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
镁合金概念

镁合金概念镁合金,这可是个相当有趣的材料概念啊!你知道吗?它就像是材料世界里的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
镁合金,简单来说,就是以镁为基础,再加上一些其他的金属元素混合而成的。
这就好比咱们做菜,镁是主料,其他金属元素就是调料,不同的搭配比例,能做出不同“口味”的镁合金。
你想想看,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铝合金,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轻巧的铝合金门窗。
那镁合金呢,更是有着独特的魅力!它比铝合金还要轻,这意味着什么?比如说汽车制造,如果用上镁合金,车子就能更轻盈,跑得更快,还更省油呢!就像一只轻快的小鸟,能轻松翱翔在空中。
镁合金的强度也不错哦!别以为它轻就没力气,它可坚强着呢!这就好像一个身材苗条的运动员,看似瘦弱,但是爆发力十足,能在赛场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而且啊,镁合金还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在恶劣的环境中,它也能稳稳地坚守岗位,就如同一位坚韧不拔的战士,不管风吹雨打,始终屹立不倒。
在电子设备领域,镁合金也开始大展身手啦!那些轻薄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说不定就是镁合金做的。
它既能保护里面的精密零件,又能让电脑变得更加轻便,方便咱们携带。
这多好啊!再说说航空航天领域,对于重量的要求那可是极其苛刻的。
镁合金的出现,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它帮助飞行器减轻重量,飞得更高更远,就像是给飞行器插上了轻盈的翅膀。
在医疗领域,镁合金也有它的用武之地。
因为它可以在人体内逐渐被吸收,所以一些特殊的医疗器械和植入物就可以用镁合金来制造。
这难道不神奇吗?总之,镁合金这个概念可真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魅力。
它就像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未来,它说不定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呢!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板材镁合金牌号

板材镁合金牌号镁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高刚性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和导热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
而板材镁合金作为镁合金材料的一种常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板材镁合金牌号。
1. AZ31板材镁合金AZ31板材是一种常见的板材镁合金,由3%的铝、1%的锌和少量的锰组成。
这种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腐蚀性和可焊性。
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因此,AZ31板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设备等领域。
2. AZ91板材镁合金AZ91板材是一种含有9%铝和1%锌的镁合金。
这种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
与AZ31相比,AZ91板材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低温蠕变性能,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环境下的应用,如航空发动机零件、汽车零件、深海探测器等。
3. AZ61板材镁合金AZ61板材是一种含有6%铝和1%锌的镁合金。
这种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抗蠕变性。
AZ61合金比AZ31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且耐腐蚀性能更好。
AZ61板材广泛应用于汽车零件、航空电子设备和船舶构件等领域。
4. ZK60板材镁合金ZK60板材是一种含有6%锌和0.5%锆的镁合金。
这种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具有较高的塑性和抗腐蚀性能。
ZK60板材常用于航空航天和军工领域,如飞机结构件、导弹部件和武器发射系统。
除了上述常见的板材镁合金牌号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板材镁合金。
每种合金都有其特定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在选择和应用板材镁合金时,需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牌号和合金组分。
总结一下,板材镁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板材镁合金牌号包括AZ31、AZ91、AZ61和ZK60等。
每种合金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选择适合的牌号和合金组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镁合金中各元素的作用

镁合金中各元素的作用
镁合金是一种轻质金属合金,通常由镁、铝、锌、锰等元素组成。
不同元素在镁合金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1. 镁(Mg)是镁合金的主要成分,它的存在使合金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
镁的加入可以降低合金的密度,提高其比强度和比刚度,使得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铝(Al)是常见的合金元素,它可以增加镁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耐热性和抗腐蚀性。
铝的加入还可以改善合金的加工性能和热处理性能,使得合金在制造过程中更容易成形和加工。
3. 锌(Zn)的加入可以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同时也可以改善合金的热处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使得合金在高温和高压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4. 锰(Mn)通常用于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同时还可以改善合金的热处理性能和耐蚀性能。
锰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合金的抗冲击性和疲劳寿命。
总的来说,镁合金中的各元素都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的合理配比可以使合金具有理想的性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制造工艺,可以对合金的成分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
镁合金的危害及防护范本

镁合金的危害及防护范本镁合金是一种具有轻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常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
然而,长期接触和操作镁合金也可能带来一些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镁合金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范本。
镁合金的危害:1. 燃烧性:镁合金具有很高的燃烧性,当镁合金受到火源、高温或潮湿空气等条件下的刺激时,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
燃烧时会释放有害气体和烟雾,对人体呼吸道和眼睛造成刺激性损害。
2. 金属尘粒:在加工和使用镁合金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镁合金尘粒。
这些尘粒具有较小的粒径,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并且不易被人体察觉。
长时间吸入这些金属尘粒可能导致镁中毒,损害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3. 光反射:镁合金具有较高的光反射率,当镁合金表面受到光照时,会产生强烈的光反射,刺激眼睛,引起光性损伤,导致视力问题。
4. 化学反应:镁合金在与水、酸、碱等化学品接触时,可能发生反应并释放出有害气体。
例如,在水中反应会产生氢气,容易引发爆炸。
因此,在处理镁合金时需要谨慎,避免与化学品接触。
镁合金的防护范本:1. 工作场所安全措施:a. 镁合金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酸碱等有害化学品。
b. 工作场所应配备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安全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c.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减少金属尘粒的积聚。
2. 个人防护措施:a. 操作镁合金时应佩戴防护服、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b. 避免直接手触镁合金表面,以减少皮肤刺激和接触中毒的风险。
c. 吸入金属尘粒的可能性较大时,应佩戴呼吸防护面具。
d. 避免眼睛直接暴露在镁合金的光反射下,在操作过程中佩戴护目镜。
3. 应急处置措施:a. 在发生镁合金燃烧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并使用非水灭火器进行灭火。
b. 使用灭火器时,要注意与火源的安全距离,并避免直接冲击镁合金,以避免产生火花,加重火势。
c. 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害气体和烟雾应远离,确保人员安全,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镁合金PPT课件

镁合金的热处理类型
T1——部分固溶加自然时效; T2 ——铸后退火; T3 ——固溶加冷加工; T4 ——固溶处理加自然时效; T5 ——人工时效; T6 ——固溶处理加人工时效; T7 ——固溶处理加稳定化处理; T8 ——固溶处理、冷加工加人工时效。
第八章 镁合金 8.1 概述
1808年5月,英国化学家戴维(Sir Humphry Davy,17781829)电解汞和氧化镁的混合物 ,得到镁汞齐,将镁汞齐中的汞蒸馏后,就 得到了银白色的金属镁。
镁的英文名称为Magnesium,它的命名取自 希腊文,原意是“美格尼西亚”,因为在希 腊的美格尼西亚城附近当时盛产一种名叫苦 土的镁矿(就是氧化镁),古罗马人把这种 矿物称为“美格尼西·阿尔巴(magnesia alba)”,“alba”的意思是“白色的”,即 “白色的美格尼西亚”。我国则根据这个词 的第一音节音译成镁。镁的元素符号为Mg。
铸造镁合金
主要合金系:Mg-Zn-Zr、Mg-Al-Zn、Mg-RE-Zr、 Mg-Th-Zr、Mg-Nd-Ag系。
含稀土元素的铸造镁合金总数的比例,除个别国家 外,都占半数以上。
度;加La-提高室温强度、高温强度和焊接性。
Mg-Mn系合金
合金中过饱和固溶体析出相为β-Mn,故热处理强化作用小。 一般使用退火组织。具有较好的耐蚀性和焊接性。
MB1的成分:w(Mn)=1.3~1.5%,高温塑性好。在MB1合金 基础上加入少量Ce(0.15~0.35%),成为MB8。Ce与镁形成 化合物Mg9Ce,并呈细小弥散分布于α基体中,起强化合金 和细化晶粒的作用。
MB8有中等强度和较高的塑性。可生产管材、板材、锻件, 目前已取代MB1镁合金,用于生产飞机的蒙皮、壁板及润滑 系统的附件。使用温度低于200℃。
镁合金

镁合金是以镁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
其特点是:密度小(1.8g/cm3镁合金左右),比强度高,弹性模量大,散热好,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大,耐有机物和碱的腐蚀性能好。
主要合金元素有铝、锌、锰、铈、钍以及少量锆或镉等。
目前使用最广的是镁铝合金,其次是镁锰合金和镁锌锆合金。
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运输、化工、火箭等工业部门。
在实用金属中是最轻的金属,镁的比重大约是铝的2/3,是铁的1/4。
它是实用金属中的最轻的金属,高强度、高刚性。
特点其加工过程及腐蚀和力学性能有许多特点:散热快、质量轻、刚性好、具有一定的耐蚀性和尺寸稳定性、抗冲击、耐磨、衰减性能好及易于回收;另外还有高的导热和导电性能、无磁性、屏蔽性好和无毒的特点。
应用范围:镁合金广泛用于携带式的器械和汽车行业中,达到轻量化的目的镁合金铸件1。
镁合金(英文:Magnesium alloy)的比重虽然比塑料重,但是,单位重量的强度和弹性率比塑料高,所以,在同样的强度零部件的情况下,镁合金的零部件能做得比塑料的薄而且轻。
另外,由于镁合金的比强度也比铝合金和铁高,因此,在不减少零部件的强度下,可减轻铝或铁的零部件的重量。
镁合金相对比强度(强度与质量之比)最高。
比刚度(刚度与质量之比)接近铝合金和钢,远高于工程塑料。
在弹性范围内,镁合金受到冲击载荷时,吸收的能量比铝合金件大一半,所以镁合金具有良好的抗震减噪性能。
镁合金熔点比铝合金熔点低,压铸成型性能好。
镁合金铸件抗拉强度与铝合金铸件相当,一般可达250MPA,最高可达600多Mpa。
屈服强度,延伸率与铝合金也相差不大。
镁合金还个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电磁屏蔽性能,防辐射性能,可做到100%镁合金铸件2回收再利用。
镁合金件稳定性较高压铸件的铸造行加工尺寸精度高,可进行高精度机械加工。
镁合金具有良好的压铸成型性能,压铸件壁厚最小可达0.5mm。
适应制造汽车各类压铸件。
但镁合金线膨胀系数很大,达到25~26 μm/m℃,而铝合金则为23 μm/m℃,黄铜约20 μm/m℃,结构钢12 μm/m℃,铸铁约10μm/m℃,岩石(花岗岩、大理石等)仅为5~9 μm/m℃,玻璃5~11 μm/m℃。
镁合金生产工艺

镁合金生产工艺镁合金是一种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的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镁合金的生产工艺。
镁合金的生产工艺一般可以分为原料准备、合金化、铸造和后处理四个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
镁合金的主要原料是纯镁和其他合金元素。
纯镁是通过电解纯化镁矿石制得的,因此需要采集镁矿石并进行精炼。
其他合金元素可以通过高温放炉和气相沉积等方法得到。
原料准备阶段还包括原料的筛选、研磨和称量等操作。
接下来是合金化。
合金化是指将纯镁和其他合金元素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镁合金的过程。
合金化可以通过熔炼、球磨和溶剂热等方法进行。
其中,熔炼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熔炼时,将纯镁和其他合金元素放入熔炉中,加热到合金元素的熔点,使其溶解在纯镁中。
然后,通过搅拌等方法使合金元素均匀分布在纯镁中,形成均匀的合金液态。
然后是铸造。
铸造是将合金液态倒入模具中,经冷却和凝固形成固态镁合金的过程。
铸造可以分为压铸、重力铸造、连续铸造等多种方法。
其中,压铸是最常用的方法。
在压铸中,将合金液态注入铸造机中,通过高压和模具形成所需的零件。
铸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以确保合金的完整性和质量。
最后是后处理。
后处理是对铸造后的镁合金进行机械加工和热处理,使其达到所需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后处理可以包括修整铸件表面、去除铸件内部的气孔和夹杂物、调整铸件的尺寸和形状、提高铸件的强度和韧性等操作。
常用的后处理方法有切割、研磨、钻孔、退火等。
后处理过程中,还需要对镁合金进行质量检测,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镁合金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合金化、铸造和后处理四个步骤。
通过精确的操作和控制,可以得到具有良好物理和机械性能的镁合金产品。
然而,镁合金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如氧化、熔点低、熔池容易发生气孔等。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各项参数的控制和调整,以获得高质量的镁合金产品。
镁合金国标标准

镁合金国标标准镁合金由于其轻质、高强度和良好的加工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
为了确保镁合金在生产和应用中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一项关于镁合金的国标标准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镁合金国标标准的制定过程和内容,并分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镁合金国标标准的制定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需要组建一个专家组,由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
这个专家组将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镁合金的相关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
专家组会对国内外镁合金标准进行调研和比较,以确定参考标准。
然后,根据镁合金的应用领域和行业需求,制定出具体的国标标准内容。
将制定好的标准提交给相关机构进行审查和批准,并在发布后进行宣传和推广。
镁合金国标标准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义和分类:镁合金国标标准会明确镁合金的定义和分类方法,包括主要合金元素、成分要求和性能指标等。
2. 材料要求:标准会规定镁合金的化学成分范围、硬度、拉伸强度、延伸率等性能指标。
还会规定镁合金在铸造、锻造、挤压等加工过程中的要求和技术要点,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 表面处理和涂层:标准可能会规定镁合金的表面处理和涂层方法、要求和质量检验方法,以提高镁合金在耐腐蚀、耐磨损和美观方面的性能。
4. 应用指导:标准还可能提供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镁合金的使用指导,包括设计、加工、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建议和要求。
镁合金国标标准的制定对镁合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标标准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参考和质量控制指南,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提高镁合金产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标准也可以促进镁合金的应用推广和技术进步,为镁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持。
国标标准还可以提高国内镁合金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和国际合作。
镁合金国标标准在镁合金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制定和实施国标标准,可以提高镁合金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推广,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合作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12/02
22
二、热机处理
镁合金经过冷轧变形后,在基体合金中留下了大量位错和畸变能,在超塑性变形的 高温环境下发生再结晶形核,且基体中弥散的颗粒有效地阻止了再结晶晶粒的长大, 从而使晶粒变得更加细小。
温轧变形后的合金,一方面,变形亚晶为再结晶形核提供了有利的组织条件,保证 有足够多的再结晶形核点;另一方面,温轧形成的高贮能区和高贮能梯度的变形结 构,为合金的再结晶形核提供能量基础,使大多数再结晶形核点易于激活。合金达 到再结晶温度后,再结晶形核率很高,超塑变形前可以获得微细的晶粒组织。 热机处理后的基体内弥散分布着大量小颗粒,另外,脆性大的质点温轧后也变成小 颗粒状态弥散分布于基体内。合金在超塑变形温度下,大颗粒质点开始溶解,基体 内第二相粒子细小,容易在晶界处聚集,通过钉扎晶界或亚晶界,对再结晶后晶粒 的长大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保证了合金细晶组织在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热稳定性。
材料在超塑性状态下典型的宏观变形特征表现为大变形 、小应力 、 无颈缩及易成形等。
镁合金超塑性变形是利用镁合金在一定条件(温度、变形速度、组织 等)下的超塑性特性进行大变形成形的加工方式。
2014/12/02
9
相变超塑性
按照实现超塑性的条件和变形特点的不同
组织超塑性
相变超塑性又称为转变超塑性或动态超塑性 , 是指金属材料在一定相变温度 范围内和载荷作用下 , 经过多次循环相变或同素异构转变,使金属原子发生 剧烈运动而呈现超塑性。相变超塑性不要求材料具有微细等轴晶粒 , 但要求 具有固态相变 , 变形温度需频繁变化 , 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 , 故应用受到限制 。 在这方面 , 钢铁 、钛合金 、铜合金研究的比较多。 组织超塑性又称为恒温超塑性或微细晶粒超塑性或结构超塑性 , 它要求材料 具有微细的等轴晶组织 , 在一定的温度区间( Ts ≥ 0 . 5 Tm , Ts 和 Tm 分别是 超塑性变形的绝对温度和材料熔点的绝对温度) 和一定的变形速率条件下( 应 变速率在 10-4~ 10-1s- 1之间) 呈现超塑性 。 因此 , 初始组织具有微细晶粒尺寸 , 以及所需的高温 、 低速是获得良好结构 超塑性的三个必要条件 。 一般来说,晶粒越细小则越有利于超塑性的发展,当晶粒细化至1um以下时, 甚至在较低温度和较高应变速率条件下也可能获得良好的超塑性。
2014/12/02
21
对 ECAE一般而言,挤压温度越低,速度越快,则晶粒越细小, 这是因为在较低温度快速挤压时,再结晶晶粒难以长大。但温 度过低或速度过快时,镁合金的塑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挤压过 程中试样容易出现裂纹,且在应变较小或有第二相存在的局部 区域,动态再结晶难以进行,从而细晶组织中往往会夹杂少量 粗大等轴晶粒组织。提高挤压温度能够提高组织均匀性,但容 易导致晶粒粗化。因此,应采取低温多道次的挤压工艺,以获 得细小而均匀的组织。
第二,变形速度对镁合金超塑性变形的影响较大。镁合金在低变形速度下 变形时比在较高变形速度下更能完整地完成软化作用。较高的变形速会阻 碍这种软化作用而引起变形抗力升高,其结果是导致伸长率下降。
2014/12/02
18
第三,大晶粒镁合金超塑性 一般而言,金属的超塑性变形要求金属的晶 粒尺寸不超过10um,但是镁合金超塑性变形可以超越此限制,甚至在高 出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超塑性,有文献指出晶粒尺寸为 300um的AZ31合金在温度为773K,应变速率为1×10-3 S-l条件下可以获 得320%的伸长率,晶粒在变形过程中也细化到了25um,这对于镁合金 的工业应用具有很大的意义。
由图可知,在两通道入口直壁部分, 材料受顶杆压力的作用并受到模腔的 限制而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 在变形初始阶段,即从A点所在滑移线 处,晶粒开始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随 着变形的发展,在剪切应力的作用下, 晶粒发生转动与剪切变形,从而引起 材料组织结构的变化,即晶粒尺寸的 变化和新的织构的形成。
在变形终了阶段,即出口直壁段,模 具壁的摩擦作用使材料表面受到剪切 力,但在该阶段晶粒已经不再发生变 形。
镁合金超塑性
报告人:马良
镁及镁合金的概述
镁Mg 密度1.74g/cm3,(纯铝:2.702 g / cm3) 熔点648.8℃。 沸点1107℃。 化合价+2, 电离能7.646eV 晶体结构 密排六方
镁合金
铸造镁合金
变形镁合金
变形镁合金:一般是指可用挤压、轧制、锻造等塑性成形方法加工成形的镁合金。
14
液相辅助晶界滑移协调机制
高应变速率超塑性材料在晶界上总会含有一些低熔点物质,而这些材 料达到最大伸长率的温度常常接近这些低熔点物质局部熔化的温度。
由于晶界滑移所产生的应力集中不能及时通过扩散流动或位错移动协 调,在相界面处会产生空洞,而晶界液相可有效消除应力集中,阻止 微裂纹形成,使材料获得超塑性。
2014/12/02
12
扩散蠕变调节的晶界滑移机制 扩散蠕变又叫空位蠕变。该理论认为在超塑性变形时,材料内部存在着大量的 过饱和空位,因而应力梯度所引起的空位扩散流可以成为超塑性变形的主要形 式。扩散蠕变包括晶界扩散和晶内扩散。对于晶内—晶界扩散共同调节的晶界 滑移模型是由Ashby等人于1973年提出的。如图
17
与其他合金超塑性变形相比,镁合金超塑性变形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镁合金超塑性变形的初始阶段会有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动态再结晶 不仅细化了晶粒,而且使组织中的大角度晶界增加,更有利于晶界滑移, 从而为超塑性变形创造了组织条件。另外镁合金超塑性变形的应变速率敏 感程度会随着动态再结晶的进行而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局部颈 缩的形成。同时,由于在镁合金中原子晶界扩散系数比较高,因此镁合金 晶界上的位错塞积容易被吸收到晶粒内部,使镁合金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 动态再结晶更加容易进行。
2014/12/02
16
大晶粒超塑性的变形机理为连续动态回复与再结晶,即:
通过位错的滑移和攀移,形成位错墙和位错网络,构成亚晶界,原始大晶 粒被分隔成无数细小的亚晶粒。
不稳定的亚晶界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不断吸收晶内滑移和攀移位错。亚晶 界位错密度不断增高,位向差不断增大,加上亚晶界的转动、滑动和迁移, 部分亚晶界在变形过程逐步向小角度以至大角度晶界演变。因而随着变形 量的增加,小角度晶界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大角度晶界数量也逐渐增加, 而总的晶界数量也随变形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亚晶界晶界)
2014/12/02 5
2014/12/02
6
AZ31B镁合金按制造工艺镁合金可分为两大类:变形镁合金和铸造镁合金。铸 造镁合金在室温和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AZ31B铸造镁合金主要用于汽 车零件、机件壳罩和通信设备等。与铸造镁合金相比,AZ31B变形镁合金具有 更高的强度、更好的塑性,主要用于薄板、挤压件和锻件等。 在民用机和军用飞机尤其是轰炸机广泛使用镁合金制品。著名的美国B-52轰炸机的机 身部分就使用了镁合金板材635公斤,挤压件90公斤,铸件超过200公斤。 目前,AZ31B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很广泛。如离合器壳体、阀盖、变速箱体气缸盖、 空调机外壳等。为了在汽车受到撞击后提高吸收冲击力和轻量化,在方向盘和坐椅上 使用镁合金。根据有关研究,汽车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于汽车自重, 所以减轻汽车重 量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2
变形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明 显优于铸造镁合金。 研究表明,镁合金在热变 形(如挤压、轧制、锻造 等)后组织得到明显细化, 铸造组织缺陷被消除,从 而产品的综合力学性能大 大提高。
2014/12/02
3
2014/12/02
4
AZ31B镁合金按制造工艺镁合金可分为两大类:变形镁合金和铸造镁合金。铸 造镁合金在室温和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AZ31B铸造镁合金主要用于汽 车零件、机件壳罩和通信设备等。与铸造镁合金相比,AZ31B变形镁合金具有 更高的强度、更好的塑性,主要用于薄板、挤压件和锻件等。 在民用机和军用飞机尤其是轰炸机广泛使用镁合金制品。著名的美国B-52轰炸机的机 身部分就使用了镁合金板材635公斤,挤压件90公斤,铸件超过200公斤。 目前,AZ31B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也很广泛。如离合器壳体、阀盖、变速箱体气缸盖、 空调机外壳等。为了在汽车受到撞击后提高吸收冲击力和轻量化,在方向盘和坐椅上 使用镁合金。根据有关研究,汽车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于汽车自重, 所以减轻汽车重 量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非常大,汽车的轻量化成必然趋势。
2014/12/02 7
大多数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结构 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是滑移和孪生
一个滑移面 三个滑移方向 实质只有两个独立滑移系
滑移系少 决定了镁合金的塑性差, 变形加工能力有限
2014/12/02
8
超塑性的概述
通常认为 , 超塑性是指材料在拉伸条件下 , 表现出异常高的伸长率而 不产生缩颈与断裂的现象。通常 , 当伸长率 A ≥ 10 0 % 时即可称为 超塑性 , A 的范围可从 100 % ~ 300 %, 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几千。 也有人用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 m 来定义超塑性 , 当材料的 m > 0 . 3 时 , 材料即具有超塑性 。
但一种理论仅能解释超塑性变形中的一部分现象 , 还没有得到一个统 一的理论能对超塑性现象做出完整的解释。
11
2014/12/02
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型和机制:
1、扩散蠕变调节的晶界滑移机制 2、位错运动调节晶界滑移机制 3、液相辅助晶界滑移协调机制 4、空洞协调晶界滑移机制 5、动态再结晶协调晶界迁移机制
2014/12/02
13
位错运动调节晶界滑移机制
数个晶粒组成的两个晶粒群,沿晶界滑移时,遇到障碍晶粒,滑 移被迫停止。受阻处应力集中导致障碍晶粒内位错开动,位错通 过晶粒内部塞积在对面晶界上,产生应力集中。应力达到某个数 值时,促使塞积的前端位错沿晶界攀移而消失,晶界滑动又再次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