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配筋计算

合集下载

基础配筋率

基础配筋率

基础配筋率一、什么是基础配筋率?1.1 定义基础配筋率是指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计算并确定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区域所需纵向和横向配筋的比例关系。

它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影响到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整体的稳定性。

1.2 作用基础配筋率的合理确定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配筋率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构件在承受荷载时不会发生超载或破坏,同时也可以减少构件的使用材料,降低建筑成本。

二、基础配筋率的计算方法2.1 弯曲构件的基础配筋率计算公式在进行弯曲构件(如梁、板等)的配筋计算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基础配筋率:基础配筋率 = As / (b * h)其中,As是所需的纵向钢筋面积,b是构件的宽度,h是构件的高度。

通过计算得到的基础配筋率可以用于参考和判断设计是否合理。

2.2 剪力构件的基础配筋率计算公式在进行剪力构件(如柱、墙等)的配筋计算时,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基础配筋率:基础配筋率 = As / (b * d)其中,As是所需的纵向钢筋面积,b是构件的宽度,d是构件的等效受力高度。

通过计算得到的基础配筋率可以用于评估构件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3.1 构件的受力情况构件的受力情况直接影响基础配筋率的确定。

不同的构件在承受不同荷载时,所需的配筋量也会有所不同。

需要根据具体的受力情况,合理地确定基础配筋率。

3.2 建筑结构的使用要求建筑结构的使用要求也是基础配筋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的建筑用途和设计要求会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提出不同的要求。

基于相关要求的基础配筋率计算是确保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

3.3 材料的力学特性材料的力学特性也会对基础配筋率产生影响。

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粘结性能等特性会影响到配筋率的确定。

需要根据材料性能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基础配筋率。

四、基础配筋率的优化方法4.1 结构分析与设计通过细致的结构分析和合理的设计,可以优化基础配筋率。

合理的结构布局和几何形状的选择都可以对基础配筋率产生积极影响。

基础配筋率

基础配筋率

基础配筋率基础配筋率是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也称为最小配筋率或基本配筋率。

它是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受力形式和构件尺寸等因素确定的。

一、基础配筋率的定义1.1 基础配筋率的含义基础配筋率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作用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与混凝土强度之比。

它反映了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时所需的最低钢筋用量。

1.2 基础配筋率的计算方法基础配筋率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ρ_min = 0.0025 + 0.45×(f_ck/100)其中,ρ_min为基础配筋率,单位为;f_ck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为MPa。

二、影响基础配筋率的因素2.1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影响基础配筋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基础配筋率也就越大。

2.2 受力形式受力形式也是影响基础配筋率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受力形式所需的钢筋用量也不同。

例如,梁和柱的受力形式不同,所需的钢筋用量也就不同。

2.3 构件尺寸构件尺寸是影响基础配筋率的另一个因素。

通常情况下,构件尺寸越大,基础配筋率也就越小。

三、基础配筋率的应用3.1 基础配筋率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基础配筋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所需钢筋数量,并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 基础配筋率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基础配筋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它可以帮助施工人员确定所需钢筋数量,并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四、基础配筋率与实际配筋量之间的关系4.1 实际配筋量大于基础配筋率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钢筋的使用量可能会超过基础配筋率。

这时需要对结构进行重新计算,并增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4.2 实际配筋量小于基础配筋率在实际施工中,钢筋的使用量可能会小于基础配筋率。

这时需要对结构进行重新计算,并增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五、总结基础配筋率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门机钢筋混凝土基础配筋计算(修改1)

门机钢筋混凝土基础配筋计算(修改1)

门机钢筋混凝土基础配筋计算一、简述根据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在坝后布置一台IMG_1990.JPG 圆筒式高架门机,门机布置在坝后高程601m处,基础中心线距坝上游线40m位置,基础长40m。

拟采用石碴回填和钢筋混凝土结合的方式设计基础,单侧混凝土基础宽2m,长40 m,高6.0m。

10~12m分一道施工缝。

基础简图如下:二、内力分析及配筋计算1、IMG_1990.JPG 圆筒式高架门机共有4个行走支承,每个对基础的力设为F,混凝土基础自重设为g,地基反力设为q,故基础受力简图为:砼基础自重q地基反力g底板基础主要受门机自重、基础自重以及地基承载力作用,三者可看成一平衡力系,可以把基础当做以门机轨道为支座的倒双外伸板来分析计算。

受力简图如下:地基反力g根据门机随机说明参数,门机共有4个行走支承,每个长度为4.0m,按最大轮压进行设计,本门机的单个最大轮压为500KN。

F=4×500=2000KN由于单个行走长度为4.0m,故进行配筋计算时取单宽为4.0m考虑,即b=4.0m,L=2m,h=6.0m。

根据平面力系平衡关系,可得F+g-qL=0取混凝土容重γc=24.5KN/m计算得q=1588KN/m2、内力计算、剪力图、弯矩图绘制地基反力g1500KN/M(1)求支座反力R由R =q*LR =qL=3176KN支座处剪力计算,绘制v图。

V左=-qa=1588KNV右=q*L=1588KN1588-1588(2)支座处及跨中处弯矩计算,绘M图。

M=q*a2=0M中 =1588KN158800 3、配筋计算(1)材料强度混凝土C2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10.0N/mm2受力钢筋,二级,抗拉强度设计值fy=310N/mm2(2)截面尺寸板长:L=2.0m板厚: h=2.0m钢筋保护层选a=50mm,则 h0=h-2a=5900mm(3)相关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取γ0=1.0;设计状况系数视为持久状况φ=1.0;钢筋混凝土结构系数γd=1.2;计算结果见下表:。

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计算实例

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计算实例

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计算实例
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计算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如何进行这一计算。

假设我们有一个独立基础,其尺寸为长2米,宽1米,高0.5米。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基础的受力情况,包括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这些荷载的大小取决于建筑物的重量、使用功能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

在进行配筋计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钢筋的抗拉强度。

这些参数是设计的基础,它们决定了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假设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25MPa,钢筋的抗拉强度为400MPa。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公式来计算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率。

这个公式考虑了基础的尺寸、荷载、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最小配筋率是根据规范或标准来确定的,以确保结构在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基础的形状、荷载的分布情况以及施工条件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最小配筋率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计算中进行综合考虑。

最后,我们得到的最小配筋率应该满足规范要求,并且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果计算结果不符合要求,我们需要对设计进行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独立基础最小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计算过程可能会更加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和细节。

因此,在进行独立基础设计时,建议咨询专业的结构工程师或相关机构,以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及计算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DJj01,300/300(阶型独基从下往上)B:X&Y二级钢筋12@150原位标注构件x向长度1800mm,构件Y向长度1800mm环境类别梁柱基础墙板构造柱保护层(mm) 一类25 30 - 15 20二a 30 30 - 20 20二b 35 35 40 25 20位置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长度计算式长度mn 根数计算式根数理论重里Kg/m| 总重里Kg独基底部X 二级12 ,间距150mm,每根钢筋长度1800-2*40=1720 ,x向筋根数,在Y向的平行布置,起算距从构件外皮75mm与Y向间距的一半,取min值作为起算距。

(1800-2*min(75,150/2))/150+1 = 12 ,钢筋总重12* 0.888= 18.328kg独基底部Y 二级12 ,间距150mm,每根减保护层2*40,每根钢筋长度1800-2*40=1720,根数计算(1800-2*min(75,150/2))/150+1=12,钢筋总重12*0.888= 18.328kgDJj02,300/300(阶型独基从下往上)B:X:二级钢筋12@150,Y:二级钢筋14@200原位标注构件x向长度3200mm,构件Y向长度2700mm。

位置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长度计算式长度nn 根数计算式根数理论重里Kg/m| 总重量Kg独基底部X向二级钢筋12 ,间距150每根钢筋长度3200-2*40=3120mmx向筋根数,在Y向的平行布置,起算距从构件外皮75mm与x向间距的一半,取min值作为起算距。

(2700-2min(75,150/2))/150+1=1818* 0.888 =19.870kg独基底部Y 向二级14,间距200mm,每根钢筋长度2700-2*40 =2620mmY向筋根数,在x向的平行布置,起算距从构件外皮75mm与Y向间距的一半,取min值作为起算距。

柔性基础底板的配筋如图弯矩计算LL

柔性基础底板的配筋如图弯矩计算LL


H1

要求为: 1:1~1:1.5。
1.抗压承载力验算(下压稳定计算) (1)基础底面压应力
①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P N GG
A
②当偏心荷载作用时 单a向. 基弯础矩底作面用边:缘mmain的x 压NN应AA力GGGG分布MWMW为yyxx 梯 如形图(e1x1-a62)3
计要求阶梯基础外伸宽度 b'与基础阶梯总高度H1
的比值有一定限度,
即:
b' H1

b'

H1


tg
式中 b' -阶梯基础外伸宽度
a-基础底面宽度;
H1-阶梯部分总高度; a1-柱子的宽度,与铁塔座板尺寸有关; δ-刚性角,混凝土刚性角;
要求为340~450
b' -宽高比容许值,混凝土宽高比容许值
0.875-内力臂系数γ s;
fy-钢筋强度设计值。 常用底盘的规格见表11-13
例11-5
刚性基础是按照扩大结构的刚性角,增加基础
宽度,使阶梯式基础形成正锥形的基础(如图11-
23上的虚线所示),这样基础抗压强度较大,体积
也较大,底板可以不计算筋,施工方便,但承受
拉力和弯矩能力差。为避免刚性材料被拉裂,设
b2a 6
(2)下压稳定验算
} P≤fa/γrf
Pmax=σmax≤1.2fa/γrf
同时满足
式中 γrf—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取γrf =0.75。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b. 基础底面边缘的压应力为三角形时
(ex
a) 6
公式略
工程中设计受压基础时,一般不宜出现压应 力呈三角形分布,除非基础底宽受到限制时才采 用。

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构造及计算

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构造及计算

独立基础顶部配筋构造及计算DJj01,300/300(阶型独基从下往上)B:X:二级钢筋16@180,Y:二级钢筋16@150T:10根二级钢筋16@100/二级钢筋10@200当顶部台阶为双柱或多柱时,基础顶部台阶配设顶板钢筋网。

原位标注底部台阶x向长度2400mm,独基底部台阶Y向长度4800mm。

原位标注顶部台阶x向长度1500mm,独基顶部台阶Y向长度3900mm。

顶部台阶双柱连线方向在Y方向,受力钢筋也在Y方向,分布筋在x向。

Y向两柱轴线间距2400mm。

Y向顶部台阶双柱中心轴分别到顶部台阶Y方向边缘距离均为750mm。

顶层台阶分布x向筋在Y向两柱轴间距2400mm内分布,二级钢筋10@200,2400/200+1=13根独基顶部Y向受力钢筋二级16@ 100长度计算式3900-2*40 =3820 mm根数:10根总重量:3.82*10*1.58=60.356kg独基顶部x向分布钢筋二级10@ 200长度计算式9*100+2*min(75,100/2)+2*6.25*10=1125mm根数:2400/200+1=13根总重量:0.617*13*1.125=9.024kg弯钩名称不抗震() 抗震()箍筋180度8.25 13.25直筋180度 6.25 6.25箍筋90度 5.5 10.5箍筋135度 6.9 11.9抗扭曲箍筋30 30上述弯钩计算长度均对应钢筋倍数。

独立基础双向钢筋布置布置底台阶钢筋时,短方向的钢筋需要放在靠下方的位置,长方向的钢筋需要放在靠上方的位置。

布置顶台价钢筋时,短方向的钢筋需要放在靠上方的位置,长方向的钢筋要设置在靠下方的位置。

1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板的截面形状,可为阶形截面或坡形截面DJp .2几何尺寸和配筋按具体结构设计和本图设计构造确定。

3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部双向交叉钢筋,根据基础两个方向从柱外缘至基础外缘的伸出长度ex 和ey 的大小,较大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下,较小者方向的钢筋设置在上.。

独立基础配筋率计算

独立基础配筋率计算

【求助】独立基础配筋计算
当独基的底板配筋为构造时,按砼规9.5.2取配筋率0.15%。

那么构造配筋面积是取1000X(H1+H2)X0.15%还是取1000XH1X0.15%?
这个问题困惑我很久了,特来请教诸位大侠。

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1000X(H1+H2)X0.15%
原因:
每m宽配筋1000h×0.15%1000hZ×0.15%1000h1×0.15% 最小构造配筋φ10@200φ10@200φ10@200φ10@200实配上两值与计算值取大值
除第一阶外,基础底板均在冲切破坏锥体内其厚度受冲切和剪切控制,不必按受弯最小配筋率0.15%控制。

按做后一种较合理。

按阶梯形、锥形截面实际断面的面积取用。

矩形截面和与其等高的阶梯型、锥形截面的开裂弯矩是不相等的,阶梯形、锥形截面的最小配筋面积取矩形截面一样显然偏于浪费。

就好像圆形截面的最小配筋面积没有必要按等高的正方形截面取一样。

混凝土规范第 9.5.1 条,在注 3 中有:“...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 (b'f-b)h'f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连翼缘受压的T形截面都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同理,对于受压区宽度比受拉区小的阶梯形、锥形截面,在计算最小配筋面积时其截面面积可取构件的实际断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11基础配筋计算
设计基础的荷载包括:a.框架柱传来的弯矩、轴力和剪力(可取设计底层柱的相应控制内力);
b.基础自重,回填土的重量。
11.1荷载设计值
外柱基础承受的上部荷载:
框架柱传来:11125.07.,824.75,2.62MkNmNkNVkN
内柱基础承受的上部荷载
框架柱传来: 11199.80.,1079.06,51.96MkNmNkNVkN
该工程框架层数不多,地基土较均匀且柱距较大,可选择独立柱基础,据地质报告基础埋深
需在杂填土一下。取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15,查GBJ10-89,表2.1,fc=7.2N/mm2; ft=0.9 N/mm2.
11.2柱独立基础的设计
11.2.1 初步确定基底尺寸
选择基础的埋深d=1.80m(大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基础的埋置深度大于0.5m)
根据设计资料提供,基底以下为粘土,查表知承载力修正值:。.4.1;15.0db

重度计算:杂填土
3
1

1

16.5/0.5kNmhm

粘土
3
2

2

19/1.80.51.3kNmhm



则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进行修正)
11.2.2基础底面尺寸

先按照中心荷载作用下计算基底面积:
但考虑偏心荷载作用应力分布不均匀,故将计算出的基底面积增大1.2~1.4,取1.2。
选用矩形:a:b=1.5~2.0,即:宽×长=1.6m×2.4m,A=3.84m2(满足要求)b3m满足要求,地基
承载力不必对宽度进行修正。
11.2.3地基承载力验算
基础底面的抵抗弯矩
:223111.52.51.6766Wbhm

作用于基底中心的弯矩轴力分别为

11.2.4 基础剖面尺寸的确定
采用台阶式独立柱基础
构造要求:一阶台阶宽高比1.75,二阶宽高比1.0。阶梯形每阶高度益为300~500,当h>900
时,采用三阶,阶梯得水平宽度和阶高尺寸均为100mm的倍数。基底垫层在底板下浇筑一层素混凝
土,垫层的厚度为100mm,两边伸出基础底板为100mm.初步选择基础高度h=600mm,从下至上分
350,250两个台阶。h0=550mm
11.2.5土净反力Fl的计算
73

2
max824.7525.07247.09/3.841.67n

NM
PkNmAW
(不包括基础及回填土自重)

0.40.40.5520.9522tbmaaa

m

破坏锥面上的承载力设计值[Fl]按《规范》法计算: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0.80.80.3021.1022tbmaaa

m

破坏锥面上的承载力设计值[Fl]按《规范》法计算:
11.2.6 基础底面配筋计算
选用HPB235钢筋,fy=210N/mm2
基础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与土壤净反力的共同作用下,可把它到过来,视为一均部荷载作用下
支承于柱上的悬臂板。
基础长边方向,柱边截面,柱边净反力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
弯矩:
变阶处截面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比较,,SISIIIAA和,应按,SIA配筋,实际配10Φ14,AS=1539mm
2
基础短边方向
因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

,,max,min1()2229.5nIInn
pppKPa

与长边配筋计算方法相同,可得Ⅱ-Ⅱ截面(柱边)的计算配筋值AS,Ⅱ=385.3mm; Ⅳ-Ⅳ截面(柱边)
的计算配筋值AS,Ⅲ=349.1mm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得:比较,,SIISIVAA和,应按,SIIA配筋,实际配10Φ14,AS=1539mm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