单间,挂隔离标识。 c 用84擦拭床头柜,病床等病人接触的物品。 d 病人接触过的物品 换药器等应先灭菌在清洁消毒。 e 接触病人前后应手消毒,告知病人家属也要进行手消毒。
多重耐药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管理PPT课件

总结词
快速反应、有效止血
详细描述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如果发生术中出血,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麻醉医生应迅速调整麻醉深度,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有效的止血操作。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确保各项操作 准确无误。
案例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控制术中出血
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失血量。
术后苏醒与恢复
苏醒室管理
将患者送入苏醒室,监测患者的 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等,确保患
者安全苏醒。
疼痛控制
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取适当 的疼痛控制措施,如使用镇痛药
物。
离院标准
确保患者在达到离院标准后才可 离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疼痛和镇静是颅内动脉瘤介 入栓塞术后的常见问题,对患者
恢复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疼痛和镇静管理需要综合应 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 疗等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麻醉师应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 疼痛和镇静状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通 过血管内操作,使用栓塞材料封 闭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重要性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 疾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 脉瘤的有效手段,能够降低破裂 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麻醉管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角色
01
02
03
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医生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预防类似并 发症的再次发生。通过有效的术后管理,确保患者的快速康复。
快速反应、有效止血
详细描述
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如果发生术中出血,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麻醉医生应迅速调整麻醉深度,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有效的止血操作。在处理过程中,应保持冷静,确保各项操作 准确无误。
案例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控制术中出血
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确保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失血量。
术后苏醒与恢复
苏醒室管理
将患者送入苏醒室,监测患者的 意识状态、呼吸状况等,确保患
者安全苏醒。
疼痛控制
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采取适当 的疼痛控制措施,如使用镇痛药
物。
离院标准
确保患者在达到离院标准后才可 离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术后疼痛和镇静是颅内动脉瘤介 入栓塞术后的常见问题,对患者
恢复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术后疼痛和镇静管理需要综合应 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 疗等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麻醉师应在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 疼痛和镇静状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通 过血管内操作,使用栓塞材料封 闭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
重要性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 疾病,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 脉瘤的有效手段,能够降低破裂 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麻醉管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的角色
01
02
03
确保患者安全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医生应在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并发症。对于已经发生的并发症,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预防类似并 发症的再次发生。通过有效的术后管理,确保患者的快速康复。
《颅内动脉瘤》PPT课件

2.后天因素 与动脉硬化有关,称为动脉硬化性动脉 瘤;占10%~18%。
3.感染性动脉瘤 又称霉菌性或细菌性动脉瘤,占 0.5%~20.%。
4.外伤性动脉瘤 又称假性动脉瘤,占0.5%左右。
完整版ppt
3
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
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 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 烈头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 升高,出现意识障碍,精神失常,甚至 昏迷。脑膜刺激征多见。亦可形成颅内 血肿,产生偏瘫及意识障碍。部分病人 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 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约1/3的 病人,动脉瘤破裂后因未及时诊治而死
颅内动脉瘤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北六
完整版ppt
1
概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 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 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 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 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 常见。80%发生于脑底动脉 环前半部。
完整版ppt
2
病因
1.先天性动脉瘤 最为多见,占80%~90%,大多呈 囊状。多发在脑地动脉环的动脉分叉处,此处与动 脉中层最薄弱而又承受血流冲击力最大有关。
完整版ppt
9
动脉瘤破裂出血
颅内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后,有18%~30%发生 再次出血。死亡率为20%~50%。为防止再出血, 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应尽早行动脉瘤的确定性手术 治疗;对病情较重者,需对动脉瘤加以保护,抗 纤溶治疗是目前认为较有效的方法。在首次出血 后2周左右,患者病情好转后又突然加重,出现剧 烈头痛、昏迷、脑膜刺激征、腰椎穿刺脑脊液又 有新鲜血或CT、MRI检查脑池、脑室、蛛网膜下 腔又有新鲜出血等均是再出血的诊断。
3.感染性动脉瘤 又称霉菌性或细菌性动脉瘤,占 0.5%~20.%。
4.外伤性动脉瘤 又称假性动脉瘤,占0.5%左右。
完整版ppt
3
临床表现
1.出血症状:
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临床表现为严重 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病人剧 烈头痛,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可 升高,出现意识障碍,精神失常,甚至 昏迷。脑膜刺激征多见。亦可形成颅内 血肿,产生偏瘫及意识障碍。部分病人 出血前有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因,也有 的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病。约1/3的 病人,动脉瘤破裂后因未及时诊治而死
颅内动脉瘤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北六
完整版ppt
1
概述
颅内动脉瘤系指脑动脉壁的 异常膨出部分,是引起自发 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 原因。病因尚不甚清楚,但 以先天性动脉瘤占大部分。 任何年龄可发病,40-66岁 常见。80%发生于脑底动脉 环前半部。
完整版ppt
2
病因
1.先天性动脉瘤 最为多见,占80%~90%,大多呈 囊状。多发在脑地动脉环的动脉分叉处,此处与动 脉中层最薄弱而又承受血流冲击力最大有关。
完整版ppt
9
动脉瘤破裂出血
颅内动脉瘤首次破裂出血后,有18%~30%发生 再次出血。死亡率为20%~50%。为防止再出血, 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应尽早行动脉瘤的确定性手术 治疗;对病情较重者,需对动脉瘤加以保护,抗 纤溶治疗是目前认为较有效的方法。在首次出血 后2周左右,患者病情好转后又突然加重,出现剧 烈头痛、昏迷、脑膜刺激征、腰椎穿刺脑脊液又 有新鲜血或CT、MRI检查脑池、脑室、蛛网膜下 腔又有新鲜出血等均是再出血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