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水的循环、分配和可持续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的可行解决方案。
一、气候变化导致降雨模式的改变气候变化对降雨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气候变暖导致大气中水蒸汽含量增加,加强了降雨过程。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干旱、洪涝和暴风雨等。
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溉农田造成了严重威胁。
二、水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加气候变化使得水域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海洋水温上升导致了珊瑚礁白化、鱼类迁徙和海洋酸化等问题。
同时,河流和湖泊水位的变化、水质的恶化也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
这些变化直接威胁到许多物种的生存,破坏了生态平衡。
三、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由于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气候变暖引发了更多地区的干旱,水资源供应不足。
另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水资源需求不断上升。
这种供需矛盾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都带来了重大挑战。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为了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的规划和实施,确保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其次,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通过采用节水技术和建设水资源处理设施来减少浪费。
此外,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挑战。
进一步,加强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环境监测来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应加强科学研究,改进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预测和监测手段。
这将有助于及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问题。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我们宝贵的水资源,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现象越发明显。
这一现象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自然界中的诸多要素产生了深远的改变。
其中,水资源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明显的要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1. 降雨模式的改变气候变化给不同地区的降雨模式带来了重大变化。
通常情况下,一些地方面临干旱和水资源稀缺的问题,而另一些地方则面临洪水和水资源过剩的困扰。
这种不均衡的降雨分布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短缺,也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水资源的蒸发量增加随着气温的升高,水资源的蒸发量也相应增加。
这一现象导致了地表水的流失加剧,使得水资源的储存和供应变得更加困难。
尤其是在一些干旱地区,这一问题对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影响尤为显著。
3. 冰川融化导致水资源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的温暖化现象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冰川的融化加剧。
大量的冰川融水流入河流和湖泊,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冰川的消融加速,这源源不断的融水将逐渐减少,使得未来的水资源供应受到威胁。
二、面临的挑战1. 水资源不均衡分布气候变化导致了地球各地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一些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则饱受洪涝灾害。
这种分布不均衡给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平衡水资源的供需关系。
2. 水污染问题加剧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会带来土壤侵蚀、水污染物溶解等问题,导致水资源遭受损害。
这一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供应危机。
三、应对措施1. 节约水资源的措施鉴于水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应当充分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通过推行节水措施,如普及高效节水器具、加强水资源管理等,可以减少浪费,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预防水污染的措施为了应对水污染问题,社会各方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全球气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对水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着水的分配和利用,而且也影响着水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几种对策,以应对这些挑战。
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1.1 降水气候变化对降水量和降水分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这导致了降水分布的变化。
有些地方会发生干旱,而有些地方则会变得更加潮湿。
此外,气候变化也导致了暴雨和洪水的频繁发生,这也给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1.2 水质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水质。
气候变化导致了温度的升高和降水量的不稳定,这导致了水质的恶化。
水中的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会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
气候变化还会影响水中的微生物生长,导致一些病原体的增加。
这些病原体有可能会污染人们的饮用水。
1.3 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出现很大的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了干旱的发生,这使得水资源紧缺。
在干旱的地区,农业、城市和工业部门都需要争夺有限的水资源。
这也导致了水资源的分配不公平。
此外,由于气候变化导致了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数量的不足,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利用和分配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二、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2.1 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可以帮助减轻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减少水的浪费和提高水的回收利用率来实现。
政府可以通过推行水资源利用管理的规范,实施水资源限制政策以及对浪费水的行为加大罚款力度等方式来进行控制和管理。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公众采用节水措施,比如减少浇水时间、利用雨水等方式来减轻水资源压力。
2.2 加强气象服务气象服务可以帮助政府和公众了解当前和未来的气候情况,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政府应该加强气象服务的投入,并将气象信息和预警服务尽早告知公众,以帮助大众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并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个人节水行动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个人节水行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水资源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十分显著,给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采取个人节水行动,成为了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举措。
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1. 降水量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水量分布不均,集中降水造成洪涝灾害,而降水减少则引发干旱。
2. 水库水位下降:气候变化导致山区融雪期提前,水库蓄水期变短,水位下降严重影响水资源利用。
3. 地下水储量减少: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干旱,土壤水分流失加剧,地下水储量减少。
4. 水质受到污染: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涝、超标降雨等,导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供水安全受到威胁。
二、个人节水行动的重要性1. 节约水资源:个人节约用水能够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有效缓解水资源危机。
2. 保护生态环境:水资源供应不足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个人节水行动有助于保护环境,减少生态破坏。
3. 降低水费开支:合理使用水资源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够降低个人家庭的水费支出。
三、个人节水行动的实施方法1. 减少用水量:逐渐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避免浪费。
例如,减少冲洗澡盆、洗菜用水时的流量,及时修复漏水设备等。
2. 智能节水器具的使用:可以考虑在家庭中安装智能节水器具,如节水灯具、节水洗衣机等,有效降低用水量。
3. 饮水健康:善用水资源,合理选择饮用水。
可以饮用龙头净水器过滤的自来水,避免购买单独包装的饮用水。
4. 宣传倡导:通过各种途径,如社区、学校、媒体等,积极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公众的节水意识。
四、政府行动的重要性除了个人节水行动外,政府的积极介入也至关重要。
1. 推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合理规划、合理配置和公平分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3. 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加强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保障各地区的用水需求。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水资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这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气温上升会加速水的蒸发,使得地表和水体中的水分更快地散失到大气中。
原本湿润的地区可能会变得干燥,而干旱地区的缺水状况则会进一步恶化。
例如,在一些传统的农业区域,由于蒸发量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农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产量下降,甚至出现绝收的情况。
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重要影响之一。
有些地区的降水变得更加不稳定,暴雨和干旱的情况交替出现。
暴雨时,大量的雨水短时间内集中落下,往往无法被有效地储存和利用,反而可能引发洪涝灾害,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而在干旱时期,水资源的匮乏又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
比如,一些城市在干旱季节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受到限制,工业生产也不得不因为缺水而减产或暂停。
冰川和积雪的融化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大量的冰川和积雪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
然而,随着气候变暖,这些冰川和积雪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融化。
短期内,这可能会导致河流水量增加,但从长期来看,一旦冰川和积雪消耗殆尽,河流的水源补给将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应。
像依赖冰川融水的河流,其流量可能会逐渐减少,影响沿岸地区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还会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气温升高和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增加,水质恶化。
例如,在一些河流和湖泊中,由于水温升高,藻类过度繁殖,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含氧量,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同时,洪水和干旱的交替出现也可能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更容易进入水体,进一步降低水质。
此外,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由于降水模式的改变和地表水资源的不稳定,人们对地下水的开采量增加。
过度开采地下水不仅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还可能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与保护措施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与保护措施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日益明显,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1. 降雨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降雨分布和降雨强度发生变化,尤其是极端降雨事件频率增加。
这会使雨水无法充分渗透入土壤,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侵蚀加剧。
2. 湖泊和河流水位下降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导致湖泊和河流水位下降,进一步减少可获得的淡水资源。
这对于依赖这些水源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而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 水质恶化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洪水和干旱交替出现,洪涝灾害造成的水污染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同时,气温升高也增加了水中有毒废弃物的浓度,对水质造成威胁。
二、水资源保护措施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水资源是防止水资源匮乏的关键。
通过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工业和居民用水的效率,减少浪费,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手段。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力度,推广节水意识和技术。
2. 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转向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对水资源的依赖。
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可以减少水电站建设对河流水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3. 加强水环境保护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加强污水治理,推广污水处理技术,严禁非法倾倒废弃物,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体系,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4. 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措施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加强河道整治和水库建设等基础工作,有助于减轻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负面影响。
结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强水环境保护以及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应对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管理措施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管理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凸显,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气候变化给水资源带来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1. 降水量变化:气候变暖导致地球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部分地区降水量减少,干旱地区的范围扩大,水资源供应不足;另一方面,降水强度增加,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2. 水循环变化:气候变化影响了全球水循环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格局发生了改变。
高温和干燥的气候条件加剧了水的蒸发速度,导致水资源的流失和短缺。
3. 冰川融化: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部分地区依赖冰川融水的农业和生活用水受到威胁。
融化的冰川水源量的不稳定性将给水资源的供应和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
二、水资源管理的措施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节水意识的宣传教育,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改进农业灌溉方式,合理使用水资源。
此外,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制定科学可行的水资源管理规划,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加强水环境保护:完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水污染治理体系,加大对水污染源的整治力度,保护水质安全。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生态保护,恢复和建立湿地、水源涵养区等重要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的自我净化能力。
3. 调整水资源分配:根据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制定灵活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合理调配水资源。
重点关注干旱地区的水资源调配,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当地居民和农业用水条件。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水资源管理和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带来的挑战。
通过分享经验和技术,开展合作项目,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语: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不容忽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水资源的供应和分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强调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来应对这个问题。
一、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水循环的紊乱。
首先,温度上升会加速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低洼地区的淡水资源。
其次,高温和干旱天气会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减少土地上的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
此外,气候变化还对降雨模式和水体蒸发产生了重要影响,给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水资源短缺的风险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了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根据联合国数据,近四分之一的全球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威胁。
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一问题。
极端干旱和洪水事件频繁发生,给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带来了巨大挑战。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水质污染的风险除了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还增加了水质污染的风险。
高温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洪水和干旱,这会影响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营和维护。
此外,极端降雨可能导致农业和人类废物的冲积,进一步污染水体。
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其次,改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机制,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供水的稳定性。
此外,促进水资源与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推动水与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相结合。
最重要的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结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不可忽视,它给全球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应该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
只有通过全球协作和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我们才能确保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650092;2. 国立新加坡大学地理系, 新加坡119260;云南财经大学气候变化与流域管理中心, 云南昆明650221摘要: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本文以实测数据为研究基础,以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区-西南纵向岭谷区内的长江上游龙川江、澜沧江上游黑惠江和红河上游盘龙河三个流域为例,探讨了中国西南纵向岭谷区的气候变化及其水资源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区的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变化;(2) 气温的变化较降水变化更为明显,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比最高气温的升高趋势更为显著;(3) 对于降雨而言,研究区主要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枯水期的升高趋势总体较汛期更为明显一些;(4) 在气温和降雨均发生了变化的条件下,地表水资源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影响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系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资源;影响;长江;澜沧江;红河文献标识码: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愈来愈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1,2]。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最新一次次评估报告指出:(1) 1906~2005年全球地表温度的线性趋势为0.74℃±0.18℃,从1850~1899年到2001~2005年总的温度增加了0.76℃±0.19℃;(2) 近50年的变暖率(0.13℃±0.03℃/10年)几乎是过去100年的两倍;(3) 2005年和1998年是自1850年器测全球地表温度记录以来最暖的两年,最近12年中(1995~2006年)有11年位列1850年以来最暖的12个年份之中(1996年除外)[3]。
从国内来看,中国国家《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0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地表年平均气温增加约0.5℃-0.8℃,20世纪中国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今后气候变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至80年使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至3℃,平均降水量虽然会增加7%至10%,但并不能改变干旱化的趋势,特别是北方干旱化的趋势[4]。
西南纵向岭谷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亚洲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而高山也成为生物东西交流的阻隔,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和世界级的基因库[5]。
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内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对其进行研究显得极为迫切。
1. 研究区及数据使用纵向岭谷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涵盖了云南省的大部分,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的一部分*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09CD05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3CB415105)资助作者简介:主要从事水文学与气候学方面的研究.(图1)。
位于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4条国际大河的上游,金沙江从区内东北部穿过,本区域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毗邻,与泰国、柬埔寨和印度相近,是我国西南与东南亚极为重要的生态廊道。
本研究选择龙川江流域(属于金沙江流域)代表滇中、滇东北中山宽谷地貌的气候、水文环境类型,黑惠江流域(属于澜沧江流域)以代表滇西高原河谷和滇西北高山峡谷的气候、水文环境类型,盘龙河流域(属于红河流域)图 1 研究区地理位置Fig.1 The location of study area代表滇南、滇东南喀斯特山原气候、水文环境类型。
三个研究流域的气候类型、水资源状况复杂多样,较好地反映了纵向岭谷区气候与水资源的具体情况。
此外,龙川江流域选择干流黄瓜园水文站以上段,黑惠江流域选择干流羊庄平水文站以上段,盘龙河流域选择干流龙潭寨水文站以上段为研究区。
三个流域的面积分别是5560km2、4353km2和3128km2。
龙川江流域使用的水文数据来源于黄瓜园国家基本水文站,年限范围是1954~2001年,气候数据来源于流域内7个气象站,时间尺度是1960~2001年;黑惠江流域水文数据来源于羊庄平国家基本水文站,年限范围是1961~2002年,气候数据来源于流域内6个气象站;盘龙河流域水文数据来源于龙潭寨国家基本水文站,气候数据来源于流域内7个气象站。
三个流域的单站点气象数据经过泰森多边形法转换为流域面上数据。
研究中用Spearman和M-K 方法来检验气候和水文要素变化趋势及显著性水平[6]。
2. 气温及降水变化状况IPCC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带来的最大威胁是气温上升和降水减少造成的缺水,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3]。
从全球范围来看,几乎所有地区的气温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且高纬度地区较低纬度的升幅大,陆地较海洋的升幅大。
而降水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总体而言,在时空分布上将发生变化,水文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将会更为频繁,由此带来的损失也将更为严重。
纵向岭谷区兼受到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影响[7],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下,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变化。
2.1 气温变化从研究区的分析结果来看,气温呈现出了变暖为主的变化趋势。
从图1a中可以看出,自1955年以来,三个流域的实测年均气温都为升高趋势,对年均气温进行Spearman和M-K趋势显著性检验后可以看出,三个流域年均气温的升高趋势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见表1)。
从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来看,三个流域都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并且黑惠江和盘龙河的趋势都达到了显著的水平。
此外,从图1b、1c和表1中也可以看出,尽管三个流域最高与最低气温都呈现出升高的趋势,但最低气温升高的幅度比最高气温更为明显,这与全球的趋势一致。
图 2 气温及降水量变化状况(a 年均气温 b 最高气温c最低气温 d 年降水量 e 汛期降水量 f 枯水期降水量) Fig.2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onditions(a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b Highest temperature; c Lowest temperature; d Annual precipitation; e Precipitation in flood season; f Precipitationin dry season)与纵向岭谷区其它区域的成果进行比较后可以得知,呈现出这种变化趋势除了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外,还受到纵向岭谷区高大山脉与河谷‘通道-阻隔’效应的影响。
2.2 降水变化降水是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全球范围来看,大陆的降水变化较海洋更大,中低纬地区变化较高纬小。
从研究区的分析结果来看,自1955年以来,三个流域的降水量也发生了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见图2d、e、f和表1)。
可以看出:龙川江流域的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枯水期降水量都呈现出升高的趋势,并且年降水量和枯水期降水量的升高趋势均达到了显著的水平;黑惠江流域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有微弱的减少趋势,枯水期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对于盘龙河流域,年降水量和枯水期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而汛期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但是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
表 1 研究区气温及降水变化状况Tab.1 The chang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study area 内容流域资料年限T临界值U临界值变化趋势显著性年均气温龙川江1960~2001 1.34 2.01 1.42 1.96 升高显著黑惠江1961~2002 3.01 2.01 3.06 1.96 升高显著盘龙河1958~2005 5.01 2.01 4.22 1.96 升高显著最高气温龙川江1960~2001 0.14 2.01 0.02 1.96 升高不明显黑惠江1961~2002 2.59 2.01 2.06 1.96 升高显著盘龙河1958~2005 2.70 2.01 2.62 1.96 升高显著最低气温龙川江1960~2001 0.37 2.01 0.45 1.96 升高不明显黑惠江1961~2002 2.66 2.01 2.76 1.96 升高显著盘龙河1958~2005 3.16 2.01 2.79 1.96 升高显著年降水量龙川江1960~2001 2.09 2.01 2.07 1.96 升高显著黑惠江1961~2002 -0.64 2.01 -0.75 1.96 降低不明显盘龙河1958~2005 0.13 2.01 0.21 1.96 升高不明显汛期降水量龙川江1960~2001 1.68 2.01 1.57 1.96 升高不明显黑惠江1961~2002 -1.91 2.01 -1.82 1.96 降低不明显盘龙河1958~2005 -0.56 2.01 -0.59 1.96 降低不明显枯水期降水量龙川江1960~2001 2.41 2.01 2.37 1.96 升高显著黑惠江1961~2002 0.43 2.01 0.47 1.96 升高不明显盘龙河1958~2005 0.79 2.01 0.80 1.96 升高不明显注:T指Spearman统计量T;U指M-K统计量U。
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研究区的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变化。
并且气温的变化较降水变化更为明显,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比最高气温的升高趋势更为显著。
对于降雨而言,研究区主要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枯水期的升高趋势总体较汛期更为明显一些。
从年降水量、汛期降水量和枯水期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来看,龙川江流域在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下,洪涝灾害可能会更为严峻,而黑惠江和盘龙河流域,汛期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而枯水期降水量则有增加的趋势。
由此看来,两个流域的春季干旱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 地表径流变化状况研究区径流量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区内气温及降水量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导致地表径流量的相应调整。
从三个流域的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可知(图略),除了龙川江流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外,黑惠江和盘龙河流域都呈现出了减少的趋势。
对三者的变化趋势进行Spearman和M-K检验检验后得知,均达不到显著的程度(见表2)。
从汛期径流量(6~8月)的变化趋势来看,龙川江流域呈现出了升高的趋势,而黑惠江和盘龙河流域则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就枯水期径流量(12~2月)变化状况而言,龙川江和黑惠江流域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盘龙河流域则呈现出微弱的增加趋势。
对汛期和枯水期径流量的趋势性进行检验后可以看出,三个流域均未达到显著的水平(见图3和表2)。
从平水期的径流量变化来看,在春季平水期(3~5月),研究区三个流域的径流量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都达不到显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